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6968U - 一种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6968U
CN220616968U CN202322258150.XU CN202322258150U CN220616968U CN 220616968 U CN220616968 U CN 220616968U CN 202322258150 U CN202322258150 U CN 202322258150U CN 220616968 U CN220616968 U CN 220616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supporting plate
support plate
hanging
h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81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冠
李崇桂
杨静秋
曾祥智
蔡丽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engshi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engshi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engshi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engshi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81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6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6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6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轮毂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所述支撑板本体一侧外沿向外延伸,形成扣位结构;其中,所述扣位结构用于将所述支撑板本体可滑动地固定于运车箱的升降滑轨中。本实施例支撑板本体通过其扣位结构可滑动地固定于运车箱中,使待运输车辆与轮毂支撑板绑定时,能够跟随轮毂支撑板沿着运车箱的升降滑轨移动,为实现运输车辆在运车箱内的紧凑排布提供了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装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远途运输多采用运车箱运载。装车时,操作车辆驶入运车箱,使车辆的轮胎分别落在对应的支撑板上,将车轮与支撑板固定到一起后利用起吊设备将支撑板及车辆吊起运输。
支撑板置于运车箱内的地面时,由于其本身具有较大的厚度,装车时车辆需要克服很大的阻力驶入到支撑板的表面,驶入时容易剧烈颠簸;并且支撑板带动车辆升降时容易晃动,车辆不平稳;此外,支撑板在运车箱内占用运车箱的内部空间,除了运车以外难以运输其他的货物,功能过于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以上提出的至少部分问题,提供一种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
一种轮毂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
所述支撑板本体一侧外沿向外延伸,形成扣位结构;其中,所述扣位结构用于将所述支撑板本体可滑动地固定于运车箱的升降滑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本体侧边外沿设有导向斜坡,所述导向斜坡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上支撑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80°。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板本体一侧的导向斜坡可方便驱使车轮平顺地到达所对应的支撑板本体表面,不会发生颠簸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本体的表面设有多排捆扎孔;其中,所述多排捆扎孔用于供捆绑扎带穿过,以将车辆的轮胎固定于支撑板本体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本体的上支撑面沿支撑板本体的两个并排的侧边沿分别设有两个车轮阻挡杆;其中,所述车轮阻挡杆用于在车轮置于两个车轮阻挡杆之间时阻挡车轮沿运车箱的纵向移动。
一种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包括:升降滑轨、轮毂支撑板;
所述升降滑轨固定于运车箱侧板内表面;
所述轮毂支撑板的所述扣位结构嵌入所述升降滑轨,且可沿所述升降滑轨滑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滑轨包括两根并排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具有弯折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的弯折部背向设置;
两个所述弯折部相互远离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运车箱侧板内表面围设形成外滑槽;
所述扣位结构嵌入所述外滑槽且可沿所述外滑槽滑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车箱侧板内表面设有内嵌的挂接机构;
所述支撑板本体设有挂孔;所述支撑板本体处于拆卸状态时,挂接于所述挂接机构。
本实施例通过挂孔与所述挂接机构相配合可实现轮毂支撑板的收纳,轮毂支撑板挂接在挂接机构时,能避免收纳时轮毂支撑板掉落引发安全事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车箱侧板设有对应于所述升降滑轨的第一凹槽,所述升降滑轨容置并铺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滑轨包括第二导轨;
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一导轨之间,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内嵌的挂接机构;
所述支撑板本体设有挂孔;所述支撑板本体处于拆卸状态时,挂接于所述挂接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接机构包括:
安装槽,嵌设于所述升降滑轨,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运车箱的内部,所述安装槽包括两个侧槽壁和一个下槽壁,两个所述侧槽壁分别设有上下延伸的腰型孔,所述下槽壁的表面设有限位凸起;
挂板,覆盖于安装槽的槽口,所述挂板表面的连接转轴穿过所述腰型孔且与所述腰型孔间隙配合,所述挂板的下端抵接于所述下槽壁;当所述连接转轴移动至所述腰型孔的上部且挂板的下端向上移动至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时,所述挂板的上端移动至远离槽口的位置。
上述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支撑板本体通过其扣位结构可滑动地固定于运车箱中,使待运输车辆与轮毂支撑板绑定时,能够跟随轮毂支撑板沿着运车箱的升降滑轨移动,为实现运输车辆在运车箱内的紧凑排布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在支撑板本体一侧设置导向斜坡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支撑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轮毂支撑板支撑车辆且共同吊起的立体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轮毂支撑板收纳于运车箱纵向侧壁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利用挂接机构挂接支撑板的主视图;
图7为利用挂接机构挂接轮毂支撑板的侧视图(图中省略轮毂支撑板);
图8为挂接机构在非挂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
1、运车箱;1-1、侧板;1-2、第一凹槽;
2、车辆;
101、支撑板本体;101a、捆扎孔;101b、挂孔;101c、车轮阻挡杆;101d、扣位结构;101e、起吊连接孔;102、导向斜坡;
200、升降滑轨;210、第一导轨;220、第二导轨;
1000、挂接机构;1100、安装槽;1101、侧槽壁;1101a、腰型孔;1102、下槽壁;1102a、限位凸起;1200、挂板;1201、连接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申请。
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结合本申请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申请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在本申请中,表述“或”包含一起列举的词语的任意或所有的组合。例如,“A或B”可以包含A或者B,或可以包含A和B两者。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或“耦合”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轮毂支撑板,
包括:支撑板本体101;
所述支撑板本体101一侧外沿向外延伸,形成扣位结构101d;其中,所述扣位结构101d用于将所述支撑板本体101可滑动地固定于运车箱1的升降滑轨中。
本实施例通过支撑板本体101一侧的扣位结构101d可使支撑板本体101可滑动地固定于运车箱1中,使待运输车辆与轮毂支撑板绑定时,能够跟随轮毂支撑板在运车箱中移动,为实现运输车辆在运车箱内的紧凑排布提供了可能。
本实施例,升降滑轨200可以设置为竖直方式,即,支撑板本体101一侧的扣位结构101d可使支撑板本体101可上下滑动地固定于运车箱1时,还可阻止轮毂支撑板朝向运车箱1的内部移动,从而避免轮毂支撑板与运车箱分离导致车轮随轮毂支撑板晃动,保证升降过程中车辆的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升降滑轨200顶部朝向运车箱前端/门端弯曲,使得轮毂支撑板在横向、纵向方面均有一定的移动空间,这样,待运输车辆将跟随轮毂支撑板的滑动轨迹,往升降滑轨200顶部弯曲的方向紧凑放置,进一步地提高了运车箱内空间的使用率,车辆叠放更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设置升降滑轨的其他形式,如整个升降滑轨倾斜一定的角度,均能使得轮毂支撑板在横向、纵向方面有一定的移动空间,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运车箱内空间的使用率,车辆叠放更紧凑。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本体101侧边外沿设有导向斜坡102,所述导向斜坡102与所述支撑板本体101的上支撑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80°。
具体的,操作车辆2驶入运车箱1时,车辆2的轮胎可沿导向斜坡102向上滚动至支撑板本体101,将车轮与支撑板本体101固定到一起后利用起吊设备将轮毂支撑板及车辆2吊起运输。本实施例中,起吊设备可以为葫芦吊,如在运车箱内顶设置葫芦吊支座。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板本体101一侧的导向斜坡102可方便驱使车轮平顺地到达所对应的支撑板本体101表面,不会发生颠簸的情况。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本体101的表面设有多排捆扎孔101a;其中,所述多排捆扎孔101a用于供捆绑扎带穿过,以将车辆的轮胎固定于支撑板本体101的表面。通过捆扎的方式将轮胎与支撑板本体101可靠相连,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提升操作效率。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本体101的上支撑面沿支撑板本体101的两个并排的侧边沿分别设有两个车轮阻挡杆101c;其中,所述车轮阻挡杆101c用于在车轮置于两个车轮阻挡杆101c之间时阻挡车轮沿运车箱1的纵向移动。配置的两个车轮阻挡杆101c能有效避免提升时车轮前后滚动,起到对车轮限位的作用,车辆2被固定的稳定性高。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包括:升降滑轨200、轮毂支撑板;
所述升降滑轨200固定于运车箱侧板1-1内表面;
所述轮毂支撑板的所述扣位结构101d嵌入所述升降滑轨200,且可沿所述升降滑轨200滑移。
本实施例的升降滑轨200为轮毂支撑板的上下移动提供了导向,轮毂支撑板的扣位结构101d与升降滑轨200相嵌合可使轮毂支撑板沿升降滑轨200滑移,不仅拆卸方便,且可阻止轮毂支撑板朝向运车箱1的内部移动,从而避免轮毂支撑板与升降滑轨200分离导致车轮随轮毂支撑板晃动,保证升降过程中车辆的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升降滑轨200顶部朝向运车箱前端/门端弯曲,使得轮毂支撑板在横向、纵向方面均有一定的移动空间,这样,待运输车辆将跟随轮毂支撑板的滑动轨迹,往升降滑轨200顶部弯曲的方向紧凑放置,进一步地提高了运车箱内空间的使用率,车辆叠放更紧凑。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设置升降滑轨的其他形式,如整个升降滑轨倾斜一定的角度,均能使得轮毂支撑板在横向、纵向方面有一定的移动空间,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运车箱内空间的使用率,车辆叠放更紧凑。
参考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滑轨200包括两根并排的第一导轨210,所述第一导轨210具有弯折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210的弯折部背向设置;
两个所述弯折部相互远离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运车箱侧板1-1内表面围设形成外滑槽;
所述扣位结构101d嵌入所述外滑槽且可沿所述外滑槽滑移。
具体地说,第一导轨210可以包括固定部、弯折部,固定部固定于运车箱侧板内表面,固定部可以为方管或U型方管(为U型方管时,U型方管开口朝向运车箱侧板内表面,扣设固定于运车箱侧板内表面),弯折部至少具有一个L型折弯,弯折部的至少一侧固定于固定部,另一侧用于与运车箱侧板内表面围设形成外滑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导轨210呈“匚”型,两个所述第一导轨210的开口背向设置;
两根所述第一导轨210相互远离的一侧表面形成外滑槽;
所述扣位结构101d嵌入所述外滑槽且可沿所述外滑槽滑移。
本实施例通过扣位结构101d与外滑槽相嵌合可使轮毂支撑板沿外滑槽滑移,且外滑槽能对扣位结构101d限位,阻止轮毂支撑板与第一导轨210分离。
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车箱侧板1-1内表面设有内嵌的挂接机构1000;
所述支撑板本体101设有挂孔101b;所述支撑板本体101处于拆卸状态时,挂接于所述挂接机构1000。
具体来说,所述支撑板本体101被拆卸后,可操作轮毂支撑板向上转动并配合挂接至挂接机构1000。
本实施例通过挂孔101b与所述挂接机构1000相配合可实现轮毂支撑板的收纳,轮毂支撑板挂接在挂接机构1000时,能避免收纳时轮毂支撑板掉落引发安全事故。挂孔101b直接在支撑板本体101表面挖设,减轻了轮毂支撑板的重量;不需要单独设置挂钩等结构,结构也更简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轮毂支撑板挂接在挂接机构1000时不突出于运车箱侧板,从而当运车箱不需要运输车辆时,可用做标准干货箱。
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滑轨200包括第二导轨220;
所述第二导轨220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一导轨210之间,所述第二导轨220上设有内嵌的挂接机构1000;
所述支撑板本体101设有挂孔101b;所述支撑板本体101处于拆卸状态时,挂接于所述挂接机构1000。
本实施例中,在两根第一导轨210之间设置第二导轨220,加设的第二导轨220为挂接机构提供了较宽裕的安装布置空间,提高了运车箱内空间的利用率。
参考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接机构1000包括:
安装槽1100,嵌设于所述升降滑轨200,且所述安装槽1100的槽口朝向所述运车箱1的内部,所述安装槽1100包括两个侧槽壁1101和一个下槽壁1102,两个所述侧槽壁1101分别设有上下延伸的腰型孔1101a,所述下槽壁1102的表面设有限位凸起1102a;
挂板1200,覆盖于安装槽1100的槽口,所述挂板1200表面的连接转轴1201穿过所述腰型孔1101a且与所述腰型孔1101a间隙配合,所述挂板1200的下端抵接于所述下槽壁1102;当所述连接转轴1201移动至所述腰型孔1101a的上部且挂板1200的下端向上移动至与所述限位凸起1102a相抵时,所述挂板1200的上端移动至远离槽口的位置。
具体来说,当不需要挂接轮毂支撑板时,挂板1200直接覆盖于安装槽1100的槽口,此时挂板1200的下端抵接于下槽壁1102;当收纳轮毂支撑板时,可手动掀开挂板1200的上端,或抵住挂板1200,令挂板1200沿转轴1201转动露出挂板1200的上端。当连接转轴1201移动至腰型孔1101a的上部且挂板1200的下端向上移动至与限位凸起1102a相抵时,挂板1200的上端移动至远离槽口的位置,此时将轮毂支撑板挂在挂板1200的上端与安装槽1100的槽口之间即可。
本实施例设计的挂接机构1000结构简洁,在不需要挂接时挂板1200不会凸出于安装槽1100的槽口,能避免碰擦到运车箱1内的车辆2,避免车辆2运输中出现碰撞损伤;挂接状态下,腰型孔1101a可抵住连接转轴1201且限位凸起1102a与挂板1200的下端相抵,设计的多个限位点使挂板1200可稳定地承载轮毂支撑板,防止轮毂支撑板掉落,使用安全性强。
参考图4-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运车箱侧板1-1设有对应于所述升降滑轨200的第一凹槽1-2,所述升降滑轨200容置并铺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2内。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升降滑轨200隐藏于运车箱侧板1-1中,不突出于运车箱侧板1-1,当不需要运输车辆时,可将轮毂支撑板直接搬走或收纳在运车箱侧板1-1的各个预设的凹槽内,此时该箱体可用做标准干货箱,除了运车以外还可以用于装载干货,实现多种货物的运输组合,功能更多样。
以上描述中,尽管可能使用例如“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来描述本申请的各个元件,但它们并未意于限定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上述表述并未旨在限定相对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上述表述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申请。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简单变换方式以及对现有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变换的方案,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形和改进,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申请的范围,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轮毂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本体;
所述支撑板本体一侧外沿向外延伸,形成扣位结构;其中,所述扣位结构用于将所述支撑板本体可滑动地固定于运车箱的升降滑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本体侧边外沿设有导向斜坡,所述导向斜坡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上支撑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表面设有多排捆扎孔;其中,所述多排捆扎孔用于供捆绑扎带穿过,以将车辆的轮胎固定于支撑板本体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上支撑面沿支撑板本体的两个并排的侧边沿分别设有两个车轮阻挡杆;其中,所述车轮阻挡杆用于在车轮置于两个车轮阻挡杆之间时阻挡车轮沿运车箱的纵向移动。
5.一种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滑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毂支撑板;
所述升降滑轨固定于运车箱侧板内表面;
所述轮毂支撑板的所述扣位结构嵌入所述升降滑轨,且可沿所述升降滑轨滑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滑轨包括两根并排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具有弯折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的弯折部背向设置;
两个所述弯折部相互远离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运车箱侧板内表面围设形成外滑槽;
所述扣位结构嵌入所述外滑槽且可沿所述外滑槽滑移。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车箱侧板内表面设有内嵌的挂接机构;
所述支撑板本体设有挂孔;所述支撑板本体处于拆卸状态时,挂接于所述挂接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车箱侧板设有对应于所述升降滑轨的第一凹槽,所述升降滑轨容置并铺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滑轨包括第二导轨;
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一导轨之间,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内嵌的挂接机构;
所述支撑板本体设有挂孔;所述支撑板本体处于拆卸状态时,挂接于所述挂接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机构包括:
安装槽,嵌设于所述升降滑轨,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运车箱的内部,所述安装槽包括两个侧槽壁和一个下槽壁,两个所述侧槽壁分别设有上下延伸的腰型孔,所述下槽壁的表面设有限位凸起;
挂板,覆盖于安装槽的槽口,所述挂板表面的连接转轴穿过所述腰型孔且与所述腰型孔间隙配合,所述挂板的下端抵接于所述下槽壁;当所述连接转轴移动至所述腰型孔的上部且挂板的下端向上移动至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时,所述挂板的上端移动至远离槽口的位置。
CN202322258150.XU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 Active CN220616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8150.XU CN220616968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8150.XU CN220616968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6968U true CN220616968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8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8150.XU Active CN220616968U (zh) 2023-08-22 2023-08-22 一种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6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8833B (zh) 利用台车的搬运装置
US6450522B1 (en) Transporting vehicle
US7083219B1 (en) Retractable storage system for trucks
CN112088388A (zh) 用于在城市地区分配货物的系统的集装箱
WO2007073069A1 (en) Container for shipping vehicles
US8844996B2 (en) Extendable bed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8356962B2 (en) Logistics panel and containers
CN220616968U (zh) 一种轮毂支撑板及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
US20070017421A1 (en) Transport pallet and the use thereof
CN111572424A (zh) 滑动和悬臂坡道系统
PL196056B1 (pl) Pojazd transportowy do przewozu przedmiotów o dużych rozmiarach, zwłaszcza niskopodłogowy i zespół złożony z takich pojazdów
US20050006261A1 (en) Transport apparatus
WO2004082993A2 (en) Extendable storage assembly
KR20130063242A (ko) 화물 적재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적재화물 인출입 장치
US6926482B2 (en)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cargo on a flatbed vehicle
CN110936991B (zh) 笼车及其锁定和解锁方法
CN117022932A (zh) 一种运车箱
CN221049572U (zh) 一种运车箱的轮毂支撑结构及运车箱
CN220616967U (zh) 一种运车箱的车辆承重结构
EP1481843B1 (en) Transport apparatus for cars
WO2004048148A1 (en) Freight-moving vehicle
CN221069454U (zh) 一种运车箱
JP3236867U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ロック構造
CN213706592U (zh) 集装箱
CN220011434U (zh) 一种平板式集装箱装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