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39746U - 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39746U
CN220639746U CN202322423164.2U CN202322423164U CN220639746U CN 220639746 U CN220639746 U CN 220639746U CN 202322423164 U CN202322423164 U CN 202322423164U CN 220639746 U CN220639746 U CN 220639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sheath
assembly
harness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31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31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39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39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39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线束护套包括护套主体和连接部。护套主体围成容纳空间,护套主体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组装开口和线束开口。连接部设置于护套主体组装开口处,连接部包括组装结构和密封结构。当组装结构与线束的插件固定连接时,密封结构与插件密封配合,线束的线束主体自线束开口伸出并封堵线束开口,以将插件的接线端封装于容纳空间内。上述结构使得非防水插件与线束护套配合具备防水性能,避免水流入线束插件的线束主体及接线端中。上述线束护套的自身性能得到丰富提升,还有助于降低线束组件及使用上述线束护套或线束组件的车辆的成本。

Description

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车辆线束的应用场景复杂,存在安装空间狭小、湿区环境使用等问题。然而,常规线束的非防水插件无法适应湿区环境,防水插件的体积大、成本高,因而难以实际应用于复杂场景。因此,如何使线束插件具备防水性能,又能减小空间占用成为当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束护套,与线束组装配合;所述线束护套包括:
护套主体,围成容纳空间;所述护套主体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组装开口和线束开口;
连接部,设置于护套主体组装开口处;所述连接部包括组装结构和密封结构;当所述组装结构与所述线束的插件固定连接时,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插件密封配合,所述线束的线束主体自所述线束开口伸出并封堵所述线束开口,以将所述插件的接线端封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护套主体端部的第一凸边;所述第一凸边包括突出于所述护套主体内侧壁的第一部分,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组装开口中心设置的第一密封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凸边,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边的第一密封面上设置有凸台。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边包括与所述插件抵接的定位端面;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面靠近所述定位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面在所述凸台背离所述定位端面的一侧设置有变形容纳槽。
可选地,在设置有所述凸台的所述第一密封面上,所述凸台的中心在所述第一凸边的长度方向上偏离所述第一密封面的中心。
可选地,所述组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护套主体端部的第二凸边,所述第二凸边包括突出于所述护套主体内侧壁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插件卡接固定;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组装开口中心设置的第二密封面。
可选地,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所述组装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区段呈管状,且所述线束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组装开口和所述线束开口所在的平面垂直。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线束组件,包括:线束和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线束护套;所述线束包括插件和与所述插件导电连接的线束主体,所述插件包括定位部、位于定位部一侧的接线端与连接所述定位部以及所述接线端之间的密封组装部;
所述组装结构与所述密封组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密封组装部过盈配合,以使所述接线端封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线束主体自所述线束开口伸出。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线束护套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线束组件。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护套主体的组装开口处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组装结构和密封结构,能够实现与线束插件的密封组装,线束主体自线束开口伸出并封堵线束开口,将线束插件的接线端封装于容纳空间,使得非防水插件与线束护套配合具备防水性能,避免水流入线束插件的线束主体及接线端中。上述线束护套的自身性能得到丰富提升,还有助于降低线束组件及使用上述线束护套或线束组件的车辆的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护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护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护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护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护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插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相关技术中,车辆线束的应用场景复杂,存在安装空间狭小、湿区环境使用等问题。然而,常规线束的非防水插件无法适应湿区环境,防水插件的体积大、成本高,因而难以实际应用于复杂场景。
本公开提供一种线束护套,与线束组装配合。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线束护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线束护套20包括护套主体21和连接部22。护套主体21围成容纳空间211,护套主体21设有与容纳空间211连通的组装开口212和线束开口213。连接部22设置于护套主体21组装开口212处,连接部22包括组装结构221和密封结构222。当组装结构221与线束的插件10固定连接时,密封结构222与插件10密封配合,线束的线束主体(未标注)自线束开口213伸出并封堵线束开口213,以将插件10的接线端12封装于容纳空间211内。
由于上述护套主体21的组装开口212处设有连接部22,连接部22包括组装结构221和密封结构222,能够实现与线束插件10的密封组装,线束主体自线束开口213伸出并封堵线束开口213,将线束插件10的接线端12封装于容纳空间211,使得非防水插件10与线束护套20配合具备防水性能,避免水流入线束插件10的线束主体及接线端12中。上述线束护套20的自身性能得到丰富提升,还有助于降低线束组件30及使用上述线束护套20或线束组件30的车辆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连接部22包括设置于护套主体21端部的第一凸边223,第一凸边223包括突出于护套主体21内侧壁的第一部分2231,密封结构222包括位于第一部分2231朝向组装开口212中心设置的第一密封面2221。通过第一凸边223突出于护套主体21内侧壁的第一部分2231可以在线束插件10与线束护套20的组装过程中形成过盈配合,第一密封面2221与线束插件10的对应位置抵紧获得密封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部2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凸边223,至少一个第一凸边223的第一密封面2221上设置有凸台2234。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凸边223能够在两个相对的方向上抵紧线束插件10,提升第一密封面2221与线束插件10对应位置的密封效果。此外,在至少一个第一凸边223的第一密封面2221上设置凸台2234能够进一步收紧整个线束护套20与线束插件10的过盈量,提升第一密封面2221与线束插件10对应位置的密封效果。
其中,第一凸边223包括与插件10抵接的定位端面2233,凸台2234设置在第一密封面2221靠近定位端面2233的一侧,第一密封面2221在凸台2234背离定位端面2233的一侧设置有变形容纳槽2235,变形容纳槽2235能够在凸台2234结构安装时满足过盈需要,容纳凸台2234和/或插件10在过盈配合过程中位移形成的变形量。
在设置有凸台2234的第一密封面2221上,凸台2234的中心在第一凸边223的长度方向上偏离第一密封面2221的中心。凸台2234偏离第一凸边223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有利于线束护套20和线束插件10安装操作,降低安装难度。
此外,第一凸边223还可以包括突出于护套主体21外侧壁的第三部分2232,以增加定位端面2233的宽度,且能够在线束组件30需要穿过车身钣金孔时用于密封车身钣金孔,进一步加强针对线束组件30的整体防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组装结构221包括设置于护套主体21端部的第二凸边224,第二凸边224包括突出于护套主体21内侧壁的第二部分2241,第二部分2241与插件10卡接固定,密封结构222包括位于第二部分2241朝向组装开口212中心设置的第二密封面2222。将第二凸边224作为组装结构221实现线束护套20与线束插件10的固定组装,确保了连接可靠性。且在线束护套20于线束插件10固定后,第二密封面2222还可以与线束插件10的预设位置配合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
此外,第二凸边224还可以包括突出于护套主体21外侧壁的第四部分2242,以增加定位端面2233的宽度,且能够在线束组件30需要穿过车身钣金孔时用于密封车身钣金孔,进一步加强针对线束组件30的整体防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组装结构22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凸边224,以提升卡接固定可靠性和密封效果。其中,一对第一凸边223可以分别位于组装开口212上下两侧,一对第二凸边224可以分别位于组装开口212左右两侧,一对第一凸边223和一对第二凸边224围成闭合的框型,以在线束护套20的周向形成密封面,进而针对线束插件10的周向获得密封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边223和第二凸边224还可以位于组装开口212的其他位置,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第一凸边223和第二凸边224形成的定位端面2233相连可以获得沿组装开口212周向设置的定位面225,在线束插件10与线束护套20组装过程中形成沿插接方向的限位,提升线束插件10的组装精度,确保密封效果。
此外,护套主体21的内壁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定位槽214,定位槽214可以避让线束插件10的结构,同时能够起到定位线束插件10的作用,提升线束的组装精度。例如,插件10的接线端12处可以设有定位凸起121,定位凸起121收容于定位槽214中,以通过定位槽214形成针对定位凸起121的避让和定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容纳空间21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区段2111与第二区段2112,组装开口212设置于第一区段2111的一端,第二区段2112呈管状,且线束开口213设置于第二区段2112的一端。第一区段2111能够用于容纳插件10的接线端12,第二区段2112能够对线束主体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线束主体封堵线束开口213,避免水流进入容纳空间211而干扰接线端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开口212和线束开口213所在的平面垂直,以满足线束插件10及线束主体的结构关系,提升线束护套20于线束的匹配性和密封效果。
本公开进一步提供一种线束组件30,如图1、图2、图8所示,线束组件30包括:线束和上述线束护套20。线束包括插件10和于插件10导电连接的线束主体,插件10包括定位部11、位于定位部11一侧的接线端12与连接定位部11以及接线端12之间的密封组装部13。组装结构221与密封组装部13固定连接,密封结构222与密封组装部13过盈配合,以使接线端12封装于容纳空间211内,线束主体自线束开口213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定位部11可以是平行于第一凸边223和第二凸边224的定位端面2233形成定位面225的抵接平面,密封组装部13可以是连接接线端12与抵接平面且沿线束插件10周向设置的连接面131,连接面131相对的两侧可以设有一对卡槽132。在线束插件10与线束护套20组装时,一对第一凸边223的第一密封面2221与连接面131抵紧密封,一对第二凸边224与一对卡槽132卡接固定,一对第二凸边224的第二密封面2222与连接面131抵紧密封。第一凸边223和第二凸边224的定位端面2233形成的定位面225与抵接平面抵接限位。基于上述配合关系实现了线束护套20与线束插件10之间的组装、密封和定位。
参考线束插件10的尺寸,如图4、图5、图7所示,线束护套20的长度L1可以为79.4mm(±0.5mm),宽度W1可以为40.5mm(±0.5mm),高度H1可以为25.1mm(±0.5mm)。位于上侧的第一凸边223的第一部分2231的宽度W2可以为3.5mm(±0.5mm),高度H2可以为0.5mm(±0.05mm)。位于下侧的第一凸边223的第一部分2231的宽度W3可以为3.5mm(±0.5mm),高度H3可以为0.9mm(±0.05mm)。第二部分2241的宽度W4可以为3.5mm(±0.5mm),宽高H4可以为1.5mm(±0.5mm),安装后过盈0.5mm(±0.05mm)。凸台2234的长度L2可以为7.7mm(±0.5mm),宽度W5可以为1.3mm(±0.5mm),高度H5可以为1.0mm(±0.05mm)。
本公开进一步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线束护套20或上述线束组件30。
由于线束护套20的护套主体21的组装开口212处设有连接部22,连接部22包括组装结构221和密封结构222,能够实现与线束插件10的密封组装,线束主体自线束开口213伸出并封堵线束开口213,将线束插件10的接线端12封装于容纳空间211,使得非防水插件10与线束护套20配合具备防水性能,避免水流入线束插件10的线束主体及接线端12中。上述线束护套20助于降低线束组件30及使用上述线束护套20或线束组件30的车辆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车辆可以是轿车、货车、公交车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上述线束组件30可以应用车辆PMA平台后门线束与车身连接处空间,也可以应用于车辆的其他位置,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与线束组装配合;所述线束护套包括:
护套主体,围成容纳空间;所述护套主体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组装开口和线束开口;
连接部,设置于护套主体组装开口处;所述连接部包括组装结构和密封结构;当所述组装结构与所述线束的插件固定连接时,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插件密封配合,所述线束的线束主体自所述线束开口伸出并封堵所述线束开口,以将所述插件的接线端封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护套主体端部的第一凸边;所述第一凸边包括突出于所述护套主体内侧壁的第一部分,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组装开口中心设置的第一密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凸边,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边的第一密封面上设置有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边包括与所述插件抵接的定位端面;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面靠近所述定位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面在所述凸台背离所述定位端面的一侧设置有变形容纳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所述凸台的所述第一密封面上,所述凸台的中心在所述第一凸边的长度方向上偏离所述第一密封面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护套主体端部的第二凸边,所述第二凸边包括突出于所述护套主体内侧壁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插件卡接固定;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组装开口中心设置的第二密封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所述组装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区段呈管状,且所述线束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开口和所述线束开口所在的平面垂直。
9.一种线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护套;所述线束包括插件和与所述插件导电连接的线束主体,所述插件包括定位部、位于定位部一侧的接线端与连接所述定位部以及所述接线端之间的密封组装部;
所述组装结构与所述密封组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结构与所述密封组装部过盈配合,以使所述接线端封装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线束主体自所述线束开口伸出。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护套;或,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组件。
CN202322423164.2U 2023-09-05 2023-09-05 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20639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3164.2U CN220639746U (zh) 2023-09-05 2023-09-05 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3164.2U CN220639746U (zh) 2023-09-05 2023-09-05 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39746U true CN220639746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5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3164.2U Active CN220639746U (zh) 2023-09-05 2023-09-05 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39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120763A1 (en) Connector
US705991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holder
CN101740929B (zh) 连接器
US9917389B2 (en) Flat terminal and socket for electrical plug-and-socket connection
JP3317174B2 (ja) アース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71218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CN102474051A (zh) L字型连接器
JP2510465Y2 (ja) 組合せ合体構造の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US6926557B1 (en) Shielded connector of reduced-size with improved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US5923026A (en) Assembly structure for an IC card
JP4074097B2 (ja) プラグ
JP4992659B2 (ja) コネクタ
JP2000208200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213959261U (zh) 一种屏蔽笼及其电连接器
CN220639746U (zh) 线束护套、线束组件及车辆
JP4590467B2 (ja) コネクタ
JP3122580B2 (ja) 中継コネクタ
US5967842A (en) Connector having integral connecting member for cutting and for subsequent placement within receiving portions
CN110401073B (zh) 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屏蔽构件
JP253881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とそのおす端子
US9209555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630315B2 (ja) ノイズ低減ユニット
KR200486264Y1 (ko) 조립식 단자대
CN216818707U (zh) 直焊式Type-C连接器及数据线
JP3685302B2 (ja) スプライス吸収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