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9329U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9329U
CN220209329U CN202320684290.0U CN202320684290U CN220209329U CN 220209329 U CN220209329 U CN 220209329U CN 202320684290 U CN202320684290 U CN 202320684290U CN 220209329 U CN220209329 U CN 220209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duc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42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初
唐辉
李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phenol Assembletech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42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9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9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9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内设置有一个或数个端子插接槽,绝缘壳体的外侧壁或/和底壁上设置有一个或数个端子安装槽;安装在绝缘壳体底壁上的电路板;被保持在端子插接槽中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配合部和尾部;线缆组件连接在第一导电端子的尾部上;被保持在端子安装槽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为弹性接触端,弹性接触端伸出端子安装槽外与电路板接触导通;信号传输部件设置于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在绝缘壳体上不同位置布置多种端子,以实现不同信号的传输需求,可实现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器为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用于在不同的电子部件或系统之间提供电连接,从而实现信号和/或功率传输。CEM(Card Electromechanical)连接器被配置成用于在诸如固态驱动器(SSD)、图形处理器(GPU)、网络接口卡(NIC)之类的插卡(Add-in Card)与诸如主板之类的目标电路板之间提供建立电连接。在现有的 CEM 连接器设计中,信号端子通过表面贴装(SMT)工艺直接焊接在转接卡(Riser Card)的第一相应焊盘上,并且线缆被焊接到转接卡的第二相应焊盘上以通过转接卡与信号端子导通,从而实现信号传输。但是,随着连接器信号种类的增多,如高速信号,边带信号,电源信号,侦测信号等,单一连接的连接器已经无法满足多信号传输的需求。
现有的混合式线缆连接器,如公开号为CN212571566U的专利公开的结构,将线缆焊接在转接板上,转接板与端子组插接,线缆通过转接板的走线与端子组导通。端子全部设置于连接器主体内,当需要传输信号多时,则需要大量的接线端子,必然要增大连接器主体的尺寸。现有的还有一些混合式线缆连接器,在PCB板上布置多 PIN的低速连接器或者直接在PCB上焊接线缆用来传输一些低速的控制信号或者边带信号,使得电路板上要布置较多线路,现有的方案无法实现小型化轻量化设计,无法更好的实现电路板的功能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在电连接器绝缘壳体上布置多种端子,以实现不同信号的传输需求,实现电连接器的小型化设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第一电子器件与第二电子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设置有一个或数个端子插接槽,所述的绝缘壳体的外侧壁或/和底壁上设置有一个或数个端子安装槽;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底壁上的电路板;被保持在所述端子插接槽中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配合部和尾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被配置成用于与第一电子器件的相应导电部建立电连接;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尾部上;被保持在所述端子安装槽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为弹性接触端,所述弹性接触端伸出端子安装槽外与电路板接触导通;信号传输部件,设置于电路板上,用于与第二电子器件的相应导电部建立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端子安装槽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配合部、中间部及所述的弹性接触端,至少所述的中间部嵌设于所述端子安装槽内;所述第二配合部与第三线缆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为长条形,所述中间部呈L型弯折设置,使得第二配合部位于中间部的外侧,所述弹性接触端包括弧形连接段及平面接触段,所述弧形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中间部连接,另一端与平面接触段连接,所述平面接触段与电路板平行设置,以与电路板电接触。
其中,所述端子安装槽包括深度依次增加的第一阶梯槽、第二阶梯槽及第三阶梯槽,所述第二配合部嵌设于第一阶梯槽内,所述中间部嵌设于第二阶梯槽内,所述弹性接触端嵌设于第三阶梯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配合部与中间部的连接处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台阶面,所述中间部与弧形连接段之间在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台阶面。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间距为0.4~2.0mm。
优选的,还包括外模,所述外模成型于第一导电端子与线缆组件电连接的位置或/和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三线缆的电连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平行于绝缘壳体的底壁所在平面设置,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数组位置不同的金手指;所述绝缘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端子安装槽,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为信号侦测端子,所述信号侦端端子沿不同方向安装于端子安装槽时,弹性接触端分别与不同位置的金手指电接触,以识别不同的侦测信号。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两组不同的金手指,分别为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金手指,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金手指;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安装时,所述弹性接触端与第一金手指电接触;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沿第二方向安装时,所述弹性接触端与第二金手指电接触。
其中,每个金手指与一个或者多个弹性接触端电接触。
优选的,所述绝缘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端子安装槽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端子主体及若干个所述的弹性接触端,所述端子主体固定在端子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接触端包括倾斜段及第二平面接触段,所述倾斜段与端子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平面接触段与电路板平行设置,以与电路板电接触。
优选的,所述端子主体延伸至所述端子安装槽内的一端设置为两个卡紧板,所述卡紧板与端子安装槽内壁卡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紧板上设置有弹性卡凸,所述端子安装槽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弹性卡凸插接至卡槽处卡紧。
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子主体的侧端还延伸设置有端子焊盘,所述端子焊盘上电连接有第四线缆。
优选的,所述绝缘壳体与电路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连接锁固,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第二连接件锁固;所述端子安装槽位于第一通孔周侧,所述金手指位于第二通孔周侧。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芯片,所述芯片与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连通并处理信号。
其中,所述端子插接槽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直接设置于端子插接槽内,或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安装于一内嵌连接器上,所述内嵌连接器设置于端子插接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线缆组件包括信号线缆及接地线缆;所述信号线缆的一端与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的接地端子将所述信号端子间隔,且所述接地端子与接地线缆连接,所述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在所述端子插接槽中成排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端子保持机构,所述端子保持机构包括导电构件以及围绕所述导电构件的绝缘保持构件,所述端子保持机构被附接到所述绝缘壳体,以将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壳体中,并且将所述接地端子通过所述导电构件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导电构件包括导电基部及沿导电基部上、下端面凸伸出的多个第一安装凸块;所述接地端子设置于第一安装凸块上;所述绝缘保持构件包括绝缘基部及沿绝缘基部上、下端面凸伸出的多个第二安装凸块,所述信号端子设置于第二安装凸块上;所述第二安装凸块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安装凸块插入所述间隙内,使导电构件卡紧在绝缘保持构件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凸块上设置有与信号端子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安装槽,相邻两个导向安装槽之间形成有挡壁,所述挡壁使相邻信号端子相阻隔。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取消当前在电路板上面设置的低速连接器,而直接在绝缘壳体的侧壁或底壁上新增一些端子用来传输低速和控制信号,可以实现小型化轻量化设计。
2.本实用新型在绝缘壳体的底壁上新增端子和电路板上的金手指接触,通过不同的安装位置,使第二导电端子与电路板上不同位置的金手指接触,芯片便可以区分不同的信号,起到信号侦测的作用。
3.将芯片设置在连接器的电路板上,可以取消在服务器主板上的芯片,节省了主板空间,且便于返修,通过这一设计,使得芯片的安装摆放更加灵活。本实用新型通过芯片对信号进行功能控制以及配置,可实现多性能扩展,多点访向,提升访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外模成型前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中隐藏线缆组件)。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中隐藏线缆组件)。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体上安装第一导电端子及端子保持机构状态的局部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A类第二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B类第二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E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B类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端在x方向与电路板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B类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接触端在y方向与电路板接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C类第二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主视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C类第二导电端子与第四线缆的连接示意图。
图16是第一导电端子与端子保持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17是第一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隐藏第一导电端子)。
图19是图18的分解示意图。
图20是导电构件与绝缘保持构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21是绝缘保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绝缘壳体,11:端子插接槽,12:端子安装槽,121:第一端子安装槽,1211:第一阶梯槽,1212:第二阶梯槽,1213:第三阶梯槽,122:第二端子安装槽,123:第三端子安装槽,124:卡槽,13:第一通孔,2:电路板,21:第二通孔,22:芯片,23:第一金手指,24:第二金手指,25:第三金手指,26:第四金手指,3:第一导电端子,31:第一配合部,32:尾部,33:信号端子,331:第一信号端子,332:第二信号端子,34:接地端子,4:第二导电端子,41:A类第二导电端子,411:第二配合部,412:中间部,413:第一台阶面,414:第二台阶面,42:B类第二导电端子,43:C类第二导电端子,44:弹性接触端,441:弧形连接段,442:平面接触段,443:倾斜段,444:第二平面接触段,45:端子主体,451:卡紧板,452:弹性卡凸,453:端子焊盘,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内嵌连接器,8:线缆组件,81:第一线缆,82:第二线缆,83:接地线缆,84:第三线缆,85:第四线缆,9:端子保持机构,91:导电构件,911:导电基部,912:第一安装凸块,92:绝缘保持构件,921:绝缘基部,922:第二安装凸块,923:间隙,924:导向安装槽,925:挡壁,10:外模,20:信号传输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用于第一电子器件与第二电子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电连接器也可以称为线缆连接器,或电连接器组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子部件是PCIe卡、图形处理器(GPU)、网络接口卡或定制类卡,第二电子器件可以是转接卡,线缆连接器,主板之类的目标电路板等。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1、电路板2、第一导电端子3、第二导电端子4。
绝缘壳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适于制造绝缘壳体 5 的绝缘材料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塑料、尼龙、液晶聚合物(LCP)、聚苯硫醚(PPS)、高温尼龙或聚苯醚(PPO)或聚丙烯(PP)。
绝缘壳体1与电路板2通过第一连接件5及第二连接件6连接锁固,绝缘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电路板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1,第一连接件5穿过第一通孔13及第二通孔21与第二连接件6锁固。如第一连接件5是螺栓,第二连接件6是螺母。
如图1所示,绝缘壳体1内设置有一个或数个端子插接槽11。端子插接槽11设置于绝缘壳体1内,第一导电端子3被保持在端子插接槽11中。端子插接槽11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端子3可以直接设置于端子插接槽11内,或者如图5所示,第一导电端子3安装于一内嵌连接器7上,内嵌连接器7设置于端子插接槽11内。
每个第一导电端子3包括第一配合部31和尾部32,第一配合部31被配置成用于与第一电子器件的相应导电部建立电连接。第一导电端子3的尾部32上连接线缆组件8。
第一导电端子3包括信号端子33及接地端子34,本实施例中信号端子33包括第一信号端子331、第二信号端子332。线缆组件8包括第一线缆81、第二线缆82及接地线缆83。第一信号端子331与第一线缆81连接,第一信号端子331及第一线缆81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第二信号端子332与第二线缆82的一端连接,第二线缆82的另一端与电路板2电连接。第一信号端子33可以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第二信号端子34可以用于传输低速信号或边带信号。接地线缆83连接至接地端子34的尾部上。高速信号是指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的时间小于100ps的信号,或者沿着传输路径传输,会发生较严重的趋肤效应和电离损耗的信号,例如是在PCIe Gen3、PCIe Gen4、PCIe Gen5、PCIe Gen6、SAS4.0、10G 及以上以太网中使用的信号。边带信号可以是差分信号,边带信号是指调制后的信号。
结合图16、图17所示,接地端子34、第一信号端子331、第二信号端子332在端子插接槽11内成排排列,端子排布依据PCI Express 卡的规范排布,第一信号端子331之间、第二信号端子332之间以及第一信号端子331与第二信号端子332之间由接地端子34间隔开。例如,第一信号端子331可以包括多对第一信号端子331,并且每对第一信号端子331均由一个或多个接地端子34与其它端子间隔开。又如,第二信号端子332可以包括多个单独的第二信号端子332,并且每个或每对第二信号端子332均由一个或多个接地端子34与其它端子间隔开。通过这样的设置,以减小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从而提高信号完整性。
如图18~21所示,电连接器还包括端子保持机构9,端子保持机构9包括导电构件91以及围绕导电构件91的绝缘保持构件92。端子保持机构9被附接到绝缘壳体1,以将接地端子34、信号端子33保持在绝缘壳体1中,并且将接地端子34通过导电构件91连接在一起。导电构件91可以为导电塑胶,导电塑胶是指塑胶材质本身具有导电特性,或者于塑胶材质中添加导电介质或于塑胶材质的表面上镀覆导电介质,使塑胶材质具有导电特性。
导电构件91包括导电基部911及沿导电基部911上、下端面凸伸出的多个第一安装凸块912。绝缘保持构件92包括绝缘基部921及沿绝缘基部921上、下端面凸伸出的多个第二安装凸块922。第二安装凸块922之间设置有间隙923,第一安装凸块912插入间隙923内,使导电构件91卡紧在绝缘保持构件92上。接地端子34设置于第一安装凸块912上,信号端子33设置于第二安装凸块922上。
第二安装凸块922上设置有与信号端子33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安装槽924,相邻两个导向安装槽924之间形成有挡壁925,挡壁925使相邻信号端子33相阻隔。从而使得信号端子33和接地端子34很好的保持在端子保持机构9上。
对于传输高速信号的第一信号端子331,第一信号端子331直接将信号通过第一线缆81传输出,不再与电路板2连接,可避免信号损耗。如图2所示,而对于传输低速信号的第二信号端子332,则可将第二信号端子33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路板2上,电路板2上可以设置芯片22,芯片22与第二信号端子332或第二导电端子4连通并处理信号。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电路板2上的芯片22也可以仅与第二导电端子4连通并处理信号。在其它实施例中,芯片22也可以不设置于电路板2上,可以设置于主板等第二电子器件上,以实现对信号的处理。将芯片22设置在电路板2上使得能够取消诸如主板之类的目标电路板上的相应芯片,从而节约目标电路板上的空间。芯片33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配置,以对第二信号端子332及第二导电端子4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电子系统的功能多样化。借助于这种配置,本实用新型电子连接器能够在第一电子器件与第二电子器件之间传输并处理信号。
图2中焊接至第一导电端子3的线缆组件可以整体向下90度折叠,折叠至图1的状态,然后在线缆组件与第一导电端子3的电连接处注塑外模10。将线缆组件折叠90度后,可以减小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如图4所示,绝缘壳体1的外侧壁(图中W面)或/和底壁(图中D面)上设置有一个或数个端子安装槽12,第二导电端子4安装于端子安装槽12内。端子安装槽1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外侧壁,或者设置于底壁,或者如本实施例中,同时设置于外侧壁和底壁上。根据电连接器信号传输的需求,端子安装槽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比如本实施例中,绝缘壳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一排第一端子安装槽121,绝缘壳体1的底壁的两侧设置第二端子安装槽122和第三端子安装槽123。第一端子安装槽121内安装有数个A类第二导电端子41,第二端子安装槽122内安装一个B类第二导电端子42,第三端子安装槽内123安装一个C类第二导电端子43。电路板2安装在绝缘壳体1底壁上。以下分别对A类/B类/C类第二导电端子进行详细说明。
1、A类第二导电端子41(设置于绝缘壳体1的外侧壁)
如图7所示,A类第二导电端子41为长条形,包括第二配合部411、中间部412及弹性接触端44。至少中间部412嵌设于端子安装槽12内,以实现A类第二导电端子41与绝缘壳体1的卡嵌。相邻A类第二导电端子41的间距S为0.4~2.0mm,如图4所示。
如图5~图7所示,中间部412呈L型弯折设置,使得第二配合部411位于中间部412的外侧。弹性接触端44包括弧形连接段441及平面接触段442,弧形连接段441的一端与中间部412连接,另一端与平面接触段442连接。第二配合部411与中间部412的连接处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台阶面413,第一台阶面413是由于第二配合部411与中间部412在连接处的宽度不同所形成的,如图7中,第二配合部411的宽度大于中间部412端部的宽度,因此形成了第一台阶面413。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第二配合部411的宽度小于中间部412端部的宽度,形成第一台阶面413。同理,中间部412与弧形连接段441之间在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台阶面414。
如图6示,第一端子安装槽121包括深度依次增加的第一1211、第二阶梯槽1212及第三阶梯槽1213。第二配合部411嵌设于第一阶梯槽1211内,中间部412嵌设于第二阶梯槽1212内,弹性接触端44嵌设于第三阶梯槽1213内。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A类第二导电端子41更好的卡嵌于第一端子安装槽121内,且可以通过第一台阶面413及第二台阶面414实现一定的限位,防止A类第二导电端子41脱落或者移位。
第二配合部411与第三线缆84电连接,第三线缆84与一排的A类第二导电端子41焊接后汇聚在一根线束上。平面接触段442与电路板2平行设置,以与电路板2电接触。如图3示,电路板2上设置有供A类第二导电端子41电接触的数个(与A类第二导电端子数量匹配)第三金手指25,平面接触段焊接于第三金手指25上。
为了使A类第二导电端子41与第三线缆84的焊接处不外露,还可以在端子安装槽12外注塑外模(图中未示出)或者加装外盖,外模或者外盖覆盖第二配合部411与第三线缆84的电连接位置,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2、B类第二导电端子42(设置于绝缘壳体1的底壁)
如图8所示,B类第二导电端子42为板形,包括端子主体45及若干个弹性接触端44,绝缘壳体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端子安装槽122,端子主体45固定在第二端子安装槽122内。
结合图9、图10所示,端子主体45延伸至第二端子安装槽122内的一端设置为两个卡紧板451,卡紧板451与第二端子安装槽122内壁卡紧连接。卡紧板451上设置有弹性卡凸452,第二端子安装槽122内壁设置有卡槽124,弹性卡凸452插接至卡槽124处并卡紧。
弹性接触端44包括倾斜段443及第二平面接触段444,倾斜段443与端子主体45连接,第二平面接触段444与电路板2平行设置,以与电路板2电接触。
B类第二导电端子42为信号侦测端子。信号侦端端子沿不同方向安装于第二端子安装槽122时,弹性接触端44分别与不同位置的金手指电接触,以识别不同的侦测信号。为了减小安装空间,可以将第二端子安装槽122设置于绝缘壳体1上的第一通孔13周侧,金手指位于第二通孔21周侧。这样使得B类第二导电端子42位于第一连接件5与第二连接件6的连接位置周侧,极大的减小设置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化设计。
结合图11所示,电路板2平行于绝缘壳体1的底壁所在平面设置,电路板2上设置有两组不同的金手指,分别为沿第一方向(图中x方向)设置的第一金手指23,及沿第二方向(图中y方向)设置的第二金手指24。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为了接触更加稳定和可靠,设置电路板2上每个金手指与多个弹性接触端44电接触。图中每个B类第二导电端子42设置有四个弹性接触端44,其中两个弹性接触端44一组,一个金手指与两个弹性接触端44焊接。
当B类第二导电端子42按照图11中的方向安装时,第二平面接触段444与第一金手指23焊接,此时表示为第一种侦测信号;当B类第二导电端子42按照图12中的方向安装时,第二平面接触段444与第二金手指24焊接,此时表示为第二种侦测信号。该种情况,可以应用于CEM连接器的不同传输通道:现有的CEM连接器可以最多传输16个通道的高速信号,有时只需要使用8个通道,当有很多CEM连接器排布在一起使用时,操作者很难区分哪些要插16X的卡,哪些要插8X的卡,在连接器的底壁增加额外的B类第二导电端子42,用来跟电路板2上的金手指接触导通,然后再传输到电路板2上的芯片22上(或者外接的芯片上),通过芯片22控制系统来区分不同金手指的信号,从而侦测不同的安装情况,以区别提醒操作者插16X还是8X的卡。
3、C类第二导电端子43(设置于绝缘壳体1的底壁)
如图13~图15所示,C类第二导电端子43为C形,包括端子主体45及两个弹性接触端44,绝缘壳体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三端子安装槽123,端子主体45固定在第三端子安装槽123内。为了减小安装空间,可以将第三端子安装槽123设置于绝缘壳体1上的第一通孔13周侧,第四金手指26位于第二通孔21周侧。这样使得C类第二导电端子43位于第一连接件5与第二连接件6的连接位置周侧,极大的减小设置的空间,从而有利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化设计。
端子主体45延伸至第三端子安装槽123内的一端设置为两个卡紧板451,卡紧板451与第三端子安装槽123的内壁卡紧连接。卡紧板451上设置有弹性卡凸452,第三端子安装槽123内壁设置有卡槽124,弹性卡凸452插接至卡槽124处卡紧。
端子主体45的侧端延伸设置有端子焊盘453,端子焊盘453上电连接有第四线缆85。弹性接触端44包括倾斜段443及第二平面接触段444,倾斜段443与端子主体45连接,第二平面接触段444与电路板2平行设置,以与电路板2上的第四金手指26电接触。第四线缆85可以用来传输一些低速的控制信号或者边带信号。
电路板2上还设置有信号传输部件20,信号传输部件20可以为外接线缆,外接线缆一端焊接在电路板2上以与芯片3导通,另一端用于电连接到第二电子器件。信号传输部件20还可以设置为外接连接器,使用时,通过配合的连接器插接,将信号传输至第二电子器件上。或者信号传输部件20还可以是设置在电路板上的金手指,使用时直接插接在第二电子器件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第一电子器件与第二电子器件之间提供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壳体(1),所述绝缘壳体(1)内设置有一个或数个端子插接槽(11),所述的绝缘壳体(1)的外侧壁或/和底壁上设置有一个或数个端子安装槽(12);
安装在所述绝缘壳体(1)底壁上的电路板(2);
被保持在所述端子插接槽(11)中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3),每个第一导电端子(3)包括第一配合部(31)和尾部,所述第一配合部(31)被配置成用于与第一电子器件的相应导电部建立电连接;
线缆组件(8),所述线缆组件(8)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的尾部(32)上;
被保持在所述端子安装槽(12)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端子(4),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的端部为弹性接触端(44),所述弹性接触端(44)伸出端子安装槽(12)外与电路板(2)接触导通;
信号传输部件(20),设置于电路板(2)上,用于与第二电子器件的相应导电部建立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端子安装槽(12)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包括第二配合部(411)、中间部(412)及所述的弹性接触端(44),至少所述的中间部(412)嵌设于所述端子安装槽(12)内;所述第二配合部(411)与第三线缆(84)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为长条形,所述中间部(412)呈L型弯折设置,使得第二配合部(411)位于中间部的外侧,所述弹性接触端(44)包括弧形连接段(441)及平面接触段(442),所述弧形连接段(441)的一端与所述中间部(412)连接,另一端与平面接触段(442)连接,所述平面接触段(442)与电路板(2)平行设置,且与电路板(2)电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安装槽(12)包括深度依次增加的第一阶梯槽(1211)、第二阶梯槽(1212)及第三阶梯槽(1213),所述第二配合部(411)嵌设于第一阶梯槽(1211)内,所述中间部(412)嵌设于第二阶梯槽(1212)内,所述弹性接触端(44)嵌设于第三阶梯槽(1213)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411)与中间部(412)的连接处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台阶面(413),所述中间部(412)与弧形连接段(441)之间在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台阶面(41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的间距为0.4~2.0m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模(10),所述外模(10)成型于第一导电端子(3)与线缆组件(8)电连接的位置或/和第二导电端子(4)与第三线缆(84)的电连接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平行于绝缘壳体(1)的底壁所在平面设置,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数组位置不同的金手指;
所述绝缘壳体(1)的底壁上设置有端子安装槽(12)且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为信号侦测端子,所述信号侦端端子沿不同方向安装于端子安装槽(12)时,弹性接触端(44)分别与不同位置的金手指电接触,以识别不同的侦测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两组不同的金手指,分别为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金手指(23),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金手指(24);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沿第一方向安装时,所述弹性接触端(44)与第一金手指(23)电接触;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沿第二方向安装时,所述弹性接触端(44)与第二金手指(24)电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金手指与一个或者多个弹性接触端(44)电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1)的底壁上设置有端子安装槽(12)时,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包括端子主体(45)及若干个所述的弹性接触端(44),所述端子主体(45)固定在端子安装槽(12)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端(44)包括倾斜段(443)及第二平面接触段(444),所述倾斜段(443)与端子主体(45)连接,所述第二平面接触段(444)与电路板(2)平行设置,且与电路板(2)电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主体(45)延伸至所述端子安装槽(12)内的一端设置为两个卡紧板(451),所述卡紧板(451)与端子安装槽(12)内壁卡紧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板(451)上设置有弹性卡凸(452),所述端子安装槽(12)内壁设置有卡槽(124),所述弹性卡凸(452)插接至卡槽(124)处卡紧。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主体(45)的侧端还延伸设置有端子焊盘(453),所述端子焊盘(453)上电连接有第四线缆(85)。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1)与电路板(2)通过第一连接件(5)及第二连接件(6)连接锁固,所述绝缘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1),所述的第一连接件(5)穿过第一通孔(13)及第二通孔(21)与第二连接件(6)锁固;所述端子安装槽(12)位于第一通孔(13)周侧,所述金手指位于第二通孔(21)周侧。
17.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芯片(22),所述芯片(22)与第一导电端子(3)或第二导电端子(4)连通并处理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插接槽(11)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直接设置于端子插接槽(11)内,或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安装于一内嵌连接器(7)上,所述内嵌连接器(7)设置于端子插接槽(11)内。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包括信号端子(33)及接地端子(34),所述线缆组件(8)包括信号线缆及接地线缆(83);
所述信号线缆的一端与信号端子(33)连接;所述的接地端子(34)将所述信号端子(33)间隔,且所述接地端子(34)与接地线缆(83)连接,所述接地端子(34)、信号端子(33)在所述端子插接槽(11)中成排排列。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端子保持机构(9),所述端子保持机构(9)包括导电构件(91)以及围绕所述导电构件(91)的绝缘保持构件(92),所述端子保持机构(9)被附接到所述绝缘壳体(1),以将所述接地端子(34)、所述信号端子(33)保持在所述绝缘壳体(1)中,并且将所述接地端子(34)通过所述导电构件(91)连接在一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构件(91)包括导电基部(911)及沿导电基部(911)上、下端面凸伸出的多个第一安装凸块(912);所述接地端子(34)设置于第一安装凸块(912)上;
所述绝缘保持构件(92)包括绝缘基部(921)及沿绝缘基部(921)上、下端面凸伸出的多个第二安装凸块(922),所述信号端子(33)设置于第二安装凸块(922)上;所述第二安装凸块(922)之间设置有间隙(923),所述第一安装凸块(912)插入所述间隙(923)内,使导电构件(91)卡紧在绝缘保持构件(92)上。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凸块(922)上设置有与信号端子(33)位置相对应的导向安装槽(924),相邻两个导向安装槽(924)之间形成有挡壁(925),所述挡壁(925)使相邻信号端子(33)相阻隔。
CN202320684290.0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209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4290.0U CN22020932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4290.0U CN22020932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9329U true CN220209329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5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4290.0U Active CN22020932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9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0603B1 (en) Fine pitch high density high-speed orthogonal card edge connector
US10490920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762865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nserting method thereof
US20200203867A1 (en) Robust, miniaturized card edge connector
CN110419148B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电路卡组件
US7083465B2 (en) Serial ATA interface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d cable connector
EP2209170B1 (en) Orthogonal connector system
US7651379B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tion disposition
CN109742606B (zh) 电连接器
CN110994230B (zh) 电连接器
US20120156938A1 (en) Plug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ircuit card to lower cross-talking therein
CN202150590U (zh) 线缆插头连接器
US20020173177A1 (en) High-speed card edge connector
CN110086018B (zh) 电连接器
US958388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570821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unit
CN112864657A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插座连接器和电缆组件
CN110690603B (zh) 母座连接器、金手指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02159800U (zh)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663808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202093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A3028885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system
CN116565595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1952748B (zh) 卡缘连接器
CN1132583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