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2569U - 阻尼结构和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阻尼结构和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2569U
CN220452569U CN202321493528.8U CN202321493528U CN220452569U CN 220452569 U CN220452569 U CN 220452569U CN 202321493528 U CN202321493528 U CN 202321493528U CN 220452569 U CN220452569 U CN 220452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damping member
abutment surface
damping structur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35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佳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Yunji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jing Intelligent Innovat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35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2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2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2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尼结构和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阻尼结构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阻尼件,阻尼件设于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其中,第一本体包括与阻尼件抵接的第一抵接面,第二本体包括与阻尼件抵接的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为粗糙的阻尼面;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抵接面到第一抵接面的距离逐渐减小。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具有能够稳定为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提供阻力、阻尼效果良好等优点,以对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沿指定方向运动时的速度进行缓冲。

Description

阻尼结构和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阻尼结构和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扫地机的盖子、基站的上盖、马桶盖等类似产品都有使用到阻尼转轴结构,相关技术中的阻尼转轴机构采用塑胶凸点配合的方式,但针对基站上盖等重量比较大的盖体,采用塑胶凸点结构对盖体的阻尼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阻尼结构,该阻尼结构具有能够稳定为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提供阻力、阻尼效果良好等优点,以对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沿指定方向运动时的速度进行缓冲。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阻尼结构的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阻尼结构,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与所述阻尼件抵接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与所述阻尼件抵接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为粗糙的阻尼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抵接面到所述第一抵接面的距离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具有能够稳定为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提供阻力、阻尼效果良好等优点,以对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沿指定方向运动时的速度进行缓冲。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阻尼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可线性移动或者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抵接面所在平面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抵接面所在平面从上至下朝靠近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限定出具有侧部开口的安装腔,所述第二抵接面位于所述安装腔的与所述侧部开口相对的壁面,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部分从所述侧部开口伸出以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抵。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阻尼件与所述安装腔的顶壁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使所述阻尼件止抵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三角形、圆形或椭圆形;及/或,所述阻尼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弹性件、金属件、塑料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套设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周壁具有齿部,所述阻尼件具有凹槽;其中,所述凹槽与所述齿部相配合以使所述阻尼件能够随所述第二本体一起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转动,所述第二抵接面形成在所述齿部的齿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为棘轮,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棘轮的齿部形状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部的齿面包括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周向上排布,所述限位面用于止挡在所述阻尼件以使所述阻尼件随所述第二本体一起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可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阻尼件包括用于与所述限位面抵顶的止挡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止挡面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部和所述凹槽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齿部和多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地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件为一体结构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或者,所述阻尼件包括多个单独成型的阻尼部,多个所述阻尼部可分离地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周向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阻尼部之间限定出所述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敞开口;盖体,所述盖体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用于开闭所述敞开口;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阻尼结构,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盖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阻尼结构,具有能够稳定为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提供阻力、阻尼效果良好等优点,以对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沿指定方向运动时的速度进行缓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清洁基站,所述清洁基站包括:基站主体,用于与清洁机器人对接,以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护理,所述基站主体包括具有敞开口的容纳腔;盖体,活动设于所述敞开口;以及,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阻尼结构,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基站主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盖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基站,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阻尼结构,具有能够稳定为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提供阻力、阻尼效果良好等优点,以对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沿指定方向运动时的速度进行缓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具有敞开口的容纳腔;盖体,活动设于所述敞开口;以及,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阻尼结构,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机器人主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盖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阻尼结构,具有能够稳定为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提供阻力、阻尼效果良好等优点,以对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沿指定方向运动时的速度进行缓冲。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个实施例的阻尼结构和盖体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和盖体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和盖体的剖示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个实施例的阻尼结构和盖体在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有一个实施例的阻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的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阻尼结构1,
第一本体10,第一抵接面11,
第二本体20,第二抵接面22,安装腔23,侧部开口231,齿部25,限位面251,
阻尼件30,阻尼面31,弹性件32,凹槽35,止挡面36,阻尼部37,配合面38,
清洁基站4,盖体40,基站主体50,敞开口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1。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1包括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阻尼件30。
第一本体10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阻尼件30设于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本体10包括第一抵接面11,第一抵接面11与阻尼件30抵接,第一抵接面11为粗糙的阻尼面31,第二本体20包括第二抵接面22,第二抵接面22与阻尼件30抵接,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抵接面22到第一抵接面11的距离H逐渐减小。
其中,使第一抵接面11为粗糙的阻尼面,以在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之间具有压力并发生相对移动时,增加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阻尼件30运动时,第一本体10和阻尼件30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以对第一本体10的运动进行阻碍。
具体而言,如图3、图4所示,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由于阻尼件30设置在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朝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距离H减小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阻尼件30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较大,此时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20的压力较大,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摩擦力能够对第一本体10的运动进行阻碍,进而降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的速度,使第一本体10能够以平缓的速度沿第一方向运动。
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朝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的距离H增大的方向移动的趋势,此时阻尼件30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较小,或者阻尼件30没有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因此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小,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小,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也就是说此时第一本体10受到的阻力较小,以使第一本体10能够以较快的速度顺利运动至指定位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一本体10移动至不同位置处对阻尼件30的挤压力是不同的,因此第一本体10移动至不同位置处时受到的摩擦力也是不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向下,第二方向向上,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向下移动时,第一本体10受到向上的摩擦力且第一本体10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在第一本体10受到的摩擦力克服第一本体10受到的重力时第一本体10会停留在该位置处,若需要第一本体10继续向下移动,需要外界施加一定的力。
同理,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的运动是相对的,在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二方向运动时,第二本体20具有带动阻尼件30朝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距离H减小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阻尼件30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较大,因此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此时第二本体20受到的阻力较大,以对第二本体20的运动进行阻碍,进而降低第二本体20沿第二方向运动时的速度,使第二本体20能够以平缓的速度沿第二方向运动。
在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二本体20具有带动阻尼件30朝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的距离H增大的方向移动的趋势,此时阻尼件30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较小,或者阻尼件30没有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因此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小,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小,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也就是说此时第二本体20受到的阻力较小,以使第二本体20能够以较快的速度顺利运动至指定位置。
具体而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进行缓冲,或者能够对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二方向的运动进行缓冲,这种结构较为稳定,以能够稳定地为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提供缓冲力,以能够实现更好的阻尼效果。
此外,通过调整第一抵接面11的粗糙程度,能够调节第一抵接面11与阻尼件30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能够控制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受到摩擦力,也就是阻力。或者,也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抵接面22与阻尼件30之间的摩擦系数、通过调整第二抵接面22到第一抵接面11距离H减小的幅度控制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受到的阻力,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受到的阻力。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1具有能够稳定为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提供阻力、阻尼效果良好等优点,以对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沿指定方向运动时的速度进行缓冲。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阻尼结构1。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尼结构1包括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阻尼件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第一本体10设于第二本体20的一侧,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可线性移动或者转动,其中,第一抵接面11所在平面沿上下方向延伸(上下方向如图5所示,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方向限定仅为便于对附图进行描述,不会对阻尼结构1的实际设置位置和方向产生限定),第二抵接面22所在平面从上至下朝靠近第一抵接面11的方向延伸,以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向下转动或向下移动时,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朝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距离H减小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阻尼件30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较大,此时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20的压力较大,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第一本体10受到的阻力较大。也就是说,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向下移动或向下转动时,第一本体10受到的阻力较大,以使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平缓的向下移动或向下转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体10朝向阻尼件30的壁面可以是弧形面或平面,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阻尼件30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本体10与阻尼件30滑动配合,第一本体10上阻尼件30相接触的壁面为第一抵接面11。同理,第二本体20朝向阻尼件30的壁面也可以是弧形面或平面,在第二本体20相对于阻尼件30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本体20与阻尼件30滑动配合,第二本体20上阻尼件30相接触的壁面为第二抵接面22。
具体而言,当第一本体10向下移动或转动时,第一本体10对阻尼件30具有向下的摩擦力,此时阻尼件30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第二本体20对阻尼件30具有平行于第二抵接面22向上的摩擦力,为了对阻尼件30的重力和阻尼件30受到的向下的摩擦力进行平衡,此时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也就是说,此时第一抵接面11与阻尼件3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第一本体10受到的阻力较大,以能够降低第一本体10向下移动或转动的速度。
当第一本体10向上移动或转动时,由于第一抵接面11与阻尼件30之间具有摩擦力,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向上运动的趋势,在向上的方向上,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的距离H逐渐增大,阻尼件30具有朝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距离H增大的方向运动的趋势,如此,使得第一本体10向上运动过程中,阻尼件30对第一本体10的阻力较小,以使第一本体10能够顺利地向上移动或转动至指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方向为竖直向下的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可线性移动,当第一本体10向下移动时,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朝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的距离H减小的方向移动,阻尼件30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较大,此时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此时阻尼件30与第一抵接面11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此时第一本体10受到的阻力较大,以降低第一本体10向下移动的速度,进而使第一本体10能够平缓的向下移动至指定位置。
当第一本体10向上移动,阻尼件30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朝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距离H增大的方向运动的趋势,阻尼件30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较小,此时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小,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此时第一本体10受到的阻力较小,以使第一本体10能够向上顺利移动至指定位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相对于与第二本体20可转动,例如,第一方向为向下转动,第二方向为向上转动,当第一本体10向下转动时,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朝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的距离H减小的方向移动,阻尼件30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较大,此时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此时阻尼件30与第一抵接面11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此时第一本体10受到的阻力较大,以降低第一本体10向下转动的速度,进而使第一本体10能够平缓的向下转动至指定位置。
当第一本体10向上转动,阻尼件30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朝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之间距离H增大的方向运动的趋势,阻尼件30受到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的挤压力较小,此时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小,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此时第一本体10受到的阻力较小,以使第一本体10能够顺利向上转动至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本体20限定出安装腔23,安装腔23具有侧部开口231,第二抵接面22位于安装腔23的与侧部开口231相对的壁面,阻尼件30设于安装腔23内,阻尼件30的部分从侧部开口231伸出以与第一抵接面11相抵,以在第一本体10运动时,使第一本体10和阻尼件30之间产生摩擦力,进而利用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对第一本体10的运动进行阻碍。
具体而言,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阻尼件30对第一本体10的阻力较大,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二方向运动时,阻尼件30对第一本体10的阻力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阻尼件30与安装腔23的顶壁之间设有弹性件32,以使阻尼件30止抵第一抵接面11,使阻尼件30止抵第二抵接面22,进而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时,阻尼件30能够及时对第一本体10的运动造成阻碍。
具体而言,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此时第一本体10受到的阻力较大,以能够充分降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速度,使第一本体10能够以平缓的速度运动至指定位置。
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二方向运动时,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此时第一本体10受到的阻力较小,以使第一本体10能够顺利地运动至指定位置。
举例而言,第一方向为向下移动或向下转动的方向,弹性件32对阻尼件30具有向下的作用力,以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运动或沿第二方向运动时,阻尼件30能够始终止抵于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当第一本体10向下移动或向下转动时,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此时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以降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速度,使第一本体10能够平缓的移动至指定位置。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2对阻尼件30具有向下的作用力,以使阻尼件30的部分能够从侧部开口231伸出,使阻尼件30能够与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相抵,进而在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阻尼件30能够对第一本体10产生较大的阻力,以降低第一本体10的运动的速度,使第一本体10能够以平缓的速度沿第一方向运动至指定位置。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2与安装腔23的顶壁止抵配合,一方面利用弹性件32与安装腔23之间的作用力对阻尼件30具有一定的作用力,使阻尼件30能够止抵第一抵接面11和第二抵接面22,以利用阻尼件30能够对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的运动进行阻碍,使第一本体10能够以平缓的速度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指定位置。
其中,将阻尼件30设置在安装腔23内,使弹性件32与安装腔23的顶壁止抵配合,以对阻尼件30在安装腔23内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在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向上移动的趋势或带动阻尼件30向上移动时,阻尼件30会从安装腔23的顶部移出。
此外,使弹性件32与安装腔23的顶壁止抵配合,以利用弹性件32为阻尼件30提供向下的压力,以弥补阻尼件30的重力不足,进而使阻尼件30与第一抵接面11之间具有足够的压力,以在第一本体10移动至某一位置处时,第一本体10能够静止在该位置处。
具体而言,使弹性件32对阻尼件30具有向下的弹力,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向下移动或转动时,能够增大第二抵接面22对其的压力和第一抵接面11对其的压力,进而能够增大阻尼件30与第一抵接面11之间的摩擦力,在摩擦力能够平衡第一本体10的重力时,第一本体10能够静止在该位置处。
其中,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向上移动或转动时,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向上移动的趋势,此时弹性件32对阻尼件30向下的作用力逐渐增大,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向下移动或转动时,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向下移动的趋势,此时弹性件32对阻尼件30向下的作用力逐渐减小。
在第一本体10静止在某一位置处时,若对第一本体10施加向下的力,第一本体10具有带动阻尼件30向下移动的趋势,此时弹性件32对阻尼件30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较小,以使第一本体10能够顺利地向下移动或转动至指定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2可以是可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弹性件32也可以是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阻尼件30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三角形,梯形或三角形的一个边从侧部开口231处与第一抵接面11止抵,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阻尼件30能够对第一本体10产生较大的阻力,以对第一本体10的运动进行阻碍,以降低第一本体10运动的速度,使第一本体10能够平缓地运动至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阻尼件3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圆形或椭圆形的一部分从侧部开口231处与第一抵接面11止抵,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阻尼件30能够对第一本体10产生较大的阻力,以对第一本体10的运动进行阻碍,以降低第一本体10运动的速度,使第一本体10能够平缓地运动至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阻尼件30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弹性件、金属件、塑料件,当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阻尼件30与第一本体10之前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以使阻尼件30能够降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速度,使第一本体10能够沿第一方向平缓地运动至指定位置。
具体而言,当阻尼件30为弹性件时,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30具有挤压力,阻尼件30会发生弹性形变,同时,阻尼件30对第一抵接面11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以能够降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速度,使第一本体10能够沿第一方向平缓地运动至指定位置。
当阻尼件30为金属件或塑料件时,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本体10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此时第一抵接面11与阻尼件3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阻尼件30对第一本体10具有较大的阻力,以能够降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速度,使第一本体10能够沿第一方向平缓地运动至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2所示,第一本体10套设在第二本体20的外侧,第二本体20的外周壁具有齿部25,阻尼件30具有凹槽35,其中,凹槽35与齿部25相配合以使阻尼件30能够随第二本体20一起相对于第一本体10转动,第二抵接面22形成在齿部25的齿面上。
当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二本体20可带动阻尼件30一起转动,此时第二本体20和第一本体10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小,第一本体10与阻尼件3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
当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本体20可带动阻尼件30一起转动,此时第二本体20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第一本体10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第一本体10与阻尼件3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以能够对阻尼件30的转动进行阻碍,进而对第二本体20的转动进行阻碍,进而能够降低第二本体20沿第二方向的转动的速度,以使第二本体20能够以较为平缓的速度沿第二方向转动至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所示,第二本体20为棘轮,凹槽35的形状与棘轮的齿部25形状相匹配,以在第二本体20转动时,第二本体20能够顺利地带动阻尼件30转动。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在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本体20可带动阻尼件30一起转动,此时第二本体20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第一本体10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第一本体10与阻尼件3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以对阻尼件30的转动进行阻碍,进而对第二本体20的转动进行阻碍,进而能够降低第二本体20沿第二方向的转动的速度,以使第二本体20能够以较为平缓的速度沿第二方向转动至指定位置。
当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本体20可带动阻尼件30一起转动,此时第二本体20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小,第一本体10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小,第一本体10与阻尼件3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齿部25的齿面包括限位面251,限位面251与第二抵接面22在第二本体20的周向上排布,限位面251用于止挡在阻尼件30以使阻尼件30随第二本体20一起相对于第一本体10可转动。
具体而言,当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齿部25上的限位面251止挡于阻尼件30,以带动阻尼件30转动。
当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齿部25上的第二抵接面22与阻尼件30相配合,此时第二抵接面22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此时第一抵接面11与阻尼件3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进而能够降低阻尼件30沿第二方向转动的速度,降低第二本体20沿第二方向转动的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阻尼件30包括止挡面36,止挡面36用于与限位面251抵顶,以在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限位面251通过抵顶止挡面36能够带动阻尼件30一起转动,此时阻尼件30受到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的压力较小。
在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齿部25上的第二抵接面22与阻尼件30抵顶,此时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此时阻尼件30和第一本体1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阻尼件30和第一本体10之间的摩擦力会对阻尼件30的转动造成阻碍,进而会对第二本体20的转动造成阻碍,以降低第二本体20的转动速度,使第二本体20能够以较为平缓的速度沿第二方向转动。
其中,限位面251与止挡面36之间具有间隙,以方便实现阻尼件30与第二本体20的配合,使第二本体20上的齿部25能够顺利地与阻尼件30上的凹槽35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0-图12所示,齿部25和凹槽35分别包括多个,多个齿部25和多个凹槽35一一对应地配合,便于增强第二本体20和阻尼件30的配合程度,以在第二本体20转动时,第二本体20能够顺利地带动阻尼件30进行转动,同时在第一本体10与阻尼件30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时,能够通过降低阻尼件30的速度降低第二本体20转动的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所述,每个齿部25均具有限位面251和第二抵接面22,每个凹槽35的槽壁包括止挡面36和配合面38,止挡面36与限位面251相配合,止挡面36和限位面251均沿第二本体20的径向方向延伸,当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止挡面36与限位面251抵顶配合,以在第二本体20转动时,第二本体20能够通过止挡面36带动阻尼件30转动。
第二抵接面22与配合面38相配合,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抵接面22朝靠近配合面38的方向延伸,在第二方向上,配合面38朝靠近第二抵接面22的方向延伸,因此在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二抵接面22对配合面38的压力较小,当第二本体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抵接面22对配合面38的压力较大,且第二抵接面22与配合面38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以通过摩擦力带动阻尼件30转动,同时,在第二抵接面22的作用力下,第一本体10上第一抵接面11对阻尼件30的压力较大,阻尼件30与第一抵接面11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以能够降低阻尼件30的转速,进而降低第二本体20的转速,使第二本体20以较为平缓的速度沿第二方向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阻尼件30为一体结构件,阻尼件30由弹性材料制成,当第二本体2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本体20对阻尼件30具有朝向第一本体10的作用力,此时阻尼件30会发生弹性形变并朝第一本体10外扩,以增大第一本体10对阻尼件30的压力,增大阻尼件30与第一抵接面1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能够降低阻尼件30的转速,降低第二本体20的转速,使第二本体20能够以较为平缓的速度沿第二方向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阻尼件30包括多个单独成型的阻尼部37,多个阻尼部37可分离地沿第二本体20的周向排布,相邻两个阻尼部37之间限定出凹槽35,当第二本体2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本体20对阻尼部37具有朝向第一本体10的作用力,以使阻尼部37朝向第一本体10移动,以增大第一本体10对阻尼部37的压力,增大阻尼部37与第一抵接面1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能够降低阻尼件30的转速,降低第二本体20的转速,使第二本体20能够以较为平缓的速度沿第二方向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清洁基站4为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护理的设备,其具有容纳腔,以及盖设于容纳腔上方的盖体40,容纳腔内可用于容纳水箱、集尘袋、清洁液瓶等。用户可打开清洁基站4上方的盖体40,以对容纳腔内的水箱、集尘袋、清洁液瓶等进行维护或更换。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阻尼结构1可应用在清洁基站4上,清洁基站4的盖体40与清洁基站4的本体铰接,当清洁基站4的盖体40在向上转动打开过程中,所受阻尼较小,可以实现快速开盖,当清洁基站4的盖体40在向下转动盖合的过程中,所受阻尼较大,可实现慢速关盖,甚至能够实现清洁基站4的盖体40停止在中间某个位置,使得用户无需手扶盖体40,便可对容纳腔内的水箱、集尘袋、清洁液瓶等进行维护。当需要关闭盖体40时,只需用户继续下压清洁基站4的盖体40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阻尼结构1还可以应用在清洁机器人的盖体40上,或者清洁设备中其他需要上下升降速度不同的装置中。除此之外,阻尼结构1还可以应用在其它领域处(例如马桶盖、升降桌)等,这里不做过多限制。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盖体4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阻尼结构1。
壳体具有敞开口51,盖体40可活动地设于壳体,盖体40用于开闭敞开口51,其中,第二本体20与壳体连接,第一本体10与盖体40连接,当盖体4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阻尼结构1能够减小盖体40运动的速度,以使盖体40平缓地运动至指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向下转动或向下移动,第二方向为向上转动或向上移动,当盖体40向上移动或转动以打开壳体上的敞开口51时,通常需要人力操控,此时操作员可根据需求调整盖体40向上移动或转动的速度,此时阻尼结构1不会对盖体40的运动产生较大的阻力,以使操作员能够顺利地操作盖体40运动至指定位置。
当盖体40向下移动或转动以关闭壳体上的敞开口51时,此时只需要调整盖体40的位置,在重力的作用下,盖体40可自行沿向下移动或转动至指定位置,在重力的作用下,盖体40向下移动或转动的速度会逐渐增大,因此利用阻尼件30降低盖体40向下移动或转动的速度,能够使盖体40平缓地向下移动或转动至指定位置,避免盖体40与壳体发生碰撞,避免造成较大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阻尼结构1,具有能够稳定为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提供阻力、阻尼效果良好等优点,以对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沿指定方向运动时的速度进行缓冲。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基站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基站4包括基站主体50、盖体4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阻尼结构1。
基站主体50用于与清洁机器人对接,以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护理,基站主体50包括具有敞开口51的容纳腔,盖体40活动设于敞开口51,以对敞开口51进行打开或关闭。
其中,第二本体20与基站主体50连接,第一本体10与盖体40连接,当盖体4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阻尼结构1能够减小盖体40运动的速度,以使盖体40平缓地运动至指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向下转动或向下移动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向上转动或向上移动,当盖体40向上移动或向上转动以打开基站主体50上的敞开口51时,通常需要人力操控,此时操作员可根据需求调整盖体40沿向上移动或转动的速度,此时阻尼结构1不会对盖体40的运动产生较大的阻力,以使操作员能够顺利地操作盖体40运动至指定位置。
当盖体40向下移动或转动以关闭基站主体50上的敞开口51时,此时只需要调整盖体40的位置,在重力的作用下,盖体40可自行沿向下移动或转动至指定位置,在重力的作用下,盖体40向下移动或转动的速度会逐渐增大,因此利用阻尼件30降低盖体40向下移动或转动的速度,能够使盖体40平缓地向下移动或转动至指定位置,避免盖体40与基站主体50发生碰撞,避免造成较大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基站4,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阻尼结构1,具有能够稳定为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提供阻力、阻尼效果良好等优点,以对第一本体10或第二本体20沿指定方向运动时的速度进行缓冲。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盖体4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阻尼结构1。
机器人主体具有敞开口51的容纳腔,盖体40活动设于敞开口51,以能够打开或关闭敞开口51,其中,第二本体20与机器人主体连接,第一本体10与盖体40连接,当盖体40沿第一方向运动时,阻尼结构1能够减小盖体40运动的速度,以使盖体40平缓地运动至指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向下转动或向下移动,第二方向为向上转动或向上移动,当盖体40向上移动或转动以打开机器人主体上的敞开口51时,通常需要人力操控,此时操作员可根据需求调整盖体40向上移动或转动的速度,此时阻尼结构1不会对盖体40的运动产生较大的阻尼,以使操作员能够顺利地操作盖体40运动至指定位置。
当盖体40向下移动或转动以关闭机器人主体上的敞开口51时,此时只需要调整盖体40的位置,在重力的作用下,盖体40可自行向下移动或转动至指定位置,在重力的作用下,盖体40沿向下移动或转动的速度会逐渐增大,因此利用阻尼件30降低盖体40向下移动或转动的速度,能够使盖体40平缓地向下移动或转动至指定位置,避免盖体40与机器人主体发生碰撞,避免造成较大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与所述阻尼件抵接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本体包括与所述阻尼件抵接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为粗糙的阻尼面;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抵接面到所述第一抵接面的距离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可线性移动或者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抵接面所在平面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抵接面所在平面从上至下朝靠近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限定出具有侧部开口的安装腔,所述第二抵接面位于所述安装腔的与所述侧部开口相对的壁面,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部分从所述侧部开口伸出以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与所述安装腔的顶壁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使所述阻尼件止抵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三角形、圆形或椭圆形;
及/或,所述阻尼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弹性件、金属件、塑料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套设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周壁具有齿部,所述阻尼件具有凹槽;
其中,所述凹槽与所述齿部相配合以使所述阻尼件能够随所述第二本体一起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转动,所述第二抵接面形成在所述齿部的齿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为棘轮,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棘轮的齿部形状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的齿面包括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在所述第二本体的周向上排布,所述限位面用于止挡在所述阻尼件以使所述阻尼件随所述第二本体一起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可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包括用于与所述限位面抵顶的止挡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止挡面之间具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和所述凹槽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齿部和多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地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为一体结构件且由弹性材料制成;或者,
所述阻尼件包括多个单独成型的阻尼部,多个所述阻尼部可分离地沿所述第二本体的周向排布,相邻两个所述阻尼部之间限定出所述凹槽。
12.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敞开口;
盖体,所述盖体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用于开闭所述敞开口;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结构,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盖体连接。
13.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主体,用于与清洁机器人对接,以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护理,所述基站主体包括具有敞开口的容纳腔;
盖体,活动设于所述敞开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结构,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基站主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盖体连接。
14.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具有敞开口的容纳腔;
盖体,活动设于所述敞开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结构,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机器人主体连接,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盖体连接。
CN202321493528.8U 2023-06-12 2023-06-12 阻尼结构和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20452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3528.8U CN220452569U (zh) 2023-06-12 2023-06-12 阻尼结构和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3528.8U CN220452569U (zh) 2023-06-12 2023-06-12 阻尼结构和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2569U true CN220452569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7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3528.8U Active CN220452569U (zh) 2023-06-12 2023-06-12 阻尼结构和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2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06914B (zh) 滚刷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US11627850B2 (en) Wheel assembly and robot cleaner having same
US7959514B2 (en) Oscillating device for children's swing apparatus
CN220452569U (zh) 阻尼结构和壳体组件、清洁基站及清洁机器人
CN210256121U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固定底座
CN113749574A (zh) 升降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16167243U (zh) 升降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EP4042918B1 (en) Cleaning assembly and cleaning robot
CN112220652A (zh) 一种具有肩肘按摩功能的按摩椅
CN111254662A (zh) 一种洗衣机
CN211920269U (zh) 一种薄膜收卷平台的移动滑道结构
CN217645157U (zh) 升降旋转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15305577U (zh) 滚刷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6569820U (zh) 清洁组件及清洁设备
CN213849996U (zh) 一种烹饪设备
JP2003280112A (ja)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CN209181036U (zh) 一种用于侧吸式抽油烟机的升降结构
JP4092038B2 (ja) 真空ゲート弁
CN212771568U (zh) 一种洗衣机
CN220081146U (zh) 一种具有转动缓冲结构的铰链
CN215272470U (zh) 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CN217907174U (zh) 镜体角度调节装置及浴室镜
CN217723363U (zh) 翻盖马桶
CN217420883U (zh) 具有顶盖缓冲结构的工作站
CN218401255U (zh) 一种支撑稳定的封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