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4183U - 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4183U
CN216114183U CN202122241765.2U CN202122241765U CN216114183U CN 216114183 U CN216114183 U CN 216114183U CN 202122241765 U CN202122241765 U CN 202122241765U CN 216114183 U CN216114183 U CN 216114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duct
cooking device
plat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417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石永
梁国宏
廖海佑
黄志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417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4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4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4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包括腔体、壳体和第一热风组件,腔体内形成有加热腔室,壳体罩设于腔体的外部,腔体和壳体间形成有风道,风道至少包括设于腔体顶部的顶部风道,第一热风组件设于腔体的顶部并与加热腔室相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通过在腔体的顶部设置风道,并将第一热风组件同样设置于腔体的顶部,能够合理利用腔体顶部的空间,减少第一热风组件对腔体容积的占用,从而有效地提高烹饪装置的腔体内的容积率,进而使烹饪装置能够对大体积的食品进行加热,提高烹饪装置的加热范围。

Description

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波炉是一种利用微波加热食品的现代化烹调灶具。热风对流功能是指在工作时,腔体里的热风能够动起来,形成一种热量循环的效果,从而使加热更加均匀。热风对流功能作为一种全方位、专业的烘焙方式,其优秀的加热效果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前很多微波炉已经通过外挂热风组件的方式集成了热风对流功能。
现有的微波炉的热风对流模块一般设于腔体的侧面,通过腔体的侧面向腔体内输送热气流,从而对食物进行加热。该热风对流模块可能位于炉腔的左侧、右侧或后侧,从而占用了微波炉腔体的部分设置空间,导致腔体内的容积变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由于热风组件的存在导致烹饪装置的腔体容积变小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腔体,所述腔体内形成有加热腔室;
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腔体的外部,所述腔体和所述壳体间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至少包括设于所述腔体顶部的顶部风道;
第一热风组件,所述第一热风组件设于所述腔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加热腔室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通过在腔体的顶部设置风道,并将第一热风组件同样设置于腔体的顶部,能够合理利用腔体顶部的空间,减少第一热风组件对腔体容积的占用,从而有效地提高烹饪装置的腔体内的容积率,进而使烹饪装置能够对大体积的食品进行加热,提高烹饪装置的加热范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风道板,所述风道板设于所述腔体的顶部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风道板与所述壳体间形成所述顶部风道,所述第一热风组件设于所述腔体与所述风道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相连,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所述风道板的底部相连,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散热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热风组件,至少所述第二热风组件设于所述腔体的背板和/或侧板,并与所述加热腔室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于所述加热腔室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还包括背部风道,所述背部风道设于所述腔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并与所述腔体的背板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设于所述腔体的后端的顶部,所述贯流风扇的进气口与所述背部风道相连通,所述贯流风扇的出气口与所述顶部风道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组件包括:
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形成有收容腔;
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设于所述收容腔;
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罩设于所述导风罩的外部;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外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插接至所述收容腔并与所述离心风扇驱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风组件还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于所述收容腔并环设于所述离心风扇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板上设有朝向所述导风罩的第一凹槽,所述导风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凹槽,至少部分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凹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它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风道板装配于腔体顶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烹饪装置去除风道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烹饪装置去除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热风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热风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烹饪装置;
10:腔体、11:加热腔室、12:右侧板、13:顶板、14:底板、15:前板、16:加热管;
21:第一热风组件、211:导风罩、2111:第二凹槽、212:离心风扇、2121:连接板、2122:扇叶、213:隔热板、2131:第一凹槽、214:驱动电机、215:发热管、216:电机支架、217:发热管安装架;
30:壳体、31:开口部;
40:风道板、41:板体、411:顶部风道、42:第一侧板、43:第二侧板;
50:贯流风扇;
60:支撑板、61:散热孔;
70:门体;
80: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微波炉,为描述方便,本实施方式中仅以烹饪装置为具有排油烟功能的OTR微波炉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1包括腔体10、第一热风组件21和壳体30,壳体30罩设于腔体10的外部并与腔体10间隔设置,壳体30和腔体10间形成风道,用于对烹饪装置1下方的油烟进行吸入和排出。具体地,风道包括设于腔体10顶部的顶部风道411,以及与腔体10背板相对设置的背部风道(图中未示出)。第一热风组件21设于腔体10的顶部和壳体30之间,并与腔体10内部的加热腔室11相连通,腔体10和壳体30间还设有其他电子器件。加热腔室11的一端开口设置,用于进行烹饪的食物可通过开口放入或取出加热腔室11。腔体10包括用于围成加热腔室11的多个板面,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板面包括左侧板、背板、右侧板12、顶板13、底板14和前板15,左侧板、背板、右侧板12、顶板13、底板14合围成加热腔室11。前板15设于加热腔室11的前方,前板15上设有用于向加热腔室11取出和放入食物的开口。前板15还连接设有门体70,通过转动门体70可对加热腔室11进行打开或关闭,从而对食物进行烹饪。前板15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烹饪装置1进行工作的控制面板,通过操控控制面板以使烹饪装置1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1,通过在腔体10的顶部设置顶部风道411,并将第一热风组件21同样设置于腔体10的顶部,能够合理利用腔体10顶部的空间,减少第一热风组件21对腔体10容积的占用,从而有效地提高烹饪装置1的腔体10内的容积率,进而使烹饪装置1能够对大体积的食品进行加热,提高烹饪装置1的加热范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用户面向烹饪装置1时,烹饪装置1朝向地面的一侧为烹饪装置1的底部,烹饪装置1远离地面的一侧为烹饪装置1的顶部,烹饪装置1位于用户左手侧的一侧为烹饪装置1的左侧,烹饪装置1位于用户右手侧的一侧为烹饪装置1的右侧,烹饪装置1靠近用户的一侧为烹饪装置1的前侧,烹饪装置1远离用户的一侧为烹饪装置1的后侧。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腔体10上具有开口的一侧为烹饪装置1的前侧。
进一步地,再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1还包括贯流风扇50,贯流风扇50设于腔体10的后端的顶部。贯流风扇50的进气口与背部风道相连通,贯流风扇50的出气口与顶部风道411相连通。烹饪装置1的后端还设有挂板80,通过将挂板80与支撑面相连接,如墙面或柜面,可将烹饪装置1置于一定的高度,从而对下方灶具产生的油烟进行清除。烹饪装置1的底部设有与背部风道相连通的吸气口,当贯流风扇50运转时,烹饪装置1底部的油烟通过吸气口进入至背部风道内,并经过贯流风扇50的加速作用口通过顶部风道411排出至烹饪装置1的外部,从而完成排油烟功能。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壳体30的后端顶部设有开口部31,开口部31上连接设有可拆卸式的盖板,贯流风扇50设于开口部31的下方,当需要对贯流风扇进行检修,仅需拆除盖板即可完成。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1还包括风道板40,风道板40设于腔体10的顶部和壳体30之间,风道板40与壳体30间形成顶部风道411,第一热风组件21设于腔体10与风道板40之间。通过设置风道板40,并将顶部风道411的气流与第一热风组件21分别分隔于风道板40的两侧,能够减少顶部风道411的气流中掺杂的油烟对第一热风组件21造成污染,从而保证第一热风组件21的可靠运行。其中,本实施方式的风道板40包括板体41,以及设于板体41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板体41、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合围成凹型结构,并与贯流风扇50的出气口相对设置,从而在板体41、第一侧板42和第二侧板43合围成凹型结构内形成顶部风道411,通过腔体10的顶部排出油烟。
再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烹饪装置1还包括支撑板60,支撑板60的底端与腔体10的顶部相连,支撑板60的顶端与风道板40的后端底部相连,同时风道板40的前端连接于前板15上。通过支撑板60支撑风道板40,并使风道板40与第一热风组件21间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便于第一热风组件21进行散热。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支撑板60还上设有多个散热孔61,散热孔61设置于贯流风扇50的出气口的下方,贯流风扇50吹出的气流不会与第一热风组件21相接触,通过设置散热孔61,进一步地提高第一热风组件21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1还包括第二热风组件22,第二热风组件22设于腔体10的左侧板。本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1同时设置第一热风组件21和第二热风组件22,两个热风组件分别通过顶板13和左侧板的同时向加热腔室11输入气流,从而加速加热腔室11中热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加热腔室11内食物的加热速度。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热风组件22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或超过两个。如将左侧板和右侧板12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热风组件22,从而通过顶板13、左侧板和右侧板12三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向加热腔室11输入气流,进而改善加热腔室11内热气流的循环方向,使加热腔室11内食物的加热更加均匀。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热风组件22与第一热风组件21的结构相一致,为描述方便,仅以第一热风组件21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热风组件21包括导风罩211、离心风扇212、隔热板213和驱动电机214。其中,导风罩211形成有收容腔,导风罩211与腔体10的后侧板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选择螺钉连接,收容腔朝向腔体10设置。离心风扇212设于收容腔并与顶板13上的至少部分通风口相对设置,以便离心风扇212运转时产生的气流通过通风口进入至加热腔室11。隔热板213罩设于导风罩211的外部并与腔体10的顶板13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选择螺钉连接,以防止加热腔室11工作时产生的高温透过收容腔传输至外部,对其他电子器件造成损伤或对人体造成烫伤。隔热板213与导风罩211间可填充隔热材料,如石棉等。驱动电机214包括电机本体和输出轴,其中,电机本体设于收容腔的外部,驱动电机214的输出轴插接至收容腔并与离心风扇212驱动连接,从而驱动离心风扇212转动,并向加热腔室11输入气流。其中,隔热板213背离导风罩211设置的表面上连接设有电机支架216,驱动电机214固定于电机支架216上。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电机本体的周向方向还间隔设有多个叶片,在驱动电机214转动的同时,多个叶片能够加速电机本体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降低电机本体周围的温度,进一步地减小第一热风组件21散发的热量对电机本体的影响,保证驱动电机214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减小第一热风组件21的整体体积,以便在壳体30内将腔体10的体积最大化,本实施方式的隔热板213上设有朝向导风罩211的第一凹槽2131,导风罩211上设有与第一凹槽2131相匹配的第二凹槽2111,电机本体设于第一凹槽2131,第一凹2131槽插接至第二凹槽2111内,从而有效地缩短了第一热风组件21在驱动电机214的轴向方向的厚度。同时,第一凹槽2131与第二凹槽2111相互配合,还能够在导风罩211和隔热板213的组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定位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通风口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具体地,通风口包括呈圆形矩阵排列的多个孔状结构,位于圆形矩阵中心位置的多个孔状结构形成进风口,位于圆形矩阵周边位置的多个孔状结构形成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排列位置紧凑,从而进一步地加速加热腔室11的气流循环速度。离心风扇212包括连接板2121和环设于连接板2121外边缘的多个扇叶2122,多个扇叶2122的边缘合围形成有离心风扇212的最大径向尺寸。其中,进风口与连接板2121对应设置,出风口与扇叶2122对应设置。离心风扇212运转时通过中间的连接板2121产生的负压对气流进行吸引,吸引至连接板2121位置处的气流在扇叶2122的作用下通过扇叶2122的边缘加速排出,在此过程中,加热腔室11的热空气通过进风口快速进入至导风罩211内,并通过出风口快速排回至加热腔室11,从而加速了加热腔室11的热气流循环速度,进而提高烹饪装置1的烹饪效率,同时保证热气流的稳定和分布均匀,改善食物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热风组件21还包括发热管215,发热管215设于收容腔并环设于扇叶2122的外部。本实施方式的发热管215为环形结构,其内径尺寸大于离心风扇212的最大径向尺寸,离心风扇212和发热管215共同设于收容腔。收容腔还设有发热管安装架217,发热管安装架217固定于导风罩211朝向顶板13的表面,发热管安装架217上设有与发热管215的外形相匹配的安装槽,发热管215扣接于安装槽内,从而实现发热管215的安装固定。通过将发热管215环设于离心风扇212的外部,当离心风扇212运转时,加热腔室11的热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至导风罩211内并流动至离心风扇212的连接板2121处,在离心风扇212的作用下连接板2121处的热气流通过扇叶2122沿径向方向向外快速散开,热气流在沿径向方向向外散开的过程中被发热管215进行加热,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热气流的温度,并最终将加热后的热气流通过出风口排回至加热腔室11,在加速加热腔室11内热气流循环速度的同时,进一步地提高了加热腔室11的温度,进而提高了烹饪装置1的烹饪效率。本实施方式的发热管215为石英管。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1还包括加热管16,加热管16设于加热腔室11的底部,从而在底部对食品直接进行加热,并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加热腔室11内的温度。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加热腔室11的左侧、后侧、右侧或顶侧的其中一个或几个方向分别设置加热管16,从而通过加热管16对食物进行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腔体,所述腔体内形成有加热腔室;
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腔体的外部,所述腔体和所述壳体间形成有风道,所述风道至少包括设于所述腔体顶部的顶部风道;
第一热风组件,所述第一热风组件设于所述腔体的顶部并与所述加热腔室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风道板,所述风道板设于所述腔体的顶部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风道板与所述壳体间形成所述顶部风道,所述第一热风组件设于所述腔体与所述风道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与所述腔体的顶部相连,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所述风道板的底部相连,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热风组件,至少所述第二热风组件设于所述腔体的背板和/或侧板,并与所述加热腔室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于所述加热腔室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背部风道,所述背部风道设于所述腔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并与所述腔体的背板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设于所述腔体的后端的顶部,所述贯流风扇的进气口与所述背部风道相连通,所述贯流风扇的出气口与所述顶部风道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组件包括:
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形成有收容腔;
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设于所述收容腔;
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罩设于所述导风罩的外部;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外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插接至所述收容腔并与所述离心风扇驱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组件还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设于所述收容腔并环设于所述离心风扇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上设有朝向所述导风罩的第一凹槽,所述导风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凹槽,至少部分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凹槽。
CN202122241765.2U 2021-09-15 2021-09-15 烹饪装置 Active CN216114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1765.2U CN216114183U (zh) 2021-09-15 2021-09-15 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41765.2U CN216114183U (zh) 2021-09-15 2021-09-15 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4183U true CN216114183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3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41765.2U Active CN216114183U (zh) 2021-09-15 2021-09-15 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4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34908A1 (en) Wall-mounted type microwave oven
CN110448191B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烤箱
JP2009008297A (ja) 加熱調理器
EP1220573B1 (en) Structure of ventilation motor assembly in microwave oven
EP1788849A2 (en) Heater system for microwave oven
WO2023020200A1 (zh) 风扇座、风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114183U (zh) 烹饪装置
CN112628807A (zh) 烹饪装置
JP5280527B2 (ja) 加熱装置
CN112696714A (zh) 烹饪装置
CN101164373B (zh) 具有烹调排风管道的微波炉
JP5011001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5959453U (zh) 热风组件及烹饪装置
CN11320845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2515493A (zh) 烹饪器具
US20220210876A1 (en) Cooking device
JP2012002468A (ja) 加熱装置
CN220859922U (zh) 烹饪设备、集成灶
JP7216686B2 (ja) 加熱調理器
JPH02161215A (ja) 加熱装置
CN220713697U (zh) 烹饪设备
KR100676135B1 (ko) 이중 컨벡션팬이 구비된 가열조리기
CN214370410U (zh) 烹饪装置
CN220713700U (zh) 烹饪设备
CN214370422U (zh) 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