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4402U - 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4402U
CN220184402U CN202322210888.9U CN202322210888U CN220184402U CN 220184402 U CN220184402 U CN 220184402U CN 202322210888 U CN202322210888 U CN 202322210888U CN 220184402 U CN220184402 U CN 220184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ositioning
bottom plate
plate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08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立柱
刘国权
郭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108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4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4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4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通过设置该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包括预制的顶板、预制的底板以及空腔构件,将顶板设置在底板的上方,空腔构件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且通过设置空腔构件的朝向顶板和朝向底板的一侧均具有敞口,顶板上与敞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敞口连通的浇筑口,混凝土可经浇筑口浇筑至空腔构件内,从而将顶板、底板和空腔构件连接形成为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即顶板和底板均是提前预制成型的,仅需要件预制成型的底板和顶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后与空腔构件进行装配,然后再采用混凝土将顶板、底板和空腔构件浇筑成一体式结构即可完成整个施工操作,因此整个施工过程较为简便、施工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楼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由底板、顶板和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如公告号为CN205677128U的专利公开的一种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该空腔叠合楼板,在叠合板的预制底板上设置了预制空腔,将传统空心楼板的现浇密肋梁变成了叠合梁。使该发明优于现有密肋空心楼盖技术和叠合楼盖,现场作业量少、预制率高,工期缩短、成本节约、质量易控。
然而,目前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在制作时,需要首先对底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底板凝固后再在底板上装配空腔构件和金属桁架等,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形成与底板、空腔构件和金属桁架连接的顶板,进而导致整个施工过程较为繁琐,施工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包括预制的顶板、预制的底板以及空腔构件;
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空腔构件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且所述空腔构件的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以及所述空腔构件的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均具有敞口,所述顶板上与所述敞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敞口连通的浇筑口,以使混凝土可经所述浇筑口浇筑至所述空腔构件内,以将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空腔构件连接形成为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上与所述空腔构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空腔构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适配的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槽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槽一一对应;
和/或,所述空腔构件内设置有填充凸起,所述填充凸起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平齐,且所述填充凸起的顶面不凸出于所述空腔构件的顶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上与所述空腔构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空腔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构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空腔构件沿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浇筑口为至少两个,所述浇筑口与所述空腔构件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还包括横向加强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空腔构件的朝向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横向加强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空腔构件的支撑槽配合;
所述顶板的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的与所述横向加强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抵顶在所述横向加强件的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顶板上与所述定位板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板适配的定位缺口,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定位缺口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板沿所述底板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定位缺口为至少两个,所述定位缺口与所述定位板一一对应;
和/或,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靠近所述底板的外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支撑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定位缺口配合时,所述顶板搭设在所述支撑板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包括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通过设置该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包括预制的顶板、预制的底板以及空腔构件,将顶板设置在底板的上方,空腔构件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且通过设置空腔构件的朝向顶板的一侧以及空腔构件的朝向底板的一侧均具有敞口,顶板上与敞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敞口连通的浇筑口,从而使得混凝土可经浇筑口浇筑至空腔构件内,从而将顶板、底板和空腔构件连接形成为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顶板和底板均是提前预制成型的,在制作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时,仅需要件预制成型的底板和顶板运输至施工现场后与空腔构件进行装配,然后再采用混凝土将顶板、底板和空腔构件浇筑成一体式结构即可完成整个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施工操作,因此整个施工过程较为简便、施工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空腔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填充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浇筑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底板;2、顶板;3、空腔构件;31、第一定位凸部;4、填充凸起;5、第一定位槽;6、第二定位槽;7、浇筑口;8、定位板;9、定位缺口;10、支撑板;11、支撑架;12、支撑槽;13、横向加强件;14、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包括预制的顶板2、预制的底板1以及空腔构件3。
其中,顶板2位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空腔构件3位于顶板2和底板1之间。空腔构件3的朝向顶板2的一侧以及空腔构件3的朝向底板1的一侧均具有敞口。顶板2上与敞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敞口连通的浇筑口7,以使混凝土可经浇筑口7浇筑至空腔构件3内,以将顶板2、底板1和空腔构件3连接形成为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
具体实现时,参照图1所示的图纸的上下方向,顶板2位于底板1的上方,空腔构件3位于顶板2和底板1之间,且空腔构件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空腔构件3的内腔连通的敞口,顶板2上与空腔构件3的顶部的敞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可供外部混凝土进入至空腔构件3内的浇筑口7,以使顶板2、底板1和空腔构件3通过混凝土浇筑为一体,从而形成完整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整个施工过程较为简便,施工效率较高。
具体的,顶板2和底板1可以在预设场地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实现顶板2和底板1的预制操作,当需要制作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时,则将预制好的底板1和顶板2运输至施工场地,然后将空腔构件3安装在底板1和顶板2之间,然后采用混凝土经浇筑口7浇筑至空腔构件3内实现底板1、顶板2和空腔构件3的连接成型。
示例性的,空腔构件3可以采用金属或者合金制成,使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以此可以有效提升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比如,空腔构件3可以采用钢制成、或者采用铝合金制成。
本实施例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通过设置该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包括预制的顶板2、预制的底板1以及空腔构件3,将顶板2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空腔构件3设置在顶板2和底板1之间,且通过设置空腔构件3的朝向顶板2的一侧以及空腔构件3的朝向底板1的一侧均具有敞口,顶板2上与敞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敞口连通的浇筑口7,从而使得混凝土可经浇筑口7浇筑至空腔构件3内,从而将顶板2、底板1和空腔构件3连接形成为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顶板2和底板1均是提前预制成型的,在制作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时,仅需要件预制成型的底板1和顶板2运输至施工现场后与空腔构件3进行装配,然后再采用混凝土将顶板2、底板1和空腔构件3浇筑成一体式结构即可完成整个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施工操作,因此整个施工过程较为简便、施工效率较高。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的朝向顶板2的一侧上与空腔构件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槽5,空腔构件3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5适配的第一定位凸部31,第一定位凸部31位于第一定位槽5内。
具体实现时,通过在底板1的顶面设置第一定位槽5,并在空腔构件3的底面设置与第一定位槽5适配的第一定位凸部31,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定位槽5和第一定位凸部31的配合实现空腔构件3与底板1的定位配合,以对空腔构件3的位置进行可靠限定,避免空腔构件3发生位置偏移影响后续的混凝土浇筑。
示例性的,第一定位槽5可以为矩形槽,第一定位凸部31具体可以为与矩形槽适配的定位凸台,定位凸台插设在矩形槽内实现底板1和空腔构件3的可靠定位连接。或者,第一定位槽5可以为菱形槽或者其他非回转形槽,第一定位凸部31为与第一定位槽5适配的定位凸台,均可以实现底板1和空腔构件3的可靠定位配合。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5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槽5沿顶板2的长度方向(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x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定位凸部31为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凸部31与第一定位槽5一一对应。
具体实现时,可以设置第一定位槽5为沿图3所示的x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凸部31也设置为至少两个,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第一定位槽5和多个第一定位凸部31的配合进一步提升底板1和空腔构件3的定位配合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参照图2和图3所示,对应同一个空腔构件3的第一定位槽5可以设置为四个,每一个空腔构件3上的第一定位凸部31也可以对应设置为四个。或者,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定位槽5和第一定位凸部31也可以均设置为两个,或者均设置为三个。
参照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构件3内设置有填充凸起4,填充凸起4的底部与底板1平齐,且填充凸起4的顶面不凸出于空腔构件3的顶面。
也就是说,由于空腔构件3内用于填充混凝土来连接底板1、底板1和空腔构件3,因此为了既可以节省混凝土的填充量且为了不降低空腔构件3的体积,以确保底板1和空腔构件3的接触面接实现可靠连接、顶板2和空腔构件3的接触面积实现可靠连接,此时可以在空腔构件3内设置填充凸起4以占用一部分空腔构件3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填充量。
另外,为了确保填充凸起4不会影响顶板2在空腔构件3上的安装,此时需要设置填充凸起4的顶面不凸出于空腔构件3的顶面,比如可以设置填充凸起4的顶面与空腔构件3的顶面平齐,或者可以设置填充凸起4的顶面低于空腔构件3的顶面。
具体实现时,可以设置空腔构件3与填充凸起4一体成型,以节省制作工序且可以提升空腔构件3的结构强度。
示例性的,每一个空腔构件3内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填充凸起4,比如,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三个填充凸起4,多个填充凸起4可以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参照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的朝向底板1的一侧上与空腔构件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槽6,空腔构件3部分位于第二定位槽6内。
具体实现时,通过在顶板2的底面设置第二定位槽6,空腔构件3部分位于第二定位槽6内,从而可以通过使得空腔构件3的底面与底板1上的第一定位槽5定位配合,空腔构件3的顶部与第二定位槽6定位配合,从而可以对空腔构件3进行更充分地限位作用,以将空腔构件3可靠地定位在顶板2和底板1之间,而不会发生竖向移动。
示例性的,第二定位槽6可以为矩形槽,且矩形槽可以为与空腔构件3的外轮廓相适配,从而使得空腔构件3的部分可以插入至第二定位槽6内。
参照图1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腔构件3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空腔构件3沿顶板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浇筑口7为至少两个,浇筑口7与空腔构件3一一对应。
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沿图2所示的y方向间隔设置的空腔构件3实现与顶板2和底板1的混凝土浇筑式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结构强度。
示例性的,参照图2所示,空腔构件3具体可以设置为三个,或者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空腔构件3也可以设置为两个或者四个以上。
参照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还包括横向加强件13,相邻的两个空腔构件3的朝向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架11,横向加强件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空腔构件3的支撑槽12配合,从而实现相邻的两个横向加强件13之间的连接固定。
示例性的,横向加强件13具体可以为加强杆,加强杆具体可以为金属杆或者合金杆,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此外,支撑架11具体可以为金属或者合金制成,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另外,支撑架11可以焊接在空腔构件3上或者卡接在空腔构件3上。
参照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的朝向底板1的一侧的与横向加强件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柱14,定位柱14抵顶在横向加强件13的朝向顶板2的一侧。
也就是说,顶板2搭设在空腔构件3上以后,顶板2的底面可以设置定位柱14,定位柱14抵顶在横向加强件13的顶面,以进一步对空腔构件3进行定位或者限位。
参照图2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的朝向顶板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板8,顶板2上与定位板8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定位板8适配的定位缺口9,定位板8与定位缺口9配合,从而实现顶板2和底板1之间的定位对准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板8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位板8沿所述底板1的周向设置在底板1上,定位缺口9为至少两个,定位缺口9与定位板8一一对应,从而可以通过多个定位板8和定位缺口9的配合进一步提升顶板2和底板1之间的定位精度。
示例性的,参照图2和图6所示,定位板8可以设置为四个,四个定位板8设置在底板1的四个角落处,定位缺口9也可以设置为四个,一个定位板8对应一个定位缺口9。
具体实现时,定位板8设置在底板1上且靠近底板1的外缘设置,从而可以不占用底板1的中部空间,以便于装配空腔构件3。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板8上设置有平行于底板1的支撑板10,定位板8与定位缺口9配合时,顶板2搭设在支撑板10上,以实现对顶板2的支撑作用。
示例性的,支撑板10可以与定位板8一体成型,以节省制作工序且可以提升定位板8的整体结构强度。或者支撑板10可以与定位板8焊接或者卡接连接。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通过设置空腔构件3,空腔构件3位于底板1和顶板2之间,在使用时,其中底板1和顶板2均为混凝土预制,在装配时,分别移动空腔构件3至底板1的顶部,使空腔构件3的底部位于第一定位槽5的内部,之后,移动顶板2至空腔构件3的顶部,使顶板2的四个定位缺口9位于定位板8处,并位于支撑板10的顶部,此时空腔构件3的顶部位于第二定位槽6内,而浇筑口7位于空腔构件3的顶部,此时能够通过浇筑口7对空腔构件3进行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对底板1和顶板2进行连接固定,完成安装,使得在底板1与顶板2之间的空腔构件3的外部形成空腔,达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目的,减少操作步骤,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横向加强件13,在将空腔构件3定位在底板1的顶部之后,移动横向加强件13至支撑架11处,使横向加强件13的两端位于相邻的两个空腔构件3的支撑槽12内,此时的横向加强件13位于相邻两个空腔构件3之间,再次对空腔构件3进行定位,而在移动顶板2至空腔构件3的顶部之后,定位柱14抵顶在横向加强件13的顶部,使定位柱14对横向加强件13的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结构,包括上述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
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示例性的,该建筑结构具体可以采用多个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组装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的顶板(2)、预制的底板(1)以及空腔构件(3);
所述顶板(2)位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所述空腔构件(3)位于所述顶板(2)和所述底板(1)之间,且所述空腔构件(3)的朝向所述顶板(2)的一侧以及所述空腔构件(3)的朝向所述底板(1)的一侧均具有敞口,所述顶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敞口连通的浇筑口(7),以使混凝土可经所述浇筑口(7)浇筑至所述空腔构件(3)内,以将所述顶板(2)、所述底板(1)和所述空腔构件(3)连接形成为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朝向所述顶板(2)的一侧上与所述空腔构件(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槽(5),所述空腔构件(3)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5)适配的第一定位凸部(31),所述第一定位凸部(3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5)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槽(5)沿所述顶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凸部(31)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凸部(31)与所述第一定位槽(5)一一对应;
和/或,所述空腔构件(3)内设置有填充凸起(4),所述填充凸起(4)的底部与所述底板(1)平齐,且所述填充凸起(4)的顶面不凸出于所述空腔构件(3)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的朝向所述底板(1)的一侧上与所述空腔构件(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槽(6),所述空腔构件(3)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构件(3)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空腔构件(3)沿所述顶板(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浇筑口(7)为至少两个,所述浇筑口(7)与所述空腔构件(3)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还包括横向加强件(13),相邻的两个所述空腔构件(3)的朝向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支撑架(11),所述横向加强件(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空腔构件(3)的支撑槽(12)配合;
所述顶板(2)的朝向所述底板(1)的一侧的与所述横向加强件(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柱(14),所述定位柱(14)抵顶在所述横向加强件(13)的朝向所述顶板(2)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朝向所述顶板(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板(8),所述顶板(2)上与所述定位板(8)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板(8)适配的定位缺口(9),所述定位板(8)与所述定位缺口(9)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8)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定位板(8)沿所述底板(1)的周向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定位缺口(9)为至少两个,所述定位缺口(9)与所述定位板(8)一一对应;
和/或,所述定位板(8)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且靠近所述底板(1)的外缘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8)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底板(1)的支撑板(10),所述定位板(8)与所述定位缺口(9)配合时,所述顶板(2)搭设在所述支撑板(10)上。
10.一种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
CN202322210888.9U 2023-08-16 2023-08-16 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Active CN220184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0888.9U CN220184402U (zh) 2023-08-16 2023-08-16 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0888.9U CN220184402U (zh) 2023-08-16 2023-08-16 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4402U true CN220184402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6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0888.9U Active CN220184402U (zh) 2023-08-16 2023-08-16 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4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G61881B1 (bg) Метален листов строителен елемент, метод за изработването муи метод за изработване на строителен панел с този елемент
KR102080594B1 (ko) 커플거더
CN220184402U (zh) 装配式空腔叠合楼板以及建筑结构
CN112282069A (zh) 一种钢梁与预制楼板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JPH05287901A (ja) 階段の構築方法
KR20200019807A (ko) 안장pc블럭을 이용한 역t형 psc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시공방법
KR20070073022A (ko) 슬래브용 거푸집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래브 시공 방법
JP3333787B2 (ja) 橋脚のプレハブ工法
CN210597881U (zh) 免支模带装饰框架柱及框架柱梁体系
CN211762332U (zh) 混凝土箱模
JP3701078B2 (ja) 道路床版工法
JPH08189125A (ja) スラブの構築方法及びスラブ構造体
CN110843095A (zh) 混凝土箱模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免拆模建造方法
CN220377534U (zh) 一种预制单向叠合板锚入支座梁构造
CN108678165B (zh) 一种跨层楼层的建造方法
CN220598827U (zh) 一种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KR100453335B1 (ko) 프리스트레스트 콘크리트 빔 단부 연결용 브래킷과, 이를이용하여 연속화된 프리스트레스트 콘크리트 빔 교량 및그 단부의 연속화 공법
CN215367738U (zh) 一种预制沉箱及其连接节点
CN219586919U (zh) 一种保温结构一体化建筑墙体施工用水泥柱支撑座
CN220433898U (zh) 装配式肋格构建筑结构及建筑物
JP2001026933A (ja) 超薄型金属製型枠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型枠並びに基礎の施工方法
CN113027022A (zh) 一种全预制混凝土板帽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JPH05179695A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の型枠兼柱部材およびそれを使った建造法
JPH0444550A (ja) 半プレキャストrc造建築物の柱または梁と壁の接合部
JPH06264414A (ja) 橋脚のプレハブ工法及び橋脚用コンクリ−トブロ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