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5486U -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5486U
CN220415486U CN202322281531.XU CN202322281531U CN220415486U CN 220415486 U CN220415486 U CN 220415486U CN 202322281531 U CN202322281531 U CN 202322281531U CN 220415486 U CN220415486 U CN 220415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oil
crankcase
oil
radiating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15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连彬
罗琪
丁细根
温占洲
张辉秋
汪家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l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l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l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l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15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5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5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5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发动机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包括气缸体、曲轴箱和端盖,所述端盖外侧设置有强制风扇,所述强制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内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分别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与曲轴箱内腔连通,机油以一定压力循环流动时,曲轴箱内的一部分机油由进油口流入散热流道,并由出油口回流至曲轴箱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机体寿命长的优点。

Description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发动机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由于排放法规的提高,对于常规强制风冷发动机,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会尽可能提高压缩比。而压缩比的提高,有益于提高发动机的性能、改善排放,但也伴随着机油温度和机体温度的升高。过高的温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运行的平顺性,特别是机油温度,机油即用于发动机自身的润滑也用于发动机机体散热。过高的机油温度,会导致机油过早变质,润滑能力变差,零件过早的产生异常磨损,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机体寿命长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包括气缸体、曲轴箱和端盖,所述端盖外侧设置有强制风扇,所述强制风扇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内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分别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与曲轴箱内腔连通,机油以一定压力循环流动时,曲轴箱内的一部分机油由进油口流入散热流道,并由出油口回流至曲轴箱内,冷却后的机油用于润滑发动机的各零件。
在上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中,所述端盖向外侧延伸形成散热块,所述散热块与端盖及曲轴箱垂直设置。优选的,所述散热块与端盖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散热块设置在端盖及曲轴箱的边缘位置,优选的,所述散热块与曲轴箱上设置有相匹配的内螺纹柱,所述内螺纹柱内螺接有紧固螺栓。
在上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中,所述散热块为中空的扁平状结构,所述散热块的空腔形成散热流道。
在上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中,所述散热流道靠近曲轴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曲轴箱上设置有连通进油口和出油口的连接腔体,所述连接腔体靠近端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设置并将散热流道和连接腔体连成一体。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优选的,所述散热流道、连接腔体内设置有与进油口、出油口相对应的圆孔形流道。
在上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中,所述散热块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筋,所述散热筋分布在散热块的两侧。优选的,所述散热块的长度方向沿上下分布,宽度方向沿前后分布,所述散热筋沿散热块的宽度方向分布。
在上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中,所述发动机外罩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罩设在强制风扇外的风扇加压段、罩设在散热块外的机油散热段和罩设在气缸体外的缸体散热段,冷却风由风扇加压段的进风口进入,依次流经风扇加压段、机油散热段和缸体散热段。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在强制风扇出风口处设计一具有散热流道的散热块,当机油流经散热流道时,部分经加压的冷却风经过散热块散热,带走一部分热量,从而达到给机油降温的目的。通过增加这一冷却结构,可以给机油降温10℃左右,从而使机油更好的发挥润滑和发动机机体散热的功能。综上,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机体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导风罩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盖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曲轴箱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气缸体;2、曲轴箱;3、端盖;4、强制风扇;5、散热块;6、散热流道;7、进油口;8、出油口;9、连接腔体;10、散热筋;11、风扇加压段;12、机油散热段;13、缸体散热段;14、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包括气缸体1、曲轴箱2和端盖3,所述端盖3外侧设置有强制风扇4,所述强制风扇4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散热块5,所述散热块5内设置有散热流道6,所述散热流道6分别通过进油口7和出油口8与曲轴箱2内腔连通,机油以一定压力循环流动时,曲轴箱2内的一部分机油由进油口7流入散热流道6,并由出油口8回流至曲轴箱2内,冷却后的机油用于润滑发动机的各零件。
对照附图3,图中的箭头方向标识着机油的流动方向,即:发动机工作时,机油以一定的压力循环流动,曲轴箱2内的一部分机油由进油口7流入散热流道6,流经散热流道6后,再由出油口8回流至曲轴箱2内,热的机油在流经散热流道6时会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块5。对照附图4,由强制风扇4产生的冷却风由出风口处吹向散热块5,在流经散热块5时,带走散热块5的热量,最终使流经散热流道6的机油温度下降。
对照附图4,所述端盖3向外侧延伸形成散热块5,所述散热块5与端盖3及曲轴箱2垂直设置。为了更方便的制造和安装散热块5,优选的,所述散热块5与端盖3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散热块5设置在端盖3及曲轴箱2的边缘位置。为了使散热流道6与曲轴箱2更加紧密的贴合,优选的,所述散热块5与曲轴箱2上设置有相匹配的内螺纹柱,所述内螺纹柱内螺接有紧固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块5为中空的扁平状结构,所述散热块5的空腔形成散热流道6,这种结构的散热块5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散热块5和散热流道6的散热面积。
对照附图5和附图6,为了使机油更加顺畅的流动,所述散热流道6靠近曲轴箱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曲轴箱2内设置有连通进油口7和出油口8的连接腔体9,所述连接腔体9靠近端盖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设置并将散热流道6和连接腔体9连成一体。优选的,所述散热流道6、连接腔体9内设置有与进油口7、出油口8相对应的圆孔形流道。为了避免流入散热流道6的机油泄漏,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
为了进一步增加冷却风对散热块5的散热效率,所述散热块5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筋10,所述散热筋10分布在散热块5的两侧。优选的,所述散热块5的长度方向沿上下分布,宽度方向沿前后分布,所述散热筋10沿散热块5的宽度方向分布。
为了使冷却风定向流动,对照附图1,所述发动机外罩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罩设在强制风扇4外的风扇加压段11、罩设在散热块5外的机油散热段12和罩设在气缸体1外的缸体散热段13,冷却风由风扇加压段11的进风口14进入,依次流经风扇加压段11、机油散热段12和缸体散热段13。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包括气缸体(1)、曲轴箱(2)和端盖(3),所述端盖(3)外侧设置有强制风扇(4),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风扇(4)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散热块(5),所述散热块(5)内设置有散热流道(6),所述散热流道(6)分别通过进油口(7)和出油口(8)与曲轴箱(2)内腔连通,机油以一定压力循环流动时,曲轴箱(2)内的一部分机油由进油口(7)流入散热流道(6),并由出油口(8)回流至曲轴箱(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向外侧延伸形成散热块(5),所述散热块(5)与端盖(3)及曲轴箱(2)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5)为中空的扁平状结构,所述散热块(5)的空腔形成散热流道(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6)靠近曲轴箱(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曲轴箱(2)上设置有连通进油口(7)和出油口(8)的连接腔体(9),所述连接腔体(9)靠近端盖(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设置并将散热流道(6)和连接腔体(9)连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5)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散热筋(10),所述散热筋(10)分布在散热块(5)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5)的长度方向沿上下分布,宽度方向沿前后分布,所述散热筋(10)沿散热块(5)的宽度方向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动机外罩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罩设在强制风扇(4)外的风扇加压段(11)、罩设在散热块(5)外的机油散热段(12)和罩设在气缸体(1)外的缸体散热段(13),冷却风由风扇加压段(11)的进风口(14)进入,依次流经风扇加压段(11)、机油散热段(12)和缸体散热段(13)。
CN202322281531.XU 2023-08-23 2023-08-23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Active CN220415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1531.XU CN220415486U (zh) 2023-08-23 2023-08-23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1531.XU CN220415486U (zh) 2023-08-23 2023-08-23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5486U true CN220415486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6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1531.XU Active CN220415486U (zh) 2023-08-23 2023-08-23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5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4662C (zh) 增压空气冷却器
CN201144736Y (zh) 风冷式通用发动机汽缸头
US3650250A (en) Aircooled cylinder head
JP3474704B2 (ja) 二段空冷往復圧縮機の冷却構造
CN220415486U (zh) 发动机机油冷却装置
CN111075589A (zh) 强制风冷柴油机机体
CN211950660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置油冷散热结构
KR200258208Y1 (ko) 차량의엔진냉각용라디에이터와공조시스템의응축기를일체형으로구성한열교환기
CN101275485B (zh)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
CN201568147U (zh) 发动机气缸头
KR102335493B1 (ko) 실린더 헤드용 워터자켓
CN205823469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头总成
KR101328523B1 (ko) 인터쿨러 일체형 라디에이터
CN219281836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发动机气缸头盖
CN216278247U (zh) 摩托车引擎的点火结构
CN210769052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单体气缸盖
CN215719122U (zh) 一种摩托车汽缸头
CN219012716U (zh) 机油冷却器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CN219953505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发动机气缸盖
CN220705882U (zh) 一种车用空压机的曲轴箱冷却结构
CN21200336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柴油机曲轴箱
CN208831062U (zh) 一种风冷柴油机散热器
CN213574356U (zh) 一种高效冷却式柴油发动机箱体
CN212671932U (zh) 复合式散热器
KR20230149607A (ko) 엔진용 복합쿨링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