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9145U -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9145U
CN220489145U CN202322155264.1U CN202322155264U CN220489145U CN 220489145 U CN220489145 U CN 220489145U CN 202322155264 U CN202322155264 U CN 202322155264U CN 220489145 U CN220489145 U CN 2204891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gnition
burner
fire
outer fire
fir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526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aikang Electric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aikang Electric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aikang Electric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aikang Electric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5526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91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9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91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燃烧盘、设在所述燃烧盘上的外火盖和内火盖以及设于所述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的点火针,所述外火盖和燃烧盘共同限定出外混气室,外火盖的外侧壁设有多个外火孔;所述外火盖的顶面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可拆卸连接有点火棒,所述点火棒的一端延伸至外火盖与内火盖之间的空隙中,所述点火针设于所述点火棒的下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使用上述燃烧器的燃气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点火棒与外火盖可拆卸连接,当点火棒损坏,可将损坏的点火棒从外火盖上拆卸下来,并更换新的点火棒到外火盖上,外火盖可以继续使用,这降低了燃烧器的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以及使用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的燃烧器一般设有燃烧盘、外火盖、内火盖和点火针,外火盖和内火盖均连接于燃烧盘上从而分别限定出外混气室和内混气室,点火针用于产生电弧,从而点燃外混气室和内混气室内的可燃气。
为了提高点火针的点火效果,同时避免点火针被水覆盖而影响其点火,外火盖上会设有位于点火针上方的遮挡结构。如授权公告号CN216131925U公开一种燃烧器的外火盖、火盖组件及燃气灶,参见图1,燃烧器的外火盖包括外火盖本体122和点火帽124,点火帽124设于外火盖本体122的内侧,与点火孔相对应。使用时,点火帽124适于与燃烧器的点火针13配合点火,点火针13只能向点火帽124放电,从而将混合燃气点燃。
然而,以上的点火帽124是在外火盖本体122上切削形成的一体结构,当燃烧器使用较长时间导致点火帽124受损,或者点火帽124受外物撞击损坏后,整个外火盖将报废,不能使用,需要重新更换整个外火盖,这提高了燃烧器的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燃烧盘、设在所述燃烧盘上的外火盖和内火盖以及设于所述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的点火针,所述外火盖和燃烧盘共同限定出外混气室,外火盖的外侧壁设有多个外火孔;
所述外火盖的顶面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可拆卸连接有点火棒,所述点火棒的一端延伸至外火盖与内火盖之间的空隙中,所述点火针设于所述点火棒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点火棒的至少一个侧壁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之间形成传火槽,所述传火槽的一端贯穿所述外火盖的内侧壁,传火槽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外混气室。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火槽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火盖的外侧壁;
所述点火棒的一个侧壁与所述容置槽的一个侧壁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点火棒的另一个侧壁与所述容置槽的另一个侧壁之间形成缓冲空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火槽的宽度为10~45mm。
进一步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外火孔贯通或靠近所述传火槽。
优选的,所述点火棒的底部设有插接部,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插接部配合的插接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插接部为铆钉。
优选的,所述点火棒的底部且与所述点火针相对的位置设有电击凸台。
优选的,所述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点火棒的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一点火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使用上述燃烧器的燃气灶。
一种燃气灶,包括机壳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灶的燃烧器,通过在外火盖的顶面容置槽,并将点火棒可拆卸连接在容置槽内,当点火棒受损后,可将损坏的点火棒从外火盖上拆卸下来,并更换新的点火棒到外火盖上,外火盖可以继续使用,这降低了燃烧器的维修成本。
此外,设置容置槽来安装点火棒,这能降低点火棒突出于外火盖的高度,避免点火棒与被燃烧物发生干涉,从而保证了燃烧器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CN216131925U中外火盖与点火针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外火盖和点火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点火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燃烧盘1;外混气室11;内混气室12;
外火盖2;外侧壁21;外火孔211;容置槽22;插接孔221;传火槽222;缓冲空间223;内侧壁23;第一点火孔231;
内火盖3;内火孔31;
点火针4;
点火棒5;点击凸台51;插接部52;
燃烧器底座6;外连通空间61;内连通空间62;
引射管7;
热电偶8;
喷嘴9。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2-7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参见图2-图4,包括燃烧盘1、外火盖2、内火盖3和点火针4。外火盖2连接在燃烧盘1上,两者共同限定出外混气室11;外火盖2的外侧壁21均匀设有多个外火孔211;外火盖2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容置槽22,容置槽22可拆卸连接有点火棒5,点火棒5的一端延伸至外火盖2的内侧壁23与内火盖3之间的空隙中。点火针4安装在外火盖2和内火盖3之间,并位于点火棒5的正下方位置以遮挡住点火针4。内火盖3连接在燃烧盘1上并位于外火盖2内,两者共同限定出内混气室12;内火盖3上均匀设有多个内火孔31。点火时,点火针4电击点火棒5产生电弧,从而点燃外混气室11和内混气室12内的燃气。
以上的燃烧器通过在外火盖2的顶面容置槽22,并将点火棒5可拆卸连接在容置槽22内,当点火棒5受损后,可将损坏的点火棒5从外火盖2上拆卸下来,并更换新的点火棒5到外火盖2上,外火盖2可以继续使用,这降低了燃烧器的维修成本。此外采用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外火盖2与点火棒5一体成型的结构相比,可分别加工外火盖2和点火棒5,有助于降低工艺难度和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6,点火棒5的至少一个侧壁与容置槽22的侧壁之间形成传火槽222,传火槽222的一端贯穿外火盖2的内侧壁23,传火槽222的另一端连通至外混气室11。具体的,点火棒5位置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与传火槽222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上述的传火槽222和缓冲空间223,传火槽222的一端均贯穿外火盖2的内侧壁23,传火槽222另一端均贯穿外火盖2的外侧壁21,从而,当点火针4点燃其周围燃气后,火焰传至内火盖3从而点燃内混气室12内的燃气,与此同时,火焰通过传火槽222和外火孔211点燃外混气室11内的燃气,最终实现点燃。以上通过利用点火棒5的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当其连接到容置槽22后,巧妙地利用点火棒5与容置槽22之间的装配缝隙形成传火槽222,从而不用专门加工出传火槽222,结构简单。此外,点火棒5与容置槽22之间也形成了缓冲空间223,若点火棒5存在制造误差,也能将其连接到容置槽22内,实现其装配。外火盖2一般采用锻造工艺,如与点火棒5一体结构,其传火槽222需要采用切削工艺制成,废料多,加工时间成,易造成部件损毁,良率低。上述分体结构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6,传火槽222的底部贯穿至外混气室11,这样,外混气室11内的燃气可直接扩散至传火槽222内,这既提高了传火槽222内燃气的浓度,有利于燃气的快速点燃,同时,火焰也可直接从传火槽222底部传至外混气室11,从而提高外混气室11的点燃速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传火槽222的宽度为10~45mm,该宽度的传火槽222能保证外混气室11能够快速点燃,同时便于清理传火槽222内的杂质。此外,至少一个外火孔211设于传火槽222远离内火盖3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6,有一个外火孔211与传火槽222远离内火盖3的端部贯通,这样,当火焰传至传火槽222的末端,其便能直接点燃从外火孔211扩散出的气体,这能快速点燃外混气室11内的气体。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与传火槽222贯通的外火孔211,也可以设置在靠近传火槽端部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容置空间也可以设置为与上述传火槽222相同的结构,从而将其作为第二个传火槽222,提高点火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外火盖2的内侧壁23上且位于点火棒5的下方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一点火孔231,每个第一点火孔231均贯穿内侧壁23。具体的,参见图2-图3,第一点火孔231设置有四个,当然,第一点火孔23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其它数量。燃气通至外混气室11后,外混气室11内的燃气通过第一点火孔231扩散至点火棒5的上方,点火针4产生电弧后点燃位于点火针4周围的燃气,随后火焰传至中心火盖,同时通过传火槽222传至外混气室11进行点燃。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点火棒5的底部且与点火针4相对的位置设有点击凸台51,通过在点火棒5的底部设置向下延伸的点击凸台51,使得从第一点火孔231扩散出来的燃气能够位于点火针4的上方位置,以便被点火针4点燃。此外,该点击凸台51也能便于点火针4产生电火花以点燃燃气。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点火棒5的底部设有插接部52,参见图3,容置槽22的底部设有与插接部52配合的插接孔221,装配时,点火棒5将插接部52穿过插接孔221从而将其连接到外火盖2上。可以理解的是,该插接部52可采用现有的便于拆卸的插接结构,具体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也可选择能够为能够将点火棒5从外火盖2上拆卸下来的固接方式,如将插接部52设置为铆钉。
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还包括设于燃烧盘1下方的燃烧器底座6、与燃烧盘1底座连接的两个引射管7和热电偶8。燃烧器底座6内设有与外混气室11连通的外连通空间61以及与内混气室12连通的内连通空间62,外连通空间61和内连通空间62相互独立,其中一个引射管7与外连通空间61连通,另一个引射管7与内连通空间62连通。两个引射管7远离燃烧器底座6的端部均设有用于输入燃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的喷嘴9。热电偶8用于在燃烧器处于异常熄火状态下关闭燃气,以免发生危险。以上的结构为燃气灶中常见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该燃烧器的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燃烧器的结构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点火孔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具体的,点火棒5为与外界燃气管路连通的点火喷头,点火喷头的底部设有第二点火孔,点火针4设置在点火喷头的正下方位置。当燃气通至内混气室12和外混气室11,燃气还通至点火喷头,点火喷头内的燃气通过第二点火孔扩散至点火针4的周围空间,以便点火针4点火。
以上的燃烧器,通过利用现有的点火喷头的结构遮挡住点火针4,而不用设置其它结构遮挡点火针4,结构简单紧凑。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上的燃烧器,机壳的结构、燃烧器与机壳的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燃气灶采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燃烧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燃烧盘、设在所述燃烧盘上的外火盖和内火盖以及设于所述外火盖和内火盖之间的点火针,所述外火盖和燃烧盘共同限定出外混气室,外火盖的外侧壁设有多个外火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火盖的顶面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可拆卸连接有点火棒,所述点火棒的一端延伸至外火盖与内火盖之间的空隙中,所述点火针设于所述点火棒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棒的至少一个侧壁与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之间形成传火槽,所述传火槽的一端贯穿所述外火盖的内侧壁,传火槽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外混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火槽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外火盖的外侧壁;
所述点火棒的一个侧壁与所述容置槽的一个侧壁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点火棒的另一个侧壁与所述容置槽的另一个侧壁之间形成缓冲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火槽的宽度为10~4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外火孔贯通或靠近所述传火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棒的底部设有插接部,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插接部配合的插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为铆钉。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棒的底部且与所述点火针相对的位置设有电击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的内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点火棒的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一点火孔。
10.一种燃气灶,包括机壳和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为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CN202322155264.1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Active CN220489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5264.1U CN220489145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5264.1U CN220489145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9145U true CN220489145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1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5264.1U Active CN220489145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91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25280B1 (ko) 오븐 또는 그릴용 가스 버너
CN220489145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KR20130077760A (ko) 가스버너구조체
KR100738697B1 (ko) 실드 더블 버너
CN218583151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7109665U (zh) 一种可拆卸式炉头
CN216114016U (zh) 燃气烤炉、燃烧组件与传火器
CN216480968U (zh) 一种火种燃烧稳定的炉头
KR101232006B1 (ko) 실드 더블 버너
CN203421681U (zh) 斜插式两级微油气化燃烧器
CN219867880U (zh) 燃烧器
CN213421074U (zh) 一种燃气燃烧装置
CN219656071U (zh) 燃烧器和灶具
CN215446547U (zh) 一种便拆卸燃气灶
CN220287437U (zh) 火盖及燃气灶
CN219550523U (zh) 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9913057U (zh) 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216203319U (zh) 一种内置火种燃气炉头
CN219674213U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CN219913046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9995333U (zh) 燃烧器
CN216953050U (zh) 上进风式燃烧器及灶具
CN216953049U (zh) 燃气灶及炉头
CN218993390U (zh) 火盖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922240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