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2719U - 对流罩及蒸烤箱 - Google Patents

对流罩及蒸烤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2719U
CN220212719U CN202321895160.8U CN202321895160U CN220212719U CN 220212719 U CN220212719 U CN 220212719U CN 202321895160 U CN202321895160 U CN 202321895160U CN 220212719 U CN220212719 U CN 220212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side plate
convection
ai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951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叶锋
刘锦森
彭磊
刘福波
张涛
章明
张文康
张伟良
祁福禄
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951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2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2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2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流罩及蒸烤箱,包括正面板和周侧板;所述周侧板与所述正面板的周缘弯折连接,所述周侧板部用于与蒸烤箱的后腔板抵接;所述正面板贯穿形成有多圈依次环绕的进风孔结构,所述正面板和/或所述周侧板贯穿形成有出风孔结构;其中,在多圈所述进风孔结构的自内圈往外圈的方向上,所述进风孔结构的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进风时的螺旋风与风叶产生的螺旋风叠加,能够产生更强的螺旋风,从而能够使得风在蒸烤箱的烹饪腔和对流腔之间对流的速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烤箱的热风对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对流罩及蒸烤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烤箱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流罩及蒸烤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于是烤箱、蒸烤箱等电器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蒸烤箱采用了热风对流的烹饪方式来对食材进行加热处理;但是现有技术中蒸烤箱的热风对流效果较差,导致蒸烤箱的加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流罩及蒸烤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蒸烤箱的热风对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流罩,包括:
正面板和周侧板,所述周侧板与所述正面板的周缘弯折连接,所述周侧板用于与蒸烤箱的后腔板抵接;所述正面板贯穿形成有多圈依次环绕的进风孔结构,所述正面板和/或所述周侧板贯穿形成有出风孔结构;其中,在多圈所述进风孔结构的自内圈往外圈的方向上,所述进风孔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进风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多圈所述进风孔结构的自内圈往外圈的方向上,所述进风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正面板朝所述对流罩的外部凸起形成有凸板部,所述进风孔结构由所述凸板部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周侧板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板部、第二侧板部、第三侧板部以及第四侧板部,其中,所述第一侧板部朝向蒸烤箱的顶腔板,所述第三侧板部朝向烤箱的底腔板;
所述出风孔结构包括第一出风孔、第二出风孔以及第三出风孔;
所述第一出风孔由所述第二侧板部靠近所述第三侧板部的一端形成;
所述第二出风孔由所述第三侧板部靠近所述第四侧板部的一端形成;
所述第三出风孔由所述第四侧板部靠近所述第一侧板部的一端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侧板部与所述正面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
所述第三侧板部与所述正面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
所述第四侧板部与所述正面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孔为条形孔,且所述第一出风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出风孔为条形孔,且所述第二出风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侧板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三出风孔为条形孔,且所述第三出风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侧板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出风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三出风孔的数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风孔结构还包括第四出风孔、第五出风孔、第六出风孔以及第七出风孔;
所述第四出风孔由所述正面板夹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第二侧板部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
所述第五出风孔由所述正面板夹设在所述第二侧板部和所述第三侧板部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
所述第六出风孔由所述正面板夹设在所述第三侧板部和所述第四侧板部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
所述第七出风孔由所述正面板夹设在所述第四侧板部和所述第一侧板部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出风孔、所述第五出风孔、所述第六出风孔以及所述第七出风孔均为多个;
其中,所述第四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六出风孔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五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四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六出风孔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七出风孔的数量;
或,所述第五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七出风孔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四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五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七出风孔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六出风孔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烤箱,所述蒸烤箱包括炉箱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对流罩,所述炉箱包括烹饪腔和后腔板,所述后腔板用于围成所述烹饪腔;所述周侧板抵接在所述后腔板上,所述正面板、所述周侧板以及所述后腔板共同形成对流腔。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将对流罩的周侧板抵接在蒸烤箱的后腔板之后,正面板、周侧板以及后腔板共同形成对流腔,通过进风结构将烹饪腔中的风引进对流腔,通过出风孔结构将对流腔中的风引出至烹饪腔中;其中,正面板会与烹饪腔正对,通过正面板形成多圈依次环绕的进风孔结构,且在多圈进风孔结构的自内圈往外圈的方向上,进风孔结构的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即越外圈的进风孔结构,其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距离越大,从而使得每圈进风孔结构的进风量不一样,多圈进风孔结构进风时可形成螺旋风,进风时的螺旋风与风叶产生的螺旋风叠加,能够产生更强的螺旋风,从而能够使得风在蒸烤箱的烹饪腔和对流腔之间对流的速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烤箱的热风对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蒸烤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蒸烤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对流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蒸烤箱的剖面图。
其中:100、蒸烤箱;10、炉箱;101、烹饪腔;102、后腔板;103、对流腔;104、顶腔板;105、底腔板;20、对流罩;201、进风孔结构;202、出风孔结构;2021、第一出风孔;2022、第二出风孔;2023、第三出风孔;2024、第四出风孔;2025、第五出风孔;2026、第六出风孔;2027、第七出风孔;21、正面板;211、凸板部;22、周侧板;221、第一侧板部;222、第二侧板部;223、第三侧板部;224、第四侧板部;23、折板部;30、发热管;40、风机组件;41、风叶;42、电机;50、进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见图1、图2以及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烤箱100,包括炉箱10、对流罩20、发热管30以及风机组件40,炉箱10包括烹饪腔101和后腔板102,后腔板102用于围成烹饪腔101;对流罩20设置在所述后腔板102上,对流罩20与后腔板102共同形成对流腔103,对流腔103与烹饪腔101连通;发热管30和风机组件40设置在对流腔103中,风机组件40启动,使得风在烹饪腔101和对流腔103之间循环流动,发热管30则对流进对流腔103中的风进行加热,以此形成热对流。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4,风机组件40包括风叶41和电机42,风叶41设置在对流腔103中,电机42设置在炉箱10上,电机42的动力输出端穿进对流腔103与风叶41连接,从而驱动风叶41在对流腔103中转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发热管30环绕风叶41设置,从而对风叶41转动带进来的风进行均匀加热。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在风叶41的径向方向上,发热管30至少部分与风叶41重叠,从而使得经风叶41吹散的风与发热管30充分接触,提高了发热管30的加热效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蒸烤箱100还包括进汽管50,进汽管50贯穿后腔板102以与对流腔103连通,通过进汽管50将蒸汽通入到对流腔103,再进入到烹饪腔101中;蒸汽经过对流腔103时能再次升温,提升了蒸汽的热量。
参见图1-图4,对流罩20包括正面板21和周侧板22;所述周侧板22与所述正面板21的周缘弯折连接,所述周侧板22部用于与蒸烤箱100的后腔板102抵接;所述正面板21贯穿形成有多圈依次环绕的进风孔结构201,所述正面板21和/或所述周侧板22贯穿形成有出风孔结构202;其中,在多圈所述进风孔结构201的自内圈往外圈的方向上,所述进风孔结构201的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中,在将对流罩20的周侧板22抵接在蒸烤箱100的后腔板102之后,正面板21、周侧板22以及后腔板102共同形成对流腔103,通过进风结构将烹饪腔101中的风引进对流腔103,通过出风孔结构202将对流腔103中的风引出至烹饪腔101中;其中,正面板21会与烹饪腔101正对,通过正面板21形成多圈依次环绕的进风孔结构201,且在多圈进风孔结构201的自内圈往外圈的方向上,进风孔结构201的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即越外圈的进风孔结构201,其相邻两个进风孔之间的距离越大,从而使得每圈进风孔结构201的进风量不一样,多圈进风孔结构201进风时可形成螺旋风,进风时的螺旋风与风叶41产生的螺旋风叠加,能够产生更强的螺旋风,从而能够使得风在蒸烤箱100的烹饪腔101和对流腔103之间对流的速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烤箱的热风对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对流罩20还包括自所述周侧板22远离正面板21的一端往外翻折形成的折板部23,折板部23压设在后腔板102上,即周侧板22通过折板部23抵接在后腔板102上,增大了对流罩20与后腔板102的接触面积、对流罩20与后腔板102之间的盖合密封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多圈进风孔结构201与风叶41对准,以提高螺旋风的叠加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每圈进风孔结构201的进风孔的孔径相等。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在多圈所述进风孔结构201的自内圈往外圈的方向上,所述进风孔的孔径逐渐增大。即越外圈的进风孔结构201的进风孔孔径越大,因此,越外圈的进风孔结构201进风量越大,从而能够产生内外圈负压,使得多圈进风孔结构201进风时更容易形成螺旋风、形成更强的螺旋风。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正面板21朝所述对流罩20的外部凸起形成有凸板部211,所述进风孔结构201由所述凸板部211形成。风叶41转动时,风叶41通过进风孔结构201将烹饪腔101中的风吸进对流腔103,通过在凸板部211上形成进风孔结构201,增大了进风孔结构201与风叶41之间的距离,有效拉开了进风距离,使得被风叶41吸进来的风容易散开,同时可以减少进风噪音。
参见图4,炉箱10还包括相对设置在后腔板102两端的顶腔板104和底腔板105。
参见图3,所述周侧板22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板部221、第二侧板部222、第三侧板部223以及第四侧板部224,即第一侧板部221、第二侧板部222、第三侧板部223以及第四侧板部224共同围成周侧板22,其中,在将对流罩20安装在后腔板102上后,所述第一侧板部221朝向蒸烤箱100的顶腔板104,所述第三侧板部223朝向烤箱的底腔板105。
其中,第一侧板部221、第二侧板部222、第三侧板部223以及第四侧板部224沿风叶41的旋转方向进行首尾相连,如风叶41顺时针转动,第一侧板部221、第二侧板部222、第三侧板部223以及第四侧板部224沿顺时针方向进行首尾相连。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出风孔结构202包括第一出风孔2021、第二出风孔2022以及第三出风孔2023;所述第一出风孔2021由所述第二侧板部222靠近所述第三侧板部223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出风孔2022由所述第三侧板部223靠近所述第四侧板部224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三出风孔2023由所述第四侧板部224靠近所述第一侧板部221的一端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部222、第三侧板部223以及第四侧板部224沿风叶41的旋转方向依次连接,因此,风叶41转动后,大部分的风会沿风叶41的切向打在第一侧板部221靠近第二侧板部222的一端、第二侧板部222靠近第三侧板部223的一端、第三侧板部223靠近第四侧板部224的一端、第四侧板部224靠近第一侧板部221的一端;由于第一侧板部221朝向烹饪腔101的顶腔板104,因此,第一侧板部221不开设出风孔,能够避免对流罩20顶部出来的热风直接发射到食物表面,不利于烹调;出风孔结构202的具体设置为:第一出风孔2021由第二侧板部222靠近第三侧板部223的一端形成,第二出风孔2022由第三侧板部223靠近第四侧板部224的一端形成,第三出风孔2023由第四侧板部224靠近第一侧板部221的一端形成,从而实现了螺旋出风,并保证了螺旋出风的出风量,使得出来的热风均匀流动在烹饪腔101中,满足了烹饪腔101每一层的烹饪温度需求。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二侧板部222与所述正面板21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即第二侧板部222外对流罩20的外部倾斜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孔2021出风更顺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三侧板部223与所述正面板21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即第三侧板部223外对流罩20的外部倾斜设置,从而使得第二出风孔2022出风更顺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四侧板部224与所述正面板21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即第四侧板部224外对流罩20的外部倾斜设置,从而使得第三出风孔2023出风更顺畅。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一出风孔2021为条形孔,且所述第一出风孔202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板部22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即第一出风孔2021的长度延伸与第二侧板部222围绕风叶41的方向相同,使得第一出风孔2021更顺应风叶41螺旋风的散开方向,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孔2021出热风更为顺畅,提高了第一出风孔2021的出热风量,能快速将热量带出对流腔103,避免对流腔103内部积热过多而导致元件损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二出风孔2022为条形孔,且所述第二出风孔202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侧板部223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即第二出风孔2022的长度延伸与第三侧板部223围绕风叶41的方向相同,使得第二出风孔2022更顺应风叶41螺旋风的散开方向,从而使得第二出风孔2022出热风更为顺畅,提高了第二出风孔2022的出热风量,能快速将热量带出对流腔103,避免对流腔103内部积热过多而导致元件损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三出风孔2023为条形孔,且所述第三出风孔202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侧板部224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即第三出风孔2023的长度延伸与第四侧板部224围绕风叶41的方向相同,使得第三出风孔2023更顺应风叶41螺旋风的散开方向,从而使得第三出风孔2023出热风更为顺畅,提高了第三出风孔2023的出热风量,能快速将热量带出对流腔103,避免对流腔103内部积热过多而导致元件损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二出风孔2022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出风孔2021的数量、所述第三出风孔2023的数量。由前述可知,第三侧板部223朝向烹饪腔101的底腔板105,因此,由第三侧板部223形成的第二出风孔2022导出的风会吹向烹饪腔101的底部,通过设置多数量的第二出风孔2022,能够有效提高烹饪腔101底部的温度和流动速度,底部的热量再往向上形成风流,有利于提高烹饪腔101中的热风流动速度,并且热风不会直接吹向食物表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出风孔结构202还包括第四出风孔2024,所述第四出风孔2024由所述正面板21夹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部221和所述第二侧板部222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在对流腔103中,经过风叶41转动散开的热风会在第一侧板部221和第二侧板部222的拐角处形成乱流,第四出风孔2024由正面板21夹设该拐角处的板壁形成,能够将该拐角处乱流热风排出;同时,正面板21正对烹饪腔101,通过第四出风孔2024实现对烹饪腔101正面出热风,提高了出风孔结构202的出热风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四出风孔2024为多个,从而提高第四出风孔2024的出风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出风孔结构202还包括第五出风孔2025,所述第五出风孔2025由所述正面板21夹设在所述第二侧板部222和所述第三侧板部223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在对流腔103中,经过风叶41转动散开的热风会在第二侧板部222和第三侧板部223的拐角处形成乱流,第五出风孔2025由正面板21夹设该拐角处的板壁形成,能够将该拐角处乱流热风排出;同时,正面板21正对烹饪腔101,通过第五出风孔2025进一步实现对烹饪腔101正面出热风,进一步提高了出风孔结构202的出热风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五出风孔2025为多个,从而提高第五出风孔2025的出风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出风孔结构202还包括第六出风孔2026,所述第六出风孔2026由所述正面板21夹设在所述第三侧板部223和所述第四侧板部224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在对流腔103中,经过风叶41转动散开的热风会在第三侧板部223和第四侧板部224的拐角处形成乱流,第六出风孔2026由正面板21夹设该拐角处的板壁形成,能够将该拐角处乱流热风排出;同时,正面板21正对烹饪腔101,通过第六出风孔2026进一步实现对烹饪腔101正面出热风,进一步提高了出风孔结构202的出热风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六出风孔2026为多个,从而提高第六出风孔2026的出风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出风孔结构202还包括第七出风孔2027,所述第七出风孔2027由所述正面板21夹设在所述第四侧板部224和所述第一侧板部221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在对流腔103中,经过风叶41转动散开的热风会在第四侧板部224和第一侧板部221的拐角处形成乱流,第七出风孔2027由正面板21夹设该拐角处的板壁形成,能够将该拐角处乱流热风排出;同时,正面板21正对烹饪腔101,通过第七出风孔2027进一步实现对烹饪腔101正面出热风,进一步提高了出风孔结构202的出热风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七出风孔2027为多个,从而提高第七出风孔2027的出风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出风孔2024、第五出风孔2025、第六出风孔2026或的第七出风孔2027的其中一个与进汽管50正对设置,蒸汽会优先从该正对的出风孔喷向烹饪腔101,从而提高蒸汽通入烹饪腔101的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六出风孔2026与进汽管50正对设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第四出风孔2024的数量、所述第六出风孔2026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五出风孔2025的数量;所述第四出风孔2024的数量、所述第六出风孔2026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七出风孔2027的数量;或,所述第五出风孔2025的数量、所述第七出风孔2027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四出风孔2024的数量,所述第五出风孔2025的数量、所述第七出风孔2027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六出风孔2026的数量。
由前述可知,第四出风孔2024、第五出风孔2025、第六出风孔2026、第七出风孔2027分别设置在正面板21的四个拐角处,因此能够形成正面螺旋出热风;第四出风孔2024和第六出风孔2026呈对角设置,第五出风孔2025和第七出风孔2027呈对角设置,对两组呈对角设置的出风孔进行数量设置,使其中一组对角设置的出风孔的数量少于另一组对角设置的出风孔数量,如,第四出风孔2024的数量、第六出风孔2026的数量均小于第五出风孔2025的数量,第四出风孔2024的数量、第六出风孔2026的数量均小于第七出风孔2027的数量,以此使得第四出风孔2024和第六出风孔2026对应的拐角处的乱流能够二次加热后再排出,第五出风孔2025和第七出风孔2027对应的拐角处的乱流能够顺畅排出,保证了正面出风量;并使得从第五出风孔2025、第七出风孔2027出来的热风在正面螺旋风中均匀混入从第四出风孔2024、第六出风孔2026的热风中,提高了正面螺旋风的热量均匀性。
同理,当第五出风孔2025的数量、第七出风孔2027的数量均小于第四出风孔2024的数量,第五出风孔2025的数量、第七出风孔2027的数量均小于第六出风孔2026的数量;以此使得第五出风孔2025和第七出风孔2027对应的拐角处的乱流能够二次加热后再排出,第四出风孔2024和第六出风孔2026对应的拐角处的乱流能够顺畅排出,保证了正面出风量;并使得从第六出风孔2026、第六出风孔2026出来的热风在正面螺旋风中均匀混入从第五出风孔2025、第七出风孔2027的热风中,提高了正面螺旋风的热量均匀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流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面板和周侧板,所述周侧板与所述正面板的周缘弯折连接,所述周侧板用于与蒸烤箱的后腔板抵接;所述正面板贯穿形成有多圈依次环绕的进风孔结构,所述正面板和/或所述周侧板贯穿形成有出风孔结构;其中,在多圈所述进风孔结构的自内圈往外圈的方向上,所述进风孔结构的相邻两个所述进风孔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罩,其特征在于,在多圈所述进风孔结构的自内圈往外圈的方向上,所述进风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板朝所述对流罩的外部凸起形成有凸板部,所述进风孔结构由所述凸板部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周侧板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板部、第二侧板部、第三侧板部以及第四侧板部,其中,所述第一侧板部朝向蒸烤箱的顶腔板,所述第三侧板部朝向烤箱的底腔板;
所述出风孔结构包括第一出风孔、第二出风孔以及第三出风孔;
所述第一出风孔由所述第二侧板部靠近所述第三侧板部的一端形成;
所述第二出风孔由所述第三侧板部靠近所述第四侧板部的一端形成;
所述第三出风孔由所述第四侧板部靠近所述第一侧板部的一端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部与所述正面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
所述第三侧板部与所述正面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
所述第四侧板部与所述正面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孔为条形孔,且所述第一出风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出风孔为条形孔,且所述第二出风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侧板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第三出风孔为条形孔,且所述第三出风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侧板部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三出风孔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结构还包括第四出风孔、第五出风孔、第六出风孔以及第七出风孔;
所述第四出风孔由所述正面板夹设在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第二侧板部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
所述第五出风孔由所述正面板夹设在所述第二侧板部和所述第三侧板部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
所述第六出风孔由所述正面板夹设在所述第三侧板部和所述第四侧板部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
所述第七出风孔由所述正面板夹设在所述第四侧板部和所述第一侧板部的拐角处的板壁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出风孔、所述第五出风孔、所述第六出风孔以及所述第七出风孔均为多个;
其中,所述第四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六出风孔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五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四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六出风孔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七出风孔的数量;
或,所述第五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七出风孔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四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五出风孔的数量、所述第七出风孔的数量均小于所述第六出风孔的数量。
10.一种蒸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烤箱包括炉箱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对流罩,所述炉箱包括烹饪腔和后腔板,所述后腔板用于围成所述烹饪腔;所述周侧板抵接在所述后腔板上,所述正面板、所述周侧板以及所述后腔板共同形成对流腔。
CN202321895160.8U 2023-07-18 2023-07-18 对流罩及蒸烤箱 Active CN220212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95160.8U CN220212719U (zh) 2023-07-18 2023-07-18 对流罩及蒸烤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95160.8U CN220212719U (zh) 2023-07-18 2023-07-18 对流罩及蒸烤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2719U true CN220212719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1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95160.8U Active CN220212719U (zh) 2023-07-18 2023-07-18 对流罩及蒸烤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27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28663A (en) Enhanced air-flow convection oven
US4981416A (en) Enhanced air-flow blower wheel
US6509556B2 (en) Structure of ventilation motor assembly in microwave oven
CN205641043U (zh) 微波烹饪装置
CN220212719U (zh) 对流罩及蒸烤箱
CN209391737U (zh) 热风循环烤箱
JP5280527B2 (ja) 加熱装置
WO2021115105A1 (zh)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JP2012002468A (ja) 加熱装置
CN218942960U (zh) 加热均匀的烤箱及具有其的集成灶
CN215686949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505387U (zh) 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叶轮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CN215838472U (zh) 烤箱
CN110500784A (zh) 模块化排风组件及燃气采暖设备
CN218870011U (zh) 蒸烤一体机
CN110179358A (zh) 一种烹调器的散热结构
CN220505391U (zh) 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热风机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CN219656152U (zh) 集成灶
CN215959452U (zh) 烤箱背板以及烤箱
CN216079908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8269180U (zh) 集成灶
CN216114183U (zh) 烹饪装置
CN212878981U (zh) 一种空气烤箱的风道机构
CN216644758U (zh) 一种燃烧器垂直设置的烘箱
CN113633193B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