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164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1645U
CN220021645U CN202320570060.1U CN202320570060U CN220021645U CN 220021645 U CN220021645 U CN 220021645U CN 202320570060 U CN202320570060 U CN 202320570060U CN 220021645 U CN220021645 U CN 220021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groove
locking
socke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00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硕
张秀华
李亚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700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1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1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1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及与所述插头对接的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入端设有锁扣槽的插座壳体及固定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插座端子,所述插头包括设有锁定腔体的插头壳体、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插头端子及安装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锁扣机构,所述插头外壳周缘设有安装所述锁扣机构且连通所述锁定腔体的安装槽,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扭簧及始终承受所述扭簧向前作用力的锁销,所述锁销包括锁销主体、自所述锁销主体横向右侧向前突入所述锁定腔体内的锁扣部、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左侧并被限位的自由端及自所述锁销主体右侧延伸出所述安装槽外的操作端。本申请锁扣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池储能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数据中心、基站及电网等领域,所有的应用领域有规模大小的区别,而电池储能是通过一个个电芯储能单元连接在一起而成,主要是能量的转移,需要一种连接器来导通各个储能单元并能提供大功率传输能力,储能连接器应用而生。
储能连接器除需要提供稳定接触传输性能外,还需要保证防水、连接的稳定性,不可因可控外力而造成连接松动,鉴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620678944.9号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储能连接器,除常规大功率传输外,为保证因意外拉动而脱离连接,还设置有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在插座本体的插入头部外周设置沿径向凸出的凸台、设置在所述插头的插置空间内的锁销组件,所述锁销组件锁定插入所述插置空间内的插入头部外的凸台以使其在不解锁状态下不能被拔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提供更稳定的锁扣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及与所述插头对接的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入端设有锁扣槽的插座壳体及固定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插座端子,所述插头包括设有锁定腔体的插头壳体、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插头端子及安装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锁扣机构,所述插头外壳周缘设有安装所述锁扣机构且连通所述锁定腔体的安装槽,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扭簧及始终承受所述扭簧向前作用力的锁销,所述锁销包括锁销主体、自所述锁销主体横向右侧向前突入所述锁定腔体内的锁扣部、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左侧并被限位的自由端及自所述锁销主体右侧延伸出所述安装槽外的操作端,所述扭簧施加弹力的位置位于所述锁扣部的右后方,所述插座壳体插入所述锁定腔体时,所述锁扣部卡入所述锁扣槽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右后方向下凸出形成有转轴,所述扭簧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扭簧转动部、自所述扭簧转动部延伸出的扭簧第一端与扭簧第二端,所述扭簧第一端支撑于所述锁销主体上,所述扭簧第二端支撑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扭簧第一端与所述扭簧第二端形成有小于90度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锁销主体下侧面开设有斜向右前方的扭簧限位槽,所述扭簧第一端位于所述扭簧限位槽内,所述扭簧第二端向上折弯形成有折弯端,所述安装槽壁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折弯端插入的固定孔,所述扭簧限位槽的宽度朝向右前方逐渐缩窄。
优选地,所述扭簧限位槽在径向方向对应所述锁扣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壁面上开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容纳所述锁销主体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左侧形成有前后限位所述自由端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前后宽度大于所述自由端的宽度,所述内凹槽左侧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纵向滑动槽,所述锁销主体顶面凸出形成有可于所述纵向滑动槽移动的纵向滑块。
优选地,所述锁定腔体为圆环形,所述锁扣部呈弧形结构适配所述锁定腔体,所述锁扣部包括设于所述锁扣部下侧面边缘的斜面及设于所述锁扣部顶面的锁止面,所述锁止面为平面并与所述锁扣槽抵持锁扣,所述斜面在圆周方向为弧形,在上下方向为斜面或倾斜弧面。
优选地,所述操作端延伸出所述安装槽外,所述操作端向后按压时使所述锁扣部退出所述锁定腔体并解锁所述插座,所述插座插入时,所述插座壳体周缘沿径向推动所述斜面使所述锁扣部远离所述锁定腔体。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横向两侧设有卡扣凸起,所述安装槽还凸出形成有若干定位柱,所述插头还包括有覆盖所述安装槽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面板部、自所述面板部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部、开设于所述侧板部上的卡扣槽及开设于所述面板部对应所述定位柱位置处的定位孔,所述盖板的卡扣槽卡扣于所述卡扣凸起上并覆盖所述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插头壳体包括沿上下方向设有插接腔的插接部、位于所述插接部外围的外围壁及与所述外围壁垂直延伸形成的螺接管,所述锁定腔体形成于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外围壁之间,所述插头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插接腔内的对接部及与所述对接部上端并向后延伸出所述螺接管外的连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端子座、置于所述端子座内的冠簧及将所述冠簧固定于所述端子座内的固定件,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端子座铆接固定的铆接部及自所述铆接部延伸至所述螺接管外的线缆连接部,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插头壳体一体成型以将所述插头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头壳体内,所述插接部外围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套设有密封圈,所述插头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线缆连接部外的弹性胶圈、套设于所述螺接管前端的密封圈及螺合于所述螺接管外的螺帽,所述螺帽挤压所述弹性胶圈与密封圈使之防水。
优选地,所述插座壳体包括安装面板、自所述安装面板向上延伸形成的上外壳、自所述安装面板向下延伸形成的下外壳、设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对接腔,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悬置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插针部,所述锁扣槽是自所述上外壳外周沿径向凹陷形成的,所述插座壳体插入所述锁定腔体内时,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座的对接腔内,所述插针部插入并电接触所述冠簧。
本申请通过扭簧沿径向提供弹性力给所述锁销主体,为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技术方案,同样实现了相应的功能与效果,且扭簧安装方便,复杂程度较低。
附图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的连接器组件的插头与插座的分离图;
图2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插头壳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退卡机构的锁销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退卡机构的锁销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为沿图1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
实施例二
图9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插头壳体的前侧视图;
图11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锁扣机构的执行件的立体图;
图12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锁扣机构的执行件与盖板的立体图;
图13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锁扣机构组装于所述插头壳体上的立体图。
实施例三
图14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立体组合图;
图15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插头壳体的前侧视图;
图16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锁扣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17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锁扣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18本申请电源插头的锁扣机构组装于所述插头壳体上的立体图。
实施例四
图19申请电源插头的锁扣机构组装于所述插头壳体上的立体图;
图20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插头壳体的前侧视图;
图21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锁扣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22为本申请电源插头的锁扣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如下:
插头-10;锁定腔体-10a;插接槽-10b;插头壳体-11;插接腔-11a;连通腔-11b;外围壁-111;插接部-112;密封槽-1121,1131;螺接管-113;螺纹-1132;密封圈-1133,16;安装槽-114,116,117,118;限位凸条-1141;避位槽-1142;定位槽-1143;凹陷部-1144;轨迹槽-1162;开口部-1164,1174,1184;定位柱-1165,1175,1185;卡扣凸起-1166,1176,1186;内凹槽-1171;转轴-1163,1172;固定孔-1173;纵向滑动槽-1177;限位槽-1178;横向滑动槽-1181;拉簧固定端-1182;卡槽-115;插头端子-12,13;对接部-12;端子座-121;冠簧-122;固定件-123;铆接尾部-124;连接部-13;铆接部-131;线缆连接部-132;铆接孔-133;弹性胶圈-14;螺帽-15;盖板-19;面板部-191;侧板部-192;卡扣槽-193;定位孔-194;弧形避让部-195。
插座-20;对接腔-20a;插座端子-21;固定部-211;插针部-212;导通部-213;限位凸环-214;指冒-215;插座壳体-22;安装面板-221;上外壳-222;下外壳-223;密封垫-224;螺孔-225;锁扣槽-226;锁紧弹片-227。
锁扣机构-30,40,50,60;锁销-30a,40a,50a,50b;弹簧-30b;拉簧-40b,60b;扭簧-50b;锁销主体-31,41,51,61;避位空间-311;操作端-32,42,52,62;锁扣部-33,43,53,63;锁止头部-331,431,531,631;斜面-332,432,532,632;第一端部-333;第二端部-334;锁止面-336,436,536;弹簧柱-34;卡扣弹臂-35;弹性臂部-351;卡扣部-352;倾斜端部-353;配合限位块-36;轨迹移动柱-44;拉簧固定柱-45,642;拉簧避让部-46;轴孔-47;拉簧第一端-401,601;拉簧第二端-402,602;扭簧转动部-501;扭簧第一端-502;扭簧第二端-503;折弯端-504;自由端-54;纵向滑块-55;扭簧限位槽-56;突出部-64;上凹部-641;拉簧避让缺口-65;横向滑块-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以图1所示X方向为横向右侧;以Y方向纵向前侧;以Z方向为垂直上方。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申请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10及插座20,所述插头10与插座20均为储能连接器,大电流传输。所述插座20安装于储能单元内,两个所述插头10安装于线缆的两端以与所述插座20对接来连通两个储能单元。
请继续参阅图2、图3所示,所述插座20包括插座壳体22、插装于所述插座壳体22内的插座端子21。所述插座壳体22包括外周贯穿有螺孔225的安装面板221、自所述安装面板221向上延伸形成的上外壳222及自所述安装面板221向下延伸形成的下外壳223。所述插座壳体22上下贯穿形成有对接腔20a,所述插座端子21固定于所述下外壳223内。所述下外壳223的下端部分的壁厚大于所述上外壳222的壁厚,并在所述下外壳223壁厚的上表面斜向轴芯方向凸出形成有若干锁紧弹片227。所述安装面板221底部还设有一密封垫224以与对象物压接密封。所述上外壳222的上端向圆心方向凹陷形成有锁扣槽226。
所述插座端子21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外壳223内的固定部211、自所述固定部211向下延伸形成的导通部213、自所述固定部211向上延伸形成的插针部212及自所述插针部212下侧向外凸出形成的限位凸环214。所述插针部212自由端套设有指冒215以防止误碰而触电。所述固定部211向所述限位凸环214方向的外径逐渐减小形成有倾斜面。所述插座端子21自所述插座壳体22下方向上插入,所述限位凸环214向外挤压所述锁紧弹片227,并最终越过所述锁紧弹片227,随后所述锁紧弹片227向圆心方向弹出并抵持在所述限位凸环214的下侧以固定所述插座端子21。
所述锁扣槽226是自所述上外壳222表面径向向内凹陷形成的,所述锁扣槽226上侧的上外壳222的外径不大于所述锁扣槽226下侧的上外壳222的外径。
请继续参阅图3、图4所示,所述插头10包括插头壳体11、位于所述插头壳体11内并与所述插座端子21对接的插头端子12,13、弹性胶圈14及螺帽15。所述插头壳体11呈L型结构,包括向下突出延伸形成的插接部112、形成于所述插接部112外围的外围壁111、形成于所述所述插接部112与所述外围壁111之间的锁定腔体10a、形成于所述插头壳体11上且位于所述锁定腔体10a周缘的安装槽114、与所述外围壁111垂直延伸形成的螺接管113、沿所述插接部112下端延伸出所述螺接管113自由端的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包括沿前后方向形成于所述插接部112内的插接腔11a及向后贯穿所述螺接管113并与所述插接腔11a连通的连通腔11b。所述插头端子12,13包括固定于所述插接腔11a内的对接部12及固定于所述连通腔体11b内的连接部13。所述对接部12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13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前端与所述对接部12连接在一起,具体地,所述对接部12与所述连接部13铆接在一起后,进行模内注塑成型所述插头壳体11。
所述插接部112向下凸出并插入所述插座20的对接腔20a内,所述插接部112的下端低于所述外围壁111的下端。所述插接部112的外表面凹设有密封槽1121,所述密封槽1121上装设有密封圈16,所述密封圈16被夹持于所述插接部112外表面与所述对接腔20a的内壁面之间实现密封。所述安装槽114沿横向开设于所述插头壳体11内并与所述锁定腔体10a连通。所述安装槽114优选位置为所述螺接管113与所述外围壁11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14可以开设于所述插头壳体11邻近所述锁定腔体10a的任一位置。所述螺接管113外周设有螺纹1132,所述螺纹1132内侧设有密封槽1131,所述密封槽1131上安装有密封圈1133。
所述插座端子的对接部12包括有呈筒状结构的端子座121、插入所述端子座121内的冠簧122及将所述冠簧122固定于所述端子座121内的固定件123。所述端子座121上端设有铆接尾部124,所述端子座121上侧设有限位所述冠簧122的限位台阶,所述固定件123套设于所述端子座121下端并将所述冠簧122封闭于内。所述插座端子21的插针部212插入所述端子座121内并与所述冠簧122弹性接触而电导通。所述连接部13包括铆接部131、自所述铆接部131向后延伸形成的线缆连接部132。所述铆接部131上开设有与所述端子座121的铆接尾部124铆接在一起的铆接孔133。所述线缆连接部132呈圆筒状结构,且所述线缆连接部132至少部分向后凸出螺接管113外。所述弹性胶圈14部分套设于所述线缆连接部132外,且部分向后超过所述线缆连接部132而不与所述线缆连接部132重叠。所述螺帽15螺合于所述螺接管113外,此时,所述弹性胶圈14部分被挤压于所述螺帽15与所述线缆连接部113之间密封,部分被挤压于线缆(未图示)与所述螺帽14之间实现对线缆的密封。所述密封圈1133被所述螺帽15向前挤压而实现密封,如此实现多重密封效果,保证防水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8所示,所述安装槽114包括自所述下侧壁面向内凸出形成的限位凸条1141、形成于所述限位凸条1141后侧的避位槽1142、自所述安装槽上侧壁面沿横向凹陷形成的定位槽1143、自所述安装槽114横向外侧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1144。所述定位槽1143的内壁面上向下凹陷或贯穿形成有卡槽115。所述安装槽1143前端至少部分连通所述锁定腔体10a。
所述锁扣机构30包括依次装入所述安装槽114内的弹簧30b及锁销30a。所述锁销30a包括沿横向延伸形成的锁销主体31、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31横向右侧的操作端32、自所述锁销主体31横向左侧向前延伸至所述锁定腔体10a内的锁扣部33、及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31一侧面上的卡扣弹臂35。所述操作端32对应于所述安装槽114的开口处并封闭所述安装槽114,所述操作端32可在横向方向上推动,推动距离以所述凹陷部1144的横向长度为限。所述锁扣部33包括伸入所述锁定腔体10a内的锁止头部331、形成于所述锁扣部33下侧面上的斜面332、形成于所述锁扣部33顶面上的锁止面336。所述斜面332包括相对第一端部333与第二端部334,所述第一端部333相较于第二端部334更靠下侧,且所述第二端部334更靠近所述插接部112的外表面。所述锁止面336为平面,所述斜面332也可以是弧面。
所述锁销主体31远离所述操作端32一侧设有弹簧柱34,所述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弹簧柱34上以免弹簧30b在推动时产生偏移。所述卡扣弹臂35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31的下侧面,具体地,所述锁销主体31的下侧面向上凹陷形成有避位空间311,所述卡扣弹臂35容纳于所述避位空间311内,所述卡扣弹臂35包括自横向右侧向左延伸于所述避位空间311内的弹性臂部351、形成于所述弹性臂部351左侧的卡扣部352及位于所述卡扣部352左侧的倾斜端部353。所述倾斜端部353的自由端位于所述避位空间311内且不超出所述锁销主体31的表面。所述锁销主体31的上表面还向上凸出形成有配合限位块36。
在组装时,先将所述弹簧30b套设于所述锁销主体31的弹簧柱34上,再将所述锁销30a及其上的弹簧30b向左推入所述安装槽114内。此时,所述配合限位块36插入所述安装槽114内的定位槽1143内以限定按压移动轨迹,所述卡扣弹臂35压入所述避位槽1142内,且所述避位槽1142在插入方向上逐渐加厚,以在初始插入状态时使所述倾斜端部353顺利插入而不会被干涉。继续推入后,所述卡扣弹臂35的卡扣部352在弹力作用下卡入所述卡槽115内以将所述锁销30a锁定在所述安装槽114内。此时所述弹簧30b已被压缩,且所述弹簧30b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安装槽114的左侧壁面上,所述锁销主体31的左侧与所述安装槽114的左侧壁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移动距离。
当所述插座20的上外壳222插入所述锁定腔体10a内时,所述上外壳222的上端缘先接触所述锁扣部33的斜面332的第一端部333,并施加给所述第一端部333向下与向左的力量,迫使所述锁销30a向左移动而导致锁扣部33至少部分退出所述锁定腔体10a,最终所述上外壳222完全插入,所述锁扣槽226与所述锁扣部33对应,而所述锁销30a在所述弹簧30b向右的回复力作用下向右移动,并使所述锁扣部33至少部分卡入所述锁扣槽226内,使所述锁止面336与所述锁扣槽226的上壁面锁定。
当需要将所述插头10与所述插座20分离时,向左按压所述操作端32,使所述锁销30a向左移动,同时,所述锁止头部331向左移动并退出所述锁定腔体10a与所述锁扣槽226,从而解锁所述插座20,进而通过外力拔出所述插头10。所述凹陷部1144提供了所述操作端32向左按压的空间。
本实施例相较于背景技术,通过在所述锁销30a上设置卡扣弹臂35,在所述插头壳体11对应位置处设置卡槽115内,通过所述卡扣弹臂35卡扣于所述卡槽115将所述锁销30a固定在所述安装槽114内,无需盖板,简化了零件使组装更方便,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至图13所示,相较于所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区别主要在于锁扣机构40,同时安装槽116进行了对应的修改。具体如下:所述安装槽116的下侧开放并设置封闭所述安装槽116的盖板19。所述安装槽116前侧与所述锁定腔体10a连通,所述安装槽116包括自所述安装槽116顶壁向下凸出延伸形成的转轴1163、位于所述转轴1163左侧的轨迹槽1162、位于所述转轴1163右侧的开口部1164、自所述安装槽116顶壁后侧向下凸出的一对定位柱1165及设于所述安装槽116横向两侧的卡扣凸起1166。所述定位柱1165分列于所述安装槽116后侧的横向两端,其中一个定位柱1165位于所述开口部1165后方。
所述盖板19包括面板部191、自所述面板部191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部192、开设于所述侧板部192上的卡扣槽193及开设于所述面板部191对应所述定位柱1165位置处的定位孔194。所述面板部191前端对应所述锁定腔体10a位置处设有弧形避让部195以避让所述锁定腔体10a。
所述锁扣机构40包括锁销40a及拉簧40b。所述拉簧40b包括拉簧第一端401与拉簧第二端402。所述锁销40a包括锁销主体41、贯穿所述锁销主体41中间部分形成的轴孔47、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41右侧并穿过所述开口部1164的操作端42、自所述锁销主体41左侧向前突出形成的锁扣部43、自所述锁销主体41顶面向上凸出形成的轨迹移动柱44、自所述锁销主体41右侧底面向下凸出形成的拉簧固定柱45。所述锁扣部43与实施例一的锁扣部33结构一致,包括有锁止头部431、斜面432、锁止面436等,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锁销主体41对应于所述拉簧固定柱45的后侧向上凹陷形成有拉簧避让部46,使所述拉簧40b至少部分与所述锁销主体41在横向方向重叠以节约空间。所述转轴44位于所述锁扣部43的右下方。
组装时,先将所述锁销主体41装入所述安装槽116内,所述轴孔47套入所述转轴1163内,所述操作端42延伸至所述开口部1164外,所述轨迹移动柱44进入所述轨迹槽1162内,再将所述拉簧40b的拉簧第一端401与拉簧第二端402分别挂接于所述锁销主体41上的拉簧固定柱45与所述安装槽116内的定位柱1165上。最后,将所述盖板19扣合于所述安装槽116下侧,具体地,所述侧板部192上的卡扣槽193与所述安装槽116横向两侧的卡扣凸起1166扣合在一起,所述定位柱1165对应插入所述定位孔194内以对所述盖板19进行定位定位。所述拉簧40b始终处于被拉伸的状态,所述盖板19安装后,所述盖板19在所述开口部1164后端处抵持所述操作端42以限制所述操作端42向后拨动。
当所述插座20的上外壳222插入所述锁定腔体10a时,所述上外壳222的边缘沿径向向外推挤所述锁扣部43的斜面432,使所述锁扣部43绕所述轴孔47、转轴1163转动而退出所述锁定腔体10a,从而使所述上外壳222插入所述锁定腔体10a内并被复位的所述锁扣部43锁定。当需要分离所述插头10与插座20时,向前推动所述操作端42进一步拉伸所述拉簧40b,所述锁销主体41开始转动,并使所述锁扣部43脱离所述插座壳体22的锁口槽226,从而解锁并分离所述插头10与所述插座2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孔47与所述转轴1163可以互换,即所述轴孔47设于所述安装槽116内,所述转轴1163设于所述锁销主体41上。
所述轨迹槽1162呈椭圆结构且大于所述轨迹移动柱44,使所述轨迹移动柱44沿所述轨迹槽1162设定的形状移动。
本实施例的锁扣机构40通过拉簧40b的拉伸来提供锁销40a的弹性力,保证了更强的解锁力量,提升了产品稳定性,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实施例四
请继续参阅图19至图22所示,相较于实施例二,实施例四区别在于锁扣机构60及安装槽118。具体地,所述安装槽118的壁面上沿横向开设有横向滑动槽1181、所述安装槽118横向右侧的后端凸出形成有拉簧固定端1182。其余所述开口部1184、定位柱1185、卡扣凸起1186、盖板19均与实施例二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拉簧固定端1182可以与所述定位柱1185合为一体,即对应的所述定位柱1185移动至所述拉簧固定端1182位置处,同时修改所述盖板19定位孔194的对应位置即可。
所述锁扣机构60包括锁销60a及拉簧60b,所述拉簧60b与实施例二一样,包括拉簧第一端601与拉簧第二端602。所述锁销60a包括锁销主体61、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61右侧并穿过所述开口部1184的操作端62、自所述锁销主体61左侧向前突出形成的锁扣部63、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61后端的拉簧避让缺口65、自所述锁销主体61向后凸出形成于所述拉簧避让缺口65左侧的突出部64及自突出部64向下凸出形成的拉簧固定柱642。所述锁扣部63与实施例二的锁扣部33结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突出部64下表面至少部分向上凹陷形成有上凹部641,所述拉簧固定柱642是自所述上凹部641向下凸出延伸形成的,如此,在所述拉簧第二端602挂接在所述拉簧固定柱642时,所述拉簧第二端602或所述拉簧60b不会向下超出所述锁销主体61的下表面。所述锁销主体61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形成有横向滑块66。
在组装时,先将所述锁销主体61装入所述安装槽118内,所述横向滑块66限位于所述横向滑动槽1181内且可在横向滑动。所述操作端62延伸至所述开口部1184外,再将所述拉簧60b的拉簧第一端601与拉簧第二端602分别挂接于所述安装槽118内的定位柱1185(或所述拉簧固定端1182)与所述锁销主体61上的拉簧固定柱642上。最后,将所述盖板19扣合于所述安装槽118下侧,具体地,所述侧板部192上的卡扣槽193与所述安装槽116横向两侧的卡扣凸起1186扣合在一起,所述定位柱1185对应插入所述定位孔194内以对所述盖板19进行定位定位。所述拉簧60b始终处于被拉伸的状态,使所述锁销60b被拉至开口部1184一侧为常态,即所述锁扣部63处于所述锁定腔体10a处于常态。所述拉环固定端1182与所述拉簧固定柱642构成的直线在横向方向与所述横向滑动槽1181平行。
当所述插座20插入所述锁定腔体10a时,所述上外壳222顶端施加力量给所述锁扣部63的斜面632,使所述锁扣部63的斜面632获得向下及向左的力量,进而使所述锁销60a克服所述拉簧60b的拉力向左移动并退出所述锁定腔体10a以使所述上外壳222插入,随后所述锁销60a在所述拉簧60b的拉力作用下复位,所述锁扣部63卡入所述上外壳222的锁扣槽226内锁定所述插座20。
当需要分离所述插座20与所述插头时,向左按压所述操作端62,使所述锁销60a克服所述拉簧60b的拉力向左移动,所述锁扣部63退出所述锁扣槽226进而解锁并分离所述插头10与插座20。
本实施例的采用按压方式进行解锁,操作更为方便,且使用拉簧60b提供弹性力,可以保持较好的解锁力量,避免锁扣失灵。
实施例三
请继续参阅图14至图18所示,本市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锁安装槽与锁扣机构,其他部分的产品结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三的安装槽117包括自所述安装槽117继续向上凹陷的内凹槽1171、形成于所述内凹槽1171横向一侧的限位槽1178、自所述安装槽117表面向下凸出形成的转轴1172、开设于所述安装槽117表面且位于所述转轴1172右侧的固定孔1173、沿前后方向开设于所述内凹槽117表面的纵向滑动槽1177。所述内凹槽1171前端与所述锁定腔体10a连通,所述固定孔1173位于所述纵向滑动槽1177的正后方,所述转轴1172位于所述纵向滑动槽1177与所述固定孔1173之间的左侧。所述限位槽1178可在前后方向限制对象物。其他结构如开口部1174、定位柱1175、卡扣凸起1176、盖板19与实施例四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锁扣机构50包括锁销50a与扭簧50b,所述扭簧50包括扭簧转动部501、自所述扭簧转动部501延伸形成的扭簧第一端502与扭簧第二端503。所述扭簧第二端503自由端向上折弯形成插入所述固定孔1173内的折弯端504。所述扭簧第一端502与所述扭簧第二端503之间形成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
所述锁销50a包括锁销主体51、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51右侧并穿过所述开口部1174的操作端52、自所述锁销主体51靠近所述操作端52一侧向前突出形成的锁扣部53、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51左侧的自由端54、自所述锁销主体51上表面向上凸出形成的纵向滑块55、倾斜开设于所述锁销主体51下表面上的扭簧限位槽56。所述自由端54被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178内,所述纵向滑块55进入所述纵向滑动槽1177内并可沿上下方向滑动。所述锁扣部53进入所述锁定腔体10a的右侧,所述锁扣部53的最前端与所述操作端52的前端面平齐,所述锁扣部53左侧逐渐向后凹陷,所述锁销主体51的自由端54前端面位于所述锁扣部53后侧。所述锁扣部53包括斜面532、锁止面536。所述扭簧限位槽56位于所述锁扣部53的右下侧,且所述扭簧限位槽56后端开口,且沿右前方开设。
组装时,先将所述锁销50a装入所述安装槽117内,具体地,所述自由端54进入所述限位槽1178内,所述限位槽1178的宽度大于所述自由端54的宽度,自由端54可在所述限位槽1178内前后小范围移动。所述纵向滑块55进入所述纵向滑动槽1177内,所述操作端52向右延伸出所述开口部1174外。再将所述扭簧50b的扭簧转动部501套入所述转轴1172外,所述扭簧第一端502卡入所述锁销50a的扭簧限位槽56内,所述扭簧第二端503的折弯端504插入所述固定孔1173内。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所述固定孔1173与所述折弯端504,在所述安装槽117设置一个抵持台阶,使所述扭簧第二端503抵持于所述抵持台阶上即可实现同样的效果。最后将所述盖板19组装于所述安装槽117外。常态下,所述锁销50a被所述扭簧50b的张力向前支撑,并使所述锁扣部53位于所述锁定腔体10a内。
当所述插座20插入所述锁定腔体10a时,所述上外壳222顶端施加力量给所述锁扣部53的斜面532,使所述锁扣部53的斜面532获得向后的力量,进而使所述锁销50a克服所述扭簧50b的张力向后移动,此时,所述自由端54前端被限位不可向前移动,所述锁扣部53一侧则向后移动,使所述锁扣部53退出所述锁定腔体10a,所述插座20的上外壳222继续插入后,所述锁扣部53卡入所述锁扣槽226内锁定。
当需要分离所述插座20与插头10时,向后按压所述操作端52,使所述锁销50a的锁扣部53一端克服所述扭簧50b的张力向后移动,所述锁扣部53退出所述锁扣槽226进而解锁并分离所述插头10与插座20。
本实施例的采用扭簧50b来提供锁紧的弹性力,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及与所述插头对接的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入端设有锁扣槽的插座壳体及固定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插座端子,所述插头包括设有锁定腔体的插头壳体、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插头端子及安装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锁扣机构,所述插头外壳周缘设有安装所述锁扣机构且连通所述锁定腔体的安装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扭簧及始终承受所述扭簧向前作用力的锁销,所述锁销包括锁销主体、自所述锁销主体横向右侧向前突入所述锁定腔体内的锁扣部、形成于所述锁销主体左侧并被限位的自由端及自所述锁销主体右侧延伸出所述安装槽外的操作端,所述扭簧施加弹力的位置位于所述锁扣部的右后方,所述插座壳体插入所述锁定腔体时,所述锁扣部卡入所述锁扣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右后方向下凸出形成有转轴,所述扭簧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扭簧转动部、自所述扭簧转动部延伸出的扭簧第一端与扭簧第二端,所述扭簧第一端支撑于所述锁销主体上,所述扭簧第二端支撑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扭簧第一端与所述扭簧第二端形成有小于90度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主体下侧面开设有斜向右前方的扭簧限位槽,所述扭簧第一端位于所述扭簧限位槽内,所述扭簧第二端向上折弯形成有折弯端,所述安装槽壁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折弯端插入的固定孔,所述扭簧限位槽的宽度朝向右前方逐渐缩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限位槽在径向方向对应所述锁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壁面上开设有向上凹陷形成的容纳所述锁销主体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左侧形成有前后限位所述自由端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前后宽度大于所述自由端的宽度,所述内凹槽左侧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纵向滑动槽,所述锁销主体顶面凸出形成有可于所述纵向滑动槽移动的纵向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腔体为圆环形,所述锁扣部呈弧形结构适配所述锁定腔体,所述锁扣部包括设于所述锁扣部下侧面边缘的斜面及设于所述锁扣部顶面的锁止面,所述锁止面为平面并与所述锁扣槽抵持锁扣,所述斜面在圆周方向为弧形,在上下方向为斜面或倾斜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端延伸出所述安装槽外,所述操作端向后按压时使所述锁扣部退出所述锁定腔体并解锁所述插座,所述插座插入时,所述插座壳体周缘沿径向推动所述斜面使所述锁扣部远离所述锁定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横向两侧设有卡扣凸起,所述安装槽还凸出形成有若干定位柱,所述插头还包括有覆盖所述安装槽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面板部、自所述面板部横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板部、开设于所述侧板部上的卡扣槽及开设于所述面板部对应所述定位柱位置处的定位孔,所述盖板的卡扣槽卡扣于所述卡扣凸起上并覆盖所述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包括沿上下方向设有插接腔的插接部、位于所述插接部外围的外围壁及与所述外围壁垂直延伸形成的螺接管,所述锁定腔体形成于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外围壁之间,所述插头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插接腔内的对接部及与所述对接部上端并向后延伸出所述螺接管外的连接部,所述对接部包括端子座、置于所述端子座内的冠簧及将所述冠簧固定于所述端子座内的固定件,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端子座铆接固定的铆接部及自所述铆接部延伸至所述螺接管外的线缆连接部,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插头壳体一体成型以将所述插头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头壳体内,所述插接部外围设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套设有密封圈,所述插头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线缆连接部外的弹性胶圈、套设于所述螺接管前端的密封圈及螺合于所述螺接管外的螺帽,所述螺帽挤压所述弹性胶圈与密封圈使之防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包括安装面板、自所述安装面板向上延伸形成的上外壳、自所述安装面板向下延伸形成的下外壳、设于所述插座壳体内的对接腔,所述插座端子包括悬置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插针部,所述锁扣槽是自所述上外壳外周沿径向凹陷形成的,所述插座壳体插入所述锁定腔体内时,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座的对接腔内,所述插针部插入并电接触所述冠簧。
CN202320570060.1U 2023-03-21 2023-03-21 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021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0060.1U CN220021645U (zh) 2023-03-21 2023-03-21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0060.1U CN220021645U (zh) 2023-03-21 2023-03-2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1645U true CN220021645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5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0060.1U Active CN220021645U (zh) 2023-03-21 2023-03-2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16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85536B1 (en) Cable end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mber
US6948978B2 (en)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such connector
US91663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ystem
EP2362498B1 (en)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JPS6316897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20050099504A (ko) 커넥터 위치 보장 부재를 구비한 전기 커넥터
KR101400581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7780466B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locking member
EP190513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007015U (zh) 电连接器
CN110752485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20021645U (zh) 电连接器
CN220492330U (zh) 插头锁扣机构及电源连接器
CN220492331U (zh) 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220021689U (zh) 电源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218997107U (zh) 线端连接器
US7059916B2 (en) Divided connector, a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and a method of connecting it with a mating connector
CN116387899A (zh) 带锁扣机构的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116387898A (zh) 插头锁扣机构及电源连接器
CN217468992U (zh) 具有辅助锁固装置的电连接器和相应电连接器套件
US7311545B2 (en)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cking member
KR20000071291A (ko) 로킹 기구 및 금속 스프링을 갖는 전기 커넥터
CN21083830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4665326A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合
CN220021680U (zh) 插头端子及锁扣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