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5117U - 铰链机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铰链机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5117U
CN220415117U CN202321498530.4U CN202321498530U CN220415117U CN 220415117 U CN220415117 U CN 220415117U CN 202321498530 U CN202321498530 U CN 202321498530U CN 220415117 U CN220415117 U CN 220415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arm
hole
plate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85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海波
张森
刘方圆
李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85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5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5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5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铰链机构和车辆,该铰链机构包括第一铰链臂和第二铰链臂,第一铰链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第二支臂沿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连接于第一支臂,第二铰链臂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臂,且第二铰链臂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连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设置。当该铰链机构应用于车辆中,第一外部构件为引擎盖,第二外部构件为车身结构,则能够在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引擎盖和车身结构的面差进行调整,提升车辆前脸的外观品质,提升车辆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铰链机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铰链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铰链机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者对汽车外观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前脸外观是消费者最关注区域之一,因此提高前脸外观质量能极大提高车型竞争力。
相关技术中,前盖铰链为上下合页组合而成,上下合页分别连接前盖与车身,如前盖后部与翼子板或侧围A柱配合处在车辆上下方向的面差不合格,前盖铰链无法调整,从而影响车辆前脸的外观品质,降低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机构和车辆,该铰链机构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包括第一铰链臂和第二铰链臂,所述第一铰链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所述第二支臂沿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铰链臂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臂,且所述第二铰链臂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臂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臂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本体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铰链臂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铰链臂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的至少一者构造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且所述第一紧固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长孔内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沿第三方向两两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且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且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沿第三方向两两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贴合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构造为长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12mm,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7mm,所述第二连接孔构造为孔径为7mm的圆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且所述第二安装板形成有第一安装孔以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铰链臂形成有第二安装孔以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臂构造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支臂构造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公开另外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引擎盖、车身结构以及所述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一外部构件构造为所述车身结构,所述第二外部构件构造为所述引擎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铰链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且第二支臂沿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连接于第一支臂,第二铰链臂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臂,则第二铰链臂在第一方向上能够相对于第一支臂可调,又因第一支臂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第二铰链臂与第二外部构件连接,则第二外部构件能够在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一外部构件进行位置上的调节。则当该铰链机构应用于车辆中,第一外部构件为引擎盖,第二外部构件为车身结构,则能够在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引擎盖和车身结构的面差进行调整,提升车辆前脸的外观品质,提升车辆的竞争力。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的第一铰链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的第一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铰链机构的第二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铰链臂 11 第一支臂
111 第一本体 1111 第一安装板
1112 第二安装板 1113 第一安装孔
112 第一连接部 1120 第一连接孔
1121 第一连接板 1122 第二连接板
12 第二支臂 121 第二本体
122 第二连接部 1221 第三连接板
1222 第四连接板 1223 第二基板
1123 第一基板 1220 第二连接孔
13 第一紧固件 14 第二紧固件
2 第二铰链臂 20 第二安装孔
A 第一方向 B 第二方向
C 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具体可以参照图1所示,在应用于车辆的使用场景下,该第一方向可以是车辆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车辆的前后方向,第三方向可以是车辆的左右方向;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外一个要素,并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铰链机构,该铰链机构包括第一铰链臂1和第二铰链臂2,第一铰链臂1包括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第一支臂11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第二支臂12沿第一方向A位置可调地连接于第一支臂11,第二铰链臂2绕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臂12,且第二铰链臂2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连接,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相交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铰链臂1包括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且第二支臂12沿第一方向A位置可调地连接于第一支臂11,第二铰链臂2绕沿第二方向B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臂12,则第二铰链臂2在第一方向A上能够相对于第一支臂11可调,又因第一支臂11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第二铰链臂2与第二外部构件连接,则第二外部构件能够在第一方向A相对于第一外部构件进行位置上的调节。则当该铰链机构应用于车辆中,第一外部构件为引擎盖,第二外部构件为车身结构,则能够在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引擎盖和车身结构的面差进行调整,提升车辆前脸的外观品质,提升车辆的竞争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2至图4所示,第一支臂11包括第一本体111和第一连接部112,第二支臂12包括第二本体121和第二连接部122;第一本体111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第二本体121与第二铰链臂2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部122沿第一方向A位置可调地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2。该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122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形状和结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另外,第一本体111和第一连接部11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也可以相互进行连接,同样地,第二本体121和第二连接部12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也可以相互进行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2所示,第一铰链臂1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紧固件13和第二紧固件14,第一连接部112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1120,第二连接部122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1220,且第一连接孔1120和第二连接孔1220中的至少一者构造为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长孔,第一紧固件13穿设第一连接孔1120和第二连接孔1220以与第二紧固件14连接,且第一紧固件13能够沿第一方向A在长孔内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3穿设第一连接孔1120和第二连接孔1220以与第二紧固件14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的可拆卸地连接。另外,因第一连接孔1120和第二连接孔1220中的至少一者构造为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长孔,且第一紧固件13能够沿第一方向A在长孔内移动,从而可以实现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在第一方向A上位置的调节,结构简单且便于进行调节,但是本公开并不对第一支臂11和第二支臂12具体的连接方式作限定。此外,上述的第一紧固件13可以构造为螺栓,第二紧固件14可以构造为螺母,但是本公开并不对第一紧固件13和第二紧固件14的具体结构作限定。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12包括第一连接板1121和第二连接板1122,第一连接板1121和第二连接板1122均连接于第一本体111,第一连接板1121和第二连接板1122沿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限定的平面延伸,且第一连接板1121和第二连接板1122沿第三方向C两两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连接孔1120形成于第一连接板1121和第二连接板1122。第二连接部122包括第三连接板1221和第四连接板1222,第三连接板1221和第四连接板1222均连接于第二本体121,且第三连接板1221和第四连接板1222沿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限定的平面延伸,且第三连接板1221和第四连接板1222沿第三方向C两两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连接孔1220形成于第三连接板1221和第四连接板1222。第一连接板1121与第三连接板1221沿第一方向A可滑动地贴合设置,第二连接板1122与第四连接板1222沿第一方向A可滑动地贴合设置;其中,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以及第三方向C两两相交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1121、第二连接板1122、第三连接板1221以及第四连接板1222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升连接的稳定性。另外,第一连接板1121与第三连接板1221沿第一方向A可滑动地贴合设置,第二连接板1122与第四连接板1222沿第一方向A可滑动地贴合设置,则在第一方向A调节第二支臂12相对于第一支臂11的位置时,可以起到有效地引导作用,避免在第一方向A上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
参照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12还包括与第一本体111连接的第一基板1123,第一基板1123沿第一方向A和第三方向C限定的平面延伸,第一连接板1121和第二连接板1122连接于第一基板1123。第二连接部122包括与第二本体121连接的第二基板1223,第二基板1223沿第一方向A和第三方向C限定的平面延伸,第三连接板1221和第四连接板1222连接于第二基板1223;第一基板1123与第二基板1223沿第一方向A可滑动地贴合设置,从而进一步地提升第二支臂12相对于第一支臂11移动的稳定性。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孔1120构造为长孔,第一连接孔1120沿第一方向A的尺寸为12mm,第一连接孔1120沿第二方向B的尺寸为7mm,第二连接孔1220构造为孔径为7mm的圆孔。但是本公开并不对第一连接孔1120和第二连接孔1220的形状和尺寸作具体的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3所示,第一本体1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安装板1111和第二安装板1112,第一安装板1111沿第一方向A和第三方向C限定的平面延伸,且第一安装板1111与第一连接部112连接,第二安装板1112沿第二方向B和第三方向C限定的平面延伸,且第二安装板1112形成有第一安装孔1113以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可拆卸地连接。该第一本体111结构简单且便于进行连接,但是本公开并不对第一本体111的具体结构作限定。
参照图1所示,第二铰链臂2形成有第二安装孔20以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可拆卸地连接,便于进行拆卸和安装,但是本公开并不对第二铰链臂2和第二外部构件的具体连接方式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支臂11构造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第二支臂12构造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进行制造加工并提升第一支臂11和/或第二支臂12的结构强度。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引擎盖、车身结构以及上述的铰链机构,第一外部构件构造为车身结构,第二外部构件构造为引擎盖。该铰链机构能够在车辆的上下方向对引擎盖和车身结构的面差进行调整,提升车辆前脸的外观品质,提升车辆的竞争力。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包括第一铰链臂和第二铰链臂,所述第一铰链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所述第二支臂沿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铰链臂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支臂,且所述第二铰链臂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臂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本体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连接,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铰链臂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位置可调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臂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的至少一者构造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与所述第二紧固件连接,且所述第一紧固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长孔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沿第三方向两两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且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且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沿第三方向两两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贴合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构造为长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12mm,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7mm,所述第二连接孔构造为孔径为7mm的圆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限定的平面延伸,且所述第二安装板形成有第一安装孔以用于与第一外部构件可拆卸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臂形成有第二安装孔以用于与第二外部构件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构造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支臂构造为一体成型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引擎盖、车身结构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一外部构件构造为所述车身结构,所述第二外部构件构造为所述引擎盖。
CN202321498530.4U 2023-06-12 2023-06-12 铰链机构和车辆 Active CN220415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8530.4U CN220415117U (zh) 2023-06-12 2023-06-12 铰链机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8530.4U CN220415117U (zh) 2023-06-12 2023-06-12 铰链机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5117U true CN220415117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4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8530.4U Active CN220415117U (zh) 2023-06-12 2023-06-12 铰链机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5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2166B2 (en)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
JP2600978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のアッパリンク支持部構造
JP5267113B2 (ja) 車両用フェンダパネル取付構造
JPH10299805A (ja) 連結装置
JP5946996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フレーム構造
CN220415117U (zh) 铰链机构和车辆
KR20190058224A (ko) 안개등 장착 구조물
JP3642754B2 (ja) 車両の水冷エンジン用ラジエータ上部取付構造
JP2000335448A (ja)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け部構造
US11466490B2 (en) Hinge of a motor-vehicle mobile part
JP425641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CN218150401U (zh) 一种发动机罩铰链
CN116745196B (zh) 一种支架及车辆
JP2012501902A (ja) 特に実用車用外装バックミラーの取り付け台用の保持ヒンジ部品、及びこの保持ヒンジ部品を備える実用車用外装バックミラー
CN215244709U (zh) 保险杠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577370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6718983U (zh) 一种中央副仪表板
CN220500550U (zh) 一种定位结构和安装有该定位结构的扶手结构
JP6061120B2 (ja) バックドア
JP3191969U (ja) 後写鏡
CN219927394U (zh) 后纵臂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9687035U (zh) 车门和车辆
US11292531B2 (en) Vehicle body joint structure
CN109398503B (zh) 一种后悬架的加强板
CN215204780U (zh) 一种保险杠侧支架定位及防转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