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2716U - 机油冷却器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机油冷却器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2716U
CN219012716U CN202222891366.5U CN202222891366U CN219012716U CN 219012716 U CN219012716 U CN 219012716U CN 202222891366 U CN202222891366 U CN 202222891366U CN 219012716 U CN219012716 U CN 219012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oil cooler
flow channel
liquid flow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913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如意
杨文贞
余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913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2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2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2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油冷却器、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该机油冷却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多个芯片,多个所述芯片沿第一方向呈层叠式设置,使部分相邻两个所述芯片间形成第一液体流动通道,部分相邻两个所述芯片间形成第二液体流动通道,且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与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交错设置;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机油在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内流动,冷却液在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内流动,且机油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本申请将冷却液流动通道和机油流动通道设计为平行逆流式,从而加强了对流,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机油冷却器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器及包含该机油冷却器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水冷式机油冷却器通常由铝合金铸成的壳体、前盖、后盖和铜芯管组成。为了加强冷却,也可以在铜芯管外再套装散热片。在换热冷却时,使冷却水在铜芯管外流动,润滑油在铜芯管内流动,两者进行热量交换,或者也可以使润滑油在铜芯管外流动,而冷却水在铜芯管内流动。
但是现有的水冷却式机油换热器换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换热效率的机油冷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油冷却器,应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多个芯片,多个所述芯片沿第一方向呈层叠式设置,使部分相邻两个所述芯片间形成第一液体流动通道,部分相邻两个所述芯片间形成第二液体流动通道,且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与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交错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机油冷却器的高度延伸方向;
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机油在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内流动,冷却液在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内流动,且机油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使所述机油与所述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内和/或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油冷却器还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沿高度延伸方向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油冷却器还包括法兰板,所述法兰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用于与混合动力发动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板设置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对应设置,使机油能够由所述第一进液口流入,并依次经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所述第一出液口流出;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对应设置,使冷却液能够由所述第二进液口流入,并依次经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出。进一步地,各所述翅片及各所述芯片间通过真空钎焊的方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液口的直径和所述第一出液口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进液口的直径和所述第二出液口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第一进液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截面呈正弦波型、蛇形、方波型、三角波型或锯齿波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座设置有安装面,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于所述安装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动力发动机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安装支座,用于密封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液口、出液口与所述安装支座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动力发动机安装于车身。
本申请的机油冷却器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多个芯片,多个芯片沿第一方向呈层叠式设置,使部分相邻两个芯片间形成第一液体流动通道,部分相邻两个芯片间形成第二液体流动通道,且第一液体流动通道与第二液体流动通道沿第一方向交错设置;在机油冷却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机油在第一液体流动通道内流动,冷却液在第二液体流动通道内流动,且机油的流动方向与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使机油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本体还包括翅片,翅片设置于第一液体流动通道内和/或第二液体流动通道内。即,本申请将冷却液流动通道和机油流动通道设计为平行逆流式,从而加强了对流,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机油冷却器总成示意图。
图2为机油冷却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油冷却器结合面示意图。
图4为翅片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本体;11、芯片;12、翅片;2、顶板;3、底板;4、法兰板;41、第一进液口;42、第一出液口;43、第二进液口;44、第二出液口;45、连接孔;101、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2、第二液体流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多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机油冷却器是一种加速润滑机油散热使其保持较低温度的装置。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上,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设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油路中,其工作原理与散热器相同,从冷却方式来区分,机油冷却器可以分为风冷式机油冷却器和水冷式机油冷却器。风冷式机油冷却器的芯子由许多冷却管和冷却板组成,在汽车行驶时,利用汽车迎面风冷却热的机油冷却器芯子。风冷式机油冷却器要求周围通风好,在普通轿车上很难保证有足够的通风空间,一般很少采用。在赛车上多半采用这种冷却器,因为赛车速度高,冷却风量大。而水冷式机油冷却器是将机油冷却器置于冷却水路中,利用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当润滑油温度高时,靠冷却水降温,在发动机启动时,则从冷却水吸收热量使润滑油迅速提高温度。现有发动机机油冷却器通常采用外接冷却液管路来引入冷却液,再回到与缸体连接的水套,为保证缸体端连接的密封性能,通常在连接处增加机油冷却器转接头,而机油冷却器转接头零件的作用仅为连接缸体进出油和机油冷却器进水管,功能单一,可集成度高。通过密封圈密封管路,这类设计不仅增加零件成本,同时难以保证管路的可靠性,易在零件接口处出现泄漏等情况。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油冷却器,该机油冷却器应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具体地,该机油冷却器包括本体1、顶板2、底板3和法兰板4,顶板2和底板3分别设置于本体1沿高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并通过真空钎焊的方式连接于本体1,用于固定本体1。法兰板4通过真空钎焊的方式连接于底板3,该法兰板4用于与混合动力发动机连接。
参照图2、图4所示,本体1包括多个芯片11和多个翅片12,多个芯片11沿第一方向呈层叠式设置,并通过真空钎焊的方式连接,使部分相邻两个芯片11间形成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1,部分相邻两个芯片11间形成第二液体流动通道102,且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1与第二液体流动通道102沿第一方向交错设置。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1布置在本体的一侧,第二液体流动通道102布置在本体的另一侧,且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1在Y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液体流动通道102在Y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翅片12设置于各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1内和各第二液体流动通道102内,通过翅片12的设置加大冷却液及机油的流阻。其中,第一方向为机油冷却器1的高度延伸方向。
在机油冷却器1处于工作状态时,机油在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1内流动,冷却液在第二液体流动通道102内流动,且机油的流动方向与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使机油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其中,Z方向为液体流动方向。本申请将机油的流动通道与冷却液的流动通道设计为平行逆流式形式,从而加强了对流,提高了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1内和各第二液体流动通道102内均设有翅片1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各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1内设置有翅片12,或者仅各第二液体流动通道102内设有翅片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12的截面呈正弦波型、蛇形、方波型、三角波型或锯齿波型,从而进一步加大冷却液及机油的流阻。
参照图3所示,法兰板4设置有第一进液口41、第一出液口42、第二进液口43和第二出液口44;第一进液口41、第一出液口42与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1对应设置,使机油能够由第一进液口41流入,并依次经第一液体流动通道101、第一出液口42流出;第二进液口43、第二出液口44与第二液体流动通道102对应设置,使冷却液能够由第二进液口43流入,并依次经第二液体流动通道102、第二出液口44流出。
进一步地,第一进液口41的直径和第一出液口42的直径相等,第二进液口43的直径和第二出液口44的直径相等,且第一进液口41的直径大于第二进液口43的直径。本实施例通过对各进液口及出液口直径的设计优化,确定机油冷却器1的流阻,保证了机油冷却器1的散热效率和流量的匹配。
为了便于机油冷却器与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连接,法兰板4沿宽度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连接孔45,装配时,使机油冷却器1通过该三个连接孔45与混合动力发动机进行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在法兰板4沿宽度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连接孔45,加强了机油冷却器1与混合动力发动机连接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该混合动力发动机包括安装支座、机油滤清器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机油冷却器1,安装支座设置有安装面,机油冷却器1安装于安装面。
本实施例在安装支座上设置有安装面,从而将机油冷却器直接安装于安装支座,进而能够取消机油冷却器1转接头、机油冷却器1水管,即,本实施例将传统的机油冷却器1安装面集成至安装支座上,节约了零件成本,使布局更加紧凑,提高了机油冷却器1的可靠性。同时,本实施例将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两者分开安装,两个零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同时也利于售后单独更换机油滤清器或机油冷却器的维修工作。
为了防止机油或冷却液的泄露,该混合动力发动机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安装支座,用于密封机油冷却器1的进液口、出液口与安装支座的连接处,保证了密封的一致性,减少了泄漏风险。
相应地,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动力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安装于车身。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机油冷却器,应用于混合动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
多个芯片,多个所述芯片沿第一方向呈层叠式设置,使部分相邻两个所述芯片间形成第一液体流动通道,部分相邻两个所述芯片间形成第二液体流动通道,且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与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交错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机油冷却器的高度延伸方向;
在所述机油冷却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机油在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内流动,冷却液在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内流动,且机油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使所述机油与所述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内和/或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还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沿高度延伸方向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还包括法兰板,所述法兰板连连接于所述底板,用于与所述混合动力发动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板设置有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
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对应设置,使机油能够由所述第一进液口流入,并依次经所述第一液体流动通道、所述第一出液口流出;
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对应设置,使冷却液能够由所述第二进液口流入,并依次经所述第二液体流动通道、所述第二出液口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直径和所述第一出液口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进液口的直径和所述第二出液口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第一进液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截面呈正弦波型、蛇形、方波型、三角波型或锯齿波型。
8.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座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机油冷却器,所述安装支座设置有安装面,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于所述安装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发动机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安装支座,用于密封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液口、出液口与所述安装支座的连接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如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发动机,所述混合动力发动机安装于所述车身。
CN202222891366.5U 2022-10-31 2022-10-31 机油冷却器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Active CN219012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1366.5U CN219012716U (zh) 2022-10-31 2022-10-31 机油冷却器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1366.5U CN219012716U (zh) 2022-10-31 2022-10-31 机油冷却器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2716U true CN219012716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52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91366.5U Active CN219012716U (zh) 2022-10-31 2022-10-31 机油冷却器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2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1469B1 (ko) 이중 냉각제 루프를 가지는 배기가스 재순환 쿨러
KR100389698B1 (ko) 고/저온 수냉식 냉각시스템
US20030037913A1 (en) Vehicle charge air cooler with a pre-cooler
US20130206364A1 (en) Heat exchanger arrangement
WO2020097333A1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with single helix liquid-cooled charge air cooler
US7500514B2 (en) Coolant radiator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6522311A (ja) 乗物用のオイル・クーラー
CN206246174U (zh) 一种发动机机油的复合式散热器
CN219012716U (zh) 机油冷却器及混合动力发动机及车辆
JP2010018151A (ja) 車両用熱交換器
CN214039649U (zh) 一种机车管片式散热器的优化结构
KR101170689B1 (ko) 오일쿨러
KR20120026177A (ko) 수냉식 열교환 시스템
CN215672386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机油散热器
JP2011185489A (ja) 複合型熱交換器
CN213335701U (zh) 复合式油水换热器
CN217950487U (zh) 层叠式油冷器
CN214028192U (zh) 车用冷却模块及车辆
CN215860378U (zh) 一种水冷式机油冷却器
CN219119333U (zh) 一种高效冷却油冷器
CN213873955U (zh) 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和车辆
CN219511325U (zh) 一种双翅片高效散热器
JP4397676B2 (ja) 自動車用熱交換器
CN210343539U (zh) Egr系统中冷却器的管芯组件
KR200352789Y1 (ko) 오일쿨러용 냉각핀 및 오일쿨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