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9281U - 一种鞋材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鞋材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9281U
CN220619281U CN202321945097.4U CN202321945097U CN220619281U CN 220619281 U CN220619281 U CN 220619281U CN 202321945097 U CN202321945097 U CN 202321945097U CN 220619281 U CN220619281 U CN 220619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yarn
weft
yarns
war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509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圣召
李云锋
戴爱琴
卢艳萍
卓丽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4509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9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9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9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材面料,其包括若干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所述四根纬纱与经纱沿经纱长度方向交织而成,将若干根经纱按排列方向分为多个部分,每部分内至少有两根经纱,所述四根纬纱沿高度方向排列为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所述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和第二纬纱、第四纬纱交替与多个部分经纱交织,以上技术方案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和第二纬纱、第四纬纱交替与多个部分经纱交织,即两根纬纱与经纱交织过程中,两根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组织,另外两根纬纱不参与交织,形成浮线,因此沿经纱长度方向编织形成的图形,形成的图形无论是边缘和中间都是凹凸变化的图形,立体感强。

Description

一种鞋材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材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材面料。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鞋材面料多是采用重平组织结构(参见图1),其是利用经纱上下交织将纬纱夹紧,其编织而成的具有的一定规律的几何或花纹图形,图形的边缘是组织点构成的图案,且图形的中间平坦,立体效果不明显,外观单调。
另外,现有的市面上部分鞋材面料采用氨纶弹力纱由经编、纬编或织机编织而成,氨纶弹力纱具有强度大,耐磨性良好的优点,但是氨纶弹力纱用久了出现疲劳弹性减弱及不耐氧化物易使纤维变黄与强力降低的问题,因此由氨纶弹力纱编织而成的鞋材面料具有易变形的缺点。还有部分鞋材面料的经纱和纬纱都采用普通涤纶DTY(拉伸变形丝),由于普通涤纶DTY材料本身的物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弹性小;因此采用普通涤纶DTY编织而成的鞋材面料的弹性伸缩差,制成的鞋面在穿着的时候有勒脚感,穿着舒适度差。另外普通涤纶DTY材料的强度与耐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鞋材面料,解决鞋材面料立体效果,外观单调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材面料,其包括若干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所述四根纬纱与经纱沿经纱长度方向交织而成,将若干根经纱按排列方向分为多个部分,每部分内至少有两根经纱,所述四根纬纱沿高度方向排列为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所述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和第二纬纱、第四纬纱交替与多个部分经纱交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时,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不与该部分内的经纱交织;所述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时,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不与该部分内的经纱交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每根经纱或间隔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所述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每根经纱或间隔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前,先分别与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所述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前,先分别与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时,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所述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时,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
进一步地,所述纬纱的弹性伸长率为23%-27%,所述经纱的弹性伸长率13%-17%。
进一步地,所述经纱为涤纶FDY,所述纬纱为涤纶FDY和机械弹二种规格纱线交替织造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弹纱线为PTT/PET复合的T400或为PBT/和PET复合的T800或为PET/PET复合的涤纶高弹纱。
进一步地,所述涤纶FDY为白半光220D/48F涤纶长丝FDY加250捻,所述机械弹纱线为白半光150D/72F涤纶高弹纱。
进一步地,所述四根纬纱与经纱沿经纱长度方向交织成具有若干个框形或花纹图形。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四个纬纱和若干个经纱,将若干根经纱按排列方向分为多个部分,每部分内至少有两根经纱,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和第二纬纱、第四纬纱交替与多个部分经纱交织,即两根纬纱与经纱交织过程中,两根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组织,另外两根纬纱不参与交织,形成浮线,并且这种交织点是有规律移动和变幻的,因此沿经纱长度方向编织形成的图形,形成的图形无论是边缘和中间都是凹凸变化的图形,立体感强,其中两根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组织还起到固结浮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所述重平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鞋材面料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鞋材面料中一个纬纱与经纱交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经纱;
2、经纱;
3、经纱;
4、经纱;
5、经纱;
6、经纱;
7、经纱;
8、经纱;
9、经纱;
10、经纱;
11、经纱;
12、经纱;
13、第一纬纱;
14、第二纬纱;
15、第三纬纱;
16、第四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材面料,一种鞋材面料,采用四个纬纱和若干个经纱,将若干根经纱按排列方向分为多个部分,每部分内至少有两根经纱,第一纬纱13、第三纬纱15和第二纬纱14、第四纬纱16交替与多个部分经纱交织,即两根纬纱与经纱交织过程中,两根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组织,另外两根纬纱不参与交织,形成浮线,因此沿经纱长度方向编织形成的图形,形成的图形无论是边缘和中间都是凹凸变化的图形,立体感强,其中两根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组织还起到固结浮线的作用。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为,其包括若干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所述四根纬纱与经纱沿经纱长度方向交织而成,将若干根经纱按排列方向分为多个部分,每部分内至少有两根经纱,所述四根纬纱沿高度方向排列为第一纬纱13、第二纬纱14、第三纬纱15和第四纬纱16,所述第一纬纱13、第三纬纱15和第二纬纱14、第四纬纱16交替与多个部分经纱交织。多个部分的经纱内的经纱数量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经纱的数量决定凹凸的深度,可以根绝不同的图形自行设定。本实施例为进一步阐述本实施方式以两个部分的经纱的内的数量一致,以总共12根经纱为例,每部分经纱数量为6根为例。上述两根纬纱与每部分内的经纱交织形成组织,交织的方式是两个纬纱与该部分内每根经纱交织,此时所述第一纬纱13和第三纬纱15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1、2、3、4、5、6,即第一纬纱13和第三纬纱15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每根经纱1、2、3、4、5、6(相邻的经纱1、2、3、4、5、6也上下交织夹紧第一纬纱13和第三纬纱15)时,第二纬纱14和第四纬纱16不与该部分内的经纱1、2、3、4、5、6交织;同样所述第二纬纱14和第四纬纱16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7、8、9、10、11、12(相邻的经纱7、8、9、10、11、12也上下交织夹紧第二纬纱14和第四纬纱16)时,第一纬纱13和第三纬纱15不与该部分内的经纱7、8、9、10、11、12交织。
参见图2所示,为了加强鞋材面料的强度,还可以在所述第一纬纱13和第三纬纱15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前,先分别与第二纬纱14和第四纬纱16上下交织;所述第二纬纱14和第四纬纱16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前,先分别与第一纬纱13和第三纬纱15上下交织。当然还可以所述第一纬纱13和第三纬纱15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时,第二纬纱14和第四纬纱16上下交织;所述第二纬纱14和第四纬纱16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时,第一纬纱13和第三纬纱15上下交织。
四根纬纱与若干根经纱沿经纱长度方向可以交织成具有若干个框形或花纹图形,其可以根据经纱每个部分的数量和纬纱与经纱的交织情况设计。即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是否间隔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同样所述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也可以上下交织夹紧是否间隔相邻部分内的经纱;为了更好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以框形图形中的菱形为例,设计多个部分的经纱内的经纱数量不一样,两根纬纱上下交织夹紧间隔夹紧某一部分内的经纱,以其中一根纬纱与经纱交织的结构来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参见图3所示,如采用正常的综框穿法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即共需要20片综框。穿综正常采用的是顺穿法,其操作简单方便,但占用的综框数多,不利于花型的拓展。本设计穿综利用花穿工艺穿综,花穿法也是穿综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用较少的综框生产复杂的花纹,解决了多臂机生产复杂花纹的难题,但是操作较顺穿复杂,穿综方法如下:
1.2.3.4.5.6.7.8.9.10.11.10.9.8.7.6.5.4.3.2,共需要11片综框就可以织造。即本实施方式的水平方向的1-11为从左到右表示第1页综框至第11页综框上的穿纱,竖直方向的1-32表示一根纬纱沿着经纱长度方向与经纱循环交织32段,33段以后重复1-32段的编织,其中X表示经线在上方,纬线在下方;空白表示纬线在上方,经线在下方。
如在第1段纬纱,纬纱在第1页综框经纱上方,在第2-3页综框根经纱下方,在第4页综框经纱上方,在第5页综框经纱下方,在第6页综框经纱上方,在第7-9页综框经纱下方,在第10页综框经纱上方,在第11页综框经纱下方。
以下表示本实用新型鞋材面料编织过程的对现有的织机进行的设置,均为现有技术。用高速高精度分条整经机做成织轴,并严格控制整经张力(张力控制在18-20cn),保证张力波动控制在正负1cn范围之内,保证布面平整。本设计在进口的双喷电子多臂喷水织机上织造,可以同时满足二种不同纬纱的要求。再经高效染整,工艺路线:理布、os长车退浆、溢流染色、展布、成定,其作用是保证成品材料的各项物理指标达到鞋材的使用要求,本设计布面材质达到预期的发明效果。
利用经纱与纬纱的交织构成一定长短变化有序的线条,线条按一定规律排列再构成菱形,形成的菱形无论是边框和中间都是凹凸变化,形成了菱形凸条效果,立体感强。
为了提高鞋材面料的弹性,避免制成的鞋面在穿着的时候有勒脚感,穿着舒适度差的问题,所述纬纱的弹性伸长率优选为23%-27%,所述经纱的弹性伸长率优选为13%-17%。为了防止四根纬纱出现疲劳弹性减弱的问题在为啥中增加机械纱线,使材料具有持久的微弹。优选所述经纱为涤纶FDY,所述纬纱为涤纶FDY和机械弹纱线复合而成。所述机械弹纱线可以是PTT/PET复合即T400,也可以是PBT/和PET复合即T800,或是PET/PET复合的高弹纱,优选PET/PET复合的高弹纱,所述PET/PET复合的高弹纱利用二种纤维喂入高温压缩空气的速度不同,喂入快的长度长,复合后纱线收缩就具有弹性,调节喂入速比和压缩空气状态就可调整机弹纱线的弹性,可以根据实际面料要求弹性伸长率控制在25%左右,保证成品材料的舒适性。所述经纱和纬纱的涤纶FDY优选为白半光220D/48F涤纶长丝FDY加250捻,所述机械弹纱线为白半光150D/72F涤纶高弹纱。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鞋材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经纱和四根纬纱,所述四根纬纱与经纱沿经纱长度方向交织而成,将若干根经纱按排列方向分为多个部分,每部分内至少有两根经纱,所述四根纬纱沿高度方向排列为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和第四纬纱,所述第一纬纱、第三纬纱和第二纬纱、第四纬纱交替与多个部分经纱交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时,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不与该部分内的经纱交织;所述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时,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不与该部分内的经纱交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每根经纱或间隔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所述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每根经纱或间隔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前,先分别与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所述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前,先分别与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夹紧其中一个部分内的经纱时,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所述第二纬纱和第四纬纱上下交织夹紧相邻部分内的经纱时,第一纬纱和第三纬纱上下交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的弹性伸长率为23%-27%,所述经纱的弹性伸长率13%-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为涤纶FDY,所述纬纱为涤纶FDY和机械弹二种规格纱线交替织造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鞋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弹纱线为PTT/PET复合的T400或为PBT/和PET复合的T800或为PET/PET复合的涤纶高弹纱。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鞋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FDY为白半光220D/48F涤纶长丝FDY加250捻,所述机械弹纱线为白半光150D/72F涤纶高弹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材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根纬纱与经纱沿经纱长度方向交织成具有若干个框形或花纹图形。
CN202321945097.4U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鞋材面料 Active CN220619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5097.4U CN220619281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鞋材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5097.4U CN220619281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鞋材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9281U true CN220619281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2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5097.4U Active CN220619281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鞋材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9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1473B (zh) 一种改进的变色立体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5063870A (zh) 一种具有不同弹性分区的针织面料
CN112746377B (zh) 一种内部可视立体纹路组织的针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57682A (zh) 一种立体三层梭织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99915A (zh) 一种纬二重仿大提花织物及其设计生产方法
CN109763233A (zh) 仿针织结构的织物组织的织造方法
CN108866791A (zh) 一种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
CN101851827B (zh) 双层半月型实芯型边花织带和编织方法及所用钩针组件
CN220619281U (zh) 一种鞋材面料
CN109594190B (zh) 一种换色提花织物的制作工艺
CN208087843U (zh) 高回弹性的仿针织牛仔面料
CN109930299A (zh) 一种双贾卡提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09652915A (zh) 经编无缝无底提花双面网孔织物的织造方法
CN213357874U (zh) 一种仿色织效果的染色灯芯绒结构
CN209652507U (zh) 一种填充式梭织弹性织物
CN106192193A (zh) 经编全成形无侧缝t恤及其织造方法
CN218756297U (zh) 一种条纹面料
CN207130416U (zh) 一种减少摩尔效应的粘合衬基布
CN205741421U (zh) 一种波浪纹花式组织面料
CN104988630A (zh) 一种假绞综纹路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211595917U (zh) 一种穿着舒适的梭织运动装
CN218812409U (zh) 机织变化凸条组织
CN220887857U (zh) 一种顺纡缎条绸
CN218580218U (zh) 一种多梳贾卡3d立体提花工艺网布
CN217351690U (zh) 一种色织条格底牛仔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