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0485U -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0485U
CN220220485U CN202322034312.1U CN202322034312U CN220220485U CN 220220485 U CN220220485 U CN 220220485U CN 202322034312 U CN202322034312 U CN 202322034312U CN 220220485 U CN220220485 U CN 220220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evice
axis
roller
seat body
supporting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43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豪
刘馨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43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0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0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0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汽车,其包括座椅本体;支撑台,位于座椅本体的下方,并支撑座椅本体;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支撑台内,并与座椅本体连接,以驱动座椅本体升降;X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台沿X轴往复移动;Y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台沿Y轴往复移动;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分别沿Y向和X向呈十字交叉分布,并均与支撑台滑动连接;加速度检测仪,用于装配至汽车内、并获取汽车的加速度信号;控制装置,分别与升降驱动装置、X轴驱动装置、Y轴驱动装置和加速度检测仪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加速度信号,向对应的驱动装置发送启停信号,以抵消汽车行驶状态改变时产生的加速度,对座椅本体进行反向调节缓冲,降低晕车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强势崛起,智能座舱作为智能汽车的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第二个家,因此车内乘客的乘坐、使用体验显得尤为重要。人体大脑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和本身感受系统来感受和控制平衡,坐车时不能准确及时感知车辆行进的方向,导致前庭来不及适应这种方向的改变;尤其当汽车的行驶状态改变,如从平稳行驶转变为颠簸或者突然加速或减速时,乘客无法适应这种改变,导致引发晕动症,继而产生恶心、呕吐、脸色发白等症状。而随着智能座舱影音、娱乐、休息等各方面功能的日益完善,人们停留在车内的时间大幅增加,长期停留在狭小、密闭空间无疑会进一步提高晕车的频率、加重晕车的症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汽车行驶状态改变时导致乘客晕车的技术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其包括座椅本体,其还包括:
支撑台,位于座椅本体的下方,并支撑座椅本体;
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支撑台内,并与座椅本体连接,以驱动座椅本体升降;
X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台沿X轴往复移动;
Y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台沿Y轴往复移动;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分别沿Y向和X向呈十字交叉分布,并均与支撑台滑动连接;
加速度检测仪,用于装配至汽车内、并获取汽车的加速度信号;
控制装置,分别与升降驱动装置、X轴驱动装置、Y轴驱动装置和加速度检测仪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加速度信号,向对应的驱动装置发送启停信号。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当汽车行驶状态改变(即汽车行驶的加速度产生大范围波动)时,加速度检测仪可以获取汽车的加速度信号,并将加速度信号传送至控制装置;加速度信号中包含了加速度方向;当控制装置获取加速度信号后,即可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方向对应的驱动装置发送启动信号,以带动支撑台沿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于座椅本体是通过支撑台支撑,因此,当支撑台移动时即可带动座椅本体沿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抵消汽车行驶状态改变时产生的加速度,采用主动的形式对座椅本体进行了反向调节缓冲,达到提升乘客乘车舒适性、降低晕车概率的目的。
进一步,汽车座椅结构还包括:
至少一个伸缩护栏,位于升降驱动装置的外围;
伸缩护栏沿伸缩方向的一端与支撑台连接,另一端与座椅本体的底部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座椅本体除了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与支撑台连接之外,还在支撑台与座椅本体之间增设了伸缩护栏,从而通过伸缩护栏对座椅本体进行支撑,使得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座椅本体升降时,伸缩护栏能够对应产生伸缩、并对座椅本体进行支撑防护,进一步提升座椅本体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达到提升乘客乘车舒适性、降低晕车概率的目的。
进一步,升降驱动装置包括液压式升降机。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液压式升降机通过液压油的压力传动从而实现升降的功能,并具有剪叉机械结构,使得升降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座椅本体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汽车座椅结构还包括:
XY向轨道,沿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的外围环绕布置,并成闭环结构;X轴
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均与XY向轨道卡合,并可沿XY向轨道移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XY向轨道可以分别对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X轴驱动装置驱动支撑台沿X轴移动、Y轴驱动装置驱动支撑台沿Y轴移动时更加平稳,从而使座椅本体的反向调节运动更加稳定,进一步提升乘客乘车舒适性、降低晕车概率。
进一步,XY向轨道的内侧沿X向和Y向均设置有齿条单元,齿条单元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两个齿条;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齿条之间,并与两个齿条相啮合。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XY向轨道与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之间均采用齿条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有效避免XY向轨道与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之间产生打滑等不稳定现象,从而增强XY向轨道与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之间卡合的稳定性。
进一步,X轴驱动装置包括:
X轴移动滚轴,部分位于支撑台内,并可相对于支撑台滑动;
两个第一齿轮,分别设置于X轴移动滚轴的两端,并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
两个第一驱动器,分别设置于X轴移动滚轴的两端,并与对应的第一齿轮连接,以驱动对应的第一齿轮转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X轴移动滚轴通过第一齿轮与XY向轨道啮合;当第一驱动器启动时,第一齿轮转动,并沿XY向轨道移动,从而带动X轴移动滚轴相对于XY向轨道沿X轴移动,实现座椅本体沿X轴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Y轴驱动装置包括:
Y轴移动滚轴,部分位于支撑台内,并可相对于支撑台滑动;
两个第二齿轮,分别设置于Y轴移动滚轴的两端,并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
两个第二驱动器,分别设置于X轴移动滚轴的两端,并与对应的第二齿轮连接,以驱动对应的第二齿轮转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Y轴移动滚轴通过第二齿轮与XY向轨道啮合;当第二驱动器启动时,第二齿轮转动,并沿XY向轨道移动,从而带动Y轴移动滚轴相对于XY向轨道沿Y轴移动,实现座椅本体沿Y轴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X轴移动滚轴包括同轴且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滚轴,Y轴移动滚轴包括同轴且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滚轴;两个第一滚轴与两个第二滚轴共面布置,且两个第一滚轴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第二滚轴的间隙,两个第二滚轴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第一滚轴的空隙。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X轴移动滚轴与Y轴移动滚轴共面布置,可以有效的减少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的整体体积,从而节省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在汽车内部占用的空间;并且将X轴移动滚轴一分为二、将Y轴移动滚轴一分为二,使得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的移动不会互相干涉,从而保证座椅本体沿X轴方向和沿Y轴方向的正常、稳定移动。
进一步,当第一滚轴位于空隙内时,第一滚轴与第二滚轴相接触;当第二滚轴位于间隙内时,第二滚轴与第一滚轴相接触。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滚轴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一齿轮与XY向轨道上齿条的啮合进行定位和导向,第一滚轴的另一端可以通过与第二滚轴的接触得到限位和导向,使得第一滚轴移动时,两端均被限位,有效避免第一滚轴沿X轴方向移动时产生偏移,保证第一滚轴的移动为直线型,达到保证座椅本体沿X轴方向移动平稳的目的。同理,第二滚轴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XY向轨道和第一滚轴进行导向和限位,有效避免第二滚轴沿Y轴方向移动时产生偏移,保证第二滚轴的移动为直线型,达到保证座椅本体沿Y轴方向移动平稳的目的。
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汽车座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当汽车的行驶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时,通过控制装置向对应的驱动装置发送启动信号,从而带动座椅本体沿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抵消汽车行驶状态改变时产生的加速度,从而采用主动的形式对座椅本体进行了反向调节缓冲,达到提升乘客乘车舒适性、降低晕车概率的目的。
(2)X轴驱动装置和Y轴驱动装置的十字交叉分布、以及与支撑台的滑动连接,使得X轴驱动装置与Y轴驱动装置的分布较为紧凑,大大节省了在汽车内占用的空间;且当X轴驱动装置启动时,Y轴驱动装置可以对支撑台的移动进行导向;当Y轴驱动装置启动时,X轴驱动装置可以对支撑台的移动进行导向,从而提升支撑台移动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结构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结构的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座椅本体、伸缩护栏、升降驱动装置和支撑台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XY向轨道与第一齿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第一滚轴与第二滚轴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座椅本体;2-支撑台;3-升降驱动装置;4-X轴驱动装置;41-X轴移动滚轴;411-第一滚轴;42-第一齿轮;5-Y轴驱动装置;51-Y轴移动滚轴;511-第二滚轴;6-加速度检测仪;7-控制装置;8-伸缩护栏;9-XY向轨道;91-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座椅结构包括:座椅本体1、支撑台2、升降驱动装置3、X轴驱动装置4、Y轴驱动装置5、加速度检测仪6和控制装置7。其中,支撑台2位于座椅本体1的下方,并支撑座椅本体1;升降驱动装置3设置于支撑台2内,并与座椅本体1连接,从而驱动座椅本体1升降。X轴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支撑台2沿X轴往复移动,从而通过支撑台2带动座椅本体1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Y轴驱动装置5用于驱动支撑台2沿Y轴往复移动,从而通过支撑台2带动座椅本体1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5分别沿Y向和X向呈十字交叉分布,并均与支撑台2滑动连接,使得X轴驱动装置4与Y轴驱动装置5的分布较为紧凑,大大节省了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5整体在汽车内占用的空间。并且,当X轴驱动装置4启动时,Y轴驱动装置5可以对支撑台2的移动进行导向;当Y轴驱动装置5启动时,X轴驱动装置4可以对支撑台2的移动进行导向,从而提升支撑台2移动的平稳性。
加速度检测仪6用于装配至汽车内、并获取汽车的加速度信号;其中加速度信号包括加速度方向和加速度值。控制装置7分别与升降驱动装置3、X轴驱动装置4、Y轴驱动装置5和加速度检测仪6连接;控制装置7用于接收加速度检测仪6发送的加速度信号,还根据加速度信号向对应的驱动装置发送启停信号。
当汽车行驶状态改变时,汽车的加速度产生大范围波动,即汽车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动超出预设范围;通过加速度检测仪6获取汽车的加速度信号,并将加速度信号传送至控制装置7;当控制装置7获取加速度信号后,即可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方向对应的驱动装置发送启动信号,以带动支撑台2沿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于座椅本体1是通过支撑台2支撑,因此,当支撑台2移动时即可带动座椅本体1沿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抵消汽车行驶状态改变时产生的加速度,采用主动的形式对座椅本体1进行了反向调节缓冲,达到提升乘客乘车舒适性、降低晕车概率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3所示,汽车座椅结构的工作流程为:汽车行驶过程中控制装置7通过加速度检测仪6获取汽车的加速度信号;当汽车的行驶状态改变时,加速度信号波动超出预设范围,则控制装置7向对应的驱动装置发送启动信号,对应的驱动装置启动,从而调节座椅本体1。
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控制装置7包括比较器和控制器;加速度检测仪6对应连接至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对应设有预设范围,并将预设范围用作比较判断的基准。比较器电连接至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比较器将加速度信号波动范围与预设范围进行比较;控制器根据比较结果向对应的驱动装置发送启停信号。
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以X轴方向为前后方向、Y轴方向为左右方向、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为例,当加速度信号波动范围超出预设范围,且加速度检测仪6检测得到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为向左时,则控制器向X轴驱动装置4发送启动信号,并驱动支撑台2沿X轴向后运动,实现座椅本体1向后的反向调节运动。当加速度信号波动范围超出预设范围,且加速度检测仪6检测得到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为向前且向上时,则控制器向Y轴驱动装置5和升降驱动装置3发送启动信号,并驱动支撑台2沿Y轴向后、沿Z轴向下运动,实现座椅本体1向后且向下的反向调节运动。
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驻车状态下通过控制装置7主动向各个驱动装置发送启停信号,从而配合VR进行模拟体感游戏。
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加速度检测仪6包括加速度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汽车座椅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伸缩护栏8,伸缩护栏8位于升降驱动装置的外围。
具体地,沿伸缩护栏8的伸缩方向,伸缩护栏8的一端与支撑台2连接,另一端与座椅本体1的底部连接。座椅本体1除了通过升降驱动装置3与支撑台2连接之外,还在支撑台2与座椅本体1之间增设了伸缩护栏8,从而通过伸缩护栏8对座椅本体1进行支撑,使得升降驱动装置3驱动座椅本体1升降时,伸缩护栏8能够对应产生伸缩、并对座椅本体1进行支撑防护,进一步提升座椅本体1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达到提升乘客乘车舒适性、降低晕车概率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装置3包括液压式升降机。由于液压式升降机通过液压油的压力传动从而实现升降的功能,并具有剪叉机械结构,使得升降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座椅本体1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汽车座椅结构还包括XY向轨道9;XY向轨道9沿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的外围环绕布置,并成闭环结构;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5均与XY向轨道9卡合,并可沿XY向轨道9移动。
XY向轨道9可以分别对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5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X轴驱动装置4驱动支撑台2沿X轴移动、Y轴驱动装置5驱动支撑台2沿Y轴移动时更加平稳,从而使座椅本体1的反向调节运动更加稳定,进一步提升乘客乘车舒适性、降低晕车概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XY向轨道9的内侧沿X向和Y向均设置有齿条单元,齿条单元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两个齿条91;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5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齿条91之间,并与两个齿条91相啮合。
XY向轨道9与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5之间均采用齿条啮合的方式进行传动连接,有效避免XY向轨道9与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5之间产生打滑等不稳定现象,从而增强XY向轨道9与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5之间卡合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X轴驱动装置4包括X轴移动滚轴41、两个第一齿轮42和两个第一驱动器(图中未示出)。X轴移动滚轴41的一部分位于支撑台2内,并可相对于支撑台2滑动;两个第一齿轮42分别设置于X轴移动滚轴41的两端,并与对应的齿条91相啮合;两个第一驱动器分别设置于X轴移动滚轴41的两端,并与对应的第一齿轮42连接,以驱动对应的第一齿轮42转动。第一驱动器与控制装置7电连接。
X轴移动滚轴41通过第一齿轮42与XY向轨道9啮合;当第一驱动器启动时,第一齿轮42转动,并沿XY向轨道9移动(如图5所示),从而带动X轴移动滚轴41相对于XY向轨道9沿X轴移动,实现座椅本体1沿X轴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齿轮42转动,从而带动X轴移动滚轴41沿X轴方向移动,最终实现座椅本体1沿X轴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Y轴驱动装置5包括Y轴移动滚轴51、两个第二齿轮和两个第二驱动器。Y轴移动滚轴51的一部分位于支撑台2内,并可相对于支撑台2滑动;两个第二齿轮分别设置于Y轴移动滚轴51的两端,并与对应的齿条91相啮合;两个第二驱动器分别设置于X轴移动滚轴41的两端,并与对应的第二齿轮连接,以驱动对应的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驱动器与控制装置7电连接。
Y轴移动滚轴51通过第二齿轮与XY向轨道9啮合;当第二驱动器启动时,第二齿轮转动,并沿XY向轨道9移动,从而带动Y轴移动滚轴51相对于XY向轨道9沿Y轴移动,实现座椅本体1沿Y轴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以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Y轴移动滚轴51沿Y轴方向移动,最终实现座椅本体1沿Y轴方向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X轴移动滚轴41包括两个第一滚轴411(如图6所示),两个第一滚轴411同轴布置且相互对称;Y轴移动滚轴51包括两个第二滚轴511(如图6所示),两个第二滚轴511同轴布置且相互对称。两个第一滚轴411与两个第二滚轴511共面布置,且两个第一滚轴411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第二滚轴511的间隙,两个第二滚轴511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第一滚轴411的空隙。
如图1所示,X轴移动滚轴41与Y轴移动滚轴51共面布置,可以有效的减少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5的整体体积,从而节省X轴驱动装置4和Y轴驱动装置5在汽车内部占用的空间;并且将X轴移动滚轴41一分为二、将Y轴移动滚轴51一分为二,使得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511的移动不会互相干涉,从而保证座椅本体1沿X轴方向和沿Y轴方向的正常、稳定移动。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滚轴411位于空隙内时,第一滚轴411与第二滚轴511相接触;当第二滚轴511位于间隙内时,第二滚轴511与第一滚轴411相接触。
第一滚轴411的一端可以通过第一齿轮42与XY向轨道9上齿条91的啮合进行定位和导向,第一滚轴411的另一端可以通过与第二滚轴511的接触得到限位和导向,使得第一滚轴411移动时,两端均被限位,有效避免第一滚轴411沿X轴方向移动时产生偏移,保证第一滚轴411的移动为直线型,达到保证座椅本体1沿X轴方向移动平稳的目的。同理,第二滚轴511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XY向轨道9和第一滚轴411进行导向和限位,有效避免第二滚轴511沿Y轴方向移动时产生偏移,保证第二滚轴511的移动为直线型,达到保证座椅本体1沿Y轴方向移动平稳的目的。
第一滚轴411和第二滚轴511均为圆柱形结构,则当第一滚轴411位于空隙内、且第一滚轴411与第二滚轴511相接触时,第一滚轴411的圆周面与第二滚轴511的轴向端面相切,使得第一滚轴411既可以对第二滚轴511进行导向和限位,又避免第一滚轴411与第二滚轴511之间接触面积过大,尽量降低第一滚轴411与第二滚轴511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保证第二滚轴511可以较为容易的沿第一滚轴411滑动。同理,当第二滚轴511位于间隙内、且第二滚轴511与第一滚轴411相接触时,第二滚轴511的圆周面与第一滚轴411的轴向端面相切,使得第二滚轴511既可以对第一滚轴411进行导向和限位,又避免第一滚轴411与第二滚轴511之间接触面积过大,尽量降低第一滚轴411与第二滚轴511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保证第一滚轴411可以较为容易的沿第二滚轴511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支撑台2而言,两个第一滚轴411之间的间隙、以及两个第二滚轴511之间的空隙均可以忽略。即:支撑台2的直径大于间隙和空隙的宽度;当两个第一滚轴411驱动支撑台2沿第二滚轴511滑动时,支撑台2可以轻易的从一个第二滚轴511滑动至另一个第二滚轴511上;当两个第二滚轴511驱动支撑台2沿第一滚轴411滑动时,支撑台2可以轻易的从一个第一滚轴411滑动至另一个第一滚轴411上。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汽车座椅结构;其中,加速度检测仪6装配于汽车内,以检测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加速度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其包括座椅本体,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支撑台,位于所述座椅本体的下方,并支撑所述座椅本体;
升降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台内,并与所述座椅本体连接,以驱动所述座椅本体升降;
X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台沿X轴往复移动;
Y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台沿Y轴往复移动;所述X轴驱动装置和所述Y轴驱动装置分别沿Y向和X向呈十字交叉分布,并均与所述支撑台滑动连接;
加速度检测仪,用于装配至汽车内、并获取汽车的加速度信号;
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所述X轴驱动装置、所述Y轴驱动装置和所述加速度检测仪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加速度信号,向对应的驱动装置发送启停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至少一个伸缩护栏,位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外围;
所述伸缩护栏沿伸缩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座椅本体的底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液压式升降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XY向轨道,沿所述X轴驱动装置和所述Y轴驱动装置的外围环绕布置,并成闭环结构;所述X轴
驱动装置和所述Y轴驱动装置均与所述XY向轨道卡合,并可沿所述XY向轨道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Y向轨道的内侧沿X向和Y向均设置有齿条单元,所述齿条单元包括上下对称布置的两个齿条;所述X轴驱动装置和所述Y轴驱动装置分别位于对应的两个齿条之间,并与两个齿条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驱动装置包括:
X轴移动滚轴,部分位于所述支撑台内,并可相对于所述支撑台滑动;
两个第一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X轴移动滚轴的两端,并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
两个第一驱动器,分别设置于所述X轴移动滚轴的两端,并与对应的第一齿轮连接,以驱动对应的第一齿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驱动装置包括:
Y轴移动滚轴,部分位于所述支撑台内,并可相对于所述支撑台滑动;
两个第二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Y轴移动滚轴的两端,并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
两个第二驱动器,分别设置于所述Y轴移动滚轴的两端,并与对应的第二齿轮连接,以驱动对应的第二齿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移动滚轴包括同轴且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一滚轴,所述Y轴移动滚轴包括同轴且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滚轴;两个第一滚轴与两个第二滚轴共面布置,且两个第一滚轴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第二滚轴的间隙,两个第二滚轴之间具有用于容纳第一滚轴的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滚轴位于所述空隙内时,所述第一滚轴与所述第二滚轴相接触;当所述第二滚轴位于所述间隙内时,所述第二滚轴与所述第一滚轴相接触。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结构。
CN202322034312.1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20220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4312.1U CN220220485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4312.1U CN220220485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0485U true CN220220485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4312.1U Active CN220220485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0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52663B (zh) 一种电动轮椅
CN204774841U (zh) 一种歇脚板系统及汽车
EP2001703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seat adjuster
CN103260941A (zh) 用于控制车辆座椅的系统和装置
CN220220485U (zh) 一种汽车座椅结构及汽车
CN115871770A (zh) 车辆的内部系统
CN117284169A (zh) 一种新型智能轨道汽车座椅
CN203876605U (zh) 一种自调式汽车座椅的升降定位机构
CN108904164B (zh) 一种电动轮椅的座椅支撑结构
CN211335664U (zh) 汽车后排中间座椅前后移动装置
CN202966011U (zh) 一种滑轨和一种座椅
KR101955408B1 (ko) 레져용 카트의 경사로 슬라이드 시트
CN215436010U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台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922000U (zh) 座椅腰部舒适性支撑系统
CN114590179A (zh) 汽车座椅
KR20140065077A (ko) 가속페달 장치의 답력 능동 조절방법
CN108852659B (zh) 一种轮椅的桌板结构
CN215154084U (zh) 汽车座椅和汽车
CN206049425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无人驾驶汽车座椅
CN107813734A (zh) 汽车座椅前后调节装置
CN101549659A (zh) 一种安全座椅装置
CN219115289U (zh) 一种车辆及车辆的座椅
CN203531450U (zh) 双轨机械式停车设备
CN220031949U (zh) 一种自动平衡车厢
CN216994014U (zh) 行程可调节式汽车座椅空气悬浮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