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9449U - 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9449U
CN220489449U CN202321715726.4U CN202321715726U CN220489449U CN 220489449 U CN220489449 U CN 220489449U CN 202321715726 U CN202321715726 U CN 202321715726U CN 220489449 U CN220489449 U CN 220489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pipe
hydraulic module
ho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57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永良
黎浩标
李宏伟
李洋
湛霖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57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9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9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9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力模块机组以及热泵系统,水力模块机组包括壳体、水力模块、连接管以及管接头,壳体具有容纳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安装通孔;水力模块设于所述容纳腔内;连接管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水力模块连通;管接头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经由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用于对接外部终端的管路,其能够减小了连接管因承受管接头传递的外力而产生的形变。

Description

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系统中通过水力模块机组对接热泵系统的末端以进行供热。其中,热泵系统的末端可以是地板采暖盘管或者用户生活用水管等,因此在热泵系统的末端和水力模块机组之间通过管接头实现末端管路和水力模块机组中的内部管路连通。在相关的技术中,水力模块机组中水力模块中的连接管与末端的外部管路直接连接,并且两个管路之间会通过管接头互相传递外力,这可能会导致其中一个或两个管路产生形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其能够减小了连接管因承受管接头传递的外力而产生的形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力模块机组,水力模块机组包括壳体、水力模块、连接管以及管接头,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安装通孔;水力模块设于所述容纳腔内;连接管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水力模块连通;管接头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经由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用于对接外部终端的管路。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力模块机组,管接头用于对接外部终端的管路,即管接头与外部终端的管路连接,以连通水力模块机组和外部终端,由于,本申请中的管接头与壳体连接,在管接头与外部终端的管路连接后,外部终端的管路施加给管接头的外力将至少部分传递至壳体上,如此,减小了连接管因承受外部终端的管路传递的外力而产生的形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头包括管体和壳体连接部,管体与所述连接管对接连通并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侧以对接外部终端的管路;壳体连接部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壳体连接部与壳体连接以实现管接头与壳体的连接,管路至少部分处于壳体外侧以对接外部终端管路,以实现管接头与外部终端的管路的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壳体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水力模块机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壳体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固定孔的配合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壳体连接部和壳体通过连接件、连接孔以及固定孔的配合实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壳体连接部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定位槽,所述固定孔开设在所述定位槽的槽底壁。
基于上述实施例,使壳体连接部至少部分处于定位槽内,便于固定孔和连接孔的对正,进而便于壳体连接部和壳体的组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朝向所述管接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接头部,所述管体朝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接头部,所述第一接头部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中的一者的部分结构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以与另一者嵌套设置,且所述第一接头部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之间夹持有密封圈。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嵌套设置后实现了管接头与连接管的连通,同时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嵌套设置,使第一接头部和第二件接头部可通过拔插进行拆装,即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拆装方便;且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之间夹持有密封圈,密封圈保证了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之间的密封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部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嵌设于所述环形安装槽。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插接或套接之后,密封圈抵接环形安装槽的底壁以及第一接头部或第二接头部的内壁,以实现对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的密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头部固定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首先,连接管通过安装部与壳体连接后实现对连接管的固定,进一步减小了连接管因承受外部终端的管路的外力而产生的形变。另外,连接管施加于管接头的外力将部分传递至壳体,可使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更好的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对应连通所述固定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壳体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孔以及所述固定孔的配合固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实现壳体连接部和壳体连接的连接件配合安装孔即可实现安装部和壳体的固定连接,简化了安装部和壳体连接的连接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朝向所述管接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接头部,所述管体朝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接头部,所述第一接头部和所述第二接头部分别与所述安装通孔对接连通。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分别与安装通孔对接连通后,第一接头部和第二接头部通过安装通孔连通,即第一接头部无需再与第二接头部连接,则外部终端的管路仅对壳体与管接头施加外力,连接管仅对壳体施加外力,外部终端的管路与连接管将互不影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热泵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水力模块机组。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泵系统,由于具有上述水力模块机组,水力模块机组可减小热泵系统自身的连接管与外部终端管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能够提高热泵系统的可靠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力模块机组,管接头用于对接外部终端的管路,即管接头与外部终端的管路连接,以连通水力模块机组和外部终端,由于,本申请中的管接头与壳体连接,在管接头与外部终端的管路连接后,外部终端的管路施加给管接头的外力将至少部分传递至壳体上,如此,减小了连接管因承受管接头传递的外力而产生的形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水力模块机组去掉壳体一侧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壳体、管接头以及连接管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壳体、管接头以及连接管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壳体、管接头以及连接管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中壳体、管接头以及连接管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壳体;11、连接通孔;12、固定孔;13、定位槽;20、水力模块;30、连接管;31、第一接头部;32、安装部;321、安装孔;40、管接头;41、管体;411、第二接头部;412、环形安装槽;42、壳体连接部;421、连接孔;50、连接件;6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热泵系统中通过水力模块机组对接热泵系统的末端以进行供热。其中,热泵系统的末端可以是地板采暖盘管或者用户生活用水管等,因此在热泵系统的末端和水力模块机组之间通过管接头实现末端管路和水力模块机组中的内部管路连通。在相关的技术中,水力模块机组中水力模块中的连接管与末端的外部管路直接连接,并且两个管路之间会通过管接头互相传递外力,这可能会导致其中一个或两个管路产生形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水力模块机组,能够有减小外部终端的管路使连接管30产生的形变。
水力模块机组包括壳体10、水力模块20、连接管30以及管接头40,壳体10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安装通孔;水力模块20设于容纳腔内;连接管30设于容纳腔内并与水力模块20连通;管接头40与壳体10连接,并经由安装通孔与连接管30连通,用于对接外部终端的管路。
壳体10为水力模块机组的机壳,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壳体10的大小、形状以及材质等均不做限定,但应保证的是壳体10应具有良好的承载力性能,以更好的承受管接头40传递至壳体10上的外力,此时,壳体10的材质可选用硬度较大铝合金或钢铁等。对于壳体10的形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设置为矩形结构。
容纳腔用于容纳水力模块20以及连接管30,可以理解的是容纳腔可配置为任意形状及大小等,只要容纳腔能够容纳水力模块20以及连接管30即可。
水力模块20可根据终端的需求自动调整热泵系统的运行频率,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水力模块20包括依此连通的换热器、膨胀罐和水泵。
连接管30用于连通连接水力模块20以及管接头40,结合上述水力模块20包括换热器、膨胀罐和水泵等,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管30可用于连通换热器、膨胀罐或水泵和管接头40,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连接管30的长度、材料、形状以及管径等均不做限定。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力模块机组,管接头40用于对接外部终端的管路,即管接头40与外部终端的管路连接,以连通水力模块机组和外部终端,由于,本申请中的管接头40与壳体10连接,在管接头40与外部终端的管路连接后,外部终端的管路施加给管接头40的外力将至少部分传递至壳体10上,如此,减小了连接管30因承受管接头40传递的外力而产生的形变。
请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管接头40包括管体41和壳体连接部42,管体41与连接管30对接连通并部分位于壳体10外侧以对接外部终端的管路;壳体连接部42与管体41固定连接,并与壳体1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如此,壳体连接部42与壳体10连接以实现管接头40与壳体10的连接,管路至少部分处于壳体10外侧与对接外部终端管路,以实现管接头40与外部终端的管路的连接。
壳体连接部42用于连接壳体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连接部4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壳体连接部42关于管体41的轴线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壳体连接部42的数量可以任意设置,例如,管体41的外直径越大,则壳体连接部42的数量可越多,以保证管接头40与壳体10的连接强度。
请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设置有固定孔12,壳体连接部42上设置有连接孔421,水力模块机组还包括连接件50,壳体连接部42通过连接件50、连接孔421与固定孔12的配合与壳体10可拆卸固定连接,如此,壳体连接部42和壳体10通过连接件50、连接孔421以及固定孔12实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50配置为螺柱,固定孔12的孔壁对应螺柱设置有内螺纹,螺柱穿过连接孔421后与固定孔12的孔壁螺纹连接,螺柱的螺头抵紧壳体连接部42,以实现壳体连接部42和壳体10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壳体连接部42和壳体10也可采用其他固定连接方式,例如,焊接、铆接或卡接等。
请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外壁面形成有定位槽13,壳体连接部42至少部分处于定位槽13,固定孔12开设在定位槽13的槽底壁,如此,使壳体连接部42至少部分处于定位槽13内,便于固定孔12和和连接孔421的对正,且定位槽13可作为凹式加强筋以加强壳体10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壳体10的承载能力。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13的形状以及在壳体10上的位置均对应壳体连接部42设置。
请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0朝向管接头4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接头部31,管体41朝向连接管30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接头部411,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中的一者的部分结构穿设于安装通孔以与另一者嵌套设置,且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之间夹持有密封圈60,如此,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嵌套设置后实现了管接头40与连接管30的连通,且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之间夹持有密封圈60,保证了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之间的密封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中的一者的部分结构穿设于安装通孔以与另一者嵌套设置,包括以下情况:一、第一接头部31穿过安装通孔插接第二接头部411(请参照图4所示);二、第一接头部31穿过安装通孔套接第二接头部411;三、第二接头部411穿过安装通孔插接第一接头部31;四、第二接头部411穿过安装通孔套接第一接头部31;五、第一接头部31在安装通孔插接第二接头部411(第二接头部411也处于安装通孔内);六、第一接头部31在安装通孔套接第二接头部411(第二接头部411也处于安装通孔内)。在第一接头部31穿过安装通孔套接第二接头部411时,壳体连接部4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子部、第二连接子部以及第三连接子部,第一连接子部和第三连接子部沿第二接头部411的径向布置,第二连接子部沿第二接头部411的轴线布置,且第三连接子部抵接定位槽13的底壁,此时定位槽13的形状以及在壳体10上的位置对应第三连接子部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均配置为管状结构,即第一接头部31具有沿自身轴线方向的布置的第一流道,第二接头部411具有沿自身轴线方向的布置的第二流道,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接头部31插接第二接头部411时,第一接头部31的形状应对应第二流道的形状设置,且第一接头部31插接第二接头部411时第一接头部31贴合第二流道的腔壁;在第一接头部31套接第二接头部411时,第二接头部411的形状应对应第一流道设置,且第一接头部31套接第二接头部411时第二接头部411贴合第一流道的腔壁。
请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环形安装槽412,密封圈60嵌设于环形安装槽412,如此,在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插接或套接之后,密封圈60抵接环形安装槽412的底壁以及第一接头部31或第二接头部411的内壁,以实现对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的密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圈60部分处在环形安装槽412内,在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套接或插接时抵压密封圈60使密封圈60产生弹性形变,产生弹性形变的密封圈60将抵紧环形安装槽412的底壁以及第一接头部31或第二接头部411的内壁。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接头部31插接第二接头部411时,环形安装槽412沿第一接头部31的周向布置于第一接头部31上;在第二接头部411插接第一接头部31时,环形安装槽412沿第二接头部411的周向布置于第二接头部411上。
请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0还包括与第一接头部31固定连接的安装部32,安装部32与壳体10固定连接,如此,首先,连接管30通过安装部32与壳体10连接后实现对连接管30的固定,进一步减小了连接管30因承受外部终端的管路的外力而产生的形变。另外,连接管30施加于管接头40的外力将部分传递至壳体10,可使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更好的配合。在第二接头部411穿过连接通孔11套接第一接头部31时,安装部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连接子部、第五连接子部以及第六连接子部,第四连接子部和第六连接子部沿第一接头部31的径向布置,第五连接子部沿第一接头部31的轴线布置,且第三连接子部抵接容纳腔的腔壁。
请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32上开设有对应连通固定孔12的安装孔321,安装部32和壳体连接部42通过连接件50与安装孔321、连接孔421以及固定孔12的配合固定,如此,通过连接件50可实现安装部32、壳体连接部42以及壳体10的固定连接,具体地,连接件50穿过连接孔421、固定孔12以及安装孔321并至少与安装孔321的孔壁螺纹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30朝向管接头40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接头部31,管体41朝向连接管30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接头部411,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分别与安装通孔对接连通,如此,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分别与安装通孔对接连通后,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通过安装通孔连通,即第一接头部31无需再与第二接头部411连接,则外部终端的管路仅对壳体10与管接头40施加外力,连接管30仅对壳体10施加外力,外部终端的管路与连接管30将互不影响。
请参照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部31与容纳腔的腔壁固定连接,第二接头部411与壳体10的外壁固定连接,且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均与连接通孔11连通。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部31和第二接头部411均与连接通孔11的孔壁固定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热泵系统包括如上的水力模块机组。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泵系统,由于具有上述水力模块机组,水力模块机组可减小热泵系统自身的连接管30与外部终端管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能够提高热泵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力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安装通孔;
水力模块,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连接管,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水力模块连通;以及
管接头,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经由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用于对接外部终端的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包括:
管体,与所述连接管对接连通并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侧以对接外部终端的管路;和
壳体连接部,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力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壳体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水力模块机组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壳体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固定孔的配合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力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壳体连接部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定位槽,所述固定孔开设在所述定位槽的底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力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朝向所述管接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接头部,所述管体朝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接头部,所述第一接头部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中的一者的部分结构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以插接另一者,且所述第一接头部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之间夹持有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力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部和所述第二接头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嵌设于所述环形安装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力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头部固定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力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对应连通所述固定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壳体连接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孔以及所述固定孔的配合固定。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力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朝向所述管接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接头部,所述管体朝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接头部,所述第一接头部和所述第二接头部分别与所述安装通孔对接连通。
10.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水力模块机组。
CN202321715726.4U 2023-06-30 2023-06-30 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Active CN220489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5726.4U CN220489449U (zh) 2023-06-30 2023-06-30 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5726.4U CN220489449U (zh) 2023-06-30 2023-06-30 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9449U true CN220489449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4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5726.4U Active CN220489449U (zh) 2023-06-30 2023-06-30 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9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1172B2 (en) Plug-in coupling
US6505866B1 (en) Pipe joint
CN220489449U (zh) 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CN217784257U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组件、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
CN215371212U (zh) 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
CN213685372U (zh) 配管组件、四通阀组件以及空调系统
CN217987561U (zh) 袖带气嘴连接机构及血压计
CN219734553U (zh) 一种改进型带颈对焊法兰
JP2006183866A (ja) アダプターを有する流体用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JP2008045616A (ja) 配管継手および配管継手装置
CN212878950U (zh) 一种咖啡机冲泡单元的液体管路对接结构及活塞
CN218954313U (zh) 一种接头组件和管道接头
CN219623506U (zh) 一种转换法兰
CN214839013U (zh) 一种具有可靠连接结构的不锈钢管件
CN218780928U (zh) 快速插接组件和电池包液冷系统
CN218644982U (zh) 一种水下快速接头
CN213299121U (zh) 一种不锈钢或铜摩擦焊接活接头
JP2006023294A (ja) 流体回路にセンサを取り付ける方法、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センサを設けた前記回路の剛性管
CN219062751U (zh) 软管连接组件和空气净化器
CN219912160U (zh) 一种自锁定连接组件
CN217603587U (zh) 管路连接机构及血压计
CN219064226U (zh) 一种简便装配式小型换热器
CN215371507U (zh) 一种弯管接头
CN210266379U (zh)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一种消音器、一种空调系统及一种制冷系统
CN215342707U (zh) 一种电池标准c箱液冷板柔性水路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