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8204U -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8204U
CN220318204U CN202321565406.5U CN202321565406U CN220318204U CN 220318204 U CN220318204 U CN 220318204U CN 202321565406 U CN202321565406 U CN 202321565406U CN 220318204 U CN220318204 U CN 220318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air
assembly
air inlet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54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正
赵鑫
龚纯
王仕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654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8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8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8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属于烘干设备的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烘干装置内烘干气体循环风阻大的技术问题,烘干装置包括筒体组件和烘干组件,烘干组件内具有与筒体组件的烘干腔连通的风道,并且烘干组件开设有三个与风道连通的开口,该三个开口均与烘干腔连通,三个开口中包括至少一个进风口和出风口。烘干组件与烘干腔除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还通过一个开口连通,使得烘干气流在烘干组件与烘干腔之间循环的效率更高,并且使得烘干组件与烘干腔之间循环的烘干气流的流量更大,最终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对待烘干物的烘干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烘干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背景技术
热泵烘干机进行衣服烘干时,可通过向烘干腔内循环输出干热的烘干气流,烘干气流与烘干腔内的湿润衣物接触可将衣服的水气带出,以达到烘干衣服的目的,烘干气流在此过程中始终在烘干机内循环,这样可使得烘干气流的热量流失小,提高烘干效率。
相关技术中,为了使烘干设备具有更好的烘干效果,可通过提升热泵装置中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尺寸规格实现,但体积过大的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不紧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烘干装置结构不紧凑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烘干装置,包括:
筒体组件,具有烘干腔,
烘干组件,具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三个开口,所述三个开口还与所述烘干腔连通,所述三个开口中包括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烘干组件中,筒体组件和烘干组件均设置于壳体内,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紧凑,且集成度高。烘干组件内的风道与筒体组件的烘干腔连通,使得烘干组件可向烘干腔内输入烘干气流,且烘干气流与待烘干物接触后可再次循环至烘干组件内,以使烘干气流的热量可被收集,降低热量损耗。烘干组件与烘干腔除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还通过一个开口连通,使得烘干气流在烘干组件与烘干腔之间循环的效率更高,并且使得烘干组件与烘干腔之间循环的烘干气流的流量更大,最终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对待烘干物的烘干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个开口包括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进风口邻近所述第一进风口,且远离所述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筒体组件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烘干组件的侧部,且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组件在所述筒体组件的轴向上具有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端侧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端侧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烘干组件和所述筒体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取放口,所述第一取放口与所述烘干腔连通,且所述第一取放口朝向所述第二端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组件开设有第二取放口,所述第二取放口位于所述第二端侧,所述第二取放口与所述烘干腔和所述第一取放口均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取放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组件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间隔套设于所述内筒,且所述内筒可相对所述外筒转动,所述烘干腔设置于所述内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具有传气腔,且所述传气腔与所述烘干腔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与所述传气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筒开设有与所述传气腔连通的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邻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风口邻近所述第二进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第一端侧,所述第二风口位于所述第一端侧和所述第二端侧之间的侧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筒开设有第一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水冷部,所述水冷部的水冷端设置于所述传气腔内,且所述水冷部邻近所述第二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主体和风机,所述烘干主体、所述风机和所述筒体组件依次首尾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由所述烘干主体到所述风机,所述风道的两端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烘干主体和所述筒体组件之间,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筒体组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主体包括风道盒体、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风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风段和第二风段,所述第一风段开设于所述风道盒体内,所述第二风段位于所述风机内,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风道盒体,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依次首尾连接,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盒体的相背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盒体具有顶盖以及设置于所述顶盖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到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壳体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风机邻近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压缩机邻近所述第二侧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组件具有朝向所述壳体顶部的顶侧弧壁,所述顶侧弧壁具有邻近所述壳体的中间部分,所述风道盒体设置于所述中间部分,所述风机、所述风道盒体和所述压缩机沿所述筒体组件的周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为卧式转子式压缩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为离心多叶风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包括风扇外壳和扇叶,所述第二风段开设于所述风扇外壳内,所述扇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风段,所述风扇外壳具有与所述风道盒体连通的进气风口,所述扇叶与所述进气风口相对,所述扇叶的轴线穿过所述进气风口以朝向所述第一侧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烘干组件与所述筒体组件具有间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组件还包括支撑底座,所述风道盒体和所述压缩机均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连接处,所述风道盒体与所述壳体具有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位于所述风道盒体的相背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处到所述第二连接处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相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一柔性管、第二柔性管和第三柔性管,所述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管与所述烘干腔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管与所述烘干腔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三柔性管与所述烘干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组件与所述壳体的间距大于20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烘干腔连通的取放口,所述进风口邻近所述取放口,所述出风口背离所述取放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上侧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拆装口,所述过滤组件可通过所述拆装口由所述风道拆装。
第二方面,基于上文的烘干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洗烘一体机,包括上文的烘干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在一种实施例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的连接部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的水冷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的出风口与传气腔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的第二进风口与传气腔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的筒体组件与烘干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示出了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的烘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的烘干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的第一柔性管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烘干装置的壳体的拆装口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第一取放口,120-拆装口,
200-筒体组件,210-烘干腔,220-顶侧弧壁,230-第二取放口,240-内筒,241-第一风口,242-第二风口,250-外筒,260-传气腔,
300-烘干组件,310-烘干主体,311-风道盒体,311a-顶盖,311b-第一侧壁,311c-第二侧壁,312-压缩机,313-冷凝器,314-蒸发器,315-第一风段,316-第一进风口,317-第二进风口,320-风机,321-出风口,330-支撑底座,331-第一连接处,332-第二连接处,
400-第一柔性管,
500-第二柔性管,
600-过滤组件,
700-第三柔性管,
800-水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烘干装置,包括壳体100、筒体组件200和烘干组件300。该烘干装置可应用于烘干机中,用于对衣物和布料进行烘干。
其中,壳体100为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基础构件,壳体100可以为烘干装置的其它至少部分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并起到包括其它至少部分部件的目的。壳体100可采用金属结构,或是复合材料结构,抑或是金属、塑料和复合材料相结合的结构,具体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决定,即在保证壳体10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前提下,重量相对较轻。壳体100内具有空腔,该空腔可用于容置安装烘干装置的其它至少部分部件,具体来说,筒体组件200设置于壳体100内的空腔中,并且烘干组件300与壳体100的空腔的内壁连接,使得筒体组件200可被支撑。
请参考图2,筒体组件200内具有烘干腔210,烘干腔210可用户容置待烘干的物件,如衣物、床单和窗帘等物件,烘干组件300也设置于壳体100内,并且烘干组件300内设置有风道,烘干组件300的风道与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连通,烘干组件300可生成干热的气流,并驱动干热气流进入至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内,干热气流与筒体组件200内的待烘干物件接触后可将物件的湿气带出至烘干腔210外,且干热气流变成湿热气流,湿热气流再次进入至烘干组件300的风道内,湿热气流的湿气被分离以形成干热气流,且干热气流再次被加热以使气流温度提高,重新生成的干热气流再次进入至烘干腔210内。因此,烘干组件300输出的用于烘干物件的气流始终在烘干组件300的风道和烘干腔210之间循环,这样用于烘干物件的气流的热量可被集中于风道和烘干腔210之间,从而降低气流热量的损耗,使得气流的热量可被回收,最终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具有更好的烘干效果。
请参考图3,壳体100开设有第一取放口110,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开设于壳体100的表面,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与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连通,用户可将需要烘干的物件通过第一取放口110放入至烘干腔210内,或者将已经烘干完成的物件通过第一取放口110从烘干腔210内取出。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可设置为可开闭的结构,这样当烘干组件300向烘干腔210内输出用于烘干物件的气流时,可防止烘干气流外溢。具体来说,壳体100上可设置可开闭的门封结构,该门封结构与壳体100活动连接,具体可为转动连接,使得门封可封堵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或者使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被打开。
本申请的烘干组件300具体设置有与烘干组件300内部的风道连通的三个开口,三个开口均与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连通。其中,三个开口包括至少一个进风口和出风口,烘干组件300生成的烘干气体由出风口321排出并输入至烘干腔210内,烘干腔210内与待烘干物接触后的湿热气体可由第一进风口316输入至烘干组件300内,湿热气体在烘干组件300内被加热干燥形成干热气体后,干热气体可再次循环至烘干腔210内对待烘干物进行烘干处理。由于烘干组件300除进气口和出气口外还具有一个开口,因此烘干气流还可通过该开口在烘干组件300和烘干腔210之间循环流动,从而提高了烘干气流在烘干组件300和烘干腔210之间循环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烘干组件中,筒体组件200和烘干组件300均设置于壳体100内,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紧凑,且集成度高。烘干组件300内的风道与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连通,使得烘干组件300可向烘干腔210内输入烘干气流,且烘干气流与待烘干物接触后可再次循环至烘干组件300内,以使烘干气流的热量可被收集,降低热量损耗。烘干组件300与烘干腔210除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还通过一个开口连通,使得烘干气流在烘干组件300与烘干腔210之间循环的效率更高,并且使得烘干组件300与烘干腔210之间循环的烘干气流的流量更大,最终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对待烘干物的烘干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烘干组件300的三个开口具体可设置为包括出风口321、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其中,烘干组件300中经过干燥加热的干热的烘干气流可通过出风口321排出并输入至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内,干热的烘干气流与待烘干物接触后形成的湿热的烘干气流可通过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循环至烘干组件300内。通过在烘干组件300上设置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可使得湿热的烘干气流可更高效地循环回流至烘干组件300内,这样可降低湿热的烘干气流在烘干腔210内停留的时间,使得湿热的烘干气流可更高效地循环回流至烘干组件300内,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湿热的烘干气流的水分滞留在烘干腔210内,同时还可降低烘干气流在回流至烘干组件300的过程中受到的风阻。
当然,应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烘干组件300的三个开口还可设置为包括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321,这样可降低烘干组件300内的干热的烘干气体在烘干组件300内流动的风阻,使得烘干组件300内的干热的烘干气体可更高效地输入至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内,最终也可达到使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烘干效果更佳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为了使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内的湿热的烘干气体可更效率地循环至烘干组件300内,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可相邻设置。具体来说,第二进风口317可靠近第一进风口316设置,相应的第二进风口317远离出风口321设置。应理解的是,为了使烘干气流可充分地流经烘干腔210内,出风口321和第一进风口316与烘干腔210的连接处可设置于烘干腔210内的相对远离的两侧,这样可使得烘干气体可完整地经过烘干腔210,使得烘干气体与烘干腔210内的待烘干物接触更为充分。而当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靠近设置,可使得烘干腔210内的集中区域内的烘干气流分别通过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回流至烘干组件300内,这样无论是由出风口321进入至烘干腔210并通过第一进风口316排出至烘干腔210外的烘干气体,还是由出风口321进入至烘干腔210并通过第二进风口317排出子烘干腔210外的烘干气体,均可充分地流经烘干腔210,使得烘干气体与待烘干物充分地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烘干组件300的出风口321以及第一进风口316可设置位于筒体组件200的相背两侧,应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烘干组件300的出风口321和第一进风口316为烘干组件300与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相连通的开口,出风口321和第一进风口316的设置位置决定了烘干气流进入至烘干腔210的位置以及由烘干腔210排出的位置。将出风口321和第一进风口316设置于筒体组件200的相背两侧,可使得出风口321和第一进风口316可相对远离设置,烘干气流可充分地经过且贯穿筒体组件200内的烘干腔210,以使烘干气流与待烘干物接触充分。第二进风口317具体可设置于筒体组件200的侧部,并且第二进风口317位于第一进风口316和出风口321之间,这样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可分布设置于筒体组件200的不同部位,以使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可充分地利用筒体组件200的表面区域设置,进而使得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的开口可设置相对更大,最终使得烘干腔210内的烘干气体回流至烘干组件300内的效率可更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筒体组件200具体可采用圆筒结构,相应的,筒体组件200内的烘干腔210也可为圆筒腔形。筒体组件200在其轴向上具有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烘干组件300的出风口321具体可与筒体组件200的第一端侧连通,烘干组件300的第一进风口316具体可与筒体组件200的第二端侧连通,这样可使得出风口321和第一进风口316分布于筒体组件200的相背两侧,相应的,烘干组件300的第二进风口317可与筒体组件200的周向侧壁连通,使得第二进风口317处于出风口321和第一进风口316之间。烘干气流由烘干组件300的出风口321排出后可由筒体组件200的第一端侧进入至筒体组件200内,并沿筒体组件200的轴向在烘干腔210内流动,最终由筒体组件200的第二端侧排出,以及由筒体组件200靠近第二端侧的侧壁排出,这样烘干气体可充分地经过烘干腔210。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烘干组件300的出风口321和第一进风口316还可设置于筒体组件200在其周向上的相背两侧壁上,使得出风口321和第一进风口316可相对远离设置,相应的,第二进风口317可设置于筒体组件200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筒体组件200还可开设第二取放口230,其中,筒体组件200的第二取放口230,第二取放口230与烘干腔210连通设置,第二取放口230具体可设置于筒体组件200的第二端侧,第二取放口230还可与第一取放口110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用户可通过第一取放口110向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内取放待烘干物。应理解的是,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具体为可开闭结构,将第一取放口110封闭后可防止烘干气流通过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溢出,将第一取放口110打开后可用户可通过第一取放口110取放待烘干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和图5,本申请的筒体组件200具体可设置包括内筒240和外筒250,内筒240和外筒250均为筒状结构件,其中内筒240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250内,且外筒250套设于内筒240设置,烘干腔210设置于内筒240中,因此,在烘干气体输入至烘干腔210后,内筒240相对外筒250转动,使得位于内筒240中的待烘干物可随内筒240转动而翻转,从而使得烘干气体可与待烘干物表面各部分接触,以使烘干气体与待烘干物接触更为充分。外筒250和内筒240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内筒240转动过程中内筒240的外壁不与外筒250的内壁接触而产生阻力,外筒250和内筒240之间的间隙可构成筒体组件200内的传气腔260,该传气腔260与烘干腔210连通设置,并且烘干组件300的出风口321和第二进风口317均与传气腔260连通设置。
烘干组件300输出的干热的烘干气体可通过出风口321进入至传气腔260内,再由传气腔260输入至烘干腔210内,相应的,烘干腔210内的部分湿热的烘干气体可进入至传气腔260内,并通过第二进风口317回流至烘干组件300内,使得烘干气体可循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内筒240中的烘干腔210可与传气腔260连通,内筒240具体可开设第一风口241和第二风口242,第一风口241和第二风口242为开设于内筒240表面并且贯通内筒240外壁的开孔,烘干组件300向传气腔260内输入的干热的烘干气体可通过第一风口241输入至烘干腔210内,烘干腔210内的部分湿热的烘干气体可通过第二风口2423排出至传气腔260内,并由第二进风口317回流至烘干组件300内。
内筒240的第一风口241可邻近出风口321设置,这样通过出风口321排出的干热的烘干气体可更易通过第一风口241进入至烘干腔210内,内筒240的第二风口242可邻近第二进风口317设置,这样通过第二风口241排出的湿热的烘干气体可更易通过第二进风口317回流至烘干组件300内。
具体来说,由于烘干组件300的出风口321邻近筒体组件200的第一端侧设置,因此内筒240的第一风口241可设置于内筒240的第一端侧,使得第一风口241与出风口321邻近设置;由于烘干组件300的第二进风口317与筒体组件200的侧部连通,因此第二风口242可设置于内筒240上位于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之间的侧部,从而使得第二风口242与第二进风口317邻近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应理解的是,通过内筒240的第二风口输入至传气腔260内的烘干气体为湿热状态,为了使该湿热的烘干气体可更高效地除湿,本申请的烘干装置还可设置包括水冷部800,其中水冷部800可设置于筒体组件200,水冷部800可喷射水冷液体,且具体来说,水冷部800可向传气腔260内喷射水冷液体,这样水冷液体可与湿热的烘干气体接触,烘干气体中的湿气与水冷液体接触可液化成液体,液体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到外筒250的底部。因此,这样可以使得第二风口排出的湿热的烘干气体在传气腔260内时烘干气体中的至少部分湿气即可被去除,使得该部分烘干气体的湿度降低,这样该部分烘干气体回流至烘干组件300处理后烘干气体可相对更为干燥,这样使得烘干组件300最终输出的烘干气体的湿度更低,从而可对待烘干物具有更好的烘干效果。
本申请的水冷部800具体可设置于传气腔260内,以使水冷部800的输出端可位于传气腔260内,水冷部800的相关管路可穿过外筒250与其它部件连接,将水冷部800设置于传气腔260内可有效地利用传气腔260内的空间,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烘干装置还可设置包括门封,门封可设置于筒体组件200的第二取放口230处,并且门封可与筒体组件200连接,门封具体也圆环结构,门封与筒体组件200的第二取放口230的边沿连接设置,当壳体100的门板开闭时,门封可防止蒙版直接撞击筒体组件200,气道保护筒体组件200的目的,门封具体可采用橡胶材料制备,且门封内具有与烘干腔210连通的腔体,且该腔体也与第一进风口316连接。
应理解的是,在相关技术中,当待烘干物件放置于烘干腔210内后,待烘干物集中于烘干腔210的底侧部分,因此,烘干气流需要由烘干腔210的上部区域流入,以防止烘干气流被堆积在烘干腔210内的待烘干物封堵。
本申请中,烘干组件300设置于壳体100内,使得壳体100可起到保护烘干组件300的目的,同时,烘干组件300还设置于筒体组件200的顶部,即本申请中,壳体100的顶侧内壁与筒体组件200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供烘干组件300安装。当烘干组件300出现故障而需要进行维修时,需要拆卸壳体100和烘干组件300,因此,当烘干组件300位于筒体组件200的顶部,即位于壳体100的上部区域,维修人员可以相对方便且自然的姿态拆卸壳体100和烘干组件300,以对烘干组件300进行维护检修。此外,由于烘干组件300设置于筒体组件200的顶部,因此,烘干组件300与筒体组件200的顶部一侧的间距相对筒体组件200的其它部分更小,这样烘干组件300可更方便地与筒体组件200的顶部一侧连通,使得烘干组件300与筒体组件200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用量较少,结构相对简单,可降低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制备成本,此外,还可减少风道与烘干腔210所构成的烘干气流的流通路径的总长,并降低烘干气流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风阻,使得烘干气流可更高效地在风道和烘干腔210之间循环流动,最终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烘干效率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烘干装置中,筒体组件200和烘干组件300均设置于壳体100内,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紧凑,且集成度高。烘干组件300内的风道与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连通,使得烘干组件300可向烘干腔210内输入烘干气流,且烘干气流与待烘干物接触后可再次循环至烘干组件300内,以使烘干气流的热量可被收集,降低热量损耗。烘干组件300设置于筒体组件200的顶部,使得烘干组件300的安装位置相对更为接近壳体100的顶部一侧,从而可方便维护人员对烘干组件300进行拆装检修,此外,烘干组件300更为邻近筒体组件200的顶部,使得烘干组件300可方便地与筒体组件200的顶部连通,这样烘干组件300与筒体组件200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同时使得烘干组件300的风道与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构成的气流路径的流通路径相对更短,可使得烘干气流更效率地在筒体组件200和烘干组件300之间循环,最终,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具有更好的烘干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6-图11,本申请的烘干组件300具体包括烘干主体310和风机320,烘干主体310、风机320和筒体组件200依次首尾连接诶,使得烘干主体310、风机320和筒体组件200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其中烘干主体310可将空气加热形成干热的烘干气体,风机320可作用于烘干气体,使烘干气体流动形成烘干气流,风机320可将烘干气流输入至烘干腔210内,并将烘干腔210内的气体再次输入至烘干主体310内,使得烘干气流可在循环。具体来说,风机320的一端与烘干主体310连接,风机320的另一端与烘干腔210连通,且该端部为烘干组件300的出风口321,相应的,烘干主体310与烘干腔210连通的一端为第一进风口316,因此,风机320可将烘干主体310内的烘干气体吸出后再输入至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内,这样风机320可采用离心风扇,离心风扇具有吸气效果较佳,因此可使得烘干主体310内的烘干气体更高效地输入至烘干主体310内。
具体来说,本申请中,烘干组件300内的风道设置于烘干主体310和风机320,因此,烘干组件300和风机320为相互独立连接,且内部具有通道的构件,烘干主体310内的通道与风机320内部的通道对接构成烘干组件300的风道,这样当烘干组件300和风机320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可将风机320和烘干组件300方便地拆装,使得本申请的烘干组件300维护方便。
当然,应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烘干组件300的风道还可设置为位于烘干主体310内,风机320设置于烘干主体310内的风道内,这样风机320可设置为可转动的扇叶,从而使得烘干组件300的集成度更好,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烘干主体310具有加热干燥空气的功能,烘干主体310具体可包括风道盒体311、压缩机312、蒸发器314和冷凝器313。其中,风道盒体311为烘干主体310的基础构件,风道盒体311内部具有空腔结构,风道具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风段315和第二风段,第一风段315设置于风道盒体311内,第二风段设置于风机320内,蒸发器314和冷凝器313均设置于风道盒体311内,并且压缩机312、蒸发器314和冷凝器313依次首尾连接。压缩机312、蒸发器314和冷凝器313的管道内具有冷却液,压缩机312作用于冷却液可将冷却液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压缩机312、冷凝器313和蒸发器314之间还具有节流装置,蒸发器314和冷凝器313可沿第一进风口316到出风口321的方向依次设置于第一风段315内,使得通过第一风段315的空气与冷凝器313接触后可被加热形成干热的气体,而与烘干腔210内的待加热物接触后的湿热气体与蒸发器314接触可使得湿热气体中的水分被冷却析出,从而使得湿热气体的湿度降低,该干热气体再次与冷凝器313接触后使得气体的温度进一步提高,且湿度进一步降低。具体来说,压缩机312、蒸发器314和冷凝器313所组成的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空气制热原理类似,本申请对此不作赘述。风机320驱动气体在第一风段315、第二风段和烘干腔210之间循环,使得气体可始终在风道和烘干腔210之间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烘干组件300中的压缩机312和风机320可相对设置,具体来说,压缩机312设置于风道盒体311外,这样压缩机312不必占用风道盒体311内的空间,压缩机312也不会对风道盒体311的第一风段315内流动的气体造成额外的阻力。压缩机312和风机320可分布于风道盒体311的相背两侧,使得压缩机312和风机320和利用风道盒体311相背两侧的空间,使得压缩机312和风机320分散布置,这样压缩机312和风机320均可紧靠风道盒体311设置,使得烘干组件300的结构紧凑。具体莱来说,压缩机312的管路可穿过风道盒体311与风道盒体311内的冷凝器313和蒸发器314连接,这样压缩机312与冷凝器313和蒸发器314连接的管路长度相对较短,使得冷却剂可更高效地在压缩机312、冷凝器313和蒸发器314之间循环。风机320紧靠风道盒体311设置,可使得风机320与风道盒体311之间的管路长度相对更短,从而使得风道的总长可相对较短,最终使得烘干气体可更高效地在风道和烘干腔210内循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道盒体311具体具有顶盖311a,以及设置于定稿311两侧且相对的第一侧壁311b和第二侧壁311c,第一侧壁311b和第二侧壁311c为风道盒体311的外壁,第一侧壁311b到第二侧壁311c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壳体100的底部到顶部的方向,即壳体100放置于水平面上时的高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具体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因此,风机320和压缩机312可沿水平方向分布于风道盒体311的两侧,从而使得烘干组件300的高度尺寸相对较低,进而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整体高度尺寸相对较小,这样有利于烘干装置安装。
此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风机320和压缩机312还可分布设置于风道盒体311相邻的两侧壁处,该相邻两侧壁为风道盒体311的周向侧分布的相邻侧壁,这样风机320和压缩机312安装时也充分地利用了风道盒体311周围的空间,使得风机320和压缩机312也达到分散设置的目的,并且风机320和压缩机312仍可紧靠风道盒体311设置,使得烘干组件300的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应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筒体组件200可为圆筒结构,因此筒体组件200的周向外壁为弧面,当筒体组件200设置于壳体100内时,筒体组件200朝向壳体100顶部的周向侧壁为顶侧弧壁220,筒体组件200的顶部中心处于壳体100的顶侧内壁的间距相对最短,即顶侧弧壁220的中间部分与壳体100的顶侧内壁的间距最短,相应的,顶侧弧壁220的两侧区域与壳体100的顶侧底壁的间距相对较大。因此,顶侧弧壁220的中间部分与壳体100的顶侧内壁之间的空间相对较小,顶侧弧壁220的两侧部分与壳体100的顶侧内壁的空间相对较大。
为了使风机320、压缩机312和风道盒体311可充分利用壳体100和筒体组件200之间的空间,风机320、风道盒体311和压缩机312具体沿筒体组件200的外壁的周向分布设置,风道盒体311具体可设置于筒体组件200的顶侧弧壁220的中间部分与壳体100的顶侧内壁之间的空间内,并且风道盒体311可采用相对扁平的结构,使得风道盒体311可适配于顶侧弧壁220的中间部分与顶侧内壁之间相对较小的空间。风机320和压缩机312的体积相对风道盒体311更大,因此风机320和压缩机312可分别设置于顶侧弧壁220的两侧部分与顶侧内壁之间的空间内,这样风机320和压缩机312可利用顶侧弧壁220两侧部分与顶侧内壁之间相对较大的空间,使得风机320和压缩机312与顶侧内壁的间距与风道盒体311与顶侧内壁的间距较为接近,这样可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整体高度可控,避免烘干装置的高度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更进一步地使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紧凑,内部空间可被充分利用,风机320可竖立设置于壳体100内。具体的,风机320包括风扇外壳和扇叶,风扇外壳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壳结构件,第二风段具体位于风扇外壳内,风扇外壳具有进气风口和出气风口,风扇外壳的进气风口与风道盒体311的第一风段315连接,风扇外壳的出气风口与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连接,扇叶可转动地设置于风扇外壳内,扇叶转动可将第一风段315内的气体通过进气风口吸入,并通过出气风口排出。扇叶可与进气风口相对设置,因此扇叶转动后可高效地将第一风段315内的气体吸入,使得气体通过第二风段的效率更高。并且扇叶的轴线和进气风口的轴线均朝向风道盒体311的第一侧壁311b,这样扇叶可竖立设置于壳体100内,使得风机320整体可呈竖长结构,因此风机320可利用筒体组件200与壳体100的内侧顶壁的间隙空间设置,并且使得风机320所占用的壳体100内的横向空间相对较小,以使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宽度尺寸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风机320具体可采用离心风机,因此,风扇外壳为蜗壳结构,风扇外壳的进气风口可设置于风扇外壳的轴向侧,风扇外壳的出气风口可沿风扇外壳的周向延伸,这样可更进一步地使风机320竖立设置于壳体100内时结构紧凑,最终使得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紧凑。此外,压缩机312具体可采用卧式转子式压缩机,转子式压缩机的压缩性能较佳,卧式压缩机具有高度尺寸较小的特点,因此本申请的压缩机312的长度方向可沿筒体组件200的轴线分布,使得压缩机312所占用的壳体100内的高度方向的空间较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本申请的烘干组件300可固定于壳体100内,烘干组件300具体可与壳体100连接,使得壳体100可承载支撑烘干组件300。应理解的是,烘干组件300中的压缩机312和风机320在运行过程中均会产生振动,通过使烘干组件300与壳体100连接,可使得烘干组件300产生的振动传导至壳体100,并使得振动能量被壳体100吸收。
本申请中,筒体组件200具体可包括外筒250和内筒240,其中外筒250可与壳体100的内壁连接使得外筒250固定于壳体100内,内筒240可设置于外筒250内,内筒240可在外筒250内转动,烘干腔210位于内筒240中,随着内筒240转动,位于烘干腔210内的待烘干物如衣服可随之转动,从而使得衣物充分的散开,这样烘干气流可与衣服充分接触,以使衣物被充分的烘干。内筒240具体可架设于外筒250内,外筒250内可设置支撑内筒240的连接轴,并且内筒240与外筒250之间可设置具有间隙,使得内筒240可顺畅地相对外筒250转动。本申请中,烘干组件300与筒体组件200之间也具有间隙,这样烘干组件300产生的振动不会直接传导至筒体组件200处,从而降低烘干组件300振动对筒体组件200运行产生的影响,使得内筒240可转动顺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烘干组件300具体可设置为包括支撑底座330,其中,支撑底座330为烘干组件300的基础构件,支撑底座330可为烘干组件300的其它至少部分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具体来说,风道盒体311和压缩机312可设置于支撑底座330上,支撑底座330的边沿端部可与壳体100的内壁连接,使得支撑底座330可固定于壳体100内。风机320也可设置于支撑底座330,使得支撑底座330还可起到支撑风机320的作用,当然,风机320也可通过与风道盒体311连接,使得风道盒体311支撑风机320,进而使得风机320固定安装,对于风机320的具体安装方式,在风机320不与筒体组件200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在风机320内的第二风段和风道盒体311内的第一风段315均与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连通的情况下,使风道盒体311和风机320均与筒体组件200均具有间隙,本申请的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一柔性管400、第二柔性管500和第三柔性管700,其中,第一柔性管400的两端分别与风机320和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连通,第二柔性管500的两端分别与风道盒体311和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连通,第三柔性管700也与烘干组件300和筒体组件200连接,并且第一柔性管400的两端分别与风机320和烘干腔210连通,第二柔性管5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风口316和烘干腔210连通,第三柔性管70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风口317和烘干腔210连通。第一柔性管400和第二柔性管500均为柔性管件,因此,烘干组件300运行产生的振动传导至第一柔性管400和第二柔性管500处时,第一柔性管400和第二柔性管500可吸收烘干组件300的振动能量,并阻挡烘干组件300的振动能量继续传导。第一柔性管400和第二柔性管500还可设置冗余段,使得第一柔性管400和第二柔性管500可更充分地吸收烘干组件300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本申请中的支撑底座330可与壳体100连接稳定,支撑底座330具体设置与壳体100连接的第一连接处331和第二连接处332,以使支撑底座330与壳体100具有多个连接处,从而使得支撑底座330与壳体100连接效果稳定可靠。第一连接处331和第二连接处332具体可分布设置于支撑底座330的相背两侧,使得支撑底座330可保持相对稳定平衡。具体来说,第一连接处331到第二连接处332的方向为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相交,具体的,第三方向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这样可使得支撑底座330与壳体100的连接处可相对远离风机320和压缩机312,以降低压缩机312和风扇振动对第一连接处331和第二连接处332的影响,最终使得支撑底座330与壳体100的连接效果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应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316和出风口321,风道的第一进风口316和出风口321均与筒体组件200的烘干腔210连通,烘干组件300输出的烘干气流可通过出风口321输入至烘干腔210内,烘干气流与待烘干物接触后带有水分的气流可通过第一进风口316循环回流至烘干组件300内。风道的第一进风口316和出风口321可分布于风道的第一进风口316可设置于邻近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的一侧,相应的,风道的出风口可设置于远离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这样使得风道的第一进风口316和出风口321可分布于筒体组件200上相对远离的位置,从而使得通过出风口321排出并进入至烘干腔210内的烘干气体可充分地在烘干腔210内流动后再通过第一进风口316进入至烘干组件300内。烘干气流在烘干腔210内的流经的范围更大,烘干气流与烘干腔210内的待烘干物接触更加充分,从而使得待烘干物可更效率的被烘干。
当然,应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中的风道的第一进风口316和出风口321还可设置于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的两侧,这样也可使得第一进风口316和出风口321相对分散设置,以使烘干气流可充分地通过烘干腔2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应理解的是,当本申请的烘干装置的烘干对象为衣服等物件时,衣服的毛絮会散落在烘干腔210内,并随着烘干气流循环至风道内,若毛絮堆积在蒸发器314、冷凝器313和风机320等部件上,会对这些部件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更甚会导致这些部件损坏。因此,本申请的烘干装置还设置有过滤组件600,过滤组件600可设置于第一进风口316处,烘干气流可通过过滤组件600回流至风道盒体311内,毛絮等杂物会被过滤组件600阻挡在第一进风口316外,使得毛絮无法进入至风道盒体311内,进而可防止毛絮堆积在冷凝器313、蒸发器314和风机320上。此外,毛絮等杂物在烘干气流的带动下可紧靠于过滤组件600,使得毛絮可附着于过滤组件600,这样可使得毛絮集中于过滤组件600,以便于毛絮集中处理。当过滤组件600上堆积的毛絮量过多而影响烘干气流通过过滤组件600后,可将过滤组件600由壳体100内拆卸,以便于将堆积在过滤组件600上的毛絮杂物清理,过滤组件600清理完毕后可再将过滤组件600安装于第一进风口316处,从而使得过滤组件600可多次使用。
具体来说,本申请的风道盒体311邻近第一进风口316的位置可开设开口,壳体100可开设与风道盒体311的开口对应的开口,使得过滤组件600可通过上述的两个开口以插接的方式安装于风道盒体311内邻近第一进风口316的位置,从而达到使过滤组件600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进风口316处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应理解的是,当烘干装置放置于室内环境中时,烘干组件300可紧靠墙面放置,具体来说,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背向墙面,使得用户可通过第一取放口110将待烘干物,壳体100上与第一取放口110相背的外壁可与墙面贴靠,因此为了使用户可方便地拆装过滤组件600,风道第一进风口316可邻近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设置,风道的出风口321可远离壳体100的第一取放口110设置,这样过滤组件600的安装位置相对远离墙面,使得用户可方便地操作过滤组件600。
具体的,参考图12,壳体100具有顶侧面,壳体100的顶侧面位于壳体100的顶部,壳体100的拆装口120开设于壳体100的顶侧面,这样用户方便地观察到过滤组件600的安装位置,以将过滤组件600拆装。
实施例二
基于上文的烘干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洗烘一体机,该洗烘一体机包括上文的烘干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7)

1.一种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组件(200),具有烘干腔(210),
烘干组件(300),具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三个开口,所述三个开口还与所述烘干腔(210)连通,所述三个开口中包括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开口包括出风口(321)、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317)邻近所述第一进风口(316),且远离所述出风口(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321)和所述第一进风口(316)位于所述筒体组件(200)的相背两侧,所述第二进风口(317)位于所述烘干组件(300)的侧部,且所述第二进风口(317)位于所述出风口(321)和所述第一进风口(31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200)在所述筒体组件(200)的轴向上具有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所述出风口(321)与所述第一端侧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316)与所述第二端侧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组件(300)还包括壳体(100),所述烘干组件(300)和所述筒体组件(20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壳体(100)具有第一取放口(110),所述第一取放口(110)与所述烘干腔(210)连通,且所述第一取放口(110)朝向所述第二端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200)开设有第二取放口(230),所述第二取放口(230)位于所述第二端侧,所述第二取放口(230)与所述烘干腔(210)和所述第一取放口(110)均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316)与所述第二取放口(23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200)包括内筒(240)和外筒(250),所述外筒(250)间隔套设于所述内筒(240),且所述内筒(240)可相对所述外筒(250)转动,所述烘干腔(210)设置于所述内筒(240),所述外筒(250)与所述内筒(240)之间具有传气腔(260),且所述传气腔(260)与所述烘干腔(210)连通,所述出风口(32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317)均与所述传气腔(26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40)开设有与所述传气腔(260)连通的第一风口(241)和第二风口(242),所述第一风口(241)邻近所述出风口(321),所述第二风口(242)邻近所述第二进风口(3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241)位于所述第一端侧,所述第二风口(242)位于所述第一端侧和所述第二端侧之间的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水冷部(800),所述水冷部(800)的水冷端设置于所述传气腔(260)内,且所述水冷部(800)邻近所述第二风口(242)。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组件(300)包括烘干主体(310)和风机(320),所述烘干主体(310)、所述风机(320)和所述筒体组件(200)依次首尾连接,所述出风口(321)位于所述风机(320)与所述烘干主体(310)之间,所述第一进风口(316)和第二进风口(317)位于所述烘干主体(310)与所述筒体组件(20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主体(310)包括风道盒体(311)、压缩机(312)、蒸发器(314)和冷凝器(313),所述风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风段(315)和第二风段,所述第一风段(315)开设于所述风道盒体(311)内,所述第二风段位于所述风机(320)内,所述进风口(316)开设于所述风道盒体(311),所述压缩机(312)、所述蒸发器(314)和所述冷凝器(313)依次首尾连接,所述蒸发器(314)和所述冷凝器(313)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段(31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过滤组件(600),所述过滤组件(600)设置于所述风道,所述过滤组件(600)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316)与所述冷凝器(313)和所述蒸发器(314)之间,且所述过滤组件(600)还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317)与所述冷凝器(313)和所述蒸发器(314)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上侧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拆装口(120),所述过滤组件(600)可通过所述拆装口(120)由所述风道拆装。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第一柔性管(400)、第二柔性管(500)和第三柔性管(700),所述出风口(321)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管(400)与所述烘干腔(210)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316)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管(500)与所述烘干腔(210)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317)通过所述第三柔性管(700)与所述烘干腔(210)连通。
17.一种洗烘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烘干装置。
CN202321565406.5U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Active CN220318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5406.5U CN220318204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5406.5U CN220318204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8204U true CN220318204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5406.5U Active CN220318204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8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6686B (zh) 洗涤干燥机
WO2007013277A1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3920299B2 (ja) 衣類乾燥装置
EP3399093B1 (en) Integrated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WO2017071638A1 (zh) 干衣机
JP2006150095A (ja) 洗濯乾燥機
JP2023085315A (ja) タンブル乾燥機
JP3920302B1 (ja) 衣類乾燥装置
CN220318204U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JP2007135958A (ja) 衣類乾燥装置
CN220318200U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CN220704093U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洗烘一体机
CN111676678B (zh) 换气组件和热泵干衣机
CN111748985A (zh) 衣物处理设备
JP4013693B2 (ja) 洗濯乾燥機
CN211772225U (zh) 干衣机
CN209032278U (zh) 洗鞋机
CN213013530U (zh) 衣物处理设备
WO2022142235A1 (zh)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KR101174656B1 (ko) 증기압축 사이클 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의류 건조기
CN214245015U (zh) 桶体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JP3952915B2 (ja) 洗濯乾燥機
CN214362373U (zh) 送风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15856852U (zh) 一种烘干装置
CN214245013U (zh) 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