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8050U -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 Google Patents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8050U
TWM618050U TW110203036U TW110203036U TWM618050U TW M618050 U TWM618050 U TW M618050U TW 110203036 U TW110203036 U TW 110203036U TW 110203036 U TW110203036 U TW 110203036U TW M618050 U TWM618050 U TW M6180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ocking
terminal
conductive
insula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3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騰飛
沈郁
Original Assignee
美國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國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國商莫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18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8050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1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conductive elasto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提供一種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及連接器組合。該第一連接器包括一絕緣基座,固定在該絕緣基座上的多個第一導電端子、埋設在該絕緣基座上的一金屬鎖固板。該第二連接器包括一端子座、固定在該端子座上的多個第二導電端子、電性連接至該第二導電端子的一線纜、蓋設在該端子座上的一外蓋、樞轉連接于該外蓋上的一鎖扣元件。該金屬鎖固板的兩側向上突伸出兩鎖固機構,該鎖扣元件上設有兩鎖扣臂,該鎖扣臂具有卡固缺口而與該鎖固機構配合鎖固。本新型的連接器組合鎖固可靠。

Description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本新型涉及電連接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鎖固可靠的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CN104425971B揭露了一種連接器裝置,由彼此能嵌合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構成,所述第一連接器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一外殼,所述第二連接器具有在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嵌合時能與所述第一端子連接的第二端子及第二外殼,在所述第二外殼上設有凸緣部,該凸緣部在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的嵌合側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連接器對接的對接面,所述第一外殼具有卡定部,該卡定部能旋轉地軸支承於所述第一外殼且具有自由端,所述卡定部通過相對於所述第一外殼旋轉而被所述第二外殼的被卡定部卡定,從而維持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的嵌合狀態,所述第一外殼還具有支承部,該支承部在所述卡定部的與設於所述第一外殼的轉軸相對一側的相反側對被所述被卡定部卡定的所述卡定部的所述自由端附近進行支承,該支承部向所述第二連接器一側具有在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嵌合時能到達所述凸緣部的厚度。
這種卡定設計中的被卡定部是由塑膠材質的第二外殼上一體形成的,其結構強度較差,當作用力過大時容易斷裂導致卡定失敗。
本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種鎖固可靠的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根據本新型的一個方面,本新型提出一種第一連接器,其可以與一第二連接器對應鎖固,包括:一絕緣基座,該絕緣基座的上表面設有一第一對接腔,而其下表面設有一第二對接腔;多個第一導電端子,這些第一導電端子固定在該絕緣基座上,其上端向上伸入到該第一對接腔,而其下端則向下伸入到該第二對接腔內;及一金屬鎖固板,其埋設在該絕緣基座上,該金屬鎖固板的中部具有一開口,這些第一導電端子上下貫穿於該開口內,該金屬鎖固板在該開口的兩側各向上突伸出一鎖固機構。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鎖固機構包括向上延伸的一鎖固片以及從該鎖固片的表面沿水平方向突設出的一鎖固突部,該鎖固突部大體呈圓柱形,其頂側形成一鎖止平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連接器還包括一屏蔽金屬框,該屏蔽金屬框將其中幾個第一導電端子包圍在其中,該屏蔽金屬框的主體位於該第一對接腔,而其下部向下突設至該第二對接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屏蔽金屬框的主體包括圍成方框形的四側壁,每一側壁的下部向下突伸出一突片,每兩突片之間形成有一缺口;該第一對接腔與該第二對接腔之間設置有一分隔牆,該四突片向下穿過該分隔牆伸入該第二對接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這些第一導電端子是實心針形的導電元件,其通過插件成型與該絕緣基座結合為一體。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絕緣基座的第二對接腔用於收容對應插入其內的一端子模組,該端子模組與這些第一導電端子對應電性連接在一起。
根據本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本新型提出一種第二連接器,其可以與一第一連接器對應鎖固,包括:一端子座;多個第二導電端子,其固定在該端子座上,每一個第二導電端子具有一對接部和一接線部;一線纜,其電性連接至該接線部;一外蓋,其蓋設在該端子座上,該外蓋的兩側設有上下貫穿的兩樞轉槽,該外蓋還向外凸設有至少一鎖止凸部;及一鎖扣元件,其包括一本體和從該本體的兩側彎折延伸出的兩鎖扣臂;該兩鎖扣臂可樞轉地對應收容在該兩樞轉槽內,每一鎖扣臂具有與該外蓋樞轉連接的一樞轉部以及用於與該第一連接器對應卡固的一卡固缺口;該本體朝內延伸出至少一鎖止彈片,該鎖止彈片能夠被該鎖止凸部擋止從而使該鎖扣元件保持在鎖定狀態。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鎖扣元件的本體上開設有至少一開孔 ,該開孔的下端緣向上並向內彎折延伸出該鎖止彈片。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鎖止凸部上設有沿上下方向傾斜延伸的一解鎖槽,在該鎖止彈片被該鎖止凸部止擋時,該解鎖槽連通至該鎖止彈片的內側。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端子座的兩側面分別沿上下方向凹設有一卡槽,該外蓋的相對兩內表面各向下突伸出一彈性扣臂,該彈性扣臂與該卡槽對應卡固在一起。
根據本新型的又一個方面,本新型提出一種連接器組合,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和如上所述的第二連接器,該第一連接器的兩鎖固機構對應插入至該第二連接器的兩樞轉槽中,並與該第二連接器的鎖扣元件的卡固缺口對應鎖扣,該第一連接器的該等第一導電端子分別對應地與該第二連接器的該等第二導電端子的對接部對接。
根據本新型的再一個方面,本新型提出一種連接器組合,其包括:一第一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基座及固定在該絕緣基座上的多個第一導電端子,該絕緣基座的上表面設有一第一對接腔,而下表面設有一第二對接腔,該第一導電端子大體呈針狀,其上端向上突伸於第一對接腔,而其下端向下突伸於第二對接腔;一第二連接器,其與該第一連接器對應插接,該第二連接器包括一端子座、固定在該端子座上的多個第二導電端子、電性連接至該第二導電端子的一線纜及包圍在該端子座外周的一外蓋;每一個第二導電端子具有一彈性對接部,該彈性對接部對應與該第一導電端子的上端對接在一起;及至少一端子模組,其包括一殼體及固定在該殼體內的多個第三導電端子,該殼體對應插入到該第一連接器的第二對接腔,每一個第三導電端子具有一彈性對接部,該第三導電端子的彈性對接部對應與該第一導電端子的下端對接在一起。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導電端子是實心針狀的導電元件,其通過插件成型固定到該絕緣基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該第一連接器的絕緣基座的側壁上凹設有一導引槽,該第二連接器的外蓋的內壁上凸設有一導引肋,該導引肋對應插設在該導引槽中。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這些第一導電端子和這些第二導電端子中均包括多個用於傳遞訊號的訊號端子,該第一連接器和該第二連接器均還包括將這些訊號端子包圍在其中的一屏蔽金屬框。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每一屏蔽金屬框的側壁向外突設有多個彈性抵頂部,這些第一連接器的屏蔽金屬框的彈性抵頂部抵頂在該絕緣基座的內壁,這些第二連接器的屏蔽金屬框的彈性抵頂部抵頂在該端子座的內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第一連接器中,利用埋設在該絕緣基座中的該金屬鎖固板突伸出兩鎖固機構,與該第二連接器中的鎖扣元件對應結合並鎖固在一起,該鎖固機構的結構強度好,使得這種鎖固結合牢固可靠。該第二連接器中,該鎖止彈片能夠被該鎖止凸部擋止,使該鎖扣元件保持鎖定狀態,可以方便地鎖定及解鎖。
該第一連接器中採用針狀的第一導電端子,而第二導電端子與第三導電端子採用彈性對接部分別與第一導電端子的上端或下端結合,這種對接結構在使用多個端子模組的狀況下可以減少位置度公差的影響,便於順利對接;採用針狀的第一導電端子也可以增加端子強度,不容易插垮,並且,在該連接器組合處於對接狀態時,該第一導電端子與該第二導電端子、該第三導電端子之間可以實現可靠對接,提升電流傳輸品質。此外,在相同體積內還可以傳輸更大的電流,提高傳輸效率。
儘管本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現為不同形式的實施例,但在圖式中示出並且在本說明書中將詳細說明的僅僅是其中一些具體實施例,同時可以理解的是本說明書應視為是本新型原理的示範性說明,而並非旨在將本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說明的那樣。
由此,本說明書中所指出的一個特徵將用於說明本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其中一個特徵,而不是暗示本新型的每個實施例必須具有所說明的特徵。此外,應當注意的是本說明書描述了許多特徵。儘管某些特徵可以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統設計,但是這些特徵也可用於其他的未明確說明的組合。由此,除非另有說明,所說明的組合並非旨在限制。
在圖式所示的實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用於解釋本新型的各種元件的結構和運動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這些元件處於圖式所示的位置時,這些說明是合適的。如果這些元件的位置的說明發生改變時,則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應地改變。
以下結合本說明書的圖式,對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予以進一步地詳盡闡述。
參閱圖1和圖2,本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連接器組合100較佳是應用在一電機500上的。該連接器組合100主要包括一第一連接器1以及與該第一連接器1相配對的一第二連接器2。其中,該第一連接器1通過多個螺釘17安裝至該電機500上,該第二連接器2對應插接至該第一連接器1上,該第二連接器2具有向外伸出的一線纜23。
為便於表述,定義該第一連接器1和該第二連接器2在使用時靠近該電機500的一端的方向為“下”,遠離該“下”端的方向為“上”。另外,定義該第二連接器2中該線纜23伸出的方向為“後”,相對的另一端為“前”。
如圖2所示,該第一連接器1設有向上突伸的兩鎖固機構132,該鎖固機構132具有一鎖固突部1322。如圖2至圖4所示,該第二連接器2設有一鎖扣元件25,該鎖扣元件25具有兩鎖扣臂252。在該第一連接器1和該第二連接器2插接在一起時,該鎖扣元件25的鎖扣臂252可以卡固在該鎖固機構132的鎖固突部1322上,將該第一連接器1和該第二連接器2鎖定。
再參閱圖5和圖6,該第一連接器1中具有多個第一導電端子12,該第二連接器2中具有多個第二導電端子22,該等第二導電端子22的下端分別對應與該等第一導電端子12的上端相對接。
結合圖5至圖7,該連接器組合100進一步包括一第一端子模組3和一第二端子模組3a,該兩個端子模組3、3a從該第一連接器1的下方插接到該第一連接器1內。該兩個端子模組3、3a中分別具有多個第三導電端子32,該等第三導電端子32的上端分別對應地與該等第一導電端子12的下端相對接。該兩個端子模組3的下部容置於該電機500內。其中,該第二端子模組3a具有向下延伸出的多根連接線33。這些連接線33收容於該電機500內部,並分別與該電機500的相應電氣埠相連接。該第一端子模組3的連接線未示出。
通過這些第一導電端子12、第二導電端子22及第三導電端子32的相應對接,可以實現該電機500與該連接器組合100的電氣訊號交換,使該電機500能夠正常工作。
以下對該連接器組合100的各個組成部分一一具體介紹。
首先參閱圖8至圖12,該第一連接器1主要包括一絕緣基座11、固定在該絕緣基座11上的這些第一導電端子12、埋設在該絕緣基座11上的一金屬鎖固板13、裝設在該絕緣基座11上的一第一屏蔽金屬框14、套設在該絕緣基座11上方的一防水密封圈15,以及固定在該絕緣基座11下表面的一防水環16。
主要參閱圖9,該絕緣基座11大致包括一基部111,從該基部111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的一凸接部112,以及從該凸接部112進一步向上突伸出的一突伸部113。該絕緣基座11較佳由絕緣材料一體注塑而成。
該基部111呈矩形,其四個角落處分別設有一安裝孔1111。該凸接部112呈矩形,其長度小於該基部111的長度,其寬度略小於該基部111的寬度。該凸接部112的外周面設有環繞的一收容槽1121,用於收容該防水密封圈15。該突伸部113呈矩形,其寬度小於該凸接部112的寬度,其長度與該凸接部112的長度相同,即該突伸部113的對應其矩形短邊的兩個側面是與該凸接部112的側面是平齊的。定義該平齊的側面為對接側面1131,該對接側面1131上凹設有上下延伸的一導引槽1133。
仍然參閱圖9,該絕緣基座11在該突伸部113的上表面設有一第一對接腔115,其中,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對接腔115被分隔為多個隔腔,具體地,其具有一個第一訊號隔腔1151、一個第一刹車隔腔1152、三個第一電源隔腔1153以及一個接地隔腔1154。
再參閱圖10,該絕緣基座11的下表面還設有一第二對接腔117,同樣地,該第二對接腔117也被分隔為多個隔腔,分別為一個第二訊號隔腔1171、一個第二刹車隔腔1172以及三個第二電源隔腔1173。該第二對接腔117的各個隔腔1171、1172、1173分別與該第一對接腔115的相應的各個隔腔1151、1152、1153在上下方向上相對,並被形成在該絕緣基座11內部的一分隔牆119所上下隔離。
結合圖8至圖10,這些第一導電端子12沿上下方向延伸地固定在該絕緣基座11內。這些第一導電端子12穿設在該分隔牆119上,其上端向上伸入到該第一對接腔115,而其下端則向下伸入到該第二對接腔117。
較佳地,該第一導電端子12是實心針形的導電元件,即在其延伸方向上,其每個截面處均為實心閉合形狀。該實心針形的第一導電端子12相比於彈片端子具有更好的強度,經過反復插接也不容易出現插垮風險,可以提高該第一導電端子12與該第二導電端子22、該第三導電端子32之間的接觸可靠性。並且,採用實心針形還可以在相同體積內傳輸更大的電流,提高傳輸效果。另外,該第一導電端子12較佳通過插件成型與該絕緣基座11結合為一體,可以保證位置的準確度,減少位置度公差對端子對接的影響,提高接觸可靠性。
依據各個第一導電端子12的不同功能,這些第一導電端子12分為用於傳輸訊號的六個第一訊號端子121、用於實現刹車功能的兩個第一刹車端子122以及用於傳輸電源的三個第一電源端子123。該六個第一訊號端子121均伸入該第一訊號隔腔1151和該第二訊號隔腔1171中,該第一刹車端子122對應伸入該第一刹車隔腔1152和該第二刹車隔腔1172,該第一電源端子123對應伸入該第一電源隔腔1153和該第二電源隔腔1173。
參閱圖8和圖9,該第一屏蔽金屬框14的主體固定在該第一對接腔115的第一訊號隔腔1151,其下端穿過該分隔牆119伸入該第二對接腔117的第二訊號隔腔1171,包圍這些第一訊號端子121。該第一屏蔽金屬框14圍設在這些第一訊號端子121的周側,起到屏蔽作用,可以降低訊號傳輸過程的干擾。
主要參閱圖9,該第一屏蔽金屬框14包圍形成上下貫通的矩形框狀,其可由一金屬片圍合而成。該第一屏蔽金屬框14主要包括相圍合的四側壁141,其中的相對兩側壁141的上端先向外再向下彎折出兩掛接部142。該等掛接部142可以對應掛接在該第一訊號隔腔1151的上端開口處,其中,該突伸部113在該第一訊號隔腔1151的上端開口處的兩側還分別設置了相應的一掛接槽1135以收容該掛接部142。該第一屏蔽金屬框14的每一側壁141的下部向下突伸出一突片143,每兩突片143之間形成有一缺口144,該四突片143向下穿過該分隔牆119伸入該第二訊號隔腔1171。
該第一屏蔽金屬框14的部分側壁141和部分突片143還分別向外突設多個第一彈性抵頂部145。這些第一彈性抵頂部145可通過在該第一屏蔽金屬框14的側壁141或突片143衝壓而形成,可以是具有自由端的彈性結構,也可以是兩端均被約束而中部突出的彈性結構。這些第一彈性抵頂部145彈性抵頂在該第一對接腔115或第二對接腔117的內壁,從而可以緊密地與該絕緣基座11結合在一起。
繼續參閱圖8和圖9,該金屬鎖固板13整體可由金屬板衝壓折彎而形成,較佳通過插件成型工藝與該絕緣基座11固定為一體結構。
該金屬鎖固板13包括大致呈矩形狀的一板狀主體131,從該板狀主體131的兩側向上突伸出的兩鎖固機構132,以及從該板狀主體131的中部向上突伸的一接地端子133以及兩接地片134。該板狀主體131的中部具有上下貫穿的一開口1312,其四個角落處分別設有一安裝孔1311。
其中,該板狀主體131大體上埋設在該絕緣基座11的基部111內,該板狀主體131的四個角落處暴露在該基部111的上表面,該板狀主體131的安裝孔1311與該基部111的安裝孔1111對應相通,用於供各該螺釘17穿設固定。該板狀主體131的開口1312圍繞在與該絕緣基座11結合為一體的這些第一導電端子12的周側,即各個第一導電端子12均將上下貫穿於該開口1312內。
該兩鎖固機構132分列在該開口1312的兩側。該金屬鎖固板13與該絕緣基座11固定為一體時,該鎖固機構132向上突伸出該基部111,兩鎖固機構132分列在該絕緣基座11的凸接部112的兩側,並分別與該絕緣基座11的兩對接側面1131間隔相對。本較佳實施例中,該鎖固機構132包括從該板狀主體131的側邊向上彎折延伸的一鎖固片1321以及從該鎖固片1321的表面水平地向外突設出的該鎖固突部1322。該鎖固片1321基本上與該對接側面1131平行相對,該鎖固突部1322朝向遠離該對接側面1131的方向突伸。該鎖固突部1322可以通過在該鎖固片1321上衝壓形成,該鎖固突部1322大體呈中空的圓柱形,其頂側形成一鎖止平面1324。即:該鎖固突部1322的外周輪廓不是一個完整的圓形,而是上部為一直線,下部為與該直線相接的圓心角大於180度的一圓弧。該鎖固突部1322用於與該第二連接器2的鎖扣臂252配合鎖固,利用該上平下圓的結構形式,可以起到鎖固過程方便順暢而鎖定時穩定牢靠的作用。
該接地端子133和該兩接地片134均是從該板狀主體131的開口1312的邊緣向上彎折延伸,該接地端子133向上伸入該第一對接腔115的接地隔腔1154中,而該兩接地片134向上伸入該第一對接腔115的第一訊號隔腔1151中。
根據圖8和圖9,該防水密封圈15套接在該絕緣基座11的凸接部112的收容槽1121中,用於該第一連接器1與該第二連接器2插接時的防水密封。
根據圖7和圖11,該防水環16固定於該絕緣基座11的基部111的下表面,在該第一連接器1安裝於該電機500時,該防水環16位於該絕緣基座11與該電機500的接觸面之間,起到防水作用。
該第一連接器1的組裝過程大致為:將該絕緣基座11、這些第一導電端子12以及該金屬鎖固板13一併通過插件成型為一體結構,將該防水環16及該防水密封圈15分別套設在該絕緣基座11上,最後將該第一屏蔽金屬框14插接至該絕緣基座11上。
參閱圖10和圖11,該第一端子模組3包括一殼體31及固定在該殼體31內的多個第三導電端子32。該第一端子模組3用於通過連接線連接該電機500的編碼器(圖中未示出)。該第二端子模組3a同樣包括一殼體31及多個第三導電端子32,各個第三導電端子32的下端分別連接一連接線33。該第二端子模組3a用於連接該電機500的電源埠和刹車埠。
該第一端子模組3和該第二端子模組3a的殼體31可以分別對應插入到該第一連接器1的第二對接腔117中,具體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端子模組3的殼體31插入到該第二對接腔117的第二訊號隔腔1171中,而該第二端子模組3a的殼體31插入到該第二對接腔117的第二刹車隔腔1172和第二電源隔腔1173。相應地,該第一端子模組3的各個第三導電端子32可以分別與該第一連接器1中的第一訊號端子121的下端相對接。該第二端子模組3a的各個第三導電端子32分別與該第一連接器1中的第一刹車端子122和第一電源端子123的下端相對接。
其中,參閱圖11,該第三導電端子32具有位於上方的一彈性對接部321及位於下端的一接線部323,在與該實心針形的第一導電端子12對接時,該第三導電端子32的彈性對接部321可以彈性夾持該第一導電端子12的下端,同時兩者對接的接觸面沿上下方向具有較大的長度,可以吸收位置公差,保證對接的可靠性。
接著參閱圖12至圖14,該第二連接器2主要包括一端子座21、固定在該端子座21上的多個第二導電端子22、電性連接至該第二導電端子22的一線纜23、蓋設在該端子座21上的一外蓋24、樞轉連接于該外蓋24上的一鎖扣元件25,以及裝設在該端子座21上的一第二屏蔽金屬框26。
該端子座21上開設有上下延伸的多個端子腔211,該端子座21的兩側設有向上突伸出的兩配接部212,兩配接部212之間形成一接線空間。每一配接部212的外側面的中部凹設有一讓位槽2121,該讓位槽2121的底面進一步凹設有相分隔的兩卡槽2123。
依據各個第二導電端子22的不同功能,這些第二導電端子22分為用於傳輸訊號的六個第二訊號端子221、用於實現刹車功能的兩個第二刹車端子222、用於傳輸電源的三個第二電源端子223,以及一個第二接地端子224(其中,第二接地端子224如圖13所示)。
參閱圖15,每一個第二導電端子22均具有位於上端的一接線部2201和位於下端的一彈性對接部2202。較佳地,該第二導電端子22為金屬端子,該彈性對接部2202具有兩相向延伸的彈性接觸臂2204。
結合圖17,這些第二導電端子22分別對應地插接於該端子座21的端子腔211中,各個第二導電端子22的彈性對接部2202朝下,分別用於與對應的各個第一導電端子12的上端相對接,其中,該彈性對接部2202的兩彈性接觸臂2204彈性夾持該第一導電端子12的上端。
結合圖17和圖14,該第二屏蔽金屬框26圍設在這些第二訊號端子221的周側,起到屏蔽作用從而降低訊號傳輸過程的干擾。該第二屏蔽金屬框26固定裝設在該端子座21上。
該第二屏蔽金屬框26較佳由金屬片圍合而成,其頂部封閉,其中一側部開設有供該線纜23穿過的一通孔261。該第二屏蔽金屬框26的其中兩相對側壁上還分別向外突設有多個第二彈性抵頂部262。這些第二彈性抵頂部262彈性抵頂在該端子座21的端子腔211的內壁,從而可以緊密地與該端子座21結合在一起。
參閱圖13,該線纜23包括多根導線231和包覆在該多根導線231外的一外皮232。該多根導線231的端部向前伸出該外皮232,並能夠伸入該端子座21的接線空間以分別對應連接這些第二導電端子22。
結合圖13和圖14,該外蓋24包括一蓋體241和從該蓋體241的後側向後伸出的一過線部242。該外蓋24較佳由塑膠一體注塑成型。該蓋體241大致呈矩形體結構,其下端開口、內部中空,以對應蓋設在該端子座21上。該過線部242大致呈圓筒形,與該蓋體241內部相通。該第二連接器2還包括一矽膠圈27、一鎖緊件28以及一封帽29,這些結構件套設在該線纜23上,並與該過線部242連接,以將該線纜23固定在該過線部242上並實現密封。
該蓋體241的內表面在靠近兩側壁處各向下突伸出一導引肋2411和分列在該導引肋2411兩側的兩彈性扣臂2412,該導引肋2411向下超出該彈性扣臂2412。參閱圖17,該導引肋2411和該兩彈性扣臂2412可以對應地伸入該端子座21的讓位槽2121中,其中,該彈性扣臂2412對應與該端子座21的卡槽2123卡固,從而將該端子座21與該蓋體241固定在一起。
該蓋體241的兩側設有上下貫穿的兩樞轉槽2413,該蓋體241的兩側壁的外側各設有一擋壁2414,各該樞轉槽2413位於相應的該擋壁2414和該蓋體241的側壁之間。該樞轉槽2413的上方還進一步凹設有一轉軸槽2415,該蓋體241兩側的轉軸槽2415軸線在同一直線上。
該蓋體241的前側外表面為向下傾斜的一斜面,其向前凸設有兩鎖止凸部2416。該鎖止凸部2416的上表面為向前的方向逐漸向下傾斜的斜面,而其下表面則基本與該蓋體241的前側外表面垂直。本較佳實施例中,每一鎖止凸部2416上設有沿上下方向傾斜延伸的一解鎖槽2417,該解鎖槽2417將該鎖止凸部2416分為兩部分。
仍然參閱圖13和圖14,該鎖扣元件25包括一本體251、從該本體251的兩側彎折延伸出的兩鎖扣臂252、從該本體251的上端向外彎折出的一把手253,以及從該本體251朝向該蓋體241延伸出的兩鎖止彈片254。其中具體到本實施例,該鎖扣元件25的本體251上開設有兩開孔255,每一開孔255的下端緣向上並向內彎折延伸出該鎖止彈片254。該鎖扣元件25較佳採用金屬材質,可採用金屬片彎折而成。
該鎖扣臂252的上部具有朝向另一鎖扣臂252突出的一樞轉部2521,該樞轉部2521呈中空圓柱形,可從該鎖扣臂252衝壓而成。該樞轉部2521可以插置於該蓋體241上對應的轉軸槽2415中,以使得該鎖扣臂252可樞轉地收容在對應的該樞轉槽2413內。該鎖扣臂252的下部在遠離該本體251的一側設有一卡固缺口2522,該卡固缺口2522可用於與該第一連接器1的鎖固突部1322相卡固。
該把手253可供操作者手持操作,以使該本體251可以在該蓋體241的上方移動,並帶動該鎖扣臂252轉動。
該鎖止彈片254的位置與該外蓋24上的鎖止凸部2416相對應,該鎖止彈片254可以被該鎖止凸部2416止擋,從而阻止該鎖扣元件25的樞轉。
該第二連接器2的裝配過程大致為:先將這些第二導電端子22和該第二屏蔽金屬框26分別裝設到該端子座21中,再將該線纜23的前端穿過該外蓋24的過線部242,並將該線纜23的各導線231分別對應地與各個第二導電端子22的接線部2201相連接,然後將該端子座21裝入該外蓋24的蓋體241中,使該蓋體241中的彈性扣臂2412與該端子座21的卡槽2123卡固,整理該線纜23後,將該封帽29與該過線部242旋轉固定,擠壓該矽膠圈27與該鎖緊件28使該線纜23與該過線部242形成密封效果,最後將該鎖扣元件25裝設到該外蓋24的蓋體241上。
基於上述的描述,參閱圖12、圖16至圖19,在該第一連接器1和該第二連接器2對接前,保持該第二連接器2的鎖扣元件25位於圖12所示的自由狀態,而後將該第二連接器2與該第一連接器1上下對接,該第一連接器1的凸接部112伸入該第二連接器2的外蓋24內,使得該第二導電端子22的彈性對接部2202對應地與該第一導電端子12的上端相對接,從而在該第一連接器1與該第二連接器2之間建立電性連接。其中,在對接時,該第二連接器2的導引肋2411可以對應地插設在該第一連接器1的導引槽1133中,引導該第一連接器1和該第二連接器2之間順利對接,方便兩者準確對位。
與此同時,該第一連接器1的鎖固機構132伸入該第二連接器2的外蓋24的樞轉槽2413內,此時可通過操作該第二連接器2的鎖扣元件25而實現鎖定。
具體地,以該鎖扣元件25位於圖12所示的位置為初始狀態,向下推動該鎖扣元件25的把手253,使得該鎖扣元件25向下轉動,直至達到圖18所示的鎖定狀態。
具體參閱圖18,此時,該鎖扣元件25的鎖扣臂252的卡固缺口2522與該鎖固機構的鎖固突部1322相卡固,將該第一連接器1和該第二連接器2鎖定。其中,由於該鎖固突部1322的下部輪廓呈圓形,在該鎖扣元件25向下轉動時,該鎖扣臂252的卡固缺口2522與該鎖固突部1322配合,使得該鎖扣臂252可以順暢移動。到達鎖定狀態後,該卡固缺口2522與該鎖固突部1322頂側的鎖止平面1324相貼合,該鎖止平面1324將阻止該鎖扣臂252的進一步轉動,使得鎖定更牢固。
結合圖17,在鎖定狀態下,該外蓋24的擋壁2414還擋止在該鎖扣臂252的卡固缺口2522的外側,可以阻擋外側的不當觸碰,防止該鎖扣臂252發生不當的樞轉,從而進一步提高鎖固的可靠性。
此外,參閱圖19,在鎖定狀態下,該鎖止凸部2416擋止於該鎖止彈片254的上方,從而阻止該鎖扣元件25向上轉動解鎖,使得該鎖扣元件25保持在鎖定狀態。
而當需要解除該第一連接器1與該第二連接器2之間的鎖定狀態時,由於此時該解鎖槽2417連通至該鎖止彈片254的內側,操作者可通過一針形工具穿過該鎖止凸部2416上的解鎖槽2417,伸入該鎖止彈片254的內側將該鎖止彈片254往上推,解除該鎖止凸部2416對該鎖止彈片254的擋止,即可推動該鎖扣元件25向上轉動,解除該鎖扣元件25的鎖扣臂252與該鎖止機構132的鎖固突部1322的卡固,該第一連接器1和該第二連接器2即可方便地進行分離。由於該鎖止彈片254一體形成於金屬材質的該鎖扣元件25上,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即便經過多次的鎖止與解鎖操作,仍可保持較好的可靠性。
基於上述描述,本較佳實施例的連接器組合100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第一連接器1中,利用埋設在該絕緣基座11中的一金屬鎖固板13突伸出兩鎖固機構132,與該第二連接器2中的鎖扣元件25對應結合並鎖固在一起,該鎖固機構132的結構強度好,使得這種鎖固牢固可靠。該第二連接器2中,該鎖止彈片254能夠被該鎖止凸部2416擋止,使該鎖扣元件25保持鎖定狀態,可以方便地鎖定及解鎖。
該第一連接器1中採用實心針狀的第一導電端子12,而第二導電端子22與第三導電端子32採用彈性對接部分別與第一導電端子11的上端或下端結合,這種對接結構在使用多個端子模組的狀況下可以減少位置度公差的影響,便於順利對接。該針狀的第一導電端子12還可以增加強度,不容易插垮,並且,在該連接器組合100處於對接狀態時,該第一導電端子12與該第二導電端子22、該第三導電端子32之間可以實現可靠對接,提升電流傳輸品質。此外,在相同體積內還可以傳輸更大的電流,提高傳輸效率。
上述內容僅為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於限制本新型的實施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新型的主要構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進行相應的變通或修改,故本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要求的保護範圍為准。
100:連接器組合 1:第一連接器 11:絕緣基座 111:基部 1111:安裝孔 112:凸接部 1121:收容槽 113:突伸部 1131:對接側面 1133:導引槽 1135:掛接槽 115:第一對接腔 1151:第一訊號隔腔 1152:第一刹車隔腔 1153:第一電源隔腔 1154:接地隔腔 117:第二對接腔 1171:第二訊號隔腔 1172:第二刹車隔腔 1173:第二電源隔腔 119:分隔牆 12:第一導電端子 121:第一訊號端子 122:第一刹車端子 123:第一電源端子 13:金屬鎖固板 131:板狀主體 1311:安裝孔 1312:開口 132:鎖固機構 1321:鎖固片 1322:鎖固突部 1324:鎖止平面 133:接地端子 134:接地片 14:第一屏蔽金屬框 141:側壁 142:掛接部 143:突片 144:缺口 145:第一彈性抵頂部 15:防水密封圈 16:防水環 17:螺釘 2:第二連接器 21:端子座 211:端子腔 212:配接部 2121:讓位槽 2123:卡槽 22:第二導電端子 2201:接線部 2202:彈性對接部 2204:彈性接觸臂 221:第二訊號端子 222:第二刹車端子 223:第二電源端子 224:第二接地端子 23:線纜 231:導線 232:外皮 24:外蓋 241:蓋體 2411:導引肋 2412:彈性扣臂 2413:樞轉槽 2414:擋壁 2415:轉軸槽 2416:鎖止凸部 2417:解鎖槽 242:過線部 25:鎖扣元件 251:本體 252:鎖扣臂 2521:樞轉部 2522:卡固缺口 253:把手 254:鎖止彈片 255:開孔 26:第二屏蔽金屬框 261:通孔 262:第二彈性抵頂部 27:矽膠圈 28:鎖緊件 29:封帽 3:第一端子模組 3a:第二端子模組 31:殼體 32:第三導電端子 321:彈性對接部 323:接線部 33:連接線 500:電機
圖1是本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連接器組合安裝在電機上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圖1的正視圖。 圖4是圖3的A-A剖視圖。 圖5是圖4的B-B剖視圖。 圖6是圖5中C處局部放大圖。 圖7是圖1中的連接器組合的立體分解圖。 圖8是圖7中第一連接器與端子模組連接在一起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9和圖10是圖7的兩個不同視角的分解圖。 圖11是圖10中的絕緣基座以及端子模組的進一步分解的分解圖。 圖12是圖7中第二連接器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13是圖12的分解圖。 圖14是圖12的另一視角的分解圖,圖中省略線纜相關結構的示意。 圖15是圖14中第二導電端子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16是圖7的連接器組合組裝在一起的正視圖。 圖17是圖16的D-D剖視圖。 圖18是圖16的E-E剖視圖。 圖19是圖16的F-F剖視圖。
100:連接器組合
1:第一連接器
132:鎖固機構
1322:鎖固突部
17:螺釘
2:第二連接器
23:線纜
25:鎖扣元件
500:電機

Claims (16)

  1. 一種第一連接器,其可以與一第二連接器對應鎖固,包括: 一絕緣基座,該絕緣基座的上表面設有一第一對接腔,而其下表面設有一第二對接腔; 多個第一導電端子,這些第一導電端子固定在該絕緣基座上,其上端向上伸入到該第一對接腔,而其下端則向下伸入到該第二對接腔內;及 一金屬鎖固板,其埋設在該絕緣基座上,該金屬鎖固板的中部具有一開口,這些第一導電端子上下貫穿於該開口內,該金屬鎖固板在該開口的兩側各向上突伸出一鎖固機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其中,該鎖固機構包括向上延伸的一鎖固片以及從該鎖固片的表面沿水平方向突設出的一鎖固突部,該鎖固突部大體呈圓柱形,其頂側形成一鎖止平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其中,該第一連接器還包括一屏蔽金屬框,該屏蔽金屬框將其中幾個第一導電端子包圍在其中,該屏蔽金屬框的主體位於該第一對接腔,而其下部向下突設至該第二對接腔。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其中,該屏蔽金屬框的主體包括圍成方框形的四側壁,每一側壁的下部向下突伸出一突片,每兩突片之間形成有一缺口;該第一對接腔與該第二對接腔之間設置有一分隔牆,該四突片向下穿過該分隔牆伸入該第二對接腔。
  5. 如請求項1-4任一項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其中,這些第一導電端子是實心針形的導電元件,其通過插件成型與該絕緣基座結合為一體。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基座的第二對接腔用於收容對應插入其內的一端子模組,該端子模組與這些第一導電端子對應電性連接在一起。
  7. 一種第二連接器,其可以與一第一連接器對應鎖固,包括: 一端子座; 多個第二導電端子,其固定在該端子座上,每一個第二導電端子具有一對接部和一接線部; 一線纜,其電性連接至該接線部; 一外蓋,其蓋設在該端子座上,該外蓋的兩側設有上下貫穿的兩樞轉槽,該外蓋還向外凸設有至少一鎖止凸部;及 一鎖扣元件,其包括一本體和從該本體的兩側彎折延伸出的兩鎖扣臂;該兩鎖扣臂可樞轉地對應收容在該兩樞轉槽內,每一鎖扣臂具有與該外蓋樞轉連接的一樞轉部以及用於與該第一連接器對應卡固的一卡固缺口;該本體朝內延伸出至少一鎖止彈片,該鎖止彈片能夠被該鎖止凸部擋止從而使該鎖扣元件保持在鎖定狀態。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第二連接器,其中,該鎖扣元件的本體上開設有至少一開孔,該開孔的下端緣向上並向內彎折延伸出該鎖止彈片。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第二連接器,其中,該鎖止凸部上設有沿上下方向傾斜延伸的一解鎖槽,在該鎖止彈片被該鎖止凸部止擋時,該解鎖槽連通至該鎖止彈片的內側。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第二連接器,其中,該端子座的兩側面分別沿上下方向凹設有一卡槽,該外蓋的相對兩內表面各向下突伸出一彈性扣臂,該彈性扣臂與該卡槽對應卡固在一起。
  11. 一種連接器組合,包括如請求項1-6任一項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和如請求項7-10任一項所述的第二連接器,該第一連接器的兩鎖固機構對應插入至該第二連接器的兩樞轉槽中,並與該第二連接器的鎖扣元件的卡固缺口對應鎖扣,該第一連接器的該等第一導電端子分別對應地與該第二連接器的該等第二導電端子的對接部對接。
  12. 一種連接器組合,包括: 一第一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基座及固定在該絕緣基座上的多個第一導電端子,該絕緣基座的上表面設有一第一對接腔,而下表面設有一第二對接腔,該第一導電端子大體呈針狀,其上端向上突伸於第一對接腔,而其下端向下突伸於第二對接腔; 一第二連接器,其與該第一連接器對應插接,該第二連接器包括一端子座、固定在該端子座上的多個第二導電端子、電性連接至該第二導電端子的一線纜及包圍在該端子座外周的一外蓋;每一個第二導電端子具有一彈性對接部,該彈性對接部對應與該第一導電端子的上端對接在一起;及 至少一端子模組,其包括一殼體及固定在該殼體內的多個第三導電端子,該殼體對應插入到該第一連接器的第二對接腔,每一個第三導電端子具有一彈性對接部,該第三導電端子的彈性對接部對應與該第一導電端子的下端對接在一起。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連接器組合,其中,該第一導電端子是實心針狀的導電元件,其通過插件成型固定到該絕緣基座。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連接器組合,其中,該第一連接器的絕緣基座的側壁上凹設有一導引槽,該第二連接器的外蓋的內壁上凸設有一導引肋,該導引肋對應插設在該導引槽中。
  15. 如請求項12-14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組合,其中,這些第一導電端子和這些第二導電端子中均包括多個用於傳遞訊號的訊號端子,該第一連接器和該第二連接器均還包括將這些訊號端子包圍在其中的一屏蔽金屬框。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連接器組合,其中,所述每一屏蔽金屬框的側壁向外突設有多個彈性抵頂部,這些第一連接器的屏蔽金屬框的彈性抵頂部抵頂在該絕緣基座的內壁,這些第二連接器的屏蔽金屬框的彈性抵頂部抵頂在該端子座的內壁。
TW110203036U 2020-12-23 2021-03-22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TWM6180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6782 2020-12-23
CN202011536782.2 2020-1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8050U true TWM618050U (zh) 2021-10-11

Family

ID=7960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3036U TWM618050U (zh) 2020-12-23 2021-03-22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TW110213747U TWM627233U (zh) 2020-12-23 2021-11-19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3747U TWM627233U (zh) 2020-12-23 2021-11-19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86748B2 (zh)
CN (1) CN114665326A (zh)
TW (2) TWM6180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9912A (zh) * 2021-11-12 2022-10-28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母座、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8773Y2 (ja) * 1991-06-07 1994-12-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分岐用の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JPH08250245A (ja) * 1996-01-23 1996-09-27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JPH11111382A (ja) * 1997-09-30 1999-04-23 Yazaki Corp 液密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JP2006024457A (ja) * 2004-07-08 2006-01-2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09289648A (ja) * 2008-05-30 2009-12-10 Yazaki Corp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5937046B2 (ja) * 2013-09-04 2016-06-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係止手段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コネクタ
DE102013111760B3 (de) * 2013-10-25 2015-04-09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JP6851887B2 (ja) 2017-04-12 2021-03-31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CN111525354B (zh) * 2019-02-02 2021-10-01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9912A (zh) * 2021-11-12 2022-10-28 深圳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母座、连接器组件及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86748B2 (ja) 2023-06-05
CN114665326A (zh) 2022-06-24
JP2022100286A (ja) 2022-07-05
TWM627233U (zh) 2022-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61109B1 (en) Fastener for all-purpose power supply sockets
US5080603A (en) Mountable connector for cable assembly
CN111525354B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JP6405360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キャリアを有す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US20150318639A1 (en) Lever-type connector
JP3987737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TWM607831U (zh) 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JP2018067379A (ja) コネクタ
JP509543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2904108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10190461B (zh) 插头连接器
CN111180966B (zh) 插头连接器
JP505964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7394520B (zh) 电连接器组合
TWM618050U (zh)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合
JP6658122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と制御機器との接続構造
WO2018105362A1 (ja) ゴム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JP4960324B2 (ja) 嵌合型コネクタ
TWM560709U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JP4975708B2 (ja) 嵌合型コネクタ
TW202213885A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JP2000090910A (ja) コネクタ
EP4071939A1 (en) Connector
US20230198204A1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unlocking mechanism
CN211208725U (zh) 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