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6257U - 一种引脚校正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脚校正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6257U
CN220456257U CN202322036196.7U CN202322036196U CN220456257U CN 220456257 U CN220456257 U CN 220456257U CN 202322036196 U CN202322036196 U CN 202322036196U CN 220456257 U CN220456257 U CN 220456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rrection
pin
transmission arm
cam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61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晓杰
李长亮
孙鲁宁
于浩华
李姗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Ho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Ho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Ho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Hong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61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6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6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6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包括第二凸轮连杆机构、至少一个引脚校正部、与所述引脚校正部对应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引脚校正部连接并带动所述引脚校正部松开或夹紧电容的引脚,其中,所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包括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为不规则的圆形结构。本申请中第二凸轮连杆机构的第二凸轮为不规则的圆形结构,使得第二凸轮在转动时可带动第二连杆沿竖直方向运动,进而通过第一驱动部带动引脚校正部夹紧或松开引脚,本申请以纯机械的方式实现电容的引脚校正,而无需设置控制单元,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简化了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引脚校正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脚校正机构。
背景技术
电容检测设备在检测电容的过程中,为实现检测机构的精准检测,往往需要在检测机构之前设置引脚校正机构以实现电容的引脚校正。
但是现有的引脚校正机构通常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多个气缸运动以实现电容的引脚校正,结构复杂且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的引脚校正机构。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安装于底座上,所述机构包括第二凸轮连杆机构、至少一个引脚校正部、与所述引脚校正部对应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引脚校正部连接并带动所述引脚校正部松开或夹紧电容的引脚;
所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包括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为不规则的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引脚校正部包括联动杆、联动板、第一推杆、容置部、第二配合部、第三配合部、第一限位部,所述联动杆与所述第一驱动部转动连接;
所述联动杆与所述联动板可拆卸连接,且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驱动部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朝向所述联动杆的一端开设有所述联动杆、所述联动板水平移动的方向缺口;
所述第一推杆一端与所述联动板抵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容置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开设有方向相反的斜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五连接板和两个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五连接板为U形结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安装于所述第五连接板的底面两侧,所述第五连接板和第二限位条形成所述联动板水平移动的轨道;
所述容置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凸设于第二配合部表面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三配合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配合的第一空缺部、第二空缺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空缺部、所述第二空缺部并与所述第一空缺部、所述第二空缺部的侧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二摆动件、第二滚珠轴承、第二连杆,所述第二滚珠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摆动件内,所述第二凸轮通过所述第二摆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传动臂和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臂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臂包括第四连接轴、第二传动臂和第三传动臂,所述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三传动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轴的侧边且异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臂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臂与所述第一驱动臂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三传动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轴沿其轴向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引脚校正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传动臂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四连接轴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引脚校正机构还包括第四连接板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所述引脚校正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下方;
所述第二支撑杆垂直设置,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引脚校正部还包括第六连接板,所述第一限位部通过所述第六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脚校正机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第二凸轮连杆机构的第二凸轮为不规则的圆形结构,使得第二凸轮在转动时可带动第二连杆沿竖直方向运动,进而通过第一驱动部带动引脚校正部夹紧或松开引脚,本申请以纯机械的方式实现电容的引脚校正,而无需设置控制单元,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引脚校正机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中引脚校正部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中引脚校正部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中引脚校正部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中引脚校正部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51、第二凸轮连杆机构,511、第二凸轮,512、第二摆动件,513、第二滚珠轴承,514、第二连杆,52、引脚校正部,520、导向杆,5200、第二限位部,5201、第四配合部,5202、第三凸起部,5203、第七连接板,521、联动杆,522、联动板,523、第一推杆,524、容置部,525、第二配合部,5251、第一凸起部,5252、第二凸起部,526、第三配合部,5261、第一空缺部,5262、第二空缺部,527、第一限位部,5271、第五连接板,5272、第二限位条,528、第二推杆,529、第六连接板,53、第一安装座,54、第四连接板,55、第二支撑杆,561、第一传动臂,5611、第四连接轴,5612、第二传动臂,5613、第三传动臂,562、第一驱动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词汇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申请。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描述中,为了方便理解,放大或者缩小了图纸上的各种构件,但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中引脚校正机构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引脚校正机构包括第二凸轮连杆机构51、至少一个引脚校正部52、与引脚校正部52对应的第一驱动部,第二凸轮连杆机构51通过第一驱动部与引脚校正部52连接并带动引脚校正部52松开或夹紧电容的引脚,从而实现电容引脚的校正。
具体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51包括第二凸轮511、第二摆动件512、第二滚珠轴承513、第二连杆514,第二滚珠轴承513安装于第二摆动件512内,第二凸轮511通过第二摆动件512与第二连杆514连接,第二凸轮511为不规则的圆形结构,第二连杆514垂直设置,由于第二凸轮511为不规则的圆形结构,因此当第二凸轮511转动时,会带动第二摆动件512上下摆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514沿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传动臂561和第一驱动臂562,第二连杆514可带动第一传动臂561圆周方向摆动,从而带动第一驱动臂562沿水平方向运动。
具体地,第一传动臂561一端与第二连杆51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驱动臂562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臂561包括第四连接轴5611、第二传动臂5612和第三传动臂5613,第二传动臂5612、第三传动臂5613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轴5611的侧边且异面垂直设置,第二传动臂5612与第二连杆514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臂5613与第一驱动臂562转动连接。当第二连杆514沿竖直方向运动时,可带动第二传动臂5612、第三传动臂5613绕第四连接轴5611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臂5612、第三传动臂5613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轴5611沿其轴向方向的两端。
具体地,第一驱动臂562一端与第三传动臂561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引脚校正部52转动连接。当第三传动臂5613转动时,可带动第一驱动臂562沿水平方向运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杆514通过滚珠轴承与第二传动臂5612转动连接,滚珠轴承可减小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提高机械动力的传递效率,具有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能源的优点。
进一步地,为实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51与底座的稳定连接,引脚校正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座53,第一传动臂561通过第一安装座53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第四连接轴5611与第一安装座53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为实现引脚校正部52与底座的稳定连接,引脚校正机构还包括第四连接板54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55,引脚校正部52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板54的下方,第四连接板54通过第二支撑杆55与底座连接。
具体地,第二支撑杆55垂直设置,一端与第四连接板54连接,另一端与底座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为实现第二支撑杆55的稳定支撑,第二支撑杆55的数量为4个。
图2-图5分别示出了本申请中引脚校正部52不同角度的整体结构图和爆炸图,如图2-图5所示,引脚校正部52包括联动杆521、联动板522、第一推杆523、容置部524、第二配合部525、第三配合部526和第一限位部527,第一传动臂561作用于联动杆521上,联动杆521推动联动板522在第一限位部527内水平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推杆523在容置部524内水平位移,进而带动第二配合部525、第三配合部526彼此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电容针脚的夹紧或松开,进而实现电容引脚的校正。
具体地,第一传动臂561与联动杆521转动连接。
具体地,联动板522与联动杆521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传动臂561中可带动联动板522在第一限位部527内同步运动。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527包括第五连接板5271和两个第二限位条5272,第五连接板5271为U形结构,两个第二限位条5272安装于第五连接板5271的底面两侧,第五连接板5271和第二限位条5272形成联动板522水平移动的轨道,容置部524可拆卸连接于第五连接板5271的下方。
进一步地,容置部524开设有容置第一推杆523的通孔,第一推杆523一端与联动板522抵接,另一端与第二配合部525、第三配合部526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第一推杆523通过螺栓与第二配合部525、第三配合部526可拆卸连接,第二配合部525、第三配合部526开设有方向相反的斜槽,当第一推杆523在斜槽内水平移动时,可通过斜槽带动第二配合部525、第三配合部526水平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电容引脚的夹紧与松开。
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容置部524通过螺栓与第二配合部525、第三配合部526可拆卸连接,第二配合部525、第三配合部526开设有与螺栓配合的槽孔,槽孔长度方向与第一推杆523移动方向垂直,使得第二配合部525、第三配合部526水平移动过程中不与螺栓产生干涉。
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容置部524的两侧凸设有凸起,该凸起可置入第五连接板5271和第二限位条5272之间形成的轨道,可提高容置部524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第二配合部525包括凸设于第二配合部525表面的第一凸起部5251和第二凸起部5252,第三配合部526开设有与第一凸起部5251、第二凸起部5252配合的第一空缺部5261、第二空缺部5262,第一凸起部5251、第二凸起部5252可分别伸入第一空缺部5261、第二空缺部5262并与第一空缺部5261、第二空缺部5262的侧壁配合,从而实现电容引脚的夹紧或松开。
进一步地,为实现引脚校正部52的稳定连接,引脚校正部52还包括第六连接板529,引脚校正部52通过第六连接板529与第四连接板54连接。
具体地,第六连接板529一端与第四连接板54连接,另一端与第五连接板5271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引脚校正部5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推杆528,第二推杆528与第一推杆523平行,容置部524内开设有容置第二推杆528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延伸方向与第一推杆523延伸方向垂直,第二推杆528一端与联动板522内侧连接,另一端可在第二通孔内水平移动且最远与第二通孔侧壁抵接,使得第二推杆528可水平位移且位移行程可控。
可以想象的是,容置部524还可以开设有容置第二推杆528的盲孔,只要保证第二推杆528的一端与联动板522内侧抵接,另一端未贯穿通过容置部524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推杆528上还套设有第二弹性体,在松开电容引脚的过程中,利用第二弹性体的弹性形变可辅助电容引脚的松开。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引脚校正部52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杆520,第六连接板529开设有导向杆520贯穿通过的通孔,导向杆520一端与联动板522连接,另一端贯穿通过第六连接板529,使得联动板522可沿导向杆520的延伸方向运动,从而实现联动板522的移动导向。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引脚校正部52还包括第二限位部5200,第二限位部5200用于与夹紧机构4配合,从而实现进一步限定电容引脚位置的效果。
具体地,第二限位部5200为凸形结构,包括第四配合部5201和第三凸起部5202,第三凸起部5202凸设于第四配合部5201表面且朝向底座设置,引脚侧边可与第三凸起部5202的侧边抵接,引脚末端可与第四配合部5201抵接,从而实现引脚位置的限定。
进一步地,为实现第二限位部5200的固定,第二限位部5200还包括第七连接板5203,第七连接板5203一端与第四配合部5201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连接板54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中的引脚校正部52的数量为2个,可实现引脚数量为4个的电容引脚校正。可以想象的是,可根据需求调整引脚校正部52、第一凸起部5251、第二凸起部5252、第一空缺部5261、第二空缺部5262的数量,以适配不同数量的电容引脚的校正。
以上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安装于底座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构包括第二凸轮连杆机构(51)、至少一个引脚校正部(52)、与所述引脚校正部(52)对应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51)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引脚校正部(52)连接并带动所述引脚校正部(52)松开或夹紧电容的引脚;
所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51)包括第二凸轮(511),所述第二凸轮(511)为不规则的圆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脚校正部(52)包括联动杆(521)、联动板(522)、第一推杆(523)、容置部(524)、第二配合部(525)、第三配合部(526)、第一限位部(527),所述联动杆(521)与所述第一驱动部转动连接;
所述联动杆(521)与所述联动板(522)可拆卸连接,且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27)靠近所述第一驱动部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527)朝向所述联动杆(521)的一端开设有所述联动杆(521)、所述联动板(522)水平移动的方向缺口;
所述第一推杆(523)一端与所述联动板(522)抵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容置部(524)与所述第二配合部(525)、所述第三配合部(526)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525)、所述第三配合部(526)开设有方向相反的斜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部(527)包括第五连接板(5271)和两个第二限位条(5272),所述第五连接板(5271)为U形结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条(5272)安装于所述第五连接板(5271)的底面两侧,所述第五连接板(5271)和第二限位条(5272)形成所述联动板(522)水平移动的轨道;
所述容置部(52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板(527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配合部(525)包括凸设于第二配合部(525)表面的第一凸起部(5251)和第二凸起部(5252),所述第三配合部(526)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5251)、所述第二凸起部(5252)配合的第一空缺部(5261)、第二空缺部(5262),所述第一凸起部(5251)、所述第二凸起部(5252)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空缺部(5261)、所述第二空缺部(5262)并与所述第一空缺部(5261)、所述第二空缺部(5262)的侧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凸轮连杆机构(51)还包括第二摆动件(512)、第二滚珠轴承(513)、第二连杆(514),所述第二滚珠轴承(513)安装于所述第二摆动件(512)内,所述第二凸轮(511)通过所述第二摆动件(512)与所述第二连杆(514)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514)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传动臂(561)和第一驱动臂(562),所述第一传动臂(561)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514)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臂(562)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臂(561)包括第四连接轴(5611)、第二传动臂(5612)和第三传动臂(5613),所述第二传动臂(5612)、所述第三传动臂(561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轴(5611)的侧边且异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臂(5612)与所述第二连杆(514)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臂(5613)与所述第一驱动臂(562)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动臂(5612)、所述第三传动臂(5613)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轴(5611)沿其轴向方向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脚校正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座(53),所述第一传动臂(561)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53)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座(53)与所述第四连接轴(5611)铰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脚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脚校正机构还包括第四连接板(54)和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杆(55),所述引脚校正部(5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板(54)的下方;
所述第二支撑杆(55)垂直设置,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5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引脚校正部(52)还包括第六连接板(529),所述第一限位部(527)通过所述第六连接板(529)与所述第四连接板(54)连接。
CN202322036196.7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引脚校正机构 Active CN220456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6196.7U CN22045625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引脚校正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6196.7U CN22045625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引脚校正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6257U true CN22045625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8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6196.7U Active CN220456257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引脚校正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6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456257U (zh) 一种引脚校正机构
CN116512202A (zh) 用于机电加工的零部件精度检测工装平台
CN103317372B (zh) 辅助支撑机构
CN111390520A (zh) 环网柜操作机构用辅助安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0131973U (zh) 一种用于制作弯管的模具
CN218112598U (zh) 换电站
CN114227217B (zh) 汽车座椅高度弹簧自动装配装置
CN213730245U (zh) 电芯焊接治具翻转装置
CN115156780A (zh) 一种螺杆加工安装用头端一体化电焊装置
CN211639761U (zh) 一种卡簧装配工装
CN209642477U (zh)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永磁同步电机装配用定位工装
CN209774693U (zh) 电机驱动的旋转定位机构
CN21039074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12145183U (zh) 环网柜操作机构用辅助安装装置
CN21901285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循环泵
CN212311334U (zh) 用于拉手的轴销安装的轴销旋转装置及轴销识别旋转装置
CN219358558U (zh) 夹取装置及装配系统
CN112748251B (zh) 一种反应杯切换机构
CN211278079U (zh) 电滚筒后轴加工装置
CN217759276U (zh) 钢结构连接装置
CN220421628U (zh) 一种用于电机定子滴漆工序的通断气控制装置
CN220123235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机柜
CN117074640B (zh) 一种变速箱齿轮轴探伤检测机构
CN219293770U (zh) 一种pcb板夹具
CN109787435B (zh) 换向器压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