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5186U - 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5186U
CN220605186U CN202322210934.5U CN202322210934U CN220605186U CN 220605186 U CN220605186 U CN 220605186U CN 202322210934 U CN202322210934 U CN 202322210934U CN 220605186 U CN220605186 U CN 220605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translation
supporting
copp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09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yan Shangh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yan Shangh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yan Shangh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yan Shangh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109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5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5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5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安装有玻璃防护架,所述玻璃防护架的外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支撑架的右侧设置有电气箱和液压站,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人工将铝棒和铜端子放到铝棒平移机构和铜端子平移机构中,再通过主移载机构夹取铝棒和铜端子,再通过一系列的移动运载至铝棒加工机构、铜端子印字机构和铜端子加工机构中进行加工后再通过下料机构夹取铝棒和铜端子放入到流水输送线中,对其进行自动化生产下料收集,有效的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且便于将多个设备集于一体,有效的降低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电缆是电力电缆的一种,是指用于传输1kv-1000kv之间的电力电缆,多应用于电力传输和分配,电缆接头是电缆线路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用它来实现两段电缆的连接,同时改善两根电缆末端电场。
目前的电缆接头是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在生产时,其电缆接头的多个零部件(如铜端子和铝棒),需要进行多道工序进行加工,现有的加工流水线大多数是人工进行分段式加工,每个工序都需要有人进行操作,其生产效率低下,且浪费人工,而且较多的工序需要不同的设备进行加工,导致设备占地面积较大,实用性差,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安装有玻璃防护架,所述玻璃防护架的外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支撑架的右侧设置有电气箱和液压站,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中部安装有主移载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左侧安装有铝棒平移机构和铝棒加工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右侧安装有铜端子平移机构、铜端子印字机构和铜端子加工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两侧均安装有下料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两组流水输送线;
所述主移载机构包括有第一平移气缸、第一载料组件和第二载料组件,所述第一平移气缸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一个所述第二载料组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载料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载料组件的两侧均通过板块与两个所述第一载料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平移气缸的输出端与一个第一载料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载料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板、第一升降气缸、第一底板、第二平移气缸、第一连接板、第一夹爪气缸和第一滑块,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底架,所述底架的上端对称安装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对称安装与之相滑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对称安装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上端输出端贯穿第一支撑板且共同连接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端安装有两个第二平移气缸,所述第二平移气缸的输出端均通过第一连接板安装第一夹爪气缸。
进一步,所述第二载料组件包括有第二支撑板、第二升降气缸、第二底板、第三平移气缸、第二连接板、第二夹爪气缸、旋转气缸、第三夹爪气缸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对称安装有与第一滑轨相滑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对称安装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支撑板且共同连接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上端安装有两个第三平移气缸,两个所述第三平移气缸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安装第二夹爪气缸和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夹爪气缸。
进一步,所述铝棒平移机构包括有第一底座、第四平移气缸、第三连接板和铝棒工装,所述第一底座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第一底座的外侧安装第四平移气缸,所述第四平移气缸的外侧通过第三连接板安装铝棒工装。
进一步,所述铝棒加工机构包括有支撑座、加工组件、第三升降气缸、挡板、第一安装板、顶料气缸、第二底座和气动夹具,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安装两个加工组件,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对称安装第三升降气缸,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均连接挡板,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安装两个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安装顶料气缸,所述顶料气缸位于支撑架的内腔,所述顶料气缸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安装板且连接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的上端均安装气动夹具,所述气动夹具与加工组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加工组件包括有安装在支撑座上端的第一伺服电机以及安装在支撑座外侧的两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螺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连接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外侧安装加工动力机,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与第二滑轨相滑接的第三滑块,且所述两个加工动力机的输出端分别安装倒角头和铝棒平面加工头。
进一步,所述铜端子平移机构包括有第三底座、第五平移气缸、第五连接板和第一铜端子工装,所述第三底座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第三底座的外侧安装第五平移气缸,所述第五平移气缸的输出端通过第五连接板安装第一铜端子工装。
进一步,所述铜端子印字机构包括有壳体、固定板、印字模具、印字油缸、第二铜端子工装和辅助组件,所述壳体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所述壳体的上端安装有印字油缸,所述壳体的内腔安装有第二铜端子工装和辅助组件,所述印字油缸通过液压杆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安装印字模具。
进一步,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有立柱、支撑块、开口槽、固定柱、挡块和紧固螺栓,所述立柱安装在壳体的内腔,所述立柱的外侧安装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腔活动插接有固定柱,所述支撑块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槽,所述支撑块的外侧通过紧固螺栓贯穿开口槽且延伸至其下方螺接有螺母,所述固定柱的一端连接挡块。
进一步,所述铜端子加工机构包括有固定座、第三铜端子工装、支撑柱、第三支撑板、压紧油缸、压板、下压模具、第二伺服电机、固定架、第四滑块、第三滑轨、第六平移气缸、固定块、轴承座、固定轴、铜端子平面加工头、动力电机、皮带轮和皮带,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安装第三铜端子工装,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通过两个支撑柱共同连接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端安装压紧油缸,所述压紧油缸通过液压杆贯穿第三支撑板且连接压板,所述压板的下端安装下压模具,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安装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上端连接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端对称连接第四滑块,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对称安装有与之相滑接的第三滑轨,所述固定架的外侧安装第六平移气缸,所述第六平移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连接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腔活动连接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安装铜端子平面加工头,所述轴承座通过安装座安装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端与固定轴的外侧均安装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之间共同套接皮带。
进一步,所述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七平移气缸、连接架、第四升降气缸和第四夹爪气缸,两个所述第七平移气缸分别安装在支撑架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第七平移气缸的输出端均连接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安装第四升降气缸,所述第四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均通过连接块安装第四夹爪气缸。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人工将铝棒和铜端子放到铝棒平移机构和铜端子平移机构中,再通过主移载机构夹取铝棒和铜端子,再通过一系列的移动运载至铝棒加工机构、铜端子印字机构和铜端子加工机构中进行加工后再通过下料机构夹取铝棒和铜端子放入到流水输送线中,对其进行自动化生产下料收集,有效的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且便于将多个设备集于一体,有效的降低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主移载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载料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二载料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铝棒平移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铜端子平移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铜端子印字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辅助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铜端子加工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铝棒加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工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下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部分装置俯视构示意图。
图中:支撑架1、主移载机构2、第一平移气缸21、第一载料组件22、第一支撑板221、第一升降气缸222、第一底板223、第二平移气缸224、第一连接板225、第一夹爪气缸226、第一滑块227、第二载料组件23、第二支撑板231、第二升降气缸232、第二底板233、第三平移气缸234、第二连接板235、第二夹爪气缸236、旋转气缸237、第三夹爪气缸238、第二滑块239、底架24、第一滑轨25、铝棒平移机构3、第一底座31、第四平移气缸32、第三连接板33、铝棒工装34、铝棒加工机构4、支撑座41、加工组件42、第一伺服电机421、加工动力机422、丝杆423、第四连接板424、第三滑块425、第二滑轨426、铝棒平面加工头43、倒角头44、第三升降气缸45、挡板46、第一安装板47、顶料气缸48、第二底座49、气动夹具410、铜端子平移机构5、第三底座51、第五平移气缸52、第五连接板53、第一铜端子工装54、铜端子印字机构6、壳体61、固定板63、印字模具64、印字油缸65、第二铜端子工装66、辅助组件67、立柱671、支撑块672、开口槽673、固定柱674、挡块675、紧固螺栓676、铜端子加工机构7、固定座71、第三铜端子工装72、支撑柱73、第三支撑板74、压紧油缸75、压板76、下压模具77、第二伺服电机78、固定架79、第四滑块710、第三滑轨711、第六平移气缸712、固定块713、轴承座714、固定轴715、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动力电机717、皮带轮718、皮带719、下料机构9、第七平移气缸91、连接架92、第四升降气缸93、第四夹爪气缸94、玻璃罩10、显示屏11、电气箱12、液压站13、流水输送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及13所示,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外侧安装有玻璃防护架10,玻璃防护架10的外侧安装有显示屏11,支撑架1的右侧设置有电气箱12和液压站13,支撑架1的上端安装有两组流水输送线14,支撑架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主移载机构2,主移载机构2包括有第一平移气缸21、第一载料组件22和第二载料组件23,第一平移气缸21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一个第二载料组件23位于两个第一载料组件22之间,第二载料组件23的两侧均通过板块与两个第一载料组件22相连接,第一平移气缸21的输出端与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相连接,第一载料组件22包括有第一支撑板221、第一升降气缸222、第一底板223、第二平移气缸224、第一连接板225、第一夹爪气缸226和第一滑块227,支撑架1的上端安装有底架24,底架24的上端对称安装有第一滑轨25,第一支撑板221的下端对称安装与之相滑接的第一滑块227,第一支撑板221的下端对称安装第一升降气缸222,第一升降气缸222的上端输出端贯穿第一支撑板221且共同连接第一底板223,第一底板223的上端安装有两个第二平移气缸224,第二平移气缸224的输出端均通过第一连接板225安装第一夹爪气缸226,第二载料组件23包括有第二支撑板231、第二升降气缸232、第二底板233、第三平移气缸234、第二连接板235、第二夹爪气缸236、旋转气缸237、第三夹爪气缸238和第二滑块239,第二支撑板231的下端对称安装有与第一滑轨25相滑接的第二滑块239,第二支撑板231的下端对称安装第二升降气缸232,第二升降气缸232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支撑板231且共同连接第二底板233,第二底板233的上端安装有两个第三平移气缸234,两个第三平移气缸234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235安装第二夹爪气缸236和旋转气缸237,旋转气缸237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夹爪气缸238,在工作时,通过第一平移气缸21的输出端带动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往复移动,而此第一载料组件22通过板块带动第二载料组件23及其一侧连接的另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随之移动,且第一载料组件22和第二载料组件23分别通过第一滑块227和第二滑块239在底架24上端的第一滑轨25中稳定滑动,进而方便第一载料组件22及第二载料组件23对铝棒及铜端子进行稳定的移动运输,即当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移动至铝棒平移机构3和铜端子平移机构5的相对应的位置时,通过第二平移气缸224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连接板225及第一夹爪气缸226朝着铝棒平移机构3或铜端子平移机构5移动至其上方,通过第一升降气缸222的输出端带动第一底板223、第二平移气缸224、第一连接板225、第一夹爪气缸226下降,方便第一夹爪气缸226的夹爪对铝棒或铜端子进行夹取,然后第一升降气缸222以及第二平移气缸224再复位,再通过第一平移气缸21将第一载料组件22移动至铝棒加工机构4的倒角加工处和铜端子印字机构6处,再通过第二平移气缸224的的输出端伸出及第一升降气缸222的输出端收缩,方便第一夹爪气缸226的夹爪将铝棒送到铝棒加工机构4的倒角加工处加工或铜端子送到铜端子印字机构6处加工,当加工完成后,第一平移气缸21的输出端收缩后带动第一载料组件22以及第二载料组件23复位,而一组第一载料组件22位置与铝棒平移机构3和铜端子平移机构5的相对应的位置时,而第二载料组件23的位置与铝棒加工机构4的倒角加工处和铜端子印字机构6处的位置相对应,进而第三平移气缸234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板235带动旋转气缸237及其一侧的第三夹爪气缸238、第二夹爪气缸236朝着铝棒加工机构4的倒角加工处和铜端子印字机构6处移动,随后通过第二升降气缸232的输出端带动第二底板233、第三平移气缸234、第二连接板235、第二夹爪气缸236、旋转气缸237、第三夹爪气缸238下降,方便第三夹爪气缸238、第二夹爪气缸236对铝棒和铜端子夹取,随后第二升降气缸232及第三平移气缸234进行复位,随后,旋转气缸237的输出端带动第三夹爪气缸238及其夹取的铝棒进行180度翻转,方便后续对铝棒的另一平面进行加工,此时,和第一载料组件22位置与铝棒平移机构3和铜端子平移机构5的位置相对应的一组第一载料组件22又夹取一组铝棒和铜端子,方便持续性工作,而此时,通过第一平移气缸21带动第一载料组件22及第二载料组件23朝着下料机构9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载料组件23移动至铝棒加工机构4的铝棒平面加工处及铜端子加工机构7处,通过第三平移气缸234的输出端伸出及第二升降气缸232的输出端下降,方便第三夹爪气缸238和第二夹爪气缸236将铝棒和铜端子放入铝棒加工机构4的铝棒平面加工处及铜端子加工机构7处进行加工,当加工完成时,通过第一平移气缸21带动两个第一载料组件22及一个第二载料组件23复位一步,此时,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位于铝棒平移机构3和铜端子平移机构5处,而第二载料组件23位于铝棒加工机构4的倒角加工处和铜端子印字机构6处,方便下一步抓取后续加工的铝棒和铜端子,而另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位于铝棒加工机构4的铝棒平面加工处及铜端子加工机构7处,方便通过第二平移气缸224的输出端伸出及第一升降气缸222的输出端下降,方便第一夹爪气缸226抓取加工完成的铝棒和铜端子,在通过第二平移气缸224的输出端及第一升降气缸222的输出端复位,通过第一平移气缸21的输出端带动其移动至下料机构9的位置,方便下料机构9抓取铝棒和铜端子送至流水输送线14,方便收集,有效的提高了此设备的自动化加工生产效率,且便于将多个设备集于一体,有效的降低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实用性。
参照图1、5以及10-11、13所示,支撑架1的上端左侧安装有铝棒平移机构3和铝棒加工机构4,铝棒平移机构3包括有第一底座31、第四平移气缸32、第三连接板33和铝棒工装34,第一底座31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第一底座31的外侧安装第四平移气缸32,第四平移气缸32的外侧通过第三连接板33安装铝棒工装34,铝棒加工机构4包括有支撑座41、加工组件42、第三升降气缸45、挡板46、第一安装板47、顶料气缸48、第二底座49和气动夹具410,支撑座41的上端安装两个加工组件42,支撑座41的外侧对称安装第三升降气缸45,第三升降气缸45的输出端均连接挡板46,支撑架1的上端安装两个第一安装板47,第一安装板47的下端安装顶料气缸48,顶料气缸48位于支撑架1的内腔,顶料气缸48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安装板47且连接第二底座49,第二底座49的上端均安装气动夹具410,气动夹具410与加工组件42的位置相对应,加工组件42包括有安装在支撑座41上端的第一伺服电机421以及安装在支撑座41外侧的两组第二滑轨426,第一伺服电机421的输出端连接丝杆423,丝杆423的外侧螺接有螺纹套,螺纹套的外侧连接有第四连接板424,第四连接板424的外侧安装加工动力机422,两组第二滑轨426安装在支撑座41的外侧,第四连接板424的外侧安装有与之相滑接的第三滑块425,且两个加工动力机422的输出端分别安装倒角头44和铝棒平面加工头43,通过人工将铝棒放入铝棒工装34中,通过第四平移气缸32的输出端带动第三连接板33及其上端的铝棒工装34移动至与第一载料组件22相对应的位置,方便第一载料组件22夹取铝棒进行移动运载,方便实现自动化运料,通过一个气动夹具410夹持铝棒,再通过一个第一伺服电机421的输出轴带动丝杆423转动,而丝杆423外侧的螺纹套带动第四连接板424上下移动,而第四连接板424通过第三滑块425在第二滑轨426的外侧进行限位稳定移动,方便带动一个加工动力机422向下移动,通过加工动力机422带动倒角头44转动对铝棒的一个平面进行倒角加工,当加工完成后,通过气动夹具410松开对铝棒的夹持,通过顶料气缸48的输出端顶出铝棒,方便第二载料组件23夹取铝棒后放置在另一个气动夹具410中,重复上述加工操作,进而另一个加工动力机422带动铝棒平面加工头43对铝棒的另一个平面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通过气动夹具410松开对铝棒的夹持,通过顶料气缸48的输出端顶出铝棒,方便一组第一载料组件22夹取后进行运载,有效的提高了铝棒自动化加工的效率,提高了工作安全性及工作效率,且上述铝棒加工时,通过第三升降气缸45的输出端带动挡板46下移,便于进行碎屑遮挡,避免碎屑四处飞溅。
参照图1、6-9及13所示,支撑架1的上端右侧安装有铜端子平移机构5、铜端子印字机构6和铜端子加工机构7,铜端子平移机构5包括有第三底座51、第五平移气缸52、第五连接板53和第一铜端子工装54,第三底座51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第三底座51的外侧安装第五平移气缸52,第五平移气缸52的输出端通过第五连接板53安装第一铜端子工装54,铜端子印字机构6包括有壳体61、固定板63、印字模具64、印字油缸65、第二铜端子工装66和辅助组件67,壳体61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壳体61的上端安装有印字油缸65,壳体61的内腔安装有第二铜端子工装66和辅助组件67,印字油缸65通过液压杆连接固定板63,固定板63的下端安装印字模具64,辅助组件67包括有立柱671、支撑块672、开口槽673、固定柱674、挡块675和紧固螺栓676,立柱671安装在壳体61的内腔,立柱671的外侧安装支撑块672,支撑块672的内腔活动插接有固定柱674,支撑块672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槽673,支撑块672的外侧通过紧固螺栓676贯穿开口槽673且延伸至其下方螺接有螺母,固定柱674的一端连接挡块675,铜端子加工机构7包括有固定座71、第三铜端子工装72、支撑柱73、第三支撑板74、压紧油缸75、压板76、下压模具77、第二伺服电机78、固定架79、第四滑块710、第三滑轨711、第六平移气缸712、固定块713、轴承座714、固定轴715、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动力电机717、皮带轮718和皮带719,固定座71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固定座71的上端安装第三铜端子工装72,固定座71的上端通过两个支撑柱73共同连接第三支撑板74,第三支撑板74的上端安装压紧油缸75,压紧油缸75通过液压杆贯穿第三支撑板74且连接压板76,压板76的下端安装下压模具77,固定座71的上端安装第二伺服电机78,第二伺服电机78的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侧螺接有螺纹块,螺纹块的上端连接固定架79,固定架79的下端对称连接第四滑块710,固定座71的上端对称安装有与之相滑接的第三滑轨711,固定架79的外侧安装第六平移气缸712,第六平移气缸712的输出端连接固定块713,固定块713的一侧连接轴承座714,轴承座714的内腔活动连接固定轴715,固定轴715的一端安装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轴承座714通过安装座安装动力电机717,动力电机717的输出端与固定轴715的外侧均安装皮带轮718,皮带轮718之间共同套接皮带719,通过人工将铜端子放入第一铜端子工装54中,通过第五平移气缸52的输出端带动第五连接板53及其上端的第一铜端子工装54移动至与第一载料组件22相对应的位置,方便第一载料组件22夹取铜端子进行移动运载,方便实现自动化运料,当将铜端子移动运载至铜端子印字机构6中的第二铜端子工装66时,在此之前,通过拧松紧固螺栓676及螺母,方便支撑块672的开口槽673向上下两端张开,方便固定柱674带动挡块675移动至与第二铜端子工装66位置相对应的地方,方便对铜端子的一侧进行限位隔挡,且通过再次插入紧固螺栓676后拧紧螺母,随后通过印字油缸65的液压杆带动固定板63及其下端的印字模具64下移,方便印字模具64对铜端子的上端稳定的进行印字加工,便于实现稳定的自动化加工,提高了生产效果,且通过第二载料组件23将铜端子移动运载至铜端子加工机构7中的第三铜端子工装72中,通过压紧油缸75的液压杆带动压板76及下压模具77下降,方便下压模具77对铜端子的上端稳定的压紧,方便其进行稳定的加工,而后通过第二伺服电机78的输出端带动螺纹杆转动,而螺纹杆外侧的螺纹块带动固定架79、第六平移气缸712、固定轴715、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动力电机717等随之移动,而固定架79通过第四滑块710在第三滑轨711上稳定的滑动,提高其移动的稳定性,且通过动力电机717的输出端带动皮带轮718转动,而皮带轮718通过皮带719带动另一个皮带轮718及其内腔的固定轴715转动,而固定轴715带动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转动,再通过第六平移气缸712的输出端带动轴承座714、固定轴715、动力电机717一同往复缓慢移动,进而方便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对铜端子表面进行加工。
参照图1、12-13所示,支撑架1的上端两侧均安装有下料机构9,下料机构9包括有第七平移气缸91、连接架92、第四升降气缸93和第四夹爪气缸94,两个第七平移气缸91分别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左右两侧,第七平移气缸91的输出端均连接连接架92,连接架92的上端安装第四升降气缸93,第四升降气缸93的输出端均通过连接块安装第四夹爪气缸94,通过第七平移气缸91的输出端带动连接架92及第四升降气缸93朝着第一载料组件22的方向移动,在通过第四升降气缸93的输出端带动连接块及第四夹爪气缸94下移,方便第四夹爪气缸94的夹爪夹取铝棒或铜端子,夹取后,通过第七平移气缸91的输出端进行复位,进而带动第四升降气缸93、第四夹爪气缸94移动至流水输送线14的上方,方便通过第四夹爪气缸94的夹爪松开铝棒或铜端子,对其进行自动化生产下料,有效的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通过电气箱12内部的控制器与第一平移气缸21、第一升降气缸222、第二平移气缸224、第一夹爪气缸226、第二升降气缸232、第三平移气缸234、第二夹爪气缸236、旋转气缸237、第三夹爪气缸238、第四平移气缸32、第一伺服电机421、加工动力机422、第三升降气缸45、顶料气缸48、气动夹具410、第五平移气缸52、第二伺服电机78、第六平移气缸712、动力电机717、第七平移气缸91、第四升降气缸93、第四夹爪气缸94、显示屏11、液压站13以及流水输送线14进行编程控制,且通过液压站13与印字油缸65、压紧油缸75进行液压控制,在使用时,通过人工将铝棒放入铝棒工装34中,通过第四平移气缸32的输出端带动第三连接板33及其上端的铝棒工装34移动至与第一载料组件22相对应的位置,方便第一载料组件22夹取铝棒进行移动运载,方便实现自动化运料,通过人工将铜端子放入第一铜端子工装54中,通过第五平移气缸52的输出端带动第五连接板53及其上端的第一铜端子工装54移动至与第一载料组件22相对应的位置,方便第一载料组件22夹取铜端子进行移动运载,方便实现自动化运料,通过第一平移气缸21的输出端带动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往复移动,而此第一载料组件22通过板块带动第二载料组件23及其一侧连接的另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随之移动,即当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移动至铝棒平移机构3和铜端子平移机构5的相对应的位置时,通过第二平移气缸224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连接板225及第一夹爪气缸226朝着铝棒平移机构3或铜端子平移机构5移动至其上方,通过第一升降气缸222的输出端带动第一底板223、第二平移气缸224、第一连接板225、第一夹爪气缸226下降,方便第一夹爪气缸226的夹爪对铝棒或铜端子进行夹取,然后第一升降气缸222以及第二平移气缸224再复位,再通过第一平移气缸21将第一载料组件22移动至铝棒加工机构4的倒角加工处和铜端子印字机构6处,再通过第二平移气缸224的的输出端伸出及第一升降气缸222的输出端收缩,方便第一夹爪气缸226的夹爪将铝棒送到铝棒加工机构4的倒角加工处加工或铜端子送到铜端子印字机构6处加工,通过一个气动夹具410夹持铝棒,再通过一个第一伺服电机421的输出轴带动丝杆423转动,而丝杆423外侧的螺纹套带动第四连接板424上下移动,而第四连接板424通过第三滑块425在第二滑轨426的外侧进行限位稳定移动,方便带动一个加工动力机422向下移动,通过加工动力机422带动倒角头44转动对铝棒的一个平面进行倒角加工,且当将铜端子移动运载至铜端子印字机构6中的第二铜端子工装66时,在此之前,通过拧松紧固螺栓676及螺母,方便支撑块672的开口槽673向上下两端张开,方便固定柱674带动挡块675移动至与第二铜端子工装66位置相对应的地方,方便对铜端子的一侧进行限位隔挡,且通过再次插入紧固螺栓676后拧紧螺母,随后通过印字油缸65的液压杆带动固定板63及其下端的印字模具64下移,方便印字模具64对铜端子的上端稳定的进行印字加工,便于实现稳定的自动化加工,提高了生产效果,当加工完成后,第一平移气缸21的输出端收缩后带动第一载料组件22以及第二载料组件23复位,而一组第一载料组件22位置与铝棒平移机构3和铜端子平移机构5的相对应的位置时,而第二载料组件23的位置与铝棒加工机构4的倒角加工处和铜端子印字机构6处的位置相对应,进而第三平移气缸234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连接板235带动旋转气缸237及其一侧的第三夹爪气缸238、第二夹爪气缸236朝着铝棒加工机构4的倒角加工处和铜端子印字机构6处移动,随后通过第二升降气缸232的输出端带动第二底板233、第三平移气缸234、第二连接板235、第二夹爪气缸236、旋转气缸237、第三夹爪气缸238下降,方便第三夹爪气缸238、第二夹爪气缸236对铝棒和铜端子夹取,且其中通过一个气动夹具410松开对铝棒的夹持,通过顶料气缸48的输出端顶出铝棒,方便第二载料组件23夹取,随后第二升降气缸232及第三平移气缸234进行复位,随后,旋转气缸237的输出端带动第三夹爪气缸238及其夹取的铝棒进行180度翻转,方便后续对铝棒的另一平面进行加工,此时,和第一载料组件22位置与铝棒平移机构3和铜端子平移机构5的位置相对应的一组第一载料组件22又夹取一组铝棒和铜端子,方便持续性工作,而此时,通过第一平移气缸21带动第一载料组件22及第二载料组件23朝着下料机构9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二载料组件23移动至铝棒加工机构4的铝棒平面加工处及铜端子加工机构7处,通过第三平移气缸234的输出端伸出及第二升降气缸232的输出端下降,方便第三夹爪气缸238和第二夹爪气缸236将铝棒和铜端子放入铝棒加工机构4的铝棒平面加工处及铜端子加工机构7处进行加工,第二载料组件23夹取铝棒后放置在另一个气动夹具410中,重复上述倒角的加工操作,进而另一个加工动力机422带动铝棒平面加工头43对铝棒的另一个平面进行加工,且通过第二载料组件23将铜端子移动运载至铜端子加工机构7中的第三铜端子工装72中,通过压紧油缸75的液压杆带动压板76及下压模具77下降,方便下压模具77对铜端子的上端稳定的压紧,方便其进行稳定的加工,而后通过第二伺服电机78的输出端带动螺纹杆转动,而螺纹杆外侧的螺纹块带动固定架79、第六平移气缸712、固定轴715、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动力电机717等随之移动,且通过动力电机717的输出端带动皮带轮718转动,而皮带轮718通过皮带719带动另一个皮带轮718及其内腔的固定轴715转动,而固定轴715带动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转动,再通过第六平移气缸712的输出端带动轴承座714、固定轴715、动力电机717一同往复缓慢移动,进而方便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对铜端子表面进行加工,当加工完成时,通过第一平移气缸21带动两个第一载料组件22及一个第二载料组件23复位一步,此时,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位于铝棒平移机构3和铜端子平移机构5处,而第二载料组件23位于铝棒加工机构4的倒角加工处和铜端子印字机构6处,方便下一步抓取后续加工的铝棒和铜端子,而另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位于铝棒加工机构4的铝棒平面加工处及铜端子加工机构7处,方便通过第二平移气缸224的输出端伸出及第一升降气缸222的输出端下降,方便第一夹爪气缸226抓取加工完成的铝棒和铜端子,且此时通过一个气动夹具410松开对铝棒的夹持,通过顶料气缸48的输出端顶出铝棒,方便一组第一载料组件22夹取后进行运载,有效的提高了铝棒自动化加工的效率,提高了工作安全性及工作效率,再通过第二平移气缸224的输出端及第一升降气缸222的输出端复位,通过第一平移气缸21的输出端带动其移动至下料机构9的相对应的位置,通过第七平移气缸91的输出端带动连接架92及第四升降气缸93朝着第一载料组件22的方向移动,在通过第四升降气缸93的输出端带动连接块及第四夹爪气缸94下移,方便第四夹爪气缸94的夹爪夹取铝棒或铜端子,夹取后,通过第七平移气缸91的输出端进行复位,进而带动第四升降气缸93、第四夹爪气缸94移动至流水输送线14的上方,方便通过第四夹爪气缸94的夹爪松开铝棒或铜端子,对其进行自动化生产下料,有效的提高了生产工作效率,且便于将多个设备集于一体,有效的降低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外侧安装有玻璃防护架(10),所述玻璃防护架(10)的外侧安装有显示屏(11),所述支撑架(1)的右侧设置有电气箱(12)和液压站(13),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主移载机构(2),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左侧安装有铝棒平移机构(3)和铝棒加工机构(4),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右侧安装有铜端子平移机构(5)、铜端子印字机构(6)和铜端子加工机构(7),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两侧均安装有下料机构(9),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安装有两组流水输送线(14);
所述主移载机构(2)包括有第一平移气缸(21)、第一载料组件(22)和第二载料组件(23),所述第一平移气缸(21)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一个所述第二载料组件(23)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载料组件(22)之间,所述第二载料组件(23)的两侧均通过板块与两个所述第一载料组件(22)相连接,所述第一平移气缸(21)的输出端与一个第一载料组件(2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料组件(22)包括有第一支撑板(221)、第一升降气缸(222)、第一底板(223)、第二平移气缸(224)、第一连接板(225)、第一夹爪气缸(226)和第一滑块(227),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安装有底架(24),所述底架(24)的上端对称安装有第一滑轨(25),所述第一支撑板(221)的下端对称安装与之相滑接的第一滑块(227),所述第一支撑板(221)的下端对称安装第一升降气缸(222),所述第一升降气缸(222)的上端输出端贯穿第一支撑板(221)且共同连接第一底板(223),所述第一底板(223)的上端安装有两个第二平移气缸(224),所述第二平移气缸(224)的输出端均通过第一连接板(225)安装第一夹爪气缸(2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料组件(23)包括有第二支撑板(231)、第二升降气缸(232)、第二底板(233)、第三平移气缸(234)、第二连接板(235)、第二夹爪气缸(236)、旋转气缸(237)、第三夹爪气缸(238)和第二滑块(239),所述第二支撑板(231)的下端对称安装有与第一滑轨(25)相滑接的第二滑块(239),所述第二支撑板(231)的下端对称安装第二升降气缸(232),所述第二升降气缸(232)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支撑板(231)且共同连接第二底板(233),所述第二底板(233)的上端安装有两个第三平移气缸(234),两个所述第三平移气缸(234)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235)安装第二夹爪气缸(236)和旋转气缸(237),所述旋转气缸(237)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夹爪气缸(23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棒平移机构(3)包括有第一底座(31)、第四平移气缸(32)、第三连接板(33)和铝棒工装(34),所述第一底座(31)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所述第一底座(31)的外侧安装第四平移气缸(32),所述第四平移气缸(32)的外侧通过第三连接板(33)安装铝棒工装(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棒加工机构(4)包括有支撑座(41)、加工组件(42)、第三升降气缸(45)、挡板(46)、第一安装板(47)、顶料气缸(48)、第二底座(49)和气动夹具(410),所述支撑座(41)的上端安装两个加工组件(42),所述支撑座(41)的外侧对称安装第三升降气缸(45),所述第三升降气缸(45)的输出端均连接挡板(46),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安装两个第一安装板(47),所述第一安装板(47)的下端安装顶料气缸(48),所述顶料气缸(48)位于支撑架(1)的内腔,所述顶料气缸(48)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安装板(47)且连接第二底座(49),所述第二底座(49)的上端均安装气动夹具(410),所述气动夹具(410)与加工组件(4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加工组件(42)包括有安装在支撑座(41)上端的第一伺服电机(421)以及安装在支撑座(41)外侧的两组第二滑轨(426),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21)的输出端连接丝杆(423),所述丝杆(423)的外侧螺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侧连接有第四连接板(424),所述第四连接板(424)的外侧安装加工动力机(422),所述第四连接板(424)的外侧安装有与第二滑轨(426)相滑接的第三滑块(425),且所述两个加工动力机(422)的输出端分别安装倒角头(44)和铝棒平面加工头(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端子平移机构(5)包括有第三底座(51)、第五平移气缸(52)、第五连接板(53)和第一铜端子工装(54),所述第三底座(51)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所述第三底座(51)的外侧安装第五平移气缸(52),所述第五平移气缸(52)的输出端通过第五连接板(53)安装第一铜端子工装(5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端子印字机构(6)包括有壳体(61)、固定板(63)、印字模具(64)、印字油缸(65)、第二铜端子工装(66)和辅助组件(67),所述壳体(61)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所述壳体(61)的上端安装有印字油缸(65),所述壳体(61)的内腔安装有第二铜端子工装(66)和辅助组件(67),所述印字油缸(65)通过液压杆连接固定板(63),所述固定板(63)的下端安装印字模具(6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67)包括有立柱(671)、支撑块(672)、开口槽(673)、固定柱(674)、挡块(675)和紧固螺栓(676),所述立柱(671)安装在壳体(61)的内腔,所述立柱(671)的外侧安装支撑块(672),所述支撑块(672)的内腔活动插接有固定柱(674),所述支撑块(672)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槽(673),所述支撑块(672)的外侧通过紧固螺栓(676)贯穿开口槽(673)且延伸至其下方螺接有螺母,所述固定柱(674)的一端连接挡块(67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端子加工机构(7)包括有固定座(71)、第三铜端子工装(72)、支撑柱(73)、第三支撑板(74)、压紧油缸(75)、压板(76)、下压模具(77)、第二伺服电机(78)、固定架(79)、第四滑块(710)、第三滑轨(711)、第六平移气缸(712)、固定块(713)、轴承座(714)、固定轴(715)、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动力电机(717)、皮带轮(718)和皮带(719),所述固定座(71)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所述固定座(71)的上端安装第三铜端子工装(72),所述固定座(71)的上端通过两个支撑柱(73)共同连接第三支撑板(74),所述第三支撑板(74)的上端安装压紧油缸(75),所述压紧油缸(75)通过液压杆贯穿第三支撑板(74)且连接压板(76),所述压板(76)的下端安装下压模具(77),所述固定座(71)的上端安装第二伺服电机(78),所述第二伺服电机(78)的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上端连接固定架(79),所述固定架(79)的下端对称连接第四滑块(710),所述固定座(71)的上端对称安装有与之相滑接的第三滑轨(711),所述固定架(79)的外侧安装第六平移气缸(712),所述第六平移气缸(712)的输出端连接固定块(713),所述固定块(713)的一侧连接轴承座(714),所述轴承座(714)的内腔活动连接固定轴(715),所述固定轴(715)的一端安装铜端子平面加工头(716),所述轴承座(714)通过安装座安装动力电机(717),所述动力电机(717)的输出端与固定轴(715)的外侧均安装皮带轮(718),所述皮带轮(718)之间共同套接皮带(71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9)包括有第七平移气缸(91)、连接架(92)、第四升降气缸(93)和第四夹爪气缸(94),两个所述第七平移气缸(91)分别安装在支撑架(1)的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第七平移气缸(91)的输出端均连接连接架(92),所述连接架(92)的上端安装第四升降气缸(93),所述第四升降气缸(93)的输出端均通过连接块安装第四夹爪气缸(94)。
CN202322210934.5U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 Active CN220605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0934.5U CN220605186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0934.5U CN220605186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5186U true CN220605186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0934.5U Active CN220605186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5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57708A1 (en) Lithium Battery Formation Fixture and Automation Battery Formation Equipment
CN110829138B (zh) 一种便于线缆定位的全自动化端子压接装置
CN112475066A (zh) 一种全自动压铆机器人
CN218363247U (zh) 一种瓦盖螺栓拧紧设备
CN112192196A (zh) 一种自动旋紧螺丝的螺丝机
CN112681019A (zh) 纸浆模塑设备
CN220605186U (zh) 一种用于高压线缆接头铜铝加工生产装置
CN114393136A (zh) 一种防挤压的带钢套产品加工治具
CN214053421U (zh) 一种全自动压铆机器人
CN211990423U (zh) 一种冲压设备用冲压机构
CN21929322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齿轮箱销钉和衬套组装设备
CN218136162U (zh) 一种丝杆轴承座自动装配机构
CN108515166B (zh) 一种铸件浇排系统自动分离机及其应用
CN213530832U (zh) 一种电梯导轨加工用钻孔设备
CN216138423U (zh) 一种蓄电池端子成型设备
CN115986526A (zh) 一种线束模组快速加工设备
CN211439633U (zh) 一种组合式机械加工工作台
CN104399826A (zh) 一种折弯机的自动换模装置
CN112547986A (zh) 一种拉索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
CN115582469A (zh) 一种针对不同尺寸加工的汽车零部件用冲压装置
CN217161231U (zh) 一种鞋头成型模具快速装夹装置
CN214518730U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自动穿齿条装置
CN213969793U (zh) 一种牌照板自动装簧片设备
CN220387805U (zh) 一种汽车组件铆接用双铆机
CN216940385U (zh) 自动装夹定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