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0433U -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0433U
CN216430433U CN202122793238.2U CN202122793238U CN216430433U CN 216430433 U CN216430433 U CN 216430433U CN 202122793238 U CN202122793238 U CN 202122793238U CN 216430433 U CN216430433 U CN 216430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differential
planetary gear
gea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32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鸿飞
周新华
高明臣
于吉龙
翟立鹏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32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0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0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0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所述差速器包括:十字轴,所述十字轴包括连接的主体和固定肢;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肢且外周面构造有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的外直径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减小。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具有零件少、安装方便、成本低和啮合可靠等优点。

Description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差速器通常包括十字轴、行星齿轮和差速器壳,行星齿轮套设于十字轴的固定肢上,差速器壳可以限制行星齿轮在十字轴的轴向上的窜动。但是,带有差速器壳的差速器的零部件较多,导致差速器的成本较高,且安装时步骤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差速器,该差速器具有零件少、安装方便、成本低和啮合可靠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差速器的驱动桥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驱动桥总成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差速器,包括:十字轴,所述十字轴包括连接的主体和固定肢;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肢且外周面构造有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的外直径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具有零件少、安装方便、成本低和啮合可靠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啮合齿包括:啮合段,所述啮合段的内直径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减小;防折段,所述防折段与所述啮合段的背向所述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折段的内直径从一端至另一端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固定肢连接的一面与所述固定肢的外周面形成定位台阶,所述行星齿轮的靠近所述的一端止抵于所述定位台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行星齿轮的朝向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外直径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朝向所述主体的一端的外直径,所述定位凸起的朝向所述主体一端的外轮廓不超出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固定肢连接的一面的外轮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凸起包括:定位段,所述定位段的外直径向靠近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增大;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段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行星齿轮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外直径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增大;其中,所述过渡段的外直径的变化斜率大于所述定位段的外直径的变化斜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凸起的内直径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肢为沿所述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肢的背向所述主体的一端凸出于所述行星齿轮的背向所述主体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驱动桥总成,包括:输入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且所述固定肢与所述输入轴垂直;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且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的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二啮合齿向远离所述输入轴的方向逐渐向所述差速器的方向倾斜;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且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的第三啮合齿,所述第三啮合齿向远离所述输入轴的方向逐渐向所述差速器的方向倾斜;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设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径向相对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差速器,具有零件少、安装方便、成本低和啮合可靠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桥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桥总成,具有零件少、安装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十字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星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差速器1、驱动桥总成2、
十字轴100、主体110、定位台阶111、固定肢120、
行星齿轮200、第一啮合齿210、啮合段211、防折段212、定位凸起220、定位段221、过渡段222、
第一齿轮300、第二啮合齿310、第二齿轮400、第三啮合齿410、输入轴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首先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2包括输入轴500、差速器1、第一齿轮300和第二齿轮400。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包括十字轴100和行星齿轮200。
如图1-图3所示,十字轴100包括连接的主体110和固定肢120,行星齿轮200可转动地套设于固定肢120且外周面构造有第一啮合齿210,第一啮合齿210的外直径向远离主体110的方向逐渐减小。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可以为轴间差速器。
差速器1套设于输入轴500且固定肢120与输入轴500垂直,第一齿轮300套设于输入轴500且设有与第一啮合齿210啮合的第二啮合齿310,第二啮合齿310向远离输入轴500的方向逐渐向差速器1的方向倾斜,第二齿轮400套设于输入轴500且设有与第一啮合齿210啮合的第三啮合齿410,第三啮合齿410向远离输入轴500的方向逐渐向差速器1的方向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通过将十字轴100设置为连接的主体110和固定肢120,行星齿轮200可转动地套设于固定肢120且外周面构造有第一啮合齿210,其中,行星齿轮200可以相对于固定肢120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固定肢120进行转动。
另外,第一啮合齿210的外直径向远离主体11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啮合齿310向远离输入轴500的方向逐渐向差速器1的方向倾斜,第三啮合齿410向远离输入轴500的方向逐渐向差速器1的方向倾斜,第一啮合齿210能够分别与第二啮合齿310和第三啮合齿410啮合,从而将输入轴500输入的动力传输至第一齿轮300和第二齿轮400中的至少一个,且第二啮合齿310和第三啮合齿410能够从第一啮合齿210的远离主体110的一侧对第一啮合齿210形成止挡,从而实现对行星齿轮200在固定肢120的轴向上的限位,避免行星齿轮200脱离固定肢120,使行星齿轮200与其他齿轮之间的啮合更加稳定。
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需要采用差速器壳对行星齿轮限位的差速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差速器1不需要设置差速器壳,即可满足对行星齿轮200在固定肢120的轴向限位,不仅减少了差速器1的零部件,使差速器1的结构更加简单,拆装更加方便,还有利于降低差速器1的生产成本。
此外,第一齿轮300和第二齿轮400分设于行星齿轮200的径向相对两侧,具体地,行星齿轮200的径向一侧与第一齿轮300啮合,行星齿轮200的径向另一侧与第二齿轮400啮合,十字轴100可以与输入轴500同步转动,输入轴500的动力可以通过十字轴100和行星齿轮200传递至第一齿轮300和第二齿轮400中的至少一个,再通过第一齿轮300和第二齿轮400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递至驱动桥,从而驱动车辆行驶。这样有利于差速器1、第一齿轮300和第二齿轮400的排布安装,占用空间小,空间利用率高。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具有零件少、安装方便、成本低和啮合可靠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2,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差速器1,具有零件少、安装方便、成本低和啮合可靠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啮合齿210包括啮合段211和防折段212。
具体地,啮合段211的内直径向远离主体110的方向逐渐减小,即固定肢120的与啮合段211对应的部分的外直径向远离主体110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保证啮合段211的厚度均匀,以提高啮合段211与第一齿轮300和第二齿轮400啮合的紧密度。
防折段212与啮合段211的背向主体110的一端连接,防折段212的内直径从一端至另一端相等,即固定肢120的与防折段212对应的部分的外直径从一端至另一端相等,这样可以避免固定肢120的厚度过小,从而保证行星齿轮200的结构强度,使行星齿轮200能够稳定可靠地进行动力传输,避免行星齿轮200损坏。
其中,啮合段211和防折段212都可以与第一齿轮300和第二齿轮400啮合以进行动力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体110的与固定肢120连接的一面与固定肢120的外周面形成定位台阶111,行星齿轮200的靠近的一端止抵于定位台阶111。这样,定位台阶111可以限制行星齿轮200沿十字轴100的轴向向内移动,进一步对行星齿轮200在固定肢120的轴向上的位置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行星齿轮200的朝向主体110的一端设有定位凸起220,定位凸起220的外直径小于行星齿轮200的朝向主体110的一端的外直径,这样,定位凸起220可以止抵于定位台阶111,定位凸起220与定位台阶111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能够减小行星齿轮200与主体110之间的摩擦,以使行星齿轮200与十字轴100之间的转动磨损较小。
并且,定位凸起220的朝向主体110一端的外轮廓不超出主体110的与固定肢120连接的一面的外轮廓,一方面能够减少行星齿轮200的重量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定位凸起220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定位凸起220包括定位段221和过渡段222。
定位段221的外直径向远离主体110的方向逐渐增大,过渡段222的一端与定位段221连接且另一端与行星齿轮200连接,过渡段222的外直径向远离主体110的方向逐渐增大,如此,通过过渡段222的设置,第一啮合齿210的外直径和定位段221的外直径之间可以逐渐过渡,避免行星齿轮200的外直径的变化幅度过大而影响行星齿轮200的结构强度,且防止行星齿轮200的外表面发生应力集中。
其中,过渡段222的外直径的变化斜率大于定位段221的外直径的变化斜率,如此,通过定位段221倾斜设置,可以避免过渡段222和定位段221之间夹角过小,从而减小过渡段222和定位段221的连接处的应力,并且通过将过渡段222的外直径的变化斜率较大,这样定位凸起220可以设置较短,就能够实现第一啮合齿210的外直径到定位段221的外直径之间有一个较大的差距,兼顾了定位凸起220和主体110之间转动摩擦小以及行星齿轮200和十字轴100之间相对稳定两种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定位凸起220的内直径向靠近主体110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凸起220的朝向主体110的一端的内直径设置较大,可以为行星齿轮200的装配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行星齿轮200套设于固定肢120,安装更加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肢120为沿主体1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其中多个固定肢120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多个固定肢120与多个行星齿轮200一一对应,多个行星齿轮200能够同时进行动力传输,与第一齿轮300和第二齿轮400啮合更加稳定,第一齿轮300和第二齿轮400之间相对转动更为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肢120的背向主体110的一端凸出于行星齿轮200的背向主体110的一端,由此,可以使行星齿轮200完全套设在固定肢120上,即便行星齿轮200在固定肢120的轴向上有轻微位移,仍可以保持行星齿轮200与固定肢120之间的稳定配合,连接更加可靠。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驱动桥总成2。其中,车辆可以为重型卡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驱动桥总成2,具有零件少、安装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差速器1、驱动桥总成2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十字轴,所述十字轴包括连接的主体和固定肢;
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肢且外周面构造有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的外直径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齿包括:
啮合段,所述啮合段的内直径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防折段,所述防折段与所述啮合段的背向所述主体的一端连接,所述防折段的内直径从一端至另一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固定肢连接的一面与所述固定肢的外周面形成定位台阶,所述行星齿轮的靠近所述的一端止抵于所述定位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的朝向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外直径小于所述行星齿轮的朝向所述主体的一端的外直径,所述定位凸起的朝向所述主体一端的外轮廓不超出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固定肢连接的一面的外轮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包括:
定位段,所述定位段的外直径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增大;
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段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行星齿轮连接,所述过渡段的外直径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过渡段的外直径的变化斜率大于所述定位段的外直径的变化斜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的内直径向靠近所述主体的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肢为沿所述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肢的背向所述主体的一端凸出于所述行星齿轮的背向所述主体的一端。
9.一种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轴;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且所述固定肢与所述输入轴垂直;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且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的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二啮合齿向远离所述输入轴的方向逐渐向所述差速器的方向倾斜;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输入轴且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的第三啮合齿,所述第三啮合齿向远离所述输入轴的方向逐渐向所述差速器的方向倾斜;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设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径向相对两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桥总成。
CN202122793238.2U 2021-11-15 2021-11-15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6430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3238.2U CN216430433U (zh) 2021-11-15 2021-11-15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3238.2U CN216430433U (zh) 2021-11-15 2021-11-15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0433U true CN216430433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36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3238.2U Active CN216430433U (zh) 2021-11-15 2021-11-15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0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5844B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US8459134B2 (en) Vehicle oil pump
CN106553526B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US9022893B2 (en) Hypoid gear set for drive axle
US8591373B2 (en) Differential gear device for vehicle
US20070251739A1 (en) Electronic all-wheel drive module with overrunning clutch differential
BRPI0601413B1 (pt) Montagem diferencial esférica de folga "zero", usando arruelas de mola
JP2013063762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216430433U (zh) 差速器、驱动桥总成和车辆
JP2010181012A (ja) プラネタリキャリア
WO2017050159A1 (en) Differential,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vehicle
CN106553528B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JPH0361122A (ja) センター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付4輪駆動車
CN212804122U (zh) 一种轴间差速器及贯通车桥总成
CN106555846B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555855B (zh) 差速器、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CN106555849B (zh)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888662U (zh) 车用差速器、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13744742U (zh) 变速箱和车辆
CN217683072U (zh) 行星减速器及具有它的轮毂电机系统和电动车辆
CN219841000U (zh) 一种差速器、驱动桥及车辆
CN220770052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用行星减速器
CN217099645U (zh) 一种中置电机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CN215751885U (zh) 混合动力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112251U (zh) 一种差速结构的转向驱动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