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0439U - 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0439U
CN220410439U CN202322111999.4U CN202322111999U CN220410439U CN 220410439 U CN220410439 U CN 220410439U CN 202322111999 U CN202322111999 U CN 202322111999U CN 220410439 U CN220410439 U CN 220410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vehicle body
housing
metal plat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19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马军波
查益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119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0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0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0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车载控制器包括:壳体和预装结构。其中,所述壳体安装至车身钣金上;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预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预装结构被配置为沿安装方向与所述车身钣金单向卡装;所述壳体和所述车身钣金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固定连接;当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身钣金紧固连接后,所述预装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相分离。本实用新型车载控制器和车辆,可在无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完成车载控制器在车身钣金安装位置处的预装固定和紧固连接,具有安装便捷、连接强度高的优点,同时安装后预装结构与车身钣金相分离,以避免相互碰撞发生异响。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控制器(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在车辆顶盖上安装时往往直接采用卡接固定或螺栓连接的安装方式。
由于现有车载控制器和顶盖之间没有配套的预安装结构,因此上述两种安装方式在直接实施时均存在各自的缺点。
例如,安装人员直接使用螺栓连接方式在顶盖上安装车载控制器时,需要一只手扶住车载控制器,另一只手持电动扭力枪在车载控制器与顶盖安装位置打入螺栓,操作过程存在螺栓掉落、单手调整车载控制器位置对准安装孔困难等问题,操作不方便,效率低。
再如,安装人员直接使用卡接固定方式在顶盖上安装车载控制器时,虽然能快速便捷的将车载控制器安装至顶盖上,但是车载控制器与顶盖卡接的塑料卡扣件存在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车载控制器与顶盖卡接的金属卡扣件则容易在颠簸路段行驶时发生变形或致使车身钣金扭曲变形,从而产生异响,影响车辆品质。
故而,需要设计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控制器与车身钣金之间无配套的预安装结构,直接安装容易导致车载控制器安装难以兼顾安装便捷和连接强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控制器,所述车载控制器包括:壳体、控制单元和预装结构;
其中,所述壳体安装至车身钣金上;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预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预装结构被配置为沿安装方向与所述车身钣金单向卡装;所述壳体和所述车身钣金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固定连接;当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身钣金紧固连接后,所述预装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相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中,所述预装结构为卡扣件,所述卡扣件伸出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身钣金的安装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中,所述车身钣金上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壳体安装至所述安装开口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中,所述卡扣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安装开口匹配的至少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中,所述卡扣件单向进入所述安装开口,并挂装在所述安装开口的内缘翻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中,所述卡扣件具有弹性,所述卡扣件端部设有卡子,所述卡子上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卡扣件经所述导向面引导向所述壳体一侧弹性形变,以避让所述翻边并进入所述安装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身钣金紧固连接后,所述预装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之间间隙距离大于等于3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中,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两侧;所述固定结构位于所述预装结构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中,所述固定结构为螺栓连接结构或铆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置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控制器在壳体和车身钣金之间设置预装结构和固定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可先在无辅助工具情况下利用预装结构在车身钣金单向安装功能,将车载控制器预先卡装在车身钣金的安装位置处,实现车载控制器在车身钣金安装位置处的预安装和定位,并使车载控制器和车身钣金之间固定结构的位置匹配;然后通过固定连接壳体和车身钣金之间的固定结构,使得壳体与车身钣金紧固连接,且当完成安装后壳体上预装结构与车身钣金相脱离,以避免发生异响。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车载控制器上同时设置了单向安装的预装结构和具有较强连接强度的固定结构,可在无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完成车载控制器在车身钣金安装位置处的预装固定和紧固连接,相比现有车载控制器在车身上的安装,具有安装便捷、连接强度高的优点,并且还能避免安装之后预装结构与车身钣金变形碰撞发生异响。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载控制器的三维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身钣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载控制器预装后的结构仰视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5为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预装结构与车身钣金卡接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载控制器安装后的结构仰视图;
图7为图6中B-B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预装结构在车载控制器上的安装关系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壳体;200、预装结构;210、卡扣件;211、卡子;212、导向面;300、固定结构;310、螺栓;320、螺母安装孔;330、螺母;400、车身钣金;410、安装开口;411、横梁支架;412、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载控制器在车内设定的安装位置并不受限定,例如安装位置可以位于车身驾驶舱前侧的车身钣金处、车身前舱处的车身钣金处或车身顶盖处的车身钣金处等等。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载控制器安装在车身顶盖位置处的车身钣金上;由于车身顶盖对外封死,安装人员仅能在车内一侧将车载控制器安装至车身钣金上,而无法在车身钣金内外两侧配合安装车载控制器,仅能在车内一侧将车载控制器安装至车身钣金上。这使得车载控制器在车身顶盖上的安装不易定位,容易在安装后导致车载控制器与车身钣金连接强度不足,连接处易变形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壳体和车身钣金之间设置有单向卡装的预装结构和具有较强连接强度的固定结构,可在无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完成车载控制器在车身钣金安装位置处的预装定位和固定连接,从而兼顾实现车载控制器在车身钣金上的便捷安装和紧固连接,并避免车载控制器和车身钣金之间预装结构和固定结构变形而发生异响。
请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控制器包括控制单元、壳体100和预装结构200。
如图1至图7所示,控制单元封装在壳体100内部,壳体100安装在设定位置处的车身钣金400上,壳体100与车身钣金400的形状相匹配。壳体100上设置有预装结构200,预装结构200设置在壳体100与车身钣金400安装匹配的一侧,预装结构200在壳体100上被配置为能够沿安装方向与车身钣金单向卡装的结构,即预装结构200在壳体100安装时能够沿安装方向单向进入车身钣金400并反向卡装在车身钣金400上。壳体100通过多个预装结构200挂装在车身钣金400上,从而实现车载控制器在车身钣金400安装位置处的预装定位。
如图3至图7所示,车载控制器和车身钣金400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结构300。当壳体100在挂装于车身钣金400上后,车载控制器和车身钣金400之间安装位置相互匹配,壳体100和车身钣金400之间通过固定结构300紧固连接。并且,由于预装结构200在壳体100上设置长度留有余量,故当壳体100与车身钣金400通过固定结构300紧固连接后,壳体100整体位置相对于在车身钣金400上挂装时的位置有所抬升,预装结构200随壳体100抬升也与车身钣金400相互分离,从而避免预装结构200因与车身钣金400直接接触而在恶劣行使工况下相互碰撞而发生异响。
例如图4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00与车身钣金400紧固连接后,预装结构200和车身钣金400之间的间隙距离大于等于3m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00与车身钣金400之间的固定结构300不受限定,固定结构300可设置为市面上任一具有较大连接强度的连接结构,例如螺栓连接结构或铆接结构。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与车身钣金400之间的固定结构300设置为螺栓连接结构。该固定结构300包括螺栓310和螺母安装孔320,螺栓310预先固定在车身钣金400设定的安装位置处,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车身钣金400上;螺母安装孔320设置在壳体100上,螺母安装孔320在壳体100上位于与螺栓310匹配的对应位置处。当壳体100通过预装结构200挂装固定至车身钣金400上时,预先固定在车身钣金400上的螺栓310在对应位置穿过壳体100上的螺母安装孔320,螺母330在另一侧锁紧螺栓310的端部,以将壳体100与车身钣金400的紧固连接。其中,螺栓连接方式能够为壳体100和车身钣金400之间的固定连接提供较强的连接强度,并在安装时帮助车载控制器精准定位至车身钣金400的安装位置处,从而防止车载控制器实际安装位置偏移。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和车身钣金400之间的固定结构300设置在壳体100的至少两侧。例如,壳体100在相背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螺母安装孔320和两个螺母安装孔320。并且,为避免固定结构300与预装结构200相互干扰,固定结构300在壳体100上相对位于预装结构200的外侧。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钣金400上设置有安装开口410,壳体100安装至安装开口410中。其中,安装开口410可设置为车身钣金400上设置的凹槽结构,凹槽内侧设置有与预装结构200匹配的翻边412;或者,如图2所示,安装开口410也可以由两个横梁支架411构成,两个横梁支架411相对设置在车身钣金400上,两个横梁支架411之间留有空隙,两个横梁支架411之间的间距与壳体100的安装面相匹配,两个横梁支架411的翻边412可供壳体100上的预装结构200单向卡装。
如图1及图3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中,壳体100上的预装结构200设置为卡扣件210,卡扣件210设在壳体100与安装开口410匹配的至少两侧,例如,壳体100在相背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扣件210和两个卡扣件210。卡扣件210在壳体100外侧向壳体100与车身钣金400安装一侧延伸,并伸出壳体100与车身钣金400的安装面。
如图3至图5所示,在安装过程中,壳体100外缘上设置的卡扣件210能够沿安装方向单向进入安装开口410,卡扣件210在进入安装开口410后会反向卡装在安装开口410同侧的内缘翻边412上。当位于壳体100至少两侧的卡扣件210均卡装在安装开口410的内缘翻边412上时,壳体100被挂装固定在安装开口410上。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示例中,卡扣件210本身具有弹性。在安装过程中,卡扣件210能够通过弹性形变避让安装开口410的翻边412,以进入安装开口410朝向车外的一侧。其中,卡扣件210的端部设置有卡子211,卡子211伸出至壳体100的外表面,卡子211外侧设置有导向面212,卡子211导向面212端部开口尺寸相对较小,卡子211导向面212底部开口尺寸相对较大。在壳体100安装过程中,卡扣件210与安装开口410的翻边412相抵触,卡扣件210的卡子211在伸入安装开口410过程中会受导向面212引导向壳体100内侧弹性形变,以避让翻边412外缘而进入安装开口410,当卡子211完全进入安装开口410时则弹性恢复原始形状,此时卡子211的导向面212展开卡装在安装开口410的内缘翻边412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预装结构200在壳体100上的固定方式可不受限定,例如预装结构200可通过一体成形、螺栓连接或铆接的方式安装固定到壳体100上。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装结构200底部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预装结构200的固定支架抵触在壳体100背离安装面的一侧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预装结构200的卡接部分则从壳体100外侧向壳体100安装面一侧伸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预装结构200和固定结构300所用材料的类型可不受限定,例如预装结构200和固定结构300可以选用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控制器在壳体和车身钣金之间设置预装结构和固定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可先在无辅助工具情况下利用预装结构在车身钣金单向安装功能,将车载控制器预先卡装在车身钣金的安装位置处,实现车载控制器在车身钣金安装位置处的预安装和定位,并使车载控制器和车身钣金之间固定结构的位置匹配;然后通过固定连接壳体和车身钣金之间的固定结构,使得壳体与车身钣金紧固连接,且当完成安装后壳体上预装结构与车身钣金相脱离,以避免发生异响。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车载控制器上同时设置了单向安装的预装结构和具有较强连接强度的固定结构,可在无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完成车载控制器在车身钣金安装位置处的预装固定和紧固连接,相比现有车载控制器在车身上的安装,具有安装便捷、连接强度高的优点,并且还能避免安装之后预装结构与车身钣金变形碰撞发生异响。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安装至车身钣金上;
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预装结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预装结构被配置为沿安装方向与所述车身钣金单向卡装;
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车身钣金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固定连接;当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身钣金紧固连接后,所述预装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结构为卡扣件,所述卡扣件伸出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身钣金的安装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钣金上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壳体安装至所述安装开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安装开口匹配的至少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单向进入所述安装开口,并挂装在所述安装开口的翻边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具有弹性,所述卡扣件端部设有卡子,所述卡子上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卡扣件经所述导向面引导向所述壳体一侧弹性形变,以避让所述翻边并进入所述安装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身钣金紧固连接后,所述预装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之间间隙距离大于等于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至少两侧;所述固定结构位于所述预装结构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螺栓连接结构或铆接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车载控制器。
CN202322111999.4U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 Active CN220410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1999.4U CN220410439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1999.4U CN220410439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0439U true CN220410439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2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1999.4U Active CN220410439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0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76197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ボデー構造
CN108860028B (zh) 机动车辆的车辆尾部
US20050133287A1 (en) Air inlet conduit for a cooler of a vehicle
CN220410439U (zh) 一种车载控制器和车辆
EP4183634A1 (en) Mounting support and vehicle
KR20110051626A (ko) 차량용 프론트 시트 마운팅 브라켓 조립체
JP3952987B2 (ja) オーバーフェンダの取付構造
CN211995408U (zh) 一种车顶行李架和车辆
CN215360873U (zh) 一种车门外挡水的安装结构
CN214929327U (zh) 一种车辆的后视镜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446697U (zh) 一种车门加强件、车门总成和车辆
CN110549987B (zh) 用于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CN214396684U (zh) 雨刮电机安装支架及车身前围上部结构
CN219544899U (zh)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和车辆
CN218021859U (zh) 翼子板组件和车辆
CN218966806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及车辆
JPH0528126Y2 (zh)
CN209776569U (zh) 汽车、副仪表板总成及副仪表板固定结构
JPH0246196Y2 (zh)
JPS584727Y2 (ja) 自動車のテ−ルゲ−ト
JP2548009Y2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部の構造
JPH0221289Y2 (zh)
JP3837911B2 (ja) トリム取付構造
JPH0343059Y2 (zh)
JPS64362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