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3848U - 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3848U
CN220473848U CN202322137777.XU CN202322137777U CN220473848U CN 220473848 U CN220473848 U CN 220473848U CN 202322137777 U CN202322137777 U CN 202322137777U CN 220473848 U CN220473848 U CN 220473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fan
component
projector
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377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长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i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i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i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i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377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3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3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3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的光源散热器、风扇组件和风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所述光源散热器和所述风道组件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所述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以分别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所述光源散热器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以内且所述光源散热器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上设置光源组件。本实用新型采用很短的气道就能完成散热,并且结构非常紧凑,能够降低风压损失,节省空间并且能够提高投影机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还可以避免灰尘入侵,从而延长投影机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包括该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工程投影机中,由于光源功率比较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及时将热量排出机壳外部,才能保证稳定的光学性能,但局限于尺寸空间和外形要求,这部分散热结构的设计非常重要。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投影机的光源散热方式,一般是通过吸入外部气流,使得该外部气流从散热器鳍片的一侧流入散热器鳍片,带走产生的热量,再从散热器鳍片的另一侧导出热量的方式。因此其主要采用的是前进后出,左进右出的直通式风道设计方式。这样的设计方式的缺点在于,散热器及风道部件占用结构空间大,因此对外形布局限制性大,并且气流风道较长,因此对密封结构的要求较高,并且风压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设计精巧、气道短小且结构紧凑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其能够降低风压损失,节省空间并且能够提高投影机的使用寿命和内部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的光源散热器、风扇组件和风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所述光源散热器和所述风道组件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所述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以分别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所述光源散热器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以内且所述光源散热器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上设置光源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中,所述光源散热器包括基板、热管和多组散热鳍片,所述基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且所述基板、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风道组件彼此配合形成所述L形密封腔体;
所述基板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设置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基板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内的一侧设置所述热管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所述多组散热鳍片沿着所述垂直方向层叠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多组散热鳍片上设置供所述热管穿过的热管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贴合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第二风扇贴合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设置,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彼此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中,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包括第一水平侧边、第二水平侧边和连接所述第一水平侧边和所述第二水平侧边的第一倾斜侧边,所述第一水平侧边、所述第二水平侧边和所述第一倾斜侧边形成朝向所述基板凹陷以用于容置所述第二风扇的风扇容置位,所述第二水平侧边连接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风扇贴合所述第一水平侧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中,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三侧边包括第一垂直侧边和第二倾斜侧边,所述第一垂直侧边平行于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倾斜侧边朝向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倾斜并连接所述第二水平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中,所述第一倾斜侧边和所述第二倾斜侧边上分别设置遮挡片。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中,所述出风口和/或所述进风口设置导风罩。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中,所述风道组件为L形罩壳,所述光源散热器、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风道组件容置在所述L形罩壳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中,所述L形罩壳包括L形上壳,以及分别连接所述L形上壳和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侧壳、第二侧壳和第三侧壳,所述L形上壳、所述第一侧壳、所述第二侧壳、所述第三侧壳、所述基板和所述壳体组件共同形成所述L形密封腔体,所述第二侧壳和所述第三侧壳上开设容置所述风扇组件的拱形缺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的光源散热器、风扇组件和风道组件,所述光源散热器包括基板、热管和多组散热鳍片,所述风道组件包括L形上壳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并连接所述L形上壳的多个侧壳,所述基板同样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基板、所述壳体组件、所述L形上壳和所述多个侧壳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所述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以分别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基板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设置光源组件,所述热管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L形密封腔体内,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贴合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设置并容置在所述出风口中,所述第二风扇贴合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设置并容置在所述进风口中,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彼此垂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再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投影机,包括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包括该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投影机,通过L形密封腔体的设计,采用很短的气道就能完成散热,并且光源散热器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中、风扇组件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因此结构非常紧凑,能够降低风压损失,节省空间并且能够提高投影机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由于光源组件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外侧,而外部气流仅仅会流经L形密封腔体,因此外部气流不会流经光源组件以及其他投影机组件,因此可以避免灰尘入侵,从而延长投影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光源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光源散热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部分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仰视图,其中省略了壳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的光源散热器、风扇组件和风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所述光源散热器和所述风道组件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所述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以分别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所述光源散热器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以内且所述光源散热器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上设置光源组件。
通过这样的L形密封腔体的设计,采用很短的气道就能完成散热,并且光源散热器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中、风扇组件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因此结构非常紧凑,能够降低风压损失,节省空间并且能够提高投影机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由于光源组件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外侧,而外部气流仅仅会流经L形密封腔体,因此外部气流不会流经光源组件以及其他投影机组件,因此可以避免灰尘入侵,从而延长投影机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的光源散热器、风扇组件和风道组件,所述光源散热器包括基板、热管和多组散热鳍片,所述风道组件包括L形上壳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并连接所述L形上壳的多个侧壳,所述基板同样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基板、所述壳体组件、所述L形上壳和所述多个侧壳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所述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以分别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所述基板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设置光源组件,所述热管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L形密封腔体内,所述第一风扇贴合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第二风扇贴合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设置,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彼此垂直。
由于所述L形上壳、所述多个侧壳、所述基板和所述壳体组件共同形成所述L形密封腔体,因此采用很短的气道就能完成散热,并且热管和多组散热鳍片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中、风扇组件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因此结构非常紧凑,能够降低风压损失,节省空间并且能够提高投影机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由于光源组件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外侧,而外部气流仅仅会流经L形密封腔体,因此外部气流不会流经光源组件以及其他投影机组件,因此可以避免灰尘入侵,从而延长投影机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部分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仰视图,其中省略了壳体组件。如图1、5-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00、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0上的光源散热器200、风扇组件300和风道组件400。所述壳体组件100、所述光源散热器200和所述风道组件400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500。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的两端开口以分别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300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所述光源散热器200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以内且所述光源散热器200的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之外的一侧上设置光源组件600。
在此,所述壳体组件100、所述光源散热器200和所述风道组件400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500是指所述壳体组件100,所述风道组件400和所述光源散热器200的部分结构(例如基板或者壳体)一起形成L形密封腔体500的壳体。所述光源散热器200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以内是指光源散热器200的构成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的壳体的部分以外的部件(例如除其壳体或者基板以外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散热鳍片,热管等)均设置在L形密封腔体500。类似的,所述光源散热器200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上设置光源组件500,是指光源散热器200的构成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的壳体的部分的外侧设置光源组件500,即所述光源组件500位于光源散热器200上但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
在图1-2,5-6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组件400包括L形上壳410(参见图4)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0上并连接所述L形上壳410的多个侧壳。所述光源散热器200、所述壳体组件100、所述L形上壳410和所述多个侧壳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500。所述风扇组件300包括风扇310和风扇320。风扇310和风扇320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而且彼此垂直。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简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只选用风扇310或320。
如图2所示,所述光源散热器200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上设置光源组件500,因此光源组件500产生的热量将导入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中的光源散热器200中。进风气流从进气口沿着箭头方向进入L形密封腔体500,并沿着所述L形密封腔体从光源散热器200的一侧流入对其进行散热,然后从其另一侧流出,并经一步通过出气口流出。
通过这样的L形密封腔体的设计,采用很短的气道就能完成散热,并且光源散热器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中、风扇组件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因此结构非常紧凑,能够降低风压损失,节省空间并且能够提高投影机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由于光源组件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外侧,而外部气流仅仅会流经L形密封腔体,因此外部气流不会流经光源组件以及其他投影机组件,因此可以避免灰尘入侵,从而延长投影机使用寿命。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光源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光源散热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3B所示,所述光源散热器200包括基板210、热管220和多组散热鳍片230,所述基板210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0上且所述基板210、所述壳体组件100和所述风道组件400彼此配合形成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
如图3A-3B所示,所述基板210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之外的一侧设置所述光源组件600,所述基板210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之内的一侧设置所述热管220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参见图1),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沿着所述垂直方向层叠设置在所述基板210上,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上设置供所述热管220穿过的热管通孔。在此,所述热管220可以多次蜿蜒穿过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并固定其上,从而良好的传递热量给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
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为近似矩形的鳍片,包括垂直于基板210设置的第一侧边231和第三侧边233,以及平行于基板设置的第二侧边232和第四侧边234。其中第一侧边231为直边,所述风扇320贴合第一侧边231设置。所述第四侧边234同样为直边,其固定在基板210上。第二侧边232和第三侧边233弯折设计以形成斜角结构,风扇310贴合部分第二侧边232设计。由于第二侧边232和第一侧边231垂直,因此风扇310和320同样彼此垂直设置。
进一步如图3A-3B所示,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的第二侧边231包括第一水平侧边2321、第二水平侧边2323和连接所述第一水平侧边2321和所述第二水平侧边2323的第一倾斜侧边2322。所述第一水平侧边2321、所述第二水平侧边2323和所述第一倾斜侧边2322形成朝向所述基板210凹陷以用于容置所述风扇310的风扇容置位,所述第二水平侧边2323连接所述第一侧边231,所述风扇310贴合所述第一水平侧边2321设置。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的第三侧边233包括第一垂直侧边2331和第二倾斜侧边2332,所述第一垂直侧边2331平行于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的第一侧边231,所述第二倾斜侧边2332朝向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的第一侧边231倾斜并连接所述第二水平侧边2323。优选地,风扇320可以靠近基板21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231上。而风扇310位于第一倾斜侧边2322上且靠近第一倾斜侧边2322设置。所述第一倾斜侧边2322和所述第二倾斜侧边2332上分别设置遮挡片241和242。所述第一倾斜侧边2322、所述第二倾斜侧边2332的倾斜角度,以及遮挡片241和242的尺寸大小可调,从而调整气流的大小。
进一步如图2所示,可以在所述出风口和/或所述进风口设置导风罩700。导风罩700可以用于引导气流方向,使进出风气流彼此远离,从而避免进出风的冷热气流形成自循环,影响散热。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风道组件400为L形罩壳,所述L形罩壳包括L形上壳410,以及分别连接所述L形上壳410和所述壳体组件100的第一侧壳421、第二侧壳422和第三侧壳423,所述L形上壳410、所述第一侧壳421、所述第二侧壳422和所述第三侧壳423、所述基板210和所述壳体组件100共同形成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所述第二侧壳422和所述第三侧壳423上开设容置风扇310和320的拱形缺口424。所述风道组件400的大小与所述光源散热器200以及风扇310和320的体积之和相适配,拱形缺口424的尺寸与风扇310和320的尺寸相适配,从而可以将所述光源散热器200以及风扇310和320容置在所述风道组件中,参见图6所示。
下面结合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的原理和优点说明如下。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散热器200包括基板210、热管220和多组散热鳍片230,所述基板210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之外的一侧设置所述光源组件600,所述基板210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之内的一侧设置所述热管220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沿着所述垂直方向层叠设置在所述基板210上,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上设置供所述热管220穿过的热管通孔。因此本是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基板+热管+铝鳍片的组合散热的方式,基板210正面与光源组件600接触导热,在基板220背面置入的热管220导出热量,形成一个整体的光源散热器。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230的两个侧边均设置斜角结构,即第二侧边231包括第一水平侧边2321、第二水平侧边2323和连接所述第一水平侧边2321和所述第二水平侧边2323的第一倾斜侧边2322,第三侧边233包括第一垂直侧边2331和第二倾斜侧边2332,在第一倾斜侧边2322和第二倾斜侧边2332上可以设置遮挡片。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组件400包括L形上壳410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0上并连接所述L形上壳410的多个侧壳,所述基板210、所述壳体组件100、所述L形上壳和410所述多个侧壳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风扇组件可以位于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形成的进出风口处。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风扇组件可以包括两个风扇,即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进风风扇偏置在散热器靠近斜角一侧,即第二水平侧边2323,出风风扇偏置在基板的一侧,即两风扇成直角放置。
如图1-6,尤其如图2所示,进风风扇310位于第一倾斜侧边2322上且靠近第一倾斜侧边2322设置,其运行时吸入外部冷气流,由于第一倾斜侧边2322上设置遮挡片,因此进风气流大部分从基板210的左侧进入,并在风道组件、壳体组件和基板围成的L形密封腔体中流过。由于热管的导热作用,基板上的光源组件产生的热量将通过热管传到散热鳍片230上,然后从散热鳍片230的第一侧边流出,从而将热量排出到投影机散热装置之外。同时,光源散热器的斜角及遮挡片的大小位置,即所述第一倾斜侧边2322、所述第二倾斜侧边2332的倾斜角度,以及遮挡片241和242的尺寸大小,可以根据气流的大小和风扇转速不同做调整,以满足气流充分接触散热鳍片,带走热量,保证基板正面的光源组件的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由于所述L形上壳410、所述第一侧壳421、所述第二侧壳422和所述第三侧壳423、所述基板210和所述壳体组件100共同形成所述L形密封腔体500,采用很短的气道就能完成散热,并且光源散热器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中、风扇组件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因此结构非常紧凑,能够降低风压损失,节省空间并且能够提高投影机的内部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由于光源组件安装在L形密封腔体外侧,而外部气流仅仅会流经L形密封腔体,因此外部气流不会流经光源组件以及其他投影机组件,因此可以避免灰尘入侵,从而延长投影机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投影机,其可以包括前述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在此,投影机的其余部分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任何已知的投影机构造,在此就不再累述了。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的光源散热器、风扇组件和风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所述光源散热器和所述风道组件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所述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以分别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所述光源散热器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以内且所述光源散热器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上设置光源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散热器包括基板、热管和多组散热鳍片,所述基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且所述基板、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风道组件彼此配合形成所述L形密封腔体;
所述基板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设置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基板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内的一侧设置所述热管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所述多组散热鳍片沿着所述垂直方向层叠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多组散热鳍片上设置供所述热管穿过的热管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贴合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第二风扇贴合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设置,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彼此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包括第一水平侧边、第二水平侧边和连接所述第一水平侧边和所述第二水平侧边的第一倾斜侧边,所述第一水平侧边、所述第二水平侧边和所述第一倾斜侧边形成朝向所述基板凹陷以用于容置所述第二风扇的风扇容置位,所述第二水平侧边连接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风扇贴合所述第一水平侧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三侧边包括第一垂直侧边和第二倾斜侧边,所述第一垂直侧边平行于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倾斜侧边朝向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倾斜并连接所述第二水平侧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侧边和所述第二倾斜侧边上分别设置遮挡片;和/或
所述出风口和/或所述进风口设置导风罩。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为L形罩壳,所述光源散热器、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风道组件容置在所述L形罩壳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罩壳包括L形上壳,以及分别连接所述L形上壳和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侧壳、第二侧壳和第三侧壳,所述L形上壳、所述第一侧壳、所述第二侧壳、所述第三侧壳、所述基板和所述壳体组件共同形成所述L形密封腔体,所述第二侧壳和所述第三侧壳上开设容置所述风扇组件的拱形缺口。
9.一种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的光源散热器、风扇组件和风道组件,所述光源散热器包括基板、热管和多组散热鳍片,所述风道组件包括L形上壳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并连接所述L形上壳的多个侧壳,所述基板同样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基板、所述壳体组件、所述L形上壳和所述多个侧壳彼此配合形成L形密封腔体;所述L形密封腔体的两端开口以分别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基板位于所述L形密封腔体之外的一侧设置光源组件,所述热管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L形密封腔体内,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贴合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设置并容置在所述出风口中,所述第二风扇贴合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设置并容置在所述进风口中,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一侧边和所述多组散热鳍片的第二侧边彼此垂直。
10.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
CN202322137777.XU 2023-08-09 2023-08-09 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投影机 Active CN220473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7777.XU CN220473848U (zh) 2023-08-09 2023-08-09 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投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7777.XU CN220473848U (zh) 2023-08-09 2023-08-09 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投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3848U true CN220473848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8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37777.XU Active CN220473848U (zh) 2023-08-09 2023-08-09 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3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6521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using same
JPWO2012077374A1 (ja) 電気機器用盤
CN110519967B (zh) 功率模块
WO2021129443A1 (zh) 无线充电设备
WO2022152300A1 (zh)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
US822624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or having same
WO2019227393A1 (zh) 散热系统及摄影摄像设备
CN113031273B (zh) 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散热机构
CN220473848U (zh) 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投影机
CN112782916A (zh) 一种带有垂直式散热的全封闭光机及其投影机
CN210864590U (zh) 一种辅助散热式一体机
CN215769316U (zh) 一种散热机构及投影仪
CN210864465U (zh) 一种集成一体机
CN101424964B (zh) 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
CN103188914A (zh) 散热模组
CN112739156A (zh) 散热模块、散热器及功率设备
CN21895932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密闭机箱
CN109240472A (zh) 一种带有散热风道结构的计算机主机箱
CN219456716U (zh) 一种投影机光源散热装置和投影机
CN212936512U (zh) 一种视频终端的主板散热装置
CN220730609U (zh) 投影设备
CN219811119U (zh) 一种具有散热风道的投影机
CN214751286U (zh) 一种户外投影设备
CN211348971U (zh) 微型投影仪
CN220730610U (zh) 一种具有防尘型散热装置的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