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3774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03774U CN219103774U CN202221664128.4U CN202221664128U CN219103774U CN 219103774 U CN219103774 U CN 219103774U CN 202221664128 U CN202221664128 U CN 202221664128U CN 219103774 U CN219103774 U CN 2191037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main body
- heat exchanger
- channel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主体部和内管,内管具有管腔,内管的至少部分位于主体部内,内管和主体部之间具有外腔,外腔环绕管腔,外腔和管腔互不连通,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与主体部为一体结构,其中,第一接头与管腔连通,第二接头与外腔连通。该换热器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中多采用同轴管作为热交换器,对冷源和热源进行热交换。同轴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插入外管中,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外腔,外腔环绕内管的管腔;内、外管的两端均连接有转接块,转接块具有连通外腔或管腔的接口,实际组装时,通过转接块将空调系统中热源或冷源的管路与外腔或管腔连通,组装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主体部和内管;所述内管具有管腔;所述内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内,所述内管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具有外腔,所述外腔环绕所述管腔,所述外腔和所述管腔互不连通;所述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与所述主体部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外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换热器在主体部上设置有与主体部为一体结构的至少两个接头,该至少两个接头的其中一个与外腔连通,另一个与管腔连通,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可与相关管路或器件连接,减少额外设置转接结构,简化了换热器的结构,便于组装。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外腔室环绕所述内腔室,所述内腔室和所述外腔室互不连通;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均与所述外腔室连通;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内腔室连通;所述主体部为一体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换热器的主体部设置第一流通通道、第二流通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主体部可与相关管路或器件连接,减少额外设置转接结构,简化了换热器的结构,便于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换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换热器1;
主体部10,外腔102,第一接头13,第一通道131,第一段通道1311,第二段通道1312,第一接口1313,第二接头12,第一流通通道121,第一连通口1211,第三接头11,第二流通通道111,第二连通口1111,台阶面14,第二连接部15;
内管20,管腔201;
端盖30,第一连接部31,安装槽32,槽周壁321,槽底壁322,第二通道33,第二接口331;
第一密封圈41,第二密封圈42,第三密封圈43,紧固件50;
换热器1A,主体部10A,内腔室11A,外腔室12A,第一流通通道13A,第二流通通道14A,第一通道15A,第二通道16A。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换热器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换热器的爆炸图。
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1包括主体部10和内管20;其中,内管20的至少部分位于主体部10内,在内管20和主体部10之间形成有外腔102,即内管20的外周壁和主体部10的管腔壁之间形成外腔102;外腔102和内管20的管腔201互不连通,外腔102环绕管腔201。这里的内和外是以内管20的中心轴线为基准定义的,即相对靠近内管20中心轴线的一侧为内,相对远离内管20中心轴线的一侧为外,图2中以点划线示意了内管20的中心轴线。
主体部10具有至少两个接头,其中,至少一个接头与外腔102连通,至少一个接头与管腔201连通;在实际组装时,该换热器1可通过主体10的与外腔102或管腔201连通的接头直接与相关冷媒管路连接,避免额外设置中间转接结构,有利于简化换热器1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0具有三个接头,此处称之为第一接头13、第二接头12和第三接头11,其中,第一接头13与管腔201连通,第二接头12和第三接头11与外腔102连通。
主体部10的第一端部具有第一接口1313,第一接口1313连通内管20的管腔201。
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1还设有端盖30,该端盖30与主体部10的第二端部固接,端盖30具有第二接口331,第二接口331连通内管20的管腔。
以图2所示方位来说,图2中主体部10的右端为前述第一端部,图2中主体部10的左端为前述第二端部。
该换热器1可用于汽车空调系统的管路结构中,举例来说,应用时,第二连通口1111可作为高压侧冷媒的入口,第一连通口1211可作为高压侧冷媒的出口,第一接口1313可作为低压侧冷媒的入口,第二接口331可作为低压侧冷媒的出口;这样,高压侧冷媒经第二连通口1111流入外腔102后经第一连通口1211流出,低压侧冷媒经第一接口1313流入管腔201后经第二接口331流出。因高压侧冷媒和低压侧冷媒存在温差,两者在流动过程中可通过内管20的管壁进行热交换。在其他应用实例中,低压侧冷媒也可流经外腔102,高压侧冷媒流经管腔201;另外,冷媒的流动方向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局限于上述所述。
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0、内管20和端盖30为分体结构,方便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调整主体部10和内管20的相关尺寸,端盖30适配性设计。
具体的,主体部10可以设为管状结构,组装时,可使内管20和主体部10同轴设置,即内管20的轴向中心线与主体部10的轴向中心线重合,这样,外腔102相对管腔201对称,有利于提高高压侧冷媒和低压侧冷媒的换热效果;这里的轴向指的是主体部10和内管20的长度方向,以图2所示来说,即图中的左右方向。
为方便内管20与主体部10的配合,主体部10的第二端部为开口端,内管20可自主体部10的第二端部的开口插入主体部10内。
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0具有台阶面14,该台阶面14朝向内管20,内管20包括第一管端部,此处的第一管端部为图2所示中内管20靠近右端的管段部分,第一管端部具有第一管端壁和第一管端口,第一管端口与内管10的管腔连通。
主体部10的第一端部包括第一接头13,所述第一接头13具有第一通道131,内管20插入主体部10后,内管20的第一管端壁与台阶面14相抵,第一通道131靠近内管20的一端形成第一接口1313,内管20的第一管端口通过第一接口1313与第一通道131连通,第一接头13用于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相关冷媒管路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通道131包括第一段通道1311和第二段通道1312,其中,第二段通道1312通过第一段通道1311与第一接口1313连通,即第一段通道1311直接与管腔201连通;其中,第一段通道1311的轴线与管腔201的轴线平行,具体的,第一段通道1311的轴线与管腔201的轴线可重合设置,第二段通道1312与第一段通道1311的轴线垂直;这样设置,方便第一接头13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其他管路件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段通道1311的轴线与第二段通道1312的轴线也可以呈其他角度设置,以便于管路连接为准,不限于前述垂直的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131也可以只包括第一段通道1311,即第一通道131整体的轴线与管腔201的轴线平行。
可以理解,该换热器1的第一通道131仅与管腔201连通;在主体部10和内管20组装前,单就主体部10这一部件来说,第一通道131与主体部10的管腔连通,主体部10和内管20组装后,内管20与台阶面14相抵,使得第一通道131仅与内管20的管腔201连通,而与外腔102不连通。
图示方案中,第一段通道1311的径向尺寸与内管20的内径相当,实际设置时,两者可不同。
具体的,在内管20的第一管端部与主体部1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1。第一密封圈41的设置可以确保管腔201与外腔102之间的密封性,保证两者不连通。具体的,可以在内管20第一管端部的外管壁设置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41的环形槽。
本实施方式中,端盖30与主体部10的第二端部固接,端盖30可封堵主体部10的开口端,以确保外腔102的密闭性;端盖30具有第二通道33和安装槽32,其中安装槽32相对第二通道33靠近主体部10设置,安装槽32具有朝向内管20的槽底壁322和槽周壁321,内管20的第二管端部位于安装槽32,此处的第二管端部为图2所示中内管20靠近左端的管段部分,第二管端部具有第二管端壁和第二管端口,第二管端口与内管20的管腔201连通;内管20的第二管端壁与安装槽32的槽底壁322抵接,如此,内管20的轴向位置被槽底壁322和前述台阶面14限定,可避免与主体部10之间相对移位。
内管20的第二管端口与第二通道33连通,第二通道33与安装槽32连通,两者的连接处形成第二接口331,可以理解为第二通道33与安装槽32的槽腔连通的一端为第二接口331,内管20的管腔201即通过第二接口331与第二通道33连通。端盖30的第二通道33可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相关冷媒管路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在内管20的第二管端部和端盖30的槽周壁32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42。第二密封圈42的设置可以确保内管20的管腔201与外腔10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管腔201通过内管20外管壁和槽周壁321之间的间隙与外腔102连通。具体的,可以在内管20第二管端部的外管壁上设置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42的环形槽。
本实施方式中,端盖30朝向主体部10的端壁面与主体部10第二端部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43,以确保换热器1外腔102的密闭性。具体的,可以在主体部10的端面设置用于安装第三密封圈43的环形槽。
本实施方式中,在端盖30的周壁设有第一连接部31,在主体部10第二端部的周壁设有第二连接部15,通过紧固件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15固接,以实现端盖30和主体部10的固接。图示方案中,第一连接部31为自端盖30的周壁向外凸起的凸部,第二连接部15为沿主体部10的周壁向外凸起的凸部,两个凸部上设有位置对应的安装孔,螺钉等紧固件穿过两个凸部的安装孔后将端盖30和主体部10固定。图示方案中,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15均设有两个,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固定需要来设置其个数。
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的第二端部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接头11,第三接头11具有第二流通通道111,该第二流通通道111通过第二连通口1111与外腔102连通,第三接头11的设置方便主体部10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相关冷媒管件连接;在主体部10的第一端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接头12,第二接头12具有第一流通通道121,该第一流通通道121通过第一连通口1211与外腔102连通,第二接头12的设置方便主体部10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相关冷媒管件连接。
图示方案中,第三接头11的第二流通通道111和第二接头12的第一流通通道121的轴线均与主体部10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实际应用是,两者之间的角度可调整。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1A包括主体部10A,主体部10A具有内腔室11A和外腔室12A,外腔室12A环绕内腔室11A,外腔室12A和内腔室11A互不连通;主体部10A还具有第一流通通道13A和第二流通通道14A,第一流通通道13A和第二流通通道14A均与外腔室12A连通;主体部10A还具有第一通道15A和第二通道16A,第一通道15A和第二通道16A均与内腔室11A连通;主体部10A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就是说,前述各腔室和通道等一体成型于主体部10A上,具体来说,可通过挖槽等的方式来实现。如此,换热器1A的结构简单,自身无需组装,在应用至汽车空调系统中也方便装配。
该换热器1A的换热原理等与前述实施方式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除了上述换热器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换热器集成在汽车空调系统的冷媒管路中。
汽车空调系统还包括流道板,该流道板上可以集成有空调系统中的膨胀阀等阀部件,具体的,还可以将上述换热器的主体部与流道板设为一体结构,即主体部可以通过流道板的部分形成,以提高空调系统的集成度。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换热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和内管;
所述内管具有管腔;所述内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内,所述内管和所述主体部之间具有外腔,所述外腔环绕所述管腔,所述外腔和所述管腔互不连通;
所述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与所述主体部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外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三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外腔连通,所述第三接头包括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外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朝向所述内管;所述内管包括第一管端部,所述第一管端部具有第一管端壁和第一管端口,所述第一管端口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第一管端壁与所述台阶面抵接,所述第一管端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部包括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一接口;所述第一管端口通过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所述第二段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段通道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段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管腔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段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段通道的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端盖具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管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具有第二通道和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朝向所述内管的槽底壁和槽周壁;所述内管包括第二管端部,所述第二管端部具有第二管端壁和第二管端口,所述第二管端部位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二管端壁与所述槽底壁抵接,所述第二管端口与所述管腔连通,所述第二管端口通过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管端部与所述槽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周壁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的周壁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部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具有第一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外腔连通;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部设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所述第三接头,所述第三接头具有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二流通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外腔连通。
10.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外腔室环绕所述内腔室,所述内腔室和所述外腔室互不连通;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均与所述外腔室连通;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与所述内腔室连通;所述主体部为一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64128.4U CN219103774U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64128.4U CN219103774U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03774U true CN219103774U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64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64128.4U Active CN219103774U (zh) | 2022-06-29 | 2022-06-29 | 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03774U (zh) |
-
2022
- 2022-06-29 CN CN202221664128.4U patent/CN2191037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354101A (en) | Sealing washer block connection | |
EP1128121B1 (en) | Joint for double walled, duplex, pipes | |
JP2003056373A (ja) | 内燃機関のためのフレキシブルな補償部材を有する絞り装置 | |
CN219103774U (zh) | 换热器 | |
JP2006132653A (ja) | 二重管、二重管の製造方法、二重管の支持部材 | |
CN112937248A (zh) | 汽车空调同轴管的制作方法及汽车空调同轴管 | |
EP4036450A1 (en) | High tolerance quick connect coupling | |
CN215295918U (zh) | 一种换热器 | |
KR100737159B1 (ko) | 내부열교환기를 가진 냉동사이클 시스템의 배관 플랜지연결구조 | |
CN213685372U (zh) | 配管组件、四通阀组件以及空调系统 | |
JP2009168127A (ja) | 二重管継手構造 | |
CN213163986U (zh) | 发动机冷却水路的密封装配装置 | |
JP2007225117A (ja) | 二重管構造 | |
CN214248575U (zh) | 汽车空调用同轴管和汽车空调 | |
CN114593618A (zh) | 一种换热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218954313U (zh) | 一种接头组件和管道接头 | |
CN215488269U (zh) | 高密封性汽车空调连接压板 | |
KR100737158B1 (ko) | 내부열교환기를 가진 냉동사이클 시스템의 배관 플랜지연결구조 | |
CN218479855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水管路用连接管 | |
CN218119034U (zh) | 汽车空调同轴管路连接压板 | |
CN218625929U (zh) | 方便连接的分歧管 | |
CN210920225U (zh) | 一种直通温回一体式组合阀 | |
CN217784282U (zh) | 四通换向阀及空调器 | |
CN213362470U (zh) | 喷嘴座连接结构及燃气灶 | |
CN220489449U (zh) | 水力模块机组及热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