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06695U - 顶升机构及辊直机 - Google Patents

顶升机构及辊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06695U
CN220406695U CN202321598467.1U CN202321598467U CN220406695U CN 220406695 U CN220406695 U CN 220406695U CN 202321598467 U CN202321598467 U CN 202321598467U CN 220406695 U CN220406695 U CN 220406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driving device
conveying
straightening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84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基毅
许黎明
李发燚
袁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yi Metr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yi Metr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yi Metr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yi Metr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984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06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06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06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升机构及辊直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支撑件水平地设于所述支撑座上,以及将所述滑动件自由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件上,并当所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撑座上升后,通过所述滑动件对所述产品进行支撑使得所述产品与输送面分离,从而使得所述产品不再受到所述输送面的摩擦力作用,并在所述滑动件的自由滑动下,使得所述产品可以沿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运动以释放因所述摩擦力所抑制的该产品在输送至所述输送面上时产生的屈服力,使得该产品更接近于变形后的真实状态,然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再驱动所述支撑座向下运动将该产品放回所述输送面上后在对该产品进行扫描以获取更加真实准确变形数据,从而提升校直精度和校直效率。

Description

顶升机构及辊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整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升机构及具有该顶升机构的辊直机。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钢材校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技术,其目的是为了将弯折形变的或卷状的长条状钢材进行校直以满足施工需求。
现有的辊直机往往是直接将待校直的产品输送至校直装置上就直接对产品进行扫描测量以获取产品的变形数据,接着便根据获取的变形数据对产品进行校直,产品长条状的产品放在输送装置上时由于产品与输送装置的摩擦力较大,产品置于输送装置上无法呈自然状态,也即,此时产品因摩擦力的作用抑制了输送时产生的屈服力的释放,造成该产品的某些区域与实际状态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此基础上对该产品进行测量时,获取的变形数据与产品实际的变形数据之间会存在比较明显的误差,从而影响校直精度和校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对产品进行顶升并自由的伸展后再放置进行扫描测量的顶升机构以及具有该顶升机构的产品辊直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用于对产品进行顶升和释放,所述顶升机构包括:
支撑座;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滑动件,所述支撑件水平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滑动件可自由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件上并用于对所述产品进行支撑;
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支撑座。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复位驱动装置,所述复位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复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辊直机,所述辊直机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顶升机构,以及还包括:
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输送及放置产品,其中,所述顶升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下方,所述顶升机构用于将所述产品向上顶出并脱离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后再放回所述第一输送机构;
扫描机构,所述扫描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一侧,用于沿所述产品的长度方向对放回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所述产品进行扫描以获取该产品的外形数据;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扫描机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外形数据;
校直机构,所述校直机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一端,用于根据所述外形数据对所述产品进行校直。
进一步的,所述辊直机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远离所述校直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靠近所述校直机构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一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夹爪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夹爪。
进一步的,所述辊直机还包括阻停定位机构,所述阻停定位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之间,所述阻停定位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板,两所述第一导向板可相对运动,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板包括一导斜板,靠近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方向,两所述导斜板逐渐靠近,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向板还包括一挡板,所述挡板与对应的所述导斜板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辊直机还包括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位于所述校直机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远离所述校直机构的一端设有另一所述阻停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还包括避位驱动装置和安装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夹爪和所述从动辊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避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避让位置和夹持位置,当所述安装架处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产品可直接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向所述校直机构运动,当所述安装架处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夹爪可对所述产品的一端进行夹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还包括从动辊,所述从动辊设于所述安装架上,当所述安装架处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产品可直接经所述从动辊向所述校直机构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扫描机构包括滑动座、升降装置、距离传感器和3D线激光传感器,所述滑动座可沿所述产品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升降装置和所述距离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3D线激光传感器设于所述升降装置上,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3D线激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校直机构包括安装座、辊压驱动装置、两滚筒,两所述滚筒间隔一定距离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辊压驱动装置设于两所述滚筒上方,且所述辊压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位于两所述滚筒之间,其中,两所述滚筒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处于同一输送面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支撑件水平地设于所述支撑座上,以及将所述滑动件自由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件上,并当所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撑座上升后,通过所述滑动件对所述产品进行支撑使得所述产品与输送面分离,此时,所述产品不再受到所述输送面的摩擦力作用,并在所述滑动件的自由滑动下,使得所述产品可以沿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运动以释放屈服力,从而使得该产品更接近于变形后的实际状态,然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再驱动所述支撑座向下运动使得该产品以更接近于真实变形状态放置在所述输送面上,接着再对该产品进行扫描以获取更加真实准确变形数据,从而提升校直精度和校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顶升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辊直机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辊直机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旋转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旋转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阻停定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扫描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校直机构、导向定位机构以及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校直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导向定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升机构10,所述顶升机构10用于对将要进行扫描校直的产品200进行顶升和释放,以使得所述产品200能够以更为接近变形后的状态被扫描,从而获取该产品200更准确的变形数据,以便于根据该变形数据更高效的对该产品200进行校直并获得更高的校直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机构10包括支撑座11、支撑组件12和升降驱动装置13,所述支撑组件12设于所述支撑座11上,并用于对产品200进行支撑,所述升降驱动装置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支撑座11,用于驱动所述支撑组件12对所述产品200进行支撑或释放。
所述支撑组件12包括支撑件121和滑动件122,所述支撑件121水平设于所述支撑座11上,所述滑动件122可自由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件121上并用于对所述产品200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滑动件122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所述产品200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处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两个不同的方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121为导杆,所述滑动件122为直线轴承。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121为滑轨,所述滑动件122为滑座。
当所述产品200输送至输送面上后,通过多个所述顶升机构10同时对该产品200进行顶升,以使得该产品200与所述输送面分离,从而使得所述输送面不再与该产品200之间摩擦接触,从而使得该产品200能够在屈服力的作用下通过可自动滑动的所述滑动件122实现所述屈服力的释放,进而更接近真实形变状态,然后,再将该产品200放回至所述输送面,使得该产品以更为接近真实的形变状态进行扫描,以获取更准确的形变数据,从而根据该形变数据进行校直,以此来提升校直精度和校直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机构10还包括复位驱动装置14,所述复位驱动装置14设于所述支撑座11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122复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11大致呈“凹”字形结构设置,所述支撑件121设于所述支撑座11的开口端,所述复位驱动装置14设于所述支撑座11的凹槽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驱动装置14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推板15,所述推板15远离所述输出端的一端位于所述滑动件122的一端,当所述滑动件122不再对所述产品200进行支撑后,所述复位驱动装置14将通过所述推板15推动所述滑动件122至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122远离所述推板15的一端还设有缓冲件16。
请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辊直机100,所述辊直机100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顶升机构10,以及还包括机架20、第一输送机构31、扫描机构40、控制器1和校直机构60。
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设于所述机架20上用于输送及放置所述产品200,所述顶升机构10设于机架2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下方,所述顶升机构10用于将所述产品200向上顶出并脱离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后再放回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以使得该产品200在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上时因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应力能够被释放,从而更接近于真实形变状态的再次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上。
所述扫描机构40也设于所述机架2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的一侧,优选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的上方,用于沿所述产品200的长度方向对放回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的所述产品200进行扫描以获取该产品200的更真实的外形数据。
所述控制器1与所述扫描机构4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外形数据以及控制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对所述产品200进行输送和控制所述顶升机构10对所述产品200进行顶升以及释放。
所述校直机构60与所述控制器1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的一端,用于根据所述外形数据对所述产品200进行校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包括多个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输送辊311,多个所述输送辊311用于对所述产品200进行输送和支撑。所述顶升机构10设有多组,且相邻所述顶升机构10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当所述产品200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上并放置在指定位置后,多组所述顶升机构10同时向上顶出将该产品200向上顶出并脱离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一定时间后再放回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上,从而使得该产品200在脱离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后实现应力释放并以更为接近真实的形变状态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上。
请参阅图4-5并结合图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辊直机1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旋转机构70和第二旋转机构80,所述第一旋转机构70和所述第二旋转机构8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连接。
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旋转机构70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远离所述校直机构60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机构80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靠近所述校直机构60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70包括第一夹爪71和第一旋转驱动装置72,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7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夹爪71,所述第一夹爪71用于对所述产品200的一端进行夹持。
所述第二旋转机构80包括第二夹爪81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82,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8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夹爪81,所述第二夹爪81用于对所述产品200的另一端进行夹持。
当所述产品200经所述顶升机构10完成顶升动作后,所述第一夹爪71和所述第二夹爪81分别将对应的所述产品200的一端进行夹持并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72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82的驱动下带动该产品200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便于所述扫描机构40对该产品200的其他面进行扫描,以获取该产品200完整的3D轮廓数据。
请参阅图6,所述辊直机100还包括阻停定位机构90,所述阻停定位机构90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70之间,用于对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上的产品200进行阻停和定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停定位机构9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板91,两所述第一导向板91可相对运动,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板91包括一导斜板911,靠近所述第一旋转机构70的方向,两所述导斜板911逐渐靠近,从而实现对所述产品200的定位。
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向板91还包括一挡板912,所述挡板912与对应的所述导斜板911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旋转机构70的一端,用于对定位后的所述产品200进行阻停。
具体而言,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板91通过一驱动件92进行驱动,当需要对所述产品200进行定位和阻停时,在对应的所述驱动件92的驱动下,两所述第一导向板91相互靠近,当完成定位阻停后,再将两所述第一导向板91相互远离,以便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70对所述产品200的一端进行夹持。
请参阅图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辊直机100还包括第二输送机构32,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2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位于所述校直机构60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2远离所述校直机构60的一端设有另一所述阻停定位机构90。
具体而言,通过设置第二输送机构32可以用于所述产品200的上料,以及用于所述产品200完成第一次校直后的接收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2的两端也分别设有一所述第一旋转机构70和一所述第二旋转机构80,当完成第一次校直后的所述产品200到达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2上后,该第一旋转机构70和该第二旋转机构80对该产品200进行旋转,并再次向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输送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校直装置对该产品200的另一面进行校直,以提升校直效率和合理的控制所述辊直机100的占用空间。
请再参阅图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旋转机构80还包括避位驱动装置84和安装架85,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82、所述第二夹爪81设于所述安装架85上,所述安装架85具有避让位置和夹持位置,所述避位驱动装置8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安装架85并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架85在所述避让位置和所述夹持位置之间切换。
当所述安装架85处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产品200可直接向所述校直机构60运动,当所述安装架85处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夹爪81可对所述产品200的一端进行夹持。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旋转机构80还包括从动辊83,其中,所述从动辊83可以是设于所述安装架85上,当所述安装架85处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产品200可经过所述从动辊83向所述校直机构运动。
其中,所述从动辊83可以是设于所述第二夹爪81的侧面,或者,所述从动辊83也可以是设于所述第二夹爪81的上方或者下方。
或者,所述从动辊83也可以是设于所述校直机构60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处于同一输送面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82和所述第二夹爪81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架85上。
当所述安装架85处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产品200可直接经所述从动辊83向所述校直机构60运动,当所述安装架85处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夹爪81可对所述产品200的一端进行夹持。
请再参阅图7,所述扫描机构40包括滑动座41、升降装置42、距离传感器43和3D线激光传感器44,所述滑动座41可沿所述产品200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机架20上,所述升降装置42和所述距离传感器43分别设于所述滑动座41上,所述3D线激光传感器44设于所述升降装置42上,所述距离传感器43和所述3D线激光传感器44分别与所述控制器1连接。
其中,所述距离传感器43用于监测所述3D线激光传感器44到所述产品200表面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根据该距离控制所述升降装置42驱动所述3D线激光传感器44升降,从而使得所述3D线激光传感器44能够与所述产品200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焦距范围内以获取更为清晰准确的所述产品200的3D外轮廓。
进一步的,所述3D线激光传感器44用于同时获取该产品200朝上一侧的轮廓数据及对应的两侧边缘轮廓数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20上设有多个所述扫描机构40,多个所述扫描机构40分别用于对同一所述产品200的不同区域进行扫描,以此来提升扫描效率。
请参阅图8-9,所述校直机构60包括安装座61、辊压驱动装置62、两滚筒63,两所述滚筒63间隔一定距离设于所述安装座61上,且两所述滚筒63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处于同一输送面上,所述辊压驱动装置62设于两所述滚筒63上方,且所述辊压驱动装置62的输出端位于两所述滚筒63之间,当所述产品200经过所述辊压驱动装置62时,所述控制器1将根据所述变形数据控制所述辊压驱动装置62对所述产品200进行辊压实现校直。
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61包括底板611、活动板612、安装板613、压辊614以及多个导柱615,多个所述导柱615间隔一定距离竖直地连接在所述底板611与所述安装板613之间,其中,多个所述导柱615分别穿过所述活动板612以使得所述活动板612可沿多个所述导柱615在竖直方向上活动,两所述滚筒613设于所述底板611上,所述压辊614设于所述活动板612上并位于靠近所述底板611的一侧,所述辊压驱动装置612设于所述安装板613上且所述辊压驱动装置612的输出端可穿过所述安装板613驱动所述活动板612运动。
请参阅图10,所述校直机构60对应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2还分别设有一导向定位机构50,所述导向定位机构50用于对经过所述校直机构60的所述产品200进行导向定位。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包含”和词语“具有/包括”及其变形,用于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值、步骤、部件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阐述清晰,分别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结合于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为简要起见,仅在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单独或以任何合适的组合于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用于对产品进行顶升和释放,所述顶升机构包括:
支撑座;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滑动件,所述支撑件水平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滑动件可自由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件上并用于对所述产品进行支撑;
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支撑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还包括复位驱动装置,所述复位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复位。
3.一种辊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直机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升机构,以及还包括:
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输送及放置产品,其中,所述顶升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下方,所述顶升机构用于将所述产品向上顶出并脱离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后再放回所述第一输送机构;
扫描机构,所述扫描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一侧,用于沿所述产品的长度方向对放回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所述产品进行扫描以获取该产品的外形数据;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扫描机构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外形数据;
校直机构,所述校直机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一端,用于根据所述外形数据对所述产品进行校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直机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沿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远离所述校直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靠近所述校直机构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一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夹爪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夹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辊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直机还包括阻停定位机构,所述阻停定位机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一旋转机构之间,所述阻停定位机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板,两所述第一导向板可相对运动,每一所述第一导向板包括一导斜板,靠近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方向,两所述导斜板逐渐靠近,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导向板还包括一挡板,所述挡板与对应的所述导斜板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旋转机构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辊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直机还包括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处于同一直线上并位于所述校直机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远离所述校直机构的一端设有另一所述阻停定位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辊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还包括避位驱动装置和安装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夹爪分别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避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避让位置和夹持位置,当所述安装架处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产品可直接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向所述校直机构运动,当所述安装架处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夹爪可对所述产品的一端进行夹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辊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还包括从动辊,所述从动辊设于所述安装架上,当所述安装架处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产品可直接经所述从动辊向所述校直机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机构包括滑动座、升降装置、距离传感器和3D线激光传感器,所述滑动座可沿所述产品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升降装置和所述距离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滑动座上,所述3D线激光传感器设于所述升降装置上,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3D线激光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机构包括安装座、辊压驱动装置、两滚筒,两所述滚筒间隔一定距离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辊压驱动装置设于两所述滚筒上方,且所述辊压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位于两所述滚筒之间,其中,两所述滚筒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处于同一输送面上。
CN202321598467.1U 2023-06-21 2023-06-21 顶升机构及辊直机 Active CN220406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8467.1U CN220406695U (zh) 2023-06-21 2023-06-21 顶升机构及辊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8467.1U CN220406695U (zh) 2023-06-21 2023-06-21 顶升机构及辊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06695U true CN220406695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5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8467.1U Active CN220406695U (zh) 2023-06-21 2023-06-21 顶升机构及辊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06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37820U (zh) 一种方齿条自动校直机
CN110899389B (zh) 一种对导轨纵向弯曲进行自动矫直的设备
CN208004539U (zh) 板材折弯装置
CN211553599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强度检测装置
CN209531749U (zh) 一种平面度检测整形装置
CN220406695U (zh) 顶升机构及辊直机
CN215143561U (zh) 一种空心电梯导轨矫直装置
US5181412A (en) Apparatus bending hollow profiles into spacer frames for insulating glass
CN117470162A (zh) 一种铁路客车轴承全自动检测机及其检测方法
CN210279874U (zh) 锂离子电池尺寸检查设备
CN216095707U (zh) 一种多压头校直机
WO2019047065A1 (zh) 板材工件整形设备
CN218555213U (zh) 一种全自动数控自动分选校直系统
CN114130861A (zh) 一种校直设备
CN217424215U (zh) 塑料管材内径尺寸的测量装置
CN214242707U (zh) 一种自动定位输送线
CN21463935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生产用钢管折弯装置
CN211504075U (zh) 汽车玻璃球面检测装置
CN214039961U (zh) 一种车轮自动测量机
CN212442677U (zh) 一种金属板折弯设备
CN107843224B (zh) 一种轴类产品直径快速检测机
CN211954094U (zh) 一种导轨直线度校验装置
CN207873574U (zh) 压装螺纹钢套浮动机构
JPH068121Y2 (ja) 板ガラスの位置決め装置
CN217858101U (zh) 一种折弯机用折弯角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