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0953U - 锁鲜盖 - Google Patents

锁鲜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0953U
CN220640953U CN202322355341.8U CN202322355341U CN220640953U CN 220640953 U CN220640953 U CN 220640953U CN 202322355341 U CN202322355341 U CN 202322355341U CN 220640953 U CN220640953 U CN 220640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ver body
fresh
seal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53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建忠
巴根纳
郑晓瑞
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53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0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0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0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锁鲜盖,该锁鲜盖包括:第一盖体,第一盖体为底部开口、顶部封口的筒状结构,第一盖体上具有连通第一盖体内侧与外侧的容置通孔;填充件,填充件包括外显部和密封部,填充件密封设置于容置通孔中,外显部靠近或位于容置通孔的外侧,以通过外显部在第一盖体的外表面显示预设图形;密封部靠近或位于容置通孔的内侧,以通过密封部对第一盖体的开口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保证具有单独密闭容置空间的盖子的密封效果,同时在盖子的外表面能够显示预设图形,使盖子更具美感,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锁鲜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盛装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鲜盖。
背景技术
目前,饮料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具有单独密闭容置空间的盖子,其使用原理为:把基础原料(如:固体粉剂、浓缩液、药物或益生菌等)充填到一个具有单独密闭腔室的盖子里,来实现对基础原料的储存保鲜,位于盖子下方与盖子相配套的容器内则装有用于与基础原料混合或对其进行溶解的纯净水或基础溶液。在饮用时,通过盖子上设置的开关机构将密闭腔室打开,基础原料投入至下方容器内,充分摇匀后即可直接饮用。
但上述具有单独密闭容置空间的盖子一般存在密封性不佳,且整体美观性较差的问题,无法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锁鲜盖,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鲜盖,保证具有单独密闭容置空间的盖子的密封效果,同时在盖子的外表面能够显示预设图形,使盖子更具美感,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鲜盖,简化具有单独密闭容置空间的瓶盖的开启步骤,开启时只需旋拧第一盖体,瓶盖内部的切割件在第一盖体与下盖的驱动以及导向的作用下即可向下移动,从而完成对封口膜的切割,实现落粉,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鲜盖,其中,所述锁鲜盖包括: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为底部开口、顶部封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盖体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盖体内侧与外侧的容置通孔;
填充件,所述填充件包括外显部和密封部,所述填充件密封设置于所述容置通孔中,所述外显部靠近或位于所述容置通孔的外侧,以通过所述外显部在所述第一盖体的外表面显示预设图形;所述密封部靠近或位于所述容置通孔的内侧,以通过所述密封部对所述第一盖体的开口进行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部呈环状,所述外显部为设置于所述密封部上的至少一个凸块,所述外显部呈与所述预设图形相适配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外显部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通孔由所述第一盖体的内侧至所述第一盖体的外侧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容置段和第二容置段,所述第一容置段与至少部分所述密封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容置段与至少部分所述外显部密封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由所述第一盖体的内侧至所述第一盖体的外侧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容置段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容置段相错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件采用热塑性弹性体制成,所述填充件与所述第一盖体之间双色注塑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锁鲜盖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可旋拧盖设于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第二盖体内设有膜片,以在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膜片之间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能旋转下移的膜片切割件,所述膜片切割件上设置有切割齿;所述膜片切割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块,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上具有滑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膜片切割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处于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预设的相对位置上;
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旋拧上移状态下,所述滑道与对应位置上的所述驱动块相抵接,且所述驱动件推动所述驱动块沿所述滑道旋转下移,以推动所述膜片切割件旋转下移并对所述膜片进行切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部或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预设位置上,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装配完成状态,所述驱动块位于所述滑道的根部;
所述滑道的根部为所述滑道与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相连接的位置,或所述滑道上靠近所述滑道与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相连接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片切割件为竖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驱动块位于所述膜片切割件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切割齿位于所述膜片切割件的底部且沿所述膜片切割件的周向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定位件以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切割齿上留有一豁口,以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盖体1与所述第二盖体处于装配状态下,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豁口位于所述预设位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呈片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上的投影呈弧线形,所述驱动件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所述驱动块的数量与所述驱动件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驱动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件在竖向上的位置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的内壁上和第二盖体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止挡凸部和第二止挡凸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盖体向下旋拧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一止挡凸部与所述第二止挡凸部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片切割件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设置有对所述膜片切割件的下移位置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膜片切割件的外壁上的导向槽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上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能滑动地嵌设于所述导向槽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槽道包括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槽道由下至上依次为相连通的第一水平起始段、第一斜向上升段和水平终止段;
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道内,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旋拧上移状态下,所述第一导向柱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水平起始段和所述第一斜向上升段滑动至所述水平终止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槽道包括第二槽道,所述第二槽道由下至上依次为相连通的第二水平起始段和第二斜向上升段,所述第二斜向上升段的顶部为封口设置;
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槽道内,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旋拧上移状态下,所述第二导向柱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水平起始段和所述第二斜向上升段滑动至封口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平起始段与所述第二斜向上升段之间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斜向上升段方向弯折的缩口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片切割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膜片切割件外侧与其内侧的至少一个物料通过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周向设置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与所述密封部密封压紧,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内壁与所述密封圈的外壁密封压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锁鲜盖还包括防盗环,所述防盗环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下方,所述防盗环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盖体连接,所述防盗环套设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侧,且所述防盗环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盖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防盗环和所述第二盖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处于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四定位部在竖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锁鲜盖的特点及优点是:第一盖体上具有连通第一盖体内侧与外侧的容置通孔,在容置通孔中密封设置有填充件,填充件包括外显部和密封部,外显部靠近或位于容置通孔的外侧,可通过外显部在第一盖体的外表面显示预设图形,可通过预设图形指示第一盖体的开启方向或用于提升锁鲜盖的美感,进而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另外,密封部靠近或位于容置通孔的内侧,可通过密封部对第一盖体的开口进行密封,从而提高锁鲜盖的密封效果,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第一盖体的正视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第一盖体未注塑填充件状态下的正视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第一盖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第一盖体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填充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填充件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填充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处于装配状态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处于装配状态的正视截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处于分解状态的正视截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处于分解状态的仰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膜片切割件的正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膜片切割件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第二盖体的正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第二盖体的正视截面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锁鲜盖中第二盖体仰视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为:
1、第一盖体; 101、驱动件;
1011、滑道; 102、第一止挡凸部;
103、第一内螺纹; 104、容置通孔;
1041、第一容置段; 1042、第二容置段;
105、密封圈; 106、第一定位部;
2、填充件; 201、外显部;
202、密封部; 3、第二盖体;
301、容置空间; 302、第二止挡凸部;
303、第一外螺纹; 304、第二内螺纹;
305、导向件; 3051、第一导向柱;
3052、第二导向柱; 306、第四定位部;
4、防盗环; 401、第三定位部;
5、膜片切割件; 501、驱动块;
502、切割齿; 503、第二定位部;
504、导向槽道; 5041、第一槽道;
50411、第一水平起始段; 50412、第一斜向上升段;
50413、水平终止段; 5042、第二槽道;
50421、第二水平起始段; 50422、第二斜向上升段;
50423、缩口段; 505、物料通过孔;
6、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顶、底等具有指示方向性的词语,均以图1中的上、下、顶、底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鲜盖,该锁鲜盖包括第一盖体1和填充件2,第一盖体1为竖向设置的底部开口、顶部封口的圆筒状结构,第一盖体1的顶部具有连通第一盖体1内侧与第一盖体1外侧的容置通孔104;填充件2包括外显部201和密封部202,填充件2密封设置于容置通孔104中,外显部201靠近或位于容置通孔104的外侧,即外显部201能显露于第一盖体1的外表面,从而通过外显部201在第一盖体1的外表面显示预设图形;密封部202靠近或位于容置通孔104的内侧,以通过密封部202对第一盖体1的开口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盖体1上具有连通第一盖体1内侧与外侧的容置通孔104,在容置通孔104中密封设置有填充件2,填充件2包括外显部201和密封部202,外显部201靠近或位于容置通孔104的外侧,可通过外显部201在第一盖体1的外表面显示预设图形,可通过预设图形指示第一盖体1的开启方向或用于提升锁鲜盖的美感,进而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另外,密封部202靠近或位于容置通孔104的内侧,可通过密封部202对第一盖体1的开口进行密封,从而提高锁鲜盖的密封效果,保证产品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也可将外显部201和密封部202设置为两个独立的结构件,将外显部201和密封部202分别设置于第一盖体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图5至图7所示,密封部202呈圆环状,外显部201为设置于密封部202上的至少一个凸块,外显部201呈与预设图形相适配的形状,以在第一盖体1的外表面显示预设图形。其中,外显部201可呈箭头状,从而可通过外显部201指示第一盖体1的开启方向,方便消费者对锁鲜盖的开启,外显部201还可呈点状或条状等形状,从而可通过外显部201提升锁鲜盖的美感,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密封部202与外显部201可为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至图7所示,容置通孔104由第一盖体1的内侧至第一盖体1的外侧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容置段1041和第二容置段1042,由第一盖体1的内侧至第一盖体1的外侧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一容置段1041与至少部分第二容置段1042相错开,第一容置段1041与至少部分密封部202密封配合(即:至少部分密封部202密封设置于第一容置段1041内),第二容置段1042与至少部分外显部201密封配合(即:至少部分外显部201密封设置于第二容置段1042内),从而提高填充件2与第一盖体1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密封部202在第二容置段1042内和/或外显部201在第一容置段1041内发生偏移或错位。
在本实施例中,填充件2可采用但不限于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填充件2与第一盖体1之间采用双色注塑工艺成型,使得填充件2与第一盖体1能够注塑成型为一体,提高填充件2与第一盖体1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图8至图16所示,锁鲜盖还包括能与包装容器的顶部开口相连接的第二盖体3,第二盖体3为竖向设置的顶部开口、底部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其中,第一盖体1位于第二盖体3的上方,第一盖体1可旋拧盖设于第二盖体3的顶部开口处,第二盖体3内且位于其底部开口处设有膜片6,以在第一盖体1、第二盖体3与膜片6之间合围形成容放物料(可为固体物料或液体物料)的容置空间301;容置空间301内设置有能旋转下移的膜片切割件5,膜片切割件5上设置有切割齿502;膜片切割件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块501,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上且位于容置空间301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件101,驱动件101呈竖向延伸的片状,驱动件101的横截面由靠近第一盖体1的顶部与远离第一盖体1的顶部方向逐渐缩小,沿驱动件101的侧边缘形成有滑道1011(滑道1011呈弧形或倾斜的直线形),在第一盖体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06,在膜片切割件5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503;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处于装配状态下,当第一定位部106相对于第二定位部503位于预设的相对位置上或第二定位部503相对于第一定位部106位于预设的相对位置,则可确定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已装配到位;当第一盖体1处于旋拧上移(即:逆时针旋拧第一盖体1)状态时,滑道1011与对应位置上的驱动块501相抵接,且驱动件101推动驱动块501沿滑道1011旋转下移,以推动膜片切割件5旋转下移并对沿膜片6的边缘对膜片6进行切割。
本实用新型在对膜片6开启过程中,仅需旋拧第一盖体1使其上移,通过驱动块501与驱动件101相配合可使膜片切割件5沿周向旋转的同时向下移动,直至位于膜片切割件5底部的切割齿502与膜片6相抵接并沿膜片6的边缘切开膜片6,完成对膜片6的开启动作,容置空间301内的物料即可从第二盖体3的底部开口掉落至包装容器内,仅需旋拧第一盖体1即可完成物料的投放,在改进盖体结构的同时大大简化了膜片6的开启步骤,操作简单、方便,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适于推广使用。另外,由于在第一盖体1和膜片切割件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06和第二定位部503,当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处于装配状态时,通过第一定位部106与第二定位部503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处于预设的相对位置上,即可判断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是否装配到位,无需工作人员再次检查,降低劳动强度,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进一步的,膜片6可采用但不限于铝箔制成。
进一步的,物料可为但不限于固体粉剂、浓缩液、药物或者益生菌。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容置空间301为竖向的直筒状空腔,膜片切割件5的直径小于容置空间301的直径,从而膜片切割件5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容置空间301内壁的阻力,便于对膜片6的开启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一定位部106相对于第二定位部503或第二定位部503相对于第一定位部106位于预设位置上时,此时,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恰好处于装配完成状态,驱动块501位于滑道1011的根部。其中,滑道1011的根部可为滑道1011与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相连接的位置。当然,滑道1011的根部也可为滑道1011上靠近所述滑道1011与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相连接的位置。在完成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的装配后,工作人员直接通过查看第一定位部106与第二定位部50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确认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是否装配到位,无需再手动进行旋拧测试,提高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图12、图13所示,膜片切割件5为竖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驱动块501位于膜片切割件5的顶部内壁上,切割齿502位于膜片切割件5的底部且沿膜片切割件5的周向排布。
进一步的,如图4、图11、图12所示,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定位件以形成第一定位部106;切割齿502上留有一豁口,以形成第二定位部503,当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处于装配状态下,定位件与豁口位于预设位置上。当然,第二定位部503也可为设置于膜片切割件5上能够起到标识作用的结构,第二定位部503能够与第一定位部106相配合起到对第一盖体1和第二盖体3的位置进行定位的作用即可。在本申请中,选择豁口作为第二定位部503,不仅因为豁口能够起到标识作用,还因为豁口的设置使得切割齿502在对膜片6切割过程中,由起始切割位置至终止位置后膜片6的边缘与第二盖体3之间依然留有部分连接位置,在膜片切割件5的下移动作以及物料的重力作用下,膜片6向下翻折,物料顺利通过第二盖体3的底部开口掉落至下方的瓶体内,完成物料与包装容器内液体的混合,而膜片6不会脱落。
具体的,预设位置为定位件在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上的投影(定位件在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上的投影呈“L”形)和豁口在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上的投影分别位于第一盖体1的中心点的两侧,且定位件在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上的投影和豁口在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上的投影的连线经过第一盖体1的中心点。当对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进行装配时,当第一盖体1向下旋拧至最大位置,且定位件与豁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到达上述预设位置,则可判断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装配到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9至图11、图13所示,驱动件101在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上的投影呈弧线形,驱动件101的数量为多个,各驱动件101沿第一盖体1的周向间隔排布;驱动块501的数量与驱动件101的数量相同且大于3个,且各驱动块501分别与对应位置上的驱动件101在竖向上的位置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第一盖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止挡凸部102,第二盖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止挡凸部302,当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处于装配状态下,第一止挡凸部102与第二止挡凸部302相抵,从而通过第一止挡凸部102与第二止挡凸部302相配合,实现对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的精确装配。当第一盖体1旋拧至第一止挡凸部102与第二止挡凸部302相抵的位置时,第一定位部106与第二定位部503恰好处于预设的相对位置上,从而保证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之间的装配到位。
进一步的,如图1、图9、图10、图14、图15所示,第一盖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03,第二盖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303,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之间通过第一内螺纹103与第一外螺纹303配合连接;第二盖体3的下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304。其中,第一止挡凸部102位于第一内螺纹103的下方,第二止挡凸部302位于第一外螺纹303的下方。当然,第一止挡凸部102也可设置于第一内螺纹103的末端,第二止挡凸部302设置于第一外螺纹303的末端,在第一盖体1旋拧到位后,能够通过第一止挡凸部102与第二止挡凸部302相配合起到限位、止挡的作用即可,而第一止挡凸部102和第二止挡凸部302的具体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图13、图15所示,膜片切割件5与第二盖体3之间设置有对膜片切割件5的下移位置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膜片切割件5的外壁上的导向槽道504和设置于第二盖体3的内壁上的导向件305,导向件305能滑动地嵌设于导向槽道504内。通过导向件305与导向槽道504相配合,能够对膜片切割件5的旋转下移起到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的,导向槽道5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槽道504沿膜片切割件5的周向间隔分布,导向件30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件305沿第二盖体3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多个导向件305的设置位置分别与多个导向槽道504的设置位置相对,从而在装配状态下,不同的导向件305能滑动地嵌设于对应的导向槽道504内,通过多个导向槽道504和多个导向件305相配合,可提供导向机构的稳定性,确保在开启第一盖体1过程中膜片切割件5能够平稳下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图16所示,导向槽道504包括第一槽道5041,第一槽道5041由下至上依次为相连通的第一水平起始段50411、第一斜向上升段50412和水平终止段50413;导向件305包括第一导向柱3051,第一导向柱3051能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道5041内,当第一盖体1处于旋拧上移状态时,第一导向柱3051首先进入第一水平起始段50411内滑动,在第一水平起始段50411的引导下滑入至第一斜向上升段50412,第一导向柱3051在第一斜向上升段50412滑动的过程中,膜片切割件5同步旋转下移并对膜片6进行切割,当第一导向柱3051经过第一斜向上升段50412后进入至水平终止段50413时,膜片切割件5完成对膜片6的切割,从而通过第一槽道5041对膜片切割件5的旋转下移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图16所示,导向槽道504包括第二槽道5042,第二槽道5042由下至上依次为相连通的第二水平起始段50421和第二斜向上升段50422,第二斜向上升段50422的顶部为封口设置;导向件305包括第二导向柱3052,第二导向柱3052能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槽道5042内,当第一盖体1处于旋拧上移状态时,第二导向柱3052依次经过第二水平起始段50421和第二斜向上升段50422滑动至封口位置。当第一导向柱3051在第一槽道5041滑动时,第二导向柱3052在第二槽道5042内同步滑动,通过第二槽道5042起到对膜片切割件5的旋转下移进行止动的作用,同时能够配合第一槽道5041起到辅助导向的作用,进一步提升膜片切割件5旋转下移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12所示,第二水平起始段50421与第二斜向上升段50422之间设置有向第二斜向上升段50422方向弯折的缩口段50423。通过缩口段50423的设置,能够对于进入至第二斜向上升段50422内的第二导向柱3052起到止退的作用。具体的,缩口段50423为在第二槽道5042的内壁上设置的向第二槽道5042的内侧延伸的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向第二斜向上升段50422方向弯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图12所示,膜片切割件5上设置有连通膜片切割件5外侧与其内侧的至少一个物料通过孔505。物料通过孔505将膜片切割件5的外侧和内侧向连通,当膜片切割件5的外壁与第二盖体3的内壁之间存在外漏的物料造成堵塞的情况下,采用晃动或者旋拧锁鲜盖的方式,可使堵塞的物料通过物料通过孔505移位至膜片切割件5的内侧,有效解决物料堵塞膜片切割件5的问题,保证膜片切割件5的正常下移以及对膜片6的切割,确保膜片6的顺利开启,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其中,本申请中的物料通过孔505可为任意形状的通孔,其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其能够满足供物料穿过的需求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9、图10所示,第一盖体1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圈105,密封圈105为沿第一盖体1的周向设置的圆环状结构,当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装配状态时,第二盖体3的顶部与密封部202密封压紧,第二盖体3的顶部内壁与密封圈105的外壁密封压紧,从而保证第一盖体1的开口位置与第二盖体3的开口位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有效延长产品的保存期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锁鲜盖还包括防盗环4,防盗环4设置于第一盖体1的下方,防盗环4的顶部与第一盖体1的底部边缘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点进行连接,防盗环4套设于第二盖体3的外侧,且防盗环4的底部与第二盖体3的阶梯状凸台位置(在第二盖体3的下部沿第二盖体3的周向形成有阶梯状的凸台)的顶部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点进行连接。通过防盗环4对第一盖体1进行固定,避免膜片6未开启时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发生脱离,提高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连接的稳定性;在膜片6开启后,防盗环4与第一盖体1相分离并留存于第二盖体3上。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防盗环4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定位部401,第二盖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四定位部306,当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处于装配状态下,第一定位部106与第二定位部503处于预设的相对位置上,而第三定位部401与第四定位部306在竖向恰好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保证第一盖体1与第二盖体3之间的装配到位。其中,第三定位部401可为但不限于设置于防盗环4的外壁上的标号,第四定位部306可为但不限于在第二盖体3的外壁上设置其中一条防滑纹的长度大于其他防滑纹的长度,该条长度较大的防滑纹即可作为第四定位部306。
本实用新型的锁鲜盖的特点及优点是:
一、该锁鲜盖中,第一盖体1上具有连通第一盖体1内侧与外侧的容置通孔104,在容置通孔104中密封设置有填充件2,填充件2包括外显部201和密封部202,可通过外显部201在第一盖体1的外表面显示预设图形,可通过预设图形指示第一盖体1的开启方向或用于提升锁鲜盖的美感,进而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另外,可通过密封部202对第一盖体1的开口进行密封,从而提高锁鲜盖的密封效果,保证产品质量。
二、该锁鲜盖在对膜片6开启过程中,仅需旋拧第一盖体1使其上移,通过驱动块501与驱动件101相配合可使膜片切割件5沿周向旋转的同时向下移动,直至位于膜片切割件5底部的切割齿502与膜片6相抵接并沿膜片6的边缘切开膜片6,完成对膜片6的开启动作,操作简单、方便,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三、该锁鲜盖的结构使其具有很强的水汽、氧气阻隔性能,对物料实现锁鲜防护的效果,使得容置空间301内可储存固体或液体物质。
实施方式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容器,该包装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上述的锁鲜盖,锁鲜盖盖设于容器主体的开口处。
进一步的,包装容器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锁鲜盖中第二盖体3的下部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304,包装容器与锁鲜盖之间通过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304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包装容器可为但不限于瓶(如:HDPE瓶、PET瓶)、杯(如:塑杯)、盒(如:纸基包装盒)等可盛装饮品的容器,通过锁鲜包装盖上的膜片切割件5可对膜片6进行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容器具有上述锁鲜盖的特点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鲜盖包括: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为底部开口、顶部封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盖体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盖体内侧与外侧的容置通孔;
填充件,所述填充件包括外显部和密封部,所述填充件密封设置于所述容置通孔中,所述外显部靠近或位于所述容置通孔的外侧,以通过所述外显部在所述第一盖体的外表面显示预设图形;所述密封部靠近或位于所述容置通孔的内侧,以通过所述密封部对所述第一盖体的开口进行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呈环状,所述外显部为设置于所述密封部上的至少一个凸块,所述外显部呈与所述预设图形相适配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外显部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通孔由所述第一盖体的内侧至所述第一盖体的外侧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容置段和第二容置段,所述第一容置段与至少部分所述密封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容置段与至少部分所述外显部密封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盖体的内侧至所述第一盖体的外侧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容置段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容置段相错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采用热塑性弹性体制成,所述填充件与所述第一盖体之间双色注塑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鲜盖还包括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可旋拧盖设于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第二盖体内设有膜片,以在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膜片之间合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能旋转下移的膜片切割件,所述膜片切割件上设置有切割齿;所述膜片切割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块,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上具有滑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膜片切割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处于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预设的相对位置上;
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旋拧上移状态下,所述滑道与对应位置上的所述驱动块相抵接,且所述驱动件推动所述驱动块沿所述滑道旋转下移,以推动所述膜片切割件旋转下移并对所述膜片进行切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部或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预设位置上,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装配完成状态,所述驱动块位于所述滑道的根部;
所述滑道的根部为所述滑道与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相连接的位置,或所述滑道上靠近所述滑道与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相连接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切割件为竖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驱动块位于所述膜片切割件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切割齿位于所述膜片切割件的底部且沿所述膜片切割件的周向排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定位件以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切割齿上留有一豁口,以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处于装配状态下,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豁口位于所述预设位置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呈片状,所述驱动件在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上的投影呈弧线形,所述驱动件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所述驱动块的数量与所述驱动件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驱动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驱动件在竖向上的位置相对。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内壁上和第二盖体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止挡凸部和第二止挡凸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盖体向下旋拧至预设位置,所述第一止挡凸部与所述第二止挡凸部相抵。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切割件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设置有对所述膜片切割件的下移位置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膜片切割件的外壁上的导向槽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内壁上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能滑动地嵌设于所述导向槽道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道包括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槽道由下至上依次为相连通的第一水平起始段、第一斜向上升段和水平终止段;
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道内,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旋拧上移状态下,所述第一导向柱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水平起始段和所述第一斜向上升段滑动至所述水平终止段。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道包括第二槽道,所述第二槽道由下至上依次为相连通的第二水平起始段和第二斜向上升段,所述第二斜向上升段的顶部为封口设置;
所述导向件包括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槽道内,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旋拧上移状态下,所述第二导向柱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水平起始段和所述第二斜向上升段滑动至封口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起始段与所述第二斜向上升段之间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斜向上升段方向弯折的缩口段。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切割件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膜片切割件外侧与其内侧的至少一个物料通过孔。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沿所述第一盖体的周向设置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与所述密封部密封压紧,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内壁与所述密封圈的外壁密封压紧。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鲜盖还包括防盗环,所述防盗环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的下方,所述防盗环的顶部与所述第一盖体连接,所述防盗环套设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侧,且所述防盗环的底部与所述第二盖体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锁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环和所述第二盖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处于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四定位部在竖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CN202322355341.8U 2023-08-31 2023-08-31 锁鲜盖 Active CN220640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5341.8U CN220640953U (zh) 2023-08-31 2023-08-31 锁鲜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5341.8U CN220640953U (zh) 2023-08-31 2023-08-31 锁鲜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0953U true CN220640953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71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5341.8U Active CN220640953U (zh) 2023-08-31 2023-08-31 锁鲜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09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75888A (en) Device for separately storing two components, for mixing them, and for dispensing the mixture
AU2012273785B2 (en) Container closure having means for introducing an additive into the contents of the container
CN101395064B (zh) 一种具有不连续圆形切割环的封口装置
EP1954576B1 (en) Bottle and cup/lid combination
US20060006077A1 (en) Dispensing closure with integral piercing unit
CA1280078C (en) Pouring stopper
US20100200536A1 (en) Cap for bottles with box for powder material for preparation of beverages
US10071840B2 (en) Cap for closing the neck finish of a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cap
WO2008023197A1 (en) Container closure having spout and means for introducing an additive into the contents of the container
CN220640953U (zh) 锁鲜盖
CN219361918U (zh) 锁鲜包装盖
EP2774874B1 (en) Multi-compartment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container
CN221050490U (zh) 双层封口储物盖及包装容器
CA3124809A1 (en) Beverage ingredient cartridge
US3467282A (en) Mixing tube
US7036692B2 (en) Dispenser with an integrally molded neck finish
US20220258936A1 (en) Closure device for a container
CN217865820U (zh) 锁鲜储物盖及包装容器
CN220077223U (zh) 锁鲜包装盖
CN220077224U (zh) 锁鲜包装盖
CN217049777U (zh) 膜片切割结构、锁鲜包装盖及包装容器
CN216995715U (zh) 膜片切割结构、锁鲜包装盖及包装容器
CN216995716U (zh) 锁鲜包装盖及包装容器
CN217375577U (zh) 锁鲜包装盖及包装容器
US3556333A (en) Stackable, resilient tubular dispensing contai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