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6887U - 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 - Google Patents

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6887U
CN218906887U CN202223467121.6U CN202223467121U CN218906887U CN 218906887 U CN218906887 U CN 218906887U CN 202223467121 U CN202223467121 U CN 202223467121U CN 218906887 U CN218906887 U CN 218906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water guide
water
convertible
guid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71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71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6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6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6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条,该密封条具有顶部密封部分、拐角密封部分和门框密封部分。顶部密封部分用于密封顶棚前部与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且顶部密封部分具有沿整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槽。拐角密封部分内部具有第一导水通道,且该第一导水通道与第一导水槽连通。而门框密封部分内部具有第二导水通道,以及与第二导水通道连通的排水口,该第二导水通道与第一导水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能够将由顶棚前部与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导水槽内的水,通过第一导水通道和第二导水通道后,经由排水口排出,能够防止水进入驾驶室内,提升敞篷车的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敞篷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该密封结构的敞篷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市场上不仅有传统的汽车,也具有敞篷汽车,并且敞篷汽车主要有电动软顶、电动硬顶、手动软顶、手动硬顶一体式及手动硬顶分体式多种类型。其中,手动硬顶分体式敞篷汽车的性价比最高,但与普通汽车顶棚不同的是,敞篷车不仅汽车车门需要用密封条进行密封,还因其顶棚与前横梁板不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会存在间隙,也需要密封条进行密封。现有敞篷汽车的密封形式主要是将水阻挡在车体外部,若密封不良或进入缝隙内的水过多时,会存在将水引入到驾驶室内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以提高敞篷汽车的密封性能,防止水进入驾驶室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具有顶部密封部分、拐角密封部分和门框密封部分;
所述顶部密封部分用于密封顶棚前部与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且所述顶部密封部分具有沿整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槽;
所述拐角密封部分内部具有第一导水通道,所述第一导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导水槽连通;
所述门框密封部分内部具有第二导水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二导水通道连通的排水口,且所述第二导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导水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拐角密封部分具有第二导水槽,所述第二导水槽与所述第一导水槽连通;
所述第二导水槽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水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导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导水槽与所述第一导水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口为沿所述第二导水槽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口,在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两侧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水槽中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面向整车前方布置,并与所述第一导水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门框密封部分具有第三密封泡管,所述第二导水通道由所述第三密封泡管形成,所述排水口设于所述第三密封泡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密封部分具有沿整车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密封泡管和第二密封泡管,所述第一导水槽由所述第一密封泡管和所述第二密封泡管围构形成;
所述第一密封泡管与所述车身钣金抵接,所述第二密封泡管能够与所述顶棚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泡管具有外凸的搭接部分和止水唇边;
所述搭接部分搭接在所述车身钣金上,所述止水唇边位于所述搭接部分下方,并抵接在所述车身钣金上,而在所述第一密封泡管和所述车身钣金之间围构形成沿整车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三导水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泡管具有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能够与关闭后的所述顶棚的上顶板抵接,所述第二突出部分能够抵接在所述顶棚的内饰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钣金具有向上延伸的卡接部分,所述顶部密封部分具有卡接槽,所述顶部密封部分通过所述卡接槽卡接在所述卡接部分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通过在拐角密封部分设置与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通道连通的第一导水通道,并在门框密封部分设置与第二导水通道连通的排水口,由此能够将由顶棚前部与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导水槽内的水,通过第一导水通道和第二导水通道后,经由排水口排出,能够防止水进入驾驶室内,提升敞篷车的密封性能。
另外,通过在拐角密封部分设置第二导水槽,可便于第一导水通道与第一导水槽连通。将第一进水口设为矩形口,可增大向第一导水通道内的进水流量,防止水在第一导水槽内积聚,而设置加强筋,可削弱因第一进水口的设置对拐角密封部分结构强度的影响。
其次,通过在第二导水槽中设置面向整车前方布置的第二进水口,可使由整车前方进来的水及时流入第一导水通道内。通过使门框密封部分具有第三密封泡管,便于构造第二导水通道。通过在顶部密封部分设置与车身钣金抵接的第一密封泡管,以及与能够与内饰板抵接的第二密封泡管,能够提高顶部密封部分与车身钣金和内饰板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雨水进入驾驶室内。
此外,通过在第一密封泡管和车身钣金之间围构形成第三导水通道,可将由第一密封泡管和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渗入的水经由第三导水通道排出。在第二密封泡管上设置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有利于第二密封泡管与顶棚和内饰板紧密抵接。通过在车身钣金上设置卡接部分,便于顶部密封部分在车身钣金上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敞篷汽车,所述敞篷汽车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敞篷汽车,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可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水进入驾驶室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在又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顶部密封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部密封部分;2、拐角密封部分;3、门框密封部分;4、车身钣金;5、顶棚;K、第三导水通道;
101、第一密封泡管;1011、搭接部分;1012、止水唇边;102、第二密封泡管;1021、第一突出部分;1022、第二突出部分;103、第一导水槽;104、卡接槽;105、第一卡接唇边;
201、第二导水槽;202、第一进水口;203、加强筋;204、第二进水口;
301、第三密封泡管;3011、第二导水通道;302、密封唇边;303、安装槽;304、排水口;
401、卡接部分;
501、上顶板;502、内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汽车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其中,汽车的高度方向也即汽车的上下方向(Z向),汽车的长度方向也即汽车的前后方向(X向),汽车的宽度方向也即汽车的左右方向(Y向)。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条,该密封条具有顶部密封部分1、拐角密封部分2和门框密封部分3。
其中,顶部密封部分1用于密封顶棚5前部与车身钣金4之间的间隙,且顶部密封部分1具有沿整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槽103。拐角密封部分2内部具有第一导水通道,且该第一导水通道与第一导水槽103连通。而门框密封部分3内部具有第二导水通道3011,以及与第二导水通道3011连通的排水口304,且第二导水通道3011与第一导水通道连通。
本实施例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通过在拐角密封部分2设置与第一导水槽103和第二导水通道3011连通的第一导水通道,并在门框密封部分3设置与第二导水通道3011连通的排水口304。由此能够将由顶棚5前部与车身钣金4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导水槽103内的水,通过第一导水通道和第二导水通道3011后,经由排水口304排出,能够防止水进入驾驶室内,提升敞篷车的密封性能。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参照图1至图6中所示,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顶部密封部分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拐角密封部分2和门框密封部分3。本实施例以右端的拐角密封部分2和门框密封部分3为例进行说明,并且,车身钣金4具体可为前风挡上横梁,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其他部件。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如图6中所示,顶棚5一般包括上顶板501和内饰板502,且上顶板501用于封堵驾驶舱顶部的开口,内饰板502用于遮挡顶部密封部分1,以防止顶部密封部分1外露在驾驶室内。其中,顶棚5的具体结构参照现有技术即可。本实施例中,为安装顶部密封部分1,车身钣金4具有向上延伸的卡接部分401,顶部密封部分1具体卡接在该卡接部分401上。
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以下结合图6中所示,先对顶部密封部分1的结构进行说明。结合图1、图6和图7中所示,顶部密封部分1沿整车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具有沿整车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密封泡管101和第二密封泡管102,前述第一导水槽103即由第一密封泡管101和第二密封泡管102围构形成。其中,第一密封泡管101与车身钣金4抵接,第二密封泡管102能够与上顶板501和内饰板502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继续参照图6和图7中所示,第一密封泡管101具有搭接部分1011和止水唇边1012,且搭接部分1011搭接在车身钣金4上。止水唇边1012位于搭接部分1011下方,并抵接在车身钣金4上,而在第一密封泡管101和车身钣金4之间围构形成沿整车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三导水通道K。如此设置,通过将搭接部分1011搭接在车身钣金4上,可在顶部密封部分1与车身钣金4之间形成第一道密封,能够将水有效阻挡在车外。
如图6中所示,通过使止水唇边1012抵接在车身钣金4上,能够在顶部密封部分1与车身钣金4之间形成第二道密封,可将少量渗入第三导水通道K内的水阻挡在上部。而且,进入第三导水通道K内的水受与密封条抵接的车身部件的挤压,能够进入第二导水槽201内,再经由第一进水口202进入第一导水通道内,最后通过排水口304排出,能够防止水进入驾驶室内。另外,继续结合图6和图7中所示,第二密封泡管102具有第一突出部分1021和第二突出部分1022,第一突出部分1021能够与关闭后的顶棚5的上顶板501抵接,而第二突出部分1022能够抵接在内饰板502上。这样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水经由顶部密封部分1与上顶板501及内饰板502之间的间隙进入驾驶室内。
此外,为便于顶部密封部分1的安装,结合图6和图7中所示,顶部密封部分1具有开口朝下的卡接槽104,顶部密封部分1通过该卡接槽104卡接在上述卡接部分401上。并且,为提高卡接牢固性,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在卡接槽104内设有抵接在卡接部分401上的第一卡接唇边105,且该第一卡接唇边105向卡接槽104底部倾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卡接槽104的两侧侧壁上均设有第一卡接唇边105,当然,仅在卡接槽104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卡接唇边105也是可以的。
具体实施时,车身钣金4与上顶板501之间的Z向间隙可设为3mm-4mm,并将上顶板501压紧第一密封泡管101后,搭接部分1011与车身钣金4的干涉量L1设在0.35mm-0.65mm之间,以能够有效将水阻挡在车外。另外,上顶板501与第一密封泡管101的干涉量L2可设为3.5mm,干涉宽度L3不小于9mm。而上顶板501压紧后对第二密封泡管102的压缩量L4可设为3.5mm-4mm之间,干涉长度L5可设为10mm-14mm之间。此外,可将第一导水槽103的深度H设为12mm-15mm之间,宽度设为6mm-8mm之间,以能够将大量的水及时导入第二导水槽201内,防止大量的水在顶部密封部分1积聚而形成较大压力渗入车内。
其中,拐角密封部分2作为顶部密封部分1与门框密封部分3的过渡部分,为便于第一导水槽103与其内部第一导水通道的连通,如图5中所示,拐角密封部分2具有第二导水槽201,该第二导水槽201与第一导水槽103连通。并且,第二导水槽201位于第一导水通道的顶部,在第二导水槽201中设有与第一导水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202,第一导水通道即通过第二导水槽201与第一导水槽103连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进水口202为沿第二导水槽20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口,在第一进水口202的两侧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强筋203。通过将第一进水口202设为矩形口,可增大向第一导水通道内的进水流量,防止水在第一导水槽103内积聚。而设置加强筋203,可削弱因第一进水口202的设置对拐角密封部分2结构强度的影响。
其中,加强筋203的一端与拐角密封部分2一体相连,另一端可通过胶水与拐角密封部分2粘接相连,以提高此位置的强度。该加强筋203的数量基于使用需求设计即可。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进水口202除了设为矩形口,设为圆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也是可行的。具体实施时,第一进水口202的长度可设为30mm以上,宽度设为3mm以上,以防止水在第一导水槽103内积聚。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仍由图5中所示,第二导水槽201中设有第二进水口204,该第二进水口204面向整车前方布置,并与第一导水通道连通。通过在第二导水槽201中,设置面向整车前方布置的第二进水口204,可使由整车前方进来的水,及时流入第一导水通道内。而且,为能够使水及时进入第一导水通道内,本实施例的第二进水口204为多个,例如为图5中所示的,第二进水口204为沿第二导水槽201的深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另外,第二进水口204的形状不限于图5中所示的圆形,设为长条孔等其他形状均是可行的。
本实施例的门框密封部分3的结构参照图8中所示,其具有第三密封泡管301,同时还具有安装部和密封唇边302,且第三密封泡管301和密封唇边302分别设于安装部两侧。其中,安装部用于将门框密封部分3安装在车身构件上,第二导水通道30111由第三密封泡管301自身内部的中空部位形成,排水口304设于第三密封泡管301上。安装部具体为安装槽303,其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卡接唇边,门框密封部分3即通过第二卡接唇边卡接在车身钣金4上。另外,如图8中所示,在安装部与第三密封泡管301之间也形成有凹槽,部分水也能够通过该凹槽排出到门槛排水孔处,而排出车外。
并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中所示,排水口304为沿第三密封泡管30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孔,以使其具有较大的排水流量,便于将第二导水通道30111内的水及时排出。另外,排水口304进一步地设为间隔布置的多个,例如为图9中所示的两个。具体实施时,可将排水口304的宽度设为3mm-4mm,长度设为12mm-14mm。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排水口304除了设为长条孔,设为圆孔、矩形孔等其他形状也是可行的。
本实施例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顶部密封结构,能够将大部分水阻挡在车外,即使有少量水进入第一导水槽103内,也能够通过第一进水口202进入第一导水通道和第二导水通道30111后,经由排水口304排出到门槛处的排水孔处,而排出车外。同时,车顶部分X向过来的水,一部分能够通过门框密封部分3与车身之间的间隙流出车外,另一部分能够通过第二进水口204进入第一导水通道内,再经由排水口304排出。由此,能够有效防止水进入车内,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敞篷汽车,该敞篷汽车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
本实施例的敞篷汽车,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可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水进入驾驶室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具有顶部密封部分(1)、拐角密封部分(2)和门框密封部分(3);
所述顶部密封部分(1)用于密封顶棚(5)前部与车身钣金(4)之间的间隙,且所述顶部密封部分(1)具有沿整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槽(103);
所述拐角密封部分(2)内部具有第一导水通道,所述第一导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导水槽(103)连通;
所述门框密封部分(3)内部具有第二导水通道(3011),以及与所述第二导水通道(3011)连通的排水口(304),且所述第二导水通道(3011)与所述第一导水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拐角密封部分(2)具有第二导水槽(201),所述第二导水槽(201)与所述第一导水槽(103)连通;
所述第二导水槽(201)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水通道连通的第一进水口(202),所述第一导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导水槽(201)与所述第一导水槽(10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水口(202)为沿所述第二导水槽(20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矩形口,在所述第一进水口(202)的两侧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强筋(20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水槽(201)中设有第二进水口(204),所述第二进水口(204)面向整车前方布置,并与所述第一导水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框密封部分(3)具有第三密封泡管(301),所述第二导水通道(3011)由所述第三密封泡管(301)形成,所述排水口(304)设于所述第三密封泡管(30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密封部分(1)具有沿整车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密封泡管(101)和第二密封泡管(102),所述第一导水槽(103)由所述第一密封泡管(101)和所述第二密封泡管(102)围构形成;
所述第一密封泡管(101)与所述车身钣金(4)抵接,所述第二密封泡管(102)能够与所述顶棚(5)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泡管(101)具有外凸的搭接部分(1011)和止水唇边(1012);
所述搭接部分(1011)搭接在所述车身钣金(4)上,所述止水唇边(1012)位于所述搭接部分(1011)下方,并抵接在所述车身钣金(4)上,而在所述第一密封泡管(101)和所述车身钣金(4)之间围构形成沿整车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三导水通道(K)。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泡管(102)具有第一突出部分(1021)和第二突出部分(1022),所述第一突出部分(1021)能够与关闭后的所述顶棚(5)的上顶板(501)抵接,所述第二突出部分(1022)能够抵接在所述顶棚(5)的内饰板(502)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钣金(4)具有向上延伸的卡接部分(401),所述顶部密封部分(1)具有卡接槽(104),所述顶部密封部分(1)通过所述卡接槽(104)卡接在所述卡接部分(401)上。
10.一种敞篷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敞篷汽车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
CN202223467121.6U 2022-12-23 2022-12-23 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 Active CN218906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7121.6U CN218906887U (zh) 2022-12-23 2022-12-23 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7121.6U CN218906887U (zh) 2022-12-23 2022-12-23 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6887U true CN21890688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7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7121.6U Active CN218906887U (zh) 2022-12-23 2022-12-23 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6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92405A (en) Sealing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vehicle side doors
US4494790A (en) Rain gutter arrangement for automotive vehicle
JP2012131396A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排水構造
US4728145A (en) Car with drip channel and related drip channel cover trim
CN218906887U (zh) 敞篷车前部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
JP5337444B2 (ja) 車両の排水構造
JP3900167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窓
CN220262697U (zh) 密封条结构、b柱外饰板组件及车辆
CN217835321U (zh) 无框车门密封结构及汽车
CN217892482U (zh) 敞篷车车顶密封结构及敞篷汽车
CN220842156U (zh) 天幕排水结构及车辆
CN217227272U (zh) 一种汽车天窗用密封条结构
JP5077763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4706549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車両のオープニングトリム構造
CN218858126U (zh) 汽车车门及汽车
CN218400171U (zh) 敞篷车顶棚密封结构及敞篷车
CN219055947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角窗及具有其的车辆
JP2006327564A (ja) 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の排水構造。
JP3249199B2 (ja) オープンカーのシール構造
JP2560038Y2 (ja) サンルーフ車のルーフ構造及び車両のルーフモール取付構造
JP3014569B2 (ja) 着脱式ルーフを備えた自動車の雨水誘導構造
JP3251181B2 (ja) オープンカーのシール構造
CN210970622U (zh) 用于车辆天窗排水系统的导水结构及车辆天窗排水系统
JPH10119585A (ja) オープンカーの排水構造
KR930005092Y1 (ko) 차량의 배수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