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7144U - 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7144U
CN220147144U CN202320947764.6U CN202320947764U CN220147144U CN 220147144 U CN220147144 U CN 220147144U CN 202320947764 U CN202320947764 U CN 202320947764U CN 220147144 U CN220147144 U CN 220147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shaft
gear
axis
inpu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4776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昌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4776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7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7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7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所述差速锁止桥包括:输入齿轮轴、差速器、差速锁和驱动部件,所述输入齿轮轴与所述差速器啮合,所述差速器具有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轴线正交,所述输入齿轮轴位于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的一侧,所述差速器位于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的另一侧,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差速锁,且与所述差速器位于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的同一侧,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差速锁相连,在正交于所述半轴齿轮轴向的投影面内,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本实用新型的差速锁止桥的结构设计紧凑,体积较小,提高了全地形车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能够行走自如。全地形车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且易行驶于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
在相关技术中,发动机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差速锁止桥,再由差速锁止桥驱动车轮,由于工作路况复杂,普通差速锁止桥很难满足复杂路况要求,且差速锁止桥结构设计不合理,其桥体结构尺寸较大,不利于全地形车紧凑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紧凑,体积较小,可以提高车辆空间利用率的差速锁止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全地形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包括:输入齿轮轴;差速器,所述输入齿轮轴与所述差速器啮合,所述差速器具有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轴线正交,且所述输入齿轮轴位于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的一侧;差速锁,位于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的另一侧;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差速锁,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差速器位于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的同一侧,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差速锁相连,在正交于所述半轴齿轮轴向的投影面内,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由于驱动部件的输出轴的轴线与输入齿轮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从而可以减小差速锁止桥沿输入齿轮轴的轴向之间的尺寸,且使得差速锁止桥的结构更加紧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的结构设计紧凑,体积较小,有利于提高车辆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方向上,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输入齿轮轴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0且小于等于100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差速锁止桥还包括桥壳和第一深沟球轴承,所述差速器和所述差速锁均设于所述桥壳内,所述输入齿轮轴的一端伸入至所述桥壳内,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转动支承在所述输入齿轮轴和所述桥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差速锁止桥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输入齿轮轴上,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的外侧,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侧壁相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差速锁止桥还包括桥壳、第二深沟球轴承和第三深沟球轴承,所述差速器和所述差速锁均设于所述桥壳内,所述差速器包括输入锥齿轮、差速器壳体、差速器盖、行星齿轮组和所述半轴齿轮,所述输入锥齿轮套设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外,且所述输入锥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轴啮合,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差速器盖围成有安装腔,所述行星齿轮组与所述半轴齿轮啮合且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转动支承在所述桥壳和所述差速器壳体之间,所述第三深沟球轴承转动支承在所述桥壳和所述差速器盖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差速锁包括拨叉、结合套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半轴齿轮同轴相连,所述结合套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拨叉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拨叉的另一端与所述结合套相连,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拨叉在释放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结合套仅与所述连接轴相连,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结合套的外周与所述差速器盖结合,所述结合套的内周与所述半轴齿轮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内花键齿,所述半轴齿轮的一端穿出于所述内花键齿,且所述半轴齿轮的一端的外周具有外花键齿,所述结合套的内周具有第一配合齿,所述结合套的外周具有第二配合齿,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配合齿与所述外花键齿啮合,所述第二配合齿与所述内花键齿啮合;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第一配合齿与所述外花键齿间隔开,所述第二配合齿与所述内花键齿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差速锁止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由于驱动部件的输出轴的轴线与输入齿轮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从而可以减小差速锁止桥沿输入齿轮轴的轴向之间的尺寸,且使得差速锁止桥的结构更加紧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差速锁止桥的结构设计紧凑,体积较小,有利于提高全地形车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的部分零件在正交于半轴齿轮轴向投影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去除桥壳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输入齿轮轴;
2、差速器;21、输入锥齿轮;22、差速器壳体;23、差速器盖;231、内花键齿;24、行星齿轮组;241、行星轴;242、行星齿轮;25、半轴齿轮;251、外花键齿;
3、差速锁;31、拨叉;32、结合套;33、连接轴;34、齿条;
4、驱动部件;41、输出轴;
5、桥壳;
61、第一深沟球轴承;62、第二深沟球轴承;63、第三深沟球轴承;64、第四深沟球轴承;
7、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包括:输入齿轮轴1、差速器2、差速锁3和驱动部件4。输入齿轮轴1与差速器2啮合,差速器2具有半轴齿轮25,半轴齿轮25的轴线与输入齿轮轴1的轴线正交,且输入齿轮轴1位于半轴齿轮25的轴线的一侧,差速锁3位于半轴齿轮25的轴线的另一侧,驱动部件4与差速器3位于半轴齿轮25的轴线的同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输入齿轮轴1位于半轴齿轮25沿B方向的一侧,差速锁3和驱动部件4位于半轴齿轮25沿B方向的另一侧。
驱动部件4的输出轴41与差速锁3相连以用于驱动差速锁3动作,在正交于半轴齿轮25轴向的投影面内,输出轴41的轴线与输入齿轮轴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α。
可以理解的是,差速锁止桥在工作时,输入齿轮轴1将动力传输到差速器2,差速器2将动力通过半轴齿轮25进行输出。驱动部件4可以控制差速锁3移动,以使差速锁3锁定或者释放差速器2。当差速器2被释放时,差速锁止桥可以实现两侧车轮差速运动。当差速器2被锁定时,可以将两个半轴齿轮25锁紧为一体,以使两侧车轮的动力输出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由于驱动部件4的输出轴41的轴线与输入齿轮轴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α,从而可以减小差速锁止桥沿输入齿轮轴1的轴向之间的尺寸。换言之,由于夹角的设置可以使得差速锁止桥的长度尽量缩短,以使得差速锁止桥的结构更加紧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的结构设计紧凑,体积较小,从而方便在全地形车内布置其它零部件,有利于提高全地形车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夹角α的角度范围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例如,夹角α可以为15度、30度、60度或90度。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当夹角α的角度范围满足上述范围时,可以使得差速锁止桥的长度尽量缩短,且不会对差速锁止桥与其它零部件的安装造成干涉,且便于差速锁止桥的安装和检修。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维修方便,且成本低。
可选地,驱动部件4可以为换挡电机或电磁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部件4为换挡电机,驱动部件4的输出轴41,即换挡电机的输出轴41。输出轴41可转动以驱动差速锁3锁定或释放差速器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半轴齿轮25的轴线方向(如图3中的A方向)上,驱动部件4与输入齿轮轴1间隔布置。可以理解的是,输出轴41的轴线与输入齿轮轴1的轴线间隔一定距离,以便差速锁止桥与其它零部件进行配合,且使得差速锁止桥的结构更加合理。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半轴齿轮25的轴线方向上,输出轴41的轴线与输入齿轮轴1的轴线之间的间距L大于0且小于等于100毫米。例如,间距L可以为20毫米、50毫米、70毫米、100毫米。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当输出轴41的轴线与输入齿轮轴1的轴线之间的间距L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既可以减小差速锁止桥的宽度尺寸,又不会影响差速锁止桥的正常运行和传动强度,进一步地缩小了的差速锁止桥体积,使得差速锁止桥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差速锁止桥还包括桥壳5和第一深沟球轴承61,差速器2和差速锁3均设于桥壳5内,输入齿轮轴1的一端伸入至桥壳5内,第一深沟球轴承61转动支承在输入齿轮轴1和桥壳5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相关技术中,输入齿轮轴1与差速锁止桥通常采用圆锥滚子轴承,但是由于圆锥滚子轴承一般都成对使用,占用了桥壳5内较大的空间,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通过设置第一深沟球轴承61可以减小桥壳5的占用空间,且使得差速锁止桥沿输入齿轮轴1的轴向(如图1中的B方向)的尺寸更小,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成本较低。
可选地,如图1所示,差速锁止桥还包括限位件7,限位件7可拆卸地设置在输入齿轮轴1上,限位件7位于第一深沟球轴承61的外侧,且限位件7与输入齿轮轴1的侧壁相抵。例如,限位件7可以为锁紧螺母,锁紧螺母螺纹配合在输入齿轮轴1的外周,且可以与第一深沟球轴承61的外侧相抵,从而可以对第一深沟球轴承61的轴向进行定位,防止第一深沟球轴承61沿输入齿轮轴1的轴向窜动,提高了差速锁止桥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差速锁止桥还包括第二深沟球轴承62和第三深沟球轴承63,差速器2包括输入锥齿轮21、差速器壳体22、差速器盖23、行星齿轮组24和半轴齿轮25。输入锥齿轮21套设在差速器壳体22外,且输入锥齿轮21与输入齿轮轴1啮合,差速器壳体22和差速器盖23围成有安装腔,行星齿轮组24与半轴齿轮25啮合且设于安装腔内,第二深沟球轴承62转动支承在桥壳5和差速器壳体22之间,第三深沟球轴承63转动支承在桥壳5和差速器盖23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相关技术中,差速器壳体22和差速器盖23与桥壳5之间通常采用圆锥滚子轴承,但是由于圆锥滚子轴承一般都成对使用,占用了桥壳5内较大的空间,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通过采用第二深沟球轴承62和第三深沟球轴承63进行支承,可以减小桥壳5的宽度方向(如图1中的A方向)的尺寸,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成本较低。
具体地,如图1所示,行星齿轮组24包括两组行星轴241和两组行星齿轮242,两组行星齿轮242分别安装在两组行星轴241上,两组行星轴241均穿设在差速器壳体22上,且差速器壳体22可以带动行星轴241周向转动,行星齿轮242相对行星轴241可转动,且行星齿轮242与半轴齿轮25啮合,以带动半轴齿轮25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差速锁3包括拨叉31、结合套32、连接轴33和齿条34,连接轴33与半轴齿轮25同轴相连,结合套32套设在连接轴33上,拨叉31的一端通过齿条34与输出轴41相连,拨叉31的另一端与结合套32相连。驱动部件4用于驱动齿条34往复移动,以带动拨叉31在释放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可以理解的是,输出轴41和拨叉31可以采用齿轮和齿条34的方式配合,以实现驱动部件4驱动拨叉31往复移动。在释放位置,结合套32仅与连接轴33相连,在锁定位置,结合套32的外周与差速器盖23结合,结合套32的内周与半轴齿轮25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当结合套32在释放位置时,两个半轴齿轮25可以差速运动,其中一个半轴齿轮25可以带动连接轴33转动,且差速锁止桥可以实现两侧车轮差速运动。当结合套32在锁定位置时,结合套32与差速器盖23和半轴齿轮25相连,从而将两个半轴齿轮25锁紧为一体,输入锥齿轮21可以带动两个半轴齿轮25同速转动,以使两侧车轮的动力输出一致。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差速器壳体22和差速器盖23中的一者上设有内花键齿231,半轴齿轮25的一端穿出于内花键齿231,且半轴齿轮25的一端的外周具有外花键齿251,结合套32的内周具有第一配合齿,结合套32的外周具有第二配合齿,在锁定位置,第一配合齿与外花键齿251啮合,第二配合齿与内花键齿231啮合;在释放位置,第一配合齿与外花键齿251间隔开,第二配合齿与内花键齿231间隔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可以使得差速锁3使用时的可靠性较高,传动稳定。并且通过设置该差速锁3机构,使得差速锁止桥既可以满足全地形车差速功能的要求,还能够满足全地形车对无差速的性能要求。
可选地,如图1所示,差速锁止桥还包括第四深沟球轴承64,第四深沟球轴承64转动支承在连接轴33和桥壳5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差速锁止桥通过采用第四深沟球轴承64进行支承,可以减小桥壳5的宽度方向(如图1中的A方向)的尺寸,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差速锁止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由于驱动部件4的输出轴41的轴线与输入齿轮轴1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从而可以减小差速锁止桥沿输入齿轮轴1的轴向之间的尺寸,且使得差速锁止桥的结构更加紧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差速锁止桥的结构设计紧凑,体积较小,从而方便在全地形车内布置其它零部件,有利于提高全地形车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差速锁止桥,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齿轮轴;
差速器,所述输入齿轮轴与所述差速器啮合,所述差速器具有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轴线正交,且所述输入齿轮轴位于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的一侧;
差速锁,位于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的另一侧;
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差速锁,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差速器位于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的同一侧,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与所述差速锁相连,在正交于所述半轴齿轮轴向的投影面内,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锁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锁止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方向上,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输入齿轮轴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锁止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0且小于等于10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锁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锁止桥还包括桥壳和第一深沟球轴承,所述差速器和所述差速锁均设于所述桥壳内,所述输入齿轮轴的一端伸入至所述桥壳内,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转动支承在所述输入齿轮轴和所述桥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锁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锁止桥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输入齿轮轴上,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深沟球轴承的外侧,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输入齿轮轴的侧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锁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锁止桥还包括桥壳、第二深沟球轴承和第三深沟球轴承,所述差速器和所述差速锁均设于所述桥壳内,
所述差速器包括输入锥齿轮、差速器壳体、差速器盖、行星齿轮组和所述半轴齿轮,所述输入锥齿轮套设在所述差速器壳体外,且所述输入锥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轴啮合,所述差速器壳体和所述差速器盖围成有安装腔,所述行星齿轮组与所述半轴齿轮啮合且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深沟球轴承转动支承在所述桥壳和所述差速器壳体之间,所述第三深沟球轴承转动支承在所述桥壳和所述差速器盖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速锁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锁包括拨叉、结合套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半轴齿轮同轴相连,所述结合套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拨叉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拨叉的另一端与所述结合套相连,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拨叉在释放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结合套仅与所述连接轴相连,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结合套的外周与所述差速器盖结合,所述结合套的内周与所述半轴齿轮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速锁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内花键齿,所述半轴齿轮的一端穿出于所述内花键齿,且所述半轴齿轮的一端的外周具有外花键齿,所述结合套的内周具有第一配合齿,所述结合套的外周具有第二配合齿,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配合齿与所述外花键齿啮合,所述第二配合齿与所述内花键齿啮合;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第一配合齿与所述外花键齿间隔开,所述第二配合齿与所述内花键齿间隔开。
10.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差速锁止桥。
CN202320947764.6U 2023-04-24 2023-04-24 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Active CN220147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7764.6U CN220147144U (zh) 2023-04-24 2023-04-24 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7764.6U CN220147144U (zh) 2023-04-24 2023-04-24 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7144U true CN220147144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3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47764.6U Active CN220147144U (zh) 2023-04-24 2023-04-24 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7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0662B2 (en) Power-driven system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JP2006046661A (ja) 車軸間差動アセンブリ
WO2017050160A1 (en) Differenti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BRPI0601413B1 (pt) Montagem diferencial esférica de folga "zero", usando arruelas de mola
KR200336798Y1 (ko) 4륜 구동용 단일 차동 메카니즘을 갖는 전동 메카니즘
JPS6251769B2 (zh)
CN220147144U (zh) 差速锁止桥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KR200342145Y1 (ko) 4륜 구동을 위한 동력전달 기구
JP2706311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210553944U (zh) 一种限位机构、转向节减震结构及拖拉机前驱动桥
US11535099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JPH0361122A (ja) センター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付4輪駆動車
JP3647824B2 (ja) 常時インターロック式万能差動伝動装置
US20090250284A1 (en) Small-sized vehicle with improved drivetrain
CN219339109U (zh) 一种电驱动桥和车辆
US20200347921A1 (en) Differential assembly for shifting
CN220727039U (zh) 断开式差速器、驱动桥和车辆
CN215435997U (zh) 车辆的驱动桥总成以及车辆
CN215567738U (zh) 电控拨叉式锁止差速器
CN220923799U (zh) 混动组件
CN216430433U (zh)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CN216923071U (zh) 用于车辆的出力传动装置
CN219911665U (zh) 执行电机锁止差速器
CN216895588U (zh) 一种具有换挡功能的高低速轴传动后桥
CN219295174U (zh) 基于锥齿轮传动和链传动的无人车复合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