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4308U - 连接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4308U
CN220544308U CN202321945009.0U CN202321945009U CN220544308U CN 220544308 U CN220544308 U CN 220544308U CN 202321945009 U CN202321945009 U CN 202321945009U CN 220544308 U CN220544308 U CN 220544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lot
limit
groov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50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向荣
张国强
杨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450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4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4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4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和车辆,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端子,端子插入第一插槽内;端子锁定件,端子锁定件插入第二插槽以将端子锁定在第一插槽内,端子锁定件上设有限位凸部,第二插槽内设有与限位凸部配合的限位凹槽,端子锁定件的插入方向为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限位凸部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朝向第二方向凸出的凸出部,限位凹槽具有与凸出部配合的凹入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能够满足端子锁定件的锁止需求,确保端子在壳体内固定可靠。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端子锁定件上施加较大的拔出力时,端子锁定件易向外移动并与壳体脱离,易在运输及使用的工况下造成失效,不能满足锁止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能够满足端子锁定件的锁止需求,确保端子在壳体内固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连接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端子,所述端子插入所述第一插槽内;端子锁定件,所述端子锁定件插入所述第二插槽以将所述端子锁定在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端子锁定件上设有限位凸部,所述第二插槽内设有与所述限位凸部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端子锁定件的插入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限位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的凸出部,所述限位凹槽具有与所述凸出部配合的凹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端子锁定件插入第二插槽以将端子锁定在第一插槽内,端子锁定件的限位凸部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朝向第二方向凸出的凸出部,第二插槽具有凹入部,通过凹入部与凸出部配合,在端子锁定件上施加较大的拔出力时,凹入部能够有效阻挡凸出部朝向第二插槽开口脱出,使得限位凹槽对限位凸部限位可靠,确保端子锁定件在壳体上固定可靠,满足所需的锁止力的需求,从而确保端子在壳体内固定可靠。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凸出部为弧形部,所述凹入部为与所述弧形部配合的弧形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弧形部的圆心角小于9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壁面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延伸,所述限位凹槽的朝向所述第二插槽开口的一侧内壁面形成为与所述限位凸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壁面配合的倾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壁面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延伸,所述限位凹槽的远离所述第二插槽开口的一侧内壁面形成为与所述限位凸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壁面配合的倾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子锁定件包括:本体部;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部间隔开,所述弹性部和所述本体部之间限定出导向槽,所述壳体的部分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限位凸部设于所述弹性部构成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凹槽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凹槽包括预锁槽和锁止槽,所述预锁槽位于所述锁止槽的靠近所述第二插槽开口的一侧,所述端子锁定件具有与所述预锁槽配合的预锁状态和与所述锁止槽配合的锁止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子上设有限位部,所述端子锁定件具有避让所述端子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的一侧敞开,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上设有止挡凸部,在所述端子锁定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止挡凸部伸入所述第一插槽内以使所述止挡凸部的背离所述第一插槽开口的一侧与所述限位部的靠近所述第一插槽开口的一端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所述第二插槽设于所述壳本体上;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壳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插槽贯穿所述延伸段和所述壳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端子锁定件插入第二插槽以将端子锁定在第一插槽内,端子锁定件的限位凸部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朝向第二方向凸出的凸出部,第二插槽具有凹入部,通过凹入部与凸出部配合,在端子锁定件上施加较大的拔出力时,凹入部能够有效阻挡凸出部朝向第二插槽开口脱出,使得限位凹槽对限位凸部限位可靠,确保端子锁定件在壳体上固定可靠,满足所需的锁止力的需求,从而确保端子在壳体内固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连接器;
10、壳体;11、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101、壳本体;102、延伸段;103、容纳腔;104、配合件;111、凸起部;121、限位凹槽;122、凹入部;
20、端子;21、限位部;201、端子部件;202、弹片凸起部;203、夹线部;204、连接部;
30、端子锁定件;31、限位凸部;32、避让孔;301、本体部;302、弹性部;303、导向槽;311、凸出部;321、止挡凸部;
41、预锁槽;42、锁止槽;
5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
参照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0、端子20与端子锁定件30。
具体而言,壳体10具有第一插槽11和第二插槽12,第一插槽11和第二插槽12相互垂直且连通,端子20插入第一插槽11内,端子锁定件30插入第二插槽12,使得端子锁定件30可以将端子20锁定在第一插槽11内,防止端子20从第一插槽11中拔出,确保端子20在壳体10内固定可靠。
此外,如图3与图4所示,端子锁定件30上设有限位凸部31,第二插槽12内设有限位凹槽121,由此,通过限位凹槽121与限位凸部31配合,可以将端子锁定件30固定在壳体10上,确保端子锁定件30固定可靠,从而确保端子20在壳体10内固定可靠。
在相关技术中,限位凸部形成为四边形结构,插入角度小,拔出角度大,或者限位凸部形成为等腰梯形结构,均使得限位凸部易从限位凹槽内脱出,不能满足锁止力的需求,例如,锁止力需要满足18N-60N,易使得端子锁定件受力与壳体脱离。
为了解决端子锁定件30的锁止力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所示,端子锁定件30的插入方向为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限位凸部31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凸出部311,凸出部311朝向第二方向凸出,限位凹槽121具有凹入部122,由此,通过凹入部122与凸出部311配合,在端子锁定件30上施加较大的拔出力时,凹入部122能够有效阻挡凸出部311朝向第二插槽12开口脱出,使得限位凹槽121对限位凸部31限位可靠,确保端子锁定件30在壳体10上固定可靠,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限位凸部的插入角度小、拔出角度大而易造成锁止力小的问题,满足所需的锁止力的需求,避免在运输及使用的工况下造成失效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20可以为多个,通过多个端子20能够满足连接器100的不同的连接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端子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设置,例如,端子20可以如图3所示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个,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为绝缘件,使得壳体10能够避免发生导电等风险,确保连接器100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通过端子锁定件30插入第二插槽12以将端子20锁定在第一插槽11内,端子锁定件30的限位凸部31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朝向第二方向凸出的凸出部311,第二插槽12的限位凹槽121具有凹入部122,通过凹入部122与凸出部311配合,在端子锁定件30上施加较大的拔出力时,凹入部122能够有效阻挡凸出部311朝向第二插槽12开口脱出,使得限位凹槽121对限位凸部31限位可靠,确保端子锁定件30在壳体10上固定可靠,满足所需的锁止力的需求,从而确保端子20在壳体10内固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凸出部311可以为弧形部,凹入部122为与弧形部配合的弧形面,由此,在端子锁定件30上施加较大的拔出力时,凹入部122的弧形面能够对凸出部311的弧形部进行阻挡,使得凸出部311不易朝向第二插槽12开口从凹入部122脱出,确保端子锁定件30在壳体10上锁止可靠,且限位凸部31与限位凹槽121结构简单,便于进行加工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限位凸部31的固定端至自由端的方向上,弧形部的朝向第二方向的表面先朝向第二方向倾斜,再朝向第一方向倾斜,使得凸出部311伸入限位凹槽121更方便,便于凸出部311与凹入部122配合,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弧形部的圆心角小于90度,能够确保凸出部311与凹入部122之间具有较好的保持力,且在需要将端子锁定件30从第二插槽12内拔出时,凸出部311从凹入部122内拔出方便,便于将端子锁定件30取出,提高了维修或更换效率。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弧形部的圆心角可以为89度、85度、80度、75度、70度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部31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壁面朝向第二方向倾斜延伸,限位凹槽121的朝向第二插槽12开口的一侧(例如图4中所示的左侧)内壁面形成为倾斜面,倾斜面与限位凸部31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壁面配合。由此,在端子锁定件30上施加较大的拔出力时,凹入部122的倾斜面能够对凸出部311进行阻挡,使得凸出部311不易朝向第二插槽12开口从凹入部122脱出,确保端子锁定件30在壳体10上锁止可靠,且限位凸部31与限位凹槽121结构简单,便于进行加工制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限位凸部31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壁面朝向第二方向倾斜延伸,限位凹槽121的远离第二插槽12开口的一侧内壁面(例如图4中所示的右侧)形成为倾斜面,倾斜面与限位凸部31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壁面配合,由此,通过倾斜面能够对限位凸部31的安装进行导向,便于限位凸部31伸入限位凹槽121内,使得端子锁定件30的装配更方便,且限位凸部31与限位凹槽121结构简单,便于进行加工制造。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左”和“右”等方位是基于附图中所示方位关系,而并非对实际应用过程中方位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端子锁定件30包括本体部301与弹性部302,弹性部302的一端与本体部301连接,且弹性部302的另一端与本体部301间隔开,弹性部302和本体部301之间限定出导向槽303,壳体10的部分位于导向槽303内,在端子锁定件30插入第二插槽12时,通过导向槽303与壳体10的配合,能够对端子锁定件30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端子锁定件30的装配更方便。
此外,如图3与图4所示,限位凸部31设于弹性部302构成导向槽303的侧壁上,在端子锁定件30插入第二插槽12时,通过弹性部302的弹性变形能够避免限位凸部31与壳体10发生干涉等问题,便于端子锁定件30插入第二插槽12内,且使得限位凸起伸入限位凹槽121,满足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121的配合需求,确保装配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限位凹槽121为多个,多个限位凹槽121沿第一方向间隔开,多个限位凹槽121包括预锁槽41和锁止槽42,预锁槽41位于锁止槽42的靠近第二插槽12开口的一侧(例如图3中所示的左侧)。端子锁定件30具有预锁状态与锁止状态,在端子锁定件30位于预锁状态时,端子锁定件30与预锁槽41配合,即限位凸部31与预锁槽41配合,通过限位凸部31的凸出部311与预锁槽41的凹入部122配合,能够提高端子锁定件30的预锁保持力;在端子锁定件30位于锁止状态时,端子锁定件30与锁止槽42配合,即限位凸部31与锁止槽42配合,通过限位凸部31的凸出部311与锁止槽42的凹入部122配合,能够提高端子锁定件30的锁止保持力,同时能够实现端子锁定件30对端子20的不同的锁定需求,满足连接器100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限位凸部31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壁面朝向第二方向倾斜延伸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端子锁定件30由预锁状态移动至锁止状态时,通过倾斜面与限位凸部31的远离第二插槽12开口的一侧壁面配合,使得倾斜面能够对限位凸部31进行导向,便于限位凸部31从预锁槽41内脱出以进入锁止槽42内,使得限位凸部31朝向远离第二插槽12开口的一侧移动更方便,便于端子锁定件30进行移动,有利于提高端子锁定件30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5所示,端子锁定件30具有避让孔32,避让孔32的一侧敞开,在端子20插入第一插槽11后,将端子锁定件30插入第二插槽12内,避让孔32能够避让端子20,便于端子锁定件30插入第二插槽12内,使得端子锁定件30能够对端子20进行锁定。
此外,如图2与图5所示,端子20上设有限位部21,避让孔32的孔壁上设有止挡凸部321,在端子锁定件30处于锁止状态时,止挡凸部321伸入第一插槽11内,可以使止挡凸部321的背离第一插槽11开口的一侧(例如图5中所示的上侧)与限位部21的靠近第一插槽11开口的一端(例如图5中所示的下侧)止抵,使得止挡凸部321能够阻挡端子20从第一插槽11开口脱出,确保端子20在壳体10内固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端子锁定件30的位于端子20的相对两侧的部分上设有限位凸部31,使得端子锁定件30的两侧均能够与壳体10的限位凹槽121配合,确保端子锁定件30在壳体10内固定可靠,避免端子锁定件30在第二插槽12内发生颤动或者歪斜等,从而确保端子锁定件30对端子20的锁止可靠。
在端子锁定件30包括本体部301与弹性部302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本体部301的位于端子20的相对两侧的部分上均设有弹性部302,限位凸部31设于弹性部302构成导向槽303的侧壁上,通过两个弹性部302的弹性变形能够避免两个限位凸部31与壳体10发生干涉等问题,便于端子锁定件30插入第二插槽12内,且两个限位凸起分别与两个限位凹槽121配合,确保端子锁定件30在壳体10内固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所示,壳体10包括壳本体101与延伸段102,第二插槽12设于壳本体101上,延伸段102位于壳本体101的一侧,且延伸段102与壳本体101连接,第一插槽11贯穿延伸段102和壳本体101,由此,端子20穿设于延伸段102与壳本体101,端子锁定件30穿设于壳本体101上,便于端子锁定件30对端子20进行锁止,确保端子20在壳体10上固定可靠,且壳体10的结构简单,便于对壳体10进行加工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所示,壳本体101内设有容纳腔103,容纳腔103内设有配合件104,配合件104和延伸段102相对,第一插槽11贯穿配合件104,使得端子20可以穿设于延伸段102与配合件104,连接器100还包括密封件50,密封件50套设于配合件104上,在外部结构与连接器100连接时,外部结构的部分可以从位于配合件104的远离延伸段102一侧(例如图5中所示的上侧)的第一插槽11开口伸入与端子20连接,且通过密封件50进行密封,确保外部结构与连接器100的连接处密封可靠,满足所需的连接与密封需求。
此外,如图5所示,端子锁定件30的部分位于容纳腔103内,密封件50的远离容纳腔103的腔底壁的一侧(例如图5中所示的上侧)与端子锁定件30相抵,使得端子锁定件30能够对密封件50进行限位,避免密封件50从容纳腔103内脱出,确保密封件50在容纳腔103内固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密封件50先与配合件104的远离延伸段102的一端过渡配合,然后密封件50与配合件104的朝向延伸段102的一端过盈配合,将密封件50固定在配合件104上,确保密封件50在配合件104上固定可靠,且便于将密封件50装配在配合件104上,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5所示,端子20包括端子部件201与弹片凸起部202,弹片凸起部202的一端与端子部件201连接,弹片凸起部202的另一端朝向第一插槽11的开口方向延伸,且弹片凸起部202的另一端与端子部件201间隔开,第一插槽11的内壁面上设有凸起部111。
由此,在端子20伸入第一插槽11时,弹片凸起部202先与凸起部111接触,凸起部111使得弹片凸起部202的另一端朝向靠近端子部件201的方向移动,便于端子20穿过凸起部111,然后,在端子20穿过凸起部111后,弹片凸起部20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端子部件201的方向移动,弹片凸起部202的靠近第一插槽11开口的一端可以与凸起部111的背离第一插槽11开口的一侧止抵,使得凸起部111能够阻挡端子20从第一插槽11内脱出,确保端子20在第一插槽11内固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5所示,端子部件20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弹片凸起部202,通过两个弹片凸起部202能够确保凸起部111对端子20的止抵可靠,避免端子20在第一插槽11内发生歪斜等问题,确保端子20在第一插槽11内限位可靠。
在端子20上设有限位部21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弹片凸起部202的靠近第一插槽11开口的一端与凸起部111的背离第一插槽11开口的一侧止抵,能够实现对端子20的一次锁,在端子锁定件30处于锁止状态时,止挡凸部321伸入第一插槽11内,止挡凸部321的背离第一插槽11开口的一侧与限位部21的靠近第一插槽11开口的一端止抵,能够实现对端子20的二次锁,有效阻挡端子20从第一插槽11开口脱出,确保端子20在壳体10内固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5所示,端子20还包括夹线部203与连接部204,连接部20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端子部件201和夹线部203连接,夹线部203用于与连接线连接,满足端子20与连接线的连接需求。
在容纳腔103内设有配合件104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端子20插入第一插槽11内,使得端子部件201位于配合件104内,夹线部203位于延伸段102内,确保将端子20收纳在壳体10内,便于端子20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其他结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端子锁定件30插入第二插槽12以将端子20锁定在第一插槽11内,端子锁定件30的限位凸部31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朝向第二方向凸出的凸出部311,第二插槽12的限位凹槽121具有凹入部122,通过凹入部122与凸出部311配合,在端子锁定件30上施加较大的拔出力时,凹入部122能够有效阻挡凸出部311朝向第二插槽12开口脱出,使得限位凹槽121对限位凸部31限位可靠,确保端子锁定件30在壳体10上固定可靠,满足所需的锁止力的需求,从而确保端子20在壳体10内固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100应用于车辆上,通过端子锁定件30的限位凸部31的朝向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朝向第二方向凸出的凸出部311,第二插槽12的限位凹槽121具有凹入部122,通过凹入部122与凸出部311配合,在端子锁定件30上施加较大的拔出力时,凹入部122能够有效阻挡凸出部311朝向第二插槽12开口脱出,使得限位凹槽121对限位凸部31限位可靠,确保端子锁定件30在壳体10上固定可靠,满足所需的锁止力的需求,从而确保端子20在壳体10内固定可靠,能够避免运输及人员使用的工况下失效的问题,满足连接器100在车辆上使用的性能要求,能够满足所需的连接器100的保持力的性能规格(例如USCAR2要求)。例如,车辆可以为电动汽车等。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5所示,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0、端子20、端子锁定件30与密封件50,壳体10包括壳本体101与延伸段102,壳本体101内设有容纳腔103,容纳腔103内设有配合件104,配合件104和延伸段102相对,延伸段102位于壳本体101的一侧且与壳本体101连接,第一插槽11贯穿配合件104和延伸段102,第二插槽12设于壳本体101上,第一插槽11和第二插槽12相互垂直且连通。
端子锁定件30上设有限位凸部31,限位凸部31的左侧设有朝向左侧凸出的凸出部311,凸出部311为弧形部,在限位凸部31的固定端至自由端的方向上,弧形部的左表面先朝向左方倾斜再朝向右方倾斜,限位凸部31的右侧壁面朝向远离端子20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插槽12内设有限位凹槽121,限位凹槽121的左侧内壁面具有凹入部122,凹入部122为与弧形部配合的弧形面,沿左右方向,限位凹槽121的右内壁面形成为倾斜面。限位凹槽121为沿左右方向间隔开的两个,两个限位凹槽121包括预锁槽41和锁止槽42,预锁槽41位于锁止槽42的左侧。
端子20包括端子部件201与弹片凸起部202,端子部件201形成有限位部21,弹片凸起部202的一端与端子部件201连接,弹片凸起部202的另一端朝向下方延伸且与端子部件201间隔开,第一插槽11的内壁面上设有凸起部111。端子锁定件30具有避让孔32,避让孔32的一侧敞开,避让孔32的孔壁上设有止挡凸部321,端子锁定件30包括本体部301与弹性部302,本体部301的位于端子20的相对两侧的部分上设有弹性部302,弹性部302的一端与本体部301连接且另一端与本体部301间隔开,弹性部302和本体部301之间限定出导向槽303,限位凸部31设于弹性部302构成导向槽303的侧壁上。
在连接器100装配时,首先,密封件50套设于配合件104上;其次,端子锁定件30插入第二插槽12,壳体10的部分位于导向槽303内,使得限位凸部31与预锁槽41配合,预锁槽41的凹入部122与凸出部311配合,预锁槽41的倾斜面与限位凸部31的右侧壁面配合,实现对端子锁定件30的固定,且密封件50的左侧与端子锁定件30相抵;再次,端子20从延伸段102的下端的第一插槽11的开口穿过避让孔32并插入第一插槽11内,弹片凸起部202的下端与凸起部111上侧止抵,避免端子20脱出,端子锁定件30位于预锁状态;最后,端子锁定件30朝向右方移动,使得限位凸部31与锁止槽42配合,锁止槽42的凹入部122与凸出部311配合,锁止槽42的倾斜面与限位凸部31的右侧壁面配合,实现对端子锁定件30的固定,且止挡凸部321伸入第一插槽11内,使得止挡凸部321的上侧与限位部21的下端止抵,端子锁定件30位于锁止状态,实现对连接器100的装配,确保端子锁定件30在壳体10上固定可靠,满足端子锁定件30的锁止力要求,确保端子20在壳体10内固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插槽(11)和第二插槽(12);
端子(20),所述端子(20)插入所述第一插槽(11)内;
端子锁定件(30),所述端子锁定件(30)插入所述第二插槽(12)以将所述端子(20)锁定在所述第一插槽(11)内,所述端子锁定件(30)上设有限位凸部(31),所述第二插槽(12)内设有与所述限位凸部(31)配合的限位凹槽(121),所述端子锁定件(30)的插入方向为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限位凸部(31)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凸出的凸出部(311),所述限位凹槽(121)具有与所述凸出部(311)配合的凹入部(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11)为弧形部,所述凹入部(122)为与所述弧形部配合的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的圆心角小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部(31)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壁面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延伸,所述限位凹槽(121)的朝向所述第二插槽(12)开口的一侧内壁面形成为与所述限位凸部(31)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壁面配合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部(31)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壁面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延伸,所述限位凹槽(121)的远离所述第二插槽(12)开口的一侧内壁面形成为与所述限位凸部(31)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壁面配合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锁定件(30)包括:
本体部(301);
弹性部(302),所述弹性部(302)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301)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部(301)间隔开,所述弹性部(302)和所述本体部(301)之间限定出导向槽(303),所述壳体(10)的部分位于所述导向槽(303)内,所述限位凸部(31)设于所述弹性部(302)构成所述导向槽(303)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121)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凹槽(121)包括预锁槽(41)和锁止槽(42),所述预锁槽(41)位于所述锁止槽(42)的靠近所述第二插槽(12)开口的一侧,所述端子锁定件(30)具有与所述预锁槽(41)配合的预锁状态和与所述锁止槽(42)配合的锁止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20)上设有限位部(21),所述端子锁定件(30)具有避让所述端子(20)的避让孔(32),所述避让孔(32)的一侧敞开,所述避让孔(32)的孔壁上设有止挡凸部(321),在所述端子锁定件(30)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止挡凸部(321)伸入所述第一插槽(11)内以使所述止挡凸部(321)的背离所述第一插槽(11)开口的一侧与所述限位部(21)的靠近所述第一插槽(11)开口的一端止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
壳本体(101),所述第二插槽(12)设于所述壳本体(101)上;
延伸段(102),所述延伸段(102)位于所述壳本体(101)的一侧且与所述壳本体(101)连接,所述第一插槽(11)贯穿所述延伸段(102)和所述壳本体(10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0)。
CN202321945009.0U 2023-07-21 2023-07-21 连接器和车辆 Active CN220544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5009.0U CN220544308U (zh) 2023-07-21 2023-07-21 连接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5009.0U CN220544308U (zh) 2023-07-21 2023-07-21 连接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4308U true CN220544308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5009.0U Active CN220544308U (zh) 2023-07-21 2023-07-21 连接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4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0415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ocking plates
US11404821B2 (en)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0158189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inseparably connecting two other housings
KR101594199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11942715B2 (en)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connector assembly
JP4032925B2 (ja) コネクタ
JP5608406B2 (ja) コネクタ
CN115207674A (zh) 一种tpa锁紧结构及其tpa锁止片
CN220544308U (zh) 连接器和车辆
CN218997107U (zh) 线端连接器
US7419399B2 (en) Panel mount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latch and polarizing key
CN216529642U (zh) 一种连接器锁扣、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2003078B (zh) 电连接器
CN114024172A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TWM618050U (zh)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JP2010080110A (ja) 嵌合型コネクタ
TWM587841U (zh) 具防止端子位移的電連接器
WO2023120165A1 (ja) 雄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CN112688105B (zh) 连接器
CN217983789U (zh) 一种tpa锁紧结构及其tpa锁止片
CN219937516U (zh) 用于汽车高速数据传输的四同轴线端连接器
CN220021689U (zh) 电源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220021680U (zh) 插头端子及锁扣插头
US20240154359A1 (en) Fixing structure
CN219843200U (zh) 连接器、连接器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