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7242U - 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 - Google Patents

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7242U
CN220287242U CN202321908061.9U CN202321908061U CN220287242U CN 220287242 U CN220287242 U CN 220287242U CN 202321908061 U CN202321908061 U CN 202321908061U CN 220287242 U CN220287242 U CN 220287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diffusion
light source
lumin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080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江
刘晨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utailo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utailo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utailo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utailong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080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7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7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7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内置有腔体,并在壳体的表面形成透光部;PCB板,安装于腔体内,并在PCB板上设置有发光光源,且该发光光源朝向透光部;导光器,位于发光光源与透光部之间,其中,导光器上朝向发光光源的一侧设置有扩散部,和位于扩散部与透光部之间的导光部,发光光源发射的竖直光线经扩散部后以发散的角度进入导光部,而后射入透光部。本实用新型在导光器上朝向发光光源的一侧设置扩散部,从而将发光光源集中投射的光线进行扩散处理,避免了亮斑的产生,使得光线在导光器的投射更为均匀,进而在充电指示灯的透光部形成更为均匀的光亮,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Description

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指示灯总成,特别是一种具有指示灯总成的汽车充电指示灯。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车的充电指示灯上,其散发出来的光线存在亮度不均或者亮度不高的问题,从而降低了用户在使用时的体验度。
中国专利(CN217767772U)公开了一种汽车图形显示充电指示灯,包括外壳,外壳内上设有导光体,导光体内设有图形体,导光体与图形体之间设有隔光壳体,导光体的下方设有切换至少一种颜色光线的第二LED发光板,图形体的下方设有切换至少一种颜色光线的第一LED发光板。
上述的在光源的上方设置了导光体,而由于导光体与光源相对的一侧为平面设置,因此,仅仅只是改善了导光效果,仍然无法改善光线的均匀性和亮度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改善光线均匀性和亮度的指示灯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指示灯总成,包括:
壳体,内置有腔体,并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透光部;
PCB板,安装于腔体内,并在PCB板上设置有发光光源,且该发光光源朝向透光部;
导光器,安装于腔体内,且位于发光光源与透光部之间,其中,导光器上朝向发光光源的一侧设置有扩散部,和位于扩散部与透光部之间的导光部,且扩散部的位置与发光光源的位置相对应,且发光光源发射的光线经扩散部后进入导光部,而后通过导光部射入透光部。
在上述的指示灯总成中,导光器上设置有多个扩散部,且PCB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光源,其中,多个扩散部与多个发光光源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每个发光光源发射的光线均位于对应扩散部的覆盖范围内。
在上述的指示灯总成中,扩散部包括多个连续的凹部,或者多个连续的凸部,其中,该扩散部呈波浪形结构设置,或者呈齿形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指示灯总成中,导光器上的扩散部与导光部呈一体设置,且在导光部上并沿导光器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用以补偿透光部两端亮度的反射部。
在上述的指示灯总成中,该反射部包括导光斜面,且该导光斜面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呈一锐角。
在上述的指示灯总成中,导光斜面上远离发光光源光轴的一侧为上侧,靠近发光光源光轴的一侧为下侧,且上侧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同侧导光部上的端部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下侧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同侧扩散部上的端部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的指示灯总成中,导光部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用以降低导光器中间区域亮度,并补偿导光器周边亮度的通孔。
在上述的指示灯总成中,该通孔位于导光部的中间区域,并靠近于扩散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充电指示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指示灯总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导光器上朝向发光光源的一侧设置扩散部,从而将发光光源集中投射的光线进行扩散处理,避免了亮斑的产生,使得光线在导光器的投射更为均匀,进而在充电指示灯的透光部形成更为均匀的光亮,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2)、将扩散部与发光光源设置呈一一对应,且发光光源发射的光线均在对应扩散部的容纳范围内,从而避免发生光线的“逃逸”现象,使得所有从发光光源发射的光线均能在对应扩散部的作用改变其路径,避免在导光器的导光部形成亮斑,进而在充电指示灯的透光部形成较为均匀的光亮,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3)、通过在导光器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反射部,通过反射部将直射至导光器两侧面的光线进行反射,而反射后的光线汇聚至透光部的对应两端,以此补偿透光部两端的亮度,使得整个透光部各个部位上的亮度达到一致性和均匀性,由此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4)、通过在导光器上设置通孔,能够减小导光器内的杂质,以此降低导光器中间区域的亮度,增加导光器周边的亮度,从而进一步在透光部形成亮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指示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指示灯总成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指示灯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指示灯总成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B-B的剖视图。
图中,100、壳体;110、腔体;120、透光部;130、面罩;140、中框;141、第一台阶;142、第二台阶;150、后盖;200、PCB板;210、发光光源;300、导光器;310、扩散部;320、导光部;330、反射部;331、导光斜面;3311、上侧;3312、下侧;34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指示灯总成,包括:
壳体100,内置有腔体110,并在壳体100的表面形成透光部120;
PCB板200,安装于腔体110内,并在PCB板200上设置有发光光源210,且该发光光源210朝向透光部120;
导光器300,安装于腔体110内,且位于发光光源210与透光部120之间,其中,导光器300上朝向发光光源210的一侧设置有凹凸不平的扩散部310,和位于扩散部310与透光部120之间的导光部320,发光光源210发射的光线经扩散部310后以发散的角度进入导光部320,而后射入透光部120,并在透光部120表面形成均匀的光亮。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导光器300本身仅具有导光的作用,而无法改变光线的角度,因此,当发光光源210直射导光器300时,会在导光器300上产生光线较为集中的亮斑,影响整个充电指示灯的发光效果。而在导光器300上朝向发光光源210的一侧设置扩散部310,从而将发光光源210集中投射的光线进行扩散处理,避免了亮斑的产生,使得光线在导光器300的投射更为均匀,进而在充电指示灯的透光部120形成更为均匀的光亮,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进一步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扩散效果,可将扩散部310进行针对性的布局。即位于导光器300上凹凸不平的扩散部310与PCB板200上发光光源210的位置一一对应,其中,每个发光光源210发射的光线均位于对应扩散部310的覆盖范围内。
进一步指出,导光器300上设置有多个扩散部310,且PCB板200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光源210,其中,多个扩散部310与多个发光光源210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每个发光光源210发射的光线均位于对应扩散部的覆盖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将扩散部310与发光光源210设置呈一一对应,且发光光源210发射的光线均在对应扩散部310的容纳范围内,从而避免发生光线的“逃逸”现象,使得所有从发光光源210发射的光线均能在对应扩散部310的作用改变其路径,避免在导光器300的导光部320形成亮斑,进而在充电指示灯的透光部120形成较为均匀的光亮,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进一步指出,扩散部310包括多个凹部或者多个凸部,且凹部与凸部交替分布形成波浪形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该扩散部310为齿形结构设置。
优选地,导光器300上的扩散部310与导光部320呈一体设置,且在导光部320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反射部330,将反射后的光线汇聚至透光部120的对应两端,以此补偿透光部120两端的亮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导光器300的两侧面为平滑的弧面或者平面,当光线传播至导光器300的两侧面时,要么直接射出,要么发生全反射,但是即使存在全反射现象,全反射后通过透光部120两端的光线的量还是很小,故而导致与导光器300两侧面对应的透光部120两端的光线亮度较低,使得在充电指示灯的透光部120形成整体亮度不均匀的现象。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光器300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反射部330,通过调节反射部330与发光光源210的光轴之间的角度可提高全反射光线的量以及全反射光线的角度,使得全反射后的光线汇聚至透光部120的对应两端,以此补偿透光部120两端的亮度,使得整个透光部120各个部位上的亮度达到一致性和均匀性,由此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进一步优选地,该反射部330包括导光斜面331,且该导光斜面331与发光光源210的光轴之间呈一锐角,其中,当光线投射至导光斜面331表面时,光线进行反射,并投射至透光部120的端部,以此补偿透光部120两端端部的亮度,达到透光部120亮度的均匀性。
值得一提的是,导光斜面331上远离发光光源210光轴的一侧为上侧3311,靠近发光光源210光轴的一侧为下侧3312,且上侧3311与发光光源210的光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同侧导光部320上的端部与发光光源210的光轴之间的距离,下侧3312与发光光源320的光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同侧扩散部310上的端部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将导光斜面331的上侧3311和下侧3312均对应相较于同侧导光部320、扩散部310端部与发光光源210的光轴之间的距离,使得由发光光源210射出的光线均能够实现全反射,以此补偿透光部120两端的亮度,使得整个透光部120各个部位上的亮度达到一致性和均匀性。
优选地,导光部320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用以降低导光器300中间区域的亮度,并补偿导光器300周边亮度的通孔340。
值得一提的是,导光器300在制作过程中,其内部会存有杂质,而杂质的存在会导致光线在穿透导光器300时产生局部的亮斑,且杂质一般分布于导光器300的中间区域,当在导光器300上设置通孔340时,能够减小导光器300内的杂质,以此降低导光器300中间区域的亮度,增加导光器300周边的亮度,从而进一步在透光部120形成亮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该通孔340位于导光部320的中间区域,并靠近于扩散部310的位置。
优选地,为了方便导光器300、PCB板200的安装,可将壳体100拆分成可相互拼接的外壳和底盖,且外壳和底盖之间采用卡接配合,其中,导光器300夹持在外壳与PCB板200之间,PCB板200夹持在导光器300与后盖150之间,通过两两之间的夹持结构,从而实现导光器300、PCB板200在腔体110内的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外壳包括通过双色注塑工艺连接而成的面罩130和中框140,且透光部120设置于面罩130上,后盖150与中框140形成卡接配合,其中,导光器300夹持在中框140与PCB板200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中框140的内壁上形成多个阶梯状台阶,分别为第一台阶141和第二台阶142,且第一台阶141与导光器300上的凸台形成卡接配合,第二台阶142与PCB板200形成卡接配合,其中,在装配指示灯总成时,首先将导光器300安装于外壳内,且导光器300的凸台与中框140上的第一台阶141形成卡接配合,其次将PCB板200安装于外壳内,并与第二台阶142形成卡接配合,最后通过后盖150与中框140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导光器300、PCB板200在腔体110内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指示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置有腔体,并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透光部;
PCB板,安装于腔体内,并在PCB板上设置有发光光源,且该发光光源朝向透光部;
导光器,安装于腔体内,且位于发光光源与透光部之间,其中,导光器上朝向发光光源的一侧设置有扩散部,和位于扩散部与透光部之间的导光部,且扩散部的位置与发光光源的位置相对应,且发光光源发射的光线经扩散部后进入导光部,而后通过导光部射入透光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灯总成,其特征在于,导光器上设置有多个扩散部,且PCB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光源,其中,多个扩散部与多个发光光源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每个发光光源发射的光线均位于对应扩散部的覆盖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灯总成,其特征在于,扩散部包括多个连续的凹部,或者多个连续的凸部,其中,该扩散部呈波浪形结构设置,或者呈齿形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灯总成,其特征在于,导光器上的扩散部与导光部呈一体设置,且在导光部上并沿导光器长度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用以补偿透光部两端亮度的反射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示灯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部包括导光斜面,且该导光斜面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呈一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示灯总成,其特征在于,导光斜面上远离发光光源光轴的一侧为上侧,靠近发光光源光轴的一侧为下侧,且上侧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同侧导光部上的端部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下侧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同侧扩散部上的端部与发光光源的光轴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示灯总成,其特征在于,导光部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用以降低导光器中间区域亮度,并补偿导光器周边亮度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示灯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通孔位于导光部的中间区域,并靠近于扩散部的位置。
9.一种汽车充电指示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指示灯总成。
CN202321908061.9U 2023-07-19 2023-07-19 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 Active CN220287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8061.9U CN220287242U (zh) 2023-07-19 2023-07-19 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8061.9U CN220287242U (zh) 2023-07-19 2023-07-19 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7242U true CN220287242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1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08061.9U Active CN220287242U (zh) 2023-07-19 2023-07-19 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7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21367B2 (ja) 車両用灯具
KR101163819B1 (ko) 번호판 램프
JP2011076858A (ja) 車輌用灯具
CN220287242U (zh) 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
JP2018026192A (ja) 車両用灯具
CN116906853A (zh) 指示灯总成及汽车充电指示灯
JP2021093325A (ja) 車両用ランプ
JP2013171813A (ja) 車両用灯具
KR100823702B1 (ko) 도광판과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차용 램프
CN217763277U (zh) 一种车灯
CN219300574U (zh) 一种车灯以及车辆
CN217402447U (zh) 光学系统和具有其的车灯
CN218762759U (zh) 一种新型的高效面发光阅读灯
CN220623774U (zh) 双功能发光系统及使用其的车用信号灯
CN215892235U (zh) 透镜结构及用于车灯的光学组件
CN213715497U (zh) 一种便于均匀发光的usb端口连接结构
CN212901318U (zh) 一种后尾灯
CN218565287U (zh) 一种光学装置及照明装置
CN220321132U (zh) 一种par光源
CN217952154U (zh) 行车灯模块、前组合灯和汽车
CN216561074U (zh) 一种导光件及流水氛围灯
CN219496713U (zh) 一种提高导光条亮度均匀性的导光结构
KR0131025B1 (ko) 도광렌즈를 구비한 자동차의 곡면 발광램프 조립체
CN220911201U (zh) 发光装置及车辆
CN220038273U (zh) 导光件及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