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5010U - 一种方向盘功能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向盘功能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5010U
CN220595010U CN202322087976.4U CN202322087976U CN220595010U CN 220595010 U CN220595010 U CN 220595010U CN 202322087976 U CN202322087976 U CN 202322087976U CN 220595010 U CN220595010 U CN 220595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functional
spoke
steering wheel
function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79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林林
潘志伟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ngang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ngang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ngang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ngang Junsheng Automobile Safety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879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5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5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5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向盘功能垫,包括垫子本体和电导体,垫子本体包覆方向盘的把圈至少一部分设置,电导体在垫子本体上形成多个电导体环路以形成相互隔离的多个电功能区,电功能区包括布置把圈正面且位于轮辐处的第一功能区和布置在把圈背面且位于轮辐处的第二功能区,第一功能区的引线舌片从轮辐与把圈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引出,沿轮辐表面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再径向延伸至轮毂中,或第二功能区的引线舌片从轮辐与把圈连接处的背面区域引出,沿轮辐表面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再径向延伸至轮毂中。能够使得所有的引线舌片都布置在方向盘的背部,方向盘外观较好,同时可以满足较小的方向盘布置空间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方向盘功能垫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方向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向盘功能垫。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主机厂对方向盘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带离手感应功能的方向盘已经作为主机厂的重点开发项目。由于方向盘的造型风格多样,目前常规的垫子设计方案已经满足不了造型预留的空间。常见做法是通过和主机厂协商,通过更改造型来实现垫子的空间布置需求。因为更改造型的做法对零件的外观影响较大,这种做法也来越难以实现。目前,常见垫子舌片方案是在辐条处开孔,过渡舌片从轮圈正面起始,穿过辐条后连接到背部,另外的常见方案是过渡舌片布置到开关和辐条中间。但是以上两种方案占用空间较大,对于复杂的造型往往没有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方向盘功能垫,通过设置布置在把圈正面且位于轮辐处的第一功能区和布置在把圈背面且位于所述轮辐处的第二功能区,实现对驾驶员握持方向盘状态的检测,第一功能区的引线舌片可经由轮辐与把圈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引出后延伸到背面区域后再径向延伸至轮毂中,使得所有的引线舌片都布置在方向盘的背部,方向盘外观较好,同时可以满足较小的方向盘布置空间需求。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方向盘功能垫,包括垫子本体和电导体,所述垫子本体包覆所述方向盘的把圈至少一部分设置,所述电导体在所述垫子本体上形成多个电导体环路以形成相互隔离的多个电功能区,多个所述电功能区分别通过引线舌片与位于方向盘轮毂中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电功能区包括布置所述把圈正面且位于轮辐处的第一功能区和布置在所述把圈背面且位于所述轮辐处的第二功能区,
所述第一功能区的所述引线舌片从所述轮辐与所述把圈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引出,沿所述轮辐表面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再径向延伸至所述轮毂中,或所述第二功能区的所述引线舌片从所述轮辐与所述把圈连接处的背面区域引出,沿所述轮辐表面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再径向延伸至所述轮毂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功能区的所述引线舌片经由所述轮辐与所述把圈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引出后延伸到所述轮辐与所述把圈连接处的背面区域后再径向延伸至所述轮毂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功能区上位于所述轮辐与所述把圈连接处的区域设有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功能区的引线舌片的避让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区的引线舌片经由所述避让区域延伸至所述轮毂中。
优选的,所述功能垫还包括第三功能区,所述第一功能区和所述第三功能区分别至少布置在方向盘把圈与9点方向轮辐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和与3点方向轮辐连接处的正面区域,所述第二功能区至少布置在方向盘把圈3点方向和9点方向的背面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区的引线舌片从9点方向轮辐上表面引出,所述第三功能区的引线舌片从3点方向轮辐的上表面引出,所述第二功能区的引线舌片从3点或9点方向轮辐的下表面引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功能区和所述第三功能区通过所述第二功能区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二功能区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功能区和所述第三功能区之间穿过,所述把圈6点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功能区至少部分从把圈背面延伸到正面的所述凹槽周围。
优选的,所述引线舌片包括过渡区和焊接区,所述焊接区通过所述过渡区与所述电功能区相连接,所述过渡区成L型,包括沿轮辐周向的第一部分和沿轮辐长度方向的第二部分,所述焊接区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用以将所述电导体以导线方式引出。
优选的,所述焊接区的宽度大于所述过渡区的宽度,与所述焊接区连接的所述导线末端设有接插件,与所述轮毂中的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焊接区延伸至所述轮毂中后通过线束与控制器相连接包括:所述焊接区通过热熔胶与线束之间相连接,所述线束与所述焊接区的连接处包覆有热缩管。
优选的,所述电功能区域是离手检测感应区或电加热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设置布置在把圈正面且位于轮辐处的第一功能区和布置在把圈背面且位于所述轮辐处的第二功能区,实现对驾驶员握持方向盘状态的检测,第一功能区的引线舌片可经由轮辐与把圈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引出后延伸到背面区域后再径向延伸至轮毂中,使得所有的引线舌片都布置在方向盘的背部,方向盘外观较好,同时可以满足较小的方向盘布置空间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方向盘功能垫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方向盘功能垫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方向盘功能垫的轮辐与把圈连接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方向盘功能垫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方向盘功能垫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方向盘功能垫的引线舌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圈;2、垫子本体;3、第一功能区;4、第二功能区;41、第一部分;42、连接部分;43、第二部分;5、第三功能区;6、引线舌片;61、过渡区;611、第一段部;612、第二段部;62、焊接区;7、轮辐;8、轮毂;9、避让区域;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和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方向盘功能垫,包括垫子本体2和电导体,所述垫子本体2包覆所述方向盘的把圈1至少一部分设置,所述电导体在所述垫子本体2上形成多个电导体环路以形成相互隔离的多个电功能区,多个所述电功能区分别通过引线舌片6与位于方向盘轮毂8中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电功能区包括布置所述把圈1正面且位于轮辐7处的第一功能区3和布置在所述把圈1背面且位于所述轮辐7处的第二功能区4,
所述第一功能区3的所述引线舌片6从所述轮辐7与所述把圈1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引出,沿所述轮辐7表面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再径向延伸至所述轮毂8中,或所述第二功能区4的所述引线舌片6从所述轮辐7与所述把圈1连接处的背面区域引出,沿所述轮辐7表面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再径向延伸至所述轮毂8中。
通过在把圈1与轮辐7交接处的正面区域设置第一功能区3,在把圈1与轮辐7交接处的背面区域设置第二功能区4,通过第一功能区3和第二功能区4实现对驾驶员握持方向盘状态的检测,第一功能区3的引线舌片6可经由轮辐7与把圈1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引出后延伸到背面区域后再径向延伸至轮毂8中,不需要在轮辐7处进行开孔,实现与轮毂8中的控制器连接,第二功能区4的引线舌片6可直接从辐与把圈1连接处的背面区域引出,使得所有的引线舌片6都布置在方向盘的背部,方向盘外观较好,同时可以满足较小的方向盘布置空间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电导体在垫子本体2形成多个电导体环路以形成相互隔离的多个电功能区,多个电功能区可包括方向盘的离手检测功能、方向盘的电加热功能等功能,实现方向盘的多功能,多个电功能区负责采集信号输送给方向盘轮毂8中的控制器,控制器处理信号后传输到整车。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区3的所述引线舌片6经由所述轮辐7与所述把圈1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引出后延伸到所述轮辐7与所述把圈1连接处的背面区域后再径向延伸至所述轮毂8中,将第一功能区3的引线舌片6经由把圈1的正面区域引出后,引线舌片6沿着轮辐7与把圈1交接处的侧边向把圈1的背面区域径向延伸,使得引线舌片6延伸到把圈1的背面区域,引线舌片6延伸到把圈1背面区域后,沿着轮辐7的背部表面继续延伸,最终延伸到轮毂8中与控制器相连接。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功能区4上位于所述轮辐7与所述把圈1连接处的区域设有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功能区3的引线舌片6的避让区域9,所述第一功能区3的引线舌片6经由所述避让区域9延伸至所述轮毂8中,第二功能区4在位于轮辐7与把圈1连接处的区域缩进避让形成避让区域9,第一功能区3的引线舌片6至少部分容置于避让区域9,使得第一功能区3的引线舌片6经由把圈1正面延伸到把圈1背面时不会与第二功能区4发生重叠,保证第一功能区3和第二功能区4独立检测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区域9的大小可以根据第一功能区3的引线舌片6容置于避让区域的部分进行设置,使得第一功能区3与第二功能区4相互接触但不重叠即可。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垫还包括第三功能区5,所述第一功能区3和所述第三功能区5分别至少布置在方向盘把圈1与9点方向轮辐7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和与3点方向轮辐7连接处的正面区域,所述第二功能区4至少布置在方向盘把圈13点方向和9点方向的背面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区3的引线舌片6从9点方向轮辐7上表面引出,所述第三功能区5的引线舌片6从3点方向轮辐7的上表面引出,所述第二功能区4的引线舌片6从3点或9点方向轮辐7的下表面引出,通过设置第三功能区5,第一功能区3和第三功能区5分别设置于方向盘把圈1的左右两侧,第一功能区3的至少部分和第三功能区5至少部分分别布置在方向盘把圈1与9点方向轮辐7连接处和方向盘把圈1与3点方向轮辐7连接处,第一功能区3和第三功能区5的引线舌片6均先由方向盘把圈1的正面区域引出,然后沿着轮辐7与把圈1交接处的侧边向把圈1的背面区域径向延伸,使得引线舌片6延伸到把圈1的背面区域,最终经由把圈1的背面区域延伸到轮毂8中与控制器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功能区3和第三功能区5关于方向盘把圈1对称分布,其分别分布在方向盘把圈1的左右两侧,保证对驾驶员与是否握持方向盘的检测效果。
如图1-图2和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区3和所述第三功能区5通过所述第二功能区4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二功能区4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功能区3和所述第三功能区5之间穿过,所述把圈6点方向开设有凹槽10,所述第二功能区4至少部分从把圈1背面延伸到正面的所述凹槽10周围,第二功能区4为“工字型”,包括第一部分41、连接部分42和第二部分43,第一部分41包覆于把圈1的背面区域,下部区域从把圈背面延伸到正面的所述凹槽10周围,连接部分42经由把圈1的背面区域延伸到把圈1的正面区域,且分割所述第一功能区3和所述第三功能区5,第二部分43布置在把圈1正面上半部区域。通过上述布置,使得功能区合理地布置在把圈1上,为正面凹槽的扩展应用如装饰件、灯带等提供布置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功能区4也可以仅仅包括第一部分,当垫子本体2展开时,第二功能区4处于第一功能区3和第三功能区5的上方,此种情况下,不需要在把圈6点方向开设有凹槽。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线舌片6包括过渡区61和焊接区62,所述焊接区62通过所述过渡区61与所述电功能区相连接,所述焊接区62用以将所述电导体以导线方式引出,通过导线末端接插件连接至至所述轮毂8中,引线舌片6由过渡区61和焊接区62组成,过渡区61可以从把圈1的正面过渡到背面,对焊接区62和第一功能区3或者第三功能区5之间进行连接过渡,使得第一功能区3和第三功能区5处于把圈1与轮辐7连接处的正面,经由焊接区62从把圈1的背面延伸到轮毂8中与控制器相连接。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区61成L型,包括沿轮辐7周向的第一段部611和沿轮辐7长度方向的第二段部612,所述第二段部612与所述焊接区62相连接,所述第一段部611与所述电功能区相连接,通过将过渡区61的形状设置成L型,过渡区61的第一段部611与电功能区相连接,其余部分不会与电功能区之间相互接触,便于过渡区61经由把圈1的正面区域向背面区域延伸,从而使得焊接区62从轮毂8的背面进入。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区62的宽度大于所述过渡区61的宽度,与所述焊接区62连接的所述导线末端设有接插件,与所述轮毂8中的控制器相连接,焊接区62的宽度较宽,便于焊接区62与线束之间进行连接,过渡区61的宽度较窄,可减小过渡区61的占用面积,只需保证过渡区61能够从方向盘把圈1的正面延伸到背面并沿着轮辐7的背面延伸到轮毂8中即可。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区62延伸至所述轮毂8中后通过线束与控制器相连接包括:所述焊接区62通过热熔胶与线束之间相连接,所述线束与所述焊接区62的连接处包覆有热缩管,通过热熔胶将焊接区62与线束之间进行连接,能够保证线束与焊接区6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线束与焊接区62之间发生分离,同时在线束与焊接区62的连接处包覆有热缩管,可以对线束起到防护的作用。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功能区域是离手检测感应区或电加热区域,通过设置电感应区域和电加热区域,电感应区域可以对驾驶员握持方向盘的状态进行检测,电加热区域可以起到加热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电加热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侧重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后面说明的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系统是对应的,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方向盘功能垫,包括垫子本体和电导体,所述垫子本体包覆所述方向盘的把圈至少一部分设置,所述电导体在所述垫子本体上形成多个电导体环路以形成相互隔离的多个电功能区,多个所述电功能区分别通过引线舌片与位于方向盘轮毂中的控制器连接,所述电功能区包括布置所述把圈正面且位于轮辐处的第一功能区和布置在所述把圈背面且位于所述轮辐处的第二功能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功能区的所述引线舌片从所述轮辐与所述把圈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引出,沿所述轮辐表面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再径向延伸至所述轮毂中,或所述第二功能区的所述引线舌片从所述轮辐与所述把圈连接处的背面区域引出,沿所述轮辐表面周向延伸一定距离后再径向延伸至所述轮毂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功能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区的所述引线舌片经由所述轮辐与所述把圈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引出后延伸到所述轮辐与所述把圈连接处的背面区域后再径向延伸至所述轮毂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盘功能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区上位于所述轮辐与所述把圈连接处的区域设有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功能区的引线舌片的避让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区的引线舌片经由所述避让区域延伸至所述轮毂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盘功能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垫还包括第三功能区,所述第一功能区和所述第三功能区分别至少布置在方向盘把圈与9点方向轮辐连接处的正面区域和与3点方向轮辐连接处的正面区域,所述第二功能区至少布置在方向盘把圈3点方向和9点方向的背面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区的引线舌片从9点方向轮辐上表面引出,所述第三功能区的引线舌片从3点方向轮辐的上表面引出,所述第二功能区的引线舌片从3点或9点方向轮辐的下表面引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向盘功能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和所述第三功能区通过所述第二功能区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二功能区至少部分从所述第一功能区和所述第三功能区之间穿过,所述把圈6点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功能区至少部分从把圈背面延伸到正面的所述凹槽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功能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舌片包括过渡区和焊接区,所述焊接区通过所述过渡区与所述电功能区相连接,所述过渡区成L型,包括沿轮辐周向的第一段部和沿轮辐长度方向的第二段部,所述焊接区与所述第二段部相连,用以将所述电导体以导线方式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向盘功能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区的宽度大于所述过渡区的宽度,与所述焊接区连接的所述导线末端设有接插件,与所述轮毂中的控制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向盘功能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区延伸至所述轮毂中后通过线束与控制器相连接包括:所述焊接区通过热熔胶与线束之间相连接,所述线束与所述焊接区的连接处包覆有热缩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功能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功能区域是离手检测感应区或电加热区域。
CN202322087976.4U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方向盘功能垫 Active CN220595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7976.4U CN220595010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方向盘功能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7976.4U CN220595010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方向盘功能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5010U true CN220595010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5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7976.4U Active CN220595010U (zh) 2023-08-04 2023-08-04 一种方向盘功能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5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4951B2 (en) Vehicle steering wheel
US8656804B2 (en) Steering wheel and steering apparatus
CN103847675B (zh) 气囊装置的罩体
US9966785B2 (en) Bicycle control system
CN109866706B (zh) 车辆电路体
JP7239264B2 (ja) 車両用の回路体
CN109866705B (zh) 车辆电路体和车辆电路体制造方法
JP7123551B2 (ja) 車両用の回路体
JP5691642B2 (ja) シールド導電体
CN220595010U (zh) 一种方向盘功能垫
JP3647693B2 (ja) 車輌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US20180001848A1 (en) Wire harness
JP7259867B2 (ja) 配線部材及び荷姿形態の配線部材
WO2017183296A1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755840A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06252932A (zh) 大电流USB Type C型插座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40260A (zh) 驾驶盘
EP2894737B1 (en) Exterior member and electric wire routing structure
KR102036672B1 (ko) 다양한 전장부품의 설치가 용이한 차량용 스티어링 휠
JP2010126016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CN113459966A (zh) 车辆用装饰件以及车辆用雷达装置
JP3756935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接続用バスバー、バスバー付き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回転コネクタ
JP2022016805A (ja) 車輪側機器及び足回り用配線装置
US20200079301A1 (en) Holding structure for protection member of wire harness
JP2015030329A (ja) ホーン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