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4507U - 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4507U
CN216984507U CN202220076593.XU CN202220076593U CN216984507U CN 216984507 U CN216984507 U CN 216984507U CN 202220076593 U CN202220076593 U CN 202220076593U CN 216984507 U CN216984507 U CN 216984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guide
cavity
height
steaming
circul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765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0765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4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4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4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其中,该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包括:包括具有腔室的内胆以及用于向所述腔室提供蒸汽和/或热量的功能组件;还包括:两个导流组件,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腔室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在所述腔室内形成内循环风流;其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电机及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导流扇叶,而不包括加热管;本申请通过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在所述腔室内形成内循环风流,配合所述功能组件所提供的蒸汽和/或热量,使得腔室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而且,本申请的导流组件取消加热管,能够节约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蒸烤装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设备,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其中,蒸烤装置一般利用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再通过进汽管通入到蒸烤装置的腔室中,对腔室中的食物进行蒸煮处理,由于蒸汽输入的位置一般处于腔室中的某个位置,这将导致腔室中的温度不均匀,影响食物的蒸煮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腔室各位置温度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包括具有腔室的内胆以及用于向所述腔室提供蒸汽和/或热量的功能组件;还包括:两个导流组件,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腔室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在所述腔室内形成内循环风流;其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电机及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导流扇叶,而不包括加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在所述腔室内形成内循环风流,配合所述功能组件所提供的蒸汽和/或热量,使得腔室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而且,本申请的导流组件取消加热管,能够节约生产成本。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呈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呈非对称设置。
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高度设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处于同一高度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靠近所述腔室的后侧面设置,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远离所述腔室的后侧面设置。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加热部件和/或蒸汽发生部件。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包括具有腔室的内胆以及用于向所述腔室提供蒸汽和/或热量的功能组件;还包括:两个导流组件,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呈非对称设置在所述腔室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在所述腔室内形成内循环风流;其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导流扇叶以及环绕所述导流扇叶设置的加热管。
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高度设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处于同一高度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靠近所述腔室的后侧面设置,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远离所述腔室的后侧面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上述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省略防护板);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省略防护板)。
其中:
10—腔室、11—内胆、110—导流组件、111—电机、112—导流扇叶、114—防护板、1141—进风区域、1142—出风区域、210—加热部件、220—蒸汽发生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包括具有腔室10的内胆11以及用于向所述腔室10提供蒸汽和/或热量的功能组件;还包括:两个导流组件110,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分别设置在所述腔室1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在所述腔室10内形成内循环风流;其中,所述导流组件110包括电机111及与所述电机111驱动连接的导流扇叶112,而不包括加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在所述腔室10内形成内循环风流,配合所述功能组件所提供的蒸汽和/或热量,使得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而且,由于本申请是借助所述功能组件所提供的蒸汽和/或热量来对食物进行烹调,通过取消所述导流组件110的加热管,能够节约生产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呈对称设置。
优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腔室10中对应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位置设有防护板114,其盖设在所述导流扇叶112的外表面,防止外界异物触碰到导流扇叶112以及增强美观性。其中,所述防护板114设有出风区域1142和进风区域1141,所述进风区域1141和所述出风区域1142上均设有通孔,以便所述导流扇叶112进行进风和出风。
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加热部件210和/或蒸汽发生部件220;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所述加热部件210和/或所述蒸汽发生部件220的结构形状等不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210设置在所述腔室10的上侧面和/或下侧面;其中,设置在所述腔室10的上侧面的加热部件210可以为发热管,利用所述发热管得电工作后产生热量,配合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110进行工作,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腔室10的下侧面的加热部件210可以为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也可以为所述腔室10。
优选地,所述蒸汽发生部件220包括蒸汽发生器和水箱,通过所述水箱为所述蒸汽发生器提供水源,所述蒸汽发生器得电工作产生蒸汽并输入到所述腔室10中。其中,所述蒸汽发生器通过蒸汽进口向所述腔室10输入蒸汽。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腔室10的顶部的发热管和/或所述腔室10的底部的发热盘得电工作后产生热量,对所述腔室10进行加热,两个所述导风组件中的电机111得电工作,带动所述导流扇叶112进行转动,两个所述导流扇叶112同步转动,通过所述防护板114的进风区域1141吸入所述腔室10中的热风,再经所述防护板114的出风区域1142输出,最终在所述腔室10内的左、右两侧形成循环热风,左右双向对流到所述腔室10的中心空间,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集成灶,其包括上述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说明书附图中省略了部分部件,如柜门等。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呈非对称设置。
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高度设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非对称方式设置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让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位于不同的高度上,实现所述腔室10的上、下方向的对流,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
而且,通过非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在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情况缩小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规格和体积,从而缩小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占用空间,以便适应其他布局。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腔室10的顶部的发热管和/或所述腔室10的底部的发热盘得电工作后产生热量,对所述腔室10进行加热,两个所述导风组件中的电机111得电工作,带动所述导流扇叶112进行转动,两个所述导流扇叶112同步转动,通过所述防护板114的进风区域1141吸入所述腔室10中的热风,再经所述防护板114的出风区域1142输出,最终在所述腔室10内的左上侧、右下侧,或者左下侧、右上侧形成循环热风,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呈非对称设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处于同一高度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110靠近所述腔室10的后侧面设置,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110远离所述腔室10的后侧面设置(此处所指的是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110靠近所述腔室10的前侧面(即柜门)设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非对称方式设置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让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实现所述腔室10的前、后方向的对流,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
而且,通过非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在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情况缩小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规格和体积,从而缩小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占用空间,以便适应其他布局。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腔室10的顶部的发热管和/或所述腔室10的底部的发热盘得电工作后产生热量,对所述腔室10进行加热,两个所述导风组件中的电机111得电工作,带动所述导流扇叶112进行转动,两个所述导流扇叶112同步转动,通过所述防护板114的进风区域1141吸入所述腔室10中的热风,再经所述防护板114的出风区域1142输出,最终在所述腔室10内的左前侧、右后侧,或者左后侧、右前侧形成循环热风,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呈非对称设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采用对角分布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非对称方式设置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让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实现所述腔室10的对角方向的对流,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
实施例5
本申请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包括具有腔室10的内胆11以及用于向所述腔室10提供蒸汽和/或热量的功能组件;还包括:两个导流组件110,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呈非对称设置在所述腔室1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在所述腔室10内形成内循环风流;其中,所述导流组件110包括电机111、与所述电机111驱动连接的导流扇叶112以及环绕所述导流扇叶112设置的加热管。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非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并通过在所述导流扇叶112的周侧环绕设置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得电工作后产生热量,所述导流扇叶112转动时通过所述防护板114的进风区域1141吸入所述腔室10中的风,再经所述防护板114的出风区域1142输出,将所述加热管的热量带入到所述腔室10中,最终在所述腔室10内的左、右两侧形成循环热风,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
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高度设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非对称方式设置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让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位于不同的高度上,实现所述腔室10的上、下方向的对流,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
而且,通过非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在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情况缩小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规格和体积,从而缩小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的占用空间,以便适应其他布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上述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
实施例6
本申请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处于同一高度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110靠近所述腔室10的后侧面设置,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110远离所述腔室10的后侧面设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非对称方式设置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让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实现所述腔室10的前、后方向的对流,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
实施例7
本申请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采用对角分布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非对称方式设置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让两个所述导流组件110实现所述腔室10的对角方向的对流,实现腔室10中的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包括具有腔室的内胆以及用于向所述腔室提供蒸汽和/或热量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导流组件,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腔室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在所述腔室内形成内循环风流;
其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电机及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导流扇叶,而不包括加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呈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呈非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高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处于同一高度设置;
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靠近所述腔室的后侧面设置,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远离所述腔室的后侧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组件包括加热部件和/或蒸汽发生部件。
7.一种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包括具有腔室的内胆以及用于向所述腔室提供蒸汽和/或热量的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导流组件,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呈非对称设置在所述腔室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以在所述腔室内形成内循环风流;
其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的导流扇叶以及环绕所述导流扇叶设置的加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的高度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高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导流组件处于同一高度设置;
其中一个所述导流组件靠近所述腔室的后侧面设置,另一个所述导流组件远离所述腔室的后侧面设置。
10.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
CN202220076593.XU 2022-01-12 2022-01-12 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 Active CN216984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6593.XU CN216984507U (zh) 2022-01-12 2022-01-12 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6593.XU CN216984507U (zh) 2022-01-12 2022-01-12 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4507U true CN216984507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8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76593.XU Active CN216984507U (zh) 2022-01-12 2022-01-12 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4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98110U (zh) 空气炸锅
CN206145734U (zh) 一种采用新型涡轮散热的电磁炉
CN205548371U (zh) 烹饪器具
CN208925979U (zh) 一种具有循环加热功能的烤箱
CN216984507U (zh) 双对流内循环出风的蒸烤装置及集成灶
CN212368781U (zh) 一种蒸制烹饪设备及具有该蒸制烹饪设备的集成灶
CN207378872U (zh) 带灶具的嵌入式厨具一体机及橱柜
CN105873260A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217066094U (zh) 一种电加热烹饪器具
CN211795864U (zh) 一种烹饪一体机
CN212489612U (zh) 一种具有热风辅助加热功能的烤箱
CN210320216U (zh) 一种自清洗蒸箱集成灶
CN107763676A (zh) 高效散热嵌入式炉具及嵌入式炉具散热方法
CN208973510U (zh) 一种蒸汽烤箱的排风结构
CN104042122B (zh) 多烧烤腔的无烟电烧烤炉
CN208692908U (zh) 一种烹饪器
CN207492656U (zh) 电烤箱
CN202048604U (zh) 电磁炉散热风扇及风道结构
CN215650622U (zh) 一种空气烤箱
CN21223417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870931U (zh) 一种后排散热集成灶
CN102235689B (zh) 微波炉的贯流风扇设置结构
CN217635764U (zh) 双腔集成灶
CN218096121U (zh) 一种具有侧热风机的烹饪装置及集成灶
CN214104190U (zh) 一种空气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