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3700U - 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3700U
CN220713700U CN202322131111.3U CN202322131111U CN220713700U CN 220713700 U CN220713700 U CN 220713700U CN 202322131111 U CN202322131111 U CN 202322131111U CN 220713700 U CN220713700 U CN 220713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cooking apparatus
fan
motor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311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照华
孙圣伟
王晓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311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3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3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3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烹饪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双热风烹饪设备的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内胆本体,其构造有烹饪腔;散热组件,其设置于内胆本体的上方,散热组件构造有散热风道;热风组件,其适于向烹饪腔内供应热风,热风组件包括至少位于内胆本体的一个侧部的第一热风单元,和位于内胆本体的顶部的第二热风单元,第二热风单元构造有第二热风腔,第二热风单元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设置于第二热风腔内的第二风扇,第二电机至少穿过散热风道的一部分并与第二风扇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烹饪设备如烤箱、蒸烤箱一体机等是现代家庭必不可少的厨用电器之一。以蒸烤箱为例,市场中现有蒸烤箱的加热模式有上部加热管、底部加热管、背部加热管,通过运行不同的加热管组合以实现不同的加热模式。由于加热管是固定安装,受制于加热管加工工艺成型形状不能太复杂,往往存在食材受热不均匀、烘焙上色不均、局部烤焦糊、局部夹生等问题。
为了使得蒸烤箱腔体内的食材加热均匀,烘焙上色一致,部分蒸烤箱产品在背部增加了能够促使热空气循环流通的热风装置,通过该热风装置中的电机、电扇的运转促使烹饪腔内的热空气循环流通,有利于使食材各处保持上色均匀,但是效果有限,因此部分厂家开始研究在烹饪腔的顶部增加额外的热风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公开号为CN214760664U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将背部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递至顶部,以利用背部电机同步驱动背部热风装置和顶部热风装置的方案,但该方案中传动机构的结构复杂,需占用很大的安装空间,从而导致现有的双热风蒸烤箱相较于单热风蒸烤箱的成本大幅度升高,且产生热风的效率较低。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烹饪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烹饪设备的结构复杂、烹饪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所述烹饪设备包括:内胆本体,其构造有烹饪腔;散热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内胆本体的上方,所述散热组件构造有散热风道;热风组件,其适于向所述烹饪腔内供应热风,所述热风组件包括至少位于所述内胆本体的一个侧部的第一热风单元,和位于所述内胆本体的顶部的第二热风单元,所述第二热风单元构造有第二热风腔,所述第二热风单元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内的第二风扇,所述第二电机至少穿过所述散热风道的一部分并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在内胆本体的上方设置第二热风单元,第二热风单元配置有独立于第一热风单元的第二电机,并将第二电机以至少部分穿过散热风道的方式与第二风扇连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方便地控制第二热风单元,与第一热风单元协作运行在烹饪腔内形成全方位包裹食材的循环热风,从而提升烹饪效果、提升控制精度,而且第二电机的设置方式可以使设备整体结构更简洁,方便第二电机的安装和维修,从而还有利于提升安装效率、节约安装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风道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多个板件连接后形成的,如通过风道盖板与内顶板连接后形成的。第二电机至少穿过散热风道的一部分包括多种情形:仅穿过散热风道的风道盖板,如在散热风道内设置传动机构,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风道盖板后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与第二风扇连接的情形;或者仅穿过散热风道的底板,如第二电机安装在散热风道内的情形;或者顺次穿过风道盖板和内顶板等。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胆本体的上方的内顶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连接至所述内顶板的上方并因此构造出所述散热风道,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至少穿过所述风道盖板或所述内顶板。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穿过风道盖板的情形包括仅穿过风道盖板、顺次穿过风道盖板和内顶板等情形;至少穿过内顶板的情形包括顺次穿过风道盖板和内顶板、仅穿过内顶板等情形。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风道盖板和所述内顶板后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一次穿过风道盖板和内顶板后,可以继续穿过内胆顶板并与第二风扇连接,也可以在内顶板与内胆顶板之间设置传动机构。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机连接至所述风道盖板的外顶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机连接至风道盖板的外顶面可以是直接连接至外顶面,也可以是通过连接件连接至外顶面。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支架连接至所述风道盖板的外顶面。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盖板的顶面部分相对于所述内顶板倾斜设置以形成横截面渐缩的所述散热风道。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机的面向所述风道盖板的一侧还连接有第二散热风扇。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均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机安装至所述散热风道内。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热风单元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或所述散热风道内。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机构还可以设置在内顶板和内胆顶板之间。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机构或皮带轮机构。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风扇为多个。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热风单元包括第二风机罩,所述第二风机罩与所述内胆本体的内胆顶板共同构造出所述第二热风腔。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风机罩连接至所述内胆本体的内侧。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热风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内的第二电加热,所述第二电加热设置于所述第二风扇的外围。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风扇设置有盘面,所述盘面至少朝向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叶片部。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盘面还朝向远离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二叶片部。
在上述的烹饪设备的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热风单元位于所述内胆本体的背部。
方案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包括:
内胆本体,其构造有烹饪腔;
散热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内胆本体的上方,所述散热组件构造有散热风道;
热风组件,其适于向所述烹饪腔内供应热风,所述热风组件包括至少位于所述内胆本体的一个侧部的第一热风单元,和位于所述内胆本体的顶部的第二热风单元,所述第二热风单元构造有第二热风腔,所述第二热风单元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内的第二风扇,所述第二电机至少穿过所述散热风道的一部分并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胆本体的上方的内顶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连接至所述内顶板的上方并因此构造出所述散热风道,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至少穿过所述风道盖板或所述内顶板。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风道盖板和所述内顶板后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至所述风道盖板的外顶面。
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支架连接至所述风道盖板的外顶面。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的顶面部分相对于所述内顶板倾斜设置以形成横截面渐缩的所述散热风道。
方案7.根据方案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面向所述风道盖板的一侧还连接有第二散热风扇。
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均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方案9.根据方案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安装至所述散热风道内。
方案10.根据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单元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或所述散热风道内。
方案12.根据方案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机构或皮带轮机构。
方案13.根据方案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为多个。
方案14.根据方案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单元包括第二风机罩,所述第二风机罩与所述内胆本体的内胆顶板共同构造出所述第二热风腔。
方案15.根据方案1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罩连接至所述内胆本体的内侧。
方案16.根据方案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内的第二电加热,所述第二电加热设置于所述第二风扇的外围。
方案17.根据方案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设置有盘面,所述盘面至少朝向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叶片部。
方案18.根据方案17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盘面还朝向远离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二叶片部。
方案19.根据方案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单元位于所述内胆本体的背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蒸烤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蒸烤箱的前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风机罩在安装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热风单元在去除第二风机罩后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蒸烤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蒸烤箱的俯视图;
图9为图8的B-B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外壳;11、外侧板;12、外底板;13、内顶板;14、外背板;15、前面板;151、旋钮;
2、内胆组件;21、内胆本体;211、内胆背板;212、内胆顶板;2121、泄压口;22、第一热风单元;221、第一风机罩;2211、进风部;2212、出风部;222、第一电加热;223、第一风扇;224、第一电机支架;225、第一散热风扇;226、第一电机;227、第一热风腔;23、第二热风单元;231、第二风机罩;2311、进风部;2312、出风部;232、第二电加热;233、第二风扇;234、第二电机;2341、输出轴;235、第二热风腔;236、第二散热风扇;24、挂架;25、蒸发盘加热管;26、泄压通道;
3、散热组件;31、风道盖板;32、散热风机;33、散热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下述实施例虽然是以蒸烤箱为例进行说明的,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烤箱、微烤箱、蒸烤微一体机、蒸烤微炸一体机等其他类型的烹饪设备,这种应用对象的改变均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实际应用时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要保护的设备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为了方便说明,并不用于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蒸烤箱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烤箱包括箱体和门体(未图示),门体枢转连接至箱体上。箱体包括外壳1和设置于外壳1内的内胆组件2、散热组件3等。外壳1由外侧板11、外底板12、内顶板13、外顶板(未图示)、外背板14、前面板15等组成,其中外侧板11、外底板12、内顶板13和外背板14拼合后构造出容纳内胆组件2的安装腔,内胆组件2安装在该安装腔内,散热组件3安装在内顶板13的上方,前面板15上设置有旋钮15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胆组件2包括内胆本体21和连接至内胆本体21的热风组件、挂架24、蒸发盘加热管25等。
本实施例中的热风组件包括第一热风单元22和第二热风单元23,第一热风单元22位于内胆组件2的背部,第二热风单元23位于内胆组件2的顶部。
替代性地,第一热风单元还可以设置在内胆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部或二者其中之一,此外,还可以是同时设置在背部和左右两个侧部或二者其中之一。
如图1至图4中所示,第一热风单元22包括第一风机罩221、第一电加热222、第一风扇223等。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风机罩221连接至内胆背板211的内侧,并与内胆背板211共同构造出第一热风腔227,第一电加热222和第一风扇223置于该第一热风腔227内。如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风机罩221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位于中部的通风孔构成第一热风腔227的进风部2211,烹饪腔内的空气可通过进风部2211的通风孔进入第一热风腔227内,位于进风部2211的外围的通风孔构成第一热风腔227的出风部2212,第一热风腔227内的热空气可通过出风部2212进入烹饪腔内,从而使热风在第一热风腔227和烹饪腔之间循环流通。
如图1中所示,第一电加热222绕制成环状结构,从而可以围设在第一风扇223的外围,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而且有利于节约安装空间。
如图1和图4中所示,第一风扇223与第一电机226连接,第一电机226通过第一电机支架224固定连接至内胆背板211的外侧,为避免电机运行过程中温度过高,第一电机226上还连接有第一散热风扇225,第一散热风扇225与第一风扇223同步转动,使得第一电机226在驱动第一风扇223运转的期间带动第一散热风扇225转动,从而促进第一电机226自身散热。如图4中所示,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第一电机226、第一散热风扇225和第一电机支架224位于内胆背板211和外背板14之间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热风单元23包括第二风机罩231、第二电加热232、第二风扇233、第二电机234等。
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5中所示,第二风机罩231连接至内胆顶板212的内侧,并与内胆顶板212共同构造出第二热风腔235,第二电加热232、第二风扇233置于该第二热风腔235内。如图1和图5中所示,第二风机罩231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若干通风孔以环形阵列的方式排布形成进出风部,其中,靠近阵列中心的部分通风孔构成进风部2311,烹饪腔内的空气可通过进风部2311的通风孔进入第二热风腔235内,位于进风部2311的外围的、远离阵列中心的通风孔构成出风部2312,第二热风腔235内的热空气可通过出风部2312进入烹饪腔内,从而使热风在第二热风腔235和烹饪腔之间循环流通。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一个第二风扇233,该第二风扇233设置有盘面(未标示),盘面在安装状态下与内胆顶板212平行,盘面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叶片部(未标示),并且向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叶片部(未标示),使得该第二风扇233在盘面的两侧均可以形成空气流,进而有利于增大热风风量。
替代性地,该第二风扇233可以仅设置第一叶片部。此外,第二风扇233还可以设置两个、三个等。以设置两个第二风扇233为例,其可以沿内胆本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或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如图1、图3和图4中所示,散热组件3包括风道盖板31、散热风机32,风道盖板31与内顶板13连接构造出散热风道33,散热风机32连接至散热风道33,用于促进空气在散热风道33内流通,散热风机32为贯流风机。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风道盖板31的顶面部分相对于内顶板13倾斜设置以形成横截面渐缩的散热风道33,第二电机234安装在散热风道33内,第二电机可以直接与内顶板13连接,也可以通过第二电机支架与内顶板连接,第二电机234安装在散热风道内部时,其输出轴2341仅穿过内顶板13,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利用散热风道33的空气流给第二电机散热,无需配置专用的散热风扇,而且在安装过程中,第二电机234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内顶板13和内胆顶板212后与位于第二热风腔235内的第二风扇233连接,可以缩短输出轴2341的尺寸,提升第二电机234输出轴的刚度,降低损坏概率。
替代性地,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设置于第二热风腔235内,以将第二电机234的动力同步传递至第二风扇以带动第二风扇233转动。该传动机构可以是齿轮机构,还可以是皮带轮机构。此外,也可以设置两个第二电机,每个第二电机用于驱动一个第二风扇。
如图6中所示,第二电加热232设置于第二风扇233的外围,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电加热232包括两个加热管,两个加热管可以独立控制启闭,以方便调节第二电加热232的功率。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是以蒸烤箱为例进行说明的,该蒸烤箱还设置有蒸汽供应系统(未图示),包括设置于内胆底板(未标示)的蒸发盘、位于蒸发盘下方的蒸发盘加热管25等等。此外,如图4中所示,内胆顶板212上还形成有泄压口2121,泄压口2121处连接有贯穿散热风道33的泄压通道26,在运行蒸制模式或烤制模式时可以选择性打开,以调节烹饪腔内的压力。
可以理解的是,当不配置蒸制功能时,关于生成蒸汽的相关结构则为非必须的。
基于上述的蒸烤箱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烤箱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热风单元22和第二热风单元23可以形成环绕立体式循环热风,能够保证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上色均匀,且由于其结构简单,对现有蒸烤箱的结构改进较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图7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蒸烤箱进行说明。
如图7至图9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蒸烤箱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蒸烤箱的第二电机234设置在散热风道33外,如图8和图9中所示,第二电机234的输出轴2341依次穿过风道盖板31、内顶板13和内胆顶板212后与第二风扇233连接。受散热风道33的结构设计的影响,为提升第二电机234与风道盖板31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电机234通过第二电机支架(未图示)连接至风道盖板31的外顶面。这样一来,可以方便第二电机的检修和更换,从而提升了安装便利性。
由于第二电机234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热,为降低电机温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机234在面向风道盖板3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散热风扇236,如图7和图9中所示,第二散热风扇236与第二风扇233均连接至第二电机234的输出轴2341上,使得第二电机234在驱动第二风扇233运转的期间带动第二散热风扇236转动,从而促进第二电机235自身散热。
替代性地,还可以设置传动机构(未图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第二电机234和第二风扇233,传动机构可以设置在散热风道33内,安装时第二电机234的输出轴2341仅穿过风道盖板31与传动机构连接,或者传动机构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热风腔235内。此外,还可以是设置多个第二风扇。
从图6和图8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第二风扇233置于或靠近第二热风腔235的中部,这样可以使产生的热风均匀地进入烹饪腔,从而有利于达到温场均匀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226和第二电机234可以是定速电机,也可以是双速电机或变频电机。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包括:
内胆本体,其构造有烹饪腔;
散热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内胆本体的上方,所述散热组件构造有散热风道;
热风组件,其适于向所述烹饪腔内供应热风,所述热风组件包括至少位于所述内胆本体的一个侧部的第一热风单元,和位于所述内胆本体的顶部的第二热风单元,所述第二热风单元构造有第二热风腔,所述第二热风单元包括第二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内的第二风扇,所述第二电机至少穿过所述散热风道的一部分并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胆本体的上方的内顶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连接至所述内顶板的上方并因此构造出所述散热风道,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至少穿过所述风道盖板或所述内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风道盖板和所述内顶板后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至所述风道盖板的外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支架连接至所述风道盖板的外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的顶面部分相对于所述内顶板倾斜设置以形成横截面渐缩的所述散热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面向所述风道盖板的一侧还连接有第二散热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与所述第二风扇均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安装至所述散热风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单元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风扇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或所述散热风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机构或皮带轮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为多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单元包括第二风机罩,所述第二风机罩与所述内胆本体的内胆顶板共同构造出所述第二热风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罩连接至所述内胆本体的内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风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风腔内的第二电加热,所述第二电加热设置于所述第二风扇的外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设置有盘面,所述盘面至少朝向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叶片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盘面还朝向远离所述烹饪腔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二叶片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风单元位于所述内胆本体的背部。
CN202322131111.3U 2023-08-09 2023-08-09 烹饪设备 Active CN220713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1111.3U CN220713700U (zh) 2023-08-09 2023-08-09 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1111.3U CN220713700U (zh) 2023-08-09 2023-08-09 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3700U true CN220713700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01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31111.3U Active CN220713700U (zh) 2023-08-09 2023-08-09 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3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2171A (zh) 烹饪器具
CN113543608B (zh) 风扇座、风道组件及烹饪器具
KR20080044076A (ko) 조리기기
CN220713700U (zh) 烹饪设备
CN112628807A (zh) 烹饪装置
CN220713697U (zh) 烹饪设备
CN220859921U (zh) 烹饪设备
CN220713698U (zh) 烹饪设备、集成灶
CN220859923U (zh) 烹饪设备
CN220859922U (zh) 烹饪设备、集成灶
CN220713699U (zh) 烹饪设备
JP5011001B2 (ja) 加熱調理器
WO2017206240A1 (zh) 嵌入式烹饪器具
CN11320845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EP1560464B1 (en) Wall-mounted microwave oven
KR100676135B1 (ko) 이중 컨벡션팬이 구비된 가열조리기
CN114052527B (zh) 烹饪器具
KR101568039B1 (ko) 컨벡션 전자레인지
CN219846173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16114183U (zh) 烹饪装置
JP2014228264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583847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JP6070409B2 (ja) 加熱調理器
JP7216686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4370410U (zh) 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