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8422U - 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8422U
CN220488422U CN202322153241.7U CN202322153241U CN220488422U CN 220488422 U CN220488422 U CN 220488422U CN 202322153241 U CN202322153241 U CN 202322153241U CN 220488422 U CN220488422 U CN 220488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assembly
core
por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32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勇�
王傅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nan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nan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nan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nan Automotive Therm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8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8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具有第一流通口、第二流通口以及主阀口;通断组件;通断组件用于控制主阀口的开闭;上铁芯,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下铁芯,可活动地弹性设置在安装腔内;通断组件具有贯穿的中间通道;中间通道的一端与第一流通口连通,中间通道的另一端为导阀口;下铁芯用于控制导阀口的开闭,以控制通断组件上方和下方的压差;下顶杆;弹性件和上顶杆;以下铁芯距离导阀口的最远距离为导阀口的开度,上铁芯与下铁芯之间的最大间距与导阀口的开度相等。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小了上铁芯与下铁芯之间的间距,进而减小下铁芯与上铁芯吸合时下铁芯的运动速度,降低了下铁芯与上铁芯的吸合碰撞噪音。

Description

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电磁阀中,其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间距较大,导致动铁芯与静铁芯吸合时,动铁芯具有较大的速度,容易产生较大的碰撞噪音,并且容易造成动铁芯与静铁芯的碰撞破坏。
现有的先导式电磁阀通常采用静止不动的静铁芯与沿轴向上下运动的动铁芯,通过动铁芯打开或封堵活塞的导阀口,实现活塞打开或关闭主阀口。比如公开号为CN207034187U的中国专利,包括主阀体、活塞组件、阀盖组件、线圈总成,主阀体上设置进口、出口、连通进口和出口的阀腔、与阀腔连通的连接口,阀盖组件包括阀盖、套管,阀盖与连接口连接,活塞组件包括用来启闭阀口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一导阀口和第一平衡孔,第一活塞连接有使第一活塞远离阀口的第一活塞弹簧,活塞组件还包括启闭第一导阀口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二导阀口和第二平衡孔,第二活塞连接有使第二活塞远离第一导阀口的第二活塞弹簧;又例如在CN207034187U中,断电后,第一活塞关闭阀口。通电后,芯铁初次上升打开第二导阀口,之后芯铁与第一活塞同步再次上升至与吸引子吸合,第一活塞打开阀口。定义芯铁初次上升的高度为第二导阀口的开度,芯铁再次上升的高度定义为第一活塞的开度。因此,断电状态下,芯铁与吸引子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导阀口的开度与第一活塞的开度。芯铁与吸引子之间的距离较大,芯铁运动至与吸引子吸合时的速度较大,芯铁以较大的速度与吸引子撞击,并产生较大的噪音。上述提到的电磁阀是常关阀,平常的工作状态是关闭的,(例如:当线组件圈通电时,动铁芯移动一定的距离打开导阀口,然后动铁芯继续移动一定的距离,也就是活塞打开主阀口的移动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磁阀其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间距较大,导致动铁芯与静铁芯吸合时,动铁芯具有较大的速度,容易产生较大的碰撞噪音和碰撞破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内为安装腔;壳体组件具有第一流通口、第二流通口以及位于第一流通口与第二流通口之间的主阀口;通断组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通断组件用于控制主阀口的开闭,以实现第一流通口和第二流通口的通断;上铁芯,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下铁芯,可活动地弹性设置在安装腔内,且位于上铁芯的下方;其中,通断组件位于下铁芯的下方;通断组件具有贯穿的中间通道;中间通道的一端与第一流通口连通,中间通道的另一端为导阀口;下铁芯用于控制导阀口的开闭,以控制通断组件上方和下方的压差;下顶杆,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下顶杆的一端与上铁芯抵接配合,下顶杆的另一端与通断组件抵接配合;弹性件和上顶杆;弹性件的一端与壳体组件抵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上顶杆的一端抵接,上顶杆的另一端与下铁芯抵接;以下铁芯距离导阀口的最远距离为导阀口的开度,上铁芯与下铁芯之间的最大间距与导阀口的开度相等。
进一步地,下铁芯上具有约束通道,约束通道的内壁与下顶杆相配合,以约束下顶杆做上下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下铁芯通过弹性件和上顶杆弹性设置在安装腔内;上铁芯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腔,弹性件和上顶杆的至少一部分均位于导向腔内,上顶杆与导向腔的内壁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电磁阀还包括设置于壳体组件上的线圈组件;在线圈组件通电的状态下,上铁芯和下铁芯相互吸引,下铁芯向上运动,导阀口打开,之后通断组件在流体压差作用下向上运动,上铁芯、下铁芯随通断组件向上运动,主阀口打开;在线圈组件断电的状态下,下铁芯向下运动并封闭导阀口,之后通断组件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上铁芯、下铁芯随通断组件向下运动,主阀口关闭。
进一步地,上铁芯靠近下铁芯的一端设置有减阻凹槽,减阻凹槽用于减少上铁芯和下铁芯的分离阻力。
进一步地,上铁芯靠近下铁芯的一端的表面粗糙度Ra大于3.2,以减少上铁芯和下铁芯的分离阻力。
进一步地,下铁芯包括下芯体和设置在下芯体上的密封件,密封件与导阀口抵接或远离,以开闭导阀口。
进一步地,下芯体内设置有防闪蒸通道,防闪蒸通道与安装腔相连通;密封件采用耐磨橡胶材料。
进一步地,通断组件包括活塞体和设置在活塞体上的密封块,活塞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块的安装槽,密封块与安装槽的内壁限位配合;密封块与第一流通口抵接或远离,以开闭第一流通口;安装槽为环形槽,活塞体位于安装槽中部的位置还具有定位凸起,密封块的中部具有定位通孔,在密封块处于安装在安装槽内的状态下,定位凸起穿过定位通孔,且与定位通孔的内壁配合,以限位密封块。
进一步地,通断组件还包括环形限位片,环形限位片设置在密封块远离活塞体的一端;定位凸起依次穿过定位通孔和环形限位片中部的通孔,定位凸起的端部通过铆接的方式与环形限位片配合,以固定环形限位片和密封块。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内为安装腔;壳体组件具有第一流通口、第二流通口以及位于第一流通口与第二流通口之间的主阀口;通断组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通断组件用于控制主阀口的开闭,以实现第一流通口和第二流通口的通断;上铁芯,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下铁芯,可活动地弹性设置在安装腔内,且位于上铁芯的下方;其中,通断组件位于下铁芯的下方;通断组件具有贯穿的中间通道;中间通道的一端与第一流通口连通,中间通道的另一端为导阀口;下铁芯用于控制导阀口的开闭,以控制通断组件上方和下方的压差;下顶杆,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下顶杆的一端与上铁芯抵接配合,下顶杆的另一端与通断组件抵接配合;弹性件和上顶杆;弹性件的一端与壳体组件抵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上顶杆的一端抵接,上顶杆的另一端与下铁芯抵接;以下铁芯距离导阀口的最远距离为导阀口的开度,上铁芯与下铁芯之间的最大间距与导阀口的开度相等。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铁芯与下铁芯之间的最大间距与导阀口的开度相等(即上铁芯与下铁芯之间的最大间距等于导阀口开度),有效减小了上铁芯与下铁芯之间的间距,进而减小下铁芯与上铁芯吸合时下铁芯的运动速度,降低了下铁芯与上铁芯的吸合碰撞噪音,并且减轻了下铁芯与上铁芯因碰撞造成的损坏。本申请中的电磁阀可以是常关阀,平常的工作状态是关闭的,(例如:当线组件圈通电时,动铁芯移动一定的距离打开导阀口,然后动铁芯继续移动一定的距离,也就是活塞打开主阀口的移动距离),显然,本申请技术方案也同时适用于常开阀,适用性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阀的部分结构全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阀在另一角度下的部分结构全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阀的部分结构全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阀在另一角度下的部分结构全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铁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下铁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组件;11、安装腔;12、第一流通口;13、第二流通口;17、主阀口;
20、通断组件;21、中间通道;22、导阀口;23、活塞体;25、稳压通道;26、密封块;27、安装槽;271、环形微槽;272、泄压通道;28、定位凸起;29、环形限位片;
30、线圈组件;
40、上铁芯;41、导向腔;
50、下铁芯;52、下芯体;521、防闪蒸通道;53、密封件;54、约束通道;
60、下顶杆;
80、弹性件;
90、上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包括:
壳体组件10,壳体组件10内为安装腔11;壳体组件10具有第一流通口12、第二流通口13以及位于第一流通口12与第二流通口13之间的主阀口17;
通断组件20,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11内;通断组件20用于控制主阀口17的开闭,以实现第一流通口12和第二流通口13的通断;
上铁芯40,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11内;
下铁芯50,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11内,且位于上铁芯40的下方;
其中,通断组件20位于下铁芯50的下方;通断组件20具有贯穿的中间通道21;中间通道21的一端与第一流通口12连通,中间通道21的另一端为导阀口22;下铁芯50用于控制导阀口22的开闭,以控制通断组件20上方和下方的压差;
下顶杆60,可活动地设置在安装腔11内;下顶杆60的一端与上铁芯40抵接配合,下顶杆60的另一端与通断组件20抵接配合;
弹性件80和上顶杆90;弹性件80的一端与壳体组件10抵接,弹性件80的另一端与上顶杆90的一端抵接,上顶杆90的另一端与下铁芯50抵接;
以下铁芯50距离导阀口22的最远距离为导阀口22的开度,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之间的最大间距与导阀口22的开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之间的最大间距与导阀口22的开度相等(即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之间的最大间距等于导阀口开度),有效减小了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之间的间距,进而减小下铁芯50与上铁芯40吸合时下铁芯50的运动速度,降低了下铁芯50与上铁芯40的吸合碰撞噪音,并且减轻了下铁芯50与上铁芯40因碰撞造成的损坏。本申请中的电磁阀可以是常关阀,平常的工作状态是关闭的,(例如:当线组件圈通电时,动铁芯移动一定的距离打开导阀口,然后动铁芯继续移动一定的距离,也就是活塞打开主阀口的移动距离),显然,本申请技术方案也同时适用于常开阀,适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安装腔11与第一流通口12连通,避免了电磁阀的第一流通口12或第二流通口13相对于电磁阀内部的安装腔11的压差较大的问题出现,进而保证了电磁阀开阀或者关阀的顺畅性和可靠性,避免了电磁阀失效的问题出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与维修方便。
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下铁芯50上具有约束通道54,约束通道54的内壁与下顶杆60相配合,以约束下顶杆60做上下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
这样设置,使得上铁芯40可以与下铁芯50整体运动,电磁阀的阀门开度(例如通断组件20上下运动的行程)不在受限制于上铁芯40和下铁芯50之间的固定间隙,进而使得电磁阀对于上铁芯40和下铁芯50的结构要求降低,在上铁芯40和下铁芯50的结构受限的条件下,可以满足更多的实际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的动作行程都较短,因此可以实现高频次的通断,并且有效延长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下铁芯50通过弹性件80和上顶杆90弹性设置在安装腔11内;上铁芯40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腔41,弹性件80和上顶杆90的至少一部分均位于导向腔41内,上顶杆90与导向腔41的内壁限位配合。这样设置,使得下铁芯50可以弹性设置在安装腔11内,既便于电磁阀的快速开关,又有效降低了电磁阀的工作噪音。
如图1和图3所示,通断组件20内部还具有稳压通道25,稳压通道25的两端分别与通断组件20的上方和下方连通,通断组件20的下方与第二流通口13连通;电磁阀还包括设置于壳体组件10上的线圈组件30;在线圈组件30通电的状态下,上铁芯40和下铁芯50相互吸引,下铁芯50向上运动,导阀口22打开,之后通断组件20在流体压差作用下向上运动,上铁芯40、下铁芯50随通断组件20向上运动,主阀口17打开;在线圈组件30断电的状态下,下铁芯50向下运动并封闭导阀口22,之后通断组件20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上铁芯40、下铁芯50随通断组件20向下运动,主阀口17关闭。
这样设置,使得电磁阀整体开闭顺畅,工作可靠。当高压介质流体从第二流通口13流向第一流通口12时,在线圈组件30通电的状态下,上铁芯40吸附下铁芯50向上铁芯40运动,导阀口22打开,通断组件20上方的高压介质流体依次经过导阀口22、中间通道21流通至第一流通口12,通断组件20的上方形成低压区,在通断组件20下方的高压作用下,通断组件20向上运动,打开第一流通口12,第二流通口13和第一流通口12保持连通状态,高压介质流体流通;通断组件20通过下顶杆60推动上铁芯40向上运动,以带动上铁芯40和下铁芯50整体向上运动;在线圈组件30断电的状态下,下铁芯50在弹力作用下复位,封闭导阀口22,通断组件20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关闭第一流通口12,上铁芯40跟随通断组件20向下运动至复位,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高压介质流体不流通。
具体地,上铁芯40靠近下铁芯50的一端设置有减阻凹槽,减阻凹槽用于减少上铁芯40和下铁芯50的分离阻力。
可选地,上铁芯40靠近下铁芯50的一端的表面粗糙度Ra大于3.2,以减少上铁芯40和下铁芯50的分离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因安装腔11内通常存在油性物质(例如:流体就是油性物质),使得在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吸合时,两者较难分开,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即:
一是通过在上铁芯40靠近下铁芯50的一端设置有减阻凹槽,可以在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吸合时,有效减少上铁芯40和下铁芯50之间的分离阻力,保证了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的快速分离;
二是通过设置上铁芯40靠近下铁芯50的一端的表面粗糙度为设定范围(通常较大,例如控制Ra大于3.2或者6.3),可以在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吸合时,有效减少上铁芯40和下铁芯50之间的分离阻力,保证了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的快速分离。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下铁芯50包括下芯体52和设置在下芯体52上的密封件53,密封件53与导阀口22抵接或远离,以开闭导阀口22。这样设置,保证了下铁芯50的工作可靠性和结构简单化。
如图2和图4所示,下芯体52内设置有防闪蒸通道521,防闪蒸通道521与安装腔11相连通;密封件53采用耐磨橡胶材料。这样设置,既保证了下铁芯50的工作可靠性(例如:可以有效避免闪蒸现象的出现),又通过设置密封件53采用耐磨橡胶材料,保证了下铁芯50整体的使用寿命和耐久度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53靠近下芯体52的一端与防闪蒸通道521连通。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通断组件20包括活塞体23和设置在活塞体23上的密封块26,活塞体2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块26的安装槽27,密封块26与安装槽27的内壁限位配合;密封块26与第一流通口12抵接或远离,以开闭第一流通口12;安装槽27为环形槽,活塞体23位于安装槽27中部的位置还具有定位凸起28,密封块26的中部具有定位通孔,在密封块26处于安装在安装槽27内的状态下,定位凸起28穿过定位通孔,且与定位通孔的内壁配合,以限位密封块26。通过设置密封块26,进一步保证了通断组件20对于第一流通口12的开闭效果;通过设置定位凸起28穿过定位通孔,且与定位通孔的内壁配合,有效限位了密封块26,保证了密封块26的可靠固定。
如图2和图4所示,通断组件20还包括环形限位片29,环形限位片29设置在密封块26远离活塞体23的一端;定位凸起28依次穿过定位通孔和环形限位片29中部的通孔,定位凸起28的端部通过铆接的方式与环形限位片29配合,以固定环形限位片29和密封块26;密封块26采用耐磨橡胶材料;安装槽27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微槽271,活塞体23上还具有泄压通道272,泄压通道272将环形微槽271与第二流通口13连通,以使得密封块26与安装槽27之间的流体可通过泄压通道272、环形微槽271泄压至安装腔11内。通过设置环形限位片29,进一步约束了密封块26;设置定位凸起28的端部通过铆接的方式与环形限位片29配合,保证了对于环形限位片29的可靠限位;通过设置密封块26采用耐磨橡胶材料,保证了密封块26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通过设置环形微槽271,保证了密封块26的便捷安装,并且环形微槽271可以为密封块26的形变提供一定的空间;通过设置泄压通道272,保证了密封块26上下方向的压力平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之间的最大间距与导阀口22的开度相等(即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之间的最大间距等于导阀口开度),有效减小了上铁芯40与下铁芯50之间的间距,进而减小下铁芯50与上铁芯40吸合时下铁芯50的运动速度,降低了下铁芯50与上铁芯40的吸合碰撞噪音,并且减轻了下铁芯50与上铁芯40因碰撞造成的损坏。本申请中的电磁阀可以是常关阀,平常的工作状态是关闭的,(例如:当线组件圈通电时,动铁芯移动一定的距离打开导阀口,然后动铁芯继续移动一定的距离,也就是活塞打开主阀口的移动距离),显然,本申请技术方案也同时适用于常开阀,适用性好。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0),所述壳体组件(10)内为安装腔(11);所述壳体组件(10)具有第一流通口(12)、第二流通口(1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流通口(12)与所述第二流通口(13)之间的主阀口(17);
通断组件(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所述通断组件(20)用于控制所述主阀口(17)的开闭,以实现所述第一流通口(12)和所述第二流通口(13)的通断;
上铁芯(4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
下铁芯(5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且位于所述上铁芯(40)的下方;
其中,所述通断组件(20)位于所述下铁芯(50)的下方;所述通断组件(20)具有贯穿的中间通道(21);所述中间通道(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通口(12)连通,所述中间通道(21)的另一端为导阀口(22);所述下铁芯(50)用于控制所述导阀口(22)的开闭,以控制所述通断组件(20)上方和下方的压差;
下顶杆(6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所述下顶杆(60)的一端与所述上铁芯(40)抵接配合,所述下顶杆(60)的另一端与所述通断组件(20)抵接配合;
弹性件(80)和上顶杆(90);所述弹性件(80)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组件(10)抵接,所述弹性件(80)的另一端与所述上顶杆(90)的一端抵接,所述上顶杆(90)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铁芯(50)抵接;
以所述下铁芯(50)距离所述导阀口(22)的最远距离为所述导阀口(22)的开度,所述上铁芯(40)与所述下铁芯(50)之间的最大间距与所述导阀口(22)的开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铁芯(50)上具有约束通道(54),所述约束通道(54)的内壁与所述下顶杆(60)相配合,以约束所述下顶杆(60)做上下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铁芯(50)通过所述弹性件(80)和所述上顶杆(90)弹性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所述上铁芯(40)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向腔(41),所述弹性件(80)和所述上顶杆(90)的至少一部分均位于所述导向腔(41)内,所述上顶杆(90)与所述导向腔(41)的内壁限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0)上的线圈组件(30);
在所述线圈组件(30)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上铁芯(40)和所述下铁芯(50)相互吸引,所述下铁芯(50)向上运动,所述导阀口(22)打开,之后所述通断组件(20)在流体压差作用下向上运动,所述上铁芯(40)、所述下铁芯(50)随所述通断组件(20)向上运动,所述主阀口(17)打开;
在所述线圈组件(30)断电的状态下,所述下铁芯(50)向下运动并封闭所述导阀口(22),之后所述通断组件(20)在压差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所述上铁芯(40)、所述下铁芯(50)随所述通断组件(20)向下运动,所述主阀口(17)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铁芯(40)靠近所述下铁芯(50)的一端设置有减阻凹槽,所述减阻凹槽用于减少所述上铁芯(40)和所述下铁芯(50)的分离阻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铁芯(40)靠近所述下铁芯(50)的一端的表面粗糙度Ra大于3.2,以减少所述上铁芯(40)和所述下铁芯(50)的分离阻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铁芯(50)包括下芯体(52)和设置在所述下芯体(52)上的密封件(53),所述密封件(53)与所述导阀口(22)抵接或远离,以开闭所述导阀口(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芯体(52)内设置有防闪蒸通道(521),所述防闪蒸通道(521)与所述安装腔(11)相连通;所述密封件(53)采用耐磨橡胶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组件(20)包括活塞体(23)和设置在所述活塞体(23)上的密封块(26),所述活塞体(2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密封块(26)的安装槽(27),所述密封块(26)与所述安装槽(27)的内壁限位配合;所述密封块(26)与所述第一流通口(12)抵接或远离,以开闭所述第一流通口(12);
所述安装槽(27)为环形槽,所述活塞体(23)位于所述安装槽(27)中部的位置还具有定位凸起(28),所述密封块(26)的中部具有定位通孔,在所述密封块(26)处于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7)内的状态下,所述定位凸起(28)穿过所述定位通孔,且与所述定位通孔的内壁配合,以限位所述密封块(2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组件(20)还包括环形限位片(29),所述环形限位片(29)设置在所述密封块(26)远离所述活塞体(23)的一端;所述定位凸起(28)依次穿过所述定位通孔和所述环形限位片(29)中部的通孔,所述定位凸起(28)的端部通过铆接的方式与所述环形限位片(29)配合,以固定所述环形限位片(29)和所述密封块(26)。
CN202322153241.7U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Active CN2204884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2335 2023-06-19
CN2023215723351 2023-06-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8422U true CN220488422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773521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8470.8U Active CN220470772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N202322153241.7U Active CN220488422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N202322155411.5U Active CN220488423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N202322165781.7U Active CN220470773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N202322153252.5U Active CN220470771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N202322161103.3U Active CN220488425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N202322155812.0U Active CN220488424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8470.8U Active CN220470772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5411.5U Active CN220488423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N202322165781.7U Active CN220470773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N202322153252.5U Active CN220470771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N202322161103.3U Active CN220488425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N202322155812.0U Active CN220488424U (zh) 2023-06-19 2023-08-10 电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7) CN22047077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0771U (zh) 2024-02-09
CN220488424U (zh) 2024-02-13
CN220488425U (zh) 2024-02-13
CN220488423U (zh) 2024-02-13
CN220470773U (zh) 2024-02-09
CN220470772U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01822U (zh) 电磁阀
US10627006B2 (en) Valve that can be actively and passively actuated
CN220488422U (zh) 电磁阀
EP3521616A1 (en) Control valve for variable-capacity compressor
JP2006258250A (ja) シート形2段式電磁弁
CN113685603A (zh) 电磁阀
CN114439988B (zh) 电磁阀
KR20170079250A (ko) 리프트 제어 구조를 갖는 솔레노이드 밸브
CN216242311U (zh) 电子膨胀阀
CN109538565A (zh) 一种组合阀
CN218913912U (zh) 电磁阀
CN104100729B (zh) 一种高速开关电磁阀
CN220566686U (zh) 阀模块和电磁阀
KR20170049832A (ko) 분수밸브
CN215928569U (zh) 一种先导式电磁阀
CN206530565U (zh) 弹簧式液压驱动压差式换向机构
CN216112428U (zh) 电磁阀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19282554U (zh) 电磁阀、制冷设备和汽车
CN219510142U (zh) 一种常闭电磁阀
CN216867550U (zh) 一种两位两通小型直动式电磁阀
CN221003359U (zh) 气动液压驱动装置及液压站
CN220523300U (zh) 一种汽车底盘空气悬架系统的电磁阀
CN214743561U (zh) 一种插装活塞式单向阀
CN219866557U (zh) 止回阀快关执行器
CN221004006U (zh) 一种电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