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4776U - 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4776U
CN220324776U CN202321681933.2U CN202321681933U CN220324776U CN 220324776 U CN220324776 U CN 220324776U CN 202321681933 U CN202321681933 U CN 202321681933U CN 220324776 U CN220324776 U CN 220324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able connector
fixing
shell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819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初
刘振兴
李杭
周敏杰
冯绍奎
熊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819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4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4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4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属于线缆连接器领域,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包括对接部、位于对接部后端的后端面、设于后端面的两侧端的安装部、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后端面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用于安装固定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的固定件,第二固定部与对接部、后端面或安装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固定部,使得固定件可以直接设置在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而不是设置在电路板上。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端子与线材焊接后,因为在受到外力的拉拔和弯折的情况下容易损坏焊点或者直接将线材导体从焊点上脱落下来。为了保持线缆与端子组的连接强度,目前一般在焊接后在焊接区域注塑成型固定线缆和焊盘或者使用胶固定线缆和焊盘,但是使用胶或者注塑成型会严重影响焊盘区域的阻抗。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217641974U的一种带线缆固定组件的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端子组、电路板、线缆及线缆固定组件;所述的端子组安装在绝缘主体内,所述的电路板与端子组电连接,所述的线缆端部与端子组或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的线缆固定组件包括壳体及胶层,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壳体壁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注胶孔,所述的壳体安装于线缆的非电连接区域且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的胶层填充于容纳腔内。上述专利通过设置线缆固定组件,使线缆连接更加可靠,防止线缆被往远离电路板的方向大幅度地折弯,从而避免线缆与端子组或PCB板的电连接段被折弯撕裂。但是上述专利的线缆固定组件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没有位置固定线缆固定组件,所以将线缆固定设置于电路板,这只适用于有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对没有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并不适用,并且导致需要安装完电路板后才能进行线缆固定组件的安装,不仅安装麻烦,而且还需要改变电路板上电路设计为线缆固定组件让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种缺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包括对接部、位于对接部后端的后端面、设于后端面的两侧端的安装部、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后端面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用于安装固定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的固定件,第二固定部与对接部、后端面或安装部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位于两个安装部之间,第二固定部位于安装部处,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一安装位。
优选地,安装部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安装部的第二固定部。
优选地,后端面远离对接部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的端子限位部,端子限位部用于对与线缆连接器的线缆连接的端子组进行安装。
优选地,端子限位部上具有供与线缆连接器的线缆连接的端子组卡入并与其相连和/或相抵的容置空间。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二安装位。
优选地,安装部和/或后端面具有第二挡部。
优选地,第二挡部与后端面之间具有空隙。
优选地,第一固定部与后端面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上述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还包括固定件、以及线缆,线缆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第一固定部。
优选地,线缆的非电连接区域通过固定件固定于第一固定部。
优选地,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一安装位,固定件具有与第一安装位配合的第三安装位。
优选地,固定件为第一胶体,第一胶体的一部分与线缆固定连接,第一胶体的另一部至少与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固定件包括壳体和第二胶体,壳体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线缆穿过壳体,并延伸出壳体,壳体内填充有第二胶体,第二胶体将线缆和壳体连接固定,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二安装位,壳体具有与第二安装位配合的第四安装位。
优选地,壳体包括第一壳、以及第二壳,第一壳和第二壳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相对的两侧,第一壳和第二壳远离第一固定部的一侧均具有容置第二胶体的容置槽,第一壳和第二壳配合。
优选地,第一壳和第二壳靠近后端面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部。
优选地,第二挡部与后端面之间具有空隙,第一挡部的一部分位于空隙内。
优选地,第一安装位与第三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与第四安装位通过铆合、热焊、卡扣连接或螺纹紧固件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电路板、以及端子组,端子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均设置于对接部内,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弹性对接段和第一尾段,第一弹性对接段位于对接部内,第一尾段延伸出后端面,且设置于端子限位部上,电路板可拆卸固定于安装部。
优选地,第一尾段与端子限位部相连、相抵或间隙设置。
优选地,端子限位部相对的两侧均与第一尾段相连和/或相抵。
优选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弹性对接段、以及第二尾段,第二弹性对接段位于对接部内,第二尾段延伸出后端面,且与电路板相连和/或相抵。
优选地,线缆为高速信号线,线缆为SAS线和/或同轴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的线缆连接器、以及与线缆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或电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固定部,使得固定件可以直接设置在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而不是设置在电路板上。
2、通过第一固定部的设置,使得固定线缆的固定件可以安装于第一固定部上,而不用安装于电路板,所以对于不管有没有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均可适用对固定件的安装固定。也不需要重新设计或选择电路板为固定件让位,安装十分方便。
3、由于第一固定部的设置,使得固定件能够直接设置在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上,这种方式不受电路板是否损坏影响,在生产使用时无需考虑电路板的安装与否和是否损坏问题,若电路板损坏只需要更换电路板,并不需要连同固定件一起跟换,并且使得固定件稳定性更高,强度更好。
4、通过第二固定部的设置,可对其它零件起到支撑限位作用,结合第一安装位的设置,可用于固定其它零件,尤其是用于固定固定件,进一步提高对固定件的安装固定。
5、通过端子限位部对第一尾段的支撑限位,更方便第一尾段与线缆的焊接作业,也提高后续连接稳定性。
6、通过在线缆的非电连接区域设置固定件与第一固定部连接,由于线缆被固定件固定住,不会发生位移,使线缆连接更加可靠,防止当线缆被往远离第一导电端子的方向大幅度地折弯或拉伸时,可以避免线缆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焊接段)被折弯撕裂或脱离,进而影响连接器信号传输性能。将固定件设置在线缆的非电连接区域,防止固定件影响线缆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的阻抗,使线缆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阻抗不会降低。
7、通过第一挡部对线缆与第一尾段的焊接区域的遮挡,使得焊点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磕碰、挤压等造成的焊点损坏。
8、线缆连接器可具有电路板,也可以不具有电路板,对于具有电路板的方案,由于第一固定部的设置,使得固定件可以安装在第一固定部上,而不是电路板上,所以电路板可在最后一步安装,安装方便。
9、第二挡部用于遮挡第二尾段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区域,避免第二尾段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区域受外界影响导致接触不良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线缆和固定件除外)。
图5是图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线缆和固定件除外)。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对接部,2-后端面,3-安装部,4-第一固定部,5-第二固定部,51-第一安装位,6-端子限位部,61-容置空间,41-第二安装位,7-第二挡部,8-空隙,9-固定件,10-线缆,91-第三安装位,92-壳体,93-第二胶体,94-第四安装位,95-第一胶体,921-第一壳,922-第二壳,923-容置槽,924-第一挡部,11-第二尾段,12-焊接平面,13-电路板,14-第一尾段。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包括对接部1、位于对接部1后端的后端面2、设于后端面2的两侧端的安装部3、第一固定部4、以及第二固定部5。对接部1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或电气装置对接。
后端面2的后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2的第一固定部4,第一固定部4用于安装固定线缆连接器的线缆10的固定件9。
通过第一固定部4的设置,使得固定线缆10的固定件9可以安装于第一固定部4上,而不用安装于电路板,所以对于不管有没有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均可适用对固定件9的安装固定。也不需要重新设计或选择电路板为固定件9让位,安装十分方便。由于第一固定部4的设置,使得固定件9能够直接设置在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上,这种方式不受电路板是否损坏影响,在生产使用时无需考虑电路板的安装与否和是否损坏问题,若电路板损坏只需要更换电路板,并不需要连同固定件9一起跟换,并且使得固定件9稳定性更高,强度更好。
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部5与安装部3连接,具体的,安装部3的后侧具有延伸凸出安装部3的第二固定部5。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5也可以与后端面2或对接部1连接。第一固定部4位于两个安装部3之间,第二固定部5位于靠近第一固定部4的安装部3处,即位于右侧的安装部3处,第二固定部5具有第一安装位51。通过第二固定部5的设置,可对其它零件起到支撑限位作用,结合第一安装位51的设置,可用于固定其它零件,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用于固定固定件9,进一步提高对固定件9的安装固定。
其中,后端面2的后侧具有延伸凸出后端面2的端子限位部6,端子限位部6用于对与线缆连接器的线缆10连接的端子组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与线缆10连接的端子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弹性对接段和与第一弹性对接段前后相对的第一尾段14,第一弹性对接段位于对接部1内,第一尾段14延伸出后端面2,且与端子限位部6相连。通过端子限位部6对第一尾段的支撑限位,更方便第一尾段与线缆10的焊接作业,也提高后续连接稳定性。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尾段也可以与端子限位部6相抵或间隙设置。
其中,端子限位部6上具有供第一尾段卡入并与其相连的容置空间61,本实施例的容置空间61为卡槽结构,第一尾段的下部分卡入卡槽内,对第一尾段起到很好的固定限位作用,第一尾段的上部分露出卡槽,用于与线缆10焊接。
其中,第一固定部4具有第二安装位41,通过第二安装位41用于安装固定件9。
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4共两个,两个第一固定部4均与后端面2一体成型。
实施例二:
如图3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实施例一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还包括固定件9、第一导电端子、以及线缆10。
线缆10与第一导电端子电连接,本实施例具体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线缆10与第一导电端子相连;第一导电端子包括高速信号导电端子,与线缆10采用焊接方案连接固定在一起,线缆10和高速信号导电端子直接连接,可以用来传输高速信号,降低信号失真,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其中,线缆10为高速信号线。线缆10可以是SAS线或同轴线。同轴线是一种电线及信号传输线,一般是由四层物料造成:最内里是一条导电铜线,线的外面有一层塑胶(作绝缘体、电介质之用)围拢,绝缘体外面又有一层薄的网状导电体(一般为铜或合金),然后导电体外面是最外层的绝缘物料作为外皮,同轴电缆可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SAS线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线改善内部空间,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提供与串行ATA硬盘的兼容性。SAS线的结构可以为公开号为CN108133784A、CN207489537U等专利描述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线缆10的非电连接区域(即绝缘层)通过固定件9固定于第一固定部4。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4与后端面2一体成型,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也可以采用后装的方式安装于后端面2,如焊接、卡接、螺接等。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线缆10的电连接区域(即焊接段)也可以通过固定件9固定于第一固定部4。
通过在线缆10的非电连接区域设置固定件9与第一固定部4连接,由于线缆10被固定件9固定住,不会发生位移,使线缆10连接更加可靠,防止当线缆10被往远离第一导电端子的方向大幅度地折弯或拉伸时,可以避免线缆10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焊接段)被折弯撕裂或脱离,进而影响连接器信号传输性能。将固定件9设置在线缆10的非电连接区域,防止固定件9影响线缆10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的阻抗,使线缆10与第一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区域阻抗不会降低。
本实施例中,端子限位部6的上下两侧均与第一尾段相连,端子限位部6位于上下两侧的第一尾段之间,即设置在后端面2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
其中,第一尾段具有与线缆10焊接的焊接平面12,通过焊接平面12的设置便于与线缆10焊接,提高焊接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焊接平面至固定部之间留有间距,通过留有间距,使得线缆10的导体能够与焊接面水平焊接,并且不会因为绝缘套等厚度导致紧邻焊接段的导体弯折,确保线缆10导体的焊接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其中,第二固定部5具有第一安装位51,固定件9具有与第一安装位51配合的第三安装位91。本实施例的第一安装位51和第三安装位91之间通过螺丝螺母配合将固定件9和第二固定部5锁紧固定。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位51和第三安装位91之间也可以采用铆合、热焊或卡扣等方式连接。
其中,固定件9包括壳体92和第二胶体93,壳体92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线缆10穿过壳体92,并延伸出壳体92,壳体92内填充有第二胶体93,第二胶体93将线缆10和壳体92连接固定。采用壳体92和第二胶体93的结合设置,对线缆10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第一固定部4具有第二安装位41,壳体92具有与第二安装位41配合的第四安装位94。本实施例的第二安装位41和第四安装位94之间通过螺丝将固定件9和第一固定部4锁紧固定。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位41和第四安装位94之间也可以采用铆合、热焊或卡扣等方式连接。
其中,壳体92包括第一壳921、以及第二壳922,第一壳921和第二壳922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的上下两侧,本实施例的第一壳921位于第一固定部4的上方,第一安装位51由第一壳921向右延伸而成。第二壳922位于第一固定部4的下方。第一壳921和第二壳922的外侧均具有容置第二胶体93的容置槽923,第一壳921和第二壳922采用卡合的方式配合。
其中,第一壳921和第二壳922的前端连接有第一挡部924,本实施例的第一挡部924与壳体92的连接方式为卡接,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也可以与壳体92一体成型或者采用焊接等其它方式连接。通过第一挡部924对线缆10与第一尾段的焊接区域的遮挡,使得焊点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磕碰、挤压等造成的焊点损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实施例二的线缆连接器、以及与线缆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或电气装置。
实施例四: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还包括电路板13,电路板为PCBA板或PCB板,本实施例的电路板为PCBA板。端子组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弹性对接段、以及第二尾段11,第二弹性对接段位于对接部1内,第二尾段11延伸出后端面2,且与电路板13相抵。第二导电端子包括非高速信号端,与PCBA板采用接触方式,这种设置方式不需要SMT。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还包括其余线缆,其余线缆与PCBA板焊接。位于右侧的安装部3的内侧壁具有向内延伸凸出的第二挡部7,位于左侧的后端面具有向后端延伸凸出的第二挡部7,第二挡部7与后端面2之间具有空隙8,第一挡部924的一部分位于空隙8内,空隙8为第一挡部924的安装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第二挡部7用于遮挡第二尾段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区域,避免第二尾段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区域受外界影响导致接触不良等。
实施例五: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固定件9为第一胶体95,第一胶体95的一部分与线缆10固定连接,第一胶体95的另一部分别与第一固定部4和第二固定部5固定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接部(1)、位于对接部(1)后端的后端面(2)、设于后端面(2)的两侧端的安装部(3)、第一固定部(4)、以及第二固定部(5);
所述后端面(2)远离所述对接部(1)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所述后端面(2)的第一固定部(4),所述第一固定部(4)用于安装固定线缆连接器的线缆(10)的固定件(9);
所述第二固定部(5)与所述对接部(1)、后端面(2)或安装部(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4)位于两个所述安装部(3)之间;
所述第二固定部(5)位于所述安装部(3)处;
所述第二固定部(5)具有第一安装位(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3)远离所述对接部(1)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所述安装部(3)的第二固定部(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端面(2)远离所述对接部(1)的一侧具有延伸凸出所述后端面(2)的端子限位部(6),所述端子限位部(6)用于对与线缆连接器的线缆(10)连接的端子组进行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限位部(6)上具有供与线缆连接器的线缆(10)连接的端子组卡入并与其相连和/或相抵的容置空间(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4)具有第二安装位(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3)和/或所述后端面(2)具有第二挡部(7)。
8.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
还包括固定件(9)、以及线缆(10);
所述线缆(10)通过所述固定件(9)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10)的非电连接区域通过固定件(9)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5)具有第一安装位(51),所述固定件(9)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位(51)配合的第三安装位(9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9)为第一胶体(95),所述第一胶体(95)的一部分与所述线缆(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胶体(95)的另一部至少与所述第一固定部(4)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9)包括壳体(92)和第二胶体(93);
所述壳体(92)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
所述线缆(10)穿过所述壳体(92),并延伸出所述壳体(92),壳体(92)内填充有第二胶体(93),第二胶体(93)将线缆(10)和壳体(92)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部(4)具有第二安装位(41),所述壳体(92)具有与所述第二安装位(41)配合的第四安装位(9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92)包括第一壳(921)、以及第二壳(922);
所述第一壳(921)和第二壳(9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壳(921)和第二壳(92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4)的一侧均具有容置所述第二胶体(93)的容置槽(923);
所述第一壳(921)和第二壳(922)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921)和第二壳(922)靠近所述后端面(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挡部(92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位(51)与第三安装位(91)、所述第二安装位(41)与第四安装位(94)通过铆合、热焊、卡扣连接或螺纹紧固件连接。
16.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15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线缆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或电气装置。
CN202321681933.2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20324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1933.2U CN220324776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1933.2U CN220324776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4776U true CN220324776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81933.2U Active CN220324776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4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1874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4954001B2 (ja) 多芯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8109791B2 (en) Shield connector
US8152568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new interface
US7845983B2 (en) Circuit board built-in connector and catcher
JP3153260U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8662917B2 (en) Cable assembly having an improved circuit board
US200903055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urfac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ion
CN101212090B (zh) 电连接器
US8083541B2 (en) Flat cable connection wire assembly applicabl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JP2017103223A (ja) リジッド−フレックス回路コネクタ
US20100009569A1 (en) Plug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able arrangement and convenient assembly
JPH04229573A (ja) 接地構造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5315912B2 (ja)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US6031726A (en) Low profile mounting of power converters with the converter body in an aperture
CN220324776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绝缘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20066189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塑胶主体、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10044146B2 (en) Pass-through connector
CN220857056U (zh) 一种连接器壳体、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2004024206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interface of removable data storage device
CN219321662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JP3668584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の実装構造
CN113224598B (zh) 电缆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8997150U (zh) 电连接器
CN214336959U (zh) 一种改良式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