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6189U - 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6189U
CN220066189U CN202320932199.6U CN202320932199U CN220066189U CN 220066189 U CN220066189 U CN 220066189U CN 202320932199 U CN202320932199 U CN 202320932199U CN 220066189 U CN220066189 U CN 220066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able connector
fixing
rear en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21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初
刘振兴
李杭
熊海涛
周敏杰
侯耀华
易陆云
王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21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6189U/zh
Priority to TW112208263U priority patent/TWM651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6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6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属于线缆连接器领域,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包括对接部以及后端面,后端面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的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安装固定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的固定件。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通过设置固定部,使得固定件可以直接设置在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而不是设置在电路板上。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将线缆焊接在端子组上时会存在焊接不牢固或者后期产品使用时焊接点易脱落的问题,为了保持线缆与端子组的连接强度,目前一般在焊接后在焊接区域注塑成型固定线缆和焊盘或者使用胶固定线缆和焊盘,但是使用胶或者注塑成型会严重影响焊盘区域的阻抗,即使设计上将焊盘区域阻抗做特殊调整,尽可能使焊盘区域阻抗不会降低,但是由于工艺原因,该方案阻抗还是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217641974U的一种带线缆固定组件的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端子组、电路板、线缆及线缆固定组件;所述的端子组安装在塑胶主体内,所述的电路板与端子组电连接,所述的线缆端部与端子组或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的线缆固定组件包括壳体及胶层,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壳体壁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注胶孔,所述的壳体安装于线缆的非电连接区域且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的胶层填充于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线缆固定组件,使线缆连接更加可靠,防止线缆被往远离电路板的方向大幅度地折弯,从而避免线缆与端子组或PCB板的电连接段被折弯撕裂。但是上述专利的线缆固定组件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没有位置固定线缆固定组件,所以将线缆固定设置于电路板,这只适用于有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对没有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并不适用,并且导致需要安装完电路板后才能进行线缆固定组件的安装,不仅安装麻烦,而且还需要改变电路板上电路设计为线缆固定组件让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种缺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包括对接部以及后端面,后端面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的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安装固定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的固定件。
优选地,后端面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的端子限位部,端子限位部用于对与线缆连接器的线缆连接的端子组进行安装。
优选地,端子限位部上具有供与线缆连接器的线缆连接的端子组卡入并与其相连和/或相抵的容置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卡部,第一卡部至少设置于对接部、后端面或固定部上。
优选地,后端面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的第二挡部。
优选地,固定部与后端面一体成型。
优选地,固定部上具有用于容纳至少一部分固定件的凹槽。
优选地,固定部具有至少一个贯穿固定部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上述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还包括固定件、以及第一线缆,第一线缆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固定部。
优选地,第一线缆的非电连接区域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固定部。
优选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弹性对接段和第一尾段,后端面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的端子限位部,第一弹性对接段位于对接部内,第一尾段延伸出后端面,且设置于端子限位部上。
优选地,第一尾段与端子限位部相连、相抵或间隙设置。
优选地,端子限位部相对的两侧均与第一尾段相连和/或相抵。
优选地,第一尾段具有与第一线缆焊接的焊接平面。
优选地,焊接平面至固定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d≥0.4mm。
优选地,固定件为第一胶体,第一胶体的一部分与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一胶体的另一部分与第一线缆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一线缆与固定部相抵,除相抵面外的第一线缆的其余周面均被第一胶体包覆在内。
优选地,第一胶体将第一线缆的四周包覆在内,并与固定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固定件包括第二胶体、以及壳体,壳体设置于固定部,第一线缆穿过壳体,并延伸出壳体,壳体内填充有第二胶体,第二胶体将第一线缆和壳体连接于一体。
优选地,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卡部配合的第二卡部。
优选地,壳体包括注胶限位部和第一挡部,第一挡部连接于注胶限位部的一侧,第一挡部用于遮挡第一线缆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第二胶体填充于注胶限位部的内部。
优选地,还包括电路板,端子组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电路板与第二导电端子电连接。
优选地,第二导电子端子包括第二弹性对接段、以及第二尾段,第二弹性对接段位于对接部内,第二尾段延伸出后端面,且与电路板相连和/或相抵。
优选地,第一线缆为高速信号线。
优选地,第一线缆为SAS线和/或同轴线。
优选地,电路板可拆卸固定于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的线缆连接器、以及与线缆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或电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固定部,使得固定件可以直接设置在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而不是设置在电路板上。
2、通过固定部的设置,使得固定第一线缆的固定件可以安装于固定部上,而不用安装于电路板,所以对于不管有没有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均可适用对固定部的安装固定。也不需要重新设计或选择电路板为固定件让位,安装十分方便。
3、由于固定部的设置,使得固定件能够直接设置在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上,这种方式不受电路板是否损坏影响,在生产使用时无需考虑电路板的安装与否和是否损坏问题,若电路板损坏只需要更换电路板,并不需要连同固定件一起跟换,并且使得固定件稳定性更高,强度更好。
4、通过端子限位部对第一尾段的支撑限位,更方便第一尾段与第一线缆的焊接作业,也提高后续连接稳定性。
5、容置空间的设置,对第一尾段起到很好的固定限位作用,更便于与第一线缆焊接,提高焊接稳定性。
6、通过凹槽的设置,提高固定件与固定部的结合面,使得固定件能更好将第一线缆固定于固定部。
7、通过通道的设置,可以增强固定件的保持力。
8、通过固定件将第一线缆固定于固定部,由于第一线缆被固定件固定住,不会发生位移,使第一线缆连接更加可靠,防止当第一线缆被往远离第一导电端子的方向大幅度地折弯或拉伸时,可以避免第一线缆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焊接段)被折弯撕裂或脱离,进而影响连接器信号传输性能。将固定件设置在第一线缆的非电连接区域,防止固定件影响第一线缆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的阻抗,使第一线缆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阻抗不会降低。
9、线缆连接器可具有电路板,也可以不具有电路板,对于具有电路板的方案,由于固定部的设置,使得固定件可以安装在固定部上,而不是电路板上,所以电路板可在最后一步安装,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线缆连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线缆连接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第一线缆和固定件除外)。
图6是图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三线缆连接器的部分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施例四线缆连接器的部分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施例五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和端子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壳体和第二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线缆,41-对接部,42-后端面,43-固定部,31-第一弹性对接段,32-第一尾段,321-焊接平面,21-第一胶体,431-通道,432-凹槽,22-第二胶体,23-壳体,5-第一卡部,6-第二卡部,231-注胶限位部,232-第一挡部,7-电路板,81-第二弹性对接段,82-第二尾段,44-第二挡部,45-端子限位部,451-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包括对接部41、以及后端面42。对接部41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
后端面42的后侧具有向后延伸凸出后端面42的固定部43,固定部43用于安装固定线缆连接器的第一线缆1的固定件。
通过固定部43的设置,使得固定第一线缆1的固定件可以安装于固定部43上,而不用安装于电路板,所以对于不管有没有电路板7的线缆连接器均可适用对固定部43的安装固定。也不需要重新设计或选择电路板7为固定件让位,安装十分方便。由于固定部的设置,使得固定件能够直接设置在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上,这种方式不受电路板7是否损坏影响,在生产使用时无需考虑电路板7的安装与否和是否损坏问题,若电路板7损坏只需要更换电路板7,并不需要连同固定件一起跟换,并且使得固定件稳定性更高,强度更好。
具体的,后端面42的后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42的端子限位部45,端子限位部用于对与第一线缆连接的端子组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与第一线缆连接的端子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弹性对接段31和与第一弹性对接段31前后相对的第一尾段32,第一弹性对接段31位于对接部41内,第一尾段32延伸出后端面42,且与端子限位部45相连。通过端子限位部45对第一尾段32的支撑限位,更方便第一尾段32与第一线缆1的焊接作业,也提高后续连接稳定性。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尾段也可以与端子限位部相抵或间隙设置。
其中,端子限位部45上具有供第一尾段32卡入并与其相连的容置空间451,本实施例的容置空间451为卡槽结构,第一尾段32的下部分卡入卡槽内,对第一尾段32起到很好的固定限位作用,第一尾段32的上部分露出卡槽,用于与第一线缆1焊接。
其中,后端面42的后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42的第二挡部44,第二挡部44用于遮挡其它端子组与电路板7的电连接区域。避免其它端子组与电路板7的电连接区域受外界印象导致接触不良等。
本实施例的固定部43共两个,每个固定部43均具有左右两个贯穿固定部43的通道431。通过通道431的设置,可以增强固定件的保持力。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固定部上具有容纳至少一部分固定件的凹槽432,通过凹槽的设置,提高固定件与固定部的结合面,使得固定件能更好将第一线缆固定于固定部。
实施例三:
如图4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第一导电端子、固定件、以及第一线缆1。
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电连接,本实施例具体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相连;第一导电端子包括高速信号导电端子,与第一线缆1采用焊接方案连接固定在一起,第一线缆和高速信号导电端子直接连接,可以用来传输高速信号,降低信号失真,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其中,第一线缆1为高速信号线。第一线缆1可以是SAS线或同轴线。同轴线是一种电线及信号传输线,一般是由四层物料造成:最内里是一条导电铜线,线的外面有一层塑胶(作绝缘体、电介质之用)围拢,绝缘体外面又有一层薄的网状导电体(一般为铜或合金),然后导电体外面是最外层的绝缘物料作为外皮,同轴电缆可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SAS线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提供与串行ATA硬盘的兼容性。SAS线的结构可以为公开号为CN108133784A、CN207489537U等专利描述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第一线缆1的非电连接区域(即绝缘层)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固定部43。本实施例的固定部43与后端面42一体成型,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部43也可以采用后装的方式安装于后端面42,如焊接、卡接、螺接等。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线缆1的电连接区域(即焊接段)也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固定部43。
通过在第一线缆1的非电连接区域设置固定件与固定部43连接,由于第一线缆1被固定件固定住,不会发生位移,使第一线缆1连接更加可靠,防止当第一线缆1被往远离第一导电端子的方向大幅度地折弯或拉伸时,可以避免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焊接段)被折弯撕裂或脱离,进而影响连接器信号传输性能。将固定件设置在第一线缆1的非电连接区域,防止固定件影响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的阻抗,使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阻抗不会降低。
本实施例中,端子限位部45的上下两侧均与第一尾段32相连,端子限位部45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尾段32之间,即设置在后端面42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
其中,第一尾段32具有与第一线缆1焊接的焊接平面321,通过焊接平面321的设置便于与第一线缆1焊接,提高焊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焊接平面321至固定部4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d=0.46mm。通过留有间距,使得第一线缆1的导体能够与焊接面水平焊接,并且不会因为绝缘套等厚度导致紧邻焊接段的导体弯折,确保第一线缆1导体的焊接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固定件为第一胶体21,第一胶体21的一部分与固定部43固定连接,第一胶体21的另一部分与第一线缆1的非电连接区域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胶体21将第一线缆1固定在固定部43上,确保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稳定性。并且第一胶体21没有设置在焊接位置,不会由于在焊接位置打胶所存在的阻抗增大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第一线缆1与固定部43相抵,除相抵面外的第一线缆1的其余周面均被第一胶体21包覆在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装方法,用于组装上述的线缆连接器,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导电端子安装于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将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焊接,在固定部43上安装第一胶体21,通过第一胶体21将第一线缆1的非电连接区域固定于固定部43。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的线缆连接器、以及与线缆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或电气装置。
实施例四: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
第一胶体21将第一线缆1的四周包覆在内,并与固定部43固定连接。相对于实施例一的第一胶体21设置方式,对第一线缆1提供更好的固定作用。
实施例五:
如图1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
固定件包括第二胶体22、以及壳体23。本实施例的第一胶体21和第二胶体22均为UV胶。
壳体23设置于固定部43,第一线缆1穿过壳体23,并延伸出壳体23,壳体23内填充有第二胶体22,第二胶体22将第一线缆1和壳体23连接于一体。采用壳体23和第二胶体22的结合设置,相对与实施例一对第一线缆1具有更强的固定作用。
其中,壳体23包括注胶限位部231和第一挡部232,第一挡部232连接于注胶限位部231的前侧,第一挡部232用于遮挡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第二胶体填充于注胶限位部231的内部。卡孔开设于第一挡部232。注胶限位部231起到对第二胶体22的定型作用和对第一线缆1的定位作用。通过注胶限位部231结合第二胶体22的设置,实现对第一线缆1的固定限位。结合第一挡部232对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焊接区域的遮挡,使得焊点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磕碰、挤压等造成的焊点损坏。
其中,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上具有与固定件配合的第一卡部5,具体的,第一卡部固定在固定部43的上下两侧壁上,第二卡部6设置于固定件。本实施例的第一卡部5为卡柱,第二卡部6为卡孔,卡柱与卡孔采用插接配合或热熔连接。采用插接配合时,壳体可拆装。采用热熔连接时,壳体与固定部为一体式,不可拆装。不管是哪种方式,上下两侧的固定件均能够与固定部43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装方法,用于组装上述的线缆连接器,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导电端子安装于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将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焊接,将壳体套在第一线缆上,将壳体23安装在固定部43,然后往壳体23内注入第二胶体22,通过第二胶体22将第一线缆1和壳体23连接于一体,通过第二胶体22和壳体23将第一线缆1的非电连接区域固定于固定部43。
实施例六: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
还包括电路板7,端子组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电路板7通过螺丝可拆卸固定于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电路板7与第二导电端子电连接。电路板7为PCBA板或PCB板,本实施例的电路板7为PCBA板。具体的,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弹性对接段81和与第二弹性对接段81前后相对的第二尾段82,第二弹性对接段81位于对接部41内,第二尾段82向后延伸出后端面42,且与电路板7相抵。第二导电端子包括非高速信号端子,与PCBA板采用接触方式,这种设置方式不需要SMT。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还包括第二线缆,第二线缆与PCBA板焊接。
其中,后端面42的后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42的第二挡部44,第二挡部44用于遮挡第二尾段82与电路板7的电连接区域。避免第二尾段82与电路板7的电连接区域受外界印象导致接触不良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装方法,用于组装上述的线缆连接器,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导电端子安装于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将第一线缆1与第一导电端子焊接,将壳体套在第一线缆上,将壳体23安装在固定部43,然后往壳体23内注入第二胶体22,通过第二胶体22将第一线缆1和壳体23连接于一体,通过第二胶体22和壳体23将第一线缆1的非电连接区域固定于固定部43,然后将PCBA板安装于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且与第二导电端子相抵。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接部(41)以及后端面(42);
所述后端面(42)远离所述对接部(41)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所述后端面(42)的固定部(43),所述固定部(43)用于安装固定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的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端面(42)远离所述对接部(41)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所述后端面(42)的端子限位部(45),所述端子限位部(45)用于对与线缆连接器的线缆连接的端子组进行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限位部(45)上具有供与线缆连接器的线缆连接的端子组卡入并与其相连和/或相抵的容置空间(4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卡部(5);
所述第一卡部(5)至少设置于所述对接部(41)、后端面(42)或固定部(4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端面(42)远离所述对接部(41)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所述后端面(42)的第二挡部(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43)与所述后端面(42)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43)上具有用于容纳至少一部分固定件的凹槽(4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43)具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固定部(43)的通道(431)。
9.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
还包括固定件、以及第一线缆(1);
所述第一线缆(1)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4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缆(1)的非电连接区域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固定部(43)。
1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10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线缆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或电气装置。
CN202320932199.6U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20066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2199.6U CN220066189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TW112208263U TWM651049U (zh) 2023-04-23 2023-08-04 線纜連接器塑膠主體、線纜連接器及連接器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2199.6U CN220066189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6189U true CN220066189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3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2199.6U Active CN220066189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6189U (zh)
TW (1) TWM65104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1049U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6399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4954001B2 (ja) 多芯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KR101294607B1 (ko) 전기커넥터 및 그 조립체
CN101212090B (zh) 电连接器
CN109524811B (zh) 线缆连接器
CN112652906B (zh) 插接模组以及线缆连接器
CN107681349B (zh) 电连接器
CN110808490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20066189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0224464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20324776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CN220857056U (zh) 一种连接器壳体、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JP3668584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実装構造
CN220510289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1201133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9535110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19321662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393782U (zh) 电连接器
CN220324747U (zh) 一种端子组件及电连接器
CN210326252U (zh) 电连接器
CN219534893U (zh) 一种电源连接件、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534907U (zh) 一种信号端子、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CN219874118U (zh) 导电构件、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17855967A (zh) 电连接器及其安装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