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7506U - 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7506U
CN220157506U CN202321470921.5U CN202321470921U CN220157506U CN 220157506 U CN220157506 U CN 220157506U CN 202321470921 U CN202321470921 U CN 202321470921U CN 220157506 U CN220157506 U CN 220157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inner cylinder
frame
operation groove
tea 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092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木海
王回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Mingo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Mingo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Mingo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Mingo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092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7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7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7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该生产设备包括机架、翻板、转移机构和打散机构。在使用时,转动盖板,使盖板置入操作槽内,此时操作槽与盖板之间形成放置腔,该放置腔内设有茶叶,三个压板外伸将茶叶挤压至翻板末端的上表面,形成茶块,在转动翻板,将翻板上的茶块翻至传送带上,通过传送带将茶块运至内筒内,而后内筒转动打散茶块,同时外筒移动、翻转将内筒内打散的茶块倒入操作槽内进行二次挤压,而后再重复上述步骤,通过多次重复挤压、打散茶叶,使茶叶紧缩成型,全程自动化,形成挤压、打散的循环,节约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茶叶快速成型。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茶叶经杀青(炒茶)后,需要对茶叶进行揉捻成型加工,即通过压力对茶叶进行挤压搓动,促使茶叶组织变形破坏,并使茶叶外形弯曲收缩成团粒形状的加工过程。为了实现这一加工过程,现有技术采用诸如碾压式速包机、平板揉捻机、摆式磨盘成型机以及最近出现的液压活塞式速包机(又叫压茶机)等多种机械设备,这些设备都是采用机械部件以某种运动方式对茶叶进行碾压或挤压,利用机械自动完成茶叶整形工艺,但是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压揉整形,同时还需不时的将茶叶摊开打散以散热,这样加工后的茶叶茶身将更为紧结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使用现有的成型机械需要不时地将其内的茶叶倒出打散,如此往复操作十几遍,极为耗费人力、物力及时间,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机架,所述机架的第一工作台设置向下凹陷的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三侧内壁上均设置可伸缩的压板,并且该操作槽的槽口处铰接有盖板;
翻板,所述翻板横截面为“Z”字型,所述翻板设于所述操作槽内未设置有所述压板的一侧内壁上,该翻板首端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转动,并且所述翻板末端置入所述操作槽内;
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转移支架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台一侧;
打散机构,所述打散机构包括打散支架、连接架、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设于所述外筒内转动,所述外筒设于所述连接架上翻转,所述打散支架倾斜设置,并且所述连接架设于所述打散支架上升降,所述打散支架设于所述传送带前端;
其中,当所述盖板转动置入所述操作槽内时,所述操作槽与盖板之间形成放置腔,该放置腔内设有茶叶,三所述压板将所述茶叶挤压至所述翻板末端的上表面,形成茶块,所述翻板转动将所述茶块翻至所述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将茶块运至内筒内,所述内筒转动打散茶块,所述外筒移动、翻转将内筒内打散的茶块倒至所述操作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操作槽内壁上设有限位孔,两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翻板两侧,所述盖板侧面设置可伸缩的限位销,该限位销可伸缩的的嵌于所述限位孔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打散支架包括底座、倾斜架和升降油缸,所述底座上设置倾斜架,该倾斜架倾斜设置,并且倾斜架倾斜角度高的一端设置升降油缸,所述连接架沿着所述倾斜架升降,并且所述升降油缸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架的升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筒表面镂空,所述外筒底部设置开口,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承接盒,并且所述承接盒位于所述开口下方,该承接盒用于收集所述内筒在打散茶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移支架背向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向上凸起的栏板,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栏板与所述机架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的第二工作台上设置运输带,该运输带对应所述操作槽,所述外筒翻转后,将所述内筒内打散的茶块倒至所述运输带上,该运输带将打散的茶块运至所述操作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工作台两侧设置镜像的围板,所述运输带位于两所述围板之间,所述围板倾斜设置,并且两所述围板的横截面呈倒“八”字型。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有挡板,该挡板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左右转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筒上设置支脚,当所述外筒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支脚覆盖于所述连接架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架与转移支架上设有积槽架,该积槽架位于所述传送带、运输带与所述内筒之间的间距下方,并且所述积槽架倾斜设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使用时,转动盖板,使盖板置入操作槽内,此时操作槽与盖板之间形成放置腔,该放置腔内设有茶叶,三个压板外伸将茶叶挤压至翻板末端的上表面,形成茶块,在转动翻板,将翻板上的茶块翻至传送带上,通过传送带将茶块运至内筒内,而后内筒转动打散茶块,同时外筒移动、翻转将内筒内打散的茶块倒入操作槽内进行二次挤压,而后再重复上述步骤,通过多次重复挤压、打散茶叶,使茶叶紧缩成型,全程自动化,形成挤压、打散的循环,节约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茶叶快速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挡板向外转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限位孔与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盖板置入操作槽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机架与转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打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打散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连接架、外筒和内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连接架、外筒和内筒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外筒翻转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积槽架与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包括有机架1、翻板2、转移机构3和打散机构6。
如附图2、3和6所示,机架1的第一工作台11设置向下凹陷的操作槽11a,操作槽11a的三侧内壁上均设置可伸缩的压板14,并且该操作槽11a的槽口处铰接有盖板13,操作槽11a内未设置有压板14的一侧内壁上设有翻板2,该翻板2横截面为“Z”字型,翻板2首端设于第一工作台11上转动,并且翻板2末端置入操作槽11a内。在使用时,通过设于第一工作台11上的油缸将盖板13转动,使盖板13置入操作槽11a内,此时,操作槽11a与盖板13之间形成放置腔,该放置腔内设有茶叶,而后三个压板14在机架1内的油缸作用下进行伸缩,将放置腔内的茶叶挤压至翻板2末端的上表面,形成茶块5。进一步的,如附图4和5所示,操作槽11a内壁上设有限位孔17,两限位孔17设于翻板2两侧,盖板13侧面设置可伸缩的限位销131,该限位销131可伸缩的的嵌于限位孔17内,具体的说,盖板13上设置限位感应器132,该限位感应器132用于感应盖板13转动是否到位,当盖板13置入操作槽11a内时,限位感应器132压到第一工作台11上,此时限位感应器132感应盖板13到位,通过盖板13上的油缸使限位销131外伸插入限位孔17内,利用限位孔17内壁对限位销131侧面起到的限制作用,增强盖板13与操作槽11a的连接稳定性,避免盖板13在挤压茶叶的过程中受力出现翘起或偏移,影响茶块5的成型。
如附图7所示,转移机构3包括转移支架31以及设于转移支架31上的传送带32,传送带32设于第一工作台11一侧。当放置腔内的茶叶在翻板2末端的上表面被挤压形成茶块5后,通过设于第一工作台11内部的气缸或电动推缸带动翻板2转动,将翻板2上的茶块5翻至传送带32上。进一步的,如附图7所示,转移支架31背向机架1的一侧设置向上凸起的栏板33,传送带32位于栏板33与机架1之间,该栏板33的设置,可避免茶块5在翻动以及运输过程中从传送带32上掉落,减少茶叶的浪费。
如附图8、9和10所示,打散机构6位于传送带32前端,其中,打散机构6包括打散支架61、连接架62、外筒63和内筒64,内筒64设于外筒63内转动,该内筒64通过设于外筒63上的电机驱动,外筒63靠近传送带32的一端与连接架62铰接,连接架62上设置翻转油缸62a,该翻转油缸62a与外筒63相连接,翻转油缸62a用于驱动外筒63的翻转,打散支架61倾斜设置,并且连接架62设于打散支架61上升降,具体的说,打散支架61包括底座61a、倾斜架61b和升降油缸61c,底座61a上设置倾斜架61b,该倾斜架61b倾斜设置,并且倾斜架61b倾斜角度高的一端设置升降油缸61c,连接架62沿着倾斜架61b升降,并且升降油缸61c用于驱动连接架62的升降。在使用时,通过升降油缸61c使连接架62沿着倾斜架61b下滑,至内筒64的筒口对准传送带32,此时茶块5在传送带32的带动运输下落入内筒64内,而后内筒64转动用于打散茶块5。
另外,如附图3和12所示,机架1的第二工作台12上设置运输带4,该运输带4对应操作槽11a。在内筒64转动打散茶块5的同时,连接架62沿着倾斜架61b上升,至内筒64的筒口对准运输带4,而后通过翻转油缸62a,使外筒63绕着铰接点翻转,将内筒64内打散的茶块5倒至运输带4上,该运输带4将打散的茶块5运至操作槽11a内进行二次挤压,而通过多次重复挤压、打散茶叶后,可使茶叶紧缩成型,最后运到其他工位进行烘干即可进行包装销售。并且第二工作台12两侧设置镜像的围板41,运输带4位于两围板41之间,围板41倾斜设置,并且两围板41的横截面呈倒“八”字型,该围板41的设置,可对茶叶起到良好的导向、阻拦作用,使茶叶能够顺利的掉落到运输带4上,被运至操作槽11a内,避免茶叶掉落浪费。进一步的,如附图2和3所示,第一工作台11上设有挡板15,该挡板15设于第一工作台11上左右转动,挡板15通过设于第一工作台11上的气缸驱动。在外筒63翻转倾倒打散的茶块5前,先使挡板15转动,靠近操作槽11a的槽口边缘,利用挡板15的阻拦作用,降低茶叶在倾倒过程中掉落到第一工作台11上的风险,使茶叶尽可能的倾倒到操作槽11a内进行加工。
此外,如附图11所示,内筒64表面镂空,外筒63底部设置开口63b,连接架62上设置承接盒65,并且承接盒65位于开口63b下方。在内筒64转动打散茶块5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茶叶碎屑,这些碎屑会穿过内筒64的镂空孔掉落到外筒63内,而后外筒63内的碎屑通过开口63b落入承接盒65进行收集,一方面能够将碎屑与完整茶叶进行筛分,使制成的茶叶品相更好,另一方面筛分出来的碎屑可收集了另做他用,如除味、防潮,避免茶叶的浪费。进一步的,如附图10所示,外筒63上设置支脚63a,当外筒63处于水平状态时,支脚63a覆盖于连接架62上,利用支脚63a辅助支撑外筒63,增强外筒63的稳定性,避免外筒63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松动的风险。
如附图13所示,同时机架1与转移支架31上设有积槽架7,该积槽架7位于传送带32、运输带4与内筒64之间的间距下方,使得内筒64内茶叶在倾倒过程中出现遗漏后,漏出的茶叶能够掉落到积槽架7上进行收集,并且积槽架7倾斜设置,积槽架7倾斜低的一端放置有收集桶,掉落的茶叶可沿着倾斜的积槽架7滑到收集桶内,通过收集桶将掉落的茶叶重新倒入操作槽11a内进行加工,减少茶叶的浪费。另外,机架1上设置有控制器16,该控制器16用于控制盖板13、翻板2、挡板15、外筒63和内筒64的转动,压板14和限位销131的伸缩,传送带32和运输带4的运转,以及连接架62的升降。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转动盖板13,使盖板13置入操作槽11a内,此时操作槽11a与盖板13之间形成放置腔,该放置腔内设有茶叶,三压板14外伸将茶叶挤压至翻板2末端的上表面,形成茶块5,在转动翻板2,将翻板2上的茶块5翻至传送带32上,通过传送带32将茶块5运至内筒64内,而后内筒64转动打散茶块5,同时外筒63移动、翻转将内筒64内打散的茶块5倒入操作槽11a内进行二次挤压,而后再重复上述步骤,通过多次重复挤压、打散茶叶,使茶叶紧缩成型,全程自动化,形成循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茶叶快速成型,最后将成型后的茶叶运到其他工位进行烘干即可进行包装销售。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机架,所述机架的第一工作台设置向下凹陷的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三侧内壁上均设置可伸缩的压板,并且该操作槽的槽口处铰接有盖板;
翻板,所述翻板横截面为“Z”字型,所述翻板设于所述操作槽内未设置有所述压板的一侧内壁上,该翻板首端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转动,并且所述翻板末端置入所述操作槽内;
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转移支架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台一侧;
打散机构,所述打散机构包括打散支架、连接架、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设于所述外筒内转动,所述外筒设于所述连接架上翻转,所述打散支架倾斜设置,并且所述连接架设于所述打散支架上升降,所述打散支架设于所述传送带前端;
其中,当所述盖板转动置入所述操作槽内时,所述操作槽与盖板之间形成放置腔,该放置腔内设有茶叶,三所述压板将所述茶叶挤压至所述翻板末端的上表面,形成茶块,所述翻板转动将所述茶块翻至所述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将茶块运至内筒内,所述内筒转动打散茶块,所述外筒移动、翻转将内筒内打散的茶块倒至所述操作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槽内壁上设有限位孔,两所述限位孔设于所述翻板两侧,所述盖板侧面设置可伸缩的限位销,该限位销可伸缩的嵌于所述限位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支架包括底座、倾斜架和升降油缸,所述底座上设置倾斜架,该倾斜架倾斜设置,并且倾斜架倾斜角度高的一端设置升降油缸,所述连接架沿着所述倾斜架升降,并且所述升降油缸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架的升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表面镂空,所述外筒底部设置开口,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承接盒,并且所述承接盒位于所述开口下方,该承接盒用于收集所述内筒在打散茶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支架背向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向上凸起的栏板,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栏板与所述机架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第二工作台上设置运输带,该运输带对应所述操作槽,所述外筒翻转后,将所述内筒内打散的茶块倒至所述运输带上,该运输带将打散的茶块运至所述操作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台两侧设置镜像的围板,所述运输带位于两所述围板之间,所述围板倾斜设置,并且两所述围板的横截面呈倒“八”字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有挡板,该挡板设于所述第一工作台上左右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设置支脚,当所述外筒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支脚覆盖于所述连接架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与转移支架上设有积槽架,该积槽架位于所述传送带、运输带与所述内筒之间的间距下方,并且所述积槽架倾斜设置。
CN202321470921.5U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 Active CN220157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0921.5U CN220157506U (zh)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0921.5U CN220157506U (zh)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7506U true CN220157506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8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0921.5U Active CN220157506U (zh) 2023-06-10 2023-06-10 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7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88636U (zh) 一种活塞杆用上料装置
CN212793394U (zh) 一种自动下料的切割机
CN110775581A (zh) 一种水钻整理装置
CN110153401A (zh) 粒化浇铸方法
CN220157506U (zh) 一种全自动茶叶成型设备
CN108672623A (zh) 一种圆锥轴承连体冷锻连线生产线及工艺
CN106392055A (zh) 锌合金锭浇铸高效刮皮去渣方法
CN217673516U (zh) 一种药片输送机构
CN113059847B (zh) 一种茶饼压制机及茶饼生产工艺
CN213230139U (zh) 一种汽车轴类配件生产用胚料下料装置
CN113636177B (zh) 一种包装袋拆包装置
CN112273065B (zh) 一种农业打包机
CN112792886B (zh) 一种胶料料头处理装置、处理方法及裁切装置
CN212707230U (zh) 一种秸秆压块机定长装置
CN214922001U (zh) 全自动过滤器装配机
CN214139029U (zh) 一种面粉均匀分料装置
CN205257232U (zh) 巧克力丸输送装置
CN208972518U (zh) 一种全自动压茶机
JPH0318076Y2 (zh)
CN106345993A (zh) 锌合金锭浇铸高效刮皮去渣系统
CN112038120A (zh) 一种电容器自动上料系统
CN219313161U (zh) 一种笔包装设备的转送装置
CN213161248U (zh) 一种锂渣振动给料装置
CN215237816U (zh) 一种粉末压机自动收料机构
CN219790755U (zh) 一种自热米饭封装传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