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4814U - 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4814U
CN220534814U CN202321539447.7U CN202321539447U CN220534814U CN 220534814 U CN220534814 U CN 220534814U CN 202321539447 U CN202321539447 U CN 202321539447U CN 220534814 U CN220534814 U CN 220534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mold
injection
slider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94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相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a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ya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ya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ya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94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4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4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4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基座和至少两个注塑组件,注塑组件包括前模、后模和两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均于第一方向上滑动设置于基座上,且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后模设置于基座上,前模能够相对后模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后模,前模、后模和两个第一滑块之间能够围设形成可成型工件的注塑腔,至少一个第一滑块上开设有潜水式流道,潜水式流道连通注塑腔的流道口正对于注塑腔内形成安装位的空间;至少两个注塑组件于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在第一方向上,两个注塑组件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块同步移动。通过潜水进胶的方式成型工件,胶口痕迹小,且可使得胶口痕迹位于安装位,安装支撑脚垫后对胶口痕迹隐藏,提高美观性。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具体是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目前,对于通过注塑成型的音响产品的工件,容易在产品的外观面上存在气纹和印痕等胶口痕迹,影响工件的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以能够改善胶口痕迹,提高工件的美观性。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适用于注塑成型工件,所述工件具有用于安装支撑脚垫的安装位,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基座和至少两个注塑组件,所述注塑组件包括前模、后模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均于第一方向上滑动设置于基座上,且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后模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前模能够相对所述后模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后模,所述前模、所述后模和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能够围设形成可成型所述工件的注塑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潜水式流道,所述潜水式流道连通所述注塑腔的流道口正对于所述注塑腔内形成所述安装位的空间;
至少两个所述注塑组件于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两个所述注塑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同步移动。
可选地,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能够于第二方向上移动的驱动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注塑组件之间设置有所述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滑块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贴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驱动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斜面驱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相互远离。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具有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导向孔内,且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块,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后模;
所述驱动块驱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被压缩。
可选地,所述注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前模连接的第一斜导柱,未设置有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供第一斜导柱伸入的第一斜导柱孔;
所述前模向靠近所述后模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斜导柱伸入所述第一斜导柱孔以使所述第一滑块向靠近另一所述第一滑块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设有所述第一斜导柱孔的所述第一滑块背离内侧的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具有第一导向斜面;
所述注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前模连接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滑动的第一限位斜面,所述第一斜导柱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前模向靠近所述后模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斜面沿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移动,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滑块。
可选地,设有所述潜水式流道的所述第一滑块上还开设有顶胶孔,所述顶胶孔连通所述潜水式流道;
所述注塑组件还包括顶胶结构,所述顶胶结构包括第一顶针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顶针和第二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顶胶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顶针上,且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块,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针受压时能够压缩第二弹性件并伸入所述潜水式流道内。
可选地,所述顶胶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胶孔内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顶胶孔远离所述潜水式流道的一端,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顶胶孔的通孔,所述第一顶针在自然状态下抵接于所述限位块。
可选地,所述注塑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均于第三方向上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两个所述第二滑块能够与所述前模、所述后模和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围设形成所述注塑腔。
可选地,所述注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前模连接的第二斜导柱,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供第二斜导柱伸入的第二斜导柱孔;
所述前模向靠近所述后模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斜导柱伸入所述第二斜导柱孔以使所述第二滑块向靠近另一所述第二滑块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滑块背离另一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具有第二导向斜面;
所述注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前模连接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具有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滑动的第二限位斜面,所述第二斜导柱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前模向靠近所述后模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斜面沿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移动,以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二滑块。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设置第一滑块,且至少一个第一滑块上开设有潜水式流道,前模、后模和两个第一滑块之间能够围设形成可成型工件的注塑腔,如此可通过潜水进胶的方式成型工件,胶口痕迹小,而且由于潜水式流道的流道口正对于注塑腔内形成安装位的空间,如此可使得胶口痕迹位于安装位,在后期安装支撑脚垫后能够对胶口痕迹进行隐藏,提高美观性。而且注塑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注塑组件,便于一次性成型多个工件,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两个所述注塑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同步移动,可实现注塑组件之间的联动,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模具的俯视示意图一;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模具的俯视示意图二;
图9为图4中B-B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4中C-C向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基座;11、顶针孔;
2、注塑组件;21、前模;211、第一斜导柱;212、第二斜导柱;213、第一限位件;214、第二限位件;22、后模;23、第一滑块;231、潜水式流道;232、顶胶孔;24、第二滑块;241、第二斜导柱孔;
3、驱动块;
4、第一弹性件;
5、顶胶结构;51、第一顶针;52、第二弹性件;53、限位块;531、通孔;
6、第一耐磨块;61、第一导向斜面;
7、第二耐磨块;71、第二导向斜面;
8、第二顶针;
10、工件;101、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适用于注塑成型工件,工件10具有用于安装支撑脚垫的安装位101。示例性地,参照图1和图2,该工件10可以为音响的工件,工件10通过注塑成型,工件10上具有用于安装支撑脚垫的安装位101。工件10的安装位101的安装支撑脚垫用来支撑音响。或者,工件10还可以为选择为其他产品,比如家用电器等。
如图3至图11所示,该注塑模具包括基座1和至少两个注塑组件2,注塑组件2包括前模21、后模22和第一滑块23。其中,第一滑块23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滑块23均于第一方向上滑动设置于基座1上,且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后模22设置于基座1上,前模21能够相对后模22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后模22。前模21、后模22和两个第一滑块23之间能够围设形成可成型工件10的注塑腔,至少一个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潜水式流道231,潜水式流道231连通注塑腔的流道口正对于注塑腔内形成安装位101的空间。至少两个注塑组件2于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在第一方向上,两个注塑组件2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块23同步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块23和基座1两者中一者设置有导向凸起(图中未示出),另一者设置有沿第一滑块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槽图中未示出),导向凸起位于导向滑槽内。通过导向凸起和导向滑槽的配合对第一滑块23的移动进行导向,避免第一滑块23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偏移。
示例性地,导向凸起和导向滑槽可设置有至少一组,提高对第一滑块23的导向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后模22可以凸设于两个第一滑块23之间,如此在注塑时可形成工件10的腔体。或者上述后模22还可具有凹槽,可在注塑时形成工件10的凸起。或者,上述后模22还可以部分凸设于两个第一滑块23之间,另一部分具有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块23具有注塑位置和脱模位置,当第一滑块23位于注塑位置时,两个第一滑块23能够和前模21及后模22围设形成可成型工件10的注塑腔。第一滑块23位于注塑位置时,两个第一滑块23之间的距离最小。当第一滑块23在脱模位置时,两个第一滑块23之间的距离最大,此时便于工件10的脱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前模21相对后模22也具有注塑位置和脱模位置,前模21由其注塑位置向脱模位置移动时,前模21向远离后模22的方向移动。前模21由其脱模位置向注塑位置移动时,前模21向靠近后模22的方向移动。当前模21位于注塑位置时,前模21能够和后模22及两个第一滑块23围设形成可成型工件10的注塑腔。当前模21位于脱模位置时,便于工件10的脱模。
具体实现时,该注塑模具的具体使用方法为:注塑时,使得两个第一滑块23位于各自的注塑位置,前模21位于注塑位置,此时前模21、后模22和两个第一滑块23之间围设形成能够成型工件10的注塑腔,然后向潜水式流道231内输入融化的材料,融化的材料通过潜水式流道231进入到注塑腔。由于潜水式流道231的流道口正对注塑腔内形成安装位101的空间,从而可使得胶口痕迹位于支撑脚垫的安装位101,胶口痕迹小,而且后期通过支撑脚垫遮盖后,胶口痕迹被隐藏,能够提高工件10的美观性。
当需要脱模时,使得两个第一滑块23由各自的注塑位置移动至脱模位置,使得前模21由其注塑位置移动至脱模位置,此时工件10被露出。
示例性地,参照图3,上述注塑组件2可以设置有两个,两个注塑组件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实现同时注塑成型两个工件10,提高效率。或者,上述注塑组件2还可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
综上,本公开提供的注塑模具,注塑组件2通过设置第一滑块23,且至少一个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潜水式流道231,前模21、后模22和两个第一滑块23之间能够围设形成可成型工件10的注塑腔,如此可通过潜水进胶的方式成型工件,胶口痕迹小,而且由于潜水式流道231的流道口正对于注塑腔内形成安装位101的空间,如此可使得胶口痕迹位于安装位101,在后期安装支撑脚垫后能够对胶口痕迹进行隐藏,提高美观性。而且注塑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注塑组件2,便于一次性成型多个工件10,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两个所述注塑组件2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3同步移动,可实现注塑组件2之间的联动,提高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6,注塑模具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能够于第二方向上移动的驱动块3,在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注塑组件2之间设置有驱动块3,驱动块3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第一斜面,第一滑块上具有与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驱动块3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斜面驱动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块23相互远离。
也就是说,在第一方向上,两个注塑组件2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块23相互远离时的移动是由驱动块3来驱动的,由于驱动块3上有第一斜面,第一滑块23上具有第二斜面,驱动块3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时并向两个第一滑块23之间插入时,会产生对第一滑块23在第一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推动第一滑块23移动。
示例性地,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其中第一方向如图3中的ab方向,第二方向如图3中的ef方向。可以是当驱动块3向下移动时驱动两个第一滑块23相互远离。或者,还可以是当驱动块3向上移动时驱动两个第一滑块23相互远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始终保持接触,也就是说驱动块3与两个第一滑块23始终保持接触,有利于提高第一滑块23在注塑位置或脱模位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6,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具有第二斜面的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孔,第一弹性件4位于导向孔内,且一端抵持于第一滑块23,另一端抵持于后模22。驱动块3驱动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块23相互远离时,第一弹性件4被压缩。
也就是说,当两个第一滑块23相互远离时,第一滑块23会压缩第一弹性件4,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4对第一滑块23产生反作用力,当驱动块3对第一滑块23的作用力减小时,第一滑块23在第一弹性件4的作用下相互靠近。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块3向下移动而驱动第一滑块23相互远离,使得第一滑块23由脱模位置移动至注塑位置.在驱动块3向上移动时,第一滑块23在第一弹性件4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使得第一滑块23由注塑位置移动至脱模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注塑组件2还包括与前模21连接的第一斜导柱211,未设置有第二斜面的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供第一斜导柱211伸入的第一斜导柱孔;当前模21向靠近后模22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斜导柱211伸入第一斜导柱孔以使第一滑块23向靠近另一第一滑块23的方向移动。当前模21向远离后模22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斜导柱211脱出第一斜导柱孔以使第一滑块23向远离另一第一滑块23的方向移动。
也就是说,未设置第二斜面的第一滑块23的移动由前模21通过第一斜导柱211带动,因此,第一滑块23在注塑位置和脱模位置之间的切换由前模21通过第一斜导柱211来驱动。
示例性地,前模21相对后模22上下移动。当前模21相对后模22向下移动时,第一斜导柱211在第一斜导柱孔内下移,从而第一斜导柱211对第一滑块23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滑块23向靠近另一第一滑块23的方向移动,实现两个第一滑块23的相互靠近,也就是使得第一滑块23移动至注塑位置。当前模21相对后模22向上移动时,第一斜导柱211在第一斜导柱孔内上移,第一斜导柱211对第一滑块23的作用力使得第一滑块23向远离另一第一滑块23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两个第一滑块23的相互远离,也就是使得第一滑块23由注塑位置移动至脱模位置。如此可通过前模21的移动第一滑块23于基座1上移动,便于该注塑模具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前模21和第一滑块23在各自的注塑位置和脱模位置是同步切换的,也就是说当前模21由其自身脱模位置向注塑位置移动时,通过第一斜导柱211驱动第一滑块23由其自身的脱模位置向注塑位置移动。当前模21由其自身注塑位置向脱模位置移动时,通过第一斜导柱211驱动第一滑块23由其自身的注塑位置向脱模位置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开设有第一斜导柱孔的第一滑块23背离另一第一滑块23的一侧具有第一导向斜面61。注塑组件还包括与前模21连接的第一限位件213,第一限位件213具有能够沿第一导向斜面61移动的第一限位斜面,第一斜导柱211穿设于第一限位件213。前模21向靠近后模22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一限位件213移动以使第一限位斜面沿第一导向斜面61移动,以在第一方向上限位第一滑块2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213,能够在前模21向靠近后模22方向移动时,第一限位件213的第一限位斜面沿第一导向斜面61移动,不仅能够起到驱动该第一滑块23向靠近另一第一滑块23移动的作用,而且能够在前模21与第一滑块23配合形成注塑腔时对第一滑块23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滑块23移动,保证注塑腔的完整性,提高工件10的良品率。而在前模21向远离后模22方向移动时,第一限位面沿第一导向斜面61上滑而解除对第一滑块23的限位。
也就是说,上述第一斜导柱211和第一限位件213是同步移动的,第一斜导柱211驱动第一滑块23移动的同时,第一限位件213的第一限位斜面沿第一导向斜面61滑动。
具体地,当前模21相对后模22下移时,第一斜导柱211推动第一滑块23向靠近另一第一滑块23的方向移动时,同时第一限位件213的第一限位斜面沿第一导向斜面61下移,也起到推动第一滑块23向靠近另一第一滑块23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同时在第一斜导柱211停止移动后对第一滑块23进行限位。此时第一滑块23位于注塑位置。
当前模21相对后模22上移时,第一斜导柱211推动第一滑块23向远离另一第一滑块23的方向移动时,同时第一限位斜面沿第一导向斜面上移,第一限位件213逐渐解除对第一滑块23的限位。当第一滑块23移动至脱模位置时,第一限位件213与第一滑块23脱离接触。
示例性地,参照图5,开设有第一斜导柱孔的第一滑块23背离另一第一滑块2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耐磨块6,第一耐磨块6上设置有上述第一导向斜面61。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块6,并在第一耐磨块6上设置第一导向斜面61,能够延长第一滑块23的使用寿命,避免第一滑块23出现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耐磨块6的数量与限位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开设有潜水式流道231的第一滑块23上还开设有连通潜水式流道231的顶胶孔232。该注塑模具还包括顶胶结构5,顶胶结构5包括第一顶针51和第二弹性件52,第一顶针51和第二弹性件52均设置于顶胶孔232内,第二弹性件52套设于第一顶针51上,且一端抵持于第一滑块23,另一端抵持于第一顶针51,第一顶针51受压时能够压缩第二弹性件52并伸入潜水式流道231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注塑过程中,融化的材料通过潜水式流道231输入至注塑腔内,遗留在在潜水式流道231内的材料也会固化,因此在注塑完成后需要将潜水式流道231内固化的材料顶出。通过设置第一顶针51,第一顶针51在外力作用向下压缩第二弹性件52并伸入潜水式流道231,将固化的材料顶出,而且第一顶针51在不受外力时,在第二弹性件52的作用下退出潜水式流道231,避免对下次的注塑产生影响。
示例性地,参照图10,上述第二弹性件52优选为柱弹簧。
示例性地,参照图10,顶胶孔232为阶梯孔,第一顶针51上设置有限位台阶,第二弹性件52位于阶梯孔的阶梯面和限位台阶之间,其中,在第一顶针51处于自然状态下,阶梯面相对限位台阶靠近潜水式流道231,也就是阶梯面位于限位台阶上方。
进一步地,顶胶结构5还包括设置于顶胶孔232内的限位块53,限位块53位于顶胶孔232远离潜水式流道231的一端,限位块53上开设有通孔531,第一顶针51在自然状态下抵接于限位块53。也就是说,通过限位块53对第一顶针51进行限位,避免第一顶针51脱出顶胶孔232。
示例性地,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上述限位块53内嵌于第一滑块23内,且通过螺钉连接于第一滑块23。或者限位块53还可通过粘接、卡接或焊接等方式与第一滑块23连接。
进一步地,后模22或基座1上开设有顶针孔11。注塑模具还包括驱动件(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顶针8,第二顶针8设置于顶针孔11内,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顶针8于顶针孔11内移动;当顶针孔11与通孔531对齐时,第二顶针8能够穿过通孔531以驱动第一顶针51移动以伸入潜水式流道231内。
示例性地,参照图10,上述顶针孔11设置于基座1上,当第一滑块23滑动使得通孔531和顶针孔11错开时,第二顶针8无法驱动第一顶针51上移。当第一滑块23滑动使得通孔531和顶针孔11对齐时,第二顶针8可伸入通孔531内驱动第一顶针51上移。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有潜水式流道231的第一滑块23具有注塑位置和脱模位置,前模21通过第一斜导柱211驱动第一滑块23在注塑位置和脱模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滑块23位于注塑位置时,顶针孔11和通孔531错开,该第一滑块23能够与前模21、后模22和另一第一滑块23围设形成注塑腔,此时可通过潜水式流道231向注塑腔内输入融化的材料进行工件10的注塑。当第一滑块23位于脱模位置时,顶针孔11和通孔531对齐,此时驱动件可驱动第二顶针8向上移动而通过通孔531带动第一顶针51伸入至潜水式流道231内,第一顶针51伸入潜水式流道231中将剩余的固化的材料顶出,并且第一顶针51移动过程中压缩第二弹性件52。当驱动件驱动第二顶针8移动而使得第一顶针51失去推力时,第一顶针51在第二弹性件52的作用下回到自然状态。
示例性,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参照图,其中一个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上述潜水式流道231,具体为设置有第二斜面的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潜水式流道231,而开设有第一斜导柱孔的第一滑块23上未开设潜水式流道231。或者还可以是注塑组件2的两个第一滑块23上均开设有潜水式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8和图11,注塑组件2还包括两个第二滑块24,两个第二滑块24均于第三方向上滑动设置于基座1上,且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两个第二滑块24能够和前模21、后模22及两个第一滑块23之间围设形成上述注塑腔。
也就是说,围设形成注塑腔的前模21能够相对后模22移动,两个第一滑块23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第二滑块24也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如此在注塑时,两个第一滑块23可相互靠近,两个第二滑块24相互靠近,前模21、两个第一滑块23、两个第二滑块24和后模22围设形成上述注塑腔。当注塑完成后,可使得前模21向远离后模22方向移动,使得两个第一滑块23相互远离,使得两个第二滑块24相互远离,便于将工件10的取出,也就是便于工件10的脱模。
示例性地,参照图7,第二滑块24的滑动方向可以选择为与第一滑块23的滑动方向相垂直,也就是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其中第一方向如图7中的ab方向,第三方向为如图7中的cd方向,而第三方向如图7中的ef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或者,第二滑块24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滑块23的运动方向的夹角还可大于90°或小于9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滑块24具有注塑位置和脱模位置,当第二滑块24位于注塑位置时,两个第二滑块24能够和前模21、后模22以及两个第一滑块23围设形成可成型工件10的注塑腔。第二滑块24位于注塑位置时,两个第二滑块24之间的距离最小。当第二滑块24在脱模位置时,两个第二滑块24之间的距离最大,此时便于工件10的脱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注塑组件2还包括与前模21连接的第二斜导柱212,第二滑块24上开设有供第二斜导柱212伸入的第二斜导柱孔241;当前模21向靠近后模22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二斜导柱212伸入第二斜导柱孔241以使第二滑块24向靠近另一第二滑块24的方向移动。当前模21向远离后模22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二斜导柱212脱出第二斜导柱孔241以使第二滑块24向远离另一第二滑块24的方向移动。
也就是说,第二滑块24的移动由前模21通过第二斜导柱212带动,因此,第二滑块24在注塑位置和脱模位置之间的切换由前模21通过第二斜导柱212来驱动。
示例性地,前模21相对后模22上下移动,当前模21相对后模22向下移动时,第二斜导柱212在第二斜导柱孔241内下移,从而第二斜导柱212对第二滑块24的作用力使得第二滑块24向靠近另一第二滑块24的方向移动,实现两个第二滑块24的相互靠近,也就是使得第二滑块24移动至注塑位置。当前模21相对后模22向上移动时,第二斜导柱212在第二斜导柱孔241内上移,第二斜导柱212对第二滑块24的作用力使得第二滑块24向远离另一第二滑块24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两个第二滑块24的相互远离,也就是使得第二滑块24由注塑位置移动至脱模位置。如此可通过前模21的移动第二滑块24于基座1上移动,便于该注塑模具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前模21和第二滑块24在各自的注塑位置和脱模位置是同步切换的,也就是说当前模21由其自身脱模位置向注塑位置移动时,通过第二斜导柱212驱动第二滑块24由其自身的脱模位置向注塑位置移动。当前模21由其自身注塑位置向脱模位置移动时,通过第二斜导柱212驱动第二滑块24由其自身的注塑位置向脱模位置移动。
进一步地,前模21、第二滑块24和设有第一斜导柱孔的第一滑块23是同步移动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第二滑块24背离另一第二滑块24的一侧具有第二导向斜面71。注塑组件2还包括与前模21连接的第二限位件214,第二限位件214具有能够沿第二导向斜面71移动的第二限位斜面,第二斜导柱212穿设于第二限位件214。前模21向靠近后模22方向移动时,带动第二限位件214移动以使第二限位斜面沿第二导向斜面71移动,以在第二方向上限位第二滑块24。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限位件214,能够在前模21向靠近后模22方向移动时,第二限位件214的第二限位斜面沿第二导向斜面71移动,不仅能够起到驱动该第二滑块24向靠近另一第二滑块24移动的作用,而且能够在前模21与第二滑块24配合形成注塑腔时对第二滑块24进行限位,避免第二滑块24移动,保证注塑腔的完整性,提高工件10的良品率。而在前模21向远离后模22方向移动时,第二限位面沿第二导向斜面71上反向移动而解除对第二滑块24的限位。
也就是说,上述第二斜导柱212和第二限位件214是同步移动的,第二斜导柱212驱动第二滑块24移动的同时,第二限位件214的第二限位斜面沿第二导向斜面71滑动。
具体地,当前模21相对后模22下移时,第二斜导柱212推动第二滑块24向靠近另一第二滑块24的方向移动时,同时第二限位件214的第二限位斜面沿第二导向斜面71下移,也起到推动第二滑块24向靠近另一第二滑块24的方向移动的作用,同时在第二斜导柱212停止移动后对第二滑块24进行限位。此时第二滑块24位于注塑位置。
当前模21相对后模22上移时,第二斜导柱212推动第二滑块24向远离另一第二滑块24的方向移动时,同时第二限位斜面沿第二导向斜面71上移,第二限位件214逐渐解除对第二滑块24的限位。当第二滑块24移动至脱模位置时,第二限位件214与第二滑块24脱离接触。
示例性地,参照图11,开设有第二斜导柱孔241的第二滑块24背离另一第二滑块2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耐磨块7,第二耐磨块7上设置有上述第二导向斜面71。通过设置第二耐磨块7,并在第二耐磨块7上设置第二导向斜面71,能够延长第二滑块24的使用寿命,避免第二滑块24出现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耐磨块7的数量与第二限位件214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模具,适用于注塑成型工件(10),所述工件(10)具有用于安装支撑脚垫的安装位(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基座(1)和至少两个注塑组件(2),所述注塑组件(2)包括前模(21)、后模(22)和第一滑块(23),所述第一滑块(2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3)均于第一方向上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且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后模(22)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前模(21)能够相对所述后模(22)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后模(22),所述前模(21)、所述后模(22)和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3)之间能够围设形成可成型所述工件(10)的注塑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潜水式流道(231),所述潜水式流道(231)连通所述注塑腔的流道口正对于所述注塑腔内形成所述安装位(101)的空间;
至少两个所述注塑组件(2)于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两个所述注塑组件(2)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3)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能够于第二方向上移动的驱动块(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注塑组件(2)之间设置有所述驱动块(3),所述驱动块(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均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滑块(23)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贴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驱动块(3)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斜面驱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3)相互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具有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第一弹性件(4)位于所述导向孔内,且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块(23),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后模(22);
所述驱动块(3)驱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3)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弹性件(4)被压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前模(21)连接的第一斜导柱(211),未设置有所述第二斜面的所述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供第一斜导柱(211)伸入的第一斜导柱孔;
所述前模(21)向靠近所述后模(22)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斜导柱(211)伸入所述第一斜导柱孔以使所述第一滑块(23)向靠近另一所述第一滑块(23)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开设有所述第一斜导柱孔的所述第一滑块(23)背离内侧的所述第一滑块(23)的一侧具有第一导向斜面(61);
所述注塑组件(2)还包括与所述前模(21)连接的第一限位件(213),所述第一限位件(213)具有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斜面(61)滑动的第一限位斜面,所述第一斜导柱(211)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3);
所述前模(21)向靠近所述后模(22)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213)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斜面沿所述第一导向斜面(61)移动,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滑块(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开设有所述潜水式流道(231)的所述第一滑块(23)上还开设有顶胶孔(232),所述顶胶孔(232)连通所述潜水式流道(231);
所述注塑组件(2)还包括顶胶结构(5),所述顶胶结构(5)包括第一顶针(51)和第二弹性件(52),所述第一顶针(51)和第二弹性件(52)均设置于所述顶胶孔(232)内,所述第二弹性件(52)套设于所述第一顶针(51)上,且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滑块(23),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顶针(51),所述第一顶针(51)受压时能够压缩第二弹性件(52)并伸入所述潜水式流道(2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胶结构(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胶孔(232)内的限位块(53),所述限位块(53)位于所述顶胶孔(232)远离所述潜水式流道(231)的一端,所述限位块(53)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顶胶孔(232)的通孔(531),所述第一顶针(51)在自然状态下抵接于所述限位块(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组件(2)还包括两个第二滑块(24),两个所述第二滑块(24)均于第三方向上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上,且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两个所述第二滑块(24)能够与所述前模(21)、所述后模(22)和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3)围设形成所述注塑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组件(2)还包括与所述前模(21)连接的第二斜导柱(212),所述第二滑块(24)上开设有供第二斜导柱(212)伸入的第二斜导柱孔(241);
所述前模(21)向靠近所述后模(22)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斜导柱(212)伸入所述第二斜导柱孔(241)以使所述第二滑块(24)向靠近另一所述第二滑块(24)的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24)背离另一所述第二滑块(24)的一侧具有第二导向斜面(71);
所述注塑组件(2)还包括与所述前模(21)连接的第二限位件(214),所述第二限位件(214)具有能够沿所述第二导向斜面(71)滑动的第二限位斜面,所述第二斜导柱(212)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14),所述前模(21)向靠近所述后模(22)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限位件(214)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限位斜面沿所述第二导向斜面(71)移动,以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二滑块(24)。
CN202321539447.7U 2023-06-15 2023-06-15 注塑模具 Active CN220534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9447.7U CN220534814U (zh) 2023-06-15 2023-06-15 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9447.7U CN220534814U (zh) 2023-06-15 2023-06-15 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4814U true CN220534814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0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9447.7U Active CN220534814U (zh) 2023-06-15 2023-06-15 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4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82762U (zh) 一种带侧孔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12045728U (zh) 一种多模腔的光学镜片注塑模具
CN109228194A (zh) 具有异型倒扣斜顶机构的汽车保险杆模具
CN220534814U (zh) 注塑模具
US20100124581A1 (en) Injection mold with workpiece trimming edge
CN220548620U (zh) 注塑模具
CN215969769U (zh) 一种线束一体注塑密封件模具的抽芯机构
CN215396622U (zh) 显示屏胶框注塑模具
CN214926595U (zh) 一种碳纤维纹理车模上座注塑模具
CN214773723U (zh) 一种出风口上盖注塑模具
CN113752493A (zh) 一种注塑模具交叉斜顶脱倒扣机构
CN110370566B (zh) 一种弹板式抽芯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CN213860529U (zh) 一种侧斜弹块滑动脱模机构
CN205044069U (zh) 一种塑料帽罩成型模具
CN21070581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
CN210308870U (zh) 自动断料注塑模具
CN216658766U (zh) 一种具有倒扣自动脱离的注塑模具
CN215550547U (zh) 一种玩具塑料模具
CN217395570U (zh) 一种提升使用强度的模具
CN219543893U (zh) 一种用于制备显示器卡扣的模具结构
CN215550616U (zh) 型芯反置的注塑模具
CN111152414B (zh) 一种球环形壳体用合金注塑模具
CN218985568U (zh) 一种具有单端异向斜槽塑料件成型后模
CN218948361U (zh) 汽车仪表装饰板模具脱模结构
CN217021205U (zh) 一种玻璃嵌件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