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4173U - 一种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34173U
CN212234173U CN201922250822.6U CN201922250822U CN212234173U CN 212234173 U CN212234173 U CN 212234173U CN 201922250822 U CN201922250822 U CN 201922250822U CN 212234173 U CN212234173 U CN 212234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structure
heat insulation
insulation plate
po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08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云彪
张鸿昌
岑宗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alesi Rileosip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alesi Rileosip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alesi Rileosip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alesi Rileosip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08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34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34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34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盖合的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包括面盖、内衬以及隔热板,所述锅体设有内胆,所述面盖与内衬形成第一腔体结构,所述内衬与隔热板形成第二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与第二腔体结构相通形成用于冷风流动的的第一风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结构形成独立的用于冷风流动的第二风道,所述隔热板与内胆形成用于热风循环的第三腔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冷风通过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两条通道对锅盖的各个部件进行有效快速的降温,从而提高锅盖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提高锅盖或锅体内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空气炸锅的耐用性。同时可保证热风在封闭的第三腔体结构内循环,有效提高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消费者对烹饪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产生了对色、香、味俱全的饮食追求,压力蒸煮具有压力渗透和能够达到一定的温度要求,具有该功能的产品市场普遍认为是可以实现健康、营养煮食的。
空气炸锅具有利用热空气烹饪食物的功能,实现了烹饪食物,且保持食物的色、香、味俱全。现有的空气炸锅散热比较慢,导致工作的过程中锅盖或锅体的温度过高,导致使用发生烫伤的风险性较高,同时也导致空气炸锅中的锅盖或锅体中的其他零件的耐高温性能要求比较严格,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温度过高,会降低锅盖或锅体内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空气炸锅的耐用性。同时锅体内热空气流动也比较缓慢影响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锅盖散热慢以及锅体内空气流动的问题,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在本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盖合的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包括面盖、内衬以及隔热板,所述锅体设有内胆,所述面盖与内衬形成第一腔体结构,所述内衬与隔热板形成第二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与第二腔体结构相通形成用于冷风流动的的第一风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结构形成独立的用于冷风流动的第二风道,所述隔热板与内胆形成用于热风循环的第三腔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热板将冷热风道分割开,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与第二腔体结构相通形成用于冷风流动的第一风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结构形成独立的用于冷风流动的第二风道的设置,使得冷风通过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两条通道对锅盖的各个部件进行有效快速的降温,从而提高锅盖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提高锅盖或锅体内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气炸锅的耐用性。同时所述隔热板与内胆形成用于热风循环的第三腔体结构的设置,保证热风在封闭的第三腔体结构内循环,有效提高烹饪效果。
优选地,所述面盖上设有冷风第一进风口,所述内衬上设有用于与面盖上形成密闭空间的围筋,所述面盖、内衬、隔热板顺次安装;冷风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经过围筋内壁流入第二腔体结构形成独立的第二风道,从锅盖上设有的第一出风口流出降温。这样设置是为了通过第二风道,冷风经过内衬内部以及隔热板的表面以及里面的零部件,从而促使其进行快速降温。
优选地,所述内衬上设有若干过孔,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与第二腔体结构通过若干过孔连通形成冷风流通的第一风道;冷风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经过围筋内壁流入第二腔体结构内,部分通过若干过孔进入第一腔体结构内,从锅盖上设有的第二出风口流出降温。这样设置是为了通过第一风道,冷风经过内衬内部、隔热板的表面以及面盖与内衬外部,从而促使这些部件进行快速降温,从而促使锅盖整体快速降温,提高整个锅盖内部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空气炸锅的耐用性。
优选地,所述围筋的顶部与面盖内部紧密抵接。这样设置是为了形成相对封闭的第一腔体结构,从而促使风力的强度,使其按照设定路线,利用内部第一风扇的作用,快速有效的经过需要冷却的零部件的表面,从而促进锅盖的快速降温。
优选地,所述内衬上连接有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和用于将冷空气吸入第一进风口的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这样设置是为了利用第一风扇转动将冷空气吸入,同时利用第一风扇本身的降低空气流动的作用对锅盖内部以及电机进行有效降温。
优选地,所述第三腔体结构还设有反射板和挡板,所述反射板设于所述隔热板下方,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反射板下方,所述反射板上设有用于气流流入的第二进风口和用于气流流出的第三出风口,所述挡板设有用于气流流入的第三进风口和用于气流流出的第四出风口;热风依次从隔热板下方通过第三出风口、第四出风口流出进入内胆腔体内,然后依次再通过第三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进入隔热板下方,形成热风循环。这样设置是为了通过热风依次从隔热板下方通过第三出风口、第四出风口流出进入内胆腔体内,然后依次通过第三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进入隔热板下方,形成热风循环,从而提供热空气流动的速度以及效率,提高烹饪的效果。优选地,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设置的位置设置对应均设于中部,第三出风口、第四出风口设置对应均设于边缘位置处,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以及第三出风口、第四出风口一一对应从而便于加热的空气顺利通过,实现快速的热循环。
优选地,所述锅盖还设有第二风扇、加热管,所述第二风扇设于隔热板的下方且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加热管设于第二风扇的下方。这样设置是为了通过第二风扇的设置加快对加热管加热的空气的流动,从而使得热空气有效的流动至锅体内且形成热空气循环,实现对食物的烹饪。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够实现加热即可,加热管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其他类似的加热结构也是可行的。
优选地,所述锅体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套设于内胆外部,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散热孔。这样设置是可通过外壳上的散热孔对锅体内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同时通过外壳的设置可有效保护内胆,避免内胆磕碰损坏。优选地,若干散热孔可为圆形或方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结构的设置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只是优选,其他形状的设置也是可行的,只要能够实现有效散热即可。
优选地,若干过孔包括内衬上用于穿过加热管的第一过孔和内衬上的结构性的第二过孔。这样设置是利用内衬上已经成型的一些结构孔,实现第一腔体结构与第二腔体结构相通,从而形成其中一条散热通道,加速散热的速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内衬上或内衬与侧导风板组装形成。第一出风口可以由内衬上直接设有的结构,一体成型的,这样避免外接结构;同时也可以通过内衬与侧导风板组装形成的间隙构成,这两种第一出风口的结构的形成都是结构比较简单,同时成本较低。
优选地,空气炸锅的面盖与内衬边缘有缺口状孔位形成了第二出风口,该孔位可以为圆形或长方形等。这样设置是为了利用简单结构形成第二出风口,降低成本,同时也可有效出风及实现腔内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热板将冷热风道分割开,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与第二腔体结构相通形成用于冷风流动的第一风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结构形成独立的用于冷风流动的第二风道的设置,使得冷风通过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两条通道对锅盖的各个部件进行有效快速的降温,从而提高锅盖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提高锅盖或锅体内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气炸锅的耐用性。同时所述隔热板与内胆形成用于热风循环的第三腔体结构的设置,保证热风在封闭的第三腔体结构内循环,有效提高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面盖与内衬组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锅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炸锅的实施例,空气炸锅包括盖合的锅盖17和锅体18,锅盖17包括面盖1、内衬2以及隔热板3,锅体18设有内胆4,面盖1与内衬2形成第一腔体结构5,内衬2与隔热板3形成第二腔体结构6;第一腔体结构5与第二腔体结构6形成相通的第一风道51以及所述第二腔体结构6形成独立的第二风道52,隔热板3与内胆4形成用于热风循环的第三腔体结构7。
如图1、图5所示,面盖1上设有冷风第一进风口11,内衬2上设有用于与面盖1上形成密闭空间的围筋21,面盖1、内衬2、隔热板3顺次安装;冷风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经过围筋21内壁流入第二腔体结构6形成独立的第二风道52,从锅盖上设有的第一出风口12流出降温。这样设置是为了通过第二风道,冷风经过内衬内部以及隔热板的表面以及里面的零部件,从而促使其进行快速降温,从而促进锅盖进行快速降温。其中,面盖1顶部邻近第一进风口11处还设有用于装饰的装饰片10,这样设置是为了提高美观性。
如图1、图3所示,内衬2上设有若干过孔24,第一腔体结构5与第二腔体结构6通过若干过孔24连通形成冷风流通的第一风道51;冷风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经过围筋21内壁流入第二腔体结构6内,部分通过若干过孔24进入第一腔体结构5内,从锅盖上设有的第二出风口13流出降温。这样设置是为了通过第一风道,冷风经过内衬内部、隔热板的表面以及面盖与内衬外部,从而促使这些部件进行快速降温,从而促使锅盖整体快速降温,提高整个锅盖内部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空气炸锅的耐用性。
如图1所示,围筋21的顶部与面盖1内部紧密抵接。这样设置是为了形成相对封闭的第一腔体结构,从而促使风力的强度,使其按照设定路线,利用内部第一风扇的作用,快速有效的经过需要冷却的零部件的表面,从而促进锅盖的快速降温。
如图1所示,内衬2上连接有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22和用于将冷空气吸入第一进风口11的第一风扇23,第一风扇23固定连接在电机22的输出轴上。这样设置是为了利用第一风扇转动将冷空气吸入,同时利用第一风扇本身的降低空气流动的作用对锅盖内部以及电机进行有效降温。
如图1、图6、图7、图8所示,第三腔体结构7还设有反射板8和挡板9,反射板8设于所述隔热板3下方,挡板9设于所述反射板8下方,反射板8上设有用于气流流入的第二进风口81和用于气流流出的第三出风口82,挡板9 设有用于气流流入的第三进风口91和用于气流流出的第四出风口92;热风依次从隔热板3下方通过第三出风口82、第四出风口92流出进入内胆4腔体内,然后依次通过第三进风口91、第二进风口81进入隔热板3下方,形成热风循环。这样设置是为了通过热风依次从隔热板下方通过第三出风口、第四出风口流出进入内胆腔体内,然后依次通过第三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进入隔热板下方,形成热风循环,从而提供热空气流动的速度以及效率,提高烹饪的效果。优选地,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设置的位置设置对应均设于中部,第三出风口、第四出风口设置对应均设于边缘位置处,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第二进风口、第三进风口以及第三出风口、第四出风口一一对应从而便于加热的空气顺利通过,实现快速的热循环。
如图1所示,锅盖还设有第二风扇15、加热管14,第二风扇15设于隔热板3的下方且固定连接于电机22的输出轴上,加热管14设于第二风扇15的下方。样设置是为了通过第二风扇的设置加快对加热管加热的空气的流动,从而使得热空气有效的流动至锅体内且形成热空气循环,实现对食物的烹饪。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够实现加热即可,加热管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其他类似的加热结构也是可行的。
如图1所示,锅体设有外壳41,外壳41套设于内胆4外部,外壳41上设有若干散热孔411。这样设置是可通过外壳上的散热孔对锅体内的热量进行有效散热,同时通过外壳的设置可有效保护内胆,避免内胆磕碰损坏。优选地,若干散热孔可为圆形或方形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结构的设置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只是优选,其他形状的设置也是可行的,只要能够实现有效散热即可。
如图3所示,若干过孔24包括内衬上用于穿过发热管14的第一过孔241 和内衬上的结构性的第二过孔242。这样设置是利用内衬上已经成型的一些结构孔,实现第一腔体结构与第二腔体结构相通,从而形成其中一条散热通道,加速散热的速度。
如图1、图3,第一出风口12设于内衬2上或内衬2与侧导风板121组装形成。第一出风口12可以由内衬上直接设有的结构,一体成型的,这样避免外接结构;同时也可以通过内衬与侧导风板组装形成的间隙构成,这两种第一出风口的结构的形成都是结构比较简单,同时成本较低。
如图1、图6所示,空气炸锅的面盖1与内衬2边缘有缺口状孔位形成了第二出风口13,第二出风口13可以为圆形或长方形等。这样设置是为了利用简单结构形成第二出风口,降低成本,同时也可有效出风及实现腔内散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出风口13可以为圆形或长方形这些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烹饪的过程中,锅盖17内设有形成两个锅盖的降温风道,具体如下:
第一风道51的降温过程是:电机22工作带动第一风扇23转动,冷风被从第一进风口11吸入,经过围筋21内壁同时流经电机22然后流入第二腔体结构 6内,部分通过若干过孔24进入第一腔体结构5内,最后从锅盖上设有的第二出风口13流出对锅盖进行降温。
第二风道52的降温过程是:电机22工作带动第一风扇23转动,冷风被从第一进风口11吸入,经过围筋21内壁同时流经电机22然后流入流入第二腔体结构6形成独立的第二风道52,从锅盖上设有的第一出风口12流出降温。
这两个形成两个降温风道,从而改善炸锅内部的散热系统,加速空气流动,使炸锅整机温度快速下降,保证烹饪效果的同时更加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另外,内胆4与隔热板3的热风循环过程如下:被加热管14加热的空气,经过第二风扇15的转动,热风依次从隔热板3下方通过第三出风口82、第四出风口92流出进入内胆4腔体内,然后依次再通过第三进风口91、第二进风口81进入隔热板3下方,形成热风循环。
内胆4的热量从外壳41的散热孔411流出,进行锅体18内的散热。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包括盖合的锅盖和锅体,所述锅盖包括面盖(1)、内衬(2)以及隔热板(3),所述锅体设有内胆(4),所述面盖(1)与内衬(2)形成第一腔体结构(5),所述内衬(2)与隔热板(3)形成第二腔体结构(6);所述第一腔体结构(5)与第二腔体结构(6)形成相通的用于冷风流动的第一风道(51)以及所述第二腔体结构(6)形成独立的用于冷风流动的第二风道(52),所述隔热板(3)与内胆(4)形成用于热风循环的第三腔体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1)上设有冷风第一进风口(11),所述内衬(2)上设有用于与面盖(1)上形成密闭空间的围筋(21),所述面盖(1)、内衬(2)、隔热板(3)顺次安装;冷风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经过围筋(21)内壁流入第二腔体结构(6)形成独立的第二风道(52),从锅盖上设有的第一出风口(12)流出降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上设有若干过孔(24),所述第一腔体结构(5)与第二腔体结构(6)通过若干过孔(24)连通形成冷风流通的第一风道(51);冷风从第一进风口(11)进入,经过围筋(21)内壁流入第二腔体结构(6)内,部分通过若干过孔(24)进入第一腔体结构(5)内,从锅盖上设有的第二出风口(13)流出降温。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筋(21)的顶部与面盖(1)内部紧密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上连接有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22)和用于将冷空气吸入第一进风口(11)的第一风扇(23),所述第一风扇(23)固定连接在电机(22)的输出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结构(7)还设有反射板(8)和挡板(9),所述反射板(8)设于所述隔热板(3)下方,所述挡板(9)设于所述反射板(8)下方,所述反射板(8)上设有用于气流流入的第二进风口(81)和用于气流流出的第三出风口(82),所述挡板(9)设有用于气流流入的第三进风口(91)和用于气流流出的第四出风口(92);热风依次从隔热板(3)下方通过第三出风口(82)、第四出风口(92)流出进入内胆(4)腔体内,然后依次再通过第三进风口(91)、第二进风口(81)进入隔热板(3)下方,形成热风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还设有第二风扇(15)、加热管(14),所述第二风扇(15)设于隔热板(3)的下方且固定连接于电机(22)的输出轴上,加热管(14)设于第二风扇(15)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设有外壳(41),所述外壳(41)套设于内胆(4)外部,所述外壳(41)上设有若干散热孔(41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若干过孔(24)包括内衬上用于穿过加热管(14)的第一过孔(241)和内衬上的结构性的第二过孔(242)。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设于内衬(2)上或内衬(2)与侧导风板(121)组装形成。
CN201922250822.6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空气炸锅 Active CN212234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822.6U CN212234173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822.6U CN212234173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34173U true CN212234173U (zh) 2020-12-29

Family

ID=73971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0822.6U Active CN212234173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341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81056U (zh) 一种锅盖及其空气炸锅
CN211324478U (zh) 空气炸锅的热风循环利用结构
CN205548371U (zh) 烹饪器具
CN21127018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11267461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220588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223417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127580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散热系统
CN21573849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9712628U (zh) 空气炸锅
CN210930820U (zh) 双风扇散热锅体
CN209984072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冷却风道系统
CN214128250U (zh) 一种混合出风的食物处理机
CN218044812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
CN217696199U (zh) 一种高效空气炸锅
CN216776730U (zh) 一种同时具有冷风出气口和热风出气口的头盖组件
CN211559755U (zh) 换热组件、烹饪设备
CN213309170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电器
CN21984619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83379U (zh) 一种热利用率高的空气炸锅
CN217524728U (zh)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及空气炸锅
CN211155316U (zh) 空气炸锅
CN215190857U (zh) 电热锅具
CN216776750U (zh) 一种用于烤制烹饪设备的门体及电烤箱
CN218128174U (zh) 一种新型可视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