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2217U - 一种旋转式远端帽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式远端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2217U
CN220572217U CN202420189612.9U CN202420189612U CN220572217U CN 220572217 U CN220572217 U CN 220572217U CN 202420189612 U CN202420189612 U CN 202420189612U CN 220572217 U CN220572217 U CN 220572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groove
rotary
knob
endo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896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维
张芳敏
李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nli Jing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nli Jing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nli Jing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nli Jing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896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2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2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2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包括通过两个驱动腱传动连接的端帽主体和驱动机构,所述端帽主体安装在内镜的镜头端,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内镜的另一端处,且驱动机构上安装有锁紧机构,且内镜的另一端安装有操作手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式远端帽中,器械由器械通道伸出后无需其它操作即可呈弯曲状态,便于夹持黏膜组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且端帽主体的旋转端帽可绕镜头端旋转,从而在内镜视野不变动的前提下带动器械旋转,适应不同的组织形态,适当调整器械伸出长度,便于夹持黏膜组织;在器械夹持拉扯黏膜组织时,转动旋转端帽可带动器械远离内镜中心视野,使得手术视野无遮挡,便于完成后续手术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式远端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旋转式远端帽。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学的诊疗过程中,为了实现手术创伤小、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且美观等要求,微创手术在医疗外科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例,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等专用器械,将病灶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逐渐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传统ESD术中切割的病变组织处于自然松弛状态,没有特殊装置将其约束,易对内镜的镜头造成遮挡,使得医生在进一步切割黏膜下层时视野受限,难以分辨正常肌肉层与病变组织,易引起出血和穿孔等现象。
针对黏膜下层视野受限、易穿孔等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安装在内镜上的旋转式远端帽,旋转式远端帽可提供外部器械通道,以便活检钳等手术器械进入人体对黏膜进行提拉操作,使黏膜下视野完全暴露,且可带动器械沿内镜周转,以适应不同的黏膜形态,便于夹持提拉,不阻碍手术视野、便于切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远端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包括通过两个驱动腱传动连接的端帽主体和驱动机构,所述端帽主体安装在内镜的镜头端,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内镜的另一端处,且驱动机构上安装有锁紧机构,所述内镜的另一端安装有操作手柄,所述内镜的外壁还安装有用于穿设驱动腱的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端帽主体包括旋转端帽、固定端帽和罩壳,所述固定端帽位于罩壳内,且罩壳与旋转端帽相互卡接,所述固定端帽固定套接在内镜的镜头端,所述旋转端帽和罩壳转动套接在内镜的镜头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端帽的器械穿出端为圆弧形,所述旋转端帽的另一端连接有软管和用于穿设器械的导管,所述导管由端帽主体处延伸至操作手柄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端帽上开设有器械通道和内镜通道,所述旋转端帽上位于内镜通道的外侧开设有第三路径槽和第四路径槽,所述器械通道内开设有两个通孔,且第三路径槽和第四路径槽分别与对应的通孔连通,所述固定端帽包括固定套接在内镜镜头端的镜环,所述镜环的外壁一体成型有辅助凸台,所述辅助凸台上开设有第一路径槽和第二路径槽,一个所述驱动腱由通孔穿过第三路径槽和第一路径槽后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与辅助凸台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驱动腱由通孔穿过第四路径槽和第二路径槽后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与辅助凸台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钮座,所述钮座的外周壁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耳,所述钮座上开设有呈阶梯形分布的拨钮孔和旋钮孔,所述钮座的外壁开设有两个与拨钮孔相连通的穿孔,所述拨钮孔内转动连接有拨钮,所述拨钮位于拨钮孔内的外壁开设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且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内均开设有固定孔,两个所述驱动腱远离端帽主体的一端由对应的穿孔穿入拨钮孔内后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固定孔内,且两个驱动腱分别缠绕在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旋钮,所述拨钮转动套接在锁紧旋钮上,且锁紧旋钮的一端穿入旋钮孔内,所述旋钮孔内设置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旋钮位于旋钮孔内的外壁设置有定位块,且定位块与锁紧槽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紧槽包括位于旋钮孔内的轴向槽和周向槽,所述轴向槽和周向槽相互连通,所述轴向槽的长度方向与旋钮孔的轴线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紧旋钮位于旋钮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旋钮孔内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弹簧远离锁紧旋钮的一端位于定位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式远端帽的端帽主体呈葫芦状,形成外部器械通道,不占用内镜内部的通道空间,可利用率更高;器械由器械通道伸出后无需其它操作即可呈弯曲状态,便于夹持黏膜组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且端帽主体的旋转端帽可绕镜头端旋转,从而在内镜视野不变动的前提下带动器械旋转,适应不同的组织形态,适当调整器械伸出长度,便于夹持黏膜组织;在器械夹持拉扯黏膜组织时,转动旋转端帽可带动器械远离内镜中心视野,使得手术视野无遮挡,便于完成后续手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在内镜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旋转式远端帽中端帽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旋转式远端帽中固定端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旋转式远端帽中旋转端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旋转式远端帽中端帽主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旋转式远端帽中钮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旋转式远端帽中钮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旋转式远端帽中拨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旋转式远端帽中驱动机构的未锁紧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一种旋转式远端帽中驱动机构的锁紧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内镜1、操作手柄2、端帽主体3、驱动机构4、导管5、旋转端帽6、器械通道7、内镜通道8、通孔9、第三路径槽10、第四路径槽11、罩壳12、镜环13、辅助凸台14、第一路径槽15、第二路径槽16、钮座17、连接耳18、拨钮孔19、旋钮孔20、锁紧槽21、轴向槽22、周向槽23、穿孔24、定位槽25、拨钮26、第一环形槽27、第二环形槽28、固定孔29、弹簧30、驱动腱31、固定块32、锁紧旋钮33、定位块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说明书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包括通过两个驱动腱31传动连接的端帽主体3和驱动机构4,所述端帽主体3呈葫芦状,所述端帽主体3安装在内镜1的镜头端,且端帽主体3上设置有器械通道7,所述驱动机构4安装在内镜1的另一端处,且驱动机构4上安装有锁紧机构,且内镜1的另一端安装有操作手柄2,所述内镜1的外壁还安装有用于穿设驱动腱31的软管,且软管位于导管5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进行手术操作前,操作者将端帽主体3安装在内镜1的镜头端,并利用医用胶带将穿设器械的导管5(软管位于导管5内,且软管在附图中未示出)约束在内镜1外侧,再利用医用扎带将驱动机构4固定在内镜1的操作手柄2处;
安装完成之后,操作者控制内镜1进入人体,端帽主体3跟随内镜1运动,接近目标位置,在内镜1反馈的视野中,将活检钳等器械从器械通道7进入人体。之后操作驱动机构4,以使器械通道7绕镜头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配合器械的前后输送和开合,实现夹持黏膜组织的功能,器械夹持着黏膜组织适当向后撤退,可使黏膜被拉扯至紧绷状态,黏膜下视野完全暴露,之后再次旋转器械通道7,可使被挑起的黏膜远离内镜的中心视野,最后通过锁紧机构锁紧驱动机构4,使得黏膜保持在一定位置,配合电刀等手术器械完成组织切割等手术操作即可。
具体结合图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帽主体3包括旋转端帽6、固定端帽和罩壳12,所述固定端帽位于罩壳12内,且罩壳12与旋转端帽6相互卡接,所述固定端帽固定套接在内镜1的镜头端,所述旋转端帽6和罩壳12转动套接在内镜1的镜头端。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端帽6的器械穿出端为圆弧形,所述旋转端帽6的另一端连接有软管和用于穿设器械的导管5,软管位于导管5内,所述导管5由端帽主体3处延伸至操作手柄2处。
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端帽6上开设有器械通道7和内镜通道8,所述旋转端帽6上位于内镜通道8的外侧开设有第三路径槽10和第四路径槽11,所述器械通道7内开设有两个通孔9,且第三路径槽10和第四路径槽11分别与对应的通孔9连通,所述固定端帽包括固定套接在内镜1镜头端的镜环13,所述镜环13的外壁一体成型有辅助凸台14,所述辅助凸台14上开设有第一路径槽15和第二路径槽16,一个所述驱动腱31由通孔9穿过第三路径槽10和第一路径槽15后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与辅助凸台14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驱动腱31由通孔9穿过第四路径槽11和第二路径槽16后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与辅助凸台14固定连接,此外,两个驱动腱31分别以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缠绕在内镜通道8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只需通过驱动机构4驱动两个驱动腱31在软管内同时反向移动,即可带动旋转端帽6绕固定端帽转动,从而使器械通道7相对于镜头端发生旋转。
具体结合图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钮座17,所述钮座17的外周壁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耳18,所述钮座17上开设有呈阶梯形分布的拨钮孔19和旋钮孔20,所述钮座17的外壁开设有两个与拨钮孔19相连通的穿孔24,所述拨钮孔19内转动连接有拨钮26,所述拨钮26位于拨钮孔19内的外壁开设有第一环形槽27和第二环形槽28,且第一环形槽27和第二环形槽28内均开设有固定孔29,两个所述驱动腱31远离端帽主体3的一端由对应的穿孔24穿入拨钮孔19内后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2,所述固定块32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固定孔29内,且两个驱动腱31分别缠绕在第一环形槽27和第二环形槽28内,且一个驱动腱31在第一环形槽27内顺时针缠绕,另一个驱动腱31在第二环形槽28内逆时针缠绕。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只需在钮座17内旋转拨钮26,即可在对一个驱动腱31进行放卷的同时对另一个驱动腱31进行收卷,从而使两个驱动腱31在软管内反向移动,从而牵拉旋转端帽6绕固定端帽转动。
具体结合图7、9、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旋钮33,所述拨钮26转动套接在锁紧旋钮33上,且锁紧旋钮33的一端穿入旋钮孔20内,所述旋钮孔20内设置有锁紧槽21,所述锁紧旋钮33位于旋钮孔20内的外壁设置有定位块34,且定位块34与锁紧槽21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槽21包括位于旋钮孔20内的轴向槽22和周向槽23,所述轴向槽22和周向槽23相互连通,所述轴向槽22的长度方向与旋钮孔20的轴线平行。
更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旋钮33位于旋钮孔20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30,所述旋钮孔20内开设有定位槽25,所述弹簧30远离锁紧旋钮33的一端位于定位槽25内。
当需要将拨钮26锁紧在钮座17上时,只需向钮座17内推动锁紧旋钮33,以对弹簧30进行压缩,并使定位块34沿轴向槽22移动至与周向槽23对齐,之后转动锁紧旋钮33,以使定位块34进入周向槽23内,即可将拨钮26压紧在钮座17内,操作简单方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两个驱动腱(31)传动连接的端帽主体(3)和驱动机构(4),所述端帽主体(3)安装在内镜(1)的镜头端,所述驱动机构(4)安装在内镜(1)的另一端处,且驱动机构(4)上安装有锁紧机构,所述内镜(1)的另一端安装有操作手柄(2),所述内镜(1)的外壁还安装有用于穿设驱动腱(31)的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主体(3)包括旋转端帽(6)、固定端帽和罩壳(12),所述固定端帽位于罩壳(12)内,且罩壳(12)与旋转端帽(6)相互卡接,所述固定端帽固定套接在内镜(1)的镜头端,所述旋转端帽(6)和罩壳(12)转动套接在内镜(1)的镜头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端帽(6)的器械穿出端为圆弧形,所述旋转端帽(6)的另一端连接有软管和用于穿设器械的导管(5),所述导管(5)由端帽主体(3)处延伸至操作手柄(2)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端帽(6)上开设有器械通道(7)和内镜通道(8),所述旋转端帽(6)上位于内镜通道(8)的外侧开设有第三路径槽(10)和第四路径槽(11),所述器械通道(7)内开设有两个通孔(9),且第三路径槽(10)和第四路径槽(11)分别与对应的通孔(9)连通,所述固定端帽包括固定套接在内镜(1)镜头端的镜环(13),所述镜环(13)的外壁一体成型有辅助凸台(14),所述辅助凸台(14)上开设有第一路径槽(15)和第二路径槽(16),一个所述驱动腱(31)由通孔(9)穿过第三路径槽(10)和第一路径槽(15)后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与辅助凸台(14)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驱动腱(31)由通孔(9)穿过第四路径槽(11)和第二路径槽(16)后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第二限位块与辅助凸台(1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钮座(17),所述钮座(17)的外周壁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耳(18),所述钮座(17)上开设有呈阶梯形分布的拨钮孔(19)和旋钮孔(20),所述钮座(17)的外壁开设有两个与拨钮孔(19)相连通的穿孔(24),所述拨钮孔(19)内转动连接有拨钮(26),所述拨钮(26)位于拨钮孔(19)内的外壁开设有第一环形槽(27)和第二环形槽(28),且第一环形槽(27)和第二环形槽(28)内均开设有固定孔(29),两个所述驱动腱(31)远离端帽主体(3)的一端由对应的穿孔(24)穿入拨钮孔(19)内后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2),所述固定块(32)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固定孔(29)内,且两个驱动腱(31)分别缠绕在第一环形槽(27)和第二环形槽(28)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旋钮(33),所述拨钮(26)转动套接在锁紧旋钮(33)上,且锁紧旋钮(33)的一端穿入旋钮孔(20)内,所述旋钮孔(20)内设置有锁紧槽(21),所述锁紧旋钮(33)位于旋钮孔(20)内的外壁设置有定位块(34),且定位块(34)与锁紧槽(21)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槽(21)包括位于旋钮孔(20)内的轴向槽(22)和周向槽(23),所述轴向槽(22)和周向槽(23)相互连通,所述轴向槽(22)的长度方向与旋钮孔(20)的轴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远端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旋钮(33)位于旋钮孔(20)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30),所述旋钮孔(20)内开设有定位槽(25),所述弹簧(30)远离锁紧旋钮(33)的一端位于定位槽(25)内。
CN202420189612.9U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旋转式远端帽 Active CN220572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89612.9U CN220572217U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旋转式远端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89612.9U CN220572217U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旋转式远端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2217U true CN220572217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0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89612.9U Active CN220572217U (zh) 2024-01-26 2024-01-26 一种旋转式远端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2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5354B1 (en) Surgical treatment apparatus
JP5265205B2 (ja) 医療装置
JP2002514448A (ja) 貫入内視鏡、並びにcmos画像センサーおよび表示装置を備えた内視鏡付き外科用器具
US11432709B2 (en) Endoscope system
JPWO2013062039A1 (ja) 超音波観察装置
US10136798B2 (en) Endoscopic system
JPS60142842A (ja) 外科用切除器具
JP5159968B2 (ja) 内視鏡処置具
CN220572217U (zh) 一种旋转式远端帽
CA2775865A1 (en) Pivoting three-dimensional video endoscope
JP4071969B2 (ja) 内視鏡
JP2002209835A (ja) 体腔内診断装置
JP2000014633A (ja)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4254275B2 (ja) 内視鏡
US20210015348A1 (en) Endoscopic tool stabiliz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JP4276832B2 (ja) 内視鏡装置
US20170303953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s with Selectively Rotating Handles
CN220236843U (zh) 一种远端帽及内镜配件
CN210582627U (zh) 内窥镜用处理器具
WO2023279313A1 (en) Sheath for covering an endoscopic device in a fluid-tight seal
CN219374754U (zh) 内窥镜
CN218792336U (zh) 一种便携式腹膜活检镜
JP2020062105A (ja) 内視鏡、及び処置具チャンネルユニット
CN214285080U (zh) 夹持装置
JP2001286438A (ja) 内視鏡案内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