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3530U - 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3530U
CN220263530U CN202321363219.9U CN202321363219U CN220263530U CN 220263530 U CN220263530 U CN 220263530U CN 202321363219 U CN202321363219 U CN 202321363219U CN 220263530 U CN220263530 U CN 220263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assembly
transfer device
cell transfer
fram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632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宜光
曹峰
薛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tio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632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3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3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3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转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包括:转运机构和放置于转运机构上的存放机构;存放机构包括托盘、存放组件和缓冲组件,存放组件通过缓冲组件与托盘连接;存放组件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放置槽,用于存放圆柱电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硅胶板上开设均匀分布的放置槽,以便对数量较多的圆柱电芯进行单个存放,再通过在放置槽的开口处安装橡胶圈,利用橡胶圈的弹性形变作用,可以对放置槽的开口进行收紧,以便对圆柱电芯进行稳固,结合硅胶板本身具有的缓冲能力,避免电芯发生碰撞而受损,进而提高了防护能力,从而保证了电芯运送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转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指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一般不直接使用。区别于电池含有保护电路和电池箱,可以直接使用,锂离子二次充电电池一般包括电芯和保护电路板,充电电池去除保护电路板就是电芯了,电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充电电池的质量;电芯分为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圆柱电芯三种。
圆柱电芯在转运的过程中,往往是使用包装纸进行包裹,然后放置到转运箱内进行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由于多个圆柱电芯集中放置,并且转运途中难免的会产生一定的颠簸,导致电芯在运输途中,彼此之间可能会发生碰撞,继而可能会对圆柱电芯造成一定的损害,不利于电芯的实际生产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包括:
转运机构和放置于转运机构上的存放机构;
存放机构包括托盘、存放组件和缓冲组件,存放组件通过缓冲组件与托盘连接;
存放组件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放置槽,用于存放圆柱电芯;
放置槽的纵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即下底朝上设置,放置槽的顶部开口安装有橡胶圈,用于对圆柱电芯顶端外周的束缚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存放组件包括框架板和硅胶板,框架板通过缓冲组件安装在托盘内,硅胶板安装在框架板的顶部,放置槽开设在硅胶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缓冲组件包括多个弹性件,多个弹性件对称分布在框架板的底部,且弹性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框架板的底面、托盘的顶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缓冲组件还包括有阻尼器,阻尼器对称安装在框架板的两侧底部,且阻尼器位于弹性件的外侧,阻尼器与托盘的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转运机构包括可移动的基座,基座的顶部安装有支架,托盘放置于基座的顶部且位于支架的下方,支架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活动端延伸至支架的下方,用于对下方的托盘进行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转轴,第一电机安装在支架的顶端中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支架的下方且与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转轴的底端开设有外螺纹,托盘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转轴通过外螺纹与螺纹孔的啮合,带动托盘升降,托盘通过螺纹孔与转轴的光滑表面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框架板和硅胶板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通孔的轴线与螺纹孔的轴线相互重合,且通孔的内径不小于螺纹孔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还包括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卡座和驱动组件,卡座的数量至少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卡座滑动设置在基座的顶部,通过驱动组件调节两个相对设置的卡座之间的距离,以便对托盘进行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丝杠、滑块,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丝杠转动设置在滑槽内,第二电机安装在基座的一侧,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块分别螺纹套接在丝杠的两端,卡座安装在滑块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卡座顶部靠近托盘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俯视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导向槽的切面为弧形斜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在硅胶板上开设均匀分布的放置槽,以便对数量较多的圆柱电芯进行单个存放,再通过在放置槽的开口处安装橡胶圈,利用橡胶圈的弹性形变作用,可以对放置槽的开口进行收紧,以便对圆柱电芯进行稳固,结合硅胶板本身具有的缓冲能力,避免电芯发生碰撞而受损,进而提高了防护能力,从而保证了电芯运送时的稳定性;
(二)通过弹性件和阻尼器的组合设计,可对托盘顶部的框架板和硅胶板进行缓冲,降低转运途中颠簸震动对圆柱电芯的影响,提高了电芯转运的稳定性;
(三)通过在基座上安装支架和第一电机,利用第一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底端通过外螺纹与托盘中部的螺纹孔螺纹啮合,从而使得转轴带动托盘上移,而托盘通过螺纹孔与转轴的光滑表面滑动连接,以便多个托盘的逐层堆叠,方便多个托盘进行电芯的转运作业;
(四)通过在基座上安装第二电机,利用第二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使得丝杠带动两个滑块相互靠近或远离,利用两个滑块的相互靠近,使得两个卡座相互靠近,利用卡座内侧的弧形斜面设计,能够辅助托盘向上抬起,以便升降机构对托盘进行提升,重复操作,即可实现转运机构与多个托盘的满载装配,并且当满载后,卡座可对最下层的托盘的底部进行支撑,从而配合弹性件、阻尼器以及硅胶板进行稳定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运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存放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存放机构与转运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运机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存放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托盘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说明:1、基座;2、外架;3、第一电机;4、转轴;5、外螺纹;6、存放机构;61、托盘;62、螺纹孔;63、缓冲组件;631、弹性件;632、阻尼器;64、存放组件;641、框架板;642、硅胶板;643、通孔;644、放置槽;645、橡胶圈;65、立柱;7、定位机构;71、滑槽;72、丝杠;73、滑块;74、卡座;75、导向槽;76、第二电机;8、底架;9、行走轮;10、电池箱;11、扶手;12、开关;13、套座;14、防滑凸点;15、安装架;16、电动推杆;17、防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表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图6,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包括:
转运机构和放置于转运机构上的存放机构6;
存放机构6包括托盘61、存放组件64和缓冲组件63,存放组件64通过缓冲组件63与托盘61连接;
存放组件64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放置槽644,用于存放圆柱电芯;
放置槽644的纵截面为倒置的等腰梯形,即下底朝上设置,放置槽644的顶部开口安装有橡胶圈645,用于对圆柱电芯顶端外周的束缚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存放组件64包括框架板641和硅胶板642,框架板641通过缓冲组件63安装在托盘61内,硅胶板642安装在框架板641的顶部,放置槽644开设在硅胶板642上;利用硅胶板642本身具备的缓冲能力,能够提高圆柱电芯的放置稳定性,从而提高转运稳定性,同时通过放置槽644的均匀分布,使得相邻的圆柱电芯分开存放,避免电芯之间发生碰撞而受损;
具体地,缓冲组件63包括多个弹性件631,多个弹性件631对称分布在框架板641的底部,且弹性件63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框架板641的底面、托盘61的顶面固定连接;弹性件63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弹片或其它具有弹性的组合结构;
进一步地,弹性件631优选为伸缩弹簧,多个伸缩弹簧均分为两组,且两组伸缩弹簧对称分布在框架板641底部的两侧,以便对框架板641进行稳定缓冲;
进一步地,缓冲组件63还包括有阻尼器632,阻尼器632对称安装在框架板641的两侧底部,且阻尼器632位于弹性件631的外侧,阻尼器632与托盘61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阻尼器632与弹性件631的组合设计,能够平稳地对框架板641进行缓冲;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和图4,转运机构包括可移动的基座1,基座1的顶部安装有支架2,托盘61放置于基座1的顶部且位于支架2的下方,支架2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活动端延伸至支架2的下方,用于对下方的托盘61进行升降;升降机构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气缸、油缸、丝杠传动等结构,通过升降机构带动托盘61上移,以便多个托盘61进行堆叠存放;
具体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和转轴4,第一电机3安装在支架2的顶端中部,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支架2的下方且与转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转轴4的底端开设有外螺纹5,托盘61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62,转轴4通过外螺纹5与螺纹孔62的啮合,带动托盘61升降,托盘61通过螺纹孔62与转轴4的光滑表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转轴4的底端为圆锥形,外螺纹5设置在圆锥斜面的上方,通过第一电机3带动转轴4转动,利用外螺纹5与螺纹孔62的啮合作用,使得转轴4能够带动托盘61上移,而当托盘61移动至转轴4的光滑表面且螺纹孔62与外螺纹5相互脱离时,托盘61停止上移,再通过转轴4的持续旋转,可以对下方的下一个托盘61进行提升作业,而上一个托盘61则通过螺纹孔62与转轴4光滑表面的滑动连接,使得多个托盘61能够向上堆叠放置,方便多个满载托盘61的集中转运;
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1和图6,基座1的顶部安装有呈2×2矩阵排列的四个套座13,而托盘61的底部安装有与四个套座13相对应且适配的四个立柱65,通过将托盘61底部的立柱65插接到套座13内,从而在开始时辅助托盘61进行定位,而且相邻托盘61之间能够通过立柱65进行分隔,方便实际装配使用;
进一步的,支架2包括顶板和四个支柱,四个支柱分别安装在顶板的底部四角处,四个支柱的另一端则分别与基座1上表面的四角固定连接,支架2的其中一个侧面安装有位于两个支柱之间的挡板,托盘61从远离挡板的一侧放入到支架2的内部,而托盘61与挡板相接触,以便将托盘61中部的螺纹孔62与转轴4对准,方便托盘61的升降和堆叠码放;
进一步地,参阅图5,框架板641和硅胶板642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643,通孔643的轴线与螺纹孔62的轴线相互重合,且通孔643的内径不小于螺纹孔62的内径,通孔643的设计,方便转轴4自上而下贯穿硅胶板642、框架板641和托盘61,以便多个托盘61的堆叠;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3和图4,基座1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底架8,且每个底架8的底端均安装有行走轮9,基座1的一侧安装有扶手11,使用者可以通过扶手11推动该装置,以便对圆柱电芯进行转运;
进一步的,基座1靠近扶手11的一侧底部安装有安装架15,安装架15的顶部安装有左右对称分布的电动推杆16,电动推杆16的输出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架15的下方且安装有防滑板17,防滑板17的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防滑凸点14;
进一步地,扶手11上安装有开关12,用于控制电动推杆16的启停,基座1的底部安装有电池箱10,电池箱10内安装有蓄电池,用于电动推杆16的供电,通过开关12启动电动推杆16,此时电池箱10内部的蓄电池供给能源,使得电动推杆16带动防滑板17下移,通过防滑板17底部的防滑凸点14贴合地面,进而起到了较好的防滑作用,使得本装置可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3,该装置还包括有定位机构7,定位机构7包括卡座74和驱动组件,卡座74的数量至少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卡座74滑动设置在基座1的顶部,通过驱动组件调节两个相对设置的卡座74之间的距离,以便对托盘61进行定位;卡座7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四个或六个等,只需保证托盘61的两侧至少有一个卡座74即可,主要起到对托盘61的承托和定位作用;
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76、丝杠72、滑块73,基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71,丝杠72转动设置在滑槽71内,第二电机76安装在基座1的一侧,且第二电机76的输出轴与丝杠72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块7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块73分别螺纹套接在丝杠72的两端,卡座74安装在滑块73的顶部;
进一步地,丝杠72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通过第二电机76驱动丝杠72转动,使得丝杠72两端的滑块73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便调节两侧卡座74的间距;
进一步地,卡座74顶部靠近托盘61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75,导向槽75的俯视形状为等腰梯形,导向槽75的切面为弧形斜面;通过导向槽75的弧形斜面设计,可在两侧卡座74相互靠近时,辅助抵触托盘61上升,进而便于将托盘61安装到转轴4上,方便多个托盘61的堆叠码放;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期间,可通过将各个圆柱电芯插接到硅胶板642的放置槽644内部,由于放置槽644开口安装了橡胶圈645,可通过橡胶圈645的弹性形变,便于撑开硅胶板642顶部放置槽644的开口处,当电芯完全塞入后,可通过硅胶板642和橡胶圈645的本身复位弹力将其固定,能够将各个电芯隔开,并且硅胶板642本身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从而达到了绝缘、防水以及缓冲的保存效果,进而提高了防护能力,从而保证了电芯运送时的稳定性;
在使用期间,通过伸缩弹簧631和阻尼器632相配合,可辅助对托盘61顶部的框架板641进行缓冲,进而提高电芯转运的稳定性,当电芯存放完成后,将托盘61放置到基座1的顶部,启动第二电机76带动丝杠72驱动滑块73在滑槽71内滑动,使得两侧的卡座74相互靠近,卡座74通过导向槽75的斜面抵触托盘61的两端,即可辅助将托盘61向上抬起,转轴4的底端穿过硅胶板642和框架板641中部的通孔643,且转轴4底端的外螺纹5与托盘61中部的螺纹孔62相接触,通过第一电机3带动转轴4转动,即可通过转轴4带动托盘61持续上移,当托盘61上移到转轴4表面光滑的位置后,即可停止,此时将下一个满载的硅胶板642以及托盘61放置在两侧的卡座74之间,再次启动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76运行,即可实现多个托盘61的堆叠码放,并且当本装置满载后,卡座74可对最下层的托盘61底部进行支撑,从而配合阻尼器632、弹性件631以及硅胶板642起到高强的稳定性;
装载完毕后,通过扶手11推动该装置,基座1通过行走轮9在地面滚动,即可移动该装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使得本装置移动转运较为方便,同时稳定较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运机构和放置于转运机构上的存放机构(6);
存放机构(6)包括托盘(61)、存放组件(64)和缓冲组件(63),存放组件(64)通过缓冲组件(63)与托盘(61)连接;
存放组件(64)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放置槽(644),用于存放圆柱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存放组件(64)包括框架板(641)和硅胶板(642),框架板(641)通过缓冲组件(63)安装在托盘(61)内,硅胶板(642)安装在框架板(641)的顶部,放置槽(644)开设在硅胶板(64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组件(63)包括多个弹性件(631),多个弹性件(631)对称分布在框架板(641)的底部,且弹性件(63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框架板(641)的底面、托盘(61)的顶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组件(63)还包括有阻尼器(632),阻尼器(632)对称安装在框架板(641)的两侧底部,且阻尼器(632)位于弹性件(631)的外侧,阻尼器(632)与托盘(61)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运机构包括可移动的基座(1),基座(1)的顶部安装有支架(2),托盘(61)放置于基座(1)的顶部且位于支架(2)的下方,支架(2)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活动端延伸至支架(2)的下方,用于对下方的托盘(61)进行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和转轴(4),第一电机(3)安装在支架(2)的顶端中部,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并延伸至支架(2)的下方且与转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转轴(4)的底端开设有外螺纹(5),托盘(61)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62),转轴(4)通过外螺纹(5)与螺纹孔(62)的啮合,带动托盘(61)升降,托盘(61)通过螺纹孔(62)与转轴(4)的光滑表面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板(641)和硅胶板(642)的中部均开设有通孔(643),通孔(643)的轴线与螺纹孔(62)的轴线相互重合,且通孔(643)的内径不小于螺纹孔(62)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定位机构(7),定位机构(7)包括卡座(74)和驱动组件,卡座(74)的数量至少为一对且相对设置,卡座(74)滑动设置在基座(1)的顶部,通过驱动组件调节两个相对设置的卡座(74)之间的距离,以便对托盘(61)进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76)、丝杠(72)、滑块(73),基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71),丝杠(72)转动设置在滑槽(71)内,第二电机(76)安装在基座(1)的一侧,且第二电机(76)的输出轴与丝杠(72)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块(7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块(73)分别螺纹套接在丝杠(72)的两端,卡座(74)安装在滑块(73)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座(74)顶部靠近托盘(61)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75),导向槽(75)的俯视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导向槽(75)的切面为弧形斜面。
CN202321363219.9U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 Active CN220263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3219.9U CN220263530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3219.9U CN220263530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3530U true CN220263530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9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63219.9U Active CN220263530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3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43113B1 (ko) 2차전지셀 정렬지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2차전지셀 적층 시스템
CN220263530U (zh) 一种圆柱电芯转运装置
KR102043112B1 (ko) 2차전지셀 반전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2차전지셀 회전 시스템
CN112427868A (zh) 一种电池组组装用活动工装
CN219086025U (zh) 用于电池模组的电池自动换向、装填机构
CN113371049B (zh) 一种汽车组装用可适配不同尺寸轮毂的运输推车
JP7462981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の積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ーパック積載方法
CN214421681U (zh) 一种上料仓
CN211444063U (zh) 一种用于圆柱形锂电子自动化装托盘装置
CN208529070U (zh) 一种轮胎放置架
CN212664057U (zh) 电芯点胶循环装置
CN220786511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储能柜生产的重载托盘
CN219617002U (zh) 一种电池包焊接装置
CN221026104U (zh) 一种翻转装置及电池加工设备
CN113726109B (zh) 一种用于电机转子缠线设备
CN219751196U (zh) 上料设备
CN219193784U (zh) 一种码垛装置
CN211045624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分容柜点的托盘
CN220392204U (zh) 一种仓储物流用堆垛机
CN216872147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模组上柜装置
CN220456571U (zh) 一种储能电站电池包固定结构
CN220744615U (zh) 备料装置
CN219237958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运输保护机构
CN220021211U (zh) 一种锂电池合芯贴胶装置
CN215478203U (zh) 产品输出自动堆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