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0289U - 一种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0289U
CN220510289U CN202321569994.XU CN202321569994U CN220510289U CN 220510289 U CN220510289 U CN 220510289U CN 202321569994 U CN202321569994 U CN 202321569994U CN 220510289 U CN220510289 U CN 220510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ignal
circuit board
cable
p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99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初
唐辉
李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0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0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3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9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5Mounting of expansion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52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7Coupling devices presenting arrays of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computer periph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电路板;一个或多个塑胶主体,所述塑胶主体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的塑胶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插口;芯片,安装于电路板上;第一导电端子,被保持在所述塑胶主体的第一插口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第一信号线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电性连接,另一端连接至电路板上且与芯片连接导通;第一信号传输部件,与芯片连接导通。本实用新型将芯片安装于连接器的电路板上,安装维护更加方便,且可通过芯片对信号进行功能控制以及配置,可实现多性能扩展,提升访问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为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芯片技术是将所有接口模块(包括控制模块)都连接到一个矩阵式背板上,通过芯片到芯片的直接转发,可同时进行多个模块之前的通信,其特点是访问效率高、适合同时进行多点访问,容易提供非常高的带宽,并且性能扩展方便,不易受CPU总线以及内存技术的限制。现有的芯片一般设置于服务器主板上,服务器主板空间有限,芯片安装维修不方便。
现有的混合式线缆连接器,如公开号为CN212571566U的专利公开的结构,将线缆焊接在转接板上,转接板与端子组插接,线缆通过转接板的走线与端子组导通。高速线缆与电路板连接时,由于电路板走线、过孔和连接器中发生损耗容易引起信号的完整性下降,焊点的阻抗不稳定。而将所有的线缆与接线端子连接,则需要大量的接线端子,在连接的线缆多时,无法实现小型化轻量化设计,无法实现电路板的功能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以便于安装,实现对信号的功能控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电路板;一个或多个塑胶主体,所述塑胶主体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的塑胶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插口;芯片,安装于电路板上;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塑胶主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第一对接部和第一尾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口内;第一信号线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电性连接,另一端连接至电路板上且与芯片连接导通;第一信号传输部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且与芯片连接导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信号线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还包括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第二对接部和第二尾部,所述第二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口内,所述第二尾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缆电连接。
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及第二信号传输部件,所述塑胶主体侧边设置有第二插口,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对接端和接触端,所述对接端位于所述第二插口内;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件与电路板连接;所述接触端连接至电路板上并直接与第二信号传输部件导通;或者所述接触端连接至电路板上且与芯片连接导通,所述芯片与第二信号传输部件连接导通。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件为第一连接器、第一信号外接线缆、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第一金手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件为第二连接器、第二信号外接线缆、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第二金手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缆的端部直接焊接于电路板上,或者在电路板上设置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一信号线缆通过第三连接器与电路板电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一信号线缆用于传输边带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及第二信号线缆用于传输高速信号,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为电源端子。
进一步的,当所述的塑胶主体为一个时,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并排间隔设置于第一插口内;当所述的塑胶主体为多个时,所述的多个塑胶主体设置于电路板的同一侧上,或者分别排列设置于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设置于任意一个或多个塑胶主体的第一插口内。
至少一个所述塑胶主体设置有第二插口,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端直接安装于第二插口内,或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端安装于端子连接器上,所述端子连接器安装于第二插口内。
其中,还包括端子保持机构及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于第一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端子保持机构包括导电构件及围绕所述导电构件的绝缘后塞,所述接地端子通过导电构件连接导通,所述端子保持机构被附接到所述塑胶主体,以将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塑胶主体中。
优选的,所述导电构件包括连接主体及从连接主体凸伸出与接地端子位置相对应的接触臂,接触臂上设置有凹点,所述接地端子上设置有凸点,接地端子的端部搭接于接触臂)上,且凸点插入凹点内实现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后塞包括基部、分隔部及支撑臂,所述的分隔部从基部凸伸出,分隔部上设置有若干阶梯槽,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接地端子安装于阶梯槽内且相互分隔,所述支撑臂从分隔部凸伸出,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与第一信号端子搭接于支撑臂上。
所述分隔部上还设置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对应设置于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焊接位置下方,所述避空槽的深度为0.1mm~3.0mm,宽度为0.10mm~3.0mm。
优选的,还包括注塑在塑胶主体上的绝缘的外模,所述外模覆盖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一信号线缆,以及第二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线缆的电连接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主体的上、下两侧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外模注塑于塑胶主体上时填充所述凹槽成型为卡块,所述凹槽内部的宽度尺寸大于凹槽出口的宽度尺寸,从而增加所述外模与所述塑胶主体的保持力。
优选的,所述塑胶主体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块,固定块之间形成锡丝固定槽,所述锡丝固定槽用于放置焊接用的锡丝。
其中,所述塑胶主体的两侧端为安装部,安装部内设置有通槽,通槽内嵌设有螺母。所述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部上,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至通槽内与螺母锁固。
优选的,所述电源端子包括数个鱼眼端子,所述塑胶主体在鱼眼端子两侧设置有数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端部凸出于鱼眼端子外,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接触孔及定位槽,所述定位柱安装至定位槽内,所述鱼眼端子插入至接触孔内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为一体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件和第二信号传输部件分别设置于电路板的两侧端。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的宽度。所述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分别固定于塑胶主体两侧端,所述第一信号线缆与第一信号端子的连接端以及第二信号线缆与第二信号端子的连接端部呈L型弯折,所述电路板的连接部位于第一信号线缆及第二信号线缆的弯折内侧,连接部与外模端部设置有间隙。
优选的,设定第一信号线缆及第二信号线缆的厚度尺寸为a,则间隙尺寸为1a~10a。
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置有两块,分别为固定在塑胶主体的两侧端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电源端子电连接,且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件;所述第二电路板与第一信号线缆电连接,且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件。
优选的,还包括一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的一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塑胶主体的端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定位片的凸缘卡接于塑胶主体的卡接槽内,定位片的另一端穿过插接槽,实现绝缘本体与电路板定位或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塑胶主体,所述的塑胶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插口;所述塑胶主体上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带有芯片的电路板固定连接。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塑胶主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第一对接部和第一尾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口内;第一信号线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至电路板上且与芯片连接导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缆的端部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用于插接至电路板的插座上,以与电路板实现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电路板与塑胶主体的安装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信号线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还包括保持在第一插口内的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线缆与第二信号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塑胶主体侧边设置有第二插口,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对接端和接触端,所述对接端位于所述第二插口内,所述接触端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2)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一信号线缆用于传输边带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及第二信号线缆用于传输高速信号,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为电源端子。
其中,还包括端子保持机构及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于第一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端子保持机构包括导电构件及围绕所述导电构件的绝缘后塞,所述接地端子通过导电构件连接导通,所述端子保持机构被附接到所述塑胶主体,以将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塑胶主体中。
所述端子保持构件还包括注塑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的端子排,所述端子排靠近塑胶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卡凸,所述塑胶主体上对应设置有卡固槽,所述卡凸与卡固槽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构件包括连接主体及从连接主体凸伸出与接地端子位置相对应的接触臂,所述接地端子与接触臂紧密配合。
优选的,所述接触臂上设置有凹点,所述接地端子上设置有凸点,接地端子的端部搭接于接触臂上,且凸点插入凹点内实现过盈配合。
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后塞包括基部及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从基部凸伸出,所述基部与分隔部之间设置有供所述导电构件的接触臂插接的安装空间,所述接触臂插接于安装空间内,使导电构件与绝缘后塞配合连接;所述分隔部上设置有若干阶梯槽,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安装于阶梯槽内且相互分隔。
进一步的,还包括注塑在塑胶主体上的绝缘的外模,所述外模覆盖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一信号线缆,以及第二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线缆的电连接区域。
所述塑胶主体的上、下两侧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外模注塑于塑胶主体上时填充所述凹槽成型为卡块,所述凹槽内部的宽度尺寸大于凹槽出口的宽度尺寸,从而增加所述外模与所述塑胶主体的保持力。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的一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塑胶主体的端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定位片的凸缘卡接于塑胶主体的卡接槽内,定位片的另一端凸出于塑胶主体的端部,用于与电路板定位或固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芯片设置在连接器的线路板上,可以取消在服务器主板上的芯片,节省了主板空间,且便于返修,通过这一设计,使得芯片的安装摆放更加灵活。本实用新型通过芯片对信号进行功能控制以及配置,可实现多性能扩展,多点访向,提升访问效率。
2、本实用新型将第二信号线缆直接与第二信号端子连接,不通过在电路板上,可以用于传输高速信号,有效降低高速信号的衰减,提高信号的完整性,提高阻抗稳定性和衰减性能。
3、在接地端子上设置凸点,用于跟导电塑胶上的凹点过盈配合,可以更好的实现地端子与导电塑胶的稳定接触,将所有地端子连接导通在一起,改善产品的信号完整性。
5、塑胶主体上设置凹槽,用于外模注塑时填充,提高外模和塑胶主体的结合稳定性。
6、在连接器的塑胶主体内成型螺母,安装更加方便,提高了连接强度,且可以防止螺栓固定时损坏塑胶主体。
7、将第一信号及第二信号线缆进行弯折,可减小连接器的体积,且在线缆弯折处的外模端部与电路板设置间隙,便于电路板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隐藏第一信号外接线缆和电源外接线缆)。
图5是塑胶主体与外模的分解图。
图6是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7是塑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7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塑胶主体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仰视图。
图12是图1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13是信号端子组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4是接地端子的示意图。
图15是导电构件的示意图。
图16是绝缘后塞的示意图。
图17是电路板安装的示意图。
图18是将第一信号线缆与第二信号线缆往出线方向弯折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隐藏部分组件)。
图21是定位片与塑胶主体及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隐藏部分组件)。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5是电源端子设置于端子连接器的实施示意图。
图26是图25的分解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29是图28的分解示意图(图中隐藏外模)。
图30是实施例四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中隐藏外模)。
图31是端子排与导电构件的连接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32是图31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33是端子排与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示意图。
图34是导电构件与绝缘后塞的连接示意图。
图35是实施例四安装于电路板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塑胶主体,111:定位柱,112:安装部,113:通槽,114:固定块,115:锡丝固定槽,116:凹槽,117:第一插口,118:第二插口,119:卡接槽,120:卡固槽;12:第一导电端子,121:第二信号端子,1211:第二对接部,1212:第二尾部,122:第一信号端子,1221:第一对接部,1222:第一尾部,123:接地端子,124:凸点;13:第二导电端子,131:电源端子;132:端子连接器;133:对接端,134:接触端;14:导电构件,141:连接主体,142:接触臂,143:凹点;15:绝缘后塞,151:基部,152:分隔部,153:支撑臂,154:阶梯槽,155:避空槽,156:安装空间;16:螺母,17:螺栓,18:垫片,19:端子排,191:卡凸;2:电路板,21:接触孔,22:定位槽,23:第一端部,24:第二端部,25:连接部,26:焊盘,27:螺栓孔,28:定位片,281:凸缘,29:插接槽;3:芯片;4:第二信号线缆,5:第一信号线缆,51:第三连接器,511:插头,512:插座,6:第一信号传输部件,7:第二信号传输部件;8:外模,81:卡块;91:第一电路板,92:第二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用于第一电子器件与第二电子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线缆连接器也可以称为电连接器,或电连接器组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子部件是PCIe卡、图形处理器(GPU)、网络接口卡或定制类卡,第二电子器件可以是转接卡,线缆连接器,主板之类的目标电路板等。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这些实施例并不意味着对本申请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各实施例或示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11、电路板2、芯片3、第二信号线缆4、第一信号线缆5、第一导电端子12、第二导电端子、端子保持机构、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及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本实施的塑胶主体1设置一个。
结合图7~图8所示,第一导电端子12、第二导电端子、端子保持机构均安装于塑胶主体1上。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信号端子121、第一信号端子122及接地端子123。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端子121用于传输高速信号或者差分信号,第一信号端子122用于传输边带信号,第二导电端子13为电源端子1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122及第二导电端子也可以为传输低速信号或控制信号的端子。第二信号线缆4为高速信号线缆,第一信号线缆5为边带信号线缆,图4中只示意出两条第一信号线缆5,其余的第一信号线缆省略未画出。高速信号是指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的时间小于100ps的信号,或者沿着传输路径传输,会发生较严重的趋肤效应和电离损耗的信号,例如是在PCIe Gen3、PCIe Gen4、PCIeGen5、PCIe Gen6、SAS4.0、10G及以上以太网中使用的信号。边带信号可以是差分信号,边带信号是指调制后的信号。当第二信号是差分信号时,第二信号端子121包括多对第二信号端子,该多对第二信号端子中的每对形成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差分信号对。具体而言,每对信号端子中的第一个信号端子可以由第一电压驱动,而第二个信号端子可以由第二电压驱动。第一个信号端子和第二个信号端子之间的电压差代表信号。
塑胶主体11由绝缘材料制成。适于制造塑胶主体11的绝缘材料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塑料、尼龙、液晶聚合物(LCP)、聚苯硫醚(PPS)、高温尼龙或聚苯醚(PPO)或聚丙烯(PP)。
如图3所示,塑胶主体11上的一个对接面设置有第一插口117和第二插口118,第一信号端子122包括第一对接部1221和第一尾部1222,第二信号端子121包括第二对接部1211和第二尾部1212,将第一对接部1221和第二对接部1211和第二信号端子121设置于第一插口117内。第二导电端子13包括对接端133和接触端134,对接端133设置于第二插口118内。第一插口117与第二插口118延伸到塑胶主体中,以使得第一导电端子12被保持在塑胶主体11中,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对接部1221和第二对接部1211能够经由第一插口117与第一电子器件的第一导电部触及。第二导电端子13的对接端133能够经由第二插口118与第一电子器件的第二导电部触及。第一电子器件可以是固态驱动器(SSD)、图形处理器(GPU)、网络接口卡(NIC)之类的插卡(Add-in Card)。插卡可以从该对接面与塑胶主体11对接。插卡的第一相应导电部(通常是在插卡的边缘处或其附近的焊盘)经由第一插口或第二插口插入塑胶主体11中,以与第一导电端子12接触,从而建立电连接。又如,第一电子器件也可以是被配置成与塑胶主体11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其插头部分经由第一插口117插入塑胶主体11中,以使得其第一相应导电部与第一导电端子12接触,从而建立电连接。在其它部分示例中,电连接器也可以被配置为插头型式(未示出)。例如,可以包括从塑胶主体11的侧面突出于塑胶主体11的插头部分,并且第一导电端子12可以布置在该插头部分上,以在插头部分的表面上露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子器件可以是被配置成与塑胶主体配合的插座连接器。插头部分可以插入该插座连接器的相应插口中,以使得第一导电端子12与该插座连接器的相应导电部接触,从而建立电连接。应理解到,本申请不限于此。
如图25、图26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1221和第二对接部1211设置于第一插口117内,第二导电端子13的对接端133安装于端子连接器132上,端子连接器132安装于第二插口118内。
如图7、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端子13可以为数个鱼眼端子,更便于插接,采用鱼眼端子,直接插接至电路板上实现电连接,连接更加简单可靠。塑胶主体11在鱼眼端子两侧设置有3个定位柱111。如图3所示,电路板2上设置有接触孔21及定位槽22。定位柱111安装至定位槽22内,鱼眼端子插入至接触孔21内与电路板2实现电连接。如图10所示,定位柱111端部凸出于鱼眼端子外,即定位柱111端部与鱼眼端子端部具有一个高度差s。通过设置这一高度差s,使得鱼眼端子在安装时,定位柱111首先插入电路板2的定位槽22内,防止鱼眼端子碰撞损坏或者倾斜插歪损坏。
如图13所示,接地端子123、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在第一插口117内成排排列,端子排布依据PCI Express卡的规范排布,第一信号端子122之间、第二信号端子121之间以及第一信号端子122与第二信号端子121之间由接地端子123间隔开。例如,第一信号端子122可以包括多对第一信号端子122,并且每对第一信号端子122均由一个或多个接地端子123与其它端子间隔开。又如,第二信号端子121可以包括多个单独的第二信号端子121,并且每个或每对第二信号端子121均由一个或多个接地端子123与其它端子间隔开。通过这样的设置,以减小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从而提高信号完整性。在一些示例中,如图所示,接地端子123、第一信号端子122和第二信号端子121在塑胶主体11中沿着第一方向(或者称“排方向”)排列成相互相对且彼此间隔开的两排。应理解到,在其它部分示例中,接地端子123、第一信号端子122和第二信号端子121可以在塑胶主体11中沿着第一方向排列成单个排或多于两个排,并且本申请不限于此。
端子保持机构包括导电构件14及围绕导电构件14设置的绝缘后塞15。接地端子123通过导电构件14连接导通,端子保持机构被附接到塑胶主体11,以将接地端子123、第一信号端子122和第二信号端子121保持在塑胶主体11中。将接地端子123通过导电构件14连接在一起,可以在接地端子123之间提供导电性通路,以控制或者抑制在电连接器的操作期间发生在接地端子123内的不期望共振,从而改善信号完整性。导电构件14可以由金属、导电塑胶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导电塑胶”是指塑胶材质本身具有导电特性,或者于塑胶材质中添加导电介质或于塑胶材质的表面上镀覆导电介质,使塑胶材质具有导电特性。
如图14所示,接地端子123上设置有凸点124。如图15所示,导电构件14包括连接主体141及从连接主体141凸伸出与接地端子123位置相对应的接触臂142,接触臂142上设置有凹点143,接地端子123的端部搭接于接触臂142上,且凸点124插入凹点143内实现过盈配合。通过这一配合,可以更好的实现接地端子123与导电构件14的稳定接触,将所有接地端子123连接导通在一起,改善产品的信号完整性。
如图16所示,绝缘后塞15包括基部151、分隔部152及支撑臂153。分隔部152从基部151凸伸出,分隔部152上设置有若干阶梯槽154及避空槽155。第二信号端子121、第一信号端子122、接地端子123安装于阶梯槽154内且相互分隔。避空槽155对应设置于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的焊接位置下方,避空槽155与阶梯槽154垂直设置。避空槽155的深度s为0.1mm~3.0mm,宽度w为0.10mm~3.0mm。结合图9所示,在信号端子组12的焊盘焊接区域下方的绝缘后塞上设置避空槽155(即进行掏空),可以防止激光焊接时高温造成塑胶碳化,避免塑胶碳化后绝缘后塞15与信号端子组12短路,造成高压/绝缘不良的缺陷。支撑臂153从分隔部152凸伸出,第二信号端子121与第一信号端子122搭接于支撑臂153上,如图13所示,设置支撑臂153对第一信号端子121和第二信号端子122进行支撑,可防止其变形过大。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为一体板,电路板2包括第一端部23、第二端部24及连接部25。连接部25连接第一端部23及第二端部24,连接部25的宽度K2小于第一端部的宽度K1及第二端部的宽度K3。第一端部23及第二端部24分别固定于塑胶主体11两侧端。第一端部23及第二端部24上都设置有焊盘26,第一信号外接线缆61和电源外接线缆7焊接于焊盘26上。
电路板2上连接有芯片3,本实施例中芯片3可以为ASIC芯片。芯片3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配置,以对第一信号线缆5传输的第一信号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电子系统的功能多样化。借助于这种配置,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能够在第一电子器件与第二电子器件之间传输并处理第一信号。将芯片3设置在电路板2上使得能够取消诸如主板之类的目标电路板上的相应芯片,从而节约目标电路板上的空间。此外,这能够给使用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电子系统提供更大的可扩展性,这也能够提高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系统可靠性并降低维修成本。在一些示例中,芯片3被配置为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用于IO口扩展;用作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例如以用于更新固件(FW);以及用于处理传感器信号,例如用于处理温度信号。在这些示例中,芯片3可以包括IO口扩展芯片、EEPROM、传感器芯片或其组合。在其它部分示例中,芯片3可以是单个芯片,并且集成这些功能。
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可以为第一信号外接线缆61,第一信号外接线缆61一端焊接在电路板2上以与芯片3导通,另一端用于电连接到第二电子器件。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可以为电源外接线缆71,电源外接线缆71的一端焊接在电路板2上,另一端用于电连接到第二电子器件的相应导电部。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电子器件可以是转接卡(Riser Card),并且第一信号外接线缆61的端部被连接在该转接卡的相应信号焊盘上。该转接卡又可以被插接到位于诸如主板的目标电路板上的卡边缘连接器(Card Edge Connector)。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前述的第一电子器件连接到目标电路板。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电子器件可以是线缆连接器,并且第一信号外接线缆61的端部被连接在该线缆连接器的相应信号端子上。在又一些示例中,第二电子器件可以是诸如主板之类的目标电路板,并且第一信号外接线缆61的端部被连接在该目标电路板的相应信号焊盘上。应理解到,本申请不限于此。
如图20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及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可以设置为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使用时,通过配合的连接器插接,将信号传输至第二电子器件上。或者如图22所示,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及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一信号外接线缆和连接器,两种混合的形式,可实现将信号传输至第二电子器件上即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及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还可以为设置在电路板上的金手指,使用时直接插接在第二电子器件上即可。
如图11、图12所示,塑胶主体11的两侧端为安装部112,安装部112内设置有通槽113,通槽内嵌设有第一紧固件,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为螺母16。结合图3所示,电路板2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于安装部112上,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为螺栓17,电路板2上设置有通孔27,螺栓17穿过通孔27至通槽113内与螺母16锁固。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器的塑胶主体11内嵌设螺母16,安装更加方便,提高了连接强度,且可以防止螺栓17固定时损坏塑胶主体11。
如图21所示,为了便于塑胶主体11的定位,还包括一定位片28。定位片28的一端设置有凸缘281。塑胶主体11的下方设置有卡接槽119,电路板上设置有插接槽29。定位片28的凸缘281卡接于塑胶主体11的卡接槽119内,定位片28的另一端穿过插接槽29实现定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塑胶主体11上不设置有安装部112,电路板2与塑胶主体11不通过螺栓和螺母锁固,直接通过定位片28实现固定。将塑胶主体11上的定位片28的另一端穿过插接槽29后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定位片28焊接于电路板2上,从而实现塑胶主体11与电路板2的固定。
如图7、图9所示,信号线缆与信号端子可以采用热压熔锡焊接(HotBar)工艺焊接。塑胶主体11上于安装部112上设置有焊丝定位机构。焊丝定位机构用以在接地线缆(图中未示出)、第一信号线缆5、第二信号线缆4的第一端焊接在接地端子123、第一信号端子122和第二信号端子121的相应尾部上时定位和保持焊丝。焊丝一般为锡丝。本实施例中焊丝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块114,固定块114之间形成焊丝固定槽115,焊丝固定槽115用于放置焊接用的锡丝。焊接时,将锡丝夹于焊丝固定槽115内,沿第一导电端子12表面放置,然后将第二信号线缆4及第一信号线缆5放置于锡丝上,焊接使第二信号线缆4与第二信号端子121连接,使第一信号线缆5与第一信号端子122连接。
如图5所示,在第二信号线缆4及第一信号线缆5与第一导电端子12的焊接的区域注塑外模8,适用于外模8的绝缘材料可以为塑料、尼龙、液晶聚合物(LCP)、聚苯硫醚(PPS)、高温尼龙或聚苯醚(PPO)或聚丙烯(PP)等。外模8被模制到塑胶主体11上,以包覆绝缘后塞15和第一信号端子122与第一信号线缆5、第二信号端子121与第二信号线缆4以及接地端子123与接地线缆的连接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绝缘后塞15、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和接地端子123可靠地保持就位,并且提高第一信号端子122与第一信号线缆5之间、第二信号端子121与第二信号线缆4之间以及接地端子123与接地线缆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一些示例中,塑胶主体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凹槽116。外模8填充燕凹槽116以与凹槽116形成卡块81配合,从而将外模200固定到塑胶主体11上。凹槽116使外模注塑时填充形成卡块81,从而增加外模8与塑胶主体11的保持力。
如图4所示,电路板2的连接部25位于第二信号线缆4及第一信号线缆5的弯折内侧,连接部25与外模8的端部设置有间隙h。设定第二信号线缆4及第一信号线缆5的厚度尺寸为a(如图3),则间隙尺寸为h=1a~10a,设置间隙h的目的在于便于安装电路板2。
本实施例的安装过程如下详述:
(1)将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以及第二导电端子13安装至塑胶主体11上。将第二信号线缆4焊接在第二信号端子121的第二尾部1212上,将第一信号线缆5焊接在第一信号端子122的第一尾部1222上。
(2)将第二信号线缆4及第一信号线缆5向下弯折。
(3)如图5所示,在第二信号线缆4及第一信号线缆5与信号端子12的焊接的区域注塑外模8。外模8注塑于塑胶主体11上时,胶体填充凹槽116成型为卡块81。如图10所示,凹槽116内部的宽度尺寸c大于凹槽116出口的宽度尺寸d,使得卡块81无法从凹槽116内脱出。
(4)如图17所示(图17中隐藏外模),将第二信号线缆4往外翻折,再安装电路板2(图17中箭头方向安装)。将信号线缆进行弯折,可减小连接器的体积,通过设置间隙h,可防止电路板2安装时与线缆干涉。电路板2安装的同时,定位柱111引导插入定位槽22内,鱼眼端子插入至接触孔21内与电路板2实现电接触。
(5)安装两侧的螺栓17和垫片18,将螺栓17穿过通孔27至通槽113内与螺母16锁固。
(6)电路板2安装好后,将第一信号线缆5的另一端焊接在电路板2的焊盘上。如图20所示,为了便于组装,也可以在电路板2上设置第三连接器51,第一信号线缆5通过第三连接器51与电路板2实现电连接。
芯片3可预先安装于电路板2上,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和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焊接于焊盘上。
(7)如图18所示,将第二信号线缆4与第一信号线缆5往出线方向弯折即可。
其它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SMT组装,组装过程如下详述:
(1)将塑胶主体11固定在电路板2上。
(2)将第二信号线缆4焊接在第二信号端子121上,将第一信号线缆5焊接在第一信号端子122上。将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以及第二导电端子13安装至塑胶主体11上。
(3)将第一信号线缆5的另一端焊接在电路板2的焊盘上。芯片3可预先安装于电路板2上,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和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焊接于焊盘上。
(4)将第二信号线缆4往外翻折,在第二信号线缆4及第一信号线缆5与信号端子12的焊接的区域注塑外模8。
本实用新型将芯片3设置在电路板2上,第一信号线缆5的一端与第一信号端子122焊接,另一端焊接至电路板2上,通过电路板2走线与芯片3连接导通,芯片3再通过电路板2走线连通第一信号外接线缆61。通过这种结构,使得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一信号线缆5、芯片3、电路板2和第一信号外接线缆61被配置成用于在第一电子器件与第二电子器件之间传输并处理第一信号,让芯片3跟第一信号线缆5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芯片3来控制边带信号的功能以及配置,让产品方案设计更灵活和便利。与现有技术中将信号端子直接焊接在诸如转接卡之类的电路板上相比,本申请的电连接器的第一信号端子122不需要焊接在诸如转接卡之类的电路板上,而是通过第一信号线缆5连接到电路板2,再经由第一信号外接线缆61连接到诸如转接卡之类的电路板。这能够降低插入损耗,减少信号的衰减,并且能够提高信号传输路径上的阻抗稳定性,从而提高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性能。将芯片3设置在电路板2上使得能够取消诸如主板之类的目标电路板上的相应芯片,从而节约目标电路板上的空间。此外,这能够给使用电连接器的电子系统提供更大的可扩展性。此外,这也能够提高使用电连接器的电子系统可靠性并降低维修成本。此外,芯片3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配置,以对第一信号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电子系统的功能多样化。由此可见,根据本申请,能够提供具有改善的信号传输性能和更多的扩展功能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中,电源的信号连接有以下两种情况:
(1)第二导电端子13连接至电路板2,通过电路板2走线直接与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导通。
(2)将第二导电端子13连接至电路板2上且与芯片3连接导通,芯片3再通过电路板2走线与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连接。该方式可以通过芯片3来控制电源信号的功能以及配置。
实施例二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块电路板,分别为固定在塑胶主体11的两侧端的第一电路板91和第二电路板92。
第一电路板91与第二导电端子13电连接,且连接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第二信号线缆4与第二信号端子121焊接。
芯片3设置在第二电路板92上,第一信号线缆5的一端与第一信号端子122焊接,另一端焊接至第二电路板92上,通过第二电路板92走线与芯片3连接导通,芯片3再通过第二电路板92走线连通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用于传输边带信号。通过这种结构,让芯片3跟边带信号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芯片来控制边带信号的功能以及配置。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信号传输部件可以用传输控制信号、低速信号等。
实施例三
如图23、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设有两个塑胶主体11,且两个塑胶主体11分别设置于电路板2的一侧,或者分别设置于电路板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12及第二导电端子13的配置方式更为灵活,例如,可以在每一个塑胶主体11内均设置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和第二导电端子13,即将若干个配置相同的塑胶主体11安装在电路板2上,也可以在其中一个塑胶主体11内设置第一信号端子122,在另一个塑胶主体11内设置第二信号端子121,第二导电端子13只设置在其中一个塑胶主体11内。
实施例四
如图27~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线缆连接器不包含电路板。
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线缆连接器包括一个塑胶主体11,塑胶主体11内设置有第一插口117及第二插口118。塑胶主体11两侧端设置有安装部112。安装部112用于与带有芯片3的电路板2固定连接。使用者将线缆连接器与电路板2通过一连接件进行连接。电路板上设置螺栓孔,连接件为一螺栓,安装部内嵌有螺母,将螺栓穿过电路板的螺栓孔螺纹锁固于螺母上。或者连接件为螺栓17及螺母16组合,安装部上设置有通槽113,螺栓17插入安装部的通槽113及电路板的螺栓孔27内,侧端通过螺母16锁固。
结合图29所示,第一导电端子12设置在塑胶主体内,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及接地端子123。
第一信号端子122包括第一对接部1221和第一尾部1222,第一对接部1221位于所述第一插口117内;第一信号线缆5一端与第一信号端子122的第一尾部1222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至电路板2上且与电路板2上的芯片连接导通。第一信号线缆5的端部可以直接焊接到电路板上,也可以通过一个第三连接器51与电路板实现电连接。如图35所示,第三连接器51包括插头511和插座512,第一信号线缆的端部设置有插头511,电路板2上设置有插座512,插头511插接至插座512上,使得第一信号线缆5与电路板2实现电连接。
第二信号端子121包括第二对接部1211和第二尾部1212,所述第二对接部1211位于所述第一插口117内,第二尾部1212与第二信号线缆4电连接。
第二导电端子13包括对接端133和接触端134,对接端133位于第二插口118内,第二导电端子13的接触端134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第二导电端子13的信号传输,及信号连接情况与实施例一相同。
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端子保持机构。端子保持机构可以采用实施例一的结构,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端子保持机构的另一种结构。本实施例端子保持机构包括端子排19、导电构件14及围绕导电构件14的绝缘后塞15。接地端子123通过导电构件14连接导通。端子保持机构被附接到塑胶主体11,以将接地端子123、第一信号端子122和第二信号端子121保持在塑胶主体11中。
结合图33所示,端子排19注塑于第一导电端子12上,端子排19靠近塑胶主体11的一侧设置有卡凸191,塑胶主体11上对应位置设置有卡固槽120,卡凸191与卡固槽120卡接。
结合图34所示,导电构件14包括连接主体141及从连接主体141凸伸出与接地端子123位置相对应的接触臂142,接地端子123与接触臂142紧密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臂142上设置有凹点143,接地端子123上设置有凸点124,接地端子123的端部搭接于接触臂142上,且凸点124插入凹点123内实现过盈配合。如图32所示。
结合图34所示,绝缘后塞15包括基部151及分隔部152,分隔部152从基部151凸伸出,基部151与分隔部152之间设置有供导电构件14的接触臂142插接的安装空间156,接触臂142插接于安装空间156上,使导电构件14与绝缘后塞15配合连接。分隔部152上设置有若干阶梯槽154,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安装于阶梯槽154内且相互分隔。
为了提高绝缘性,还包括注塑在塑胶主体11上的绝缘的外模8,外模8覆盖第一信号端子122与第一信号线缆5,以及第二信号端子121与第二信号线缆4的电连接区域。
塑胶主体11的上、下两侧设置有若干凹槽116,外模8注塑于塑胶主体11上时填充凹槽116成型为卡块81,凹槽116内部的宽度尺寸大于凹槽116出口的宽度尺寸,从而增加外模8与塑胶主体11的保持力。
结合图29所示,为了便于塑胶主体11的定位,还包括一定位片28。定位片28的一端设置有凸缘281。塑胶主体11的下方设置有卡接槽119,对应的电路板上设置有插接槽29。定位片28的凸缘281卡接于塑胶主体11的卡接槽119内,定位片28的另一端穿过插接槽29实现定位。
本实施的组装过程为:
(1)将上下两组第一导电端子12分别注塑在两个端子排19上。
(2)将端子排19的卡凸191卡接于塑胶主体11的卡固槽120内实现固定。
(3)安装导电构件14及绝缘后塞15,使绝缘后塞15与塑胶主体11卡接固定。
(4)将第一信号线缆5的一端焊接于第一信号端子122上,第一信号线缆5的另一端与插头511连接;将第二信号线缆4的一端焊接于第二信号端子121上。
(5)注塑外模8。
(6)安装第二导电端子13。
如图35所示,使用时,只需要将塑胶主体11的安装部112锁固在电路板2上,第二导电端子13与电路板2接触连接,将第一信号线缆5的插头511插接于电路板2的插座512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2)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2);
一个或多个塑胶主体(11),所述塑胶主体(11)固定于电路板(2)上,所述的塑胶主体(11)内设置有第一插口(117);
芯片(3),安装于电路板(2)上;
第一导电端子(12),设置于所述塑胶主体(11)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第一信号端子(122),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包括第一对接部(1221)和第一尾部(1222),所述第一对接部(1221)位于所述第一插口(117)内;
第一信号线缆(5),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的第一尾部(1222)电性连接,另一端连接至电路板(2)上且与芯片(3)连接导通;
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且与芯片(3)连接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信号线缆(4),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还包括第二信号端子(121),所述第二信号端子(121)包括第二对接部(1211)和第二尾部(1212),所述第二对接部(1211)位于所述第一插口(117)内,所述第二尾部(1212)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缆(4)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13)及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所述塑胶主体(11)侧边设置有第二插口(118),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3)包括对接端(133)和接触端(134),所述对接端(133)位于所述第二插口(118)内;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与电路板(2)连接;
所述接触端(134)连接至电路板(2)上并直接与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导通;
或者所述接触端(134)连接至电路板(2)上且与芯片(3)连接导通,所述芯片(3)与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连接导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为第一连接器、第一信号外接线缆、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第一金手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为第二连接器、第二信号外接线缆、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第二金手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缆(5)的端部直接焊接于电路板(2)上,或者在电路板(2)上设置第三连接器(51),所述第一信号线缆(5)通过第三连接器(51)与电路板(2)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及第一信号线缆(5)用于传输边带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端子(121)及第二信号线缆(4)用于传输高速信号,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3)为电源端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塑胶主体(11)为一个时,所述第一对接部(1221)与第二对接部(1211)并排间隔设置于第一插口(117)内;
当所述的塑胶主体(11)为多个时,所述的多个塑胶主体(11)设置于电路板(2)的同一侧上,或者分别排列设置于电路板(2)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接部(1221)与第二对接部(1211)设置于任意一个或多个塑胶主体(11)的第一插口(117)内;
至少一个所述塑胶主体(11)设置有第二插口(118),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3)的对接端(133)直接安装于第二插口(118)内,或者所述对接端(133)安装于端子连接器(132)上,所述端子连接器(132)安装于第二插口(118)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子保持机构及接地端子(123),所述接地端子(123)设于第一导电端子(12)之间;
所述端子保持机构包括导电构件(14)及围绕所述导电构件(14)的绝缘后塞(15),所述接地端子(123)通过导电构件(14)连接导通,所述端子保持机构被附接到所述塑胶主体(11),以将所述接地端子(123)、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121)保持在所述塑胶主体(11)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构件(14)包括连接主体(141)及从连接主体(141)凸伸出与接地端子(123)位置相对应的接触臂(142),接触臂(142)上设置有凹点(143),所述接地端子(123)上设置有凸点(124),接地端子(123)的端部搭接于接触臂(142)上,且凸点(124)插入凹点(143)内实现过盈配合。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后塞(15)包括基部(151)、分隔部(152)及支撑臂(153),所述的分隔部(152)从基部(151)凸伸出,分隔部(152)上设置有若干阶梯槽(154),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接地端子(123)安装于阶梯槽(154)内且相互分隔,所述支撑臂(153)从分隔部(152)凸伸出,所述第二信号端子(121)与第一信号端子(122)搭接于支撑臂(153)上;
所述分隔部(152)上还设置有避空槽(155),所述避空槽(155)对应设置于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及接地端子(123)的焊接位置下方,所述避空槽(155)的深度为0.1mm~3.0mm,宽度为0.10mm~3.0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塑在塑胶主体(11)上的绝缘的外模(8),所述外模(8)覆盖第一信号端子(122)与第一信号线缆(5),以及第二信号端子(121)与第二信号线缆(4)的电连接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主体(11)的上、下两侧设置有若干凹槽(116),所述外模(8)注塑于塑胶主体(11)上时填充所述凹槽(116)成型为卡块(81),所述凹槽(116)内部的宽度尺寸大于凹槽(116)出口的宽度尺寸,从而增加所述外模(8)与所述塑胶主体(11)的保持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主体(11)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块(114),固定块(114)之间形成锡丝固定槽(115),所述锡丝固定槽(115)用于放置焊接用的锡丝。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主体(11)的两侧端为安装部(112),安装部(112)内设置有通槽(113),通槽(113)内嵌设有螺母(16);
所述电路板(2)通过螺栓(17)固定于安装部(112)上,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螺栓孔(27),螺栓(17)穿过螺栓孔(27)至通槽(113)内与螺母(16)锁固。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包括数个鱼眼端子,所述塑胶主体(11)在鱼眼端子两侧设置有数个定位柱(111),所述定位柱(111)端部凸出于鱼眼端子外,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接触孔(21)及定位槽(22),所述定位柱(111)安装至定位槽(22)内,所述鱼眼端子插入至接触孔(21)内与电路板(2)实现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为一体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和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分别设置于电路板(2)的两侧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包括第一端部(23)、第二端部(24)及连接部(25),所述连接部(25)连接第一端部(23)及第二端部(24),所述连接部(25)的宽度小于第一端部(23)及第二端部(24)的宽度;
所述第一端部(23)及第二端部(24)分别固定于塑胶主体(11)两侧端,所述第一信号线缆(5)与第一信号端子(122)的连接端以及第二信号线缆(4)与第二信号端子(121)的连接端部呈L型弯折,所述电路板(2)的连接部(25)位于第一信号线缆(5)及第二信号线缆(4)的弯折内侧,连接部(25)与外模(8)端部设置有间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定第一信号线缆(5)及第二信号线缆(4)的厚度尺寸为a,则间隙尺寸为1a~10a。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设置有两块,分别为固定在塑胶主体(11)的两侧端的第一电路板(91)和第二电路板(92),所述第一电路板(91)与电源端子电连接,且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件(7);所述第二电路板(92)与第一信号线缆(5)电连接,且连接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件(6)。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定位片(28),所述定位片(28)的一端设置有凸缘(281),所述塑胶主体(11)的端部设置有卡接槽(119),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有插接槽(29),所述定位片(28)的凸缘(281)卡接于塑胶主体(11)的卡接槽(119)内,定位片(28)的另一端穿过插接槽(29),实现塑胶主体(11)与电路板(2)定位或固定。
20.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塑胶主体(11),所述的塑胶主体(11)内设置有第一插口(117);所述塑胶主体(11)上设置有安装部(112);所述安装部(112)用于与带有芯片(3)的电路板(2)固定连接;
第一导电端子(12),设置于所述塑胶主体(11)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第一信号端子(122),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包括第一对接部(1221)和第一尾部(1222),所述第一对接部(1221)位于所述第一插口(117)内;
第一信号线缆(5),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的第一尾部(1222)电性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至电路板(2)上且与电路板(2)上的芯片(3)连接导通。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线缆(5)的端部设置有插头(511),所述插头(511)用于插接至电路板(2)的插座(512)上。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电路板(2)与塑胶主体(11)的安装部(112)固定连接。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信号线缆(4),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还包括保持在第一插口(117)内的第二信号端子(121),所述第二信号线缆(4)与第二信号端子(121)电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13),所述塑胶主体(11)侧边设置有第二插口(118),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3)包括对接端(133)和接触端(134),所述对接端(133)位于所述第二插口(118)内,所述接触端(134)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2)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及第一信号线缆(5)用于传输边带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端子(121)及第二信号线缆(4)用于传输高速信号,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3)为电源端子。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子保持机构及接地端子(123),所述接地端子(123)设于第一导电端子(12)之间;
所述端子保持机构包括导电构件(14)及围绕所述导电构件(14)的绝缘后塞(15),所述接地端子(123)通过导电构件(14)连接导通,所述端子保持机构被附接到所述塑胶主体(11),以将所述接地端子(123)、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121)保持在所述塑胶主体(11)中。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还包括注塑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上的端子排(19),所述端子排(19)靠近塑胶主体(11)的一侧设置有卡凸(191),所述塑胶主体(11)上对应设置有卡固槽(120),所述卡凸(191)与卡固槽(120)卡接。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构件(14)包括连接主体(141)及从连接主体(141)凸伸出与接地端子(123)位置相对应的接触臂(142),所述接地端子(123)与接触臂(142)紧密配合。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142)上设置有凹点(143),所述接地端子(123)上设置有凸点(124),接地端子(123)的端部搭接于接触臂(142)上,且凸点(124)插入凹点(143)内实现过盈配合。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后塞(15)包括基部(151)及分隔部(152),所述分隔部(152)从基部(151)凸伸出,所述基部(151)与分隔部(152)之间设置有供所述导电构件(14)的接触臂(142)插接的安装空间(156),所述接触臂(142)插接于安装空间(156)内,使导电构件(14)与绝缘后塞(15)配合连接;所述分隔部(152)上设置有若干阶梯槽(154),第一信号端子(122)、第二信号端子(121)安装于阶梯槽(154)内且相互分隔。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塑在塑胶主体(11)上的绝缘的外模(8),所述外模(8)覆盖第一信号端子(122)与第一信号线缆(5),以及第二信号端子(121)与第二信号线缆(4)的电连接区域;
所述塑胶主体(11)的上、下两侧设置有若干凹槽(116),所述外模(8)注塑于塑胶主体(11)上时填充所述凹槽(116)成型为卡块(81),所述凹槽(116)内部的宽度尺寸大于凹槽(116)出口的宽度尺寸,从而增加所述外模(8)与所述塑胶主体(11)的保持力。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定位片(28),所述定位片(28)的一端设置有凸缘(281),所述塑胶主体(11)的端部设置有卡接槽(119),所述定位片(28)的凸缘(281)卡接于塑胶主体(11)的卡接槽(119)内,定位片(28)的另一端凸出于塑胶主体(11)的端部,用于与电路板(2)定位或固定。
CN202321569994.XU 2022-07-20 2023-06-19 一种线缆连接器 Active CN2205102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2268.0A CN115347425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2108622680 2022-07-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0289U true CN220510289U (zh) 2024-02-20

Family

ID=83950313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2268.0A Pending CN115347425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223370757.9U Active CN219226696U (zh) 2022-07-20 2022-12-15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223370863.7U Active CN219226697U (zh) 2022-07-20 2022-12-15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211615617.5A Pending CN117438852A (zh) 2022-07-20 2022-12-15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211615624.5A Pending CN117438825A (zh) 2022-07-20 2022-12-15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其生产工艺
CN202321569994.XU Active CN220510289U (zh) 2022-07-20 2023-06-19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310728890.7A Pending CN117438809A (zh) 2022-07-20 2023-06-19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321569971.9U Active CN221041611U (zh) 2022-07-20 2023-06-19 一种线缆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2268.0A Pending CN115347425A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223370757.9U Active CN219226696U (zh) 2022-07-20 2022-12-15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223370863.7U Active CN219226697U (zh) 2022-07-20 2022-12-15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211615617.5A Pending CN117438852A (zh) 2022-07-20 2022-12-15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211615624.5A Pending CN117438825A (zh) 2022-07-20 2022-12-15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其生产工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8890.7A Pending CN117438809A (zh) 2022-07-20 2023-06-19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2321569971.9U Active CN221041611U (zh) 2022-07-20 2023-06-19 一种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0629A1 (zh)
CN (8) CN11534742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6696U (zh) 2023-06-20
CN115347425A (zh) 2022-11-15
CN117438809A (zh) 2024-01-23
CN117438825A (zh) 2024-01-23
CN117438852A (zh) 2024-01-23
CN219226697U (zh) 2023-06-20
CN221041611U (zh) 2024-05-28
US20240030629A1 (en)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32959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62612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01814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950864B (zh) 带有电源连接件的正交连接器系统
CN20102918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0466399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000968Y (zh) 电连接器
CN287481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120156938A1 (en) Plug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ircuit card to lower cross-talking therein
US560949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N100536253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493296A (zh) 线束连接器
CN2665985Y (zh) 电连接器
JP3207512U (ja) コネクタ
CN220510289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100466392C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3904142A (zh) 通信系统的电缆插座连接器
CN219535110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18275137U (zh) 电连接器
CN218300302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4481194U (zh) 电连接器
CN219534907U (zh) 一种信号端子、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CN2202093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20066189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1834824B (zh) 具有接地总线插接件的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