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89364A - 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9364A
CN116989364A CN202311065329.1A CN202311065329A CN116989364A CN 116989364 A CN116989364 A CN 116989364A CN 202311065329 A CN202311065329 A CN 202311065329A CN 116989364 A CN116989364 A CN 116989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integrated
kitchen range
disinfection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653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史家鹏
付安荣
杨建军
孙利校
孟盛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653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893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89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9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3/1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04Heat
    • A61L2/06Hot ga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集成灶主体设置有灶具面板;消毒柜,消毒柜设置于集成灶主体;余热回收系统,余热回收系统设置于消毒柜的侧部,灶具面板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集热空间与消毒柜的内胆通过余热回收系统相连通。本申请提供的集成灶,能够有效回收灶具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的热量可用于消毒柜的预热和加热,既减少了消毒柜工作过程中的耗能,提高了本集成灶的环保性能,降低能源浪费,也提高了消毒柜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灶,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一般的集成灶吸油率达到95%,油烟吸净率越高,质量越好,有些品牌集成灶油烟吸净率达到了99.95%的极限指标。消毒柜是通过紫外线、远红外线、高温、臭氧等方式,给食具、餐具、毛巾、衣物、美容美发用具、医疗器械等物品进行杀菌消毒、保温除湿的工具,外形一般为柜箱状,柜身大部分材质为不锈钢。其中,高温消毒是采用高温蒸汽充填在消毒柜内实现的。但是,现有的集成灶消毒柜处的高温蒸汽,通常是采用一个独立的水箱,并且该水箱内设置独立的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运作过程中将水箱内的水加热,水箱内的水受热转变为高温蒸汽,然后再将该高温蒸汽排送至消毒柜内,不仅影响消毒柜的加热效率,也造成了能源浪费,节能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集成灶消毒柜需要额外能量进行加热以实现餐具消毒,存在能源浪费、消毒柜加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所述集成灶主体设置有灶具面板;
消毒柜,所述消毒柜设置于所述集成灶主体;
余热回收系统,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设置于所述消毒柜的侧部,所述灶具面板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所述集热空间与所述消毒柜的内胆通过所述余热回收系统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灶主体还包括:
所述集成灶主体还包括:
喷嘴底座,所述喷嘴底座的部分位于所述集热空间内,所述集成灶工作时所述喷嘴底座的温度升高;
所述集热空间对应所述喷嘴底座的部分形成有连接风道,所述内胆的顶壁面设置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内胆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连接风道与所述连通部相连接;
所述连接风道设置有内循环风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进风风道、导热通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分别与所述集热空间连通,所述进风风道、所述导热通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均与所述消毒柜的壁面贴合;
导流风机,所述导流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或所述出风风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道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出风风道设置有第二连通孔,所述消毒柜的内胆侧壁设置有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通过所述第三连通孔与所述内胆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道、所述导热通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均具有方管结构,所述进风风道设置于所述消毒柜的一侧壁的外壁面,所述出风风道设置于所述消毒柜的另一侧壁的外壁面,所述导热通道设置于所述消毒柜的底壁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导流管组,所述导流管组包括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
受热构件,所述受热构件沿所述喷嘴底座的周向分布,所述受热构件与所述喷嘴底座贴合;
风道座,所述风道座设置有导流风机;
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风道座相连接,所述进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受热构件相连接;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风道座相连接,所述出风管道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内胆的背板以与所述内胆的内部空间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导流管组,所述导流管组包括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灶具面板设置有锅架,所述锅架的内部形成有集热腔;
风道座,所述导流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座;
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集热腔相连通,所述进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道座相连接;所述出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集热腔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内胆的背板以与所述内胆的内部空间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灶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器;
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灶消联动控制方法,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集成灶,因而,具有该集成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灶消联动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集成灶包括灶具,所述灶具具有温度检测部,在所述温度检测部设置温度检测装置;
在所述灶具与消毒柜之间设置余热回收系统;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导流风机启动;所述导流风机启动的同时控制器控制控制阀启动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开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灶具包括喷嘴底座和锅架;
所述温度检测部为所述喷嘴底座或所述锅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集成灶主体设置有灶具面板;消毒柜,消毒柜设置于集成灶主体;余热回收系统,余热回收系统设置于消毒柜的侧部,灶具面板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集热空间与消毒柜的内胆通过余热回收系统相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集成灶,能够有效回收灶具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的热量可用于消毒柜的预热和加热,既减少了消毒柜工作过程中的耗能,提高了本集成灶的环保性能,降低能源浪费,也提高了消毒柜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灶消联动控制方法,包括上述所述的集成灶,本灶消联动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消毒柜与灶具联动工作,在灶具工作时,自动对消毒柜的内胆内部空间进行预热或加热,充分利用灶具作业时产生的余热,缩短消毒柜的余热时长以及能耗,也减少了消毒柜进行消毒作业时的能耗,提高了消毒柜的工作效率,并且显著降低了集成灶的能耗,提供了集成灶的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集成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集成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集成灶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集成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集成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灶消联动控制方法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
1-集成灶主体,101-机身,102-机头,2-消毒柜,201-内胆,202-碗筷架,203-第三连通孔,301-进风风道,302-导热通道,303-出风风道,3031-第二连通孔,304-导流风机,305-风道座,306-受热构件,307-进风管道,308-出风管道,4-灶具底板,401-第一连接风道,402-第二连接风道,403-内循环风机,5-灶具面板,601-第一喷嘴底座,602-第二喷嘴底座,701-第一控制阀,702-第二控制阀,703-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4-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5-控制器,8-锅架,801-锅架进风口,802-锅架出风口,9-炉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的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几种集成灶。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集成灶,本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1、设置于集成灶主体1的消毒柜2,还包括余热回收系统,集成灶主体1具有用于设置灶具的灶具面板5,余热回收系统用于回收灶具烹饪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热回收系统收集的热量作用于消毒柜2以使消毒柜2的内部空间升温,回收的余热能够满足消毒柜2的加热需求或者降低消毒柜2升温时的能量需求,减少额外能源的投入,从而起到余热回收、减少能源消耗,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集成灶主体1包括机身101和机头102,机头102位于机身101后侧并向上延伸,机头102设置有烟机进烟口,机头102的内部形成进风烟道,机身101的上表面设置有灶具,灶具上设置有炉头9,优选地,炉头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炉头9沿灶具中线左右对称设置在中线的两侧。
消毒柜2设置于机身101,并且消毒柜2位于灶具的下方,消毒柜2包括内胆201和柜门,内胆201设置有用于放置餐具的碗筷架202。在内胆20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设置有滑轨,柜门与滑轨滑动连接,碗筷架202与柜门的内壁面固定,当拉动柜门时,碗筷架202随柜门向外带出,便于向碗筷架202上放置餐具或者将餐具放置于碗筷架202,当推动柜门时,碗筷架202被推入至消毒柜2内,同时柜门关闭,可进行消毒作业。
优选地,碗筷架202的层数为两层,当然并不仅限于两层,每一层碗筷架202对应设置有一个柜门。
进一步地,灶具具体包括:灶具面板5和灶具底板4,灶具底板4设置在灶具面板5的下方,灶具底板4上设置有喷嘴底座,喷嘴底座固定设置在灶具底板4上,喷嘴底座上设置有炉头9,炉头9与喷嘴底座整体高度高于灶具面板5与灶具底板4之间的高度,灶具面板5开设有安装孔,炉头9安装于安装孔,喷嘴底座和炉头9通过安装孔贯穿灶具面板5,炉头9凸出至灶具面板5以外。
安装孔的周围设置有密封构件(图中未示出),密封构件能够封堵炉头9与灶具面板5之间的缝隙,使得灶具面板5下方的气流不会流向灶具面板5上方的外部空间。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风道组件和导流风机304,其中,风道组件包括:进风风道301、导热通道302和出风风道303,进风风道301、导热通道302和出风风道303均为内部形成空腔的管道结构,优选地,进风风道301、导热通道302和出风风道303三者均为方管结构。
进一步地,在灶具底板4与灶具面板5之间形成集热空间,喷嘴底座的部分容纳在集热空间内,当集成灶启动后,集热空间内的空气受热而温度升高形成高温空气。需要说明的是,喷嘴底座的数量与炉头9数量相同,均为至少一个,每一个喷嘴底座与一个炉头9对应成组设置。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喷嘴底座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如图3所示,将两个喷嘴底座中位于右侧的一个喷嘴底座定义为第一喷嘴底座601,位于左侧的喷嘴底座位第二喷嘴底座602。
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下,进风风道301的一端朝向其中第一喷嘴底座601延伸,进风风道301与消毒柜2内胆201的右侧壁的外壁面贴合并固定,进风风道301的另一端与导热通道302的一端相连接,导热通道302设置于内胆201的底壁面,并且导热通道302与内胆201的底壁面贴合,出风风道303与内胆201的左侧壁的外壁面贴合并固定,出风风道303的底端与内胆201的导热通道302的远离进风风道301的一端连接,出风风道303的上端朝向第二喷嘴底座602延伸。
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导流风机304,导流风机304设置于进风风道301靠近喷嘴底座的端口,或者导流风机304设置于出风风道303靠近喷嘴底座的端口,当导流风机304启动后,进风风道301、导热通道302和出风风道303内形成循环气流。
进一步地,灶具底板4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风道401和第二连接风道402,第一连接风道401为灶具底板4的局部向下弯折形成的通道,第一连接风道401将灶具底板4上方的集热空间相连通,并且进风风道301的上端与第一连接风道401相连接,从而使得进风风道301与灶具底板4上方用于容纳喷嘴底座的集热空间相连通,同样地,第二连接风道402为灶具底板4的局部向下弯折形成的通道,出风风道303的上端与第二连接风道402相连通,使得灶具底板4与灶具面板5之间的集热空间与进风风道301、导热通道302以及出风风道303顺次首尾连通,在导流风机304启动后形成循环气流。
当集成灶工作时,灶具会将周围的空气加热,尤其是在灶具下方会产生高温空气,长时间的高温一方面会导致集成灶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受高温影响而损坏,另一方面,这部分余热较高,存在利用价值。而本申请提供的集成灶,当导流风机304启动后,能够时灶具的灶具面板5和灶具底板4之间聚积的高温空气定向流动形成热气流,热气流沿着第一连接风道401、进风风道301、导热通道302、出风风道303、第二连接风道402和集热空间限定的路径定向循环流动,而高温空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吹拂消毒柜2内胆201的左侧壁、底壁面和右侧壁,从而使得内胆201的内部空间升温,以实现灶具余热回收、节约能耗的效果。
此外,基于上述内容,本实施例中还提供另一种高温空气在消毒柜2的内胆201内部循环的循环路径,具体地,消毒柜2的顶壁面设置有连通部,连通部具有通孔结构,贯穿消毒柜2的顶壁面并与内胆201相连通,优选地,连通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连通部靠近消毒柜2顶壁面的一端设置,另一个连通部靠近消毒柜2顶壁面的另一端设置,并且其中一个连通部正对第一连接风道401设置,另一个连通部正对第二连接风道402设置,并且第一连接风道401与一个连通部连接并连通,第二连接风道402与另一个连通部连接并连通,在第一连接风道401或第二连接风道402中设置有内循环风机403,当内循环风机403启动后,集热空间内的高温空气定向流经第一连接风道401、消毒柜2的内胆201、第二连接风道402,从而实现高温空气在消毒柜2内胆201的内部循环以对内胆201的内部空间进行预热或加热。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701和第二控制阀702,其中,进风风道301设置有第一风门(图中未示出),优选地,第一风门设置于进风风道301的上端,第一风门相对进风风道301的端口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第一风门设置有第一驱动件(图中未示出),第一驱动件用于控制第一风门的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切换,第一驱动件可以但不限于为电机,第一控制阀701与第一驱动件电连接,以控制第一驱动件的启停。同理,出风风道303设置有第二风门,第二风门设置有第二驱动件,第二控制阀702与第二驱动件电连接。优选地,第一控制阀701和第二控制阀702均为电磁阀。
更进一步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和控制器705,其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以及上述的第一控制阀701和第二控制阀702均与控制器705电连接,优选地,上述的导流风机304和内循环风机403也与控制器705连接,由控制器705统一控制,当然导流风机304和内循环风机403还可以与另一控制器连接,由另一控制器单独控制导流风机304和内循环风机403的启停,或者导流风机304和内循环风机403各自对应配置有控制器,当使用多个控制器时,控制器与控制器之间彼此连接,以实现信号传递并使各阀门、风机形成联动。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用于检测第一喷嘴底座601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用于检测第二喷嘴底座602的温度,当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检测结果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器705控制第一控制阀701和第二控制阀702启动,并且控制器705控制导流风机304或内循环风机403启动,以此开始对集热空间进行余热回收,而回收的余热能够用于消毒柜2的内胆201升温。优选地,设定阈值为60℃。
参见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二提供另一种集成灶,本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1、消毒柜2、灶具面板5和余热回收系统,其中,集成灶主体1的结构、消毒柜2的结构和设置方式、灶具面板5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相应的内容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相同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集成灶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灶区别在于:
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进风风道301和出风风道303,进风风道301的上端端口与灶具底板4上方的集热空间通过第一连接风道401相连通,出风风道303的上端端口与集热空间通过第二连接风道402相连通。进风风道301和出风风道303均具有仅上端开口的方管结构,进风风道301与消毒柜2内胆201贴合的一侧壁面开设有多个第一连通孔,内胆201的右侧壁也就是与进风风道301贴合的一侧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连通孔203,进风风道301的内部空间与内胆201的内部空间通过第一连通孔和第一进风口相连通。同理,出风风道303与内胆201的右侧壁贴合,并且出风风道303面对内胆201左侧壁的一侧壁面开设有多个第二连通孔3031,内胆201的左侧壁开设有另外多个第三连通孔203,出风风道303的内部空间与内胆201的内部空间通过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3031相连通。
余热回收系统还包括导流风机304,导流风机304设置于进风风道301的上端口或出风风道303的上端口。
进一步地,本集成灶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701、第二控制阀702、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和控制器705,其中,控制器705、第一控制阀701、第二控制阀702、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以及上述的导流风机304的设置位置、连接方式具体参照上述实施例一中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当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和/或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的检测结果达到或超过设定阈值时,控制器705控制第一控制阀701驱动进风风道301的第一风门开启,第二控制阀702驱动出风风道303的第二风门开启,同时控制器705控制进风风道301的导流电机启动,使得集热空间内的高温空气能够沿着集热空间、进风风道301、内胆201内部空间、出风风道303定向循环流动,从而使内胆201的内部空间升温。
或者,在本实施例中,进风风道301的上端口、出风风道303的上端口分别设置有导流风机304,当炉头9工作时降高温传递至第一喷嘴底座601和/或第二喷嘴底座602后,若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的检测结果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器705控制与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对应的第一控制阀701驱动进风风道301的第一风门开启,同时控制器705控制进风风道301端口的导流风机304启动,在形成定向气流后,第一喷嘴底座601周围的高温空气经进风风道301流向消毒柜2的内胆201内部,高温空气循环流入内胆201中以对内胆201的内部空间进行预热或加热。若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的检测结果达到设定阈值时,同理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第二控制阀702、第二风门以及设置于出风风道303的导流风机304工作过程与上述内容相同。
可见,本实施例中,进风风道301与出风风道303可同时形成两者之间往复循环的定向气流,而进风风道301和出风风道303也可单独作业以使消毒柜2的内胆201加热,当两个炉头9只有一个使用时,可对应开启相应的风道用于高温空气循环,未工作的炉头9下方对应的风道可不参与高温空气的循环,在这种情况下缩短了高温空气的循环路径,减少热量损失,确保余热利用率。
参见图7至图9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三提供另一种集成灶,本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1、消毒柜2、灶具面板5和余热回收系统,其中,集成灶主体1的结构、消毒柜2的结构和设置方式、灶具面板5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相应的内容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相同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集成灶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区别在于:
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风道座305、导流组件和受热构件306,其中,风道座305设置于灶具面板5与灶具底板4之间的夹层空间内,优选地,风道座305设置在第一喷嘴底座601与第二喷嘴底座602之间,导流风机304设置于风道座305。风道座305设置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导流风机304启动后形成的定向气流流入风道座305后分别流向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
导流组件包括进风管道307和出风管道308,受热构件306具体为管构件,进风管道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口连接,进风管道307的另一端与受热构件306的一端连接,受热构件306的另一端与出风管道308相连接,出风管道308远离受热构件306的一端与消毒柜2的内胆201连接并且出风管道308与内胆201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优选地,受热构件306为U型管,并且受热构件306沿第一喷嘴底座601的周向环绕第一喷嘴底座601设置,当炉头9工作使第一喷嘴底座601温度升高时,第一喷嘴底座601的热量使第一喷嘴底座601的周围的高温空气能够快速传递至受热构件306中,而在导流风机304的作用下,定向气流将高温空气吹送至消毒柜2的内胆201中。
优选地,出风管道308沿消毒柜2的背板竖直向下延伸,更优选地,出风管道308的底端延伸至消毒柜2背板靠近底部边缘的位置,经出风管道308引入内胆201的高温空气在内胆201内由下向上流动,高温空气在内胆201的内部空间充分运动,提高对内胆201的加热效果、加热均匀性以及对上下层设置的餐具的消毒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导流组件的数量与喷嘴底座的数量相同,优选为两组,受热构件306的数量也为两个,另一组导流组件同样包括进风管道307和出风管道308,另一组导流组件的进风管道与第二连接口连接,两组导流组件与受热构件306的连接方式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还包括控制组件,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组件所包括的部件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控制组件所包括的部件相同,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区别在于:第一控制阀701用于控制其中一个导流组件的进风管件的通断,第二控制阀702用于控制另一个导流组件的进风管件的通断。
参见图10至图1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四提供另一种集成灶,本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1、消毒柜2、灶具面板5和余热回收系统,其中,集成灶主体1的结构、消毒柜2的结构和设置方式、灶具面板5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应的内容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相同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四提供的集成灶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区别在于:
灶具面板5设置有锅架8,锅架8的内部中空,并且锅架8的底部设置有锅架进风口801和锅架出风口802,锅架进风口801和锅架出风口802均与锅架8的内部空间相连通。锅架8的数量与喷嘴底座的数量、炉头9的数量相同,优选为两个,其中一个锅架8设置于一个炉头9,另一个锅架8设置于另一个炉头9。
进一步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风道座305和导流组件,其中,风道座305设置有导流风机304,导流风机304启动后风道座305内形成定向气流,风道座305还设置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一连接口与一组导流组件相连接,第二连接口与另一组导流组件相连接。
导流组件包括进风管道307和出风管道308,进风管道307的一端与第一连通孔相连接,进风管道的另一端与锅架进风口801相连接;出风管道308的一端与锅架出风口802连接,出风管道308的另一端与消毒柜2的内胆201连接并且出风管道308与内胆201的内部空间相连通。优选地,出风管道308沿消毒柜2的背板竖直向下延伸,更优选地,出风管道308的底端延伸至消毒柜2背板靠近底部边缘的位置,经出风管道308引入内胆201的高温空气在内胆201内由下向上流动,高温空气在内胆201的内部空间充分运动。
第二连通孔3031与另一组导流组件的连接方式可参照上述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还包括控制组件,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组件所包括的部件与上述实施例三中的控制组件所包括的部件相同,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
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不仅可分别用于检测第一喷嘴底座601和第二喷嘴底座602的温度,还可以分别用于检测两个锅架8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集成灶,能够有效回收灶具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回收的热量可用于消毒柜2的预热和加热,既减少了消毒柜2工作过程中的耗能,提高了本集成灶的环保性能,降低能源浪费,也提高了消毒柜2的工作效率,此外,还能够有效避免灶具工作时向外辐射热量影响本集成灶电子器件,从而有效延长了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本集成灶故障率。
第二方面,参见图1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灶消联动控制方法,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集成灶,因而,具有该集成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相同的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本灶消联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灶具设置有炉头9,炉头9设置有温度检测部,在温度检测部设置温度检测装置。
具体地,灶具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灶具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灶具分别为第一灶具和第二灶具,第一灶具与第二灶具左右间隔设置,相应地,温度检测装置的数量与灶具的数量相同,优选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第一灶具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部,第二灶具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部,将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设置于第一温度检测部,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用于检测第一温度检测部的温度,将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设置于第二温度检测部,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用于检测第二温度检测部的温度。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均可以为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均与控制器705电连接。
S2、在灶具与消毒柜2之间设置余热回收系统,余热回收系统与消毒柜2内胆201相连通。
具体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风道组件,其中,风道组件包括:进风风道301、导热通道302和出风风道303,进风风道301、导热通道302和出风风道303均为内部形成空腔的管道结构,优选地,进风风道301、导热通道302和出风风道303三者均为方管结构。风道组件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与集热空间的配合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记载的相应内容。
或者,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风道座305、导流组件和受热构件306,其中,风道座305、导流组件和受热构件306的具体设置方式以及余热回收原理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记载的相应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理解,不再赘述。
S3、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器705控制导流风机304启动形成定向气流;导流风机304启动的同时控制器705控制控制阀启动余热回收系统。
具体地,当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和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检测结果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器705控制第一控制阀701和第二控制阀702启动,并且控制控制导流风机304启动,在灶具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灶具工作时,集热空间内的空气受热升温形成高温空气,导流风机304启动后,集热空间内的高温空气定向流入消毒柜2的内胆201,以此开始对集热空间进行余热回收,而回收的余热能够用于消毒柜2的内胆201升温。优选地,设定阈值为60℃。
进一步地,第一灶具与第二灶具共用灶具面板5和灶具底板4,第一灶具包括第一炉头、第一喷嘴底座601和第一锅架8,第二灶具包括第二喷嘴底座602和第二锅架8,导流风机304设置在灶具面板5与灶具底板4之间的夹层空间内,上述的第一温度检测部具体可以为第一喷嘴底座601和第二喷嘴底座602,当第一炉头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传递至第一喷嘴底座601,而第一温度检测装置703的检测结果超过设定阈值时,控制器705启动导流风机304,导流风机304开始工作,同时控制器705打开第一控制阀701,第一喷嘴底座601与消毒柜2内胆201之间的风道或管路开始循环工作,当第二炉头工作时产生的高温传递至第二喷嘴底座602,第二温度检测装置704的检测结果超过设定阈值时,控制器705控制导流风机304启动同时打开第二控制阀702,第二喷嘴底座602与内胆201之家是你的风道或管路开始循环工作。
本申请提供的灶消联动控制方法,实现消毒柜2与灶具联动工作,在灶具工作时,自动对消毒柜2的内胆201内部空间进行预热或加热,充分利用灶具作业时产生的余热,缩短消毒柜2的余热时长以及能耗,也减少了消毒柜2进行消毒作业时的能耗,提高了消毒柜2的工作效率,并且显著降低了集成灶的能耗,提供了集成灶的环保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成灶主体(1),所述集成灶主体(1)设置有灶具面板(5);
消毒柜(2),所述消毒柜(2)设置于所述集成灶主体(1);
余热回收系统,所述余热回收系统设置于所述消毒柜(2)的侧部,所述灶具面板(5)的下方形成集热空间,所述集热空间与所述消毒柜(2)的内胆(201)通过所述余热回收系统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主体(1)还包括:
喷嘴底座,所述喷嘴底座的部分位于所述集热空间内,所述集成灶工作时所述喷嘴底座的温度升高;
所述集热空间对应所述喷嘴底座的部分形成有连接风道,所述内胆(201)的顶壁面设置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内胆(201)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连接风道与所述连通部相连接;
所述连接风道设置有内循环风机(4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进风风道(301)、导热通道(302)和出风风道(303),所述进风风道(301)和所述出风风道(303)分别与所述集热空间连通,所述进风风道(301)、所述导热通道(302)和所述出风风道(303)均与所述消毒柜(2)的壁面贴合;
导流风机(304),所述导流风机(304)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301)或所述出风风道(3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301)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出风风道(303)设置有第二连通孔(3031),所述消毒柜(2)的内胆(201)侧壁设置有第三连通孔(203),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3031)通过所述第三连通孔(203)与所述内胆(20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301)、所述导热通道(302)和所述出风风道(303)均具有方管结构,所述进风风道(301)设置于所述消毒柜(2)的一侧壁的外壁面,所述出风风道(303)设置于所述消毒柜(2)的另一侧壁的外壁面,所述导热通道(302)设置于所述消毒柜(2)的底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导流管组,所述导流管组包括进风管道(307)和出风管道(308);
受热构件(306),所述受热构件(306)沿所述喷嘴底座的周向分布,所述受热构件(306)与所述喷嘴底座贴合;
风道座(305),所述风道座(305)设置有导流风机(304);
所述进风管道(307)的一端与所述风道座(305)相连接,所述进风管道(307)的另一端与所述受热构件(306)相连接;所述出风管道(308)的一端与所述风道座(305)相连接,所述出风管道(308)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内胆(201)的背板以与所述内胆(201)的内部空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导流管组,所述导流管组包括进风管道(307)和出风管道(308);所述灶具面板(5)设置有锅架(8),所述锅架(8)的内部形成有集热腔;
风道座(305),所述导流风机(304)设置于所述风道座(305);
所述进风管道(307)的一端与所述集热腔相连通,所述进风管道(307)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道座(305)相连接;所述出风管道(308)的一端与所述集热腔相连通,所述出风管道(308)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内胆(201)的背板以与所述内胆(201)的内部空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器(705);
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705)连接;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开启或关闭,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705)相连接。
9.一种灶消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所述灶消联动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集成灶包括灶具,所述灶具具有温度检测部,在所述温度检测部设置温度检测装置;
在所述灶具与消毒柜(2)之间设置余热回收系统;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达到设定阈值时,控制器(705)控制导流风机(304)启动;所述导流风机(304)启动的同时控制器(705)控制控制阀启动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开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消联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包括喷嘴底座和锅架(8);
所述温度检测部为所述喷嘴底座或所述锅架(8)。
CN202311065329.1A 2023-08-22 2023-08-22 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989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5329.1A CN116989364A (zh) 2023-08-22 2023-08-22 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5329.1A CN116989364A (zh) 2023-08-22 2023-08-22 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9364A true CN116989364A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28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65329.1A Pending CN116989364A (zh) 2023-08-22 2023-08-22 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893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31843B1 (en) Oven
KR101291426B1 (ko) 후드 겸용 전자 레인지
CN108236354B (zh) 一种蒸箱烤箱微波炉一体机
US20220146114A1 (en) Hob system
KR20080060394A (ko) 후드 겸용 전자 레인지
KR101304691B1 (ko) 후드 겸용 전자 레인지
KR20120027730A (ko) 조리기기
CN210276920U (zh) 一种单开门抽屉式微蒸烤一体机及使用其的集成灶
KR101261646B1 (ko) 후드 겸용 전자 레인지
CN116989364A (zh) 集成灶及灶消联动控制方法
CN101149162B (zh) 多功能组合式燃气系统
CN111853874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4893794B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6557265U (zh) 一种集成烹饪器具
CN220648347U (zh) 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CN220648348U (zh) 用于集成灶的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KR101469284B1 (ko) 오븐레인지
CN210399026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20648355U (zh) 集成灶余热回收系统及集成灶
CN111380098A (zh) 一种抽油烟机以及开口控制和闭合过程中清洗的方法
CN218626966U (zh) 一种带有微蒸烤功能的功能箱以及集成灶
JP2020094736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3656916U (zh) 加热垫和具有加热垫的燃气壁挂炉
CN212456997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集成灶
CN213146653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单头单尾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