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4946U - 一种管件封尾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件封尾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4946U
CN220114946U CN202320477265.5U CN202320477265U CN220114946U CN 220114946 U CN220114946 U CN 220114946U CN 202320477265 U CN202320477265 U CN 202320477265U CN 220114946 U CN220114946 U CN 220114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ositioning seat
communicated
annular slot
blin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72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瑞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ach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ach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ach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ach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72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4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4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4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件封尾机,包括:第一定位座,开设有容纳孔;第二定位座,同轴设置在容纳孔中,第二定位座的外壁与容纳孔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形成为环形插槽用于供管体插入,第二定位座上开设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盲孔,盲孔封闭的一端位于容纳孔中,盲孔靠近自身封闭一端的孔壁上沿自身周向方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与环形插槽连通的通风孔;进风管道,与盲孔开口的一端连通;加热元件,设置在进风管道内;负压回收管道,与环形插槽连通。本实用新型管件封尾机,其能无接触的加热管件,减少管件损坏的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管件封尾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件封尾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牙膏、面霜、洗面奶等流体类日用品往往采用管件进行包装。该用于包装的管件在成型时一般有两个必须的步骤,即注头和封尾。注头是指将管件的一端注塑成型为有螺纹口的头部,例如牙膏盒的有螺纹口的一端即是通过注头得到。而封尾则是将管件的另一端加热熔化后压紧在一起,例如牙膏盒的尾部。现有的封尾步骤往往是将加热棒直接插入管件,这样一方面有可能导致管件损坏,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加热棒自身温度不均匀而导致管件封尾失败,影响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件封尾机,其能无接触的加热管件,减少管件损坏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管件封尾机,包括:
第一定位座,开设有容纳孔;
第二定位座,同轴设置在所述容纳孔中,所述第二定位座的外壁与所述容纳孔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为环形插槽用于供管体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座上开设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盲孔,所述盲孔封闭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孔中,所述盲孔靠近自身封闭一端的孔壁上沿自身周向方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环形插槽连通的通风孔;
进风管道,与所述盲孔开口的一端连通;
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进风管道内;
负压回收管道,与所述环形插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道的外侧同轴设置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座上,所述缓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插槽连通,所述缓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风管道的外侧壁密封连接,所述负压回收管道设置在所述缓冲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回收管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各所述负压回收管道沿所述环形插槽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的上座;
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共同形成为所述容纳孔;所述上座上还开设有绕所述第二通孔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盲孔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环形插槽与所述缓冲管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座的周侧设置有一环形部,所述环形部上开设有多个第四通孔,各所述第四通孔与各所述第三通孔一一对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回收管道靠近所述缓冲管的第二端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呈喇叭形,且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上座的一端较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座远离所述盲孔开口的一端向中部收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需要封尾的管件插入环形插槽中后,外部空气从进风管道进入盲孔,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空气被加热元件加热,再接着加热后的空气从盲孔的孔壁上的通风孔流出到环形插槽,最后由负压回收管道将环形插槽内的热空气导出。上述过程中,从通风孔流出的加热后的空气会对插入到环形插槽中的管件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无需管件与加热元件的直接接触,减少了管件损坏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件封尾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件封尾机的第二定位座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件封尾机的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件封尾机的第一定位座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定位座;11、底座;111、第一通孔;12、上座;121、第二通孔;13、容纳孔;14、第三通孔;2、第二定位座;21、盲孔;22、通风孔;23、环形部;231、第四通孔;3、环形插槽;4、进风管道;6、负压回收管道;7、缓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5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件封尾机,其至少包括第一定位座1、第二定位座2、进风管道4、加热元件(图未示)以及负压回收管道6。其中,参照图4-5,第一定位座1开设有容纳孔13。第二定位座2同轴设置在容纳孔13中,第二定位座2的外壁与容纳孔13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形成为环形插槽3用于供管体插入,第二定位座2上开设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盲孔21,盲孔21封闭的一端位于容纳孔13中,盲孔21靠近自身封闭一端的孔壁上沿自身周向方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与环形插槽3连通的通风孔22。进风管道4与盲孔21开口的一端连通。加热元件设置在进风管道4内。负压回收管道6与环形插槽3连通。
使用时,将需要封尾的管件插入环形插槽3中,接着外部空气从进风管道4进入盲孔21,且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空气被加热元件加热,再接着加热后的空气从盲孔21的孔壁上的通风孔22流出到环形插槽3,最后由负压回收管道6将环形插槽3内的热空气导出。上述过程中,从通风孔22流出的加热后的空气会对插入到环形插槽3中的管件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无需管件与加热元件的直接接触,减少了管件损坏的可能。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进风管道4的外侧同轴设置有缓冲管7,缓冲管7设置在第一定位座1上,缓冲管7的第一端与环形插槽3连通,缓冲管7的第二端与进风管道4的外侧壁密封连接,负压回收管道6设置在缓冲管7上。即环形插槽3内的热空气会先进入缓冲管7内,再由设置在缓冲管7上的负压回收管道6导出。
优选地,负压回收管道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各负压回收管道6沿环形插槽3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环形插槽3内的热空气在流动时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插在环形插槽3中需要封尾的管件受热更加均匀,保证后续的封尾效果。同时,由于流动的气体会对插在环形插槽3中管件有力的作用,而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也能使插在环形插槽3中需要封尾的管件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减少了管件与其他元件接触的可能,即保证了无接触加热的效果。
优选地,第一定位座1包括底座11以及设置在底座11顶部的上座12;底座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上座12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11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21,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121共同形成为容纳孔13;上座12上还开设有绕第二通孔121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的第三通孔14;第二通孔121连通进风管道4与盲孔21开口的一端,第三通孔14连通环形插槽3与缓冲管7的第一端。即本实用新型中,进风管道4与第二定位座2上的盲孔21实际是通过上座12上的第二通孔121连通的,缓冲管7实际上是通过上座12上的第三通孔14与环形插槽3连通的。
优选地,第二定位座2的周侧设置有一环形部23,环形部23上开设有多个第四通孔231,各第四通孔231与各第三通孔14一一对应连通。
优选地,负压回收管道6靠近缓冲管7的第二端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热空气从环形插槽3出来后有更多的缓冲空间。
优选地,第一通孔111呈喇叭形,且第一通孔111远离上座12的一端较大。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方便带封尾的管件插入环形插槽3中。同样地,第二定位座2远离盲孔21开口的一端向中部收窄,也能方便带封尾的管件管件的插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管件封尾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定位座(1),开设有容纳孔(13);
第二定位座(2),同轴设置在所述容纳孔(13)中,所述第二定位座(2)的外壁与所述容纳孔(13)的孔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为环形插槽(3)用于供管体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座(2)上开设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盲孔(21),所述盲孔(21)封闭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孔(13)中,所述盲孔(21)靠近自身封闭一端的孔壁上沿自身周向方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环形插槽(3)连通的通风孔(22);
进风管道(4),与所述盲孔(21)开口的一端连通;
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进风管道(4)内;
负压回收管道(6),与所述环形插槽(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封尾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管道(4)的外侧同轴设置有缓冲管(7),所述缓冲管(7)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座(1)上,所述缓冲管(7)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插槽(3)连通,所述缓冲管(7)的第二端与所述进风管道(4)的外侧壁密封连接,所述负压回收管道(6)设置在所述缓冲管(7)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件封尾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回收管道(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各所述负压回收管道(6)沿所述环形插槽(3)的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封尾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座(1)包括底座(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1)顶部的上座(12);
所述底座(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上座(1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11)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一通孔(111)与第二通孔(121)共同形成为所述容纳孔(13);所述上座(12)上还开设有绕所述第二通孔(121)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的第三通孔(14);
所述第二通孔(121)连通所述进风管道(4)与所述盲孔(21)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三通孔(14)连通所述环形插槽(3)与所述缓冲管(7)的第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件封尾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座(2)的周侧设置有一环形部(23),所述环形部(23)上开设有多个第四通孔(231),各所述第四通孔(231)与各所述第三通孔(14)一一对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件封尾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回收管道(6)靠近所述缓冲管(7)的第二端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件封尾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111)呈喇叭形,且所述第一通孔(111)远离所述上座(12)的一端较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件封尾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座(2)远离所述盲孔(21)开口的一端向中部收窄。
CN202320477265.5U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管件封尾机 Active CN220114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7265.5U CN220114946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管件封尾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7265.5U CN220114946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管件封尾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4946U true CN220114946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8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7265.5U Active CN220114946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管件封尾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4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6606B (zh) 包括模具和流体连接插接器的容器制造装置
CN220114946U (zh) 一种管件封尾机
CN100501208C (zh) 一种塑料球阀的制造方法
CN206327629U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袋封口组件
CN206905307U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储水罐
CN212616564U (zh) 一种气控式鼓风机泄压阀
CN212362960U (zh) 一种壳程管程串通式换热器的气密性试验结构
CN210257071U (zh) 超薄单点针阀热流道系统
CN205534357U (zh) 一体式充气阀
CN107309617A (zh) 发动机扭力提速器及其关键部件的制作工艺
CN216317093U (zh) 一种密封件及安装有该密封件的温控器
CN206555029U (zh) 一种斯特林发动机气体管理器
CN209207861U (zh) 一种发泡原料冷却装置
CN208393000U (zh) 一种胎压管接头
CN103723908A (zh) 一种玻璃吹管
CN202328954U (zh) 独立安装的毛细管组件
CN202532001U (zh) 一种恒温温控阀的阀芯组件
CN206539718U (zh) 一种带有宽边靠背式橡胶阀座密封结构的对夹蝶阀
CN204224430U (zh) 一种新型焊管装置
CN205614990U (zh) 冰箱内胆真空成型模具
WO2015058438A1 (zh) 轮胎修补机
CN201057292Y (zh) 塑料球阀
CN206191921U (zh) 热水器单法兰内胆
CN106239850B (zh) 气动式模具顶针
CN204901337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气瓶集成阀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