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2697U - 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2697U
CN220262697U CN202321277588.6U CN202321277588U CN220262697U CN 220262697 U CN220262697 U CN 220262697U CN 202321277588 U CN202321277588 U CN 202321277588U CN 220262697 U CN220262697 U CN 220262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pillar outer
lip
strip structure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775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静平
曹飞羽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775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2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2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2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该密封条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密封部,密封条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B柱外饰板,以使得B柱外饰板的相对两侧均连接有密封部,密封部具有一条或多条间隔布置的导流槽,以用于引导液体流动,连接部连接在两侧的密封部之间,连接部具有与各导流槽连通的至少一个排液口,能够使水沿导流槽流至排液口后流出,以防止因为水的淤积而导致水漏进乘员舱,进而能够优化乘员的驾乘体验。

Description

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B柱密封条结构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车门相配合具有防尘、密封防水以及降噪的功能,B柱密封条结构的密封面具有唇边,在具有无窗框车门的车辆中,无窗框车门的玻璃板压在密封条的唇边形成密封,以防止水进入乘员舱。
在相关技术中,水可能会在车门的玻璃板边缘与B柱密封条的结合处侵入B柱密封条,如果不能将水排出,可能会造成水的淤积。水可能漏进乘员舱,例如,在车门打开或车窗降下时,淤积的水易进入乘员舱,影响乘员的驾乘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该密封条结构具有导流槽以及排液口,能够使水沿导流槽自上而下流动并由排液口排出,防止因为水的淤积而导致水漏进乘员舱,提高乘员的驾乘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密封条结构所述密封条结构包括密封部和连接部,所述密封条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B柱的外饰板,以使得所述B柱外饰板的相对两侧均连接有所述密封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两侧的所述密封部之间,所述密封部具有一条或多条间隔布置的导流槽,以用于引导液体流动,所述连接部具有与各所述导流槽连通的至少一个排液口。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所述导流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唇边和所述第二唇边之间,所述第二唇边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连接部且围绕所述连接部的部分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唇边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排液槽,所述排液口连通于所述排液槽。
可选地,两侧所述密封部的所述第二唇边之间具有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上的间隙,所述间隙形成开口向下的所述排液口。
可选地,所述排液槽包括自所述导流槽朝向所述排液口倾斜向下延伸的排液段。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包括间隔布置的至少两条唇边,每相邻两条所述唇边之间形成所述导流槽。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的顶端且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具有接角部,所述接角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扩展槽,所述扩展槽位于所述导流槽的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所述导流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唇边和所述第二唇边之间,所述接角部具有自所述第二唇边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唇边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三唇边,所述第三唇边与所述第二唇边之间形成所述扩展槽,所述第二唇边具有连通所述扩展槽和所述导流槽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密封条结构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于所述B柱外饰板。
可选地,两侧所述密封部和所述连接部构造为一体。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B柱外饰板组件,包括B柱外饰板和如上所述的密封条结构,所述密封条结构通过卡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B柱外饰板。
可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密封部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密封部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连接于所述B柱外饰板。
可选地,所述B柱外饰板具有沿所述B柱外饰板的侧边缘延伸且开口朝向所述密封部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卡接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槽内且包括卡钩,所述第一插槽具有与所述卡钩卡接配合的卡槽。
可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卡接部,所述B柱外饰板包括相连接的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延伸至所述外板的底端之下的板体部分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内板上具有卡孔,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贯穿所述卡孔且止挡于所述卡孔边缘的卡头。
本公开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B柱外饰板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密封条结构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B柱外饰板,以使得B柱外饰板的相对两侧均连接有密封部,密封部具有一条或多条间隔布置的导流槽,以用于引导液体流动,连接部连接在两侧的密封部之间且具有与各导流槽连通的至少一个排液口,能够使液体沿导流槽流动至相应的排液口流出,防止因为例如水等液体的淤积而导致水漏进乘员舱,由此能够优化乘员的驾乘体验。此外,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两侧的密封部之间,可以利用两侧的密封部之间的空间,例如B柱外饰板所在的空间进行排水,以防止水进入乘员舱内。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在车门关闭状态下,车辆B柱及其周边部分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E-E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F-F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密封条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密封条结构安装在B柱外饰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位置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5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5中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5中D-D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密封条结构以及B柱外饰板设置在B柱上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密封部;11-导流槽;12-第一唇边;13-第二唇边;14-接角部;141-扩展槽;142-第三唇边;15-第一卡接部;151-卡钩;16-卡头;20-连接部;21-排液槽;211-排液段;30-排液口;40-B柱外饰板;41-外板;42-内板;421-第一插槽;50-通孔;60-车顶;70-侧围板;71-侧围板B柱湿区;80-前门玻璃板;90-后门玻璃板;100-车前门;200-车后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上、下、前、后”指的是车辆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所定义的上、下、前、后,具体可以参照图1所示;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在车辆中,无窗框车门与密封条相配合具有防尘、密封防水以及降噪的功能,密封条的密封面上具有唇边,无窗框车门的玻璃板压在密封条的唇边形成密封,以防止水进入乘员舱。如图1和图10所示,B柱的侧围板70上设置有B柱外饰板40,B柱外饰板40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密封条,在无窗框车门关闭的状态下,车前门100的前门玻璃板80与B柱外饰板40前侧的密封条以及车顶60的密封条相配合形成密封,以防止水进入乘员舱。车后门200的后门玻璃板90与B柱外饰板40后侧的密封条以及车顶60的密封条相配合形成密封,以防止水进入乘员舱。但是,水可能会在车门的玻璃板边缘与B柱密封条的结合处侵入B柱密封条,如果不能将水排出,可能会造成水的淤积。水可能漏进乘员舱,例如,在车门打开或车窗降下时,淤积的水易进入乘员舱,影响乘员的驾乘体验。
基于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密封条结构,参考图1至图10所示,该密封条结构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B柱外饰板40,密封条结构包括密封部10和连接部20。
可在B柱外饰板40的相对两侧分别安装密封部10,密封部10具有一条或多条间隔布置的导流槽11,以用于引导液体流动;连接部20连接在两侧的密封部10之间,连接部20具有与各导流槽11连通的至少一个排液口30。
由此,通过导流槽11和排液口30的布置方式,能够使液体(例如雨水、清洁用水或清洗液等)沿导流槽11流动至相应的排液口30流出,防止因为例如水等液体的淤积而导致水漏进乘员舱,由此能够优化乘员的驾乘体验。
此外,通过连接部20连接在两侧的密封部10之间,可以利用两侧的密封部10之间的空间,例如B柱外饰板40所在的空间进行排水,以防止水进入乘员舱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5所示,密封部1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两个密封部10可分别设于B柱外饰板40前后相对的两侧,每个密封部10均具有一条导流槽11,各导流槽11均连通于设于连接部20的且与每条导流槽11相对应的排液口30,以使液体能够在各导流槽11的引导下自上而下流动,并由相应的排液口30排出,以防止水淤积在密封部10而导致水漏进乘员舱。
此外,可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在每个密封部10设置一条或多条导流槽11,当在单个密封部10设置多条导流槽11时,多条导流槽11沿密封部10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各导流槽11均与排液口30连通,能够在水量较大时增大排水效率。多条导流槽1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形成,例如,密封部10可以包括间隔布置的至少两条唇边,每相邻两条唇边之间形成导流槽11,由此,利用多条唇边与车门玻璃板的内表面贴合以增强密封性能的同时,还能够将进入导流槽11内的液体排出。
本公开以每个密封部10设置有一条导流槽11为例进行描述,例如,参考图2至图10所示,密封部10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唇边12和第二唇边13,导流槽11形成在第一唇边12和第二唇边13之间。其中,密封部10可以向上延伸且抵接于车顶60边缘处的密封条,密封部10的第一唇边12和第二唇边13也抵接于车顶60边缘的密封条,以将导流槽11处于车顶60的密封条处的开口封挡,防止水从导流槽11位于车顶60处的开口灌入而增加导流槽11的导水压力。
参考图2和图3所示,车门关闭时,车门玻璃板的边缘能够抵接在第一唇边12,玻璃板与密封部10之间形成密封,能够防止水由密封部10进入车内。此外,密封部10的第二唇边13还可抵接于车门玻璃板的内表面,其与第一唇边12相结合能够将导流槽11的槽口密封,以使导流槽11构造为封闭的导流槽11,防止导流槽11中的水溢出。
具体地,在前车门关闭时,前门玻璃板80的边缘抵接在B柱外饰板40前侧密封部10的第一唇边12上,前门玻璃板80与B柱外饰板40前侧的密封部10之间形成密封,能够防止水由密封部10进入车内。此外,前门玻璃板80内表面抵接于第二唇边13,其与第一唇边12相结合能够将B柱外饰板40前侧密封部10的导流槽11的槽口密封,防止B柱外饰板40前侧密封部10的导流槽11中的水溢出。在后车门关闭时,后门玻璃板90的边缘抵接在B柱外饰板40后侧密封部10的第一唇边12上,后门玻璃板90与B柱外饰板40后侧的密封部10之间形成密封,能够防止水由密封部10进入车内。此外,后门玻璃板90内表面抵接于第二唇边13,其与第一唇边12相结合能够将B柱外饰板40后侧密封部10的导流槽11的槽口密封,防止B柱外饰板40后侧密封部10的导流槽11中的水溢出。
此外,在洗车过程中或者在下雨天时,在外界的液体自第一唇边12与车门玻璃板的贴合处渗入导流槽11后,能够在第二唇边13的密封作用下,防止液体进一步流入车内空间,并且能够使得液体沿导流槽11流动,以及时从排液口30排出。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所示,第二唇边13的底端延伸至连接部20且围绕连接部20的部分边缘延伸,第二唇边13与连接部20之间形成与导流槽11连通的排液槽21,排液口30连通于排液槽21。由此,在第二唇边13与连接部20之间形成排液槽21,能够实现车门玻璃板与车门主体之间的密封过渡,即,在利用第二唇边13引导液体流向排液口30的同时,能够进一步防止液体流入乘员舱内。
排液口30也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参考图4和图8所示,两侧密封部10的第二唇边13之间具有形成在连接部20上的间隙,间隙形成开口向下的排液口30。由此,可以利用两侧第二唇边13之间的间隙或断口形成排液口30。此外,排液口30可以位于连接部20的下侧边缘处,以方便水的排出。
排液口3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置,例如,排液口30的宽度可以为10~12mm,高度可以为10mm~15mm。
另外,排液口30可以位于B柱装饰板的大致中线上,排液口30的朝向下方的开口可以直通侧围板B柱湿区71。图10通过多个箭头示例性地示出了液体的其中一种流动路径,例如,由上至下的水流由导流槽11导引流向下部排液口30,经排液口30流出至侧围板B柱湿区71并排出车外。其中,侧围板B柱湿区71一般只有门线束插接头,此插接头一般都具备强大的防水性能,除此之外无其它电器元件,所以不会对车辆其它电器元件造成影响。
此外,在车门的关闭状态下,可以通过车门将排液口30遮挡,打开车门之后可见。由此,排液口30的位置可以低于车门外水切,以使得车门关闭后,车门外水切不影响排液口30的排水功能。
继续参考图5所示,排液槽21包括自导流槽11朝向排液口30倾斜向下延伸的排液段211。
在该实施方式中,排液段211可向B柱外饰板40的中线方向倾斜,以将液体引导至位于B柱外饰板40的大致中线位置的排液口30处排出,以防止排液口30靠近B柱边缘而产生水泄露进乘员舱的风险。
参考图1、图4以及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部10的顶端且背离连接部20的一侧具有接角部14,接角部14上设置有与导流槽11连通的扩展槽141,扩展槽141位于导流槽11的背离连接部20的一侧。扩展槽141的设置能够增加车窗边角处的防护区域。
以密封部10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唇边12和第二唇边13为例,参考图4和图7所示,接角部14具有自第二唇边13朝向远离第一唇边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三唇边142,第三唇边142与第二唇边13之间形成扩展槽141,第二唇边13具有连通扩展槽141和导流槽11的通孔50。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唇边142沿远离第一唇边12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可抵接于车顶60边缘的密封条,第三唇边142与车顶60边缘的密封条形成密封,在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接角部14的第三唇边142抵接在车窗玻璃板的内表面形成密封,能够防止扩展槽141中的水溢出到乘员舱内。
参考图2、图3以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条结构包括卡接部,卡接部用于卡接于B柱外饰板40,能够使密封条固定在B柱外饰板40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侧的密封部10和连接部20构造为一体。
例如,可先将连接部20以及两侧的密封部10各自成型,然后经过二次注塑将连接部20和两侧的密封部10形成一个整体。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B柱外饰板组件,参考图1、图5和图10所示,该B柱外饰板组件包括B柱外饰板40和如上的密封条结构,密封条结构通过卡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B柱外饰板40。其中,该B柱外饰板组件具有上述密封条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2、图3以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接部包括连接于密封部10的第一卡接部15,密封部10通过第一卡接部15连接于B柱外饰板40,以增强密封部10和B柱外饰板4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B柱外饰板40具有沿B柱外饰板40的侧边缘延伸且开口朝向密封部10的第一插槽421,第一卡接部15延伸至第一插槽421内且包括卡钩151,第一插槽421具有与卡钩151卡接配合的卡槽,以使密封部10固定于B柱外饰板40。由此,密封部通过第一卡接部15和和第一插槽421的配合连接于B柱外饰板40的侧边缘,能够进一步增强密封部10和B柱外饰板40的侧边缘之间的各位置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B柱外饰板40包括外板41和内板42,其中,内板42固定在侧围板70上,外板41固定在内板42的背离侧围板70的一侧。
参考图2、图3以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421形成在内板42的侧边上,卡钩151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卡槽与卡钩151对应设置,卡钩151的端部抵接在卡槽的内槽壁,能够使密封部10与B柱外饰板40固定的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接部包括连接于连接部20的第二卡接部,内板42延伸至外板41的底端之下的板体部分与连接部20通过第二卡接部连接。由此,通过连接部20与内板42的连接,可以进一步增强密封条结构与B柱外饰板40的连接强度。
参考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板42上具有卡孔,第二卡接部包括贯穿卡孔且止挡于卡孔边缘的卡头16,卡头16穿过卡孔且卡接在卡孔的边缘,能够使密封条结构的连接部20卡接在B柱外饰板40的内板42。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B柱外饰板组件,且具有上述B柱外饰板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密封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结构包括密封部和连接部,所述密封条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B柱外饰板,以使得所述B柱外饰板的相对两侧均连接有所述密封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两侧的所述密封部之间,所述密封部具有一条或多条间隔布置的导流槽,以用于引导液体流动,所述连接部具有与各所述导流槽连通的至少一个排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所述导流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唇边和所述第二唇边之间,所述第二唇边的底端延伸至所述连接部且围绕所述连接部的部分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唇边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排液槽,所述排液口连通于所述排液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密封部的所述第二唇边之间具有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上的间隙,所述间隙形成开口向下的所述排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槽包括自所述导流槽朝向所述排液口倾斜向下延伸的排液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间隔布置的至少两条唇边,每相邻两条所述唇边之间形成所述导流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的顶端且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具有接角部,所述接角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扩展槽,所述扩展槽位于所述导流槽的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唇边和第二唇边,所述导流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唇边和所述第二唇边之间,所述接角部具有自所述第二唇边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唇边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三唇边,所述第三唇边与所述第二唇边之间形成所述扩展槽,所述第二唇边具有连通所述扩展槽和所述导流槽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结构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于所述B柱外饰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密封部和所述连接部构造为一体。
10.一种B柱外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B柱外饰板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条结构,所述密封条结构通过卡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B柱外饰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B柱外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密封部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密封部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连接于所述B柱外饰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B柱外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外饰板具有沿所述B柱外饰板的侧边缘延伸且开口朝向所述密封部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卡接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槽内且包括卡钩,所述第一插槽具有与所述卡钩卡接配合的卡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B柱外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卡接部,所述B柱外饰板包括相连接的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延伸至所述外板的底端之下的板体部分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B柱外饰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上具有卡孔,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贯穿所述卡孔且止挡于所述卡孔边缘的卡头。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B柱外饰板组件。
CN202321277588.6U 2023-05-23 2023-05-23 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20262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7588.6U CN220262697U (zh) 2023-05-23 2023-05-23 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77588.6U CN220262697U (zh) 2023-05-23 2023-05-23 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2697U true CN220262697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1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77588.6U Active CN220262697U (zh) 2023-05-23 2023-05-23 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2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018032A1 (ja) 車体構造
CN220262697U (zh) 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
KR100889248B1 (ko) 자동차용 백 도어의 시일 구조
CN113183733A (zh) 玻璃滑槽的角部构造
JP5337444B2 (ja) 車両の排水構造
JP3900167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窓
JP5800560B2 (ja) ドア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排水構造
CN116568540B (zh) 用于将机动车辆的风挡连接至前围增压盖的异形条带
CN218906887U (zh) 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
JP2016141274A (ja) 非固定式ルーフのシール構造
CN112389173B (zh) 一种汽车背门流水结构
CN113415344A (zh) 一种背门槛流水结构及车辆
CN212332560U (zh) 车辆尾门排水结构及车辆
CN220842156U (zh) 天幕排水结构及车辆
CN215921843U (zh) 一种车顶天窗排水系统
CN214240790U (zh) 一种轨道客车车门塑料总装滑槽
JP4058388B2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JP5003966B2 (ja) 可動ルーフパネルの排水構造
CN213035761U (zh) 一种用于车门的流水槽饰板结构
CN217227272U (zh) 一种汽车天窗用密封条结构
JP3704004B2 (ja) ドア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CN217835321U (zh) 无框车门密封结构及汽车
CN117565646A (zh) 密封结构及车辆
JP2560038Y2 (ja) サンルーフ車のルーフ構造及び車両のルーフモール取付構造
JPH08258571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端末排水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