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1538U -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1538U
CN220101538U CN202321135149.1U CN202321135149U CN220101538U CN 220101538 U CN220101538 U CN 220101538U CN 202321135149 U CN202321135149 U CN 202321135149U CN 220101538 U CN220101538 U CN 220101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cylinder
liquid storage
oi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351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351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1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1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1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其中,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下轴承以及储液器;所述压缩机主体包括包括壳体和气缸,所述气缸上设有第一回气通道,所述下轴承连接于所述气缸,所述下轴承上设有第二回气通道,所述储液器一体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储液器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回气通道和所述第一回气通道与所述气缸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降低了压缩机的生产制造成本,简化了储液器与气缸连接的加工工艺。

Description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压缩机是通过锥形管插入到气缸的进气通孔内,储液器的弯管再与锥形管焊接安装,储液器内的冷媒通过弯管和锥形管进入到气缸内进行压缩处理,从而使得储液器与气缸之间的冷媒连通需要通过连接件来连接,进而增加了压缩机的生产制造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储液器与气缸连接的加工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旨在降低压缩机的生产制造成本,简化储液器与气缸连接的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缩机,包括:
压缩机主体,包括壳体和气缸,所述气缸上设有第一回气通道;
下轴承,所述下轴承连接于所述气缸,所述下轴承上设有第二回气通道;以及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一体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储液器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回气通道和所述第一回气通道与所述气缸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储液器位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回气通道穿入所述第一回气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油盖连接于所述下轴承背离所述气缸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储液腔内。
可选地,所述油盖上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二回气通道通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回气通道自下向上朝向中心线的方向倾斜。
可选地,所述第二回气通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0°<α≤60°。
可选地,所述第二回气通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α=0°。
可选地,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内壁面呈弧形;或
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横截面呈方形;或
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横截面呈梯形。
可选地,所述气缸上还设有滑片槽,所述滑片槽靠近所述第一回气通道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轴向方向与所述滑片槽的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10°≤β≤30°。
可选地,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长为L、宽为W、高为H,所述第二回气通道的截面积为S,0.8≤WL/S≤1.5,0.6≤H/L≤1.6。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吸气管,所述壳体上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管密封连接于所述吸气孔处,所述吸气管通过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吸气管的半径为r,所述第二回气通道的截面积为S,所述r和所述S之间的关系为0.5*πr2<S<2*πr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压缩机包括壳体、气缸、下轴承以及储液器,下轴承连接于气缸三者,储液器一体设于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储液器内设有储液腔,进一步地,气缸上设有第一回气通道,下轴承上设有第二回气通道,从而使得储液腔内的冷媒可以直接依次通过第二回气通道和第一回气通道流至气缸内,从而使得储液器与气缸之间无需通过其它管件连接,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生产制造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储液器与气缸连接的加工工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下轴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另一实施例中下轴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下轴承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下轴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气缸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另一实施例中气缸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又一实施例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再一实施例中气缸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再一实施例中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另一实施例中安装有油泵壳体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又一实施例中副轴部向下延伸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吸气管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中吸气管一视角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1 壳体 16 油泵壳体
12 气缸 21 下轴承
121 第一回气通道 211 第二回气通道
122 第一回油通道 212 第二回油通道
123 滑片槽 213 安装孔
13 电机 31 储液腔
14 曲轴 32 吸气管
141 主轴部 33 回油管
142 偏心部 41 油盖
143 副轴部 42 储油腔
144 进油孔 43 避让孔
145 进油通道 Y 中心线
15 上油叶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包括:
压缩机主体,包括壳体11和气缸12,所述气缸12上设有第一回气通道121;
下轴承21,所述下轴承21连接于所述气缸12,所述下轴承21上设有第二回气通道211;以及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一体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储液器内设有储液腔31,所述储液腔31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回气通道211和所述第一回气通道121与所述气缸12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压缩机包括壳体11、气缸12、下轴承21以及储液器,下轴承21连接于气缸12,储液器一体设于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储液器内设有储液腔31,进一步地,气缸12上设有第一回气通道121,下轴承21上设有第二回气通道211,从而使得储液腔31内的冷媒可以直接依次通过第二回气通道211和第一回气通道121流至气缸12内,从而使得储液器与气缸12之间无需通过其它管件连接,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生产制造成本,同时也简化了储液器与气缸12连接的加工工艺。
可以理解地,通过将储液器设置于压缩机主体的上侧或下侧,从而将储液器集成于压缩机的轴向方向上,从而极大的缩短了压缩机的径向尺寸,使得压缩机之间的结构更加紧凑,并将储液器与压缩机主体集成于一体,从而使得在储液器和压缩机主体任意一个物体产生震动时,都会带动其它物体进行震动,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震动幅度,进而降低了产生的噪音,同时也有利于压缩机的小型化;进一步地,通过将储液器与压缩机主体一体设置,从而只需要对外漏的外壳做防锈处理,减少了需要防锈处理的面积,降低了防锈操作相关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位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下方,若将储液器设于压缩机主体的上方,则需要对储液器与壳体11之间做好电气安全方面处理,从而增加了压缩机的生产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储液器与压缩机主体之间可以是冲压一体成型,还可以是焊接等一体设置,冲压一体成型和焊接等方式工艺成熟简单,且稳定可靠,加工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还包括油盖41,所述油盖41连接于所述下轴承21背离所述气缸12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储液腔31内,油盖41与下轴承21围合形成有储油腔42,储油腔42内存储有润滑油,以对压缩腔内的零部件进行润滑处理,从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油盖41上设有避让孔43,所述第二回气通道211通过所述避让孔43与所述储液腔31相连通,如此可以使得气缸12通过第一回气通道121和第二回气通道211与储液腔31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油盖41上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所述下轴承21以及所述气缸12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213,所述油盖41、所述下轴承21以及所述气缸12三者通过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安装孔213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铆钉或螺钉,所述翻边、所述下轴承21以及所述气缸12上的所述安装孔213相对设置,所述铆钉或所述螺钉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安装孔213,以使所述油盖41、所述下轴承21以及所述气缸12三者相互固定连接,即一个螺钉或一个铆钉同时穿过油盖41的翻边、下轴承21以及气缸12上的三个安装孔213来使三者固定连接,其中螺钉或铆钉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只设一个,也可以设多个。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铆钉或所述第一螺钉、以及第二铆钉或所述第二螺钉,所述安装孔213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下轴承21和所述气缸12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翻边和所述下轴承21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气缸12和所述下轴承21通过所述第一铆钉或所述第一螺钉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配合固定连接,所述油盖41和所述下轴承21通过所述第二铆钉或所述第二螺钉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配合固定连接。
具体地,压缩机主体还包括曲轴14,曲轴1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主轴部141、偏心部142以及副轴部143,主轴部141与上轴承接触配合,偏心部142与滚子接触配合,副轴部143与下轴承21接触配合,曲轴14呈中空设置,从而形成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与储油腔42相连通,进一步地,在主轴部141的外壁面、偏心部142的外壁面以及副轴部143的外壁面均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孔,从而使储油腔42内的润滑油通过进油通道和进油孔分别进入到主轴部141、偏心部142以及副轴部143对应的位置,从而使主轴部141、偏心部142以及副轴部143这三个接触位置有充分的润滑油,从而减少了摩擦,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压缩机的能耗和可靠性。
参照图16至图18,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上油叶片15,所述上油叶片15安装于所述进油通道145内,并靠近所述油盖41设置,曲轴14在转动时会带动上油叶片15一起转动,从而引导储油腔42内的润滑油通过曲轴14的进油通道145流入到主轴部141、偏心部142以及副轴部143等对应的区域内,润滑油由储油腔42进入到曲轴14内的原理是:在曲轴14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被吸入到进油通道145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油泵壳体16,所述油泵壳体16安装于所述副轴部143背离所述偏心部142的一端,所述油泵壳体16位于所述储油腔42内,通过油泵壳体16从而使得储油腔42内的润滑油更容易通过油泵壳体16进入到进油通道145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副轴部143朝靠近所述储油腔42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副轴部143伸入所述储油腔42内,通过延长副轴部143从而使得储油腔42内的润滑油更容易进入到进油通道145内。
需要说明的是,曲轴14呈中空设置,且虽然贯穿整个曲轴14,且曲轴14的上方伸入电机13内,首先电机13并不需要润滑,电机13由定子和转子组成,曲轴14和转子是固定在一起的,转子和定子之间是有间隙的,所以它们之间并没有接触,也不会产生摩擦,所以并不需要润滑油;其次润滑油一般不会通过曲轴14的最顶端流入到电机13内,因为润滑油是靠曲轴14旋转的离心力,和上油叶片15的搅动,带着润滑油上去的,根据上油叶片15的位置设置,润滑油去不了那么高。
进一步地,气缸12上还设有第一回油通道122,下轴承21上还设有第二回油通道212,当储油腔42内的润滑油通过进油通道和进油孔进入到主轴部141、副轴部143、偏心部142或者从而扩散到其它部位完成润滑作用后,润滑油通过第一回油通道122和第二回油通道212回流至储油腔42内,从而完成整个润滑过程。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润滑油在通过进油通道和进油孔内对相应部分进行润滑处理后,其绝大部分润滑油与高温的电机13线圈及转子等接触后液化,然后通过第一回油通道122和第二回油通道212回流至储油腔42内,如此重复进行下一次润滑处理,但是还有少部分润滑油会和冷媒混合在一起从而随着高压冷媒,通过电机13上部空间的排气管进入到冷凝器内,从而参与了热量交换,最终,与高压冷媒混合的冷媒会进入到储液腔31内。
可以理解地,长期的往复运行会使得储液器内的润滑油积累的越来越多,不仅会增加冷媒中的润滑油的含量,不仅影响了冷媒的制冷制热效率,同时也会导致油池内的润滑油减少,长此以往会导致润滑油供应不足,进而导致气缸12内部无法得到充分的润滑,进而降低了气缸12的工作效率,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气缸12的使用寿命。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回油管33,所述回油管33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31相连通,所述回油管3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回气通道211穿入所述第一回气通道121内,通过回油管33从而可以将储液腔31内的润滑油回流至气缸12内,因为在压缩机运转时,气缸12进气口附近压力很低,而储液器内的压力高于气缸12进气口,同时气缸12进气口附近的冷媒流动,通过该压差和脉动将储液器底部的油通过回油管33泵到气缸12内部,进而对气缸12内部进行润滑处理,其绝大部分润滑油与高温的电机13线圈及转子等接触后液化,然后通过第一回油通道122和第二回油通道212回流至储油腔42内,从而使得储油腔42内始终能保持足够的润滑油对气缸12内部进行润滑处理,从而提高了气缸12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其中回油管33既可以实现回油,当然在储液腔内的润滑油较少时,还可以使储液腔31内的冷媒通过回油管33流至气缸12内进行压缩处理。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气通道211自下向上朝向中心线Y的方向倾斜,可以理解地,油盖41安装于储液腔31的中间,为了降低压缩机的尺寸,使得压缩机小型化,因此储液腔31的侧壁与油盖41的侧壁之间的间隔较小,同时气缸12安装于轴承的正中间,因此为了便于使储液腔31和气缸12相连通,因此将第二回气通道211倾斜设置,如此则便于降低压缩机的尺寸。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第二回气通道211内设置弯折形态的回油通道,但是需要将弯折形态拐角处的角度不能太大,如尽量不要是直角,其拐角处应当尽量呈弧形设置,因为,冷媒在从储液腔31内流入到气缸12内时,若其拐角处为直角则会使冷媒流动时产生湍流,进而产生噪音,进而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气通道21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壳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0°<α≤60°;若α>60°则会使得冷媒在从储液腔31流入到气缸12内时的噪音较大,因此,将0°≤α≤60°范围内,从而减少了噪音的产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同时也便于第二回气通道211的生产加工,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参照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气通道21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壳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α=0°,当油盖41侧壁与储液腔31侧壁之间的缝隙正好位于气缸12的第一回气通道121的正下方时,第二回气通道211的轴线方向与壳体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即第二回气通道211直接竖直向下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储液腔31内的冷媒直接竖直向上进入到气缸12内,从而加快了储液腔31内冷媒的传输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噪音的产生,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参照图9和图10,可以理解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气通道121的内壁面呈弧形设置,通过将第一回气通道121的内壁面弧形设置,从而降低了冷媒从第二回气通道211流入到第一回气通道121时产生的湍流的可能,降低了第一回气通道121内产生的噪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参照图11至图1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横截面为梯形;从而增加了冷媒流入第一回气通道的夹角,从而降低了冷媒从第二回气通道211流入到第一回气通道121时产生的湍流的可能,降低了第一回气通道121内产生的噪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参照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主体还包括滑片,所述气缸12上还设有滑片槽123,所述滑片槽123靠近所述第一回气通道121设置,曲轴14带动活塞旋转,活塞外径与气缸12内径接触,通过容积变化,将低压腔的冷媒压缩成高压,滑片是做来回的往返运动,主要作用就是一端顶着活塞外径,滑片槽123靠近第一回气通道121设置就是为了防止高低压腔的冷媒泄露,可以理解地,滑片在滑片槽123内来回移动也需要通过润滑油润滑,从而减少滑片来回移动产生的摩擦,从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第一回气通道121的轴向方向与所述滑片槽123的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10°≤β≤30°,由于第一回气通道121和第二回气通道211相互连通设置,第一回气通道121和滑片槽123靠近设置,通过使10°≤β≤30°,从而使得下轴承21进来的冷媒,可以无阻挡的进入气缸12,这样通流面积做到最优,流阻最小。
参照图7至图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气通道121的长为L、宽为W、高为H,所述第二回气通道211的截面积为S,0.8≤WL/S≤1.5,0.6≤H/L≤1.6;当WL/S<0.8和/或H/L<0.6时,则从下轴承进气通道进入的冷媒,不能够完全进入到气缸内,相当于气缸的第一回气通道比下轴承的第二回气通道要小,流阻增大,冷量增大,影响压缩机性能;当WL/S>1.5和/或H/L>1.6时,则气缸的第一回气通道开的过大,一方面压缩腔的余隙容积会增加,压缩机性能下降,第二方面会导致气缸刚性不足,焊接和安装后容易变形;因此,使0.8≤WL/S≤1.5,0.6≤H/L≤1.6,则可以使的冷媒的流阻最小,更便于冷媒从储液腔31流入到气缸12内。
参照图19和图20,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吸气管32,所述壳体11上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管32密封连接于所述吸气孔处,所述吸气管32通过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储液腔31相连通,通过吸气管32,从而将蒸发器内的冷媒通过吸气管32流入到储液腔31内,从而使得排放至冷凝器内的高压冷媒可以回流至储液腔31内,从而进行进一步压缩处理,进而实现制冷制热过程。
具体地,所述吸气管32的半径为r,所述第二回气通道211的截面积为S,所述r和所述S之间的关系为0.5*πr2<S<2*πr2,若S≤0.5*πr2,则说明通过第二回气通道211流出储液腔31内的冷媒远小于吸气管32内流入到储液腔31内的冷媒,长此以往会使得储液腔31内的冷媒积累过多,进而使得储液腔31内的压强较高,进而影响储液器的安全,从而降低了压缩机的安全性;若S≥2*πr2,则会使得通过第二回气通道211流出储液腔31内的冷媒远大于吸气管32流入到储液器内的冷媒,如此,则使得储液腔31内的冷媒可能长期处于缺少的状态,进而导致压缩机主体内所需压缩的冷媒较少,进而最终影响压缩机的制冷制热效率。
进一步地,在压缩机的使用过程中,进入压缩机中的待压缩气态冷媒中可能会含有灰尘、小颗粒等杂质,如果压缩机中进入杂质则不仅会影响其压缩气体的效率,同时也会降低压缩机的效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吸气管32处安装有过滤件;通过设置过滤件可以使气态冷媒在进入到压缩泵体之前进行过滤,降低气态冷媒中杂质的含量,提高压缩机主体的压缩效率,降低杂质对压缩机主体的影响,进而提高压缩机主体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该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申请中的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主体,包括壳体和气缸,所述气缸上设有第一回气通道;
下轴承,所述下轴承连接于所述气缸,所述下轴承上设有第二回气通道;以及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储液器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回气通道和所述第一回气通道与所述气缸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位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回气通道穿入所述第一回气通道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盖,所述油盖连接于所述下轴承背离所述气缸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储液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盖上设有避让孔,所述第二回气通道通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气通道自下向上朝向中心线的方向倾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气通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0°<α≤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气通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α=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横截面呈弧形;或
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横截面呈方形;或
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横截面呈梯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上还设有滑片槽,所述滑片槽靠近所述第一回气通道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轴向方向与所述滑片槽的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10°≤β≤3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气通道的长为L、宽为W、高为H,所述第二回气通道的截面积为S,0.8≤WL/S≤1.5,0.6≤H/L≤1.6。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吸气管,所述壳体上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管密封连接于所述吸气孔处,所述吸气管通过所述吸气孔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的半径为r,所述第二回气通道的截面积为S,所述r和所述S之间的关系为0.5*πr2<S<2*πr2
15.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CN202321135149.1U 2023-05-11 2023-05-11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220101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5149.1U CN220101538U (zh) 2023-05-11 2023-05-11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5149.1U CN220101538U (zh) 2023-05-11 2023-05-11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1538U true CN220101538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5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5149.1U Active CN220101538U (zh) 2023-05-11 2023-05-11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1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87170A (en) Rotary compressor
JP2004027969A (ja) 密閉型圧縮機
CN112412801A (zh) 一种油路结构、卧式涡旋压缩机及冷冻设备
CN101749241A (zh) 一种环形压缩机
CN220101538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0397594B (zh) 支撑部件及卧式压缩机
CN220101537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7873277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9911145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13550904B (zh)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2412799A (zh) 一种曲轴、压缩机、压缩机的供油方法以及电器
CN109268271B (zh) 一种静涡盘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2049799A (zh) 一种排气消音结构、涡旋压缩机以及冷冻设备
CN111706510A (zh) 一种柔性连接直接吸气的新型转子压缩机
CN218913162U (zh) 一种外转子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19932448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9932450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0397100U (zh) 一种具有油分离器的空调压缩机
CN214196667U (zh) 一种曲轴、压缩机以及电器
CN219911143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20101542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5719318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0848135B (zh) 卧式压缩机及热交换工作设备
CN220101545U (zh)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20059905U (zh) 一种压缩机法兰、压缩机及其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