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8347U - 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8347U
CN220648347U CN202322265744.3U CN202322265744U CN220648347U CN 220648347 U CN220648347 U CN 220648347U CN 202322265744 U CN202322265744 U CN 202322265744U CN 220648347 U CN220648347 U CN 220648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system
waste heat
communication
heat recover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57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史家鹏
付安荣
杨建军
孙利校
孟盛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657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8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8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8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循环风道,设置于消毒柜的外部,循环风道与消毒柜的内胆相连通;灶具面板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循环风道与集热空间相连通;内循环风机,设置于循环风道或集热空间;内循环风机启动后形成循环气流,循环气流通过循环风道在集热空间与内胆之间循环流动。本申请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回收灶具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的热量可用于消毒柜的预热和加热,既减少了消毒柜工作过程中的耗能,提高了本集成灶的环保性能,降低能源浪费,也提高了消毒柜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其中,高温消毒是采用高温蒸汽充填在消毒柜内实现的。但是,现有的集成灶消毒柜处的高温蒸汽,通常是采用一个独立的水箱,并且该水箱内设置独立的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运作过程中将水箱内的水加热,水箱内的水受热转变为高温蒸汽,然后再将该高温蒸汽排送至消毒柜内,不仅影响消毒柜的加热效率,也造成了能源浪费,节能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集成有消毒柜的集成灶,消毒柜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以产生蒸汽并进行消毒作业,不仅工作效率低,也消耗大量能源,节能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用于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灶具面板和消毒柜,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设置于所述消毒柜的外部,所述循环风道与所述消毒柜的内胆相连通;
所述灶具面板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所述循环风道与所述集热空间相连通;
内循环风机,所述内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循环风道或所述集热空间;所述内循环风机启动后形成循环气流,所述循环气流通过所述循环风道在所述集热空间与所述内胆之间循环流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灶还包括灶具底板,所述灶具底板设置于所述灶具面板的下方,所述灶具底板与所述灶具面板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集热空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循环风道包括:
进风风道,所述灶具底板间隔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所述进风风道的一端形成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相连接;
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的另一端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相连接;所述内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
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分别与所述集热空间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道设置于所述消毒柜的一侧壁的外壁面,所述出风风道设置于所述消毒柜的另一侧壁的外壁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道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出风风道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消毒柜的内胆的一侧壁设置有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三连通孔相连通;所述内胆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第四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四连通孔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呈矩阵状分布于所述进风风道面对所述内胆的一侧壁;
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通孔呈矩阵状分布于所述出风风道面对所述内胆的一侧壁;
所述第三连通孔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连通孔的数量也均为多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通孔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每一个所述第一连通孔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三连通孔相连通;
所述第三连通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孔径;
所述第四连通孔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数量,每一个所述第二连通孔至少与一个所述第四连通孔相连通;
所述第四连通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孔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器,所述内循环风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集热空间内,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控制阀,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有所述控制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具有设定阈值,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达到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启动,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进风口的所述控制阀和/或所述出风口的所述控制阀开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因而,具有该余热回收系统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循环风道,循环风道设置于消毒柜的外部,循环风道与消毒柜的内胆相连通;灶具面板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循环风道与集热空间相连通;内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设置于循环风道或集热空间;内循环风机启动后形成循环气流,循环气流通过循环风道在集热空间与内胆之间循环流动。
本申请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回收灶具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的热量可用于消毒柜的预热和加热,既减少了消毒柜工作过程中的耗能,提高了本集成灶的环保性能,降低能源浪费,也提高了消毒柜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集成灶,包括上述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因而,通过本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吸收灶具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辐射至灶具下方的热量,不仅提高了本集成灶的环保性能,降低能源浪费,也提高了消毒柜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避免灶具工作时向外辐射热量影响本集成灶电子器件,从而有效延长了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本集成灶故障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进风风道,1011-进风口,102-出风风道,1021-出风口,1022-第二连通孔,2-内循环风机,3-消毒柜,301-内胆,302-第三连通孔,303-第四连通孔,4-灶具面板,5-灶具底板,6-炉头,7-第一连通通道,8-第二连通通道,9-第一喷嘴座,10-第二喷嘴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集成灶的余热回收系统,本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循环风道、内循环风机2,其中,集成灶的灶具面板下方形成集热空间,集成灶还设置有消毒柜,循环风道与集热空间和消毒柜3的内胆301连通,内循环风机2设置于循环风道,或者内循环风机2设置在集热空间内,当内循环风机2启动后,集热空间与内胆301的内部空间形成循环流动的循环气流,以使得集热空间与内胆301实现热量交换。
具体地,集成灶包括机身和机头,机头位于机身后侧并向上延伸,机头设置有烟机进烟口,机头的内部形成进风烟道,机身的上表面设置灶具,灶具上设置有炉头6,优选地,炉头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炉头6沿灶具中线左右对称设置在中线的两侧。
消毒柜3设置于机身,并且消毒柜3位于灶具的下方,消毒柜3包括内胆301和柜门,内胆301设置有用于放置餐具的碗筷架。在内胆30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设置有滑轨,柜门与滑轨滑动连接,碗筷架与柜门的内壁面固定,当拉动柜门时,碗筷架随柜门向外带出,便于向碗筷架上放置餐具或者将餐具放置于碗筷架,当推动柜门时,碗筷架被推入至消毒柜3内,同时柜门关闭,可进行消毒作业。
优选地,碗筷架的层数为两者,当然并不仅限于两层,每一层碗筷架对应设置有一个柜门。
进一步地,灶具还包括:灶具面板4和灶具底板5,灶具底板5设置在灶具面板4的下方,灶具底板5上设置有喷嘴座,喷嘴座固定设置在灶具底板5上,炉头6设置在喷嘴座上,炉头6与喷嘴座整体高度高于灶具面板4与灶具底板5之间的高度,灶具面板4开设有安装孔,炉头6安装于安装孔,喷嘴座和炉头6通过安装孔贯穿灶具面板4,炉头6凸出至灶具面板4以外。
安装孔的周围设置有密封构件,密封构件能够封堵炉头6与灶具面板4之间的缝隙,使得灶具面板4下方的气流不会流向灶具面板4上方的外部空间。喷嘴座的数量与炉头6数量相同,每一个喷嘴座与一个炉头6对应成组设置。优选地,喷嘴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喷嘴座分别为第一喷嘴座9和第二喷嘴座10,第一喷嘴座9和第二喷嘴座10左右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灶具底板5与灶具面板4之间形成集热空间,第一喷嘴座9的部分和第二喷嘴座10的部分均容纳在集热空间内,当集成灶启动后,第一喷嘴座9和第二喷嘴座10的温度升高,使得集热空间内的空气受热而温度升高形成高温空气。灶具底板5对应第一喷嘴座9的位置向下翻折形成第一连通通道7,灶具底板5对应第二喷嘴座10的部分向下弯折形成第二连通通道8,优选地,第一连通通道7为灶具底板5的局部向下弯折形成的通道,第一连通通道7将灶具底板5上方的集热空间相连通,第二连通通道8同理,也与集热空间相连通,并且第一连通通道7、第二连通通道8与灶具底板5具有一体结构,在交界位置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减轻集热空间内的热量流失。
进一步地,循环风道包括:进风风道101和出风风道102,进风风道101的上端端口为进风口1011,进风口1011与灶具底板5上方的集热空间通过第一连通通道7相连通,出风风道102的上端端口为出风口1021,出风口1021与集热空间通过第二连通通道8相连通。
优选地,进风风道101和出风风道102均具有仅上端开口的方管结构,进风风道101与消毒柜3内胆301贴合的一侧壁面开设有多个第一连通孔,内胆301与进风风道101贴合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连通孔302,进风风道101的内部空间与内胆301的内部空间通过第一连通孔和第三连通孔302相连通。同理,出风风道102与内胆301的另一侧壁贴合,并且出风风道102面对内胆301的一侧壁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连通孔1022,内胆301面对出风风道102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第四连通孔303,出风风道102的内部空间与内胆301的内部空间通过第二连通孔1022和第四连通孔303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内循环风机2靠近进风风道101的上端口或出风风道102的上端口设置,优选地,内循环风机2靠近进风口1011设置。或者,内循环风机2设置于第一连通通道7或第二连通通道8。
优选地,在图1所示状态下,进风风道101设置于消毒柜3内胆301的右侧壁,多个第一连通孔呈矩阵状分布在进风风道101与内胆301贴合的一侧壁面上,内胆301的右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三连通孔302,优选地,第三连通孔302的数量与第一连通孔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每一个第三连通孔302与一个第一连通孔正对设置,或者第三连通302孔的数量多于第一连通孔的数量,使得每一个第一连通孔至少对应与一个第三连通孔302连通,更优选地,第三连通孔302的孔径略大于第一连通孔的孔径,提高循环气流在进风风道101与内胆301之间的流动速度。
出风风道102设置于内胆301的左侧壁,多个第二连通孔呈矩阵状分布在出风风道102与内胆301左侧壁贴合的一侧壁,多个第四连通孔303呈矩阵状分布在内胆301的左侧壁上,优选地,第二连通孔的数量与第四连通孔303的数量相同,且多个第二连通孔与多个第四连通孔303一一对应设置并连通,或者第四连通孔303的数量多于第二连通孔的数量,使得每一个第二连通孔至少对应与一个第四连通孔303连通,更优选地,第四连通孔303的孔径略大于第二连通孔的孔径,提高循环气流从内胆301流向出风风道102时的流速。
当集成灶启动后,集热空间内的空气受热而温度升高形成高温空气。第一连通通道7与灶具底板5上方的集热空间相连通,并且进风风道101的上端与第一连通通道7相连接,从而使得进风风道101与灶具底板5上方用于容纳喷嘴座的集热空间相连通,同样地,第二连通通道8为灶具底板5的局部向下弯折形成的通道,出风风道102的上端与第二连通通道8相连通,使得集热空间与进风风道101、内胆301的内部空间、出风风道102顺次连通,在内循环风机2启动后形成循环气流,循环气流能够在集热空间与消毒柜3的内胆301之间循环流动,以将集热空间内的高温空气输送至内胆301中。
当集成灶工作时,灶具会将周围的空气加热,尤其是在灶具下方的集热空间会产生高温空气,长时间的高温一方面会导致集成灶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受高温影响而损坏,另一方面,这部分余热较高,存在利用价值。而本申请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当内循环风机2启动后,能够时灶具的灶具面板4和灶具底板5之间聚积的高温空气定向流动形成热气流,热气流沿着第一连通通道7、进风风道101、内胆301的内部空间、出风风道102、第二连通通道8和集热空间限定的路径定向循环流动,而高温空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吹送至消毒柜3内胆301内,从而使得内胆301的内部空间升温,以实现灶具余热回收、节约能耗的效果。
更进一步地,本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其中,进风风道101设置有第一风门(图中未示出),优选地,第一风门设置于进风风道101的上端,第一风门相对进风风道101的端口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第一风门设置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控制第一风门的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切换,第一驱动件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机,第一控制阀与第一驱动件电连接,以控制第一驱动件的启停。同理,出风风道102设置有第二风门(图中未示出),第二风门设置有第二驱动件,第二控制阀与第二驱动件电连接。优选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更进一步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上述的内循环风机2、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如图1所示,将两个喷嘴座中位于右侧的一个喷嘴座定义为第一喷嘴座9,位于左侧的喷嘴座位第二喷嘴座10,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喷嘴座9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喷嘴座10的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检测结果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启动,并且控制控制内循环风机2启动,以此开始对集热空间进行余热回收,而回收的余热能够用于消毒柜3的内胆301升温。优选地,设定阈值为60℃。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回收灶具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的热量可用于消毒柜的预热和加热,既减少了消毒柜工作过程中的耗能,提高了本集成灶的环保性能,降低能源浪费,也提高了消毒柜的工作效率,此外,还能够有效避免灶具工作时向外辐射热量影响本集成灶电子器件,从而有效延长了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本集成灶故障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因而,具有该余热回收系统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用于集成灶,所述集成灶包括灶具面板(4)和消毒柜(3),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设置于所述消毒柜(3)的外部,所述循环风道与所述消毒柜(3)的内胆(301)相连通;
所述灶具面板(4)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所述循环风道与所述集热空间相连通;
内循环风机(2),所述内循环风机(2)设置于所述循环风道或所述集热空间;所述内循环风机(2)启动后形成循环气流,所述循环气流通过所述循环风道在所述集热空间与所述内胆(301)之间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还包括灶具底板(5),所述灶具底板(5)设置于所述灶具面板(4)的下方,所述灶具底板(5)与所述灶具面板(4)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集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包括:
进风风道(101),所述灶具底板(5)间隔设置有第一连通通道(7)和第二连通通道(8),所述进风风道(101)的一端形成进风口(1011),所述进风口(1011)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7)相连接;
出风风道(102),所述出风风道(102)的另一端形成出风口(1021),所述出风口(1021)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8)相连接;所述内循环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
所述第一连通通道(7)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8)分别与所述集热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101)设置于所述消毒柜(3)的一侧壁的外壁面,所述出风风道(102)设置于所述消毒柜(3)的另一侧壁的外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101)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出风风道(102)设置有第二连通孔(1022),所述消毒柜(3)的内胆(301)的一侧壁设置有第三连通孔(302),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三连通孔(302)相连通;所述内胆(301)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第四连通孔(303),所述第二连通孔(1022)与所述第四连通孔(30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呈矩阵状分布于所述进风风道(101)面对所述内胆(301)的一侧壁;
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连通孔呈矩阵状分布于所述出风风道(102)面对所述内胆(301)的一侧壁;
所述第三连通孔(302)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连通孔(303)的数量也均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通孔(302)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数量;
所述第三连通孔(302)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孔径;
所述第四连通孔(303)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数量;
所述第四连通孔(303)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器,所述内循环风机(2)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集热空间内,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控制阀,所述进风口(1011)和所述出风口(1021)均设置有所述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具有设定阈值,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达到所述设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2)启动,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进风口(1011)的所述控制阀和/或所述出风口(1021)的所述控制阀开启。
10.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02322265744.3U 2023-08-22 2023-08-22 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Active CN220648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5744.3U CN220648347U (zh) 2023-08-22 2023-08-22 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5744.3U CN220648347U (zh) 2023-08-22 2023-08-22 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8347U true CN220648347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4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5744.3U Active CN220648347U (zh) 2023-08-22 2023-08-22 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8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06211U (zh)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油烟机
CN110848767B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20648347U (zh) 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CN108006715B (zh) 一种利用烤箱余热的壁炉
CN211822543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7066094U (zh) 一种电加热烹饪器具
CN220648348U (zh) 用于集成灶的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CN112914347B (zh) 烹饪装置
CN213371826U (zh) 一种家用洗碗机
CN111189077B (zh) 一种集成灶及其工作控制方法
CN220648355U (zh) 集成灶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CN213577615U (zh) 组合式烹饪器具
CN214362263U (zh) 一种窗帘循环定型装置
CN114893794A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07990396B (zh) 具有烧烤功能的壁炉
CN210399026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20870931U (zh) 一种后排散热集成灶
CN111990877A (zh) 组合式烹饪器具
CN116989364A (zh) 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CN218626966U (zh) 一种带有微蒸烤功能的功能箱以及集成灶
CN216984507U (zh) 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
CN216602455U (zh) 一种电热蒸饭柜
CN212037241U (zh) 烹饪设备
CN217390513U (zh) 一种门体散热降温系统及其烤箱
CN220771192U (zh) 一种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