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7813U -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7813U
CN220667813U CN202322424815.XU CN202322424815U CN220667813U CN 220667813 U CN220667813 U CN 220667813U CN 202322424815 U CN202322424815 U CN 202322424815U CN 220667813 U CN220667813 U CN 220667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late
plate body
scroll compresso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48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武鹏
律刚
梁卫恒
钟志锋
苏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48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7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7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7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其中,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曲轴、副机架组件以及挡油板;机壳的底部设有油池;曲轴设于机壳内;副机架组件设于机壳内,与曲轴的下端装配连接;挡油板包括安装于副机架组件的第一板体和设于第一板体周缘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呈夹角连接,第一板体位于油池的上方以稳定油池内的油液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起到更好地稳定油池油面的作用,减少油池内的油被向上卷吸的油量,达到降低压缩机吐油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中,机壳中油池内的润滑油经过曲轴中的油路流动至各个需要润滑的位置,以对涡旋压缩机中的摩擦副结构实现润滑。
相关技术中,油池内油液面容易受压缩机内部气流影响而扰动,被气流搅动的油容易被冷媒混合随排气孔排出,导致涡旋压缩机吐油量大,排出的润滑油进入整机制冷系统中会降低换热效率,从而影响整机能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旨在降低涡旋压缩机的吐油量,提升压缩机和制冷设备的能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油池;
曲轴,设于所述机壳内;
副机架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与所述曲轴的下端装配连接;以及
挡油板,包括安装于所述副机架组件的第一板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周缘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油池的上方以稳定所述油池内的油液面。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油池的一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垂直连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的外周壁与所述机壳抵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背离所述油池的一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自所述第一板体的边沿朝背离所述油池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板体上下两侧的若干回油孔。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为圆盘结构,若干所述回油孔围绕所述第一板体的中心轴线间隔分布。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副机架组件包括:
支撑环,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
副机架,用于与所述曲轴的下端装配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环的下方;以及
垫块,设于所述副机架的下方;所述第一板体安装在所述垫块的底部,在径向上,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垫块的外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副机架包括轴承支撑部和设于所述轴承支撑部外周的若干连接臂,所述曲轴的下端装配于所述轴承支撑部,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所述垫块设于所述轴承支撑部的外周;
所述第一板体设有中心安装孔,并通过所述中心安装孔套设在所述轴承支撑部的外周。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垫块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副机架上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及所述第三装配孔在轴向上依次连通;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固定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及所述第三装配孔。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孔位于所述中心安装孔与所述回油孔之间。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环具有若干与所述机壳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爪,所述挡油板对应若干所述支撑爪设有避让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油池;
曲轴,设于所述机壳内;
副机架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与所述曲轴的下端装配连接;以及
挡油板,包括安装于所述副机架组件的第一板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周缘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油池的上方以稳定所述油池内的油液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涡旋压缩机中,机壳底部设有油池,曲轴设于机壳内,副机架组件与曲轴的下端装配,通过在副机架组件上设置挡油板,挡油板包括安装于副机架组件的第一板体和设于第一板体周缘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呈夹角连接,使得第一板体与油池液面的中间区域相对,第二板体与油池液面的外周区域相对,能够与油面更加贴合,起到更好地稳定油池油面的作用,减少油池内的油被向上卷吸的油量,达到降低压缩机吐油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涡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涡旋压缩机中挡油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挡油板实施例的全剖图;
图5为图1涡旋压缩机中挡油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挡油板实施例的全剖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涡旋压缩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涡旋压缩机中挡油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挡油板实施例的全剖图;
图11为图7涡旋压缩机中挡油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挡油板实施例的全剖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机壳 331 第二装配孔
11 油池 4 挡油板
2 曲轴 41 第一板体
3 副机架组件 42 第二板体
31 支撑环 401 回油孔
311 安装部 402 中心安装孔
312 支撑爪 403 避让口
312a 装配凸台 404 第一装配孔
32 副机架 5 电机
321 轴承支撑部 6 主机架组件
322 连接臂 71 动涡旋盘
323 第三装配孔 72 静涡旋盘
33 垫块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涡旋压缩机。如图1和图7,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壳1和设于机壳1内的电机5、曲轴2、副机架组件3、主机架组件6、动涡旋盘71和静涡旋盘72,主机架组件6设于机壳1的上部,其上方安装动涡旋盘71和静涡旋盘72,动涡旋盘71和静涡旋盘72相互配合形成压缩腔。电机5安装在主机架组件6的下方,与曲轴2驱动连接,曲轴2的上端穿过主机架组件6与动涡旋盘71连接,副机架组件3设于机壳1下部,曲轴2的下端与副机架组件3装配连接。机壳1的底部设有油池11。
根据该涡旋压缩机的结构,可以理解的,冷媒从机壳1的吸气口进入到泵体内,经过压缩之后从压缩腔排出到机壳1内,此时高温高压冷媒气体由主机架组件6上向下流动到机壳1的中间腔体内,一部分冷媒会通过机壳1上的排气口直接排出到制冷设备的循环系统中,另一部分冷媒会继续向下流动到电机5的下方区域,然后再回到机壳1的中间腔体处,从排气口排出压缩机。流动到电机5下方的冷媒气流能够带走电机5运行产生的热量,但是会扰动机壳1底部的油池11,同时曲轴2下端的油泵壳在曲轴2的带动下旋转,也会搅拌油池21内的油,导致油池11内润滑油被卷吸到冷媒气体中参与循环,压缩机吐油率大。
基于此,请参阅图1、图2、图7和图8,本实施例在副机架组件3上安装挡油板4,该挡油板4包括第一板体41和设于第一板体41周缘的第二板体42,该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呈夹角连接,第一板体41位于油池11的上方以稳定油池11内的油液面。
通过将挡油板4安装于副机架组件3,一方面可以阻挡电机5下方的冷媒气流对油池11内油的扰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对油池11液面的稳定作用。具体的,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油池11内的油在被搅拌之后其油面会形成近似“V”型的结构,也即此时油池11的油面不是平面,而是中间较低外周较高的形状,通过在第一板体41周缘设置呈夹角的第二板体42,第一板体41与副机架组件3连接对应位于油池11油面的中部位置,以用于与油面中部区域贴合,第二板体42对应于油池21油面的外周位置,以稳定油面外周区域,从而能够减少油池21内的油被向上卷吸的油量,达到降低压缩机吐油率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第二板体42可以设置在第一板体41背离油池11的一侧或者朝向油池11的一侧,也即第二板体42可以相对于第一板体41向上翻折或者向下翻折。当第二板体42背离油池11设置时,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形成中间区域低、外周区域高的形状,如此能够与油池11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油面形状更加适配,相比于现有的平面结构的挡油板结构,能够与油面更加贴合,能够更好地稳定油面。当第二板体42朝向油池11设置时,第二板体42起到对油池11外周区域的阻挡作用,以压合稳定外周油液面,从而降低油池11内油的被卷吸量。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板体41的形状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异形形状,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挡油效果,第一板体41采用圆形结构,能够与压缩机的油池11油面的形状相适配。相应地,第二板体42的外圈形状也可采用圆形形状,以与压缩机的机壳1的形状相适配,以达到更好的挡油效果。可选地,第二板体4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弧形状或者矩形状等。
可选地,挡油板4为金属件。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板体41与副机架组件3固定安装,可以采用螺钉连接或者铆钉连接等。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可以是分体成型或者一体成型,为了提升成型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采用冲压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涡旋压缩机中,机壳1底部设有油池11,曲轴2设于机壳1内,副机架组件3与曲轴2的下端装配,通过在副机架组件3上设置挡油板4,挡油板4包括安装于副机架组件3的第一板体41和设于第一板体41周缘的第二板体42,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呈夹角连接,使得第一板体41与油池11液面的中间区域相对,第二板体42与油池11液面的外周区域相对,能够与油面更加贴合,起到更好地稳定油池21油面的作用,减少油池11内的油被向上卷吸的油量,达到降低压缩机吐油率的目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6,第二板体42位于第一板体41朝向油池1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42相对于第一板体41朝向油池11延伸,从而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第二板体42能够对油池11液面较高的外周区域起到阻挡稳定的作用,减少油池11内的油被向上卷吸的油量。
通过将第二板体42设置为自第一板体41的边沿朝下延伸,第二板体42可以为环状板结构,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而成,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的,在实际应用时,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相对于第一板体41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或者可以与第一板体41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作为示例性的,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垂直连接,此时第二板体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板体41的中心轴线平行。如此设置,挡油板4的下表面大致形成了“∩”型结构,当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油池11内的油被搅动时,油液面会在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形成的围腔范围内搅动,从而能够降低油被挡油板4上方的冷媒气体卷吸的量。
此外,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垂直连接,进一步简化了成型工艺。
进一步地,第二板体42的外周壁与机壳1抵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板体42的外周壁与机壳1抵接,一方面能够防止挡油板4上方的冷媒气体从第二板体42与机壳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油池11内,另一方面能够防止油池11内的油从第二板体42与机壳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挡油板4上方被冷媒卷吸。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油循环率,降低压缩机的吐油率。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12,第二板体42位于第一板体41背离油池1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形成了中间低外周高的结构,能够与油池11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中间低外周高的油面形状更加适配,能够与油面更加贴合,达到更好的稳定油面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二板体42相对于第一板体41倾斜延伸,此时第二板体42形成为漏斗状结构,第二板体42的下表面与油池11中油面的外周区域相适配,能够稳定被扰动的油面。
作为示例性的,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所在的平面的夹角θ满足15°≤θ≤60°。可以理解的,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所在平面的夹角θ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的话,第二板体42朝背离所述油池11的方向倾斜过大,此时第二板体42起不到挡油效果;过小的话,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近乎同一平面,此时与油池11油面的“V”型形状不太适配,稳定油面的效果较差。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板体42与所述第一板体41所在的平面的夹角θ设置为不小于15°且不大于60°,以保证更好的稳定油面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时,第二板体42与所述第一板体41所在的平面的夹角θ可选用15°、18°、20°、24°、25°、30°、35°、40°、45°、48°、50°、53°、55°、58°或者60°等等,其具体的角度选择可参考压缩机不同转速下油池内所呈“V”型油面情况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9,第一板体41上设有贯穿第一板体41上下两侧的若干回油孔40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板体41上设置回油孔401,使得油池11内被卷吸向上的油或者经曲轴2泵上去的油回落在挡油板4上时,可通过回油孔401回落在油池11内。
可以理解的,以第二板体42位于第一板体41上方为例,将回油孔401设置在第一板体41上,则回油孔401对于挡油板4来说处于靠近中部的位置,其位置低于第二板体42的位置,此时第二板体42的上表面起到回油导流的作用,可以将滴落在第二板体42上的油向下导流至第一板体41上并从回油孔401流入油池11中,提升回油效率,防止油聚集在挡油板4上方被二次卷吸。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41为圆盘结构,若干回油孔401围绕第一板体41的中心轴线间隔分布。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板体41上设置若干回油孔401,增大了回油面积,同时该若干回油孔401围绕第一板体41的周向均布,使得第一板体41周向均能够回油,避免油聚集在第一板体41上。此外,第一板体41周向均匀回油,使得第一板体41的受力更加均匀,提升了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回油孔401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或者10个等等,其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7和图8,副机架组件3包括支撑环31、副机架32以及垫块33,支撑环31与机壳1固定连接;副机架32用于与曲轴2的下端装配并固定安装于支撑环31的下方;垫块33设于副机架32的下方;第一板体41安装在垫块33的底部,在径向上,回油孔401位于垫块33的外侧。
本实施例对副机架组件3的结构进行说明,副机架32用于支撑装配曲轴2的下端,支撑环31起到固定安装副机架32与机壳1的作用。垫块33安装于副机架32的下方,第一板体41安装在垫块32的底部,从而增大了电机5与挡油板4之间的间距,一方面能够延长从电机5上方流下来的冷媒的气流路径,更加利于冷媒气体中的油气分离;另一方面能够缩小挡油板4与油池11的间距,达到更好的稳定油面的作用。
在第一板体41的径向上,回油孔401设于垫块33的外侧,防止回油孔401被遮挡,以保证顺利回油。
进一步地,支撑环31包括安装部311和若干支撑爪312,若干支撑爪312间隔布设于安装部311的外周,并自安装部311径向向外伸出以与机壳1连接。副机架32包括轴承支撑部321和设于轴承支撑部321外周的若干连接臂322,曲轴2的下端装配于轴承支撑部321,轴承支撑部321装配于安装部311,连接臂322与支撑爪312固定连接,垫块33设于轴承支撑部321的外周;第一板体41设有中心安装孔402,并通过中心安装孔402套设在轴承支撑部321的外周。
本实施例中,轴承支撑部321用于装配曲轴2,曲轴2能够相对于轴承支撑部321旋转。轴承支撑部321的上端装配于安装部311,起到限位定位的作用。轴承支撑部321的外周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连接臂322,该连接臂322的数量与支撑爪312的数量一致,且连接臂322与支撑爪312一一对应,通过连接臂322与支撑爪312的固定连接,实现副机架32与支撑环31的固定连接。可选地,连接臂322与支撑爪312可通过螺钉锁付固定。
作为示例性的,轴承支撑部621为筒体结构,垫块33可以为环形结构,套设在轴承支撑部321的外周,第一板体41通过中心安装孔402套设在轴承支撑部32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于垫块33的底部。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41上设有第一装配孔404,垫块33上设有第二装配孔331,副机架32上设有第三装配孔323,第一装配孔404、第二装配孔331以及第三装配孔323在轴向上依次连通;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紧固件(图未示),紧固件依次穿设固定第一装配孔404、第二装配孔331以及第三装配孔323。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板体41的第一装配孔404、垫块33的第二装配孔331、副机架32上的第三装配孔323在轴向上依次连通,通过紧固件如螺钉依次穿设固定,实现挡油板4、垫块33以及副机架32的固定安装功能。
可选地,第一板体41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装配孔404,至少两个第一装配孔404围绕第一板体41的周向均匀设置,以增强第一板体41与副机架组件3的连接可靠性。在实际应用时,第一装配孔404可设置在第一板体41的中心安装孔402与回油孔401之间的区域,在周向上,第一装配孔404可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回油孔401之间的位置,保证第一板体41的结构强度。
通过将第一装配孔404位于中心安装孔402与回油孔401之间,使得回油孔401位于垫块33外侧的区域,更加便于回油。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支撑环31与机壳1的连接可靠性,支撑爪31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装配凸台312a,挡油板4对应装配凸台312a设有避让口403。
作为示例性的,请参阅图5、图6、图11和图12,装配凸台312a与机壳1焊接固定。装配凸台312a自支撑爪312向下延伸设置,则装配凸台312a与支撑爪312呈直角连接,通过设置直角结构增强了支撑环31的结构强度,同时装配凸台312a增大了支撑环31与机壳1的连接面积,从而使得支撑环31与机壳1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可靠。挡油板4对应装配凸台312a设有避让口403,能够防止结构干涉,同时可以利用避让口403回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可选地,制冷设备可以为冰箱、空调、冷链车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设有油池;
曲轴,设于所述机壳内;
副机架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与所述曲轴的下端装配连接;以及
挡油板,包括安装于所述副机架组件的第一板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周缘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油池的上方以稳定所述油池内的油液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油池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垂直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外周壁与所述机壳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背离所述油池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自所述第一板体的边沿朝背离所述油池的方向倾斜延伸。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板体上下两侧的若干回油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为圆盘结构,若干所述回油孔围绕所述第一板体的中心轴线间隔分布。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机架组件包括:
支撑环,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
副机架,用于与所述曲轴的下端装配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环的下方;以及
垫块,设于所述副机架的下方;所述第一板体安装在所述垫块的底部,在径向上,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垫块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机架包括轴承支撑部和设于所述轴承支撑部外周的若干连接臂,所述曲轴的下端装配于所述轴承支撑部,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所述垫块设于所述轴承支撑部的外周;
所述第一板体设有中心安装孔,并通过所述中心安装孔套设在所述轴承支撑部的外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第一装配孔,所述垫块上设有第二装配孔,所述副机架上设有第三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及所述第三装配孔在轴向上依次连通;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固定所述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装配孔以及所述第三装配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位于所述中心安装孔与所述回油孔之间。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具有若干与所述机壳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爪,所述挡油板对应若干所述支撑爪设有避让口。
14.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
CN202322424815.XU 2023-09-06 2023-09-06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20667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4815.XU CN220667813U (zh) 2023-09-06 2023-09-06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4815.XU CN220667813U (zh) 2023-09-06 2023-09-06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7813U true CN220667813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42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4815.XU Active CN220667813U (zh) 2023-09-06 2023-09-06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7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24196A2 (en) Shroud and blower using the same
US11971036B2 (en)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with an oil return channel having a first relative distance to an inner-side wall
CN220667813U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220667812U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219932447U (zh) 油池挡板、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219754800U (zh) 机架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212028053U (zh) 一种具有润滑及冷却结构的涡旋压缩机
CN117052660A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218581813U (zh) 压缩机
CN219281976U (zh) 轴系油分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CN220101537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20015495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20101538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6198992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20059905U (zh) 一种压缩机法兰、压缩机及其空调器
CN211116603U (zh) 转子和压缩机
CN220168147U (zh) 机架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CN220487918U (zh) 一种新型风机叶轮及离心风机
CN110966812A (zh) 压缩机用油分离器、压缩机以及制冷系统
CN219366272U (zh) 一种压缩机用排气管以及压缩机
CN118088455A (zh) 压缩机
CN112610497B (zh) 搅动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09027154U (zh) 压缩机用油分离器、压缩机以及制冷系统
CN212407037U (zh)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设备
CN112761945B (zh) 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