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48371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48371U
CN205548371U CN201620261601.2U CN201620261601U CN205548371U CN 205548371 U CN205548371 U CN 205548371U CN 201620261601 U CN201620261601 U CN 201620261601U CN 205548371 U CN205548371 U CN 205548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ner bag
heating chamber
heating
hot b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616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模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616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48371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87167 priority patent/WO201716645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48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48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胆、金属发热管、卤素发热管和热风风扇,内胆具有一端开口的烹饪腔,内胆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金属发热管位于内胆的外侧;卤素发热管位于内胆的外侧;热风风扇包括热风电机及与热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热风扇叶;其中,热风风扇将烹饪腔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吸至金属发热管处,空气经金属发热管加热后,经第一出风口流回烹饪腔,且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能够通过第二出风口进入烹饪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热风风扇将烹饪腔内的空气吸至金属发热管处,空气经金属发热管加热后流回烹饪腔,实现热风对流的效果;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使食物的加热均匀且加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热风对流的烹饪器具中,热风组件中只包含一个发热管,导致烹饪器具煮食效率低,烹饪时间长,煮食效果差,且热风组件是靠热风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装置带动热风扇叶转动,导致热风组件结构复杂、成本高且热风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煮食效率高、煮食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胆,具有一端开口的烹饪腔,所述内胆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金属发热管,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卤素发热管,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和热风风扇,包括热风电机及与所述热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热风扇叶;其中,所述热风风扇将所述烹饪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吸至所述金属发热管处,空气经所述金属发热管加热后,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回所述烹饪腔,且所述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进入所述烹饪腔。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内胆、金属发热管、卤素发热管和热风风扇,烹饪器具工作时,热风风扇能够将烹饪腔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吸至金属发热管处,金属发热管对被吸至其附近的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空气经过第一出风口流回烹饪腔,实现热风对流的效果;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通过第二出风口进入烹饪腔,由于光波能够渗透到食物内侧,使得食物的加热更加均匀且加热效率高,因而将金属发热管和卤素发热管同时用于同一烹饪器具中,使得烹饪器具既具有热风对流的效果,且能够有效提高烹饪器具的煮食效果和煮食效率,而且单独开启卤素发热管时,利用卤素发热管的光波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器具能够实现烧烤功能;且与现有技术中,热风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装置间接带动热风扇叶转动相比,将热风扇叶直接连接在热风电机的输出轴上,简化了热风电机与热风扇叶之间的连接结构,且提高了热风电机带动热风扇叶转动的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并靠近所述卤素发热管设置,用于将所述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反射至所述烹饪腔内。
上述实施例中,为使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能够尽可能多的反射到烹饪腔中,在卤素发热管的附近设置有反射板。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卤素发热管的形状和位置,合理的设置反射板的放置位置及反射板与卤素发热管的距离。例如,卤素发热管呈直管状,卤素发热管位于内胆的左侧壁的外侧,卤素发热管的轴线与内胆的左侧壁平行,且卤素发热管水平放置,此时可将反射板设置在卤素发热管的下方,并使反射板的反射面与卤素发热管的轴线相平行,且沿由外向内的方向上,反射板的反射面逐渐向下倾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发热管罩,所述发热管罩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所述发热管罩与所述内胆的侧壁相连接形成发热腔,所述金属发热管、所述卤素发热管、所述反射板和所述热风扇叶位于所述发热腔内。
上述实施例中,发热管罩位于内胆的一侧壁的外侧,并与该侧壁相连接形成发热腔,一方面,发热腔提供了安装金属发热管、卤素发热管、反射板和热风扇叶的空间,另一方面,热风风扇从烹饪腔中吸入的空气在发热腔中被加热后,再流回烹饪腔,发热管罩提供了空气在发热腔和烹饪腔之间进行流动的密闭空间,防止空气因没有发热管罩的限制而流至烹饪器具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反射板将所述发热腔分为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所述金属发热管和所述热风扇叶位于所述第一发热腔内,所述卤素发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发热腔内。
上述实施例中,将反射板、金属发热管、卤素发热管和热风扇叶置于一个发热管罩内,使得烹饪器具结构紧凑,且由于热风扇叶从烹饪腔内吸至第一发热腔内的空气温度较低,通过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之间的热传递,可以降低第二发热腔内的温度,从而可以对卤素发热管进行降温,避免卤素发热管温度过高,提高卤素发热管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反射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发热腔和所述第二发热腔的通孔,通过所述热风风扇从所述烹饪腔吸入所述第一发热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第二发热腔。
上述实施例中,反射板上开设通孔后,使得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相连通,热风扇叶从烹饪腔吸至第一发热腔内的空气,能够通过通孔进入第二发热腔,一方面,进入第二发热腔的空气实现对卤素发热管的有效冷却,进一步延长卤素发热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卤素发热管能够对进入第二发热腔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再通过第二出风口流入烹饪腔,进一步提高热风对流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热风电机位于所述发热管罩的外侧,所述热风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冷却扇叶,且所述冷却扇叶靠近所述热风电机设置,以冷却所述热风电机。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冷却扇叶位于发热管罩的外侧,并靠近热风电机设置,从而有效的对热风电机进行降温,避免热风电机温度过高,从而提高热风电机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烹饪器具工作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热风电机和所述发热管罩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隔热板能够有效减少由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流至隔热板外侧的热量,避免热风电机温度过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金属发热管盘绕成环形,所述热风扇叶位于所述金属发热管盘绕形成的环形区域内。优选地,进风口与热风扇叶相对设置,第一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两侧,第二进风口与卤素发热管相对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热风扇叶位于金属发热管盘绕形成的环形区域内,使得热风扇叶由烹饪腔吸入第一发热腔内的空气,能够有效的与金属发热管接触,增强金属发热管对空气的加热作用,从而提高热风对流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发热管罩,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所述第一发热管罩与所述内胆的一侧壁相连接形成第一发热腔,所述金属发热管和所述热风扇叶位于所述第一发热腔内;和第二发热管罩,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所述第二发热管罩与所述内胆的另一侧壁相连接形成第二发热腔,所述卤素发热管和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第二发热腔内,其中,所述内胆的所述另一侧壁与所述内胆的所述一侧壁相邻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发热管罩与内胆的一侧壁相连接形成第一发热腔,内胆的该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金属发热管和热风扇叶位于第一发热腔内,热风风扇通过进风口从烹饪腔内吸至第一发热腔的空气,经金属发热管加热后,从第一出风口流回烹饪腔,实现烹饪器具的热风对流的效果;第二发热管罩与内胆的另一侧壁相连接形成第二发热腔,该另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经第二出风口进入烹饪腔,光波射入食物内部,对食物进行有效的加热,增强煮食的效率和煮食的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发热管罩的外壁和所述第二发热管罩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发热腔和所述第二发热腔通过所述导风通道相连通,以使所述热风风扇从所述烹饪腔内吸入所述第一发热腔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导风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发热腔。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发热管罩的外壁面和第二发热管罩的外壁面之间连接有导风通道,使得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相连通,这样,热风风扇从烹饪腔吸至第一发热腔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导风通道进入第二发热腔,有效地对第二发热腔中的卤素发热管进行降温,延长卤素发热管的使用寿命,且进入卤素发热管可对进入第二发热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第二出风口流回烹饪腔,进一步增强热风对流的效果。
当然,卤素发热管也可以为碳纤维发热管或石英发热管。
烹饪器具为微波炉、烤箱等。
将金属发热管和卤素发热管用于同一烹饪器具中,使得烹饪器具既具有烧烤的功能又具有热风对流的效果。具体来说,在烧烤模式下,卤素发热管单独工作,优选地,热风电机开启,热风扇叶将烹饪腔内的空气吸入第一发热腔,并通过反射板上的通孔或导风通道进入第二发热腔,对卤素发热管进行冷却,且卤素发热管能够对进入第二发热腔的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和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通过第二出风口进入烹饪腔,实现烹饪器具的烧烤功能;需要开启热风功能时,金属发热管、卤素发热管、热风电机同时工作,热风风扇将烹饪腔内的空气吸入第一发热腔,空气经金属发热管加热后,经第一出风口流回烹饪腔,实现热风对流的效果,另外,热风电机将第一发热腔内的空气吹入第二发热腔,对卤素发热管进行冷却降温,且卤素发热管能够对进入第二发热腔的空气进行加热,被卤素发热管加热的空气通过第二出风口进入烹饪腔,增强热风对流的效果,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通过第二出风口进入烹饪腔,对食物内部进行加热,增强煮食的效率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局部除去内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内胆,10烹饪腔,11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2金属发热管,21支架,3卤素发热管,41热风电机,42热风扇叶,43冷却扇叶,44电机支架,5反射板,51通孔,6发热管罩,7发热腔,71第一发热腔,72第二发热腔,8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胆1、金属发热管2、卤素发热管3和热风风扇。
其中,内胆1具有一端开口的烹饪腔10,内胆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金属发热管2位于内胆1的外侧;卤素发热管3位于内胆1的外侧;热风风扇包括热风电机41及与热风电机41的输出轴相连接的热风扇叶42;其中,热风风扇将烹饪腔10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1吸至金属发热管2处,空气经金属发热管2加热后,经第一出风口12流回烹饪腔10,且卤素发热管3发出的光波能够通过第二出风口13进入烹饪腔10。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内胆1、金属发热管2、卤素发热管3和热风风扇,烹饪器具工作时,热风风扇能够将烹饪腔10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1吸至金属发热管2处,金属发热管2对被吸至其附近的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空气经过第一出风口12流回烹饪腔10,实现热风对流的效果;卤素发热管3发出的光波通过第二出风口13进入烹饪腔10,由于光波能够渗透到食物内侧,使得食物的加热更加均匀且加热效率高,因而将金属发热管2和卤素发热管3同时用于同一烹饪器具中,使得烹饪器具既具有热风对流的效果,且能够有效提高烹饪器具的煮食效果和煮食效率,而且单独开启卤素发热管3时,利用卤素发热管3的光波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器具能够实现烧烤功能;且与现有技术中,热风电机41通过皮带传动装置间接带动热风扇叶42转动相比,将热风扇叶42直接连接在热风电机41的输出轴上,简化了热风电机41与热风扇叶42之间的连接结构,且提高了热风电机41带动热风扇叶42转动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反射板5,反射板5位于内胆1的外侧,并靠近卤素发热管3设置,用于将卤素发热管3发出的光波反射至烹饪腔10内。
上述实施例中,为使卤素发热管3发出的光波能够尽可能多的反射到烹饪腔10中,在卤素发热管3的附近设置有反射板5。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卤素发热管3的形状和位置,合理的设置反射板5的放置位置及反射板5与卤素发热管3的距离。例如,卤素发热管3呈直管状,卤素发热管3位于内胆1的左侧壁的外侧,卤素发热管3的轴线与内胆1的左侧壁平行,且卤素发热管3水平放置,此时可将反射板5设置在卤素发热管3的下方,并使反射板5的反射面与卤素发热管3的轴线相平行,且沿由外向内的方向上,反射板5的反射面逐渐向下倾斜。
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发热管罩6,发热管罩6位于内胆1的外侧,发热管罩6与内胆1的侧壁相连接形成发热腔7,金属发热管2、卤素发热管3、反射板5和热风扇叶42位于发热腔7内。
上述实施例中,发热管罩6位于内胆1的一侧壁的外侧,并与该侧壁相连接形成发热腔7,一方面,发热腔7提供了安装金属发热管2、卤素发热管3、反射板5和热风扇叶42的空间,另一方面,热风风扇从烹饪腔10中吸入的空气在发热腔7中被加热后,再流回烹饪腔10,发热管罩6提供了空气在发热腔7和烹饪腔10之间进行流动的密闭空间,防止空气因没有发热管罩6的限制而流至烹饪器具外侧。
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反射板5将发热腔7分为第一发热腔71和第二发热腔72,金属发热管2和热风扇叶42位于第一发热腔71内,卤素发热管3位于第二发热腔72内。
上述实施例中,将反射板5、金属发热管2、卤素发热管3和热风扇叶42置于一个发热管罩6内,使得烹饪器具结构紧凑,且由于热风扇叶42从烹饪腔10内吸至第一发热腔71内的空气温度较低,通过第一发热腔71和第二发热腔72之间的热传递,可以降低第二发热腔72内的温度,从而可以对卤素发热管3进行降温,避免卤素发热管3温度过高,提高卤素发热管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反射板5上开设有连通第一发热腔71和第二发热腔72的通孔51,通过热风风扇从烹饪腔10吸入第一发热腔71内的空气,通过通孔51进入第二发热腔72。
上述实施例中,反射板5上开设通孔51后,使得第一发热腔71和第二发热腔72相连通,热风扇叶42从烹饪腔10吸至第一发热腔71内的空气,能够通过通孔51进入第二发热腔72,一方面,进入第二发热腔72的空气实现对卤素发热管3的有效冷却,进一步延长卤素发热管3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卤素发热管3能够对进入第二发热腔72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再通过第二出风口13流入烹饪腔10,进一步提高热风对流的效果。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热风电机41位于发热管罩6的外侧,热风电机4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冷却扇叶43,且冷却扇叶43靠近热风电机41设置,以冷却热风电机41。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冷却扇叶43位于发热管罩6的外侧,并靠近热风电机41设置,从而有效的对热风电机41进行降温,避免热风电机41温度过高,从而提高热风电机41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烹饪器具工作的可靠性。优选地,热风电机41安装在电机支架44上。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隔热板8,隔热板8位于热风电机41和发热管罩6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隔热板8能够有效减少由第一发热腔71和第二发热腔72流至隔热板8外侧的热量,且能够避免热风电机41温度过高。
优选地,如图3所示,金属发热管2盘绕成环形,热风扇叶42位于金属发热管2盘绕形成的环形区域内。
上述实施例中,热风扇叶42位于金属发热管2盘绕形成的环形区域内,使得热风扇叶42由烹饪腔10吸入第一发热腔71内的空气,能够有效的与金属发热管2接触,增强金属发热管2对空气的加热作用,从而提高热风对流的效果。优选地,进风口11与热风扇叶42相对设置,第一出风口12位于进风口11的两侧,第二进风口13与卤素发热管3相对设置。优选地,金属发热管通过支架21安装在发热管罩6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发热管罩和第二发热管罩。
其中,第一发热管罩位于内胆1的外侧,第一发热管罩6与内胆1的一侧壁相连接形成第一发热腔,金属发热管2和热风扇叶42位于第一发热腔内;第二发热管罩位于内胆1的外侧,第二发热管罩与内胆1的另一侧壁相连接形成第二发热腔,卤素发热管3和反射板5位于第二发热腔72内,其中,内胆1的另一侧壁与内胆1的一侧壁相邻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发热管罩与内胆1的一侧壁相连接形成第一发热腔,内胆1的该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金属发热管2和热风扇叶42位于第一发热腔内,热风风扇通过进风口11从烹饪腔10内吸至第一发热腔的空气,经金属发热管2加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2流回烹饪腔10,实现烹饪器具的热风对流的效果;第二发热管罩与内胆1的另一侧壁相连接形成第二发热腔,该另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13,卤素发热管3发出的光波经第二出风口13进入烹饪腔10,光波射入食物内部,对食物进行有效的加热,增强煮食的效率和煮食的效果。
优选地,第一发热管罩的外壁和第二发热管罩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导风通道,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通过导风通道相连通,以使热风风扇从烹饪腔10内吸入的空气能够通过导风通道进入第二发热腔。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发热管罩的外壁面和第二发热管罩的外壁面之间连接有导风通道,使得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相连通,这样,热风风扇从烹饪腔10吸至第一发热腔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导风通道进入第二发热腔,有效地对第二发热腔中的卤素发热管3进行降温,延长卤素发热管3的使用寿命,且进入卤素发热管3可对进入第二发热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第二出风口13流回烹饪腔10,进一步增强热风对流的效果。
当然,卤素发热管3也可以为碳纤维发热管或石英发热管。
烹饪器具为微波炉、烤箱等。
将金属发热管2和卤素发热管3用于同一烹饪器具中,使得烹饪器具既具有烧烤的功能又具有热风对流的效果。具体来说,在烧烤模式下,卤素发热管3单独工作,优选地,热风电机41开启,热风扇叶42将烹饪腔10内的空气吸入第一发热腔71,并通过反射板5上的通孔51或导风通道进入第二发热腔72,对卤素发热管3进行冷却,且卤素发热管3能够对进入第二发热腔72的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和卤素发热管3发出的光波通过第二出风口13进入烹饪腔10,实现烹饪器具的烧烤功能;需要开启热风功能时,金属发热管2、卤素发热管3、热风电机41同时工作,热风风扇将烹饪腔10内的空气吸入第一发热腔71,空气经金属发热管2加热后,经第一出风口12流回烹饪腔10,实现热风对流的效果,另外,热风电机41将第一发热腔71内的空气吹入第二发热腔72,对卤素发热管3进行冷却降温,且卤素发热管3对进入第二发热腔72的空气进行加热,被卤素发热管3加热的空气通过第二出风口13进入烹饪腔10,增强热风对流的效果,卤素发热管3发出的光波通过第二出风口13进入烹饪腔10,对食物内部进行加热,增强煮食的效率和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热风风扇能够将烹饪腔10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1吸至金属发热管2处,金属发热管2对被吸至其附近的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空气经过第一出风口12流回烹饪腔10,实现热风对流的效果;卤素发热管3发出的光波通过第二出风口13进入烹饪腔10,使得食物的加热更加均匀且加热效率高,因而将金属发热管2和卤素发热管3同时用于同一烹饪器具中,既具有热风对流的效果,提高煮食的效率,且能够有效提高煮食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具有一端开口的烹饪腔,所述内胆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金属发热管,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
卤素发热管,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和
热风风扇,包括热风电机及与所述热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热风扇叶;
其中,所述热风风扇将所述烹饪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吸至所述金属发热管处,空气经所述金属发热管加热后,经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回所述烹饪腔,且所述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进入所述烹饪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射板,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并靠近所述卤素发热管设置,用于将所述卤素发热管发出的光波反射至所述烹饪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热管罩,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所述发热管罩与所述内胆的侧壁相连接形成发热腔,所述金属发热管、所述卤素发热管、所述反射板和所述热风扇叶位于所述发热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板将所述发热腔分为第一发热腔和第二发热腔,所述金属发热管和所述热风扇叶位于所述第一发热腔内,所述卤素发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发热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发热腔和所述第二发热腔的通孔,通过所述热风风扇从所述烹饪腔吸入所述第一发热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第二发热腔。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电机位于所述发热管罩的外侧,所述热风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冷却扇叶,且所述冷却扇叶靠近所述热风电机设置,以冷却所述热风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位于所述热风电机和所述发热管罩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发热管盘绕成环形,所述热风扇叶位于所述金属发热管盘绕形成的环形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发热管罩,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所述第一发热管罩与所述内胆的一侧壁相连接形成第一发热腔,所述金属发热管和所述热风扇叶位于所述第一发热腔内;和
第二发热管罩,位于所述内胆的外侧,所述第二发热管罩与所述内胆的另一侧壁相连接形成第二发热腔,所述卤素发热管和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第二发热腔内,其中,所述内胆的所述另一侧壁与所述内胆的所述一侧壁相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热管罩的外壁和所述第二发热管罩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发热腔和所述第二发热腔通过所述导风通道相连通,以使所述热风风扇从所述烹饪腔内吸入所述第一发热腔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导风通道进入所述第二发热腔。
CN201620261601.2U 2016-03-30 2016-03-30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548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1601.2U CN205548371U (zh) 2016-03-30 2016-03-30 烹饪器具
PCT/CN2016/087167 WO2017166457A1 (zh) 2016-03-30 2016-06-24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1601.2U CN205548371U (zh) 2016-03-30 2016-03-30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48371U true CN205548371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12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61601.2U Active CN205548371U (zh) 2016-03-30 2016-03-30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4837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2171A (zh) * 2016-03-30 2016-06-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8814332A (zh) * 2018-08-30 2018-11-16 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烤箱
CN109645848A (zh) * 2019-02-28 2019-04-1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电器
CN114652166A (zh) * 2022-03-29 2022-06-2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烹饪米饭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2171A (zh) * 2016-03-30 2016-06-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8814332A (zh) * 2018-08-30 2018-11-16 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烤箱
CN109645848A (zh) * 2019-02-28 2019-04-1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电器
CN114652166A (zh) * 2022-03-29 2022-06-2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烹饪米饭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4652166B (zh) * 2022-03-29 2022-10-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烹饪米饭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2171A (zh) 烹饪器具
CN205548371U (zh) 烹饪器具
CN210055716U (zh) 热空气炸箱
CN208031028U (zh) 一种电磁加热式空气炸锅
CN208463763U (zh) 一种具有对流传热结构的空气炸烤箱
CN205793471U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JP2008027739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42250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1324478U (zh) 空气炸锅的热风循环利用结构
CN208755753U (zh) 一种采用加热丝加热的空气炸锅
CA3010928A1 (e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CN108151087A (zh) 微波烹饪器具
CN11267461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5612265U (zh) 烹饪器具
WO2017166457A1 (zh) 烹饪器具
CN209712628U (zh) 空气炸锅
CN21223417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08167885A (zh) 烘烤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7492656U (zh) 电烤箱
JP2002058600A (ja) 電気調理器
CN206295275U (zh) 烹饪电器
CN206295273U (zh) 烹饪电器
CN21879189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524728U (zh)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及空气炸锅
KR100697009B1 (ko) 조리기구의 냉각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