CN220679014U - 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9014U
CN220679014U CN202322199415.3U CN202322199415U CN220679014U CN 220679014 U CN220679014 U CN 220679014U CN 202322199415 U CN202322199415 U CN 202322199415U CN 220679014 U CN220679014 U CN 220679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ing
die holder
block
upper die
shap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994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Jing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Jing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Jing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Jing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994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9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9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9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第一整形腔,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整形腔的第二整形腔,所述第一整形腔内设置有顶出杆,所述第二整形腔上设置有对应顶出杆的顶出孔,所述顶出杆朝向顶出孔延伸并伸出第一整形腔,所述下模座的下方设置有通向一侧的落料孔,所述落料孔与顶出孔连通,实现陶瓷块的自动顶出,提高了陶瓷块的取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件整形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针对汽车零件球形阀芯的整形工装。
背景技术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简称MIM)是近年来国际上迅速发展的一项新的成形技术,其优势在于适合大批量生产精密、三维形状复杂以及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金属零部件产品,经它成形烧结的产品不仅具有与塑料注射成形法所得制品一样的复杂形状和高精度,而且具有与锻件接近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通用的工艺流程为:将所选粉末与粘结剂进行混合,然后将喂料进行造粒,注射成所需要的形状。成形以后脱出粘结剂,再对脱脂坯进行烧结。烧结是一种使成形的粉末坯件达到强化和致密的高温处理工艺,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
由于在烧结过程中加热速度、烧结温度和时间、冷却速度、烧结气氛以及烧结加压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零件容易出现应力释放,导致烧结件会出现尺寸偏差、变形等不良反应。尤其对于精度要求高的零件,产品如果达不到尺寸要求,会出现无法安装,安装后卡死或松动等现象。
在针对汽车球形阀芯的生产中,会在烧结阀芯时在其内部放置陶瓷块用于支撑其内部凹槽,能够有效放置该零件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形问题,但烧结后,陶瓷块会卡在阀芯内部,取出比较困难,延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针对汽车零件球形阀芯的整形工装,能够自动将烧结零件中的陶瓷块顶出,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第一整形腔,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整形腔的第二整形腔,所述第一整形腔内设置有顶出杆,所述第二整形腔上设置有对应顶出杆且通透的顶出孔,所述顶出杆朝向顶出孔延伸并伸出第一整形腔,所述下模座的下方设置有通向一侧的落料孔,所述落料孔与顶出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整形腔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整形块,所述整形块与下模座滑动连接,所述整形块上朝向第二整形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整形腔,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可推动整形块移动的推动块。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块上设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整形块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楔形面的第二楔形面,所述整形块与下模座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整形块上设置有对应限位块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设置有若干导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整形和第二整形腔上均设置有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落料孔通向一侧的底面呈斜坡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烧结后的球形阀芯零件放置在第二整形腔内,下移上模座,第一整形腔上的顶出杆先与零件上的陶瓷块接触,随着上模座的继续下移,顶出杆将零件内的陶瓷块压出零件,陶瓷块掉落至顶出孔内,并沿着落料孔掉出工装外,实现陶瓷块的自动顶出,提高了陶瓷块的取出效率,然后上模座继续下移,通过上模座上的推动块带动整形块朝向中间的第二整形腔移动,当整形块上的第三整形腔与零件接触后,即可开始对零件进行整形,以复原因压出陶瓷块而产生的形变,重新保证零件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零件整形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零件整形工装中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零件整形工装中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座;2.下模座;3.第一整形腔;4.第二整形腔;5.顶出杆;6.顶出孔;7.落料孔;8.整形块;9.第三整形腔;10.推动块;11.第一楔形面;12.第二楔形面;13.限位块;14.导柱;15.定位槽;16.模块;17.限位挡块;1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上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上模座1上设置有第一整形腔3,所述下模座2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整形腔3的第二整形腔4,所述第一整形腔3内设置有顶出杆5,所述第二整形腔4上设置有对应顶出杆5且通透的顶出孔6,所述顶出杆5朝向顶出孔6延伸并伸出第一整形腔3,所述下模座2的下方设置有通向一侧的落料孔7,所述落料孔7与顶出孔6连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整形腔4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整形块8,所述整形块8与下模座2滑动连接,所述整形块8上朝向第二整形腔4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整形腔9,所述上模座1上设置有可推动整形块8移动的推动块10。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推动块10上设置有第一楔形面11,所述整形块8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楔形面11的第二楔形面12,所述整形块8与下模座2之间设置有弹簧。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下模座2上设置有限位块13,所述整形块8上设置有对应限位块13的限位槽1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设置有若干导柱14。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整形和第二整形腔4上均设置有定位槽15。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落料孔7通向一侧的底面呈斜坡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均设置有模块16,且第一整形腔3和第二整形腔4均各自的模块16上,且模块16分别与各自的模座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不同规格尺寸的零件,具体的,所述下模座2上的模块16直接放置在下模座2的放置槽内,通过放置槽使模块16在水平面上固定,上模座1同样设置有放置槽,模块16位于放置槽内,且模块16与上模座1之间穿射有连接杆,抽出连接杆即可将模块16从上模座1取下。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弹簧位于模块16与整形块8之间,所述限位块13位于模块16的侧面。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整形块8的两侧设置有滑条,所述下模座2上设置有对应滑条的限位滑槽。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下模座2上设置有限位挡块17,所述限位挡块17位于整形块8远离第二整形腔4的一侧,可挡住整形块8的过度退移。
如图1至图4所示,通过整形块8与模块16之间的弹簧使两个整形块8退开第二整形腔4,扩大第二整形腔4与第三整形腔9之间的空间,然后将烧结后的球形阀芯零件放置在第二整形腔4内,通过第二整形腔4内的定位槽15进行定位,然后通过驱动设备带动上模座1下移,第一整形腔3上的顶出杆5先与零件上的陶瓷块接触,随着上模座1的继续下移,通过顶出杆5将零件内的陶瓷块压出零件,陶瓷块掉落至顶出孔6内,并沿着落料孔7掉出工装外,实现陶瓷块的自动顶出,提高了陶瓷块的取出效率;
上模座1继续下移,当上模座1上推动块10上的第一楔形面11与整形块8上的第二楔形面12接触时,可随着上模座1的下移带动整形块8朝向中间的第二整形腔4移动,当整形块8上的第三整形腔9与零件接触后,即可开始对零件进行整形,以复原因压出陶瓷块而产生的形变,重新保证零件的尺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第一整形腔,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整形腔的第二整形腔,所述第一整形腔内设置有顶出杆,所述第二整形腔上设置有对应顶出杆且通透的顶出孔,所述顶出杆朝向顶出孔延伸并伸出第一整形腔,所述下模座的下方设置有通向一侧的落料孔,所述落料孔与顶出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整形腔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整形块,所述整形块与下模座滑动连接,所述整形块上朝向第二整形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整形腔,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可推动整形块移动的推动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上设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整形块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楔形面的第二楔形面,所述整形块与下模座之间设置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整形块上设置有对应限位块的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设置有若干导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形和第二整形腔上均设置有定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零件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孔通向一侧的底面呈斜坡状。
CN202322199415.3U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 Active CN220679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9415.3U CN220679014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9415.3U CN220679014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9014U true CN220679014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1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99415.3U Active CN220679014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9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679014U (zh) 一种汽车零件整形工装
CN214023300U (zh) 一种黑色金属冶炼压锻品成型模具
CN214079379U (zh) 一种汽车模具备件加工用带有上料机构的打孔装置
CN210475381U (zh) 一种便于冲头与热锻件分离的冲盲孔热锻装置
CN212792928U (zh) 一种脱料稳定的压铸模具
CN21325668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冲压件的冲压模具气缸卸料结构
CN215879614U (zh) 一种模具斜楔退料机构
CN219233726U (zh) 一种零件整形工装
CN215237080U (zh) 一种热压成型装置
CN219338442U (zh) 一种玩具的注塑成型模具
CN220347018U (zh) 一种便于负角取件的模具结构
CN215283087U (zh) 一种多用途一次成型新材料气辅模具
CN213728909U (zh) 一种铝型材套件整形模具
CN216095951U (zh) 一种卡托类零件整形工装
CN216758111U (zh) 一种压铸模具的顶出内缩机构
CN219151321U (zh) 一种模具内自动传送件机构
CN216506518U (zh) 一种复合抽芯式成型模具
CN218749517U (zh) 一种热压模具用工装组件
CN217726704U (zh) 一种笔记本转轴支撑架整形工装
CN215144587U (zh) 一种薄壁铝合金外壳用压铸模具
CN218049935U (zh) 一种侧板一次成型复合模具
CN216966098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精密制造用冲压模具
CN212857419U (zh) 一种全周侧成型模具
CN216989713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内凹件锻压工装
CN218873358U (zh) 电源外壳五金件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