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1715U - 合模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合模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31715U
CN220331715U CN202321595392.1U CN202321595392U CN220331715U CN 220331715 U CN220331715 U CN 220331715U CN 202321595392 U CN202321595392 U CN 202321595392U CN 220331715 U CN220331715 U CN 220331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late
positioning
bottom plat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53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伟
杨靖超
赵振林
夏稳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xiang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xiang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xiang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xiang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953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31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31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31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合模上料装置,包括供膜机构、驱动机构及吸附机构;供膜机构包括底板、承载板和多个一端与底板连接另一端活动穿过承载板的定位柱,每个定位柱的另一端具有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安装于安装板并与承载板连接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承载板移动;吸附机构包括基座、多个设于基座的吸附件和多个设于基座的导套,每个导套开设有直径依次减少并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定位部相适配,第二通孔与第二定位部相适配。上述合模上料装置的定位柱在脱离导套时不会拨动膜件,保证吸附机构能够稳定地吸附膜件,保证吸膜后的位置度,提升上料效率和良率。

Description

合模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膜件上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模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膜件的上料频率,往往需要使用较长的杆状物件对层叠的多个膜件进行定位,以减少膜件的上料频率。然而,由于杆状物件为单端固定且长度较长,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多根杆状物件之间相互倾斜的情况,导致在取走膜件且膜件脱离多根杆状物件时,多根杆状物件回到初始位置而拨动膜件,导致膜件脱落或偏位,影响上料效率和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合模上料装置,以避免取走膜件时发生膜件被拨动而脱离或偏位的情况,提升上料效率和良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合模上料装置,包括供膜机构、驱动机构及吸附机构;所述供膜机构包括底板、承载板和多个定位柱,所述底板和所述承载板相对设置,多个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均与所述底板连接,多个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活动穿过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层叠的多个膜件,每个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具有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和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并与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底板;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基座、多个吸附件和多个导套,所述基座与一运动机构连接以在所述运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多个所述吸附件分别设于所述基座以吸附所述膜件,多个所述导套分别设于所述基座并与多个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导套开设有直径依次减少并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适配,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适配。
使用上述合模上料装置时,将层叠的多个膜件放置在承载板上,且使多个定位柱均穿过多个膜件以对多个膜件进行定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承载板移动以使多个膜件位于取料位,通过运动机构例如机械臂、多轴直线模组等带动吸附机构靠近供膜机构,并使多个定位柱分别插入对应导套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由于第一定位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定位部的直径且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在定位柱插入对应导套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过程中,第二定位部先插入直径较大的第一通孔内,然后在插入直径较小的第二通孔内,由于第二定位部与第二通孔相适配,当第二定位部插入第二通孔时,实现吸附机构与膜件的相对定位,以便于多个吸附件从承载板上吸附位于最上层的膜件,当多个吸附件吸附膜件后,通过运动机构带动吸附机构远离供膜机构,使得定位柱相对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脱离出来,在定位柱相对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脱离的过程中,第二定位部先从第二通孔中脱离出来,由于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定位柱的第二定位部会在第一通孔内回到初始位置,而此时定位柱还未与导套完全脱离,定位柱不会拨动膜件,直至定位柱的第二定位部从第一通孔中脱离出来后,定位柱也不会在拨动膜件,膜件也不会从吸附机构上掉落下来或发生偏位的情况,从而保证吸附机构能够稳定地吸附膜件,保证吸膜后的位置度,有利于提升上料效率和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定位柱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长度大于第一通孔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通过斜面或弧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部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端部为球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合模上料装置还包括物料感应器,所述物料感应器设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物料感应器用于透过所述安装板、所述底板和所述承载板以感应所述膜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合模上料装置还包括感应光纤,所述感应光纤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侧面,所述感应光纤用于检测远离所述承载板的所述膜件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抵压组件,所述抵压组件包括连接柱和压板,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侧面,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压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并压住所述底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多个限位件,多个所述限位件环绕所述底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多个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底板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直线轴承和导向柱,所述直线轴承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直线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膜机构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承载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弹性组件,每个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转轴、转动块和扭簧,所述转轴设于所述承载板,所述转动块转动设于所述转轴,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并分别抵接所述承载板和所述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在所述扭簧的扭力作用下凸出于所述承载板以抵接所述膜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合模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合模上料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合模上料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合模上料装置沿Ⅳ-Ⅳ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一定位部脱离第一通孔或第二定位部插入第二通孔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二定位部脱离第二通孔或第二定位部插入第一通孔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合模上料装置 100
供膜机构 10
底板 11
避让孔 111
定位套 112
承载板 12
贯穿孔 121
定位柱 13
第一定位部 131
第二定位部 132
卡座 14
拉手 15
弹性组件 16
转轴 161
转动块 162
抵接槽 1621
抵接部 1622
扭簧 163
驱动机构 20
安装板 21
避位孔 211
驱动组件 22
滚珠电机 221
丝杆 222
连接块 223
抵压组件 23
连接柱 231
压板 232
限位件 24
导向组件 25
直线轴承 251
导向柱 252
横板 253
锥柱 26
吸附机构 30
基座 31
安装面 311
吸附面 312
吸附件 32
导套 33
第一通孔 331
第二通孔 332
物料感应器 40
L型件 41
感应光纤 50
支撑件 51
膜件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合模上料装置100。合模上料装置100包括供膜机构10、驱动机构20及吸附机构30。
供膜机构10包括底板11、承载板12和多个定位柱13,底板11和承载板12相对设置,多个定位柱13的一端均与底板11连接,多个定位柱13的另一端均活动穿过承载板12并延伸至承载板12背离底板11的一侧,每个定位柱13的另一端均具有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定位部131和第二定位部132,其中的第二定位部132远离底板11,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柱13的数量为四个,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柱13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或更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其中的承载板12用于承载层叠的多个膜件200,膜件200大致为平面状。本申请实施例中,沿定位柱13的长度方向,第二定位部132的长度大于第一定位部131的长度,第一定位部131的外壁和第二定位部132的外壁通过斜面或弧面连接,第二定位部132远离第一定位部131的端部为球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供膜机构10还包括多个卡座14,卡座14的数量与定位柱1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多个卡座14分别设于底板11上,每个卡座14用于可拆卸地卡接定位柱13的一端。如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卡座14,一方面卡接定位柱13的一端以对定位柱13进行固定,另一方面便于更换定位柱13,以便于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更换不同的定位柱13,提升供膜机构10的适用范围,再一方面通过卡座14还能够对承载板12进行支撑,避免承载板12沿着定位柱13滑落至与底板11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中,供膜机构10还包括拉手15,拉手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手15间隔设于底板11的相对的两端,拉手15大致为U型。如此,通过设置上述的拉手15,以便于取放供膜机构10,提升合模上料装置100的组装便利性。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当膜件200大致为中间厚两边薄的物件时(可以理解成每个膜件200上贴合有面积比膜件200大的离型纸,使得每个膜件200大致为中间厚两边薄),为了使得膜件200能够保持为水平状态,供膜机构10还可以包括弹性组件16。具体的,弹性组件16的数量为四个,承载板1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弹性组件16,每个弹性组件16均包括转轴161、转动块162和扭簧163,转轴161设于承载板12上,转动块162转动设于转轴161上,转动块162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扭簧163的抵接槽1621,转动块162的两端设有向两侧凸出的抵接部1622,转动块162通过其上的抵接部1622受限于承载板12上,从而对转动块162的转动程度进行限定,扭簧163套设于转轴161上并分别抵接承载板12的下表面和转动块162的抵接槽1621,扭簧163向转动块162施加扭力,转动块162在扭簧163的扭力作用下凸出于承载板12以抵接膜件200的两边,从而对膜件200形成支撑,使得膜件200能够保持为水平状态。可以理解,弹性组件16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或更少,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另外,通过设置弹性组件16,当吸附机构30吸附膜件200时,还能够对层叠的多个膜件200形成缓冲,使得吸附机构30与膜件200之间为柔性接触,保证膜件200的吸附良率。其中当本申请实施例的膜件200为平面状时,弹性组件16也可以选择省略。
驱动机构20包括安装板21和驱动组件22,安装板21设于底板11背离承载板12的一侧并与底板11连接,安装板21用于承载供膜机构10,驱动组件22安装于安装板21上并与承载板12连接,驱动组件22用于驱动承载板12靠近或远离底板11。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的,驱动组件22包括滚珠电机221、丝杆222和连接块223,滚珠电机221安装于安装板21背离底板11的一侧,丝杆222与滚珠电机221转动连接,丝杆222的一端穿过安装板21以及开设于底板11上的避让孔111以与连接块223转动连接,连接块223与底板11背离承载板12的一侧连接。如此,通过设置驱动组件22的上述具体结构,使得驱动组件22实现驱动承载板12靠近或远离底板11移动的功能。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2还可以为直线气缸、伸缩杆等功能性机构,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底板11能够稳定地与安装板21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还包括抵压组件23,抵压组件23包括连接柱231和压板232,连接柱231的一端与安装板21连接且位于底板11的侧面,连接柱231的另一端与压板232的一端连接,压板232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板11背离安装板21的一侧并压住底板11。如此,通过设置上述的抵压组件23,当将底板11置于安装板21上时,可以通过抵压组件23将底板11压紧在安装板21上,使得底板11能够稳定地与安装板21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抵压组件23中的连接柱231还可以替换为旋转升降气缸,以便于提升合模上料装置100的自动化程度。
为了便于对底板11进行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还包括多个限位件24,多个限位件24环绕底板11设于安装板21上,多个限位件24用于对底板11进行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限位件24大致为条形状,多个限位件24与抵压组件23相配合以设于底板11的四周,从而对底板11进行限定。
为了保证承载板12的移动精度,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还包括导向组件25,导向组件25包括直线轴承251、导向柱252和横板253,直线轴承251和导向柱25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直线轴承251间隔设于安装板21,每个导向柱252的一端均通过驱动组件22的连接块223与承载板12连接,每个导向柱252的另一端滑动穿过对应的直线轴承251并均与横板253连接,横板253为中空结构,横板253通过其上的中空结构以对丝杆222形成避让。如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导向组件25,保证驱动组件22在驱动承载板12移动时具有稳定的移动精度,提升合模上料装置100的供料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底板11上还设置有呈对角的两个定位套112,相应的,安装板21上设置有与两个定位套112一一对应并相适配的锥柱26。如此,通过设置定位套112和锥柱26,以便于将底板11精确地置于安装板21上,提升底板11与安装板21的连接精度。
吸附机构30包括基座31、多个吸附件32和多个导套33,基座31具有相对设置的安装面311和吸附面312,基座31与一运动机构(图未示)例如机械臂、多轴直线模组等连接以在运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多个吸附件32分别设于基座31以吸附膜件200,具体的,吸附件32用于连通负压装置,吸附件32从安装面311嵌入基座31内并延伸至吸附面312,其中多个吸附件32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膜件200的形状、类型等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多个导套33分别设于基座31并与多个定位柱13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导套33从吸附面312嵌入基座31内。请结合参阅图4所示,每个导套33开设有直径依次减少并连通的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32,第一通孔331的内壁与第二通孔332的内壁通过斜面或弧面连接,其中的第二通孔332远离吸附面312,第二通孔332的一端与第一通孔331连通,第二通孔332的另一端与基座31的内部抵接,第一通孔331与第一定位部131相适配,第二通孔332与第二定位部132相适配。
本申请实施例中,沿定位柱13的长度方向,第二定位部132的长度大于第一通孔331的长度,且小于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32的长度之和。如此,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所示,通过限定上述的第二定位部132与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32的关系,当第二定位部132由第一通孔331插入第二通孔332时,第一定位部131还没有插入第一通孔331内,当第二定位部132完全插入第二通孔332并抵接基座31的内部时,第一定位部131插入第一通孔331以保证吸附机构30和供膜机构10的精度,以便于吸附机构30的多个吸附件32吸附膜件200。当吸附机构30与供膜机构10脱离时,第一定位部131从第一通孔331脱离时,第二定位部132仍然在第二通孔332内,保证吸附机构30移走时仍然具有稳定的移动精度,当第二定位部132从第二通孔332内脱离至第一通孔331时,由于第一通孔331的直径大于第二定位部132的直径,第二定位部132可以在第一通孔331内回到初始位置,由于第二定位部132仍然在第一通孔331内,第二定位部132不会拨动膜件200,膜件200也就不存在被拨动掉落或发生偏位的情况,当第二定位部132从第一通孔331内脱离时,吸附机构30与供膜机构10脱离,实现膜件200的上料。
为了检测承载板12上是否存在膜件200,本申请实施例中,合模上料装置100还包括物料感应器40,物料感应器40通过L型件41设于安装板21背离底板11的一侧,物料感应器40用于透光安装板21的避位孔211、底板11的避让孔111和承载板12的贯穿孔121以对膜件200进行感应。如此,当物料感应器40所感应到的数值位于预设范围内时,说明承载板12上仍然有膜件200,当物料感应器40感应的数值位于预设范围外时,说明承载板12上不存在膜件200。其中的物料感应器40可以为距离传感器或其他功能性传感器。
为了保证合模上料装置100的上料精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合模上料装置100还包括感应光纤50,感应光纤50通过支撑件51设于安装板21的侧面,感应光纤50用于检测远离承载板12的膜件200(即最上层膜件200)的位置。如此,当吸附机构30取走最上层的膜件200后,驱动组件22驱动承载板12远离安装板21移动,以使又一最上层的膜件200位于预设的取料位,这里,感应光纤50实时检测最上层的膜件200的位置是否符合预设的取料位,若不符合,则通过驱动组件22驱动承载板12移动以改变最上层的膜件200的位置,使其位于预设的取料位处,从而保证合模上料装置100的上料精度。其中的感应光纤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感应光纤50以对射的形式分别设置在安装板21的两侧,通过设置两个感应光纤50,以提高感应光纤50的感应精度。
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合模上料装置100时,将层叠的多个膜件200放置在承载板12上,且使多个定位柱13均穿过多个膜件200以对多个膜件200进行定位;通过物料感应器40感应膜件200,当物料感应器40感应到膜件200后,通过驱动组件22驱动承载板12远离底板11移动,以带动膜件200移动至预设的取料位;当感应光纤50检测到最上层的膜件200移动到预设的取料位时,通过运动机构带动吸附机构30靠近供膜机构10移动,并使多个定位柱13分别插入对应导套33的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32内,由于第一定位部131的直径大于第二定位部132的直径且第一通孔331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332的直径,在定位柱13插入对应导套33的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32的过程中,第二定位部132先插入直径较大的第一通孔331内,然后在插入直径较小的第二通孔332内,由于第二定位部132与第二通孔332相适配,当第二定位部132插入第二通孔332且第一定位部132插入第一通孔331时,实现吸附机构30与膜件200的相对定位,以便于多个吸附件32从承载板12上吸附位于最上层的膜件200;当多个吸附件32吸附膜件200后,通过运动机构带动吸附机构30远离供膜机构10,使得定位柱13相对从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32脱离出来;在定位柱13相对从第一通孔331和第二通孔332脱离的过程中,第一定位部131先从第一通孔331中脱离出来,此时第二定位部132仍然在第二通孔332内,仍然能够保证吸附机构30和膜件200与定位柱13的相对精度;当第二定位部132从第二通孔332中脱离出来时,由于第一通孔331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332的直径,定位柱13的第二定位部132会在第一通孔331内回到初始位置,而此时定位柱13还未与导套33完全脱离,定位柱13的第二定位部132不会拨动膜件200,直至定位柱13的第二定位部132从第一通孔331中脱离出来,由于第二定位部132已经在第一通孔331中回到初始位置,第二定位部132从第一通孔331中脱离出来后也不会在发生形变,第二定位部132也就不会在拨动膜件200,膜件200也不会从吸附机构30上掉落下来或发生偏位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吸附机构30能够稳定地吸附膜件200,保证吸附机构30吸膜后的位置度,有利于提升上料效率和良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合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膜机构,所述供膜机构包括底板、承载板和多个定位柱,所述底板和所述承载板相对设置,多个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均与所述底板连接,多个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活动穿过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层叠的多个膜件,每个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具有直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和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并与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底板;及
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基座、多个吸附件和多个导套,所述基座与一运动机构连接以在所述运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多个所述吸附件分别设于所述基座以吸附所述膜件,多个所述导套分别设于所述基座并与多个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导套开设有直径依次减少并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适配,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定位柱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长度大于第一通孔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之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通过斜面或弧面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端部为球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上料装置还包括物料感应器,所述物料感应器设于所述安装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物料感应器用于透过所述安装板、所述底板和所述承载板以感应所述膜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上料装置还包括感应光纤,所述感应光纤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侧面,所述感应光纤用于检测远离所述承载板的所述膜件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抵压组件,所述抵压组件包括连接柱和压板,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侧面,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压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并压住所述底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多个限位件,多个所述限位件环绕所述底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多个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底板进行限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直线轴承和导向柱,所述直线轴承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滑动穿过所述直线轴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膜机构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承载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所述弹性组件,每个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转轴、转动块和扭簧,所述转轴设于所述承载板,所述转动块转动设于所述转轴,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并分别抵接所述承载板和所述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在所述扭簧的扭力作用下凸出于所述承载板以抵接所述膜件。
CN202321595392.1U 2023-06-21 2023-06-21 合模上料装置 Active CN220331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5392.1U CN220331715U (zh) 2023-06-21 2023-06-21 合模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5392.1U CN220331715U (zh) 2023-06-21 2023-06-21 合模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31715U true CN220331715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4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5392.1U Active CN220331715U (zh) 2023-06-21 2023-06-21 合模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31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7146B (zh) 一种光学透镜耦合机
CN107973132B (zh) 剥离装置
EP1653793B1 (en) Mounting head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JPH07239362A (ja) 浮動機構つき吸着ハンドおよび搬送接触機構
CN220331715U (zh) 合模上料装置
JP5329308B2 (ja) 電子部品搭載ヘッド
CN108723747B (zh) 一种用于指尖陀螺的自动装配机构
CN112477169B (zh) 贴合装置
CN111038818A (zh) 旋转贴标机构及包含其的贴标喷码机
CN214868267U (zh) 弹性定位装置
CN215200751U (zh) 定位机构及加工设备
CN113386479A (zh) 一种模块化碳带安装结构及其打印装置
CN218927502U (zh) 定位装置
CN219608084U (zh) 一种用于检测批头座放置状态的检测装置
JP2018001580A (ja) 自動連続画像彫刻装置
CN219444943U (zh) 一种显示器组装装置
CN115196328B (zh) 旋转吸取机构
CN218745965U (zh) 装配装置
CN217316840U (zh) 一种镜头组装设备
CN219685314U (zh) 组装装置
CN219170110U (zh) 定位装置及组装设备
CN210954075U (zh) 一种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天车机构
CN219529494U (zh) 组装装置
CN215473977U (zh) 一种模块化碳带安装结构及其打印装置
CN218983824U (zh) 上料装置及装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